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彭仲杰;宁亚功;王云华;李峻辉;叶建红;吕丽;吴亚玲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西医结合, 血液流变学, 血脂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六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8例进行综合治疗;参考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及曾氏报道综合治疗评价标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94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的检测.结果:本疗法总有效率为97.3%.全血粘度、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六联疗法,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与再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休克病人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止血的体会

    目的:探讨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休克病人经导管栓塞止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例十二指肠球部出血伴休克的病人,腹腔动脉造影示腹腔动脉显影差,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后,腹腔动脉造影见腹腔动脉显影好,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剂外渗,用明胶海绵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果:3例病人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未见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休克病人,如能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准确地推断出血的血管,在积极治疗休克的情况下,采用适量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和血管扩张剂选择性地行血管造影,不仅能显示出血的血管,而且能对其进行栓塞止血治疗.

    作者:张云泉;徐明阶;乔清;范如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天眩清治疗神经衰弱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眩清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神经衰弱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予天眩清0.8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多虑平25mg,谷维素10mg,口服,3次/d,舒乐安定1mg,口服,1次/晚.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眩清治疗神经衰弱安全有效.

    作者:罗亨勤;张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日受重视.新近研究表明,AngⅡ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调节血管局部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环境的平衡,从而影响局部血管开放和组织供血[1].本文就AngⅡ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和平;刘建平;何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卵巢残留综合证7例分析

    卵巢残留综合证是妇科手术后容易被忽视的一组症候群,诊断及处理并不困难.本文回顾分析7例卵巢残留综合证后认为,只要熟悉解剖,手术精细,卵巢残留综合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文;彭芝兰;郗明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试论整体护理与护士长素质

    护士长在医院整体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既是病区整体护理的执行者,又是病区整体护理队伍的带头人,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病区整体护理质量高,必须首先有一个高素质的护士长.怎样才算一个高素质的护士长呢?我们认为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作者:李洁;王慧敏;王丽香;刘文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扁桃体剥离术2185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扁桃体剥离术的经验.方法:对2185例扁桃体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原发出血29例(1.33%),继发出血12例(0.50%),伤口感染9例(0.41%),误切悬雍垂1例(0.05%);因患者不配合而中止手术3例(0.14%).结论:扁桃体剥离术是治疗常见多发病的方法,易学难精,需小心谨慎.作者对该手术的麻醉、血管、切口、分离等问题及术后出血原因、处置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可供同行借鉴.

    作者:薛希均;全永安;任黎;琚前;张光平;曹现宝;刘国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脉冲振荡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阻力的评价

    目的:评价脉冲振荡法(IOS)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OS法测定426例老年COPD病人和245例健康老年人呼吸阻抗,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结果比较.结果:COPD患者所测粘性阻力值较健康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外周弹性阻力(X5)则明显低于健康组.其中周边气道阻力的R5-R20、共振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R5)及代表外周弹性阻力的X5敏感性较高,并且随病情加重,敏感性越高,即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pre越低,检出率越高.结论:IOS法测定的粘性阻力等指标可作为COPD气道阻塞的指标,特别适用病情重、配合不好的老年患者.

    作者:刘翱;杨伟康;陈宇英;李少莹;李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镍铬合金涂覆有机金浆后的电化学腐蚀研究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表面涂覆有机金浆前后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变化.方法:电化学腐蚀法测试镍铬合金用有机金浆涂覆前后的腐蚀行为.结果:经表面涂覆金膜处理的镍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明显高于未经表面处理的合金.结论:经金浆涂层不同厚度处理的镍铬合金在口腔环境中的防腐蚀性较未经表面金浆涂层处理的镍铬合金明显提高.故镍铬合金表面涂覆有机金浆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绍梅;贾安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三角处理的经验,探讨LC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1月-2003年12月施行2000例LC术中6例肝外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损伤原因.结果:6例肝外胆管损伤中胆总管横断3例,胆总管横断缺损伤1例,胆总管横断缺损伤并胆漏1例,右肝管撕裂1例.其中左右肝管低位汇合并胆囊管汇入右肝管及胆囊管结石嵌顿各1例.第100-500例发生1例,第500-1000例发生2例,第1000-1300例发生3例.结论:通过克服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思想,充分认识胆囊三角解剖变异以及规范的手术操作,可明显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

    作者:蒋进成;陈训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物理型和中间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支持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物理型(血液灌流吸附)及中间型(血浆置换)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方法:4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24例52例次)和血浆置换(17例36例次)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血浆置换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意义(P>0.1或P>0.25).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物理型、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中间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与物理型人工肝无显著差异.

    作者:何念海;王英杰;刘俊;李佳佳;刘国栋;王宇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疗法的护理探讨

    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在当前仍是一种常见极为凶险的外科危重急腹症,我院1994年9月-2002年9月共收治SAP患者142例,短期或长期施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晋;田军;张雪梅;邱永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试论基层医院如何防治突发传染病

    2002-12-2003年初,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突如其来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证)疫情.这种病情发展迅速、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使疫情发生地的许多医院毫无准备地进入了非常状态.虽然后来疫情逐渐被控制,但医务人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救死扶伤、抗击SARS,他们牺牲了自己健康甚至生命.而此次SARS流行,医院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群;王冬梅;李燕华;敬红平;杨绍军;郭续文;何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能广泛地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增殖的多肽生长因子,于1974年由Gospodarowicz从牛脑垂体和脑组织中分离得到,因其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而得名.bFGF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近来研究还表明,bFGF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王诗华;曾仁杰;王豫蓉;谭永红;谢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并发证之一,主要表现为骨质丢失、骨骼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上升,其发病与自身炎症活动密切相关,但随着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在SLE治疗中的广泛使用,它已逐渐成为导致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1].本科近来收治了两例因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而在短期内产生骨质疏松症的SLE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茂;杨涛;叶俊儒;祁红;周奕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数字化诊断系统在口腔保健医疗中的应用

    本文重点介绍口腔数字化诊断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其子系统由RVG(或CCD)、口腔内窥镜及病历等三个系统有机结合,具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自动聚焦的口腔内窥镜,有利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有利于病案管理、教学和科研.该系统的建立将使医院口腔科临床应用与保障服务技术上了新的档次,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赵胜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对医疗环境变化开发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医疗服务将作为专业服务项目对外开放,面对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以及国外医疗机构进入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如何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努力进行医疗技术创新(新业务、新技术)是医院今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作者:王魁英;谭映军;杨波;奚德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云南白药治疗口腔溃疡34例报告

    我院自1996年4月-2001年4月,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口腔溃疡3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本文7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诊断明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8-54岁,平均24岁.单发性口腔溃疡8例,多发性口腔溃疡26例,复发性14例.对照组口腔溃疡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0-57岁,平均24岁.二者平均病程2d,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临床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国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六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8例进行综合治疗;参考95丹东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标准及曾氏报道综合治疗评价标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94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血脂的检测.结果:本疗法总有效率为97.3%.全血粘度、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六联疗法,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与再生.

    作者:彭仲杰;宁亚功;王云华;李峻辉;叶建红;吕丽;吴亚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巨细胞病毒UL82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人巨细胞病毒pp71蛋白基因,构建高效表达pp71蛋白的工程菌.方法:在传代培养的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中接种人巨细胞病毒(HCMV),待绝大多数的细胞出现了细胞病变效应后,用冻融法收获细胞,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GEX-4T-1内,转化大肠杆菌DH5α,TPTG诱导其表达.结果:获得的工程菌所表达的pp71蛋白大小约为71000,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0%.结论:成功的构建了oGEX/pp71重组表达质粒,并在DH5α中高效表达出pp71蛋白,为下一步pp71蛋白的大量表达和纯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毛敬伟;李黔生;李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高医院卫勤保障能力的思考

    坚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作为军队医院就必须加快卫生勤务的信息化和医疗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使之具有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反侵略战争的能力.军队医院强有力的卫勤保障,既是我军战斗力的体现,也是先进生产力在军队医院的集中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精湛的医疗业务技术和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野战救治的技术装备.

    作者:钟德富;蔡铜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