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机械通气再插管率影响研究

王倩;孙月雯;沈丽娟;关云艳;吴锡平

关键词:机械通气, 经鼻高流量吸氧, 再插管率, 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机械通气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撤机治疗的ICU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实施鼻导管、面罩传统氧疗,观察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参数、气道湿化效果、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次数、再插管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pO2、PaO2均高于对照组,RR、PaCO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再插管率、改善呼吸参数及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次数、并减少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非比麸联合培菲康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非比麸(小儿纤维素颗粒)联合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茵散)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诊断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培菲康口服治疗;实验A组给予非比麸;实验B组给予非比麸和培菲康口服治疗.根据用药后患儿的大便情况、形状、次数及复发情况,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B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大便次数效果优于对照组和实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性状评分结果显示,实验B组评分与另外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结束后2周,实验B组治疗复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实验A组(P<0.05).实验B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比麸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作者:徐惠;顾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应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蛋白尿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D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蛋白尿、氧化应激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蛋白尿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UAER、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与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MDA与RO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DN患者,联合使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蛋白尿水平与氧化应激程度,改善肾功能,利于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作者:雷雪姣;任莉;李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胶质瘤细胞MGMT基因甲基化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胶质瘤细胞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方法 收集胶质瘤患者167例的临床标本,检测并对比各类胶质瘤细胞的MGMT基因甲基化、WHO分级情况,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与WHO分级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67例胶质瘤标本中,共检出86例MGMT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51.50%.同时,弥漫型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继发性GBM、少突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甲基化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HO分级为Ⅰ级3.59%,Ⅱ级38.92%,Ⅲ级27.54%,Ⅳ级29.94%.MGMT基因甲基化的年龄普遍较非甲基化的年龄更大,在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继发性GBM及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甲基化年龄显著高于非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MGMT基因甲基化与WHO分级呈正相关(γ=0.674,P=0.019),与年龄呈正相关(γ=0.732,P<0.001).结论 MGMT基因甲基化在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WHO分级Ⅱ-Ⅳ级及年龄较高者中,其对胶质瘤的形成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建伟;田玉旺;张立英;张岩;许春伟;吴继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膝关节骨关节炎(OA)是引起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前期多以内侧间室退行性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侧运动后疼痛甚至静息痛,关节僵硬以后随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关节骨性肥大,关节功能减退直至残废或生活不能自理[2].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内翻,X线片可见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3].

    作者:罗太行;赵兴旺;古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25例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住院的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八院后均予血象、肝功能、病原学等检查,并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并分析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IM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发热、咽颊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程长,常累及其他脏器,以肺炎、肝脾肿大为主;疗程2~4周,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较严重,且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其他脏器损伤,临床应及时MP检查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

    作者:陈坤;王晶;刘艳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芒果苷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芒果苷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构建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以20 mg/kg、40 mg/kg、80 mg/kg剂量的芒果苷腹腔注射14 d,血糖仪测定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 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和T-AOC的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在7d、14 d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妊娠大鼠(P<0.05),而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大鼠(P<0.05).40 mg/kg、80 mg/kg剂量的芒果苷治疗7d、14d和20 mg/kg芒果苷治疗14d后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水平升高,与未经治疗的大鼠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升高,T-AOC水平降低,MDA水平也升高,与正常妊娠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果苷治疗后的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血清中TNF α、IL-6、IL-1β含量降低,T-AOC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与未经治疗的大鼠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果苷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素释放和糖代谢,减少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氧化应激.

    作者:黄岳青;陈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致惊厥的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致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轮状病毒肠炎致惊厥患儿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出院后经电话、门诊等方式了解治疗效果、惊厥复发情况.结果 经研究发现36例患儿惊厥均发生于病程的3d内,其中第1天4例(11.11%),第2天13例(36.11%),第3天19例(52.78%);惊厥发生次数:1次11例(30.56%),2次8例(22.22%),3次9例(25.00%),4次8例(22.22%);发作次数超过1次有25例(69.44%),其中22例在1d内连续发作,3例在2d内连续发作,持续时间5~10 min有4例(11.11%),<5 min有32例(88.89%);36例患儿均为全身发作形式,且持续时间较短,发生惊厥后未出现明显意识障碍及后遗症;经随访结果发现,患儿无复发现象,预后效果良好,对其生长发育不造成影响.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致惊厥多发生于病程3d内,通过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以减少过度治疗及不必要的检查,进而使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作者:孙秀芹;李平;赵长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ACS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R)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56例PCI术后CLR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次、bid)和研究组(128例,替换为替格瑞洛,90mg/次,bid),比较两组调整用药前、后(7d、1个月)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事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调整用药后,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均呈升高趋势(P<0.05),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P2 Y12反应单位(PRU)、超敏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可溶性CD40受体(sCD40L)均呈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CLR,提高抗血小板效果,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少MACE的发生.

    作者:张国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止血带反应、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止血带反应、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未使用右美托咪定),各40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血流动力学、镇静程度、麻醉阻滞效果、止血带反应、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T1~T3时段MAP、HR均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血清MDA、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达到镇静、减轻止血带反应与氧化应激损伤目的,安全性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腺样体切除术与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可有效缓解病情,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庄强尔;邹凤;杜虹;赵筱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AQP2基因突变相关性先天性肾性尿崩症女性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报道1例AQP2基因突变相关性先天性肾性尿崩症临床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方法 总结、分析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病例资料:1月29天,女婴,发热1周.入院查体体格发育稍欠,多次检测电解质均提示高钠、高氯血症.基因结果检测提示AQP2有1个纯合突变:C.211G>A点突变,p.Va171Met,为错义突变.经家系验证分析,受检人之父亲与母亲为近亲结婚,均为该住点杂合突变.2)文献复习:AQP2中的p.Val71 Met目前已有报道,列出目前AQP2基因相关性先天性肾性尿崩症的突变位点.结论 AQP2基因C.211G>A突变是该患儿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病的原因.

    作者:王琦;陈敏;靳蓉;陈学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静脉输液患儿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静脉输液患儿23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1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穿刺疼痛度与穿刺前后焦虑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等.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疼痛评分与穿刺后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满意度.

    作者:张艳红;张丽娟;姜洋;宁风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呼吸功能锻炼对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在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130例,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其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雁荣;徐海燕;罗亮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3年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3年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眼视光部)就诊的17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6例,其中实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3年,分析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戴镜3年后UCVA均较戴镜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3年后,对照组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加,实验组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均较戴镜前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戴镜3年后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近视发生年龄、裸眼视力、基础眼轴长度、瞳孔直径是影响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眼轴长度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改善视力,延缓近视进展,年龄、近视发生年龄、裸眼视力、基础眼轴长度、瞳孔直径是影响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眼轴长度的相关因素.

    作者:谭伟华;凌国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特发性阴囊钙质沉着症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阴囊发生黄色丘疹、结节3年,于2017年1月就诊我院门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阴囊皮肤出现多个绿豆至花生米大小黄色丘疹、结节,伴轻微瘙痒,自行挤压可挤出石灰样结晶物质,随时间延长,皮疹不断增多,部分体积增大形成蚕豆大小黄色结节,无破溃,质硬,无明显疼痛,故一直未予特殊诊治.

    作者:杨莹;陈晓红;雷微;曾霓;袁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糖POCT培训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监测知识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并发症多等特点,其治疗常涉及多个学科[1-3].血糖床旁快速监测(POCT)是指非检验中心完成,在病人身边完成的血糖监测,且监测结果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具有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容易使用、报告快速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在临床安全管理中,由于POCT影响因素多,如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知识缺乏等,导致POCT产生质量不稳定等现象,从而不能保证患者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4-6].因此,做好非内分泌科护士临床血糖监测操作的规范管理非常关键.

    作者:李占平;罗兰;黄煌;卢翠琼;袁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64层螺旋CT在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一类先天性畸形疾病[1],常由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等因素所引起[2],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64排螺旋CT在扫描速度、扫描范围、结果后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广泛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本研究就64层螺旋CT对复杂型CHD患者病理解剖进行诊断,探讨其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低温等离子与射频热凝脊神经后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复合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临床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阵发性发作的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疼痛[2].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疼痛严重的影响患者睡眠质量[3].目前针对PHN的治疗方法较多,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长期口服药物治疗、针对支配病变部位的神经阻滞、营养神经、抗病理性神经痛等,疼痛均可缓解,持续时间较短暂,远期临床疗效均不显著.本文观察我科近年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PHN,通过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生活质量、副作用的变化,并分析两种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生丽;康新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Force CT80kV结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在颅脑低剂量扫描的应用研究

    颅脑CT平扫是临床上为常用的颅脑检查方法,应重视其带来的辐射危害,对于新生儿患者减轻辐射危害更是尤为重要.第3代双源Force CT具备的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技术能够降低噪声、减少伪影,部分学者已经在胸部、腹部、冠脉血管的低剂量研究中对之加以证实[1-3],然而颅脑CT平扫方面的应用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犬颅脑模拟新生儿颅脑,通过大范围降低管电压,结合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和ADMIRE技术重建,探讨80kV低管电压结合ADMIRE技术在颅脑低剂量的应用价值,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以期进一步优化新生儿颅脑低剂量CT的扫描参数.

    作者:唐雷;周厚滴;曾宪春;王玉权;王荣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康复训练联合r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两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增强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伍俊;王小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