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黄疸患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

张剑;李茂德;何生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 一氧化氮合酶, 肝脏损害
摘要: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在阻塞性黄疸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阻塞性黄疸(OJ)患者和30例对照肝脏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0S)的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肝脏组织坏死面积进行检测.结果(1)iNOS在86%的OJ肝脏的组织中阳性表达,在对照组肝脏组织中不表达.(2)肝脏组织坏死面积和iNOS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NOS表达与阻塞性黄疸患者肝损害有关,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伤寒伴表皮葡萄球菌血症32例临床特点

    自1998年以来,我科从确诊伤寒患儿的血液中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2例,总结如下.

    作者:包忠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性激素测定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出现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于黔;蒋文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胃动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牛磺脱氧胆酸钠诱发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eeatitis,SAP)模型,观察胃动素在香猪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用8只贵州小香猪,雌雄不拘,各受试动物术前禁食12h,禁水6h后,无菌手术行门静脉、左颈外静脉插管,经胰管逆行加压(80cmH2O)推注5%牛磺脱氧胆酸钠(0.5ml/kg体重)复制SAP模型.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1h、6h、12h、24h、48h、72h、96h同时采门静脉血和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浆中内毒素和胃动素浓度.结果SAP诱发后1h,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即开始同步升高至48h达峰值,之后下降,但至96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制模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门静脉内毒素浓度在各时间点(除制模前、制模后1h外)均高于中心静脉血浆内毒素浓度(P<0.01).SAP诱发后1h,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胃动素浓度随着时间进行性下降,至96h时分别降至低,且中心静脉血浆胃动素浓度在制模后12h和24h两个时间点显著低于门静脉血浆胃动素浓度(P<0.01).结论门静脉、中心静脉血浆中内毒素浓度分别与门静脉(门)、中心静脉(中)血浆中胃动素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门:r=-0.920,P<0.01;中:r=-0.893,P<0.01),提示胃动素的减少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高占峰;李永渝;李丽娟;魏玉;陈晓燕;刘佳云;张德玉;兑丹华;蒋晓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皮下埋植和IUD避孕效果的临床观察

    皮下埋植是一种缓慢释放避孕药物的新型长效避孕方法,具有高效、可逆、稳定且放置和取出方便,每天药物释放量低,有效期长达5年等优点.

    作者:邓志敏;陆丽;杜丽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纳络酮不同首剂治疗急性重度阿片类毒物中毒33例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急性阿片类毒物中毒患者明显增多.虽然有关应用纳络酮治疗该类病例的文章已非少见,但就其首剂佳剂量究竟应是多少?目前还尚未见报导.

    作者:谢兴宇;俞晓松;贺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1998~2000年贵阳地区成份输血概况的调查分析

    成份输血是临床输血发展的方向.为了更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好宝贵的血液,我中心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督促临床开展成份输血,取得一定成绩.现笔者对贵阳地区1998~2000年临床开展成分输血的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张玉敏;倪洪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表现

    缺血性结肠炎是因肠壁血流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非阻塞性肠梗塞)或因支配肠壁的血管发生阻塞(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缺血而引起的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年龄常在50岁以上,近期上海市华东医院统计一组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平均年龄60.5岁.

    作者:文学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贵州省1994~2001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贵州省性病流行趋势和掌握性病流行特点,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1年贵州省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病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由1994年的12.49/10万上升至2001年的48.45/10万.淋病是历年所报告的各种性病中发病高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1995年超过尖锐湿疣(CA)上升至第二位.梅毒发病数增长缓慢,但2001梅毒大幅上升.HIV/AIDS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性传播有增长趋势.男性发病普遍高于女性.各病种发病年龄集中在20~、30~岁两个年龄段,占性病总数的74.54%.结论性病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且有加速上升趋势,必须尽快研制防治对策,控制性病疫情蔓延.

    作者:邹克筑;雷世光;李豫;安露;杨宏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美克尔憩室并发症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的再认识

    美克尔憩室为胚胎期卵黄管残留所致畸形,是小儿较常见的肠道发育异常,据文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5%~2%[1],但多数人在无合并症情况下终生不表现出症状,Meckel曾指出憩室中约有25%可发生并发症,国内报告的20%[1],半数以上发生于小儿,本组对近8年所遇到的13例病例作回顾分析,结合复习文献,对本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顾胜利;向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抗生素根管糊剂治疗牙根尖周炎临床观察

    根尖周病治疗是保存牙齿的关键性环节,是体现口腔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根尖周炎是口腔的多发病,主要由牙髓病继发或牙髓感染发展而来,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炎的主要方法,本组使用自制的抗生素糊剂进行根管治疗,不需扩锉,操作迅速简便,并用常规根管糊剂进行对照.

    作者:邓红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甲型副伤寒全血象及药敏检测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已成为我市主要的肠道传染病,特别是在夏秋季发病呈小范围流行趋势.

    作者:苏毅;陈应华;周安婵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氟砷代谢研究进展

    氟和砷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两种重要元素.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毒物和已知的人类致癌物[1],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同时也是可疑致癌物.由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和工业发展引起环境污染等原因,氟和砷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使特定地方病区居民、工人甚至一般环境人群接触过量的氟或砷,因而氟砷中毒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近年来有关氟砷代谢研究进展.

    作者:黄厚今;洪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吻合血管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足缺损

    目的报道吻合血管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例,8例成活、1例坏死,随访6~12月,足的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带血管髂骨皮瓣移植为修复前足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世玖;程代薇;韩文杰;蔡玉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钳穿法皮埋剂取出术

    皮下埋植避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避孕方法,现已推广使用.由于皮埋剂期限已到或因月经紊乱而需要取出皮埋剂的人群逐渐增多,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用输精管分离钳及固定钳取出皮埋剂(简称钳穿法),方法简便,安全,不论对Ⅰ型或Ⅱ型皮埋剂都能顺利取出.

    作者:辛茂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肺功能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该病在急性加重期往往有肺功能损害,而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

    作者:刁晓源;谢亚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微波治疗720例皮肤性病疗效分析

    微波在皮肤科应用非常广泛,基本上可以取代激光.1997年12月至2001年6月,我科采用成都锦江微波电器厂生产的多功能微波治疗机(MTC)治疗皮肤性病共720例14个种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宋守荣;程波;廖跃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国内20所医院报道平均死亡率为28.8%,存活者部分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2],降低VLBWI病死率是新生儿科加强监护病房(NICU)的重要工作[2];本文就我科收治48例的VLBWI常见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进行报道如下.

    作者:曹云涛;张贵萍;张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血栓素B2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93例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包括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Hp特异性抗体(HpIgG、HpIgM)浓度,并同步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栓素B2(TXB2)、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同时与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NC)进行比较.结果AMI组HpIgG阳性率及平均浓度,HpIgM阳性率及OD值明显高于NC组(P<0.05),与OM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未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时,HpIgG阳性与AMI具有相关关系(OR为3.047,95%CI 1.055~8.7%,x224.241,P=0.03),校正后二者仍有相关关系(OR为3.262,95%CI 1.015-10.485,x223.94,P=0.047).AMI组HpIgG、低切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NC组(P<0.05);TXB2明显高于NC组(P<0.01);Fg、血浆粘度明显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NC组((P<0.001);Fg、低切全血比粘度高于OMI组(P<0.001);TXB2、中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迹高于,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OMI组(P<0.05).AMI组中Hp(+)组Fg、TXB2明显高于Hp(-)组(P<0.05)及OMI组中Hp(+)组(P<0.001);并且IgG与Fg、低切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调整与Fg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后,IgG与Fg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Hp感染与CHD(AM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Fg、血液流变指标、TXB2也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大男;李金生;赵慧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54、CD11a、CD11b、CD18表达的初步研究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作者:崔玉霞;李实光;刘若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引言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指在0.1~100nm的尺度上研究原子、分子现象及其结构信息,对物质或结构进行制造的新科技.

    作者:方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