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Ⅳ期压疮患者一例护理分析

张倩;吴玉;甘金慧

关键词:糖尿病, 压疮, 护理
摘要:压疮指的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软组织溃烂、坏死,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该病按照病情程度可分为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若病程时间过长,护理不得当,会产生心脑血管、皮肤、神经等并发症,压疮是皮肤并发症中为常见的一种.为此,该文以2017年8月22日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多处压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患病情况及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效果及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80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患者分组.所有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血糖达标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APACHEII评分、血糖水平、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渗透压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PACHEII评分、血糖水平、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H评分、血糖水平、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效果确切,辅以整体化护理配合,可更好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加速血糖达标和渗透压恢复,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林完;杨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脾虚痰浊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脾虚痰浊型肥胖型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间在该院治疗的80例脾虚痰浊型肥胖型T2DM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遵循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理护理,乙组患者通过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甲组患者通过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症候疗效、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体重、腰臀比、BMI指数、不良反应.结果 甲组患者的症候疗效、症候积分、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体重、腰臀比、BMI指数、不良反应都优于乙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脾虚痰浊型肥胖型T2DM患者的治疗中,心理干预同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候、血清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体重水平、腰臀比水平、BMI指数水平,并提高安全性,应推广使用.

    作者:李静;杨庆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经济学评价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经济学评价.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并进行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该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将抽取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与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选择常规治疗,研究组的糖尿病患者选择应用个体化营养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经济学评价,包括两组不同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性蛋白CRP)、血红蛋白(Hb)、微量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G)等指标,以及成本消耗等.结果 抽取的两组糖尿病患者选择常规治疗与个体化营养治疗,研究组应用个性化营养治疗其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性蛋白(CRP)、血红蛋白(Hb)、微量白蛋白(ALB)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免疫球蛋白(IgA)、C反应性蛋白(CRP)、血红蛋白Hb、微量白蛋白(ALB)指标,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成本、总有效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医学营养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且经济成本要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郭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期营养护理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期营养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依据围产期营养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相同的治疗与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营养科营养师介入,在围产期实施个体性营养护理,进行营养饮食干预,膳食配餐,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妊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对照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00%、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产期由营养师介入的个体性营养护理能够稳定产妇血糖水平,减少母婴并发症,提升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芳;许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5月该院100例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操作与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人院前及出院时血糖控制水平变化.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出院前1 d FPG、FINS水平及HOMA-IR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前1 dFPG水平与HOMA-IR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帮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桂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记录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2017年1-5月期间,前来该院诊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西格列汀和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胰岛素治疗.疗程为3个月.待两组治疗完成后,比较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诊疗后,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好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实验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西格列汀和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水平,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减小体重指数、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PI、IMT、颈动脉血流参数,并将测定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狭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狭窄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脉狭窄程度评分3分者所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患者的IMT、P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确其冠脉病变情况,其能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翁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2例,参照组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 min胰岛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多合并糖尿病,经由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卓信斌;常贵建;林德新;曾岳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中选取15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8例和参照组7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血糖控制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 与实验组患者相比较,参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将治疗效果予以提高.

    作者:孙凤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监测护理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监测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的67例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为标准分组:参照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予以监测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对.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7.06%,护理满意率94.12%,明显比参照组78.79%、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展开专业护理工作时,予以其监测护理,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可推荐.

    作者:林凡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将计算机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2组经1年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HbA1c、FBG、BMI、2 hPBG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采取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能够将体重与餐后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疗效高于单一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胥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对其实施孕期膳食营养干预;另选同期140例未进行膳食营养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组,对比患者妊娠期间体重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组孕妇孕期体重比常规组小,且干预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数值也小于常规组;干预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膳食营养干预,有助于患者孕期体重控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骞;黄水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方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该院口腔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同期选择非糖尿病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方案治疗,对比治疗后疼痛情况、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并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在结束治疗后,疼痛评分为(4.2±1.4)分,对照组非糖尿病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评分为(2.4±1.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8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2例,无感染事件,并发症率为2%;对照组肿胀6例,感染5例,并发症率为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同慢性根尖周炎疾病尖关联较为密切,相较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范围更为严重,故预后也相对较非糖尿病患者差,在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疼痛程度更为严重,成功率也居更低水平,且易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需加大对患者血糖监测力度,在稳定病情后,再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以大程度改善预后,保障临床安全.

    作者:陈凯炎;强旭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常伴随着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严重影响.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之一,具有独立遗传物质及遗传体系.线粒体DNA突变主要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导致ATP的合成减少,活性氧产生增加,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糖尿病或可能导致妊娠糖尿病.该文就线粒体DNA基因的相关突变位点与妊娠糖尿病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曹小艳;杨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尿病合并Ⅳ期压疮患者一例护理分析

    压疮指的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软组织溃烂、坏死,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该病按照病情程度可分为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若病程时间过长,护理不得当,会产生心脑血管、皮肤、神经等并发症,压疮是皮肤并发症中为常见的一种.为此,该文以2017年8月22日收治的1例糖尿病合并多处压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患病情况及护理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倩;吴玉;甘金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医外治法在从络论治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有独到的优势,特别是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截肢率.笔者在临床过程中总结了糖尿病足溃疡中医治疗的特点,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足,整体和局部结合,内外兼治,创立拔毒祛瘀通络膏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沈思静;朴春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牙周治疗对糖尿病牙周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探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牙周治疗对糖尿病牙周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已办理糖尿病门诊类专病的患者74例确定为研究对象,干预之前需检测全部患者的情况,检测的内容既包括血脂四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包括空腹血糖与相关牙周检测,后得出的结果要记载于健康档案.观察组实施口腔健康内容宣教,对照组患者进行自我口腔清洁.结果 干预之后,观察组出血指数、以及菌斑指数与探诊深度、甘油三酯数值都明显低于干预之前;观察组干预之前与之后的牙周状况与甘油三酯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牙周病患者选择牙周非手术疗法,正确的口腔治疗维护干预,能使其牙周状况得到好转,牙周干预对于大部分特别是糖尿病且伴有较严重牙周炎患者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作者:顾永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对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以非糖尿病作为参照对象,分析糖尿病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研究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道梗阻、纵膈炎、脓毒症、肺炎和心包炎,其中研究组呼吸道梗阻(9.62%)、纵膈炎(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5%和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糖尿病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有一定的影响;②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会加重感染症状,加大治疗难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建议临床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

    作者:强旭钊;陈凯炎;黄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80例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分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护理满意度,住院平均的时间和费用、腹膜透析认知和依从性: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腹膜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平均的时间和费用、腹膜透析认知和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行为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膜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效果确切,可通过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洪东花;郑志高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目的 了解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分别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64例需做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调查对象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后围手术期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麻醉前、充CO2气腹时与手术结束时的血糖值相对更平稳,变化波动不大,而对照组患者3个时段的血糖值则波动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4h血糖、24h血糖值、胰岛素用量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影响更小,胰岛素用量更少,属于此类特殊病患的首选麻醉方式.

    作者:叶文成;黄娟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