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吴雪松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新词汇、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功能外科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的发展日新月异,笔者就目前的微创技术、手术入路和功能外科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作者: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约有50%的患者终出现肝转移。对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若不经治疗,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若肝脏转移灶行根治性手术,则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为30~50%,因此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首选。对于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若无肠道梗阻、穿孔、出血等症状,笔者倾向于同时性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术中联合应用B超探查、微波、射频等新技术来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而临床上只有少部分患者(10%~15%)可以行手术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需通过多学科讨论,针对疾病某一时期,制定出详细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如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门静脉栓塞术的应用、局部治疗、放疗等,使得一些不可切除的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因此癌肿作为一项全身性疾病,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多学科的合作,通过对疾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认识、讨论,以便找到针对某一时间段疾病的佳治疗方法。同时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杨家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66岁,因“间断便血1周”查肠镜诊断为“降结肠癌”住院,于2011年6月1日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肿瘤位于降结肠,并探查肝、胆囊、胰腺、脾脏、胃、小肠及结肠的其他部位未见异常,遂行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结肠中分化腺癌,癌肿浸润至浆膜外血管,淋巴管内未见癌栓,肿块旁淋巴结2/14枚癌转移。术后给予FOLFOX方案化疗2次及生物治疗,因严重冠心病中断化疗。术后15个月时无明显诱因突发消化道出血黑便,于2012年9月15日住消化内科急查血常规Hb:82 g/L,行胃镜、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2013年1月29日因“便血2天”再次住消化内科,经小肠镜检查提示回肠肿物,病理提示腺癌,转肛肠外科手术治疗。于2013年2月5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离回盲部150 cm处回肠端有一直径约4×3 cm大小的肿块,累及肠管壁约一周。距离肿瘤7 cm小肠系膜内可见肿大淋巴结,约2×1.5 cm,质硬。肿瘤生长处肠管挛缩,近端50 cm肠管扩张、肠壁水肿增厚,小肠系膜根部可扪及数个质硬肿大淋巴结。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行小肠肿瘤根治术。病理检查示:中分化溃疡型腺癌,肿瘤浸润至浆膜外,脉管内未见癌栓。肠旁淋巴结1/4转移。术后因身体不能耐受未行化疗,术后9个月时复查发现肝转移。
作者:张春泽;王涛;付文政;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迈入21世纪,外科发展主要的方向是细致微创,微创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腹腔镜系统经历了二维(2D)成像系统、三维(3D)成像系统,但二维(2D)成像系统缺乏足够的深度感,三维(3D)成像系统首先能够呈现传统手术的立体感、层次感;其次可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创伤,使手术更精准、更安全;再次可以降低初学者的学习曲线。
作者:房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美国癌症学会国家办公室的Peter T.Campbell博士等评估了在结肠癌诊断前后的钙、维生素D和每日奶制品的摄入与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的关系。这项分析包括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包括1992年或1993年至2009年诊断为浸润性、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2284例患者,研究者随访至2010年得出死亡率信息,利用基础问卷收集诊断前的危险因子信息,通过在1999年和2003年的问卷收集诊断后信息,其中有1111例患者的数据有效。从本试验结果来看,诊断后高钙和牛奶的摄入量可能会降低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于2013年已新增“教训与反思”栏目。本栏目旨在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作者报告的同时让同行引以为鉴,以达到提升行业、让患者受益的目的。欢迎各科室有关误诊、漏诊、误治、误伤,包括护理失误、各种辅助检查失误、错误用药的病例整理成文交给我们,我们会再次加工,保护科室的隐私然后刊出。文稿要求:1500~2500字,文章应为真实病例,明确写出诊治过程的失误或缺憾,并由该领域的专家教授作相关点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注意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幂数亦不可混用。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1-2],随着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TME)及双吻合器的普遍应用[3-4],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实现低位、超低位保肛,同时用齿状线作为低位,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标准的建立,使保肛手术的比例逐步上升,保肛手术一方面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5-6],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并发症。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漏、吻合狭窄和吻合口出血等[7]。持续的吻合口狭窄可能会转变为吻合口闭锁,如果伴发局部感染,导致吻合口附近炎性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症状严重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我科曾收治了一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现将此次病例与大家分享。
作者:赵兴旺;胡汉卿;刘正;王贵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逐渐趋于年轻化。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并涉及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整个致癌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长转化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3]。因此,参与TGF-β信号通路的蛋白因子也可以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研究证实Smad7、BAMBI 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TGF-β信号通路的传导,进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细胞周期等[4-6]。因此,Smad7、BAMBI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现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的组成以及Smad7、BAMBI的结构功能、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关旭;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杜金林主任医师。现任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科主任、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大外科副主任、金华市重点发展学科带头人。擅长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和肠镜诊治技术。通过结肠镜诊治患者14000多例,完成TEM手术150余例。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肛肠学分会中医及中西医肛肠学组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大肠癌分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肛肠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先后被评为金华市科技拔尖人才、金华市名医、浙江省第六届十佳优秀医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仁医风范”人物。获浙江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1次、金华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次。承担浙江省医药卫生A类科研项目1项,金华市科技局重点科研项目2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手术切除仍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直肠癌是指癌变仅浸润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近年来随着肿瘤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日渐广泛[1]。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 TEM )由德国医生 Buess于1983年首先应用于临床[2]。 TEM不同于传统的经肛门直肠局部切除术,其通过一种特殊设计的直肠镜完成肿瘤的切除、止血和缝合等操作。 TEM具有术野暴露良好、切除范围精准,并能切除较高部位的肿瘤[3]。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应用TEM治疗早期直肠癌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浩;李舒媛;张庆怀;张锡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结直肠正常肠壁黏膜层内淋巴管的形态及结构特点,为探讨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的途经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人结直肠蜡块标本连续切片,通过免疫组化两步法,以鼠抗人D2-40单克隆抗体及鼠抗CD34单克隆抗体为一抗分别标记,光镜下观察抗体标记情况。黏膜层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淋巴管微观结构。结果 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黏膜层,棕黄色显色分布于黏膜固有层与黏膜肌层之间及黏膜肌层内,少量,管壁薄、管腔小,管壁不完整。与CD34染色无重叠。电镜下见黏膜层内少量淋巴管管壁很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孔窗,无周细胞,基膜不连续或缺如,内皮细胞间形成端端、重叠或插入连接,管壁外连有锚丝。结论正常人结直肠黏膜层内有淋巴管存在,存在于固有层与黏膜肌层之间及黏膜肌层内,与黏膜下层淋巴管可能存在通道相联,具备淋巴道转移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赵斌;陈福军;于海涛;付岩;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杨维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及普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黑龙江省委员,东北三省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结直肠癌的预后和临床病理分期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结直肠癌病人就诊时多为中晚期,这导致病人5年存活率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对于其中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病人而言,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是这类病人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手段[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于近日成功实施了一例高位直肠癌行联合脏器(部分小肠及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现对这一病例进行简要报道。
作者:赵志勋;陈瑛罡;王锡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评估手辅助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对本院103例接受手辅助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切口、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病理结果、近期疗效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手辅助腹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各自出现2例远处转移及复发,无切口种植情况。结论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进食及肠道功能恢复快,疼痛减轻,出血量较少,手术彻底性良好的特点。
作者:朱玉萍;冯海洋;刘卓;付志璇;李德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1]。能否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患者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如何提高静脉输液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是每名护士必须掌握的技巧。以往由于排气方法不当,常会遇到静脉输液前一次排气不能成功,而不得不采用挤压输液管、轻弹输液管或分离输液管接口等方法重新排气[2],造成排气时间延长、药液浪费过多、及药液或环境受到污染等现象,使患者不信任护士,造成双方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影响护患沟通。为此,本实验通过对两种排气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得出,自动排气法是一种安全、简单、快捷、先进的静脉输液排气新方法,消除或降低了以往静脉输液排气时出现的缺陷。
作者:张永红;李佳英;赵丽霞;张丽沙;刘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