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宁;陈玉萍
目的 评价低管电压迭代重建(IR)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接受低管电压CCTA检查患者50例,其中体质量指数<25 kg/m2 25例(A组)和体质量指数≥25 kg/m2 25例(C组),分别采用80 kV和100 kV管电压进行IR.另选与A组和C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B组25例和D组25例患者接受标准管电压CCTA检查,分别采用100 kV和120 kV管电压,进行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分别比较A组IR与C组FBP重建以及B组IR与D组FBP重建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率(SNR)、对比-噪声比率(CNR)、图像质量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与B组FBP重建比较,A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SNR、CNR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FBP重建比较,C组IR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明显升高(P<0.05,P<0.01),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1),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标准管电压FBP重建CCTA比较,低管电压IR CCTA不仅能提供质量相接近的CCTA,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50%.
作者:赵承琳;王照谦;贾崇富;杨志强;孙喜霞;卢晓娟;刘兴众;郑飞;申敬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取不同抗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NSTEMI合并永久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29例,出院后给予不同的抗栓策略分为4组,A组41例: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B组31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C组35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D组22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2.0~2.5)+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对出血和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栓塞)随访1年,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病死率分别为12.2%、16.1%、14.3%、9.1%.观察1年,8.5%因出血再次入院,20.2%因主要心脏事件再次入院,各组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但与B组比较,D组出血风险高(HR=1.267,95%CI:0.340~4.718,P=0.25).C组有低风险趋势(HR=0.911,95%CI:0.319~2.597,P=0.37).结论 随着抗栓力度的增强,阿司匹林十氯吡格雷十华法林相对出血的风险加大,华法林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主要心脏复合终点有降低的趋势.
作者:齐静;姜钧文;陈韦;王艳春;李蒙;于乐;周鑫;杜丹;侯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神经病不同临床症状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中的价值.方法 将糖尿病性神经病339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A组42例(自发疼痛、烧灼感),B组120例(肢体麻木、感觉异常),C组105例(易疲劳,四肢无力),D组72例(行走不稳).分别进行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诱发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SSR)、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测定,并与本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年龄匹配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339例患者中MNCV异常148例(43.7%),SNCV异常122例(36.0%),肌电图异常24例(7.1%),SSR异常41例(12.1%),SEP异常110例(32.4%).与其他3组比较,A组SSR异常率高(88.1%);C组MNCV异常率高(94.3%);B组SNCV异常率高(75.0%);D组SEP(下肢)异常率高(86.1%),4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早期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能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对无明显肌肉萎缩糖尿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不作为常规检测手段.
作者:蔡慧敏;付志新;张宁;陈明月;陈江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伴心房颤动(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发病时间<4.5h的65例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41例无房颤患者作为非房颤组和24例伴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观察溶栓后2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2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 d的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虽高于非房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50% vs 2.44%,16.67% vs 2.44%,P>0.05).结论 对于由房颤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
作者:景坚;徐亮;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帕金森病(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人类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变性脱失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备受关注,包括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PD痴呆,随着病情的逐步进展,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终可发展为PD痴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还增加PD患者的致残风险、死亡率和病死率[1-2].
作者:唐红梅;张玉虎;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apoE-/-小鼠骨髓MSC并进行鉴定.将30只apoE/-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eg组)、阳性对照组(Pos组)和MSC移植组(MSC组),每组10只,Pos组和MSC组分别从尾静脉注射DMEM和MSC.比较各组小鼠不同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炎性因子浓度.结果 与Neg组和Pos组比较,MSC组脾细胞中CD4CD25/CD4细胞数目显著增加,Foxp3CD25T细胞显著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反应下降;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显著升高,干扰素γ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g组与Po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能上调apoE/-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目并增强其功能,抑制动脉硬化炎性反应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作者:王治校;何茜;蔡超;詹中群;何朝荣;王崇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微栓子监测,探讨微栓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3例,根据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决组44例,无斑块组29例.采集静脉血检测TC、TG、LDL-C、HDL-C,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2组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微栓子阳性率较无斑块组明显增高(43.2% vs 6.9%,P<0.05);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较稳定性斑块明显增高(57.1%vs 36.4%,P<0.05);微栓子与颈动脉斑块的个数无显著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多数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微栓子的存在极易导致脑梗死发生或复发,稳定性斑块是防治动脉至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申丽红;梁小乐;高旭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年龄≥70岁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ACS并行PCI的患者260例,根据诊断分2组,每组130例,试验组为既往伴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患者,对照组为既往无脑卒中史.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血管造影结果、置入支架数目、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院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B型钠尿肽、肌酐水平、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酐水平、ACS分型相关,而与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无关.结论 既往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ACS患者行PCI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郭素箴;田云鹏;菅练;何强;卢成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声学造影在诊断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例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怀疑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行超声声学造影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6例患者中,超声声学造影和CT血管造影均显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6例均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与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符合率为66.7%,联合使用超声声学造影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超声声学造影可以为腹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张蕾;勇强;郑超;牛宏珍;张爽;李春梅;秋阳;刘凤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大多数继发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存在明确的危险因素;但也有2%~16%的房颤患者,无明显的已知危险因素和基础心脏病,称作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此类房颤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然而,造成这种心律失常的始动因素和维持因素尚不明确,导致对此类房颤的预防和干预存在难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电生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房颤的分子遗传学病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揭示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带来了曙光[1-2].陆续有学者发现与房颤相关的系列基因座位和基因,如10q22-q24、6q14-q16、5p13、10p11-q21基因座,及KCNQ1、KCNE2、KCNJ2、KCNH2、KCNA5、SCN5A、Connexin40、ABCC9、NPPA、Connexin43等10余种基因[3-8].
作者:沈虹;张红明;李艳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对其1年内死亡风险预测量表中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伴有高热、缺血性心脏病史、周围血管病史、意识不清、糖尿病史8项预测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中住生存期为(13.2±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和≥65岁、有无排尿障碍、有无吞咽困难、是否双侧大脑受累、发病时有无高热、有无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否意识不清、能否抬起上肢、能否独立行走等指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排尿障碍、吞咽困难和缺血性心脏病史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年龄、是否排尿障碍、是否吞咽困难和有无缺血性心脏病史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霍阳;高智玉;高旭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与对照组32例.收集2组患者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男性、糖尿病、吸烟比例和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OR=3.769,P=0.042)、LDL-C水平(OR=1.873,P=0.021)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吸烟比例均高于轻度狭窄者,中度狭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与尿酸水平和重度狭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轻度狭窄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94,P=0.001)、高血压(OR=3.340,P=0.003)、糖尿病(OR=3.877,P=0.003)和吸烟(OR=4.536,P=0.003)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结论 冠心痛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糖尿病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祝小霞;丁旵东;曾胜煌;郝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降低,PRA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PRA、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r=-0.438、r=-0.355、r=-0.6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A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25-二羟维生素D3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25-二羟维生素D3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庆文;苏琳;李卫;苗懿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IS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 MGB-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I/R组、异丙肾上腺素预处理组(ISO-I/R组)、锌原卟啉Ⅸ(ZnPPⅨ)+ISO-I/R组(ZnPPⅨ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心肌I/R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HMGB-1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ISO-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LDH、肌酸激酶、TNF-α、IL-6、丙二醛、HMGB-1明显降低,SOD、HO-1明显升高(P<0.05);与ISO-I/R组比较,ZnPPⅨ组心肌梗死面明显扩大,LDH、肌酸激酶、丙二醛、TNF-α、IL-6、HMGB-1明显升高,SOD和HO-1明显降低(P<0.05).结论 ISO能够明显诱导HO-1的表达并进一步抑制HMGB-1的释放,从而有效发挥对大鼠I/R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继春;胡笑容;谢菁;周晓亚;江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目前,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手段仍应用药物进行溶栓及抗血小板聚集.国内外对其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研究,虽取得一些新进展,但仍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魏东宁;陈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中富含脂类,其中占体重2%的脑组织包含了机体20%以上的脂类,接近脑干重的一半,脂质种类主要为磷脂和胆固醇.磷脂转运蛋白(PLTP)是染色体20q12~13.1编码广泛表达的脂质转运蛋白,对于血浆脂质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可参与磷脂、未酯化胆固醇、酰基甘油酯、特定载脂蛋白(apo)、维生素E的转运等[1-2].那么PLTP是否在脑组织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呢?近年研究发现,PLTP广泛分布于脑组织中,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能够分泌PLTP,脑脊液中PLTP也具有转脂活性;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唐氏综合征等患者脑组织中PLTP mRNA、蛋白表达或活性发生了病理学改变.说明PLTP在脑组织代谢中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作者:王浩;于杨;秦树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和CD4CD2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 T细胞和CD4CD28-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CD4CD25 T细胞/CD4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1.14±9.92)% vs(49.01±12.19)%,P<0.05],而CD4CD28-T细胞/CD4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9.93士15.60)%vs(11.96±8.60)%,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比例减少,而CD4CD28-T细胞升高,两者共同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聂大奥;陈俊抛;邢一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 T淋巴细胞Sprouty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35例(术前80 mg/d,术后40 mg/d)和常规他汀组35例(手术前后均20 mg/d).分别于PCI术前(入院时未服用他汀)、术后16~24 h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 T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Sprouty2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Sprouty2蛋白表达;ELISA检测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 10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比较,强化他汀组术后Sprouty2 mRNA、Sprouty2蛋白表达、IL-10明显升高,TNF-α明显下降(P<0.05);常规他汀组术后Sprouty2 mRNA、IL-10虽有升高趋势,TNF-α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NF-α与Sprouty2表达量呈负相关(r=-0.836,P<0.01);IL-10与Sprouty2表达量呈正相关(r=0.754,P<0.05).结论 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上调CD4 T淋巴细胞Sprouty2的表达,升高IL-10,降低TNF-α,从而减少PCI术后心肌的炎性反应.
作者:王江友;李浪;苏强;周游;刘洋;杨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窖蛋白1(caveolin-1,Cav-1)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出生24 h内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和OGD组(给予星形胶质细胞6h的OGD和24h的再灌注损伤,建立OGD损伤模型).用多重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的变化.根据小干扰RNA(siRNA)的原理,将Cav-1 siRNA转染星形胶质细胞,采用CCK-8的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结果 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av-1普遍表达.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Cav-1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iRNA转染后,与对照组比较,OGD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下降(P<0.05).结论 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Cav-1表达的下调,导致OGD后细胞损伤加重,提示Cav-1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许丽丽;谢怡;马敏敏;肖露露;刘加美;蓝文雅;姜永军;叶瑞东;刘新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SD大鼠200只,采用MCAO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激动剂Adal1)和阻断剂组(阻断剂Cya)、LV-ALDH2组(ALDH2转基因慢病毒)和sh-ALDH2组(RNA干扰ALDH2),观察ALDH2活力和大鼠脑梗死面积及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和LV-ALDH2组增加ALDH2的活力、减少脑梗死面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P<0.01);阻断剂组和sh-ALDH2组降低ALDH2活力,增大脑梗死面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结论 激活ALDH2能减轻MCAO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和改善神经行为功能,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林莉莉;孙达;王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