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希云;李晓英;邓娴;陈永秀;阳蒙蒙;李丽娜;戴华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能否有效地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心房压力(LAP)。方法选择PAF患者31例,导管射频消融术前1 d行经胸及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左心房内径、LVEF、舒张期肺静脉血流衰减时间(DTD )、收缩期肺静脉血流衰减时间(STD )等相关参数;术中通过心导管测量LAP。对多普勒超声参数与L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LAP(14.45±7.60)mm Hg(1 mm Hg=0.133 kPa)、DTD (176.97±56.74)ms、STD (193.97±55.17)ms。DTD 和STD 与LAP呈负相关(r=-0.63,r=-0.81,P=0.00)。结论DTD 和STD 可能是简便、可靠、无创性预测PAF患者LAP的理想指标。
作者:赵文雪;杨兵;雍永宏;陈明龙;张凤祥;居维竹;陈红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基因单倍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形成的易感关联。方法选取102例CAS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05例无CAS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Nrf26个位点和Keap1基因3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SHEsis软件分析其单倍型与CAS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Nrf2 rs6726395位点基因型GG、GA和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 vs 44.8%,58.8% vs 39.0%,19.6% vs 16.2%,P<0.01)。2组 Nrf2 rs6726395、rs1806649、rs13005431、rs2886161位点构建的ACCC、ACCT、ACTT、GTTC单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Keap1基因单倍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基因rs6726395多态性位点可能与促进CAS形成有关,由Nrf2基因构建的单倍型ACCT、GTTC可能与CAS发生的风险相关联。
作者:周颖;郭自清;王爱民;陈婵娟;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心律置入装置(CIED)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要置入心律置入装置术后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血肿组,按照年龄1:1匹配入选术后未发生囊袋血肿的患者43例为无血肿组,分析围术期接受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囊袋血肿的风险因素。结果与无血肿组比较,血肿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33±12.16)% vs (49.81±14.96)%, P<0.05],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8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21% vs 13.95%,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0%为囊袋血肿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 CI:0.082~0.850,P=0.026)。结论增高的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增加持续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囊袋血肿的风险。
作者:陈妍;郭成军;曾哲淳;李海宴;方东平;戴文龙;张金荣;孟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有心血管病的同类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 T )的发生及相关情况。方法选取骨折患者584例,根据伴或不伴有冠心病和(或)高血压,将其分为伴有心血管病组235例和无心血管病组349例,心血管病组患者中,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89例,仅伴有冠心病53例,同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93例,比较心血管病组与无心血管病组下肢DVT的发生率、骨折后不同时间段下肢DVT 的发生率,不同年龄段骨折患者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无心血管病组比较,心血管病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升高(22.55% vs 12.89%,P<0.01)。2组骨折后0~7 d下肢DVT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骨折后8~14 d及>14 d(P<0.01)。2组年龄≥60岁患者DV T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结论伴有心血管病且年龄≥60岁的下肢骨折患者更易于发生下肢DVT ,骨折后1周内是其好发时间段,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视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骨折后下肢DVT的发生。
作者:祝春霞;周长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素作为抗凝剂已常规应用于导管室PCI中预防血栓及缺血性并发症。肝素适用范围虽广,但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肝素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 P )Ⅱb/Ⅲa受体结合引起血小板活化。肝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这种不良反应可引起静脉和动脉内血栓形成。考虑到肝素的这些局限性,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卢定在PCI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优势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比伐卢定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可与凝血酶的催化位点及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结合,且不需要辅助因子,抗凝效果可预测性较肝素强,在治疗过程中无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1]。鉴于比伐卢定较肝素潜在的优势,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对比这两种抗凝剂在PCI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综述比较比伐卢定与肝素在不同临床病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现涛;苏强;李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 ,miR)-106b是否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血管新生,明确miR-106b在内皮细胞中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内皮细胞培养并转染miR-106b ,分为miR-106b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提取RNA、反转录及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6b相对表达量以明确转染效率。观察各组内皮细胞在凝固的基质胶中管腔形成情况。TUNEL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状况并进行靶基因的预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筛选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比较,miR-106b组在基质胶中管腔形成明显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06b组管腔比值、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阴性对照组与miR-106b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 vs 3.39%,P>0.05)。结论 miR-106b在内皮细胞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通过下调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无直接关系。
作者:艾丽菲热·买买提;陈红;任景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单支小血管(≤2.5mm)病变患者共237例,其中,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的患者105例(Ⅰ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介入治疗的患者132例(Ⅱ组)。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点、介入治疗及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和再狭窄情况。结果2组患者介入治疗均成功,Ⅰ组和Ⅱ组置入支架直径[(2.50±0.40)mmvs(2.34±0.37)mm]、支架长度[(28.75±7.77)mmvs(35.78±10.45)mm]、支架高压后扩张(91.4%vs55.3%)和支架内再狭窄(1.9%vs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P=0.000,P=0.042);2组串联支架、CAG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1、3和6个月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IVUS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建起;石蕊;王燕;姜铁民;李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 ),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0例,行经皮RSD ,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的诊室血压变化;术前和术后动态血压、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SD前比较,患者RSD后1、3、6个月随访时诊室血压分别下降了16.9/11.9、24.8/17.1、29.1/20.5 mm Hg (1 mm Hg=0.133 kPa ,P<0.01),术后动态血压下降了24.2/17.2 mm Hg(P<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显著下降(P<0.05);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经皮RSD可能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盛晓东;金骁琦;朱宗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干扰素-γ、TNF-α、诱导型 NO合酶(iNOS)、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犬尿氨酸(KYN)的表达,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致认知功能损害大鼠海马组织中KYN通路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组(2VO组)15只。制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2VO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海马CA1区iNOS、干扰素-γ和TNF-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IDO及KYN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2VO组大鼠第3天开始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明显减少,iNOS、干扰素-γ及TNF-α阳性表达,IDO和KYN水平明显升高[(4.73±0.21)ng/ml vs (0.89±0.06)ng/ml和(1.55±0.12)ng/ml vs (0.19±0.02) ng/ml ,P<0.05]。结论慢性脑灌注大鼠的病理生理过程包含着炎性反应,而炎性反应的发生很可能刺激了IDO和KYN的高表达,KYN和IDO的蓄积有可能参与其导致认知障碍的过程。
作者:张敏慧;韩彦青;王晓晖;裴宇恒;李东芳;李光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82例,脑室外引流+微创手术治疗组(微创组)38例;脑室外引流+微创手术治疗+腰大池引流组(联合组)44例。比较2组治疗后近远期疗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近期疗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远期疗效。结果微创组近期临床疗效优、良、中、差、死亡分别为7(18.4%)、7(18.4%)、11(29.9%)、12(31.6%)、1(2.6%)例,联合组近期临床疗效优、良、中、差、死亡分别为11(25.0%)、14(31.8%)、13(29.5%)、6(13.6%)、0例,2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微创组(86.4% vs 65.8%,P<0.05)。微创组ADL Ⅰ、Ⅱ、Ⅲ、Ⅳ、Ⅴ级分别为8(21.6%)、10(27.0%)、10(27.0%)、9(24.3%)、0例,联合组ADLⅠ、Ⅱ、Ⅲ、Ⅳ、Ⅴ级分别为13(29.5%)、18(40.9%)、7(15.9%)、6(13.6%)、0例,2组出院6个月ADL分级比较,联合组良好和中残率明显高于微创组(70.4% vs48.6%),重残率明显低于微创组(29.6% vs51.4%,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可有效的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玺昌;张桂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开通时间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开通时间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46例(发病<6 h)、晚期介入组(发病6~12 h ),2组患者均给予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心脏功能(LVEF)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缩小程度、LVEF升高程度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文丰;巨名飞;李春华;丁振江;王虹;孙王乐贤;霍明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测定老年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已经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7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8例,稳定心绞痛(SAP)90例。同时选择我院老年职工体检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32±1.56)mg/Lvs(1.80±0.81)mg/L,(1102.56±164.45)ng/Lvs(98.34±47.14)ng/L,P<0.01],AMI和UAP患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P<0.01),冠心病组治疗后SAP、UAP和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hs-CRP和BNP测定对老年冠心病诊断和病情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安民;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人的大脑有左、右脑之分。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克莱贝尔曾提出“右脑幸福定律”。左脑用得多会使人感受轻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易感到幸福;相反,经常使用右脑,则使人幸福。
作者: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尽管造影剂不断在改良,但由其引起的肾损害发生率日益攀升,已成为医源性急性肾衰竭--造影剂肾病(CIN )的第三位原因。据报道,11% CIN为门诊CT检查后,9%为外周血管造影后,4%为静脉肾盂造影后发生[1-3]。研究发现,CIN的发生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和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对其防治已经成为重要的医学课题之一,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均在寻找减少其发生的方法。
作者:张格日乐;郭晓华;张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 )于3月29日在美国华盛顿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会期历时3 d ,3月31日闭幕。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会议收录了4500多个口头论文摘要和2200份壁报,发布了22个近期完成的临床试验,展示了15个具有特色的临床研究报告。本届大会博古论今医学发展和成就,如早在古埃及就已使用的药物秋水仙碱和现代医学的介入治疗,公布了多项新近完成的临床试验。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52例为狭窄组,另选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15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 HBV抗原及抗体。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HBV感染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年龄、高血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0.05)。狭窄组血清 HBV 阳性率为40.1%,对照组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危险因素影响后,HBV阳性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1,95% CI:1.149~4.448,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干预HBV感染或许有助于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作者:韩彬;吴文秀;吕育玲;孙海巍;王越;韦又丹;李波;张秋实;何金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CD4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组(负荷剂量组,术前2d给予20mg/d,术后10mg/d)46例和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组(常规剂量组,术前2d、术后均10mg/d)46例。采用免疫磁珠法筛选出CD4T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DCD4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DCD4蛋白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与PCI前比较,负荷剂量组PCI后PDCD4mRNA和PDCD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CI后常规剂量组较负荷剂量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14.62±2.45)ng/Lvs(9.51±1.93)ng/L,P<0.05]。结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PDCD4的表达,从而减少PCI术后心肌的炎性反应。
作者:苏强;李浪;黄伟强;周游;王江友;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整群抽样法调查山西省吕梁市4个地区常住居民1818例,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年龄分为55~59岁组508例,60~64岁组476例,65~69岁组370例,70~74岁组238例,≥75岁组226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双侧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颈动脉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厚。除65~69岁组外,55~59岁组、60~64岁组、70~74岁组和≥75岁组左侧颈动脉IMT明显较右侧厚[(0.72±0.11)mmvs(0.70±0.10)mm,(0.77±0.12)mmvs(0.75±0.12)mm;(0.83±0.13)mmvs(0.80±0.12)mm,(0.86±0.13)mmvs(0.82±0.14)mm,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指数、血压、即刻血糖、TC对左侧颈动脉IMT的影响大,而男性对右侧颈动脉IMT的影响较大。结论年龄在55岁以上人群,左侧颈动脉IMT较右侧厚,且双侧颈动脉IMT受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血压、即刻血糖、TC影响不同。
作者:陈杰;牛小媛;李晓峰;李阳;张炜;王立;房亚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血管内超声评价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确认至少1处病变为高度钙化,并行旋磨术处理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切割球囊分为单纯旋磨组34例和旋磨联合切割组46例。患者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结果单纯旋磨组与旋磨联合切割组大钙化弧度分别为(215.88±21.81)°vs(226.55±21.59)°,钙化长度比为(0.72±0.06)vs(0.78±0.05),支架置入前小管腔面积为(2.52±0.07)mm2vs(2.46±0.09)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旋磨联合切割组小支架面积(6.12±0.37)mm2和即刻管腔获得面积(3.66±0.34)mm2,单纯旋磨组分别为(5.42±0.24)mm2和(2.90±0.24)m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中,使用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支架置入后效果。
作者:汤喆;白静;高磊;田进文;薛桥;刘谟焓;申红远;王禹;苏绍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