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建龙;许邦龙;王晓晨;华锦胜;张艳梅
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SVD)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脑中常见的动脉血管异常性病变[1].影像学上脑白质的低信号、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LI)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改变,常提示存在SVD,是老年人常见的影像学改变[2].
作者:桂秋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再发心脑血管事件与其危险因素、治疗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CS患者634例,采取门诊随诊、信访、电话和身份证查找的方法进行随访.失访21例,终共随访613例.随访内容包括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每年随诊次数、随诊时心率、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61个月时,年龄(P=0.026)、随诊时心率(P=0.001)、坚持随诊次数(P=0.002)及是否坚持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P=0.000)与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每天吸烟支数、糖尿病史、随诊时心率对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第1年至第8年随诊累积无事件存活率分别为88%、82%、78%、74%、71%、68%、66%及65%;风险率分别为13%、7%、6%、5%、4%、4%、3%及1%.结论 ACS住院患者出院后1年内出现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长期、规律的临床随诊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康琳;管文娟;刘晓红;严晓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反映周围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临床上常用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近有研究证实,RDW与心力衰竭(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根据国情和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RDW是否符合预测心衰和死亡危险的标记物?近期陆续发表的一些研究,用部分临床证据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作者:郑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尿液中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浓度和LDL体外氧化延迟时间的变化,评价ALS患者体内的氧化压力及抗氧化能力情况.方法 根据EL Escorial诊断标准选择ALS患者19例为ALS组,同时选择年龄、影响因素相匹配的健康成年男性19例为对照组.通过铜氧化共轭双烯法检测LDL体外氧化延迟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中8-iso-PGF2a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S组尿液中8-iso-PGF2a浓度虽有升高趋势[(48.28±4.78) ng/mmol肌酐vs(47.25±2.32)ng/mmol肌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体外氧化延迟时间明显缩短[(59.32±8.65)min vs (83.16±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高的氧化压力与降低的抗氧化能力在ALS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提示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控制ALS的发展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新国;王润兰;赵伟;金梅;管维平;吴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依靠一级预防.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尚存争议.近年,国内外相关指南更新,再次肯定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作用,同时还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明确.
作者:张善春;郑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研究简介1.1帕金森病(PD)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缓慢发生的老年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减少及平衡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作者:李晟;刘伟;肖建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颅内外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开放的级别、途径和代偿能力各有不同.临床上常见的是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起始部、椎动脉起始段和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的闭塞性病变.
作者:张雄伟;王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e microalbumin excretion,UAE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6~12月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所有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LA分为LA组45例,无LA组75例,详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24 h UAER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2组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及24 h UAER,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 45例,占37.5%.与无LA组比较,LA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24 h UAE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与24 h UAER水平呈正相关(r=0.681,P<0.01);24 h UAER(OR=1.100,95%CI:1.03~1.17,P=0.002)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与24 h UAER密切相关,24 h UAER可以作为小血管病损伤的一个标记物,对L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方方;张敏;吴秀珍;孔祥锋;殷勤;樊新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80岁组141例和≥80岁组55例,发病<4.5h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ICH)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发生率.90 d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评定临床结局.结果 2组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都较溶栓前显著降低(P<0.01),<80岁组较≥80岁组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1).≥80岁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80岁组(P<0.05);<80岁组和≥80岁组预后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7.5%和45.5% (P>0.05),ICH发生率分别为16.3%和21.8%,sICH发生率分别为6.4%和14.5% (P>0.05).结论 高龄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年龄<80岁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郑天衡;郝俊杰;高建;朱鑫璞;周晓宇;杨建道;张会军;王少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Zipes等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是指心室颤动或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24 h内反复发作>2次,通常要电除颤或电复律终止.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4 h内心室颤动发生率3%~5%,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院内病死率高达40.9%[1].有部分AMI患者因交感神经兴奋、电解质紊乱、再灌注损伤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等原因,PCI后仍可出现电风暴[2-3].现报道1例老年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电风暴发作的临床资料.
作者:盛建龙;许邦龙;王晓晨;华锦胜;张艳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脑白质疏松症(LA)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预测病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行头颅MRI检查的住院患者218例,根据诊断分为非LA 56例和LA 162例,LA患者又根据Fazekas等级分类标准,分为轻度LA 52例,中度LA 53例及重度LA 57例.对相关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往疾病、血脂等)分别进行逐个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C、高LDL-C、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轻度LA发生有相关性(P<0.05,P<0.01).年龄≥70岁、高血压3级、吸烟、高TC,高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度LA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P<0.01).年龄≥70岁、高血压3级、高LDL-C、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重度LA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70岁、高血压3级、高同型半胱氨酸、高TC、高LDL-C、吸烟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LA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中度LA和重度LA与年龄≥70岁、高血压3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张会超;权力;李卓;张仲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刺激帕金森病(PD)大鼠丘脑腹外侧核,观察运动皮质2区局部场电位的改变.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实验组12只,实验组建立PD模型,采取信号后,实验组大鼠行电刺激,再采集信号,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频谱分析和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前8~12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升高,26~40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降低(P<0.05,P<0.01).与电刺激前比较,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后8~12 Hz和13~25 Hz频段频率信号显著降低,26~40 Hz和41~100 Hz频段信号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电刺激丘脑腹外侧核可以改善P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2区的异常放电.
作者:路致远;丁方香;王晓清;计义正;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MCI患者128例(MCI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1例(对照组).分别给予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并分析评估结果.结果 对照组和MCI组MoCA总分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352,P<0.05;r=0.765,P<0.01);MoCA评分明显低于MMSE评分(P<0.01).与对照组比较,MCI组MoCA总分及各亚项得分明显降低(P<0.01).MoCA筛查MCI敏感性为97.66%,特异性为95.05%,MMSE筛查MCI敏感性为32.03%,特异性为100%.结论 MCI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MoCA总分与MMSE总分相关;MoCA用于MCI筛查时敏感性优于MMSE.
作者:孟晓梅;于逢春;尹静;唐晓梅;陈新平;刘永珍;尹铁伦;李常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尼麦角林是一种半合成麦角生物碱衍生物.自20世纪60年代研发成功以来,已经在50多个国家注册使用[1].国内也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痴呆以及头晕等多种疾患.为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现对尼麦角林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
作者:尼麦角林应用建议专家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分子病理学的新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1-2].通过抗炎途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干预靶点被确定,我们简要回顾这一领域的新进展.1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时相炎性标记物,是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作者:陈孝东;曹勇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置入IABP的ACS患者76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40例,≥75岁组36例,分析其住院期间及1年的预后.结果 76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2例,占28.9%,1年死亡29例,占38.2%,2组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岁组较<75岁组1年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降低(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偏大、LVEF降低、PCI术后TIMI血流0~1级降低是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IABP治疗的ACS患者预后良好.高龄、LVEF低、PCI术后TIMI血流降低,是应用IABP的ACS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陆铭;梁春;任雨笙;潘晓明;樊民;杨靖;吴宗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丁立东;徐运;茆华武;肖章红;刘颖;陈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对于心脏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择517例老年患者,根据护骨素水平按3分位数分组:护骨素<1.50 μg/L组(A组,171例);护骨素1.50~2.72μg/L组(B组,176例),护骨素>2.72 μg/L组(C组,170例).ELISA法检测血清护骨素水平;多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随护骨素水平升高,3组LVEF逐渐下降(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逐渐升高(P<0.01),以左心室肥厚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肌酐、TC,LDL-C,HDL-C、TG、sqrt护骨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与性别、年龄、收缩压、sqrt护骨素独立相关.结论 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血清护骨素水平可能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老年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高于男性.
作者:魏雅楠;郏蓉;陈陵霞;刘杰;苗懿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536例年龄≥80岁的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轻度狭窄组141例,中度狭窄组167例,重度狭窄组162例.比较各组肾功能指标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酐、尿素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P<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P<0.05).血清肌酐(r=0.193,P=0.000)、尿素(r=0.194,P=0.000)、胱抑素C(r=0.295,P=0.000)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eGFR(r=-0.160,P=0.001)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80 岁 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血清胱抑素C水平敏感.
作者:付振虹;陈韵岱;陈练;盖鲁粤;刘宏斌;孙志军;郭军;董蔚;薛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神经元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又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6、24、48 h和3、5d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Bcl-2及Bax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相应区域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 h 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Bcl-2阳性细胞逐渐下降,48 h低;而Bax阳性细胞则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高峰;Bcl-2/Bax比值变化趋势与Bcl-2阳性细胞相一致;各时间点均可见神经元凋亡,48 h达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元凋亡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5),与Bcl-2和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0.517,r=-0.529,P<0.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存在大量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比值失衡有关.
作者:蔺心敬;张丽香;罗永坚;肖继东;陈渊;黄浩;唐士婷;李吕力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