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萍;王嵬民;陈国俊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种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研究CD14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谢玉霞;付真彦;马依彤;布艾加尔;马翔;贾志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轻度胆固醇升高的老年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LDL-C为2.6~3.6 mmol/L的57例冠心病患者分为>65岁组(Ⅰ组,30例)和≤65岁组(Ⅱ组,27例).每例患者选取一处狭窄50%~70%的斑决为靶病变.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靶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血管、管腔和斑块体积,并观察斑块钙化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12个月后LDL-C平均降至2.39 mmol/L和2.23 mmol/L,较基线下降32.1%和33.2%.两组患者血管、管腔和斑块体积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12个月后,Ⅰ组血管、管腔和斑块体积无显著变化,Ⅱ组血管体积无变化;管腔体积由(68.8±14.4)mm3增加至(83.6±22.5)mm3(P<0.05),斑决体积由(80.1±18.6)mm3缩小至(69.9±21.7)mm3(P<0.05).钙化斑块比例Ⅰ组明显高于Ⅱ组(56.7%vs25.9%,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LDL-C轻度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进展.
作者:王小飞;卢成志;陈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抗凋亡因子FLI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40只)和参芎注射液治疗组(干预组,40只),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spase-8、FLIP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1),caspase-8、FLIP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easpase-8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FLIP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 h和12 h时间点明显增强(P<0.05).结论 参芎注射液能通过减弱caspase-8表达及增强FLIP表达,从而拮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张智博;陈本阳;唐璇;彭旭;唐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现代生物学技术对海风藤成分分析发现,其提取物中所含成分海风藤酮不仅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还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期脑组织磷脂酶A2和自由基的生成 [1].因此,我们采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就海风藤提取物对线粒体膜电位、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姚博;冯建利;闫鹏;滕继军;杜怡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脑白质疏松(LA)是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其发现率逐渐增高.LA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一氧化碳中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及部分正常老年人.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LA与认知障碍、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进一步认识LA,及早发现LA并给予积极而有效的干预,对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晨;高培毅;林燕;薛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生理性起搏(plhysiological pacing)是指能够保持房室同步功能或能够按机体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一种先进的、接近生理功能的起搏方式.几十年的研究实践中,生理性起搏的进展经历了3个阶段:(1)房室同步起搏;(2)变时性起搏;(3)心室同步起搏.
作者:马建新;李运田;郭继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以及对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连续住院的23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测定hs-CRP(以3 mg/L为界值),分正常组(130例,hs-CRP≤3mg/L)和升高组(107例,hs-CRP>3 mg/L),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8个月,统计主要心脏事件.结果 升高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升高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偏心痛变、扩张重构、内膜不光滑的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随访分析显示,升高组患者的无心脏事件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OR=3.16,P<0.05).结论 hs-CRP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较多,狭窄程度重;hs-CRP升高是老年冠心痛患者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黄广勇;卢才义;李义波;吴兴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7年确诊为肺血栓检塞症的4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10例)、抗凝组(20例)及抗血小板组(18例).对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诱因、诊断方法和不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呼吸困难及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实验室检查中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检查阳性率高,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SⅠ QⅢTⅢ征,超声心动图可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高压,溶栓组痊愈7例,好转2例,死亡1例;抗凝组痊愈11例,好转9例;抗血小板组痊愈4例,好转7例,死亡7例.溶栓组与抗凝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与抗血小板组及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间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有效改善预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殷亚昕;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李良;张津津;陈海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我们观察了老年O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0SAS患者和老年健康体检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新荷;刘北林;刘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滞剂DIDS和NPPB时缺血再灌注(I/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原代培养鼠心肌细胞I/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中,将实验分为对照组、I/R组、DIDS组和NPPB组,每组20孔.观察心肌细胞的存活率、caspase-3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结果 I/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52.1%,DIDS组和NPPB组分别是84.5%和74.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细胞凋亡DNA电泳片断显示,DIDS组和NPPB组均能显著的抑制DNA的降解.再灌注24 h后,I/R组细胞内caspase-3活性水平482.3%,DIDS组和NPPB组分别是171.7%和211.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备组乳酸脱氢酶水平均<5%.结论 在I/R诱导的凋亡性心肌细胞损伤中,氯离子通道阻断滞剂能通过有效的抑制Caspase-3活性,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晓明;张卫卫;龚卫琴;师堂旺;刘艳;刘佳妮;刘艳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人民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生命质量这一概念应运而生.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对生命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我们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以期指导临床工作,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靠受到症状、血压水平、降压药的副作用、标签效应(1abellingeffect)、心理因素、收入水平、教育状况、慢性病、年龄、性别、家族史、肥胖等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概括为4个方面.
作者:马丽娜;汤哲;戈改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记忆障碍患者在不同脑功能状态下脑电相对功率比的变化,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进程中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分别记录AD患者12例(AD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11例(MCI组)和健康体检者11例(对照组)在安静状态和认知负裁状态下的16导脑电信号,经预处理分别计算δ、θ、α1、α2、β1、β2、γ频带的相对功率比.结果 在安静状态下,AD组低频带δ、θ相对功率比高于其他两组.高频带β1、β2、相对功率比低于其他两组,MCI组在γ频带(双前额、右颞)相对功率比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在认知负载状态下,对照组γ频带相对功率比较安静状态明显增高(P<0.05);MCI组和A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支持AD发病机制的胆碱能损伤学说.进一步证实记忆功能与高频脑电(γ频带)相关.MCI阶段进展到AD阶段在双前额、右颞区可以出现功能性代偿向功能失代偿的变换.
作者:张连春;陶华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混合性胶质瘤合并脑膜瘤是少见的肿瘤,伴椎管内转移更为罕见.我们确诊一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王俊;李巧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调脂药,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许多调脂以外的作用,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他汀类药物对脂联素(APN)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APN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安丽萍;王嵬民;陈国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修饰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将71只Wister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法将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域.其中将制膜成功的42只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6只)、注射培养液组(DMEM组,6只)、移植SkMs组(SkMs组,10只)、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空载体腺病毒的SkMs组(Ad/GFP组,10只)和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d基因腺病毒的SkMs组(Ad/HIF-1α组,10只).术后28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血流动力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天后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梗死心肌周围血管新生明显,以Ad/HIF-1α组为显著(P<0.05),且胶原沉积少;SkMs组、Ad/GFP组和Ad/HIR-1α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好转,Ad/HIF-1α组为显著(P<0.05).结论 HIF-1α基因修饰后的SkMs移植较单纯成肌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缺血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凡;吴海涛;朱玲玲;陈晓萍;范明;刘国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龄和年轻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20例,根据年龄分为年轻组(146例)、高龄组(62例)和对照组(112例),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点、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痛的患者在年轻组、高龄组和对照组分别占45.2%,17.7%和23.2%(P=0.000);以心绞痛起病的患者中1周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分别占47.2%、14.3%和40.0%(P=0.018);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9%、10.5%和1.9%(P=0.000);高血压患者在3组中分别占40.4%、67.7%和56.3%(P=0.001);吸烟患者分别占71.2%、22.6%和55.4%(P=0.000);肾功能不全患者分别占1.4%、16.1%和2.7%(P=0.000);住院病死率分别占0、6.5%和0.9%(P=0.003).结论 年轻患者多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高龄患者病变复杂,合并多系统疾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偏高.
作者:金琴花;王禹;盖鲁粤;李久红;杨庭树;刘宏斌;陈练;孙志军;任艺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移表达对成年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rAAV2组(18只)和对照组(9只),将携带hVEGF165基因的rAAV颗粒立体定向给药至rAAV2组大鼠右侧海马2周后,全部大鼠采用4血管闭塞方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缺血后6、24和48天时,各组随机选取1/3的大鼠处死,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hVEGF165 mRNA的表达水平或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AAV2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可见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AAV2组大鼠缺血后6、24和48天时,均有海马hVEGF165 mRNA表达,3个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AV2组大鼠缺血后6、24和48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rAAV载体可介导目的 基因hVEGF165高效转染海马神经元,并促进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作者:谭洁;王卫东;蒋立新;徐江平;陆兵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血管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预测因素 [1].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hs-CRP,来探讨二者在预测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作用.
作者:毛建斌;杨梅;江国强;姜玲;左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化程度的加深,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首要致死病因.同时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城市化、体力活动不足等程度的不断加深,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全世界所有年龄的人群中,2000年糖尿病患病率为2.8%(1.71亿),据推测2030年将增加到4.4%(3.66亿) [1].糖尿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公认,国内外研究显示糖尿病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4倍,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 [2].
作者:贾茜;郑华光;王春雪;王拥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VaD)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2B亚基受体(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在V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2只)、VaD模型组(模型组,32只)和美金刚治疗组(治疗组,3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4、8、12、16周大鼠海马NR2B和PSD-95的表达,并同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4、8、12、16周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差异显著(P<0.01);术后4周时NR2B和PSD-95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此后逐渐减少,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16周时表达少.治疗组大鼠术后4同时学习记忆水平及NR2B、PSD-95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8、12、16周时,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好转但仍差于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 大鼠海马NR2B和PSD-95作为复合体参与VaD的形成和发展,适量的美金刚通过调节NR2B的表达进而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何雨;金玉芬;张昱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