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冬梅;苗志林;王祖禄;佟铭;刘海伟
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而无其他症状的MS发作少见,现报道1例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MS复发病例.
作者:郭淮莲;吴晓艳;刘晖;李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3个市区约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研究,其中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开展加强干预9年来,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男性下降51.5%,女性下降52.7%.同期对照社区男女分别下降7.3%和15.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干预社区10年平均发病率为167.02/10万,对照社区为199.96/10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干预社区,50岁以上高龄组发病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35~49岁组发病率却显示有上升趋势.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同时实施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王文志;吴升平;洪震;杨期东;杜晓立;黄茂盛;刘运海;江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实验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微量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预处理(preconditioning),观察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ffusion,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情况,以探讨NE预处理防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机制.
作者:程芳洲;李庚山;余细球;唐国华;肖立新;周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55年Jerome Conn报道了1例伴低钾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低肾素、高醛固酮,证明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就这样因引起高血压与低血钾而被发现.经过几十年研究,醛固酮除保钠排钾外,还具有促进心肌与血管胶原重构(Collagen Remodeling)、排镁、提高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损伤压力感受器、损伤血管、降低动脉顺应性等作用.我们就醛固酮促心肌胶原重构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刘先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材料和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男77例,女47例,年龄42~79岁,经临床和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纳洛酮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2组均于发病72 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糖尿病者改用0.9%生理盐水250 ml)+刺五加8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脱水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糖尿病者改用0.9%生理盐水250ml)+纳洛酮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
作者:胡云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例1女,70岁,因活动中突发失语、四肢活动失灵,意识不清1.5 h送入医院.2年半前曾患桥脑梗死.查体:血压190/100mmHg(1 mmHg=0.133 kPa).谵妄,混合性失语,双眼向右凝视麻痹,颈强4横指,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右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急查头颅CT示左侧桥脑和基底节区低密度影(陈旧).初步诊断:多发性脑梗死,再发脑干梗死.溶栓过程:经镇静降压处理后,于发病后2 h给予尿激酶100万单位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1.5 h后患者出现烦燥,心率加快,口腔、牙龈出血.四肢强直性收缩.急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给予低右,极化液,降颅压等治疗.病后2 d意识恢复,言语清晰.4 d后能下床行走.21 d出院时双下肢肌力V级.至今2年半生活能自理,复查头颅CT未发现新病灶.
作者:常蜀英;靳英;殷芬;王积昌;石津生;宋东林;饶才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对95例住院老年AMI患者的104支靶血管、114处靶病变急诊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10枚.患者术前合并心源性休克29例,心肺复苏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病变58例,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99%~100%,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级72例,1~2级23例.结果IRA开通率100%,110枚支架均植入成功,术后平均残余狭窄(0.4±3.51)%,全部恢复TIMI 3级血流,无操作并发症,即刻成功率100%.从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平均(17.6±1.87)min.术后共6例死亡,住院期间总病死率6.3%,其中4例死于不可逆心源性休克(休克病死率13.8%).对出院的89例随访1~52个月,平均(25.1±12.3)个月,87例存活,存活率97.8%.28例造影随访者中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17.8%).结论急诊支架术对老年AMI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合理选择器械、操作技术熟练和围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是保证老年AMI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获得高成功率的3个关键.
作者: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冬梅;苗志林;王祖禄;佟铭;刘海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32例次,术后30 d内病死率为16.7%(5/30),肢体保全率为71.9%(23/32).其中急诊死亡为27.3%(3/¨),择期死亡为10.53%(2/19).随访24个月,全组生存率为76.7%(23/30),肢体保全率为65.6%(21/32).结论对经选择的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死亡率低,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韩延民;吴庆华;杨宝钟;陈忠;邓鸿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老年和青年冠心病有不同特点,两组冠状动脉病变差别较大.我们分析了40岁以下青年冠心病和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其为临床和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代政学;贾国良;王海昌;郭文怡;张玉顺;李伟杰;李成祥;李兰荪;曾国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内皮素是促进原发性高血压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心钠素为内源性内皮素拮抗剂.我们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及心钠素含量的研究,探讨两种肽类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
作者:李爱国;任绪义;刘建平;李晓燕;刘科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67岁.主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6 d,加重1 h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80/100 mmHg(1mmHg=0.133 kPa),意识清,言语不利,心肺未见异常,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头颅CT示:左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给予尿激酶(辽宁卫星制药厂[批准文号]辽卫药准字(1996)第700060号)90万U溶于生理盐水30ml内快速静注,拟5 min注完.注射大约17 ml时,患者出大汗,不语,目光呆滞,继之出现嗜睡,四肢冰凉.立即停止注射,测血压:60/0 mmHg,呼吸:24次/min,脉搏:110次/min.
作者:易云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检测不同浓度阿昔洛韦(aciclovir,ACV)对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果,为在体转基因治疗动脉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 cells,SMCs),采用病毒上清共培养法进行基因转移,用MTT法观察ACV对转基因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转基因平滑肌细胞获得潮霉素抗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395 bp),未发现辅助病毒结构基因片段(411bp),给予ACV对转基因平滑肌细胞有杀伤或抑制效应.结论以PA317细胞为包装细胞,以逆病毒为载体可介导含潮霉素抗性的胸苷激酶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载体系统安全,联合ACV对转基因细胞有杀伤作用,杀伤时存在旁观者效应.提示采用转基因方法可以防止脑动脉硬化过程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多斌;王鲁宁;田时雨;张英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长时间以来,我们认识到冠心病(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晚近又增加几种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肺炎衣原体和内皮炎症等.近年来随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这一发现促使人们深入探求心肌缺血发生的根本机理.1980年Furchgott和Zawadaki[1]发现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对EC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多年的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runction,ED)是多种疾病之源,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ED密切相关,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趋势.
作者:张钧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29例老年患者行电子束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 (1)229例患者中,CAC检测阳性220例,总阳性率96.07%;造影显示有2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168例确诊为冠心病.(2)全组CAC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13%、76%和89%,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97%、19%、94%和33%.(3)老年男性组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老年女性则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综合考虑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老年男性,以CAC积分为20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分值较好,而对于老年女性则以50作为诊断分值较佳.结论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但应结合性别和钙化分值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杜志民;罗初凡;胡承恒;李向民;李怡;伍贵富;马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2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ACC/AHA病变分型,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印平;盖鲁粤;杜洛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西比灵作为第四代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较好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证实.但西比灵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海马CA1区的病理变化以及相应氧自由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西比灵在治疗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作用;了解其对氧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探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王爱华;张秋玲;李义召;朱日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机制.方法 50只老龄大鼠用于实验,其中20只接受环孢菌素A(CsA)胃灌治疗.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免疫细胞的活动,采用微机控制穿梭箱双向主动回避反应实验系统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诱导的慢性脑灌注不足造成了脑组织广泛免疫细胞活动和进行性脑损害,导致了大鼠进行性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CsA治疗组大鼠脑内免疫细胞的活动明显减少,脑损害明显减轻,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脑组织免疫细胞的活动贯穿于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脑损害的病理过程,在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sA可明显减轻脑内免疫细胞的活动,防治了大鼠的脑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刘之荣;李露斯;卞晓红;刘吉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d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和蛋白质在犬心肌中的表达.方法在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Ameriod缩窄环制作慢性缺血心肌模型,缺血3周后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部位心肌VEGF信使核糖核酸变异体(VEGF mRNA isoform),并行计算机吸光度扫描计算其构成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心肌中VEGF蛋白质的定位.结果在犬心肌正常供血区、缺血边缘区及缺血区均有3种VEGF mRNA变异体的表达,其构成比分别是VEGF188为53%,VEGF164为44%和VEGF120为3%;心肌VEGF蛋白质主要定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犬心肌中有3种VEGF mRNA变异体的基础表达,缺血并不能改变VEGF基因的剪接转录方式;VEGF以旁分泌的方式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
作者:胡志伟;Joachim von Bonin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溶栓治疗是否适合于高龄患者,其安全性如何?我们通过回顾分析我科自1997年5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22例高龄心肌梗死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资料,对静脉溶栓在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作者:田文华;邢坤;吴宪红;李红艳;李尚俭;李媛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