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

戎寅宗

关键词:黄芪保心汤, 西药治疗, 冠心病, 临床疗效, 中西结合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33例,接受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让患者循环系统得到更好的恢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观察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其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科学地观察,通过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然后对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后症状缓解,好转出院,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4例患者死亡,3例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合并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心脏骤停。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通过专业、灵活而又全面的护理手段能够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临床效果,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作者:唐景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涞水县医院76例职业性引发脊柱病患者的术后功能训练和护理体会

    脊柱病就是脊柱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1]。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巨大,长期由于不良的职业习惯造成多种职业性疾病,其中颈椎病、脊柱病更为常见,病情严重者常需手术治疗[2-3],现对我院自2010年1月以来术后脊柱病患者经过合理、恰当、有效的功能训练可以大程度的恢复脊柱功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艳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角膜异物剔除180例体会

    目的:观察研究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角膜异物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标准角膜异物剔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使用金霉素眼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异物感等临床症状,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适宜临床上大范围应用。

    作者:金金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缩宫素在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缩宫素的安全与有效性。方法以108例2011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妊娠期并且使用缩宫素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其缩宫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鼻黏膜给药组以及静脉滴注组,每组分数人别为52例和56例,对各组产妇给药前以及给药之后引产成功率、并发症、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及宫颈Bishop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时间段设定为4、8、12h。结果两组产妇在宫颈Bishop评分在给药之后8h和12h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静脉滴注组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滴注组与鼻黏膜给药组的经阴道分娩率以及24h临产率分别为75%(42/56)、91.07%(51/56)与59.62%(31/52)、63.46%(33/52),可见前者要明显的高出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受手术指征的影响,故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缩宫素的产妇,在给药方法上应尽可能选择静脉滴注,保证产妇引产的成功率和安全。

    作者:杨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损伤的C 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救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立即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进行CT检查层厚、层距均为8mm,待患者病情稳定后24~48h进行MRI检查。结果本文50例患者权组织损伤40例,发现头皮下金属异物3例,CT和MRI均显示帽状腿膜下血肿19例,均表现为头皮新月形异常信号影或密度增高影,多跨越骨缝。发现原发性出现46例,包括脑内及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CT和MRI形态相符,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双凸镜样"异常信号影,但不跨越颅缝,T1、T2及FLAIR信号降低。发现颅骨骨折3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6例,线样骨折18例,CT和MRI均能正确诊断,线样骨折表现为颅骨骨缝明显增宽,MRI显示为T1、T2及FLAIR信号降低。粉碎性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骨折处伴有游离的碎片。结论,CT可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只诊治过程中,可结合MRI可以联合诊断,达到二者的互补,更能准确的做出诊断。

    作者:张文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求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PDCA循环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常识,探求PDCA循环在门诊管理的现实意义。方法对国内外关于PDCA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然后将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总结。结果 PDCA循环能够对门诊管理部门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协调,有很好的作用。结论门诊管理在使用PDCA循环以后,能够促进门诊管理系统的发展,也对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沈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行为干预的应用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进行了腹部手术的病人3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1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进行疼痛护理时加入行为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只进行疼痛护理。护理结束,分别从疼痛评分、对护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都比对照组患者要好,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比较明显。结论在病人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中进行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李豆毛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现代临床实用医学全书》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的探讨

    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口碑的良好体现不仅需要服务质量的支持,还需要新技术的支撑。在医院系统和繁杂的工作环境下,医院新技术的开展中,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是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文章从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出发,重在对医院开展新技术管理中所实施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朱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文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本文围绕人文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展开讨论。以介绍妇产科护理特点开始,使读者对其有大致了解,进而详细介绍人文护理的主要措施和个性化的环境,使读者对人文护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祁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胸外科重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方法指导,由个人意愿进行锻炼恢复,观察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恢复方法指导训练以及静心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有效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采取呼吸功能恢复方法指导训练以及静心护理能够对患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吴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并探讨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肺气肿患者,同时选择同期非慢性肺气肿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同时采用CT以及X线检查。结果研究结果显示,X线诊断仅能从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气肿患者的影像情况。而 CT 扫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 TLC 指标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于慢性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汤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保障患者疾病检查的准确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方法通过对某医院中在2011年以来接收的一些患者关于血脂检查报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访问,察看其身体状况。结果经过我们的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医院中被检查出来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患有冠心病的机率是非常大的,占到大约93%。结论血脂检查的情况对于发现患者患有冠心病具有很大的帮助,使得患者早些发现自己的病情,以采取及时医治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麻烦。

    作者:符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22%VS69.44%),且在SAS评分下降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人文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肖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观察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33例,接受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黄芪保心汤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让患者循环系统得到更好的恢复。

    作者:戎寅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52例,感染率为7.98%(52/652),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诱导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结果以上的52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结论临床上普外科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所涉及的相关性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针对相关性因素实施干预,保证临床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梅忠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HE4、SLPI联合CA125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HE4、SLPI联合CA125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66例。良性肿瘤组患者32例,卵巢癌患者3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E4、SLPI、CA125指标的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HE4、SLPI以及CA125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E4、SLPI以及CA125这三项指标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可以为卵巢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赵阳;邵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套管置入长度与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对胸外科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成人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22 G ×25 mm型号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一组将套管全部置入皮肤,另一组不完全置入,套管外留2 mm左右,用配套的3 M透明敷贴固定,标记穿刺时间。分别记录每位患者的使用时间,比较并分析原因。结果套管不同置入长度,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留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套管外留2 mm者,留置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董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医生常见不合理用药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医生的不合理用药和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013年的门诊处方2000张。按照给药方式、选药的合理性、用量、滥用药物以及药物使用方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占总处方的3.2%,共有90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用量不当的为14张,滥用药物的处方有20张,配伍和联用不合理的处方有30例,药物使用缺乏合理性的处方有6张,给药方式不当的处方有10张,药物使用时间不正确的处方有6例,选药不合理的处方有4张。结论要加强对医生用药正确性的监督,确保医生可以合理用药。根据不合理用药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的政策,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保护患者的权利和利益。

    作者:吴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的异常临床表现,在了解异常的基础上,更好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检测、观察。对患者进行EPG空腹血糖和OGTT葡萄糖耐量口服性测定实验测定,从而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结果在临床研究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调节受损的为35例(35%);糖尿病32例(32%)。结论相对空腹检测血糖来讲,葡萄糖耐性试验的诊断效果要更加准确,及时发现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进行治疗,能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联;朱忠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