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理论依据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心血管介入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经过手术治疗,200例患者成功手术为194例(97.00%),6例(3.00%)患者失败。平均住院天数为5.2天,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手术方法简便,费用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较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艾比布拉·阿布都热西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录119例初发 T2DM患者,在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二肽基肽酶-4(DPP -4)抑制剂利格列汀5mg,每日1次治疗,疗程24周。结果治疗24周后,患者的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及 C 肽释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格列汀治疗初发 T2DM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 HbA1C及 FPG、2hPG,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史作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表明母乳是婴儿好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并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我院从2010年开始创建爱婴医院,极大地促进了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冯静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和合理用药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医院心内科合理临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本文收集了本院近两年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648例,根据用药不合理情况的整理分析,按问题出现次数进行用药问题分析。结果发现用药不合理问题一共38例,用药问题占比达到了5.86%,在用药不合理问题中排名前三分别是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占12例;药物使用联合不合理,占7例;药物用法用量的不合理,占5例。用药问题主要出现在药物联合使用不当,药剂用法用量不规范等方面。结论心内科用药常见问题出现在药物联合使用不当,药剂用法用量不规范上,医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临床经验,后达到合理用药。
作者:颜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需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观察组对其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与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结果,进一步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方面的改善。结论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腹腔镜技术具有显著的成果和重要的地位,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罗运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孕周将其划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A 组发病孕龄23~27周26例,B 组发病孕龄为28~37周44例,C 组发病孕龄为32~39周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期待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三组孕妇经期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期待治疗时间、孕妇并发症、分娩方式、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等对比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A 组孕妇并发症和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均为高,B 组期待治疗之间长,期待治疗与 C 组母婴结局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及处理应采取个性化方式,孕龄28周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以采用期待治疗,治疗期间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此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毛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剖腹生产孕妇的整体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2013年在我院进行剖腹生产手术的53例孕妇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整体护理方法,并总结整体护理后的心得体会。结果其中2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过再次处理后痊愈出院,其余51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选择剖腹的孕妇进行整体的护理,有助于产妇顺利生产及术后的身体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迪庆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的临床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例产妇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1.0%,对切口愈合影响因素较多,对产妇进行有效护理后,全部有效愈合。结论产妇行会阴侧切术后,常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以干预,临床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周厚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对症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 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有效率分别为(65.15±16.56)分、(57.21±14.01)分、88.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脑梗死偏瘫的护理效果更佳。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高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药品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药、民族药不断被人们认识接受并广泛使用,在综合医院也逐渐设立专门的中药、民族药药房,因此,根据医院情况对于综合医院中蒙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是中、蒙药饮片的质量得以保证的佳措施。
作者:白金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约为70%。据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直是神经科学多年来关注的热点。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诊断以及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效果显著,并进一步完善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和促进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主要回顾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作者:陈宗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各种牙周手术配合中的护理体会,提高患者的临床诊疗质量。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4月在我科进行牙周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其中牙龈切除术11例,翻瓣术8例,牙冠延长术12例,正畸埋伏牙开窗助萌术7例,GTR 手术3例,牙周植骨术2例。给予术前、术中和术后系统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43例患者经过规范的牙周手术治疗和系统的护理,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组织愈合良好。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显著缩短牙周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手术质量,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边捷;边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65例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脑电图进行治疗前后以及复查比对。结果通过对于65名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癫痫的发生与患者脑出血部位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应当采用脑电图对其病情进行判断,通过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判断患者癫痫发病率。
作者:胡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住院中不同部位浅静脉留置针的疗效,为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治疗质量提供研究信息。方法将82例慢性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实验组,各41例。A 组留置针穿刺点选为手背,B 组穿刺点选为前臂,观察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别。结果B 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较 A 组长,静脉炎发生率少于 A 组。结论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应尽量选择前臂血管,降低了导管堵塞率及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延长了留置时间。
作者:梁晓翠;王婷;雷向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病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褥疮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溃疡期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总愈合率以及继发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与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总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褥疮患者的痊愈,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贾立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诊治的脑中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NIHSS 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前评分为(19.38±4.28),护理后为(13.24±3.46),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评分为(19.01±4.15),护理后为(16.33±3.87),两组患者护理前 NIHS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易易;易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骨密度与血清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如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4年01月诊治的60例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60例正常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如血清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瘦素、TNF -α、IL -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腰椎 BMD、髋部 BMD、前臂 BM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性细胞因子瘦素、TNF -α、IL -6呈显著负相关,与腰椎 BMD、髋部 BMD、前臂 BMD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女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骨密度与脂肪细胞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其它炎性细胞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作者:杨娜;庞杰;吴鹏涛;郭冬梅;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措施,对1例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改善病人的愈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祝杏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药联用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西药联用不仅可使疗效得到提高,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但是在中西药联用中若应用不够合理和恰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为合理且科学地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联用中西药,下面笔者就治疗心血管的中西药联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作者:穆连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30例患者,给予薰衣草温水擦浴的干预护理方法;乙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行为、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方法;丙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后的睡眠情况。结果在睡眠各项因子的比较上,甲乙两组护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0.05);丙组护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 >0.05);丙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的睡眠障碍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 >0.05);在干预1周后的比较上,甲组患者较乙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0.05);但是在干预2周后的比较上,乙组患者较甲组患者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在改善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上均有一定的效果,且干预时间不同,干预效果不同,应给予患者合理护理的干预方法,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者:康娟;宗雪莲;陈延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