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捷;边立新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的临床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0例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例产妇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1.0%,对切口愈合影响因素较多,对产妇进行有效护理后,全部有效愈合。结论产妇行会阴侧切术后,常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以干预,临床上获得良好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周厚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人与人之间经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临床上多成慢性起病。结核病长期以来是全球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1],2011年约有新发病例870万例,结核病带来的负担依然严重。结核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学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应用抗痨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必要手段[2]。但近年来随着呼吸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注药治疗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也同样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支气管镜技术首先对患者进行安全检查,但是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是属于侵入性的检查过程,因此检查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疼痛或者是不适的感觉。而且在纤维支气管镜注药治疗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需要多次反复治疗,那么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作者:谭艳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孕产妇的保健条件与城市孕产妇的保健条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分析当今农村孕产妇保健的现状,针对农村孕产妇保健备件差、服务水平低、资源匮乏等问题,打破旧模式,拓宽思路,探讨适应农村现状的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普及孕产妇保健知识,提高基层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和质量,力求降低农村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我国新生人口的质量。
作者:余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癫痫的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5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疗效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中医治疗癫痫能减少癫痫的复发,有效的控制癫痫,所以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孙明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讨论胸部肋骨四位像的应用,对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阳性诊断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的病例患者均摄胸部后前位、患侧抬高斜位、健侧抬高斜位及膈下肋骨的四位像摄影,肋骨四位像骨折检出率与单纯摄胸部后前位、胸部正斜位骨折检出率相比较。结果采用胸部肋骨四位像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摄胸部后前位、胸部正前位。结论胸部肋骨四位像的肋骨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以往单纯摄胸部后前位或胸部正斜位,有效地减少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德祥;郝海庆;苏春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入手,结合临床实践病例就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如科学养生、合理膳食等来分析论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以及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作者:顾玉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128层 CT 在颅脑 CTA 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诊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64排 CT 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30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133个,其中单发瘤127个,另3例患者均有2个动脉瘤,瘤体大小:3.0mm ~75.5mm,平均27.2mm,与术中检查结果一致,64排128层螺旋 CTA 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64排螺旋 CT 在颅脑 CTA 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福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约为70%。据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脑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直是神经科学多年来关注的热点。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诊断以及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效果显著,并进一步完善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和促进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的发展,本文主要回顾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作者:陈宗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诊断中采用超声、CT 与腹部 X 线(KU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CT 与 KUB 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269例,对比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 与 KUB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96.7%、70.3%;超声梗阻病因符合率以66.5%低于 CT 诊断符合率的81.8%,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分别以93.3%、73.6%、66.5%、69.8%明显优于 KUB 组的70.3%、54.6%、36.1%、32.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超声联合 CT 在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起到指导意义。
作者:丁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这些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探究其护理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这4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病情治愈,腰部无疼痛感;15例患者的腰部疼痛感减轻,4例患者疼痛感无变化,治疗失败。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并发症,而且也未发生因长时间卧床而造成的褥疮等现象,说明护理工作到位。结论对进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能帮助骨质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赵先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清醒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满意率为95%(19/20)、85%,与对照组的70%(14/20)、1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P <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清醒患者具有显著作用,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蔡庆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松龄血脉康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60岁的老年血脂异常患者189例,均服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和/或辛伐他汀2年以上。服用松龄血脉康和辛伐他汀患者99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患者9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史及给药前、用药1年及2年后的肝、肾功能、血脂、肌酸激酶指标,观察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1年及2年后较治疗前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P <0.05或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1年及2年后较治疗前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两组比较治疗1年及2年后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长期使用松龄血脉康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是安全、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
作者:周静;李熹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辨证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 PEV1指标为(1.65±0.22)、PEF 指标为(4.52±1.25)L /s、FCVF 指标为(2.71±0.41)L、PEV1/FCV 指标为(75.88±6.28)%高于对照组(P <0.05);PEV1%指标为(66±3.21)%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的患者采用辨证论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自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而患者的自我保护、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护患沟通、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现如今,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病人为中心。在深入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并能有效的实施。本文就将本课题进行探讨与学习。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和胺碘酮在联合使用时,对高血压心脏病的心房颤动产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患者100例,把其随机分成两组,都在原有降压治疗的前提下让其进行口服胺碘酮,观察组的患者在这个前提下服用麝香保心丸,都对其进行为期十八个月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进行观察,并把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房颤复发时间的差异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明显的有所下降(P <0.05);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房颤复发时间明显延长(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采取麝香保心丸和胺碘酮在联合使用的方法,对高血压心脏病的心房颤动进行治疗的疗效比较确切,安全性也很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所谓护理风险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伤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CT 检查具有简便,迅速,安全性高,创伤小,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检查的患者数量多、病种多,护理工作日趋繁重,护理风险也日趋加大。因此,要充分正确认识 CT 室护理风险,才能更好的防范与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王丽云;李东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65例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脑电图进行治疗前后以及复查比对。结果通过对于65名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癫痫的发生与患者脑出血部位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应当采用脑电图对其病情进行判断,通过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判断患者癫痫发病率。
作者:胡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药联用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中西药联用不仅可使疗效得到提高,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反应。但是在中西药联用中若应用不够合理和恰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为合理且科学地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联用中西药,下面笔者就治疗心血管的中西药联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作者:穆连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的疾病趋于复杂化,慢性疾病呈现多发性,经常需要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20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防护措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几率,降低静脉输液对老年患者造成的损害。
作者:黄苏平;姜丽娜;詹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孕周将其划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A 组发病孕龄23~27周26例,B 组发病孕龄为28~37周44例,C 组发病孕龄为32~39周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期待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三组孕妇经期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期待治疗时间、孕妇并发症、分娩方式、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等对比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A 组孕妇并发症和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均为高,B 组期待治疗之间长,期待治疗与 C 组母婴结局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同孕龄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及处理应采取个性化方式,孕龄28周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以采用期待治疗,治疗期间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此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毛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