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琨;张伟;刘洪江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大庆油田总医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采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9±1.5天,短于对照组7.4±2.0天,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78.4±7.4分,高于对照组72.0±6.5分,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
作者:王栋;谷守滨;李春龙;刘佰峰;张春玲;顾连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600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SF-18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北京东方迈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患者D-二聚体(D-D)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bg).设定D-D≥324μg/L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D-D<324μg/L为对照组(凝血功能对照组),Fbg> 4g/L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Fbg2~ 4g/L为对照组(凝血功能对照组).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600例患者中术前D-D水平高于正常者471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46例,占9.77%,D-D水平正常者129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5例,占3.88%,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00例患者中术前Fbg水平高于正常者360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51例,占14.17%,Fbg水平正常者无骨愈合不良情况发生,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T、INR、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不良患者的APTT明显低于骨折愈合良好者,而D-D、Fbg水平明显高于骨折愈合良好者,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D-D、Fbg.结论: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具有相关性,骨折患者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可对骨折愈合情况作出早期判断,使自身凝血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积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蔡正强;彭兰林;陈政;郑仲谋;庞俏强;徐可;贾艳敏;薛松;王庆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中的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2组,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可观,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本文立足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现状,对已实施近3年的耳鼻喉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进行总结,通过详细阐述针对并轨培养模式的基本构建、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培养等几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提出科学有效的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培养模式.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知识的日新月异,“三阶段”(医学院校教育一毕业后医学教育一继续医学教育)医学终身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两条途径,对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环境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故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是解决教育与从业资格脱节、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起,哈尔滨医科大学新招收的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本文结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的实际举措进行探索与实践,论述如下.
作者:肖立峰;李玉茹;姜丽;胡琪;郭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采用闭合复位带领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折或胫骨合并腓骨骨折50例,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50例患者获得6个月~18个月随访,50例中疗效优46例良3例中例,优良率为98%.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对骨折短端局部血运干预小,术后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元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1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且患者心率、血压改变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舒适护理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其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苏兰;谢静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选取14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膜诱导技术组为观察组73例,传统骨移植技术组为对照组76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疗效情况、手术恢复情况(平均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再感染、髂骨切口处感染、胫骨中段骨不连、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观察组忧良比例为76.7%,而对照组优良比例为39.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17.8%,再感染占比为8.2%,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6.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1.0%,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4.1%,相比而言,对照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27.6%,再感染占比为14.5%,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11.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9.7%,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9.2%,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手术康复方面,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0.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4.6±0.9个月,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7±1.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5.8±1.3个月,观察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具有疗效佳、恢复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并且与传统骨移植技术相比优势显著.
作者:杨东生;林俊彬;姚泽鹏;方锦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用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依据年龄分组,其中60 ~70岁120例设为A组,71~75岁60例设为B组,76 ~80岁20例设为C组,均行关节置换治疗,对比骨关节炎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3组骨关节炎指数即WOMAC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其中B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与其它2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3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即ADL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其中B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与其它2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其它年龄组,70 ~75岁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是佳的开展手术的时机.
作者:周广福;朱伟民;唐本森;刘懋;罗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苏州市禁放烟花爆竹前后春节期间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禁放条例实施前后春节期间引起眼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研究.结果:禁放前后的眼外伤人群中男性比例分别为52.95%和56.25%,平均年龄分布在47.82±17.54岁和37.65±14.60岁,禁放后40岁以上人群下降了33.17%,禁放后的闭合性眼外伤比例下降了57.14%,其中40.62%集中于眼表损伤,治疗后的低视力人群下降了65.38%.结论:春节期间眼外伤好发于中壮年男性,我市的禁放措施有效,主要病因也由烟花炮竹的爆炸伤转变成工业生产时的意外伤,良好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降低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诱导辅助麻醉,记录2组预后与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分别为12.64±4.23分钟与20.44±7.21分钟,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5.20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与T2时间点的MAP与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与T4时间点的MAP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3%,且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天的呼吸抑制、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诱导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促进患者苏醒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月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在小儿骨科手术中安全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自2016年6月~2016年12月入院的206例骨科患儿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病史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随机将这206例骨科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明确手术内容、保持患儿体温正常、保证患儿体位正确、重视输液流程、正确使用电刀和止血带、妥当处置病理标本,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等安全护理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并对2组患儿的综合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长8.5天,平均手术时长1.63小时,有2例患儿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长12.1天,平均手术时长3.24小时,有11例患儿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果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长,观察组产生的并发症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产生的并发症患儿,此次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骨科手术的过程中介入安全护理有很大的临床疗效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微信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和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记录2组患者宣教前,宣教后及宣教后1年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健康行为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分数较宣教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各项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的长期影响有更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杏娇;黎国铃;郭秋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5年6月~ 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高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结果: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36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四头肌锻炼、直腿抬高试验及CPM锻炼正确率及功能锻炼达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预见性护理效果理想,能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晔;过晓力;陈晨;吉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配合情况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配合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3例,所占比例37.10%,比较满意31例,所占比例50%,满意度87.10%;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9例,所占比例46.77%,比较满意33例,所占比例53.23%,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实施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加快伤口愈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迟发型肠破裂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对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骨折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迟发型肠破裂的25例患者的受伤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措施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1~ 48岁,平均35±6.8岁.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8例,挤压伤4例,合并骨盆骨折4例,脊柱骨折6例,四肢骨折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伤后骨折处疼痛,畸形,骨折手术后局部疼痛缓解,受伤2~5天后出现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疼,肠鸣音逐渐减弱或消失,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结果:B超提示腹腔积液18例,CT检查气腹征7例,腹腔穿刺阳性17例(80.9%),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小肠破裂行修补术14例,小肠坏死切除并吻合术7例,结肠破裂行结肠造瘘术4例,术后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切口感染5例,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结论:骨折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迟发型肠破裂早期无症状或腹痛症状被骨折掩盖而易于漏诊,综合分析受伤机制、动态查体及超声或CT检查、腹腔穿刺等临床资料,早期剖腹探查术是明确诊断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段琨;张伟;刘洪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于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资料,均应用气管切开手术治疗,且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成2组,将行普通护理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于其基础上行优质护理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总并发症率6.67%,比对照组23.33%低,且Gos评分5、4分,所占比例56.67%、33.33%,均比对照组40.00%、16.67%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患者行优质护理能够改善负性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促进患者恢复,可被临床推广.
作者:曾巧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标准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对比2组手术疼痛、椎体结构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椎体结构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可观,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改善椎体结构,值得推广.
作者:黄永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对比.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4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2组,分别为解剖钢板组23例、锁定钢板组2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均无手术禁忌,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解剖钢板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解剖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比较2组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解剖钢板组,其中,解剖钢板组治疗显效有11例,治疗有效有6例,治疗无效6例,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73.91%;锁定钢板组治疗显效有15例,治疗有效有7例,治疗无效1例,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95.65%,P<0.05.锁定钢板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4.19±2.77分钟、87.39±3.51ml、14.71±0.82周、9.66±2.51天,低于解剖钢板组56.56±1.41分钟、155.51±2.67ml、17.25±1.91周、11.15±3.72天,P<0.05.干预前2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其中,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1.21±0.21分、45.25±2.55分,解剖钢板组41.35±0.25分、45.34±2.27分,P>0.05;干预后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解剖钢板组,其中,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22±0.69分、95.29±5.62分,解剖钢板组69.71±0.32分、80.78±3.12分,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解剖钢板组,P <0.05.其中,解剖钢板组有2例感染、2例切口渗血、2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发生率26.09%;锁定钢板组有1例切口渗血,并发症发生率4.35%.结论: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对比,LCP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解剖钢板,可有效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创伤和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术后康复和出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寇荣善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近期疗效.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4年6月12日~2017年6月13日住院部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关节镜下治疗),对照组2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抽屉试验、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5.21±32.12分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抽屉试验阳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5.81±3.41个月,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44.35±4.05分、术后3个月83.71±5.12分、术后6个月93.61±6.36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处于优势(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以帮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