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祛风通络汤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5例疗效观察

韩清润

关键词:祛风通络汤, 急性,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汤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注意面部保暖,预防寒冷刺激,使用激素、维生素B1针、甲钴胺针等连续使用14天。如果是带状疱疹引起的患者,加用阿昔洛韦片0.8g,每天5次,连续使用1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祛风通络汤方剂。2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面瘫恢复的程度,包括额纹、眼睛露白、鼻唇沟以及口角对称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55例中治愈48例(87.3%),显效11例(20.0%),有效6例(10.9%),未出现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55/55);对照组55例中治愈35例(63.6%),显效13例(23.6%),有效4例(7.3%),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2/55)。观察组治愈率(83.7%)优于对照组(63.6%)。 P<0.05。结论:祛风通络汤与西药并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面部受损神经早日恢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及异丙托溴铵溶液250μ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连用7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2组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

    作者:颜克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84例,其中28例诊断为肺癌合并肺栓塞,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栓塞组患者烦躁不安、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21例患者成功抢救,5例死亡,2例顺利出院。结论:对于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应对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肖海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共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生存质量方面,护理前分数并无明显差异,均在82分左右;护理后对照组上升至110分,观察组上升至133分。心态变化方面,经过SAS与SDS量表统计,2组患者护理后分数均有所下滑,但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帮助妇产科患者了解加深对Z生产的了解,改善生存质量,调节不良心态,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晶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3~24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1例发生Volkmann挛缩,无神经损伤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X线上76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解剖复位率为97.44%,1例患者出现冠状面上轻微旋转,1例患者出现骨折远端向前侧的移位。按照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优58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为94.87%。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全部实现1期愈合,恢复良好,可以保证正常的肌力和髋关节活动度。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关键是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上采用综合全面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9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9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后95例患者中92例患者治疗满意,康复出院;2例患者在院继续治疗;1例患者给予转院治疗。结论:急性心包炎患者应尽早的确诊并及时的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前后的数据,探讨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PDCA循环理论,制定实施整改措施,及时检查整改效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PDCA应用后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提升,病区药品管理更为规范。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糖尿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我国的糖尿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无声无息地潜入到千家万户,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现时已出现眼、肾、心血管等不可逆的并发症。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很高,但是逐年的发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重视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教育,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有效地遏制了糖尿病的增幅。

    作者:范影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羟基积雪草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羟基积雪草苷( AC)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 IR组)、羟基积雪草苷治疗组( AC组),每组8只。 AC组在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60分钟前以6mg/100g体重的剂量静脉滴注羟基积雪草苷15分钟,其它2组同时点静脉滴注等剂量生理盐水。除SH组外,其它2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使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活性;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mRNA表达。结果:与IR组比,羟基积雪草苷能降低血清中LDH、CK活性(P<0.05);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羟基积雪草苷组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上升(P<0.05),Bax表达水平下降(P<0.05),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羟基积雪草苷预处理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抗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等机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王策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耐药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80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分泌物及咽拭子,对分离培养阳性MP实施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筛选出来的80例耐药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肺外合并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选取的326例标本中,分离MP阳性株92例,耐药MP肺炎80例,耐药率占87.0%,80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特征,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80例耐药MP肺炎中,肺外合并症58例,占72.5%。结论:对于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由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在临床上应谨慎用药,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谢凤菊;黄粤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全面的护理治疗,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55例患者满意出院,15例患者在院继续治疗,8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通过有效的精心护理及预防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冯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作者:丛雪峰;史怀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0年9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各型桡骨远端骨折478例,其中35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在C臂X线透视下确认恢复正常后,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352例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52例均获半年以上随访,按Cooney腕关节评分:优290例,良34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92%。结论: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损伤较小,能有效缓解疼痛,能较早进入康复锻炼,且合并症少,住院时间短,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各医疗机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亚君;费仕相;王建云;胡振春;吕小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患者行临床路径护理对其疾病康复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住院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差异性。结果:住院情况方面,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远高于观察组。护理效果方面,对照组治疗依从性65.38%,护理满意度69.23%;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0.38%,护理满意度88.46%;且在健康知识评分方面,对照组仅为78.6±6.2分,观察组则达到88.9±7.6分。本次研究各对比项在组间对比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路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了解程度,降低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在良好的依从性下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在更短时间内出院,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张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联合检测cTnI和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敏心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27例,其中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1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健康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cTnI、BNP浓度。结果: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cTnI、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cTnI、BNP浓度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文庆;程志勇;魏明霞;韩淑艳;邓立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所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证型的不同分组,共分为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以及寒热错杂组4个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各证型之间的疗效比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汤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适宜于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清武;冯玲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心肌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出现心肌病患者进行护理与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无心衰型病人均康复出院。其中1例因心衰进行性加重,住院期间死亡。其余3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相对稳定,好转出院。结论:准确的观察及护理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02例重症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给予呼吸机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PS应用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呼吸机应用,同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同时监测2组肺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上机时间、给氧时间、病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MAS能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可有效缩短上机时间、给氧时间及病程。

    作者:王艺;王新华;雷瑞瑞;张剑春;王祥;时英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引导式教育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进展研究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脑瘫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观察组加以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通过定期访问(每月1次随访,每3个月1次综合评估,每年综合数据分析)评估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社交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玉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妊娠期创伤15例的分析

    目的:认识妊娠期发生创伤的类型,妊娠期发生创伤的原因和能给孕妇带来的损伤,并探讨如何避免妊娠期创伤的发生以及创伤发生后的正确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15例妊娠期创伤患者的资料。结果:在我院15例妊娠期创伤的患者中,由交通事故造成妊娠期创伤的占73.3%,由坠伤导致创伤的占9.01%,其他原因占17.6%,孕妇的死亡率为6.67%,胎儿死亡率为46.7%。结论:造成妊娠期创伤因素有很多,为避免或减少妊娠期创伤的发生,孕妇及家属需要认识并重视妊娠生理,对生活周围的事物多加注意,正确认识影像学检查,避免误诊漏诊,同时也需要医师在处理妊娠期创伤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准确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作者:叶国娟;曾政伦;彭国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