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王艺;王新华;雷瑞瑞;张剑春;王祥;时英才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摘要:目的: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02例重症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给予呼吸机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PS应用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呼吸机应用,同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同时监测2组肺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上机时间、给氧时间、病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MAS能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可有效缩短上机时间、给氧时间及病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修复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修复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合并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修复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修复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多数恒牙先天缺失合并牙合畸形克服了传统单一疗法的难度以及局限性,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咬合关系,提高美学效果,疗效显著。

    作者:肖言栋;杜衍晓;刘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85例龋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龋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掌握临床基本措施。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龋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85例龋病患者的精心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良好,85例患者中已有80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4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例患者转院治疗。结论:龋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应提高日常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全面性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探讨对心绞痛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

    目的:就对心绞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90例,以每组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收治后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就整个诊疗过程进行对比观察,统计护理有效性比率,诊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予以调查。结果:统计后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仅为82.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5.56%;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有82.22%。2组对比均有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舒适护理的实施,能够使患者心情愉悦,有助于增强临床诊疗效果,值得临床上予以广泛推广。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分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将这些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组,每组平均19例。给予4组患者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然后对其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及自觉症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高(P<0.05),VAS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Ⅰ级、Ⅱ级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均明显比Ⅲ级、Ⅳ级组高(P<0.05),VAS评分均明显比Ⅲ级、Ⅳ级组低(P<0.05)。结论:Ⅰ级、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显著优于Ⅲ级、Ⅳ级。

    作者:李毛召;冯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心肌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患者出现心肌病患者进行护理与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无心衰型病人均康复出院。其中1例因心衰进行性加重,住院期间死亡。其余3例经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相对稳定,好转出院。结论:准确的观察及护理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LCU婴幼儿重症肺炎10例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研究婴幼儿重症肺炎细菌病原学与它的耐药性。方法:对10例PLUC重症肺炎患儿痰标本阳性试样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从中分离126株,当中革兰阴性杆菌105株,占83.33%,主要有大肠埃西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16.67%,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药敏测试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其抗生素有耐药反应,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以及头孢吡肟较为敏感。结论:大肠埃西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发PLCU婴幼儿重症肺炎,且革兰阴性杆菌可以抵抗抗菌药物。

    作者:王德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前后的数据,探讨PDCA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按照PDCA循环理论,制定实施整改措施,及时检查整改效果,分析检查结果。结果:PDCA应用后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提升,病区药品管理更为规范。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医院病区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认知行为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10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精神治疗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的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恢复的效果好,并且治疗的满意度高,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维如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手术386例,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及人性化护理,总结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精心观察和人性化的护理,3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运青;王培佳;刘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髋关节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50岁以上女性患者高血压伴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50岁以上高血压伴胸痛女性253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冠心病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11月50岁以上女性高血压伴胸痛患者25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0例和非冠心病组83例,分析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降的比例为52.4%,而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降的比例为32.5%,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于非冠心病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伴糖尿病的比例为22.4%,而非冠心病组伴糖尿病的比例为12.0%,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尿蛋白阳性患者比例,冠心病组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50岁以上女性高血压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密度脂蛋白降低(HDL-C)、糖尿病,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尿蛋白阳性。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评价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联合沙丁胺醇对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2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2组患儿在予以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0.9%生理盐水2ml联合0.5%沙丁胺醇0.5ml,观察组患儿予以3%高渗盐水2ml联合0.5%沙丁胺醇0.5ml。对2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哮喘、哮鸣音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喘憋、湿罗音、哮鸣音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157、2.892、2.921、2.418,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1.51,P<0.01)。结论:采用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联合沙丁胺醇较生理盐水联合沙丁胺醇能更加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

    作者:岳彩虹;李春;马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对策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是一种职业风险。临床护理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均会给病人的健康带来损害。尤其是现在医疗环境的客观现实,使得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是零缺陷、零损害。护理安全管理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对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评估和告知,并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成为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紧张,经常连续超时工作,生活作息时间极不规律,存在大量生理、生物、心理及理化危害因素,容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由于防护不当也容易造成职业损伤[1]。作者针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进行客观分析且提出相应防护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伤害。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耐药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80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以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分泌物及咽拭子,对分离培养阳性MP实施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筛选出来的80例耐药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肺外合并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选取的326例标本中,分离MP阳性株92例,耐药MP肺炎80例,耐药率占87.0%,80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特征,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80例耐药MP肺炎中,肺外合并症58例,占72.5%。结论:对于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由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在临床上应谨慎用药,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谢凤菊;黄粤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临床儿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临床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135例,均给予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不同性别的早产儿SOS值及足月儿男女SOS值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儿SOS值显著高于早产儿,春夏季出生的新生儿SOS值低于秋冬季新生儿SOS值(P<0.05)。结论: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在临床儿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研究新生儿骨状况,明确佝偻病,早期诊断,从小时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王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77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与无菌手术术中感染有直接关系;腰髋部位及下肢手术处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医护人员需熟悉掌握无菌手术主要感染因素,在术中加强关注,减少患者感染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期的护理干预,并对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52例存在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在待产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改变产妇体位及营养干预。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正常分娩产妇的分娩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存在脐带绕颈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减低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月;吴丽姝;张雪梅;佟玲玲;于亚晶;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生活自理能力表( ADL)和下腰部活动障碍表( OLBPDQ)回顾性评价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综合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4.9个月(12~24个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有29例。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分别为7.62~1.04、3.66~1.17、2.59~0.78、2.14~0.79、1.76~0.83及1.31~0.93,术后1周VAS平均下降了3.96; Barthel指数及ODI指数术前、术后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PV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可长期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浩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胃癌手术后各种引流管使用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患者术后的引流管护理。方法:根据我院的胃癌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选取了150例患者,根据临床引流管护理情况进行探讨。结果:痊愈81例(54.00%),症状好转61例(46.00%),其中,3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经及时处理,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胃癌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接受一些引流管留置治疗,护理人员要对这些引流管进行护理,记录引流液的情况,异常情况出现时,需要立刻通知医师进行检查和治疗,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汤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祛风通络汤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汤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注意面部保暖,预防寒冷刺激,使用激素、维生素B1针、甲钴胺针等连续使用14天。如果是带状疱疹引起的患者,加用阿昔洛韦片0.8g,每天5次,连续使用10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祛风通络汤方剂。2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面瘫恢复的程度,包括额纹、眼睛露白、鼻唇沟以及口角对称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55例中治愈48例(87.3%),显效11例(20.0%),有效6例(10.9%),未出现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55/55);对照组55例中治愈35例(63.6%),显效13例(23.6%),有效4例(7.3%),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2/55)。观察组治愈率(83.7%)优于对照组(63.6%)。 P<0.05。结论:祛风通络汤与西药并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面部受损神经早日恢复。

    作者:韩清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