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磊
目的:探讨维生素AD、维生素C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3月68岁以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20例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胶丸1粒,2/d,维生素C片0.1g,2/d,连续口服2个月。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用药(复方甘草合剂10ml,口服,3/d,头孢呋辛钠2.25g,多索茶碱0.2g,氨溴索30mg分别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2/d,14天,2组均每月治疗14天,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常规变化,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显效率60%,有效7例,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9例,显效率45%,有效5例,有效率25%,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维生素AD、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规范化运用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防止复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建玲;强华;赵钊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使用辛伐他汀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9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忠;李霞;李明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25例中转开腹,2例阴性无需治疗,其余患者均根据相应症状给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平均手术时间92.5分钟(28分钟~20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8.9天(3~20天),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并能有效降低开腹探查率,在有效掌握适应证指征情况下值得临床价值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虎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徐飞;李虹霖;张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02例重症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给予呼吸机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PS应用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呼吸机应用,同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同时监测2组肺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上机时间、给氧时间、病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MAS能有效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可有效缩短上机时间、给氧时间及病程。
作者:王艺;王新华;雷瑞瑞;张剑春;王祥;时英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促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气促数值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帖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回顾分析2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凯;刘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2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呈现明显减低的趋势(P<0.05),不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多采用阴道分娩,而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比较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菲洛地平缓释片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降低血压值,促进自然分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手术386例,给予患者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及人性化护理,总结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的精心观察和人性化的护理,3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结论:通过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运青;王培佳;刘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针对30例慢性牙周炎下牙合第2磨牙缺失的患者,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对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记录,并与正常组咬合记录的结果作对照。结果: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组的牙合力中心距中线距离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组的闭合时间、牙合分离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与慢性牙周病单侧上颌第2磨牙伸长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牙周炎会加速无对颌牙的伸长,并且有加重牙合干扰的情况发生。
作者:刘英志;桑卓;陈东;何文丹;韦莹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所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证型的不同分组,共分为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以及寒热错杂组4个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各证型之间的疗效比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汤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适宜于各证型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清武;冯玲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有解热镇痛之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疼痛和发热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身体机能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轻微的疼痛和发热使人感到不适,重度的不仅可以引起机体功能的损伤,甚至还可能致命。虽然疼痛和发热给人带来不适,但是它也给人的机体发出一定的讯号,从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因此,解热镇痛药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减轻了疼痛和发热带来的人体不适,另一方面它也掩盖了疾病的进展,给人们认识疾病本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热镇痛药中大部分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而少数药物只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作用[1]。同时,本类药物常用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因此临床上应仔细检测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合理有效的发挥其药理作用。
作者:周凌志;陈静仪;黄洋扬;肖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继发褥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肝硬化合并褥疮的患者40例来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的皮肤评估结果以及危险评估表进行统计,为临床防护提供帮助。结果:临床中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的压疮危险评分表来对临床肝硬化患者继发褥疮进行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护理强化能够提升体质,使用药物能够促进健康肉芽组织形成,让患者的褥疮尽快愈合,因此患者的疗效有显著提升。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0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将770例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无菌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次数与无菌手术术中感染有直接关系;腰髋部位及下肢手术处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结论:医护人员需熟悉掌握无菌手术主要感染因素,在术中加强关注,减少患者感染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心绞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效26例,有效4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消除症状;预防复发;阻止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消除加重或诱发缺血的因素和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冠脉血管重建治疗。
作者:高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腰椎牵引辅以中药薰药。结果:276例经2个疗程,优202例,占73.8%,良55例,占19.92%,无效19例,占6.88%,优良率89.79%。结论:显示腰椎牵引辅以中药薰药的治疗方案切实有效。
作者:裴文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9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5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后95例患者中92例患者治疗满意,康复出院;2例患者在院继续治疗;1例患者给予转院治疗。结论:急性心包炎患者应尽早的确诊并及时的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4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中接受了巴韦林、单一干扰素、长效干扰素等治疗方式。结果:患者接受不同药物的治疗临床效果有差异性,治疗效果还受到了其他因素影响。结论: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标准联合治疗效果比较好,临床患者的病毒应答比较高。
作者:吴俊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诊疗的急性胃肠功能患者56例,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诊疗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28例患者,21例在3~6天痊愈,5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2.86%,而对照组患者仅有9例在4~8天痊愈,8例有效,总有效率仅为60.71%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赵金钊;崔俊芳;张洪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的临床应用及心理护理在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院28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的患者,均顺利抽出液体,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术前、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葛桂霞;崔婧芳;刘素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