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颅内出血行微创引流术应用过程管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梁敏

关键词:高血压颅内出血, 微创引流术, 过程管理,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颅内出血行微创引流术应用过程管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HIH行微创引流术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过程管理护理,比较2组SAS、SDS、BI评分与出院情况。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和痊愈后出院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颅内出血行微创引流术应用过程管理护理的效果显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 DM)合并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1)健康对照组(Con组)20例。(2)2型糖尿病伴血压正常组(DM对照组)20例。(3)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DM高血压组)18例。 DM高血压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80mg/d ,口服,共观察12周。检测空腹血糖,血脂, UAER。结果:(1)各组基线数据比较,DM高血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 <0.05),UAER明显增加(P <0.05),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增加(P <0.05)。(2)替米沙坦治疗DM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UAER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可有效降血压、降低微量白蛋白尿。

    作者:胡曼丽;刘颖;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凉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使用凉血化瘀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1~2013年我院的38例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患儿20例,使用凉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有患儿18例,使用西医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6.7%。结论: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采取凉血化瘀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高,相比西医治疗更加有效,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璐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5.45%,对照组患者为12.7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血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勤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乙型重型肝炎不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不同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综合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2种疗法对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也优于治疗3个月后的对照组,经t检验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BVND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4种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以及乙肝病毒载量之间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不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袁春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神经内科癫痫病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癫痫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癫痫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德巴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必通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病患者临床表现较多,应该依据患者的体征、神经功能、EEG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采用利必通联合德巴金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世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需要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2例本院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0例)和开腹手术组(42例),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组( P<0.05),并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所花费用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 P<0.05),2组在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差别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经济,且创伤更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欣;吴瑶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观察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接收的6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并对小儿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6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均全部为病愈出院,达到治愈率为100%的治愈效果。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病症,因此,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手术所用时间,促使手术可以顺利的开展,对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作者:马赟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予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对照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心率变化、不良症状以及呼吸音清晰阳性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后30、60分钟以及术毕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呼吸音清晰阳性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行盐酸氨溴索全身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宋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诊断小儿皮肤血管瘤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诊断小儿皮肤血管瘤中的应用以及超声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探讨超声对皮肤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收集了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血管瘤病人105例,并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瘤因发生部位不同,超声各具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瘤有很好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尹玲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CRF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研究组49例行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液学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肾功能、血液学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24%,比对照组26.53%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CRF,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水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T和MR影像在继发性卵巢腺癌中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评价CT和MR影像在继发性卵巢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继发性卵巢腺癌(病灶76个)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38个病灶)采用CT诊断,研究组(38个病灶)采用MR影像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63.3%,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3.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影像在继发性卵巢腺癌中的诊断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影像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大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探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安全性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研究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执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在治疗后的3天、1周、1个月中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3天、1周、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对比中,研究组全面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无患者有致残、致死情况出现,对照组2例患者症状恶化死亡,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降低脑水肿的发生,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涛;肖龙坡;陶志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度宫颈糜烂采用激光、微波与LEEP刀治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对比激光、微波与LEEP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将其分为3组,A组40例采用激光方法治疗,B组40例采用微波方法治疗,C组40例采用LEEP刀方法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采用LEEP刀治疗的C组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采用激光治疗的A组患者和采用微波治疗的B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女性盆腔CT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女性盆腔CT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CT扫描来分析100例女性盆腔疾病患者的盆腔情况,根据相关的判断标准来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等级的划分,从而找出女性盆腔CT护理的有效对策。结果:通过总结护理工作可知,有79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17例患者的护理工作水平一般,其余患者的护理工作水平较差。除了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外,其余的患者都不需要再次扫描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确认。结论:在CT检查后,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让CT扫描影像的清晰度得到提升,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前患者的治愈周期。

    作者:佟灵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诊治体会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267例肝移植患者病例,通过B超及x线检查胸腔积液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B超检查提示有213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占79.8%;x线检查提示有19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占71.5%,B超及x线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胸腔积液主要发生于右侧。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病种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B超与x线的检查诊断率相差不大;少数影响呼吸功能的胸腔积液患者需及时行穿刺插管抽液;术前临床合并疾病与胸腔积液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建斌;陈国勇;孙建军;魏思东;汤高枫;袁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分析人性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分析人性化整体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入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整体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分别为27.26±2.25、26.98±2.4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操作技能、访视质量评分分别为5.13±0.59、5.27±0.31、5.39±0.44,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中予以人性化整体护理,可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王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胃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究胃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的护理要点及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2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胃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长46天,随访10~44个月,化疗完全缓解率为90.1%(10/11),3年无事件生存率81.8%(9/11),复发率9.1%(1/11),死亡率9.1%(1/11)。结论:护理人员应注意增强患者免疫力、严格防止肿瘤崩解综合征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利;李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儿科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儿科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患儿家长的效果。方法:选择240例住院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2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90.83%)、用药知识(85.83%)、预防知识(91.67%)和护理知识(93.33%)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13例,94.17%)高于对照组(92例,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51,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王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甲状腺实性结节性质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使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术前行高频灰阶超声检查,选择72个结节,使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结节进行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2个结节中,甲状腺癌56例,超声弹性成像为3~4级,甲状腺良性结节16例,弹性成像为0~3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6%,87.5%,93%。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结合灰阶成像可提高对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春鹤;于英蛟;辛中秋;张玉玺;贺焱;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发生相关性腹泻的分析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发生相关性腹泻早期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对76例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常规组38例,发生腹泻15例,占39%,观察组38例,发生腹泻7例,占18%。结论:针对ICU危重患者行肠内营养发生相关性腹泻的原因,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赵琼;张晓辉;贺小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