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芸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某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5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干预组在进行一般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仅给予一般产科常规护理,以2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差异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1)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首次排尿时间分布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22,P<0.01);首次排尿时间在≤4小时与4~6小时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x2=7.682,P<0.0125);首次排尿时间在≤4小时与≥6小时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x2=12.174,P<0.0125);首次排尿时间在4~6小时与≥6小时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x2=2.858,P>0.0125);(2)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62%(12/260)和11.92%(31/260),2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52,P<0.01)。结论: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可有助于产妇及早排尿,对减少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胡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手术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共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作为麻醉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的联合麻醉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插管时和拔管时的SBP和HR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保持患儿在麻醉过程中的血流水平的稳定,并且术后的苏醒和恢复时间较短。
作者:郭江;孙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首选的给药方法。而PICC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在PICC并发症中,尤以静脉血栓为严重。文献显示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在20%左右[1]。
作者:罗义琼;石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胸腰椎骨折在骨科临床中是较常见的骨科损伤,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1],无论采用哪种治疗都面临长期卧床这一现实,围卧床期的治疗及护理是当前医护面临的关键的问题。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使用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确保围产期用药的安全。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手术治疗的75例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剂量、给予时机、疗程及疗效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剂量的抗生素,其临床疗效也表现的不尽相同,手术前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和药量对术后伤口的愈合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妇产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方法:选择18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对照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再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主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宋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反复腹痛3+天入院。现病史:患儿三天前突然出现不明诱因地腹胀痛,呈间断性阵发性加重,以右侧及中腹部痛为主,厌食身软,无呕吐胃内容物,轻度腹泻,无粘液脓血便;无胃寒发热,无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在当地医院按“急性胃肠炎”治疗,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处理无效。故来我院诊治。患者既往无特殊,否认传染病史。无遗传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消瘦体质,神清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瘀斑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无肿大,双肾区无包块扪及均无叩击痛。腹部平软无包块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肠鸣音4~6次/min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外生殖器及肛门无异常发现。辅查:WBC:12.6x109min/L RBC:4.52x1012/L L:1.4x109/L M:8.1%N:71.3%;小便无异常,腹部B超提示:考虑阑尾炎。肝脏胰腺及双肾输尿管无特殊。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完善术前相关普查充分准备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与侧腹膜回肠系膜粘连,无明显化脓,表面无脓苔,无坏疽穿孔,结肠及回肠无明显充血水肿,无包块发现。腹腔无渗出液。手术中由于患者阑尾位于盲肠后位,与侧腹膜粘连不易寻找,故延长麦氏切口约8cm,分离盲肠与侧腹膜粘连,于回肠系膜出分离出阑尾,常规切除,残端结扎荷包缝合,细致止血,于切口下部另戳孔置血浆引流管固定观察。术后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术后给予患儿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麻醉消除后患儿述疼痛剧烈,经治医师给予盐酸哌替啶25mg+非那根25mg镇痛,以后反复多次应用,第1个24小时共计5次;第2天给予盐酸曲马多30mg镇痛,共计4次;患儿于术后24小时内观察引流管无引流液后拔管,并开始进食,进食后无呕吐腹胀等。术后5天患儿均未排便排气,也无明显腹胀,无发热。查体:腹部轻度压痛,无包块扪及,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较弱。切口无渗出液,无红肿。复查WBC16.4× ;109/L。当天给患儿用开塞露1支灌肠通便后即解稀大便800g左右。术后第7天拆线时发现切口有污浊样物溢出,立即给予拆线扩大切口引流,见切口处有大量肠内容物,诊断为“阑尾残端漏(瘘)”,故给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并积极保守治疗,禁食水,通便,肠外营养支持及对症抗感染、勤换敷料等。经综合治疗56天后治愈。
作者:侯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比较脑卒中病人早期肠内营养( EN)支持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观察组采用早期EN支持,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 PN)支持。观察2组病人的营养监测指标、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前清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 T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血清白蛋白( ALB)和胃肠道并发症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脑卒中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乾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多见纳差、撑胀、嘈杂、烧心、嗳气、早饱、上腹痛等症状,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往往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散见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证”“嗳气”等门类文献中。以下是本人临证的一点心得体会。
作者:杨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面系统护理干预的试验组5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合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糖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能正确面对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李传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占乳腺门诊病人一半以上,并且发病率不断增多,本病常见于育龄妇女,青春期和绝经期后少见,是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城市较农村多见,治疗多主张药物进行治疗。近几年我们应用清乳散结胶囊加维生素E、维生素B6治疗该病,取得很好效果,现将198例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金成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活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份~2013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13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治疗63例(对照组),其余74例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脑活素(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6%;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活素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好,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用药。
作者:董会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60例,对发病在6小时疗,对发病在6小时外的患者给予抗凝和降纤的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总有效率达96.7%,且对6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在积极预防和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臧琦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50例,2组患者术前均采用状态一特质性焦虑调查表作为焦虑评价指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术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前STAl评分和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疼痛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STAl评分大约都是52分和51分,在进入手术室前干预组STAl评分分别下降至36.50分和35.07分,而对照组STAl评分在常规护理前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首次肠道排气时间显著提前,住院时间缩短,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前焦虑,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陈惠玲;刘新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赖氨酸肌醇维B12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小儿厌食症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愈3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68.52%。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赖氨酸肌醇维B12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徐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ecnis人工晶体在眼科的应用,研究Tecnis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佳矫正视力、暗视力、色觉、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6月拟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例192只眼,将所选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0例。其中一组行Tecnis人工晶体植入;另一组行普通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测量术后佳矫正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眼具有更好的佳矫正视力,Tecnis人工晶状体具有明显的高视觉质量;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相比,Tecnis人工晶状体可显著改善对比敏感度;植入Tecnis人工晶状体的患者在视网膜影响对比和视觉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改善。结论:Tecnis人工晶体可显著改善人工晶体眼的视觉质量,与传统的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其可提供更好的功能性视力并改善视觉行为。
作者:杜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Ponseti方法治疗0~3个月和3~6个月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9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6个月以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9足,其中0~3个月21足,3~6个月18足。对所有患足进行Pirani评分,将0~0.5分判为优良,比较2组的优良率、应用石膏次数及跟腱切断手术率。结果:2组患儿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0~3个月组应用石膏次数及跟腱切断手术率比3~6个月组少,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onseti方法治疗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满意,3个月以内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佳年龄。
作者:康映泉;邱宏;陈锦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控制孕期饮食与体重对预防巨大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我院体检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观察组在孕期进行合理饮食指导,促使孕妇孕期体重合理增加,对照组不进行饮食与体重控制,对比2组孕妇分娩时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孕妇孕前体重、分娩周数、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产前体重增加与产前BMI增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与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孕期进行饮食及体重控制可降低剖宫产率,有效预防巨大儿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院自2011年9月至今,在心血管专家门诊引入共情,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果,大大提高了心血管专家门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余蓉生;周金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治疗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奇正消痛贴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HSS评分。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2组治疗后HSS评分比较, 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67.44%,两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和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