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舟;康晶;王宁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提高对儿童呼吸道感染产ESBLs菌的认识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4月诊治的1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分离的产ESBLs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运用PCR技术对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分离的71株产ESBLs细菌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2株、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分别为47.06%、52.70%;分离的产ESBLs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100.0%;71株产ESBLs细菌检出耐药基因 SHV型9株、TEM型17株、CTX-M型13株、SHV+ CTX-M 型8株,分别占12.68%、23.94%、18.31%、11.27%。结论产ESBLs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具有多药耐药表型特征,大部分菌株同时携带≥2种ESBLs基因型。
作者:邢金芳;贾莉婷;张霞;赵德华;泰淑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580株流感嗜血菌和185株卡他布兰汉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药敏检测采用ATBTM HAEMO药敏条,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Cefinase纸片,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感嗜血菌与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住院患儿,以≤4岁儿童为主,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高发季节分别为春季和冬季;流感嗜血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47.1%、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52.1%,对头孢克洛、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耐药率≥15.0%;流感嗜血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80.0%;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52.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8%,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结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患儿,检出率受季节变化影响;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菌有较高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但对临床常用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
作者:庄新国;马晓波;张加勤;宋秀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7例,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痰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69.66%,革兰阳性球菌12株占6.74%,真菌42株占23.6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阿奇霉素及青霉素G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5.71%及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7.37%、94.94%、97.37%;真菌对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的比例较大,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以增强疗效及降低耐药率。
作者:席秀娥;赵新利;李明瑛;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逐床查阅预警病例,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监测患者2186例,实际监测2186例,实查率为100.00%;发生医院感染患者86例、12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3%、例次感染率为5.58%;IC U、血液科、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47.62%、26.67%、17.65%,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6.7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24%,抗菌药物使用者病原学送检率为40.38%;限制类抗菌药物使用率22.22%,送检率43.48%;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3.38%,送检率57.14%;引起医院感染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0.45%、18.20%、13.93%;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仅用12 h。结论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显著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应给予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足够的重视,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加完善。
作者:牟霞;徐艳;张骥;王翀;刘玮;陈京;杨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肺癌化疗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和医院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进行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未感染组124例;对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当中有2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7.33%,17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在化疗后1周以内,感染率65.38%,9例患者发生在化疗后2~4周,感染率34.62%;主要感染部位为上呼吸道占38.46%、下呼吸道占26.92%和胃肠道占15.38%;26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革兰阴性菌19株,占59.38%,革兰阳性菌9株,占28.12%;真菌4株,占12.50%。结论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可在患者化疗前后给予免疫功能调节治疗和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胥桂英;孟月燕;王鲁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在气管切开使用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以降低早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1-12月入住ICU、行气管切开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套管并机械通气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吸引组)和观察组(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组)各23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早发VAP发生率及吸引量,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早发VAP发生率观察组为13.04%、对照组3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观察组为(8.29±4.26)、(22.10±12.903)、(6.73±1.78)d,对照组为(10.95±4.75)、(32.38±17.4)、(9.35±2.2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吸引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声门下吸引器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早发VAP的发生。
作者:张美琪;王黎梅;步惠琴;贾利霞;邹翼霜;张红燕;徐笑月;郁慧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2月75例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感染指标、影像学评价、功能评价方面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术后14 d拆线,平均住院34 d;术前、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在 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像学评价显示,治疗3、6个月后优良率,分别为89.33%、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功能评价显示,治疗6、12个月后优良率,分别为90.67%、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术后迟发性椎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樊渊;成文;高跃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点,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与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K-B法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差异将其分成普通组23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和泛耐药组17株,对40株细菌利用 PCR法扩增耐药相关基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普通组23株占57.5%,泛耐药组17株占42.5%,普通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7%、0、8.7%、4.3%,泛耐药组耐药率分别为94.1%、52.9%、100.0%、100.0%、100.0%,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V IM、aac(6′)-Ⅰb、aac(6′)-Ⅱ、ant(2′)-Ⅰ基因检出率分别为0、100.0%、100.0%、52.2%,泛耐药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7.1%、70.6%、70.6%、100.0%,两组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OprD2表达缺失与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不是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作者:陈璐;查筑红;冷应蓉;程永素;黄冰;罗光英;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医院结核病检测实验室现状,为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测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通过统一下发调查表的形式,对医院实验室基础设施、人员配置及结核病检测项目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了267所医院实验室,占全省已注册二级以上医院的60.0%,开展结核病检测的医院有213所,占79.8%;其中25所属于防治所,占11.7%;所有调查的实验室中,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要求的实验室有189个,占70.8%;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实验室在不同级别医院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5);符合生物安全二级要求的实验室在二级以上医院和防治所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检测实验室的人员配置在各级医院及防治所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3个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接受过上级部门的培训,培训率为53.1%,其中有专职人员的实验室有63个占44.9%,兼职人员的实验室有50个占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级与三级医院、防治所的室内质量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机构结核病检测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建设、技术人员、检测能力和质量保证方面存在不同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作者:王燕;李学政;于春宝;邓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多药耐药菌(MDROs)的分布及耐药性,初步探讨MDROs易感因素,为临床有效控制MDRMs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MDROs易感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118例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足分泌物共分离出146株病原菌,其中MDROs检出78株,检出率为53.4%;居前3位的MDROs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肠杆菌属13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分别占16.7%、16.7%、15.3%;MDROs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氟喹诺酮类敏感,对三代头孢耐药率为23.0%~50.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5.4%,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8.3%,革兰阳性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均>70.0%,对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耐药率为57.0%~100.0%,多药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28.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糖尿病足溃疡中MDROs耐药性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冀笑燕;王鹏华;褚月颉;金鹏;冯书红;焦娇;李喜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需要接受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患者,观察患者SSI发生率,并统计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15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 27例,发生率为17.76%;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前的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6%、革兰阳性菌为29.63%、真菌为7.41%。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因此应加强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加强术后的随访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作者:周晓丽;郭福君;李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及病原学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相关性,为流感病毒导致SIRS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9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的53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其中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与病原学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531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病毒病原学结果中,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21例占41.62%,新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35例占25.42%,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52例占28.63%;3种主要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为12.24%、6.21%、7.9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性感冒患者中以感染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甲型 H1N1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为主,并均有>20%的感染者发生了SIRS ,仍需更大样本量的观察以阐明流行性感冒患者中SIRS的发病规律及特点。
作者:李际强;陆建荣;谭展鹏;胡聪;刘云涛;罗翌;杨子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观察,为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膜炎及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发生,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鼻拭子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率分别为8.33%和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和1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鼻拭子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常见,革兰阴性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常见,且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76.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1.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匹罗星与庆大霉素联合治疗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透析患者腹膜炎、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率。
作者:张宛哲;舒礼良;王建生;赵瑛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实施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变化趋势,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1-4月及2013年1-4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比分析Ⅰ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各类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医院2013年1-4月较2011年同期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86%下降至21.91%;选用品种由10种下降至3种;2011年的18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用在术前30 min~2 h的135例,占72.58%;2013年同期的178例首剂用在术前30 min~2 h的176例,占98.87%;用药持续时间<48 h的比率由14.20%提高至87.20%;合理使用率由41.94%上升至94.94%。结论2013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明显提高,说明法律法规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作者:邵鹏群;李永胜;孟芹芹;杨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呼吸系统感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将单因素自变量进行赋值,再对多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l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2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感染因素有:自身呼吸系统功能降低、体内真菌生长繁殖、侵入性操作、护理措施不完善、吸烟、微量元素缺乏等,其中自身呼吸系统功能降低79例占96.34%,真菌感染66例占80.49%、侵入性操作22例占26.83%、护理措施不完善20例占24.39%、吸烟16例占19.51%、微量元素缺乏11例占13.41%。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诱发感染的因素众多,及时、有效预防措施,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风林;袁亚军;蔡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为临床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住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BV阳性60例、HBV阴性60例,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 HBV阳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其年龄、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阳性患者的血清FT3水平为(9.76±1.62)pmol/L ,高于 HBV阴性患者的(7.04±1.05)p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患者的血清TSH水平为(3.12±1.28)mU/L ,低于HBV阴性患者的(4.67±1.48)m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BV阴性患者相比,精神分裂伴 HBV阳性患者的FT3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表明肝脏损伤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显著,大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该类患者更易形成焦虑、抑郁等精神状况,临床上应密切注意。
作者:韦伟香;彭国军;黄江;田达永;龙源璐;潘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感染及出血患者采用冷沉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7月感染及出血患者各21例,均采用冷沉淀治疗方法;出血患者监测其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等指标,感染患者监测其纤维蛋白(Fn)、脉搏、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冷沉淀疗法患者出血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由(31.47±11.65)s降低至(14.98±4.1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小板计数稍有增加,引流物量由(168±45)m l/h降低至(81±27)m l/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体温由(38.10±0.70)℃降至(37.50±0.40)℃,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且脉搏恢复平稳。结论冷沉淀应用于感染及出血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输血量和抗菌药物使用量。
作者:李建道;张琼;陈筱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植入型医疗器械全过程追溯的有效管理方法,以确保植入型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规范植入物的准入流程及管理制度,运用信息化管理,采用条形码追溯技术,结合无线网络进行管理。结果自2011年应用追溯系统对植入型器械进行跟踪,记录回收、清洗、打包、灭菌、发放及使用的全过程以来,所有植入型的灭菌质量合格率为100.0%,无1例患者因植入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结论运用条形码追溯技术提高了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为医院举证倒置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费利萍;毛雅琴;邹春芳;陶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患者发生肺感染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0.5)d、(8.0±2.1)d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糖尿病并发肺感染患者疗效显著,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董笑影;于新立;郭颖;张梅;魏蔚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医院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全面了解急诊科护士预防医院感染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期降低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医院感染率。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掌握、现场检查护士的无菌操作、着装、洗手后的手指菌培养等,通过上述调查方法,综合评价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认知的薄弱项目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上述调查项目的结果;同时比较针对性培训前后各1年,护士和急诊科留观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并比较。结果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及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管理制度调查得分,培养前分别为(86.23±7.15)分及(91.34±3.67)分,培训后分别为(93.45±3.56)分及(98.12±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前,突击现场观察所有护士的无菌操作率、着装、洗手后的手指菌合格率分别为66.13%、78.50%、73.81%,培训后显著提升至85.48%、94.39%、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前急诊科护士及留观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0.71%、11.97%,显高于培训后0、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调查急诊科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认知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降低劳动强度、严格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其认知程度,降低护士和急诊留观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柏舟;康晶;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