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力
目的 了解医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测定系统软件,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对两年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共分离出1586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4.9%,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产ESBLs检出率平均为69.5%、48.5%和4.5%;革兰阳性球菌占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阳性率平均为58.59和46.6%;分离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中介及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医院应加强对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及泛耐药菌株的发生及传播.
作者: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刘先林;李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主要非发酵菌的AmpC酶,了解其耐药性.方法 利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受试菌的AmpC酶,双纸片增效试验确证ESBLs.结果 共分离出3351株非发酵菌,其中ESBLs阳性非发酵菌657株,检出率为19.61%,分离的前3位ESBLs阳性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2.72%、24.51%、12.02%;657株ESBLs阳性非发酵菌中,检出同产AmpC酶193株,检出率为29.3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的主要菌株,其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0.47%、34.78%和37.97% ;SSBL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结论 产SSBL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强于单产ESBLs菌株,进行ESBLs阳性非发酵菌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德忠;饶冠利;周文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中南地区2010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中南地区8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南地区2010年共分离细菌19 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1%,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63.2%和80.5%;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是2.3%和0.9%;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产ESBLs株分离率分别为69.6%、52.4%和10.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97.4%~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0.0%,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氯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50.0%,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高,>85.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较高,>7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低为16.7%,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3.4%,除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率稍低外,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大部分>70.0%.结论 临床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增高明显,应重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
作者:孔海深;杨青;陈晓;张伟丽;魏泽庆;沈萍;肖永红;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分析,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1-12月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分析妇产科手术医院感染与护理措施.结果 医院妇产科共做手术1210例,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3.55%;手术后感染类型主要有泌尿道、呼吸道、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91%、1.40%、0,66%;对于不同的手术后感染,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结论 相关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邓慧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做好隔离的前提条件.皮肤科医务人员每天均要接触大量的患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直接关系着每一例患者和工作人员,为此,皮肤科制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认识: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科室定期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进行分层次、有重点、多次学习,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提高洗手的依从性.(2)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原,科室制定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作者:陈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PAE) OprD的表达水平,探讨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机制.方法 收集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PAE,提取1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菌株的R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AE外膜蛋白oprD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超声破碎法制备外膜蛋白,超速离心收集外膜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外膜蛋白,观察OprD的表达.结果 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PAEoprD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实验室标准株Ct值oprD/rpsL为1.42;1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Ct值oprD/rpsL平均值为1.17,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16,P<0.01),2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Ct值的oprD/rpsL平均值为1.58,与实验室标准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膜蛋白电泳图谱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在45 kDa处表达明显下降,此处外膜蛋白为OprD.结论 济南地区P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OprD表达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耿治英;吴大玮;韩进;冯进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多药耐药菌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证患者的安全.1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首先要加强抗菌药物药物的合理使用,认真落实和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药物.特别是联合用药如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执行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张伟;祁庆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S)、失血性休克组(HS)及失血性休克+PUFA干预组(HS-F),每组各20只;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时间、存活率及平均动脉压(MAP)动态变化,取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做细菌培养.结果 SHS、HS、HS-F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80 min、(113.0±25.9)min、(138.4±37.1)min,HS组与HS-F组大鼠的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组及HS-F组较SHS组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升高(P<0.01);HS-F组较HS组肝、脾、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脂肪乳对HS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HS后肠道细菌移位,并显著延长HS大鼠的存活时间.
作者:许会彬;王青;王化芬;陈国敏;田玉静;张明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为了减少应用洗胃机造成的医院感染,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5月-2010年12月使用不同消毒液对154例洗胃后的洗胃机进行消毒效果比较,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54例洗胃患者,男69例、女85例,年龄13~73岁,平均42.0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鼠药中毒17例,安定中毒23例,砷化物中毒12例,乙醇中毒11例,蘑菇中毒3例.103例经洗胃、解毒等急诊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44例经急诊对症处理之后转入住院部,其中7例因中毒较重死亡,其余治愈出院,均未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何春娇;邱雪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管理,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安全.方法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计划申购、验收入库、仓储管理、发放环节、相关知识培训和检查督促等环节实现了全面管理及质量跟踪.结果 既保证了所供应物品的品质,确保临床使用安全,又减少积压,降低仓储成本;通过质量跟踪,将及时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生产厂家,便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有效管理是医疗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纽带.
作者:何东平;徐晓耘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综合性三级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该院2009年4-10月门急诊处方共计18 125张,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处方评价表进行总结,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52.91%,联合用药约占抗菌药统计处方的25.39%;在统计的16种抗菌药物中,有13种抗菌药物DUI≤1.0.结论 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稍高,似有过度使用的倾向;经过应用权威性的评价工具进行测评,提示其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陈元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我院将全院所有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的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程序,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将我院ICU、RICU、NICU等科室使用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作为清洗消毒对象,采用瑞典洁定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及其配套使用的管路清洗架、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及纯化水清洗消毒设备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需使用无粉的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无纺布包装袋、消毒标签等物品.
作者:姚卓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控制磁共振射频能量(SAR)影响参数,以降低头部伽玛刀治疗时,在3.0T磁共振定位中局部皮肤的灼伤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例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研究,试验组100例患者选择合适扫描序列、调整TR参数等措施以控制射频能量进行磁共振定位,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磁共振定位.结果 试验组手术后7例患者有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7.0%;对照组常规方法定位有28例患者头架固定头钉部的局部轻度灼伤,发生率为28.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调整SAR影响参数,控制射频能量,可以明显控制伽玛刀3.0T磁共振定位中的局部灼伤与感染,使患者缩短住院床日,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周佳;郑新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为了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职能,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卫生资源,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笔者从2005年6月开始将妇产科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感染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环境布局 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是工作质量和职业防护安全的基本保证.根据专业流程的要求,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采用十万级净化空气,气压呈由高到低的气流分布,三区有实际物理屏障,流程合理并严格执行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作者:梁云连;周小花;周群玉;杨素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耳鼻咽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0年10-11月耳鼻咽喉门诊处方592张,对使用抗菌药物的352张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耳鼻咽喉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4%;用药不合理处方282张,不合理率为80.1%,其中无指征用药130张,占46.1%,改变用药途径98张,占34.8%,用药指征不强54张,占19.1%.结论 耳鼻咽喉门诊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亟待卫生行政立法并制定专科用药细则指南,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合理化.
作者:叶高峰;单庆顺;焦玉冰;张宇哲;王向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对医院病房环境表面多药耐药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更好的遏制多药耐药细菌交叉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8月采用棉拭子法及接触式培养基法对病房环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采用抗菌药物耐药表型方法比较环境表面、医护人员手分离MRSA与同期病房中MRSA阳性患者分离菌株的一致性.结果 MRSA患者居住病房环境表面,MRSA检出率为24.17%;患者周边环境中,患者袖带表面MRSA检出率高,为59.32%,其次为床单、床头桌、地板、护栏、呼吸机面板,检出率分别为33.33%、22.37%、21.88%、13.51%、11.54%;患者周边环境表面单位面积MRSA密度高可达23 CFU/10 cm2;接触环境表面后医护人员手部MRSA污染率为18.18%;抗菌药物表型分析结果显示,MRSA阳性患者分离MRSA菌株与其周边环境及同期病房环境检出的MRSA菌株高度一致,一致性达96.37%.结论 病房环境表面MRSA污染严重,特别是MRSA阳性患者周边环境,应对这些患者居住病房进行更为严格的定期环境消毒,并强化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以降低MRSA等其他多药耐药细菌的交叉传播风险.
作者:张军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通常发生于烧伤48 h以后,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我院目标性监测烧伤患者,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7例烧伤患者做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7例烧伤患者.1.3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系统全面地查阅2007年1月-2010年1月全部烧伤患者病历,结合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及监控措施效果评价记录资料,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情况进行统计总结.
作者:刘辉;刘晓红;刘芳芳;王金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202例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发生HAP 54例,感染率为26.7%,例次感染率为49.0%;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得到革兰阴性菌42株,占61.8%;住院时间>30 d、抗菌药物滥用及有侵入性操作的老年脑卒中患者HAP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时间≤30 d、无抗菌药物滥用及无侵入性操作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是HAP高发人群,住院时间长、侵人性操作及滥用抗菌药物等是HAP的危险因素,故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HAP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谷素洁;曾明;石晓磊;印红梅;杨荣丽;杨峰;崔哲;段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社区医院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查找不足,从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模式人手,摸索出了社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1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1.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院长总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科、社区中心各科室主任及各社区站站长等具体负责实施.1.2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室) 具体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计划、质控检查计划、继续教育计划等,明确提出各项工作要求.
作者:韩燕荣;张金伟;吴丙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为医院MRS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分离的MRSA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其耐药性特点等.结果 MRSA检出率为62.4%,对所选用的21种抗菌药物中的β-内酰胺类100.0%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100.0%敏感;有87.8%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MRSA株为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结论 该次试验分离获得的MRSA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多药耐药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菌株;D-试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作者:纵帅;贾伟;赵志军;徐广贤;李刚;师志云;魏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