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宁;董晓丽;庄振利;徐向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IFO 2g,持续4 h静脉滴入,d1~d 3;DDP 25 mg/m2,静脉滴入,d1~d3;Vp-16 80 mg/m2,静脉滴入,d1~d3.每28 d为1个周期.结果:48例总有效率为43.75%,鳞癌27例有效率为59.26%,腺癌21例有效率为23.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83,P=0.005 4;中位生存期8.6个月,1年生存率为25%,2年生存率为9.1%;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次为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结论:ICE方案治疗NSCLC可获得较好的远近期效果(鳞癌优于腺癌),但需注意其易出现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
作者:朱龙涛;陈静;王守海;栾晖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探讨胃液癌胚抗原(CEA)、糖链多肽抗原50(CA50)在胃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筛查中的价值.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了6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胃液中CEA、CA50的变化并进行了随访观察.手术后32例肿瘤复发组2项标志物分别为CEA(65.81±18.6)ng/mL,CA50(90.13±21.43)U/mL,明显高于30例未复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可将敏感性提高至81.25%,并可在胃癌术后亚临床期检出复发.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胃液CEA、CA50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筛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建俊;王金鹏;张克伟;欧阳建东;高靖;张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表达阳性的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组织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阳性T细胞与胃癌患者组织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CD28阳性的T细胞数为(38.18±5.83)%,明显低于对照组(52.99±4.75)%,f=11.05,P=0.03.胃癌患者组织细胞表面B7表达水平为(50.60±7.48)%,低于对照组(64.51±5.93)%,P=0.04.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低表达CD28分子,胃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从而影响B7-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
作者:迟小伟;张玲;刘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的死因构成中占第3位,部分城市已跃居第1位[1],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2/3的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经支持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只有4~5个月.铂类化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生存期[2],吉西他滨(健择,GEM)是一种对肺癌有效的抗代谢药物,其单药有效率在20%左右[3].我们自2000年5月开始应用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NSCLC 46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中冕;张明智;罗凤萍;李伯群;侯剑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梁山县人民医院应用吡喃阿霉素(THP)、高三尖杉酯碱(HHT)和阿糖胞苷(Ara-C)组成TH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26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芹;宋东晓;刘传方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因肿瘤局部因素不能手术切除,或因全身状况不能耐受切除手术的胆总管下段癌行内引流只能减轻黄疸所致的症状,预后差.我们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在行内引流术的同时,采用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胆总管下段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奎;董红梅;李英;张爱云;刘振国;唐海英;胥琼;胡茂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为观察比较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组成的NP方案与依托泊苷(Vp-16)联合DDP组成的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选取8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NP和EP两组进行化疗.结果示,NP组有效率为52.5%(21/40),EP组有效率为28.6%(12/42),NP组疗效优于EP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u=1.855,P=0.064.两组剂量限制毒性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可以耐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高于EP方案.
作者:巴宁;董晓丽;庄振利;徐向东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基因变异及其产物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腺瘤和2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状况.28例甲状腺癌包括11例甲状腺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4例髓样癌以及1例未分化癌.结果:1)p14ARF基因在甲状腺腺瘤及癌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5.0%(1/20)和42.9%(12/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2)p14ARF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35.7%(1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甲状腺肿瘤中p14ARF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其蛋白表达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4ARF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辅助指标.
作者:田桂红;马金龙;王家耀;冯建华;赵跃然;周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重要方法之一.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造成患者皮肤抗感染和抗摩擦性能明显下降,易发生擦伤和感染.我院门诊自2003年5月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致皮肤损伤患者29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荣;尤秀荣;路玉英;徐建伟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提纯、检测肿瘤血管生成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的方法.方法:应用中空纤维超滤、超速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对肺癌及卵巢癌患者的胸腔积液、腹水中TAF进行提纯和分析;建立动物模型,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法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肺癌及卵巢癌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腹水活性检测结果显示,87例中96.55%呈阳性,3.45%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纯化的TAF经电泳后谱带清晰,相对分子质量为(4.6~4.8)×103,且具有生物活性,经免疫试验,抗体效价可达1 6.50.结论:所建立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的方法稳定、有效,可用于观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药效或生物疗法的效果.
作者:肖伟;于德泉;赵维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 factor,HGF)和c-met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5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及1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中HGF和c met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HGF、c-met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HGF在上皮细胞的表达强于间质细胞,c-met在上皮细胞强表达,间质细胞无表达.HGF和c-met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0.0%(27/45)和73.0%(33/45),较良性肿瘤组织的阳性率20.0%(2/10)和50.0%(5/10)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0和0.000.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者HGF和c-met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0.4%(19/27)和88.9%(24/27),较Ⅰ~Ⅱ期者的38.9%(7/18)和50.0%(9/18)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48和0.000.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分别为78.6%(11/14)和92.8%(13/14),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51.6%(16/31)和64.5%(21/31)升高显著,P值分别为0.025和0.000.HGF和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年龄和病理分级无关,P值分别为0.436、0.549、0.465和0.124.HGF和c met蛋白相对表达强度在卵巢癌组织中为1.29±1.25和1.57±1.25,在良性肿瘤组织中为0.17±0.34和0.44±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7.在卵巢癌组织中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09.结论: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存在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HGF和c-met与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王化丽;张淑兰;姜继勇;刘玲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为观察并评价顺铂(DDP)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将54例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单纯化疗组26例,其中胃癌14例采用HELF方案,大肠癌12例采用OLF方案;联合组28例,其中胃癌15例,大肠癌13例,先给予DDP腹腔灌注化疗,1周后加静脉化疗.静脉化疗方案同单纯化疗组.结果示,单纯化疗组CR 1例,PR 7例,NC 10例,PD 8例,有效率为30.8%(8/26);联合组CR 2例,PR 15例,NC 7例,PD 4例,有效率为60.7%(17/28).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毒性及骨髓抑制.初步研究结果提示,DDP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研究.
作者:王燕;何秀玲;王秀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愈来愈倍受人们的关注.从生命质量的内容、测量工具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现状.
作者:吕翠霞;刘言训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45岁)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为青年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癌数据库对22年间2 158例胃癌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和研究,并对青年胃癌的发病特征、病理学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胃角部.男女性比例接近,女性发病年龄低于男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明显,男性更易累及.青年胃癌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平均为8.7个月,误漏诊率高达65.4%.经胃镜和X线钡餐诊断为胃癌的占66.5%,诊断时进展期占96.7%,仅31.9%可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随访的193例患者2年生存率仅17.1%.结论:青年胃癌以高度恶性弥漫型为主,与遗传关系密切.青年胃癌误漏诊率高,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具有家族背景的高危人群、出现警惕症状者和病程较长的青年患者,应行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
作者:汪海丹;邱莉莉;任军;斯晓明;张燕军;黄若宇;张联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在消化道常见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2年10月术前未经治疗的消化道癌切除标本150例,以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P-gp表达.结果:胃腺癌、大肠腺癌P-gp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高于食管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阳性表达与消化道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P-gp在消化道常见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检测消化道癌(尤其是胃肠道腺癌)的P-gp表达对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艳梅;姜影;陈英准;付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与血红蛋白(Hb)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癌性贫血.方法:对135例癌症患者检测血清EPO及血常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EPO水平为(18.0±7.36)U/L;癌症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为26.50(15.9,56.5)U/L;癌症贫血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男性为35.7(1 6.55,74.55)U/L,女性为44.6(17.3,86)U/L.癌性贫血患者组血清EPO水平高于不伴贫血的癌症患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P=0.000.肿瘤患者血清EPO与同时检验的Hb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576.癌症贫血患者EPO水平与1周后Hb升高值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81,呈正相关.结论: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高于正常人群血清EPO水平,反映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监测EPO对于临床应用人rh-EPO治疗癌性贫血有指导意义.
作者:庞丹梅;卫光宇;李精明;陈泽程;唐溢聪;梁剑苗;招丽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LKB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肺腺癌组织中LK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KB1蛋白在肺腺癌细胞及正常肺支气管上皮均有表达,弥漫性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亦有表达.肺腺癌组织中LKB1蛋白表达的阴性率为38.7%(24/62).LKB1的表达与肺腺癌TNM分期中的淋巴结转移(N)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x2=10.620,P=0.014;x2=18.635,P=0.000.LKB1蛋白阴性组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而LKB1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350,P=0.000.结论:LKB1蛋白表达下降与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是肺腺癌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丁新民;李增鹏;周平坤;段蕴铀;冯华松;徐勤枝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