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方文涛;陈文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VEGF在食管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与食管癌预后明显相关.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肿瘤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张晖;方文涛;陈文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1年4月~2003年3月我院以康莱特乳剂、华蟾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肺癌30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恳;郭志雄;张智敏;赵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结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ⅢA/ⅢB期NSCLC随机分成两组,三维适形放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每次3~6 Gy, 1次/d,照射10~20次,肿瘤灶总生物有效量为80~90 Gy.普通放疗组放疗量在60~66 Gy.两组同时给予长春瑞滨25 mg/m2,放疗开始的d1、d8、d29、d36、d57、d64、d85、d92静脉滴入;卡铂 300 mg/m2,放疗开始的d1、d29、d57、d85静脉滴入.结果:三维适形放疗组有效率96.88%(31/32),其中CR为17例,PR为14例.普通放疗组有效率为81.25%,其中CR为9例,PR为15例.三维适形放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放疗组,P=0.019.三维适形放疗组和普通放疗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40.63%和78.13%、23.56%,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16个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9.适形放疗组III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25%(2/32)、3.13%(1/32),低于普通放疗组的46.9%(15/32)和18.8%(6/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和同步化疗是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赵海燕;陈强华;张中民;牟建国;张传建;刘庆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6岁,因咳嗽伴咯血1 h于199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于1 h前因生气哭泣后突发咳嗽、咯痰伴咯血,咯血量约600 mL,入院后胸片及CT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边界较清楚的类圆形阴影,大小为2.0 cm×1.8 cm×2.3 cm,CT值45 Hu,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有血性分泌物,咬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恶性细胞.术前诊断为肺结核球.
作者:温珍平;赵昆;刘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出现临床症状时多属晚期,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胰腺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水平,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异常改变的结果.就 p16 基因,p53 基因,DPC4 基因,Ras 基因及 MMR 基因与胰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郑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与肺癌(L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30例LC患者、30位家族成员(FM)和30位正常健康人(NS)血清IAP水平.结果:发现30例LC患者血清IAP水平(848±214)μg/mL与NS(288±110)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M组(603±208)μg/mL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AP水平的改变可能与LC发生相关,且IAP检测可被用于LC易患个体的筛选.
作者:李明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及其诱导的反义(anti-sense,AS)cyclin D1对肿瘤细胞的协同抑制增殖与诱导分化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构建的含有视黄酸反应元件(retinoic acid response element,RARE)的反义cyclin D1 RNA表达载体pCI-neo/RARE3-TK/Ascyclin D1,使反义cyclin D1的表达可受RA诱导调控.以脂质体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后,运用生长曲线、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增殖功能,NBT还原实验和透射电镜观测细胞分化状况,western-blot检测p16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反义cyclin D1转染和未转染的HL-60细胞经RA处理后,生长减慢,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分化能力明显增强,p16基因蛋白表达增加,其中,以反义cyclin D1转染细胞经RA处理后变化更为明显.结论:RA及其诱导的反义cyclin D1可协同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分化成熟,上调p16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杨剑;糜漫天;杨志祥;韦娜;王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研究中药消增合剂对乳腺癌患者伴发的消化道症状的治疗作用,在28例乳腺癌患者连续服用消增合剂10 d后,观察其伴发的消化道症状的临床变化.结果示,恶心14例中治愈2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64.28%(9/14);食欲不振20例中治愈4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55.00%(11/20);呃逆5例中治愈1例,好转3例,有效率为4/5;口干或口苦9例中治愈0例,好转5例,有效率为5/9;功能性腹部疼痛11例中治愈1例,好转3例,有效率为36.36%(4/11);乏力18例中治愈2例,好转8例,有效率为55.55%(10/18).初步观察结果提示,中药消增合剂对乳腺癌伴发的消化道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军;马廷行;姜立喜;任海华;史培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宫颈癌诊断、治疗以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和60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VEGF含量.结果: VEGF含量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55.6 pg/mg、410.2 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4 cm者为960.0 pg/mg,淋巴结转移者为780.5 pg/mg,而肿瘤<4 cm者,淋巴结未转移者分别为180.5 pg/mg、230.0 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VEGF含量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含量变化可监测宫颈癌的转移.
作者:刘乃富;王兴武;马悦冰;李庆水;盛修贵;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bcl-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USMT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20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及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UL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LMS组,P<0.05(18例/10例);BLM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LMS组,P<0.01(62例/10例).结论:bcl-2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凋亡旁路的抑制可能在USMT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立奇;石一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癌组织中c-erbB-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胃癌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及雌二醇(E)水平,同时检测癌组织中c-erbB-2基因表达.结果:胃癌患者LH、FSH、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E2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男性胃癌患者血清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胃癌浸润深度(P<0.05)、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胃癌组织中,c-erbB-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1%(25/67),与胃癌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男性血清T水平及c-erbB-2基因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吉亚君;郑义同;杨成喜;张为民;卞宝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选取70例常见肿瘤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康赛迪胶囊加化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相同方案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其病灶大小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体重、外周血细胞、免疫学、血流变指标变化,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45.00%,对照组有效率为3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康赛迪胶囊与化疗联用有明显协同、增效、减毒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李秀荣;焦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DNA芯片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的DNA微阵列,可在1个芯片上分析成千上万个肿瘤样本基因表达,现己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在妇科肿瘤研究中,通过DNA芯片分析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别,可识别出肿瘤发展中有生物学关系的基因,有助于研究肿瘤发展的分子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刁震;崔满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健择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采用健择1 000 mg/m2,d1、d8;DDP 30 mg/m2,d1~d3.16例采用健择1 000 mg/m2,d1、d8;紫杉醇60 mg/m2,d1、d8.两方案均3个周重复,3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42例中CR 1例,PR 20例,SD 14例,PD 7例,有效(CR+PR)率50%(21/42),初治有效率54.2%(13/24),复治有效率44.4%(8/18).健择+DDP组(其中24例为初治),CR 1 例,PR 12例,有效率50%(13/26).健择+紫杉醇组有效率50%(8/1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126个周期中Ⅲ~Ⅳ度粒细胞下降19例次(15.0%),Ⅲ~Ⅳ度血小板下降32例次(25.4%),Ⅲ~Ⅳ度消化道反应45例次(35.7%);Ⅱ~Ⅲ度肝功能损害50例次(39.6%).结论:健择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特别是健择+紫杉醇治疗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梁军;吕红英;徐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人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将8 192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阵列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即制成cDNA微阵列芯片;抽提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的RNA并纯化mRNA;将等量的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的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标记的cDNA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cDNA微阵列芯片;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象,计算机分析后比较2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8 192条基因中,共有327条基因在胃腺癌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间差异表达,其中179条基因下调,148条基因上调.结论:胃腺癌发生过程中有多基因的参与 ;cDNA微阵列芯片技术是筛选人胃腺癌相关基因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少波;王孟薇;邵勇;吴本俨;尤纬缔;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对乳腺癌的MDR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主要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对此予以综述.
作者:章莉;李杰;郭伟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将68例高龄(≥70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康莱特注射液加化疗(治疗组34例)与单纯化疗(对照组34例)两组.治疗组采用以NVB+DDP/CBP(或Taxol+DDP/CBP,Vp-16+DDP/CBP,VM26+DDP/CBP,MMC+VDS+DDP)方案化疗,同时应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入,连用20 d;对照组单纯应用相同方案化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每周期化疗前后进行疗效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Karnofsky(KPS)评分改善者分别为40、13例次,两组KPS评分分布上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P<0.001;体重增加者分别为28、8例,两组体重变化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5,P <0.001;胸痛、血痰、乏力、食欲不振明显改善比率分别为79.4 %与55.9 %、76.5 %与46.1 %、52.9 %与8.8 %、47.1 %与11.8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殷铁军;刘菁菁;胡长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含草酸铂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所引起的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并探讨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大肠癌患者运用含草酸铂方案治疗6个周期,定期观察患者外周感觉神经毒性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计21例患者(91%)出现Ⅰ~Ⅱ度的速发型感觉神经障碍,而5例患者(21%)出现迟发型感觉神经障碍,在8~16周内均可恢复,并且肌电图检查mcv及scv未见异常.结论:含草酸铂方案所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较轻,可恢复.
作者:王墨培;马力文;张淑兰;王俊杰;贾廷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一般进行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治疗时间一般至少需要3个月,这期间陪人能否积极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并探讨加强陪人有效管理的对策.
作者:谭秀云;崔永春;陈闽;李青;王春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食管癌合并胸主动脉瘘大出血是中晚期食管癌直接侵及胸主动脉引起的致死性大出血,是引起中晚期食管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临床表现为急剧凶险、救治成功率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院肿瘤科1993年9月1日~2002年10月1日收治648例食管癌患者,其中并发食管胸主动脉瘘13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发强;冯立东;李本全;张胜;李新菊;詹香草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