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clin 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唐怀好;王毅;满红玲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细胞周期蛋白A,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S)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2例正常肺组织中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A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预后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在6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Cyclin 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9%.Cyclin A与肿块大小、病理分级和TNM分期间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相关,P>0.05.与阴性患者相比,Cyclin A阳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06,估计增加相对风险为3.6;分析显示,Cyclin A给出佳预后诊断信息.LN/Cyclin A,P=0.001 2,两因子协同的预后判断价值优于佳单个因子.结论:Cyclin A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有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人胃癌32例诊治体会

    青年人(≤35岁)胃癌因临床不常见,往往延误诊治.我院1982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青年人胃癌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东高;支庆江;贾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31例临床分析

    1994年1月-2001年10月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共1 200例,其中合并带状疱疹31例,占2.58%,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临床分析结果,带状疱疹发病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除抗病毒及对症止痛治疗外,应加强免疫治疗.

    作者:孙红;贾伟丽;刘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食管单层吻合术在食管贲门癌术中的应用

    1998年3月-2001年5月对11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实行单层吻合法,不做前后壁加强.此吻合法保证了吻合口良好的弹性及血运,减少了吻合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作者:李凤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畸胎瘤14例分析

    肺畸胎瘤是指原发于肺内无纵隔畸胎瘤者,自1939年Monr首次报告,至今不过百例,国内仅有零星报告.作者将收治的1例,并综合国内已报道的13例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李东;徐熙山;牛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yclin 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S)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2例正常肺组织中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A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预后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在6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Cyclin 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9%.Cyclin A与肿块大小、病理分级和TNM分期间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相关,P>0.05.与阴性患者相比,Cyclin A阳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06,估计增加相对风险为3.6;分析显示,Cyclin A给出佳预后诊断信息.LN/Cyclin A,P=0.001 2,两因子协同的预后判断价值优于佳单个因子.结论:Cyclin A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唐怀好;王毅;满红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巨大畸胎瘤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胸闷、胸痛26年,咯血、憋气6 d,于2002年4月11日收入院.

    作者:陈现平;孙华;王福红;许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FasL表达在肝癌肿瘤免疫逃避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中 FasL 表达在肿瘤免疫逃避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 41 例肝癌组织中 FasL 表达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肝癌 FasL 表达阳性率为 41.46%,FasL 阳性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 )凋亡指数约是 FasL 阴性组肝癌的 2 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肝癌 FasL 表达在肿瘤免疫逃避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俊峰;石学涛;吴泰璜;衣龙海;李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癌放疗配合药物综合治疗的进展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在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变的越来越重要,介绍食管癌综合治疗的现状及新进展.

    作者:盛巍;陈延条;冯鑫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蛋白激酶C与耐药性KB细胞的多药抗药性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在肿瘤细胞多药抗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KB细胞及其耐药株的PKC活性及PKC调节剂对细胞药敏、药物代谢和耐药膜糖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耐药株胞质和胞膜的PKC活性分别是KB细胞的6.6倍和5.2倍,膜糖蛋白阳性率为47.5%,明显高于KB细胞的2.8%;而且膜糖蛋白的磷酸化明显增强.耐药株对罗丹明123的外排显著加快,蓄积明显减少.PKC激活剂佛波乙酯使耐药株的药物外排增加了60%,蓄积减少了70%;PKC抑制剂Staurosprin使耐药株药物外排后潴留增加了2.5倍,蓄积增加了14倍,抗药性被逆转了14倍,但未影响耐药膜糖蛋白的表达.结论:PKC活性增高与耐药株抗药性密切相关;而且抗药性是通过膜糖蛋白磷酸化增强,增加药物外排,减少药物蓄积而实现的.

    作者:王士勇;杨振君;何安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组人IL-18的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

    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IL-18(rh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外周血细胞扩增得到IL-18的cDNA并测定其核酸序列.将扩增产物酶切后克隆到pORF5质粒的NcoⅠ/NheⅠ酶切位点,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重组子,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ORF5-hIL-18.结果:真核表达质粒pORF5-hIL-18在大肠杆菌JM109表达,能够诱导PBMC合成GM-CSF,具有协同rhIL-2增强NK细胞细胞毒作用的能力.结论:重组表达的rhIL-18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进一步的功能研究.

    作者:李胜;樊立;李占元;衣龙海;马道新;刘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0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探讨其对腋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料法对40例乳腺癌行腋窝蓝染淋巴结活检,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除(ALND),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结果:全组40例患者检出SLN 38例,2例未找到SLN,检出率为95%(38/40),有8例SLN为阳性,1例SLN为假阴性,腋窝淋巴结(ALN)有9例转移,SLN与ALN病理检查完全符合者37例,准确率为92.5%(37/38);灵敏度为88.9%(8/9);假阴性率为11.1%(1/9).结论:亚甲蓝染色法能准确地鉴别SLN及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

    作者:熊秋云;曹亚丽;谢春伟;雷秋模;王安安;瞿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特点与预后关系--附18例临床分析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vulvar malignant melanoma,以下简称外阴恶黑)是一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恶性度极高.笔者收集了1979年1月-1995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和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瘤科的18例原发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全部经病理证实及随访.现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彭根大;邱云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皮抑素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内皮抑素的起源、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阐明了其对肺、胃、肝部等肿瘤的作用特征.内皮抑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3,是胶原蛋白 18 C 末端片断.内皮抑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内皮细胞凋亡.采用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疗法配合常规的外科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必定会大大提高实体瘤的疗效.内皮抑素可成为新的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以其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必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立春;陈志琳;陈平;张育;卜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康莱特注射液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诺维本(NVB)+顺铂(DDP)治疗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100 mL,每日1次,连用21 d.对照组单用NVB+DDP.结果:治疗组有效率44.4%,高于对照组36.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病变进展率、血液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治疗后免疫功能降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生活评分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联用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降低了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刚;胡慧英;张久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分步介入综合治疗巨大胰头癌3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并药盒系统介入化疗分步治疗巨大胰头癌的效果.方法:40例大胰头癌(>6 cm,均伴有黄疸)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先行B超及X线辅助下的PTBD以减轻黄疸,恢复肝功能.10 d~1个月后进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药盒系统植入介入化疗,通过药盒定期给予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化疗.B组10例作为对照在PTBD术后10 d~1个月采用静脉全身化疗,化疗方案同A组.结果:40例患者均行PTB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下降161±29 μmol/L和261±92 cμmol/L,转氨酶逐渐降至正常,A组30例患者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3~10次,平均8.2次,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率70%,生存期3~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5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毒副反应.B组完成化疗1~7次,平均3.8次.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为20%,生存期1~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2个月.两组对比有效率和生存期差异显著.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大胰头癌效果好,患者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殷占新;韩国宏;王建宏;孟祥杰;周晓东;何光彬;孙安华;吴开春;丁杰;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AP方案配合肺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附36例临床报告

    1999年1月-2001年10月,我们对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CAP方案或配合肺动脉灌注化疗临床观察36例,其中鳞癌24例,腺癌12例,有8例鳞癌配合肺动脉灌注化疗,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芹;赖永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端粒酶特异性核酶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端粒酶RNA特异性核酶对宫颈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核酶转染至宫颈癌Hela细胞,以G418筛选细胞,经斑点杂交提示转染成功后,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周期变化,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试验组细胞的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转染后细胞受阻于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转核酶细胞端粒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未转染细胞比较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端粒酶RNA特异性核酶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增殖,为核酶用于恶性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试验依据.

    作者:辛晓燕;王红英;马越云;苏明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气管癌误诊原因分析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24例原发性气管癌,探讨误诊原因.结果发现误诊为气管炎9例,肺癌6例,肺炎、喉炎、支气管哮喘各2例,纵隔淋巴瘤、甲状腺癌、肺结核各1例.提示对于咳嗽、咳痰患者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或一度有效再次加重者,以及气短与肺部病灶表现不符者,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何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Surviv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与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其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Survivin、p53、bcl-2基因在24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7例良性淋巴结病变中的表达.结果:鼻型NK/T细胞淋巴瘤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45.8%(11/24),良性淋巴结病变Survivin基因阳性表达率11.8%(2/17),且主要局限于少数生发中心细胞,P<0.025.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与p53高表达密切相关,P<0.05,但与bcl-2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进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且其与p53异常表达显著相关,但与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梁群英;郭瑞珍;唐文台;肖庆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对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对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意义.方法:50例健康查体者,6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且经病理组织细胞学分型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其病理分型,分为低分化组(23例)、中分化组(21例)和高分化组(19例).取静脉血0.5 mL(肿瘤患者均在术前3 d取血),经培养、制片、银染、图象分析4个步骤,以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I.S%值)作为Ag-NoRs的检测指标.结果:健康组与恶性肿瘤组I.S%均值分别为7.23±0.45、4.52±0.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肿瘤患者中,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1.S%均值分别为2.76±0.13、4.82±0.35、5.21±0.23,经统计学分析,低分化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组.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测定不仅对诊断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对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丁乃晴;谭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