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3-1383
  • 国内刊号:45-1126/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7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右江医学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生脉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生脉饮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117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口服生脉饮,每次10 ml,3次/d;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20 mg,3~4 次/d,疗程为1个月.结果 用药后缓解症状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91.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61.7%,对照组63.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脉饮改善血脂的作用强于消心痛(P<0.01).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 生脉饮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叶海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 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海波;谢超贤;韦建林;滕才均;廖明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两种药物对体重、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结论 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作者:陆飞;覃嗣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右室起搏恢复自主心率后25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后1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终止后9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结果 右室起搏、PSVT行RFCA、特发性VT终止后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发生率依次为60.0%(15/25)、23.57%(4/7)和55.6%(5/9),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心电图的共同特点为:TⅡ、Ⅲ、avF均倒置;其QRS主波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时的QRS主波方向相反;无ST段移位.未经任何处理,约1~2周后T波改变自动恢复正常.结论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是心肌正常的电生理特性,了解其特征有助于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黄显南;陈向阳;潘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静脉注射,400 mg/(kg·次),每周1次,连用2~4次,比较两组血清IgG水平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清IgG水平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潘雅芳;谭丽君;吴胜伟;瘳克准;韦红梅;潘宇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十六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分别完成薄层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遮盖容积重建(SVR)、表面遮盖重建(SSD)四种技术成像.结果 CTA详细显示颈内动脉瘤6例,前交通支动脉瘤5例,后交通支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M2段3例,各种病理情况的CTA后处理技术以SVR佳.结论 颅内动脉瘤CTA重建技术以SVR为主的综合处理显示好.

    作者:卓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入选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首先用奥宁0.1 mg静脉推注(5分钟),随后以0.6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通过输液泵以50 μg/h连续静脉滴注,Q12 h,疗程5天.对照组31例,应用法莫替丁注射液2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Q8 h.观察两组疗效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5.00%,有效率为25.0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25.81%,有效率54.84%,总有效率80.64%.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 奥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华东;黄海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疗程14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41,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清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2004年5月~2006年3月住院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进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前,予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不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伤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从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宫颈撕裂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红灵;韩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体会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将用腹腔镜行肠粘连松解术的28例临床资料与同期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3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排气、带管、住院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梗阻复发率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疗效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病人90例,对照组80例为同期因其他疾病(非动脉硬化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如外伤、肺部感染、白内障等)住院者,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定量检测血浆中Hcy的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总平均值为15.91±5.17 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平均值的10.16±2.71 μmol·L-1(t=8.911,P<0.01).结论 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宁世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Twin-block矫治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Twin-block矫治器用于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的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Ⅱ1骨性下颌后缩患者21名,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6~12个月后,所有患者面型突度减小,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关系,覆盖覆合明显减小.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不但能改善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还能纠正骨骼矢状不调.

    作者:李定梅;单梓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482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1例)和干预组(241例).对照组按气管插管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马惠;陈以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进行HIE临床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统计合并危重单项指标、NBNA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危重评分与临床分度的关系,出现单项指标与无单项指标与临床分度关系,两组评分与NBNA的关系及预后情况.结果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越低,其HIE临床分度越差,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31,P<0.01).有单项指标出现中重度HIE明显高于无单项指标,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5.58,P<0.01);新生儿危重评分越低,NBNA的评分越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574,P<0.01);两组评分患儿,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χ2=9.23,P<0.01).结论 新生儿疾病危重判定,不管是采取评分或采用单项指标,均能很好的反应出HIE的临床分度及预后.

    作者:万绍勇;饶合兰;曾凡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斯匹林(M-ASA)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M-ASA 100~150 mg 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M-ASA早晨顿服,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血压的下降情况. 结果 1个月后两组病人间的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按血压分级比较发现,两组高危及3级高血压病人的SBP、DB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睡前口服M-ASA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李阳;林宇;陈雪芳;向波;杨远宏;舒百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 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GDM患者73例,其中血糖控制不理想30例(A组),控制理想43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妊高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早产、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 G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影响母婴预后, 提高对GDM的认识和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叶雪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肺部罗音吸收和阴影消失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志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将胬肉切除后再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6例248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122眼在术中将胬肉切除,并将部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近角膜缘的巩膜创面上;对照组114例126眼在术中将胬肉头部从角膜面切除后将胬肉物转移并埋藏于下方球结膜下.两组术后随访2年.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并有效防止其复发的好方法.

    作者:粟友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及其与CHF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24例)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不同心功能级别的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心衰愈重则甲状腺激素改变愈明显,T3降低、FT3降低.结论 CH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T3和FT3降低可作为CHF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麦海源;潘广伟;黄瑞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陈涛;毛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平面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平面经直肠超声(TRUS)的二维成像和彩色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29例经直肠超声声像图,观察其有无异常结节病灶回声和异常结节彩色血流特征. 结果 29例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发现结节病灶28例,诊断为癌性结节25例,诊断符合率为86.2%,诊断前列腺增生4例,假阴性率13.8%. 结论双平面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性,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吴成海;粟永明;谢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与总胆红素比值诊断新生儿黄疸延迟的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GGT、GGT/TBIL诊断新生儿黄疸延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4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生理性黄疸46例,黄疸延迟62例,非黄疸延迟39例)及86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GGT、TBIL.结果 生理性黄疸组和病理性黄疸组的GG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理性黄疸组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黄疸延迟组GGT/TBIL显著高于非黄疸延迟组和生理性黄疸组(P<0.01).当TBIL>256.6 μmol/L时,GGT与TBIL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血清GGT及GGT/TBIL检测在新生儿黄疸延迟的诊疗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蒋益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误诊情况.方法 将在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经多方治疗无效而转诊于我院心理门诊,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60分(标准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量表及疗效分析.结果 47例(78.3%)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睡眠障碍而非抑郁症状.经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SDS、及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对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识别、诊断、适当的抗抑郁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不适,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营养性吸吮及灌肠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及灌肠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 将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及灌肠.比较两组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光疗总时间、每次胃残余奶量、每天大便次数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光疗总时间明显缩短,胃残余奶量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加灌肠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能有效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方法.

    作者:梁玉美;凌赛泳;林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激光加超短波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氦氖激光、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对照组36例仅口服别嘌呤醇片,两组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6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1.57,P<0.01).结论 氦氖激光及超短波配合药物别嘌呤醇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的关系

    目的 从CR1分子数量表达方面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衰病人疗效评价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每例皮下注射rhEPO 2000 U/ 次,每周2 次,共用6~8周;同时口服右旋糖酐铁片0.5 g/次,3次/d.治疗期间禁止输血、透析、使用免疫抑制剂.另选同期接受健康检查者36例作为对照.结果 rhEPO治疗前观察组外周血红细胞上CR1分子的表达及血Hb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 rhEPO 治疗后在增加红细胞上CR1分子表达和血Hb 水平的同时,尚可间接调节NK细胞和LAK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作者:李仕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术前进行实际病情评估,围手术期充分调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61例.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3~28个月,Ipss平均下降17.4分,大尿流率(Qmax)增加9.7 ml/s,残余尿量下降至18.3 ml,疗效满意.结论 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中认真操作,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房森;董登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检测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用24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予鸡卵白蛋白致敏及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治疗,检测血浆8-iso-PGF2α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浆中8-iso-PGF2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地塞米松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哮喘小鼠机体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地塞米松对哮喘的氧化应激状态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冯晓晓;谢佳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喘息样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喘息样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婴幼儿下呼吸道喘息样疾病患儿按就诊医院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传统经验平喘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咳嗽、喘憋症状消失、气急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72.1%,经统计学处理:χ2=23.38,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喘息样疾病优于传统平喘治疗,值得引进推广.

    作者:敖镇波;梁高连;彭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发性膀胱破裂25例的诊断和治疗

    自发性膀胱破裂是指非外伤性和医源性损伤的膀胱破裂,临床上较少见,发病急,病情变化复杂,易误诊[1].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的25例病人,就其原因,诊断与治疗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罗象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泌尿系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状况分析

    泌尿系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以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为主,由于临床广泛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日趋严重,给临床用药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UTI的肠杆菌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状况,我们对引起UTI的106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了菌群分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作者:陆贞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特殊,误诊率高,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现就本院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例该病患儿作如下分析.

    作者:黄新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60%~70%[1],关节内骨折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两种类型[2],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增宽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足功能.

    作者:朱思宏;李建军;孙承军;李绍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腰椎穿刺致急性肺水肿七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因腰椎穿刺致急性肺水肿临床上极少见,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5月间有7例因行腰椎穿刺术致急性肺水肿,本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治疗及防治对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宋郁喜;孙安平;徐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面部血管瘤38例

    血管瘤是面部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低温冷冻、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药物等,但各有其局限性,疗效多不尽人意.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我们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加地塞米松(deexamthasone, DXM)局部瘤内注射治疗面部血管瘤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78例宫外孕结果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快速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至关重要,现回顾性总结3年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8例宫外孕的病变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阿文;洪凤珍;周皛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临床研究

    机械通气(MV)是挽救重症呼吸衰竭不要可替代的独特手段,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发生率日趋增多,导致抢救复杂化和死亡率增高.因此,VAP已成为医疗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院33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黄凤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26例外科治疗体会

    结肠癌致肠梗阻是结肠癌晚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由于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较难确诊,常延误诊治时机,给临床处理带来困难,预后差.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结肠癌致肠梗阻26例,其中25例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满意,现将外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农卫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8例临床分析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高压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我院2000~2006年诊治的FDGE共1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军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入路减压Z-Plate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经证实脊髓压迫多数来自椎体后方碎骨及破裂的椎间盘.采用前路减压比后路间接减压更充分,因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2000年7月~2006年8月,笔者应用Z-Plate内固定系统前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拥军;韩联;邹毅;苏俊;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22例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22例经病理确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叶振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顽固性心衰60例

    2005年9月~2006年9月,我科对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采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那格列奈治疗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体会

    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的2 型糖尿病(T2DM) 临床相对少见,确诊时相对较年轻,一般尚未出现慢性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程度有限,患者病情较轻;糖负荷后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不严重,β细胞功能指数相对较高,病程属2型糖尿病早期[1].我们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共确诊了27例此类患者,采用那格列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京平;王新;孙雅静;袁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床边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体会

    渗出性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心包疾病,治疗一般分为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心包穿刺及切开引流.但由于心包穿刺术操作复杂,危险以及副损伤等原因,多数患者不易接受,以致影响治疗效果.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对16例心包积液患者行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术,共计穿刺38例次,全部获得成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延平;刘江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纯吻合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14例报告

    末节断指是手外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常遇到因损伤部位及程度导致无完好的静脉供吻合的末节再植病例.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14例末节断指采用单纯吻合动脉的再植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忠存;余金良;韦炳雷;陆高庆;黄宝义;余永当;韦铭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结核并糖尿病62例临床及预后特点分析

    结核病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1],两病并发,相互影响,致使病情复杂,相互加剧,病程迁延,预后差.现将62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73例

    我院自1990年至2006年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注射无水酒精(PEI)治疗肝癌73例,共穿刺250次,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懋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50例疗效分析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内窥镜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耳科学的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在耳内窥镜下进行鼓膜修补术50例(50耳),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炳光;周剑勇;熊国平;吕洁瑜;张碧华;王鸿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35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加,从而也为再次妊娠的处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是中期妊娠引产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而有剖宫产史的孕妇,由于宫颈成熟度差,应用利凡诺引产有可能引起宫体部强制性宫缩而宫颈扩张迟缓,致使宫腔压力过大而导致子宫瘢痕破裂的危险.

    作者:李宝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53表达对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P53阳性表达对结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2例结肠癌标本的P53表达,并完成2年随访,对其表达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53的阳性表达在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肿瘤细胞转移及随访2年后有无肝转移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P53的表达对结肠癌早期肝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有益于临床对结肠癌的评估、治疗.

    作者:万琳琳;李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大鼠缺血皮瓣存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局部更有效的给药途径.方法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于背部作6 cm×1.5 cm蒂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的全层缺血皮瓣.A组在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皮瓣下注射VEGF生理盐水溶液,C组皮瓣下放置含VEGF生理盐水溶液明胶海绵,原位缝合皮瓣.术后第3,7,14 d观察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RT-PCR方法检测皮瓣中VEGFmRNA 的含量.结果 14天时,C组皮瓣的成活面积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VEGFmRNA表达水平高于A组但低于C组(P<0.01).结论 VEGF的局部应用,可以加速皮瓣内血管再生,从而改善了大鼠缺血皮瓣远端的血供状态,尤其采用明胶海绵携带VEGF皮瓣下放置的方法,更能明显地增强缺血皮瓣的成活能力.

    作者:王继红;刘学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清sIL-2R、IL-8、CA19-9、NSE在三种不同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变化

    目的 观察血清sIL-2R、IL-8、CA19-9和NSE在不同性质胸腔积液中的含量及其对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并比较102例肺炎性、结核性及癌性三种不同病因胸腔积液患者血清sIL-2R、IL-8、CA19-9和NSE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中sIL-2R含量显著高于肺炎性及癌性胸腔积液组(P<0.01);肺炎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中IL-8含量显著高于结核性及癌性胸腔积液组(P<0.01);癌性胸腔积液组患者血清中CA19-9和NSE含量显著高于结核性及肺炎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 血清sIL-2R、IL-8、CA19-9、NSE联检可能对恶性、良性以及各种良性胸腔积液之间的鉴别都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黎成强;马泽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苦菜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苦菜(PV)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TBA法、NBT法测定小鼠心、肝、脑、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苦菜能降低心、脑、肝、肾体外组织中MDA的含量,苦菜3种剂量均有显著降低小鼠体内心、肝、脑、肾组织中MDA含量(P<0.05或<0.01);BVE 250 mg、500 mg/(kg·d),能显著提高上述组织中SOD活性(P<0.05或<0.01).结论 苦菜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作者:卢新华;谷彬;刘思妤;王俊杰;陈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多脏器损害的研究近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其感染的特点为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比例亦有增多趋势.

    作者:周祖文;潘静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基的氨基酸,它由蛋氨酸去甲基化而来,是蛋氨酸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Hcy血症不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10%~15%左右,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速, 病情笃重,常合并较多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雷有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新进展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三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对其造成神经细胞的死亡尚未见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脑组织梗死后,如何促进梗死区内神经细胞再生,是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各项功能改善乃至完全恢复的关键.

    作者:陈倍楚;许志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进展

    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腹腔镜手术现在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它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1].由于手术时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故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不同手术体位,不同程度的CO2气腹压力和手术时间对不同病人的生理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并存,笔者就不同麻醉方式对机体生理影响以及腹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谭宗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关节炎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5~64岁的人群发病率达40%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OA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蓝常贡;劳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被命名为β2-干扰素(IFN-β2)[1]、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HPGF)、B细胞分化因子(BCDF)、B细胞刺激因子-2(BSF-2)、溶细胞性T细胞分化因子(TCDF)、26 KDa诱导蛋白和肝细胞刺激因子(HSF)等[2].

    作者:唐任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流程再造在门诊输液患者全程护理服务中的实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门诊输液患者不断增加,病人对医院的要求已不再仅限于单纯的治病,而是更注重护理服务的全过程.病人一旦对我们服务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整个就医过程的全盘否定[1].

    作者:林小玲;韦映;黄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对策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AIDS)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机会也将增加,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性仅是0.3%[1],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

    作者:车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原因主要发生于胆碱能危象高峰之后和诱发神经毒性之前的综合征,临床上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涉及部位除屈肌、肢体近端肌、颅脑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外,并可累及呼吸肌,引起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

    作者:梁慧;肖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子宫颈癌患者的护理配合

    放射治疗作为治疗子宫颈癌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适应症广泛.不仅早期病例可以放疗,中、晚期病例亦可放疗[1].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80例宫颈癌患者给予腔内、腔外放射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放疗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舒国英;刘玲珍;倪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严重脊柱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等骨科疾患.是缓解髋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已成为重建关节功能的一种手段[1].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也愈显重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7月共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 未出现人工关节脱位和并发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农锐;韩兴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青年尿毒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

    尿毒症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为尿毒症后,则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而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现代透析的观念和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尽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二是努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卉;唐开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新生儿智能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对高压氧治疗(HBO)HIE 患儿63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求高压氧治疗HIE患儿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韦咏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妇产科手术后温水足浴及早进食促肛门排气临床观察

    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病人,由于受到麻醉药品的抑制以及手术操作对腹腔脏器的干扰,可使胃肠移动减弱,腹胀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肛门排气时间常需72 h[1],对机体的恢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出现胃腹胀气时,多采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或肌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等.

    作者:刘澹璐;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能力来自于实践的锻炼,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韦红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例胆总管扩张症并发出口缺如分析

    病例介绍本室解剖一具女性尸体,年龄约23岁,发现其胆总管巨大囊性扩张,肝大并肝内胆道扩张.经调查死者生前是四川在外地打工的农村女子,路经本地时突然发病,于湖北襄樊铁路医院治疗无效死亡,死前腹部有一大包块,剧痛,黄疸.

    作者:甘泉涌;周瑞君;胡长虎;刘德波;汤羽;陈之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阴道闭锁合并先天性尿瘘一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因周期性尿血两年余,2006年7月6日入院.入院前两年余,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自解小便时出现尿血,色暗红,无血块,量中,伴尿道灼热疼痛,小便5~6次/日,无其他不适,两天后出血渐减少,持续7天自行停止.

    作者:张小花;穆荣肖;李莲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降部腺癌一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2岁,农民.主诉因上腹部灼热伴返酸1月余,病程中无恶心、呕吐、黑便、纳差、消瘦现象,既往体健.查体:生命征正常,无贫血貌,正力体型.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未触及腹内其它包块,腹水征(-).

    作者:黄达;李雄;农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急性羊水栓塞二例

    病例介绍病例1 患者25岁,G3P1,因妊娠38+2周伴不规则下腹痛7小时入院.孕期不定期产检3次,均未见异常.体格检查:体重73 kg,BP 116/82 mmHg,产科检查:宫高38 cm,腹围112 cm,胎心音正常.

    作者:刘秀姣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