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机体受到创伤时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因外伤住院的患者154例为研究组,年龄在25~45岁之间,平均35岁.并同时在门诊选择同一年龄段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cy和CR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Hcy与CRP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根据创伤轻重分为轻伤、中伤和重伤3组,3组间Hcy和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Hcy与CRP对于外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尊;郝建宗;段艳梅;王广丽;李亚茹;刁恒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学校入学新生尿吗啡、甲基安非他明的检测结果.方法 采集当日早晨新鲜尿液标本,用MOR/MAMP二合一试剂盒(胶体金法)联合检测.结果 初检者中有16例呈阳性反应,其中吗啡阳性反应者12例,甲基安非他明阳性反应者4例,调查询问情况后,排除干扰因素,一周后再次复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尿毒品检测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因素很多,除了一些药物外,饮食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卢秋菊;谷费菲;胡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160例血常规检测患者,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BC、Hb、Hct、MCV、MCHC、PLT水平均明显升高,WB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较准确,建议应用静脉采血.
作者:张彩华;王开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血浆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02例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1)3组患者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 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性(r=0.883,P=0.025),与DBP无明显相关性(r=0.536,P=0.074).结论 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检测SAH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伍传琦;许文水;韦宏文;赵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鼻咽癌患者肿瘤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寻找是否存在鼻咽癌相关的特异细菌感染.方法 20例健康成人和65例鼻咽癌患者取肿瘤周围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5例患者标本中,1份(1.5%,1/65)标本无菌生长,3份(4.6%,3/65)标本少量杂菌生长,61份(93.8%,61/65)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但其菌群分布与慢性鼻窦炎患者相似,未发现与鼻咽癌相关的特异细菌感染.
作者:陈奕霞;彭颂国;田丽贞;陈浩;罗耀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及药敏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2年2~9月临床采集的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446株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56株,占57.4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06株,占23.77%.真菌来源分布前3位是尿液、宫颈分泌物、痰液.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好,均达97%以上.结论 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虽药物敏感现状仍算良好,但仍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梁培松;王结珍;孙各琴;兰海丽;卢兰芬;冯雪琴;慕月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及高脂血症与首发缺血性卒中后再发不同类型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再发卒中患者980例.患者必须是首发缺血性卒中,对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酗酒、吸烟等情况进行收集并记录.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再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80例复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复发268例,年龄(63.11±3.26)岁,高血压151例(56.3%)、糖尿病144例(56.3%)、高血脂109例(40.7%)、心脏病101例(37.7%)、酗酒98例(36.6%)、吸烟87例(32.5%),缺血性卒中患者612例,年龄(67.25±2.67)岁、高血压298例(48.7%)、糖尿病198例(32.4%)、高血脂134例(21.9%)、心脏病191例(31.2%)、酗酒88例(14.4%)、吸烟77例(12.6%).高龄(t=2.139,P=0.021)和高血脂(t=4.607,P=0.030)为复发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及高脂血症是预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再发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高度重视,应采取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
作者:周曼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近3年医院烧伤科病房细菌分布特征与耐药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烧伤科住院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2自动分析仪,部分药敏试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结果 3年烧伤科共收标本2 714份,分离出1 325株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75株(占50.9%),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2株,β-溶血链球菌41株,肠球菌91株;革兰阴性杆菌619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32株,铜绿假单胞菌113株,肺炎克雷伯菌87株,大肠埃希菌79株,变形菌属138株;真菌3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为23.6%;非发酵菌对大多数药物耐药率大于40.0%;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大于40.0%,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大于60.0%.结论 医生送检标本依从性低,标本总量不高;伤口定植菌分离率较高,标本留取是关键;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且仍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作者:陈娟;姜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5种常见肿瘤放射介入治疗疗效观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65例恶性肿瘤患者,从中选择68例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对所有受试者检测TSGF、AFP、CEA、Ca199、CA125、Ca50的含量.结果 16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TSGF含量及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例适合放射介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放射介入后TSGF含量及阳性率与介入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介入治疗后检测TSGF水平对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涛;孙红梅;王一萍;任峥嵘;杨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感染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细胞因子检测对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DKA合并感染患者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人群30例,入选后分别检测2组对象的hs-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hs-CRP及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hs-CRP及WB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IL-6、TNF-α、1L-8、IFN-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IL-6、IL-8、IFN-γ及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IL-6、IL-8、IFN-γ及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IL-6、IL-8、IFN-γ及TNF-α呈正相关(P<0.05);WBC与IL-6、IL-8呈正相关(P<0.05),但与IFN-γ及TNF-α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与IL-6、IL-8、IFN-γ及TNF-α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对DKA合并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作者:王丽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的表达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消化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67例,术前均检测肿瘤因子[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242(CA242)]的水平,并术后第1天抽取腹腔引流液3 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 9、CEA、CA242、CA125水平,与术前肿瘤因子的水平作比较,判断预后是否有淋巴转移,并经病理/细胞学证实其符合率.结果 39例患者肿瘤因子的水平术后为阴性,无淋巴结转移,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符合率100%,28例患者肿瘤因子的水平术后为阳性,有淋巴结转移,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符合率100%.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及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指数.
作者:张海林;贾爱萍;邢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佳培养条件.方法 将流感病毒以吸附法和直接接种法接种在MDCK细胞上,比较接种效果;选择佳病毒接种方案,分别通过调整细胞培养时间、培养温度、病毒生长液胎牛血清浓度、胰酶浓度、病毒接种量和染毒传代次数来优化选择佳培养条件.结果 直接接种法的培养效率较高;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佳收获时间为96 h;佳培养温度为35.5℃;胎牛血清对病毒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生长液含有终浓度为2.5μg/mL的胰酶可提高病毒血凝效价;用于流感病毒培养的MDCK细胞的传代次数不宜超过4代.结论 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佳培养条件是:在病毒生长液环境下直接接种流感病毒,放置35.5℃、5%CO2培养箱培养96 h后收获.其中病毒生长液中无胎牛血清、胰酶终浓度为2.5 μg/mL.
作者:余钧池;陈柳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方法学进行评价,探讨血清SOD活性在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烧伤整形、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Olympus 5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色法测定血清SOD活性试剂盒从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参考范围等方面进行评价.选择2012年1~8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已确诊住院患者23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SOD活性,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测试数据表明,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回收率等主要性能指标良好.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烧伤整形、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SOD活性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OD活性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回收率等结果符合要求,说明试剂盒测定结果稳定,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一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血清SOD活性在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肝脏疾病检测中具有良好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施一帆;齐发梅;韩平治;司玉春;贾彦娟;王爱霞;袁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糖类蛋白125(CA125)的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健康女性、28例卵巢癌患者、41例卵巢良性疾病的患者,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E4浓度;用罗氏41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浓度.结果 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和HE4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和卵巢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组和卵巢良性疾病组CA125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4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单独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为71.5%,特异度为83.5%;HE4单独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为53.6%,特异度为95.2%;HE4+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83.6%.结论 HE4是卵巢癌检测的重要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能够更准确的检测出卵巢恶性肿瘤,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王瑞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儿童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而儿童智力是其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每个家庭为关注的事情.智力低下不但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主要是生理和外环境两大方面的因素,下面就这两方面作一综述.1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影响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影响.它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和生长过程中的药物、射线及孕期感染影响几个方面.
作者:戴宝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程度可变的肝脏坏死性炎症,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趋化因子是一种有细胞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以将白细胞活化募集到炎症病灶周围,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部位产生的趋化因子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本文就CXC亚族趋化因子在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王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变累及到肾脏而引发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普遍、也是严重的脏器损害之一[1-2],并且肾脏的受累情况直接影响了SLE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出狼疮患者是否有肾脏病变,尤其是了解LN是否处于活动期及其活动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肾穿刺活检术仍是LN的病理诊断及分型的金标准.但LN的病程是一个活动与缓解反复交替的临床过程,而肾活检作为一个有创性检测手段,重复多次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所以难以通过肾活检对病情进行连续监测.因此,如何从临床表现及临床检测指标的细微变化来及时了解肾组织的急性改变,已成为了LN研究的热点.
作者:李海英;左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吸烟是COPD发病机制中重要因素,然而,吸烟者中只有15%~2o%发展成有症状的COPD,这表明不同个体对COPD的易感性是由基因决定的.通过探讨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寻找COPD的易感基因,为COPD高危人群的筛选、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寻求新的基因方面有些进步,但关于COPD的遗传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发现.考虑到当前研究的局限,该文通过讨论有效的方法和当前的研究成果来阐述和COPD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经美沙酮替代疗法后有无病毒感染与不同病毒感染状况下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的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追踪.方法 将200例美沙酮替代疗法患者设为实验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治疗周期大于半年)有无病毒感染与不同病毒感染状况下,其体液免疫各指标(IgG、IgA、IgM、C3、C4)的差异;同时比较实验组不同病毒感染与对照组体液免疫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美沙酮替代疗法治疗后有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C4升高(P<0.05),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均明显升高(P<0.01),IgM、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CV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A、IgM、C4均明显升高(P<0.01),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IV和梅毒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IgG、IgM、C4均明显升高(P<0.01),IgA、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美沙酮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体液免疫指标的定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韦桂兰;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明确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病原菌特点并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257例,根据病情分为Wagner 1、2、3级.选取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溃疡面细菌培养并检查上述4组人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Wagner 1级患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级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9.4%,3级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占优势.l级患者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抵抗素、瘦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患者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VEGF、内脂素、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患者ET、IGF-l、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较2级患者低(P<0.05),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Wagner分级的进展,溃疡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且伴随着脂质代谢及内皮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紊乱的加重.
作者:张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ICU感染患者基础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及其预后程度好坏的相关关系.方法 516例ICU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离开ICU时的康复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尿酸水平.比较患有和不患有某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1)离开ICU时根据患者情况分组,不同结局的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有以下基础疾病: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尿酸水平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尿酸与肌酐呈正相关(r=0.571,P<0.05),血尿酸和尿素氮也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ICU感染患者基础血清尿酸水平与其预后关系不明显,因为患者尿酸受到嘌呤代谢、自身蛋白质代谢水平、肾脏排泄功能等的影响,治疗时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症治疗.
作者:王小平;钟方财;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用于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亲和吸附法检测53例PHC患者(PHC组)、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水平以及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GPC3用于诊断PHC的佳临界值为283.5 ng/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1,95%置信区间0.815~0.947;诊断灵敏度56.6%,特异度89.4%;AFP-L3用于诊断PHC的佳界值为11.25%,ROC曲线下面积0.901,95%置信区间0.840~0.962;诊断灵敏度62.3%,特异度87.9%.PHC组血清GPC3以及AFP-L3的含量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清GPC3、AFP-L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GPC3与AFP-L3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r=0.613 3,P<0.01).与GPC3、AFP-L3单项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灵敏度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项检测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患者血清GPC3以及AFP-L3含量明显增高,二者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周助权;张民军;宋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抗核抗体谱-12S检测(antinuclear antibody profile,ANA-12S)试剂盒和抗核抗体谱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 linear immunoassay,IMTEC-ANA-LIA)试剂盒对血清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 ANAs)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从而验证ANA-12S检测ANAs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于该院就诊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标本144例,其中男21例,女123例;ANA阴性患者标本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用IMTEC-ANA-LIA和ANA-12S分别进行ANAs检测.比较和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检测结果.结果 ANA阳性标本中两者检测阳性率均为100%,其中ANA-12S法检测阳性项目占28.8% (497/1 728),IMTEC-ANA-LIA法检测阳性项目占27.7%(479/1 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ANA-12S法与IMTEC-ANA-LIA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7.1%,Kappa值为0.929;ANA阴性标本中两者检测的阴性率均为70%(7/10),其中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疑似患者抗SmD1阳性,阴性项目占97.5%(117/120),总符合率100%,Kappa值为1.结论 ANA-12S与IMTEC-ANA-LIA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符合率和准确性;ANA-12S试剂盒可以作为快速、简便、经济的检测方法应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
作者:蒋跃根;应葳;王峰来;蔡秀玲;李安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不同类型细菌感染的关系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按照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危症监护医学学会(ACCP/SCCM)关于脓毒症的相关定义,将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法(ELFA)测定患者血浆PCT水平,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之间的差异,不同类型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以PCT>2 ng/mL为脓毒症阳性的判定标准,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血浆P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0.1 ng/mL为阳性标准,PCT阳性率为86%(109/127),而不同类型细菌感染组间P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脓毒症的临床诊断灵敏度为70%(47/67),特异度为87%(52/60).结论 血浆PCT检测是鉴别细菌感染及脓毒症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不能用于判断是何种细菌感染;目前脓毒症是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PCT的检测和细菌培养的相互补充和动态跟踪,提高临床对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P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体内细菌感染程度,PCT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及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卯建;赵滢;苏艳丹;段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该院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及对药物敏感的情况,为今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54例SAP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分离菌群分布、感染部位、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累计感染部位78个,检出时间短6d,长28 d,总的平均感染时间为(15.8±6.5)d,患者年龄分布:≥60岁者为主,占70.4%;感染发生率排前5位的部位依次为肺部(74.1%)、腹腔(51.9%)、胰腺或胰周(44.4%)、胸腔(42.6%)和血液系统(33.3%).共分离116珠真菌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多,占65.5%,其他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9.0%)、克柔假丝酵母菌(7.7%)、光滑假丝酵母菌(4.3%)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4%).分离得到的菌株总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7.4%,95.7%,86.2%,77.6%和57.0%.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真菌感染主要致病真菌菌群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人群以6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肺部为第一感染灶,明确感染菌群及部位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力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肥胖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肥胖子宫肌瘤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非肥胖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内子宫内膜分泌期及增生期患者IL-6、IGF-1、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分泌期IL-6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IG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血清内脂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增生期及分泌期患者抵抗素、瘦素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内分泌期及增生期患者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与IGF-1、VEGF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6无相关性(P>0.05).抵抗素与IGF-1、VEGF呈正相关(P<0.05),与IL-6无相关性(P>0.05).瘦素与IL-6、IGF-1呈正相关(P<0.05),与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肥胖患者脂代谢紊乱是子宫肌瘤发生率高于非肥胖患者的重要原因.
作者: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和IL-22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83例RA患者血清IL-17和IL-22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含量[(33.10士0.86)pg/mL]和IL-22含量[(59.89±1.84)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35.47±1.07) pg/mL]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30.29±1.25)pg/mL](P<0.05),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2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期RA患者IL-22含量[(61.60±2.36)pg/mL]和非活动期患者IL-22含量[(58.44±2.74)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含量[(35.02±1.04) pg/mL]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IL-17含量[(29.87±1.32)pg/mL](t=3.039,P=0.003);患者IL-22含量与RF值大小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22含量与RF值大小无相关性.活动期患者血清IL-17含量与IL-22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IL-17较IL-22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志华;黄石;齐青松;张志安;张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不同月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肠道4种主要细菌含量,评价患儿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细菌的16S rRNA,检测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与肠球菌的含量.结果 轮状病毒腹泻组婴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性腹泻组患儿粪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婴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腹泻对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较大,不同月龄患儿腹泻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也不同.
作者:叶萍;贺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青光眼(PG)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尿酸(UA)水平的差异.方法 根据实验设计的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选择42例P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VC的浓度,应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VE的浓度,应用比色法检测血清UA的浓度,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PG组血清中VC浓度(3.63±1.45) μg/mL,对照组为(5.54±1.64) μ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血清VE浓度(4.97±0.88)μg/mL,对照组为(6.48±1.17)μ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血清中VE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G组血清中UA浓度为(238.45±74.72)μmol/mL,对照组为(266.50±81.50) μmol/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男女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组不同眼压组之间血清V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患者血清中VC、VE的浓度明显降低.
作者:赵雅;王睿;田英;田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性激素失平衡与男性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男性冠心病患者229例和健康者164例,检测其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芳香化酶(Aromatase)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清E2水平与血清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E2比值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血清TG、LDL-C、APOB、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HDL C、APOA1水平则明显降低(P<0.001);同时冠心病组血清SHBG、Aromatase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 男性冠心病患者体内雌雄激素失平衡,可引起性激素结合蛋白及相关酶水平下调,进一步引起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终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郑红云;李艳;马楠;戴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干预后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性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来收集该院2009~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析MRSA检出率、感染部位和科室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干预措施前后MRSA检出率并评价其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2009~2011年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检出1 1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RSA 704株,检出率为61.1%.2009年检出MRSA 178株,检出率为66.4%;2010年检出MRSA 264株,检出率为63.2%;2011年检出MRSA 262株,检出率为56.5%.MRSA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和皮肤软组织常见,好发于脑外科、重症监护室、骨科、烧伤科和皮肤科.结论 临床干预后,MRSA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证明针对MRSA感染的干预措施有效.
作者:谢宁;郭斌;杨俊;廖涛;邓健康;熊元;黄义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在病毒不同感染程度的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患者共140例,根据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HBeAg的水平分为6组:A组(ALT正常,HBeAg阳性)、B组(ALT正常,HBeAg阴性)、C组(ALT轻度/中度升高,HBeAg阳性)、D组(ALT高度/重度升高,HBeAg阳性)、E组(ALT轻度/中度升高,HBeAg阴性)和F组(ALT高度/重度升高,HBeAg阴性).采用ELISA检测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即G组)及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与ALT、AST、HBSAg、HBeAg、HBV-DN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F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和D组,同时其显著低于B组和G组(P<0.05);D组的MASP水平显著低于其余6组(P<0.05);G组的MASP水平显著高于其余6组(P<0.05);MASP水平与ALT、AST、HBSAg、HBeAg、HBV-DNA的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MASP水平会降低,且其水平异常降低与患者肝损伤程度加重、病毒感染和复制水平加剧均有关系.
作者:蒋静;王拥军;薛黎;何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期28例单纯肺炎患儿及26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收集所有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并与其血浆G试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为(279.0土121.3)pg/mL,血浆G试验检测值为(98.5±32.6) pg/mL,均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5),对照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显著高于血浆G试验检测值(P<0.05).BALF标本G试验诊断IP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结论 BALF G试验较血浆G试验在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源;朱纯华;刘娜;叶志纯;李梨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基于液质联用的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对健康体检人员血小板激活前后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以寻找可用于监测和评估疾病病程的特征代谢物,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液质联用检测血小板激活对照组(A组)和激活组(B组)的代谢轮廓,构建主成分分析图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图,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非参数检验,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代谢物信息.结果 依据OPLS-DA模型中筛选具有区分意义的特征离子,以VIP>1,并且排除在VIP图和系数图上置信区间包含零的变量,共筛选出36个特征离子.通过差异表达物质离子在组间的相对倍数关系筛选10倍以上的物质17种.结论 发现的17种物质中,有些与脂类代谢有关,有些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有些了解尚少,这些物质的筛选可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顾春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患儿性别、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溶血3项试验,放散试验结果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血型抗体效价,同时收集患儿血清胆红素、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性别及标本采集时间等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56例标本中有89例为ABO-HDN(57.05%),有1例为Rh HDN(0.64%);(2)HDN的发生与母亲孕期抗体效价相关(P<0.01)且抗体效价越高,HDN发生率越高;(3)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4)不同母婴血型组合的患儿HDN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型(30.12%)高于O-B型(26.92%);标本采集时间与HDN的检出率密切相关(P<0.01),随着出生时间延长,HDN检出率也随之减低.结论 (1)血清学溶血3项试验中放散试验的灵敏度高,是实验室判断新生儿溶血病准确的指标.(2)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随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3)出生后疑为HDN的新生儿应尽早采集标本送检.
作者:夏世勤;周晓璐;王竹英;杨眉;王茂玲;于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lecsys HBsAgⅡ确证试验在乙肝两对半定量不同模式同HBsAg处于临界及弱反应性标本检测中的1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被检血清标本均来自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对128例不同模式两对半定量结果HBsAg处于临界及弱反应标本进行了Elecsys HBsAg确证试验及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HBsAg处于临界及弱反应标本检出的乙肝两对半模式有6种分别为模式一(HBsAg、HBeAb、HBcAb结果有反应性)58例;模式二(HBsAg、HBsAb、HBeAb、HBcAb有反应性)11例;模式三(HBsAg、HBsAb、HBcAb结果有反应性)8例;模式四(HBsAg、HBcAb结果有反应性)14例;模式五(HBeAb、HBcAb结果有反应性)23例;模式六(HBsAb、HBcAb结果有反应性)14例.各种模式HBsAg定量分析COI均值分别为1.97、2.15、2.05、2.17、0.89、0.88;与其确证试验结果相符率分别为77.59%(45/58) 、81.82%(9/11)、100.00% (8/8)、71.43%(10/14)、100.00%(23/23)和100.00%(14/14).结论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时若HB-sAg处于临界及较低含量的弱反应性标本及感染模式不常见的标本需进行Elecsys HBsAgⅡ确证试验再次检测以防假阴性或假阳性出现.
作者:姚家奎;孙蓉;周林;张素华;成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Siemens RAPIDLAB1265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1],能自动进行项目定标和冲洗,其日常维护即“每周保养”为顺次执行去蛋白和活化一次.血气分析仪的核心部件是电极,电极故障是引起项目无结果常见的原因.本科室先后引进2台RAPIDLAB1265分析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分别出现1例相似的少见故障,其排除与维修过程颇费周折,现总结如下.
作者:欧阳能良;陈春明;张秀明;黄福达;王伟佳;缪丽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李某,男,18 d,极低体质量儿,临床医生2010年11月27日12:50时申请1单位A型悬浮红细胞,因小包装的红细胞悬液用量少,无库存,中班工作人员临时在网上订1单位A型悬浮红细胞,下午血库的检验员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同时交叉配血后发出血制品,护士取走血制品在准备输血核对时发现该患儿的病历中检验单的血型为B型,马上电话通知血库工作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要求把血制品送回血库,重新复查血型,重新交叉配血.
作者:张慧莲;王中兴;肖海军;高水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法两种方法对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的检测结果,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份待测标本分别采用SSP-PCR法和FCM法检测HLA-B27,用x2检测统计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P-PCR法与FCM法均适用于实验室对HLA-B27的检测.
作者:沈静;张肖;俞刚;陈瑜;严佳斌;颜承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Lipoclear脂质清除剂消除脂血对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干扰.方法 分别收集正常标本40例为对照组,脂血标本35例为实验组,经Lipoclear试剂处理,同时测定处理前、后18项生化指标,记录检验结果,计算相关系数及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 88)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标准,判断其偏差是否为临床可接受.结果 对照组的18项生化指标除无机磷(P)、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的相对偏差高于1/2 TEa外,其余指标均低于1/2 TEa;实验组标本经该试剂处理后其生化结果明显得到改善.结论Lipoclear脂质清除剂消除脂血的干扰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快速,对多数临床常规生化项目无明显干扰现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隆维东;黄冬悦;李坚;冯莉;陈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酶基因在耐亚胺培南的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耐亚胺培南的阴沟肠杆菌4株,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实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ERIC-PCR扩增后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4株阴沟肠杆菌呈现泛耐药现象;改良Hodge试验阳性4株,金属酶表型试验全部阴性;4株菌均检出KPC-2酶基因,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株分为两型.结论 引起该院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首要原因为细菌产KPC-2酶.
作者:宋景秋;戴蕾;陶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员能力评估是指通过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而客观的衡量评价,确定人员的能力分布状况,并为实验室的培训、绩效考核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工作的完善奠定基础[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有相关要求,如:应在培训后评审每个员工执行指定工作的能力,之后定期评审.如需要,应再次培训并重新评审[1].实施能力评估的根本原则是根据每个岗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下根据本实验室的具体要求,对医学实验室员工能力评估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作者:陈晓丽;韦汝珍;程红革;董家书;戴盛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1-2]是指以实验室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借助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从而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的人机系统.便捷的LIS系统可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检验出错率,实现了检验信息化、自动化、条码化的管理流程,强化了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鉴于三甲医院的发展及其实验室ISO15189对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改造的新要求[3],实验室信息系统模块同时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更新,部分大医院已经意识到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应用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提出利用模块的提醒功能实现检验后的质量保证[4].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后的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结果审核提示功能、未检测结果提示功能、危机值的三级播报、与电子病历对接、检验报告自助打印平台、标本后处理功能等功能的实现是检验分析后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映亮;徐灼均;莫和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授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1].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与责任,使其在领导的监督下,有适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来完成任务,其目的在于促使组织发挥其佳功能作用[2].通过对员工适当的授权,实现分层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规定所有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指定1名质量主管(或其他称谓),赋予其职责和权力以监督所有活动遵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指定所有关键职能的代理人.但也需认识到,在小型实验室一人可能会同时承担多项职责,对每项职责指定一位代理人不切实际.以下就结合本实验室按照ISO15189认可体系要求就员工授权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程红革;陈晓丽;韦汝珍;戴盛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们早已认识到,血培养是血液感染诊断的重要工具.目前,因污染导致的假阳性血培养率在0.6%~6.0%之间.受污染的血液培养对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和经济影响,如住院时间延长、药物成本增加等.为了减少血培养污染(BCC),医疗工作者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从主观方面,包括防止人员将外源细菌带人血培养瓶和加强对采血者的培训.在客观方面,采用包括降低阳性血液培养中病原体污染物,或引入以计算机程序为基础的消除污染物的方法.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减少BCC率的对策与方法.
作者:张婷菊;刘贵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我国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开展已30多年[1],盐城属苏北欠发达地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市部分卫生院开展生化室间质评工作,距今也达20余年,本院是本市首批参加市级室间质评活动的单位.参加室间质评,对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责任感和工作质量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对比,了解参评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2],找出平时不易被自己的实验室所发现的误差.现就对本院2003~2012年10年40批号404个生化室间质评测试结果作一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问题导向学习法(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自90年代引入我国后,迅速在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多个学科领域掀起一股学习高潮,也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探索的热点话题[1-4].目前很多院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但考核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使学生不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PBL是一种集教学过程和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6],而将PBL应用于学生考试中的探索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将PBL应用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的考核中[7]进行了探索,随后又将其应用于《临床输血与检验》的实验考核中,为今后的考试改革积累经验.
作者:丁肖华;张晓琴;杜纪英;王凡平;王明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大手术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在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上的进步使血制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安全输血和合理使用血液资源,已经成为临床输血的重要内容[1].为适应医学教育新的需求,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临床血液学教研室于2010年起针对检验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新的特色课程——《临床输血学检验》,本课程的开展将进一步完善检验专业同学输血检验方面的知识.
作者:王晶;张伶;陈婷梅;冯文莉;黄峥兰;蔡晓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4种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分析灵敏度.方法 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B)、博阳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C)、科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D)和BioTek酶标仪(ELX-800)等4种检测系统分别测定用健康人血清配制的WHO HBsAg系列浓度标准品和140例临床弱阳性样本,分析比较各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B、C、D4种检测系统cutoff值所对应的WHO参考品的浓度值分别为0.028、0.044、0.187、0.485 IU/mL.结论 4种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排序为A>B>C>D.
作者:卢培;黄秋芳;卫晓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在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方法学差异,并评估性能差异.方法 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87年定义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依据,筛选1 50例患者.同时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两种方法学进行检测,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5.0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检测结果的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及Kappa值.取高、低浓度标本验证GICA法重复性.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100.0%、99.33%、99.67%和0.96;GICA法高浓度标本结果阳性数为10次,阳性率100%;低浓度标本结果阳性数为6次,阳性率为60%.结论 ELISA法和GICA法检测抗-CCP抗体结果一致性良好,而且GICA法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整个实验过程仅需10 min,较为适合大批量的初筛检查.
作者:瞿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评估.方法 检测RBC、WBC、BACT、EC、CAST的批内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结果 UF500i对RBC、WBC、BACT、EC、CAST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0%;准确度在仪器要求范围内;线性范围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 0;RBC携带污染率小于0.1%,BACT携带污染率小于0.05%.结论 UF500i各项性能精确,是目前理想的尿液沉渣分析仪.
作者:彭致平;黄明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偏倚评估.方法 分别使用TOSOH G8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化学法检测40例血液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对两检测系统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检查离群点,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和预期偏倚评估.结果 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TOSOH G8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测定均值为7.31%,酶化学法(雅培AEROSET生化仪)的测定均值为7.07%,线性回归方程为Y=1.047 4X-0.587 2,r2=0.954 4,糖化血红蛋白可接受偏倚大于预期偏倚可信区间上限.结论 酶化学法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相当,酶化学法结果可接受,可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李池慧;黄续炜;吴翡斐;施金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肌酸激酶(CK)的分析测量范围(AMR)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该检测系统的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EP6-A文件和相关文献,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CK的相关实验(大稀释度实验、功能灵敏度实验及分析测量范围实验),并由此确定其临床可报告范围.结果 肌酸激酶(CK)的大允许稀释度为1∶16;功能灵敏度为2.0 U/L;在分析测量范围(2.0~1 000 U/L)内呈线性(r2 =0.999 3),与厂商声明基本一致,故其临床可报告范围为2.0~16 000 U/L.结论 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CK在厂家声明的分析测量范围内线性良好,所建立的临床可报告范围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苏炳森;黄婷;许惠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对广东地区流行的人类博卡病毒生物学特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克隆得到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并与国际流行株进行比对.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临床呼吸道标本筛查确认人类博卡病毒感染阳性标本中,结合博卡病毒的全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点,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可配对成5对,通过3轮半巢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人类博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再将其定向连接到克隆载体中后进行测序,然后向GenBank提交克隆的人类博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后并对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成功克隆并向GenBank提交了3株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序列,登录号分别为GQ926981、GQ926982和GQ926983.3株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里的序列比对,高度同源性达98%以上,均属于人类博卡病毒HBoV1型.结论 广东地区流行的人类博卡病毒基因与国际流行株基因比对无大的变异,可为人类博卡病毒相关蛋白的表达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何涛君;王琼;何英;黄烈;张银辉;林广裕;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EG沉淀法纯化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尿囊液的工艺,对PEG-6000的浓度、沉淀时间、离心力进行优化,为流感病毒抗原和抗体制备提供了便捷的手段.方法 向流感病毒鸡胚尿囊液添加PEG后进行高速离心收集沉淀,检测纯化病毒液效价、病毒形态,以及卵清蛋白含量.结果 PEG浓度为4%,沉淀时间2h,离心力8 000 g条件下,病毒能完全沉淀,杂蛋白卵清蛋白含量低,病毒颗粒完整,浓缩液中病毒血凝效价为1∶10 240.以纯化病毒免疫山羊3次后,血清抗体滴度为1∶1 024且无交叉.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优化后的PEG沉淀法对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尿囊液中的病毒浓缩、纯化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戴宗祥;耿兴良;周健;马磊;郭晨;周竟贤;高清霞;张新文;姜述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PBP2a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源性的鉴定.方法 根据基因文库登录的mec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将mecA基因的70~2 006 bp克隆至pET28a载体,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后,利用镍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目的蛋白;用抗PBP2a抗体鉴定纯化蛋白的免疫源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不合跨膜区的PBP2a原核表达载体,在低温诱导条件下获取的蛋白纯化后无杂蛋白;该蛋白能与商品化抗PBP2a单克隆抗体结合.结论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高纯度的不合跨膜区的PBP2a蛋白,且该蛋白具有免疫源性,为进一步制备抗PBP2a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金姝;邹玉涵;朱祖怀;闫佩毅;黄德魁;郑佐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在极限浓度值样本来源困难的条件下,优化现有实验方案,以获得实验室定量项目的可报告范围.方法 采用IRC法对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淀粉酶(AMY)的分析测量范围进行评估,根据相对稀释浓度、分析测量范围、预期稀释相对浓度进行预期稀释结果的计算,比较稀释结果和预期结果,后根据校准曲线参数和分析测量范围、大稀释倍数得到可报告范围.结果 ALT、DBIL、AMY的分析测量范围分别为6.5~553.5 U/L、1.7~117.1 μmol/L、27.0~1 260.5 U/L,ALT和DBIL的大稀释倍数分别为11倍和2倍,ALT、DBIL、AMY的可报告范围分别为:4.0~6 600.0 U/L、1.0~257.6μmol/L、13.5~1 386.5 U/L.结论 优化的线性评估、稀释验证、校准验证、极限测试的联合使用对于实验室定量项目可报告范围的制订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陶然;王家健;鲁勇;冯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重庆及周边患者泌尿生殖系统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和药物耐受性特点.方法 分析2010~2011年该院皮肤性病科实验室对1 189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进行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189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555例,检出阳性率为46.7%,其中单纯Uu阳性标本386例(69.5%),Uu+Mh混合感染157例(28.3%),单纯Mh阳性12例(2.2%).12种抗菌药物中对支原体敏感度高的是交沙霉素(96.0%),其次是米诺环素(95.5%)、强力霉素(94.4%)和四环素(84.0%),其余敏感度均低于60.0%.结论 支原体在体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宜首选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
作者:李凤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广东省南海地区育龄人群中常见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连续采集佛山市南海区37 962例计划怀孕夫妇的外周静脉血,以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 fL为地贫筛查血液学阳性指征,对筛查出的3 988例阳性样品进一步进行常见3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型分析.结果 育龄人群中常见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0.47%,其中异常血红蛋白WS(HbWS)为0.19%,异常血红蛋白QS(HbQS)为0.17%,异常血红蛋白CS(HbCS)为0.11%;3种常见非缺失型α地贫的构成比依次为·HbWS 40.45%、HbQS 35.39%和HbCS 24.16%.结论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广东省南海地区育龄人群中常见非缺失型α地贫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为本地区开展地贫干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潘干华;申芫子;黄勇;刘国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广东中山地区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以Bio-Rad VARIANTⅡTURBO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作为比对系统,以通过NGSP认证的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作为参比系统,用20份不同浓度的新鲜全血进行比对;再以通过比对系统对两份新鲜全血进行赋值,两份赋值的新鲜全血与另外3个定值的Bio-Rad全球室间糖化血红蛋白调查物作为调查品派发给参与调查的17家实验室,对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比对系统与参比系统具有可比性;17家实验室使用12套检测系统,分析方法包括3种,分别是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层析法、免疫比浊法和微粒色谱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百分偏倚范围和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0.00%~32.29% 、2.30%~14.59%,其中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平均百分偏倚和CV均小,新鲜全血和室间调查物的平均百分偏倚和CV分别为1.79% 、2.30%和4.35%、6.28%.结论 Bio-Rad VARIANTⅡTURBO和Bio-Rad 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中山地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使用多个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系统、检测方法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全中;温冬梅;张秀明;索明环;吴剑杨;李曼;萧金丽;阚丽娟;庞嘉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