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症胰腺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APACHEⅡ评分为(4.2±0.2)分,对照组为(5.6±0.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蛋白、血淀粉酶和C 反应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清蛋白和C反应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梗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为26.67%(12/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消除炎症,减少肠梗阻,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华;郭佳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 PHC患者5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20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DCP、GPC-3,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洗脱AFP-L3、CA199、CEA和FER ,并计算 AFP-L3占总AFP的百分浓度(%)。结果肝癌组GP73、AFP-L3(%)、AFP和CA199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肝癌组DCP和GPC-3浓度明显高于除肝硬化组外的其他组(P<0.05)。单项检测中GP73灵敏度(72.0%)、准确率(86.2%)和ROC曲线下面积(0.824)均高,GPC-3特异性高(96.3%)。系列实验中GP73与其他一项或几项指标联合的特异性均可达100%,平行实验中8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98.0%)。结论血清GP73和AFP-L3单独诊断 PH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优于单用AFP ,其联合其他标志物检测可提高对PHC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赵运胜;王猛;崔辰莹;李洪臣;廖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术后各组分别行PCEA ,使用0.12%罗哌卡因为A组,0.12%罗哌卡因+0.5μg/m L舒芬太尼为B组,0.12%罗哌卡因+0.75μg/m L舒芬太尼为C组。观察并记录3组术中麻醉效果以及术后4、6、12、24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SA)、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总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术后VAS显著低于A组(P<0.05);A组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C组(P<0.01),B、C组无明显差异。A、B、C组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0、54.5%、63.6%,各组间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2%罗哌卡因可取得较佳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剑;尹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川遂宁地区儿童铜绿假单胞菌(PA )的临床专业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该院2010~2012年PA的检出情况、儿科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46株PA主要分布在呼吸、新生儿和重症医学专业,共39株(84.8%)。来自痰液标本共22株(47.83%)。3年来的分离率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结论 PA是临床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定远;王春艳;李骏瑶;蒲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作用,并探讨化疗前后焦虑和抑郁对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好问卷、Herth希望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81例已婚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和测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HAMD评分大于或等于8且 HAMA评分大于或等于7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 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比对照组Herth评分增加37.19%,HAMD评分减少3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与化疗后比较,干预组 Herth评分增加了(12.57±4.57)分,HAMD和 HAMA评分分别下降了(9.32±1.86)分和(4.35±1.15)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化疗前后CD3+、CD4+、CD4+/CD8+和NK细胞差值分别增加2.10±1.63、1.51±1.02、0.05±0.02和0.78±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评分与CD4+/CD8+呈负相关(r=-0.554)。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可能与焦虑合并抑郁程度相关,综合性心理干预模式可改善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唐梅;吴彩霞;陈秋菊;李丽;欧燕;李楠楠;杨波;汪令成;王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备后对根管充填(简称根充)的影响。方法将30例磨牙、30例前磨牙的牙髓炎和根尖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30例用机用Pro T aper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B组30例用普通K锉改良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两组器械根备对根充的影响,分别从根充的时间、根备的主尖锉和根充的主牙胶尖的匹配度、根充的恰填率、根充的术后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根充时间上A组平均前磨牙为1分30秒,磨牙为4分25秒;B组平均前磨牙为5分30秒,磨牙为11分41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前磨牙主尖锉和主牙胶尖的匹配度为86.37%,磨牙为88.89%;而B组前磨牙为62.50%,磨牙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充恰填率在X线片上前磨牙A组为72.73%,B组为70.83%;磨牙A组为80.00%,B组为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充的术后疼痛反应上两者都很低且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备后能加快根充速度,提高主尖锉和主牙胶尖的匹配度,简化根充治疗程序。
作者:李江;张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HER2基因在临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同时分析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108例,应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HER2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降低SW480和LoVo结肠癌细胞中HER2的表达,运用MTT比色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108例结肠癌组织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66.67%,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61.11%(66/108)的结肠癌组织HER2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越晚,HER2基因的表达越高(P<0.05);另外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肠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结肠癌组织(P<0.05);siRNA-HER2可以明显降低SW480和LoVo中HER2基因的表达;降低SW480和LoVo细胞中HER2的表达,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HER2基因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调节细胞周期中G1/S期的转换,为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熊欢;张忠来;赖斌;罗洪亮;朱培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58例住院和门诊的受试者应用彩超观察颈动脉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斑块回声性质,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依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增厚组、斑块组。斑块组依据斑块的回声特点分为2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同时对受试者测定血清 Hcy、M IF水平及生化指标测。比较组间血清 Hcy、M IF水平的差异,计算血清 Hcy水平、M IF水平、IM T三者之间相关系数。结果对照组、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cy、MIF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cy、MIF水平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 Hcy水平、血清MIF水平、IMT 三者之间呈正相关(r=0.584、0.562、0.607,P<0.01)。结论血清 Hcy、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Hcy可能通过M IF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作者:王三敏;伏兵;佘瑞芳;谭玉;钱明月;陈皆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将3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n=162)及对照组(n=138)。治疗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进行HIFU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后3、6、12、24个月进行疗效评定。自愿接受鼻腔纤毛功能检查的两组患者于治疗开始时和治疗结束时行糖精试验,评价其鼻黏膜纤毛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鼻塞、喷嚏、流涕、鼻痒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年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1.4%),明显高于对照组(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组患者(n=49)及对照组患者(n=39)的糖精清除时间平均值分别为(464±152)、(738±14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HIFU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优于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并且对鼻黏膜纤毛功能影响更小。
作者:易兴梅;罗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宫腔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结果56例中有5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3%,其中误诊6例,误诊率为10.7%。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
作者:申启玲;李力;邓波;陶中华;郭建新;郑英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探讨其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潜能,为骨创伤或其他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机械法结合酶消化法分离、培养 HFF。取第3代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通过向成骨、成脂、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培养基根据说明书配制),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原代细胞24 h内完全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多为圆形或多角形,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基本为长梭形,鱼群样、漩涡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Vimentin ,不表达CK19,经诱导可以向成骨、成脂、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 HFF在特定条件能多向分化,其本身也参与骨折愈合的全过程,加之来源方便,增殖能力强,有望为骨折或较大骨缺损患者修复治疗及组织工程学提供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郭常敏;王达利;魏在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听尼特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对耳鸣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听尼特耳鸣综合治疗仪对100例耳鸣患者进行全面问诊评估、诊断、测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耳鸣掩蔽治疗及心理咨询治疗。结果用耳鸣残疾量化测试表评估为1级12例,2级34例,3级28例,4级18例,5级8例。将评估结果为2级及以下定为轻度,3级及以上定为重度。在耳鸣评定为轻度的患者中,耳鸣疗效评定为痊愈4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6%;在评定为重度的患者中,耳鸣疗效评定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有效率85.2%,两组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P>0.05)。总有效率为9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听尼特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能够为耳鸣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评估及科学的测试,其治疗主观性耳鸣疗效确切,且对于轻重度耳鸣患者其均有相同疗效。
作者:胡娅琴;邹帆;高明华;李朝军;李忠万;邝邵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超声消融技术与腹腔镜下病灶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有临床症状且要求保留子宫的腺肌病患者采用超声消融技术(超声消融组,40例)和腹腔镜下病灶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手术组,38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月经量、痛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痛经症状明显改善(P<0.05),对治疗效果均满意。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消融技术和腹腔镜下病灶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达到同等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燕;吴莺;李艳丽;郎雁;高悦;金志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及二者联合使用对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因医学因素或社会因素需行剖宫产者60例,经阴道分娩者54例,将其用盲法随机分至3组:益母草组、缩宫素组、益母草+缩宫素组,各组按特定方式处理,记录术中及产后48h内出血量,记录第三产程时间,所得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益母草组剖宫产组术中出血量为(1014.75±159.10)mL,益母草+缩宫素组为(433.88±75.34)mL,缩宫素组为(562.30±102.0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48,P<0.01),posthocLSD检验显示,在P<0.05水平下,LSD=109.58,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分娩组,总出血量、产后2h及2~6h出血量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检测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益母草组与缩宫素组相比,24h后的出血量相对较少;剖宫产组3组间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用于阴道分娩后,可以达到与缩宫素类似的效果,在剖宫产时不建议单独使用。
作者:雷玲;李力;俞丽丽;郑英如;郭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患者粘连分解术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术后人工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每日服用戊酸雌二醇(每次9 mg ,每天1次)21d,后7d加服醋酸甲羟孕酮(每次10mg,每天1次),停药7d为1个周期;对照组直接施行TCRA,3个月后复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 H )、黄体生成素(L H )、雌激素(E2)、催乳素(PRL )、孕酮(P )及睾酮(T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人工周期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了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治疗有效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FSH、LH、E2、PRL、P和T等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人工周期治疗显著性改善了 TCRA术后宫腔粘连程度,增加MMP-9的表达并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人工周期改善了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预后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人工周期增加MMP-9的表达和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何英新;唐彩霞;刘珏;李梅清;谢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福霉素联合封闭负压引流对溃疡型淋巴结核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78例溃疡型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创面给予利福霉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照组创面予以利福霉素换药。在创面治疗第0、10、20、25、30天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面积收缩率。结果干预期间,观察组各时相点创面收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第30天时,观察组创面达愈合标准。结论利福霉素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方法能显著促进溃疡型淋巴结核创面愈合。
作者:殷学利;黄素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的表达特征,关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以102例原发性肝癌作为观察组,以8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Glypican3、MMP-9和MMP-14的表达,探讨Glypican3、MMP-9和MMP-14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Glypican3、MMP-9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Glypican3、MMP-9和MMP-14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被膜侵犯和增殖组胞核抗原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Glypican3和MMP-9、Glypican3和MMP-14、MMP-9和MMP-14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0.48,P=0.0241;r=0.46,P=0.0132;r=0.43.P=0.0313)。生存分析显示Glypican3、MMP-9和MMP-14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Glypican3、MMP-9和MMP-14高表达,在肿瘤进展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术后检测Glypican3、MMP-9和MMP-14的表达对判断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敏;曾霞;侯恩存;王树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片、CT及磁共振(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脊椎GCT的X线片、CT及MR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X线片和CT密度或M R信号及强化形式。结果肿瘤位于颈椎4例,胸椎8例,腰椎4例;其中6例仅累及椎体,10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侵犯相邻2个椎体,8例只累及1个椎体;16例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X线片和C T表现为椎体和(或)附件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M R表现为T1 WI等或稍低信号,T2 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病变的实性部分全部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GC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及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作者:廖欣;焦俊;宋玲玲;阮志兵;高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低剂量骨水泥注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将患者按照骨水泥注入量分为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并对术后视觉模糊评分(VAS)、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高度恢复程度、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进行观察、评估、对比。结果经过3~15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常规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在术后疼痛缓解方面效果相当,但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常规剂量组要优于小剂量组,在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方面,小剂量组要优于常规剂量组。结论椎体成形术操作过程中,应用注入低剂量骨水泥方法,在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水泥渗漏、相邻节段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路;李凌霞;程才;李书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VCTDSA)的部位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69例72个MCAA VCTDSA影像特点,根据MCAA发生部位分为4类:M1段,M2分叉处,M2远段,M3~M5段,统计双侧动脉瘤数目,分析动脉瘤部位的影像学特征;两名神经放射学医生采用双盲法测量M2分叉处大脑中动脉瘤角度,并与正常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对照,统计分析二者的角度差异。结果(1)M1段动脉瘤共7个(9.70%),M2分叉处动脉瘤共58个(80.56%),M 2远段动脉瘤共5个(6.94%),M 3~M 5段动脉瘤共2个(2.78%)。(2)正常大脑中动脉M 2分叉处角度为(99.30±22.96)°,M 2分叉处动脉瘤角度为(139.26±27.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正常大脑中动脉M 2分叉处角度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破裂动脉瘤M 2分叉处角度为(133.98±30.24)°,未破裂动脉瘤M2分叉处角度为(144.53±21.8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A多发于M2分叉处;动脉瘤组与非动脉瘤组M2分叉处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2分叉角度增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高。
作者:谢惠;覃川;吕发金;张丽娟;姚开情;杨俊潇;荣天;张定均;周帮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入住该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1例,应用PiC-CO技术监测其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平均动脉压(MAP),每6~8小时监测一次。以ITBI>850 mL/m2作为容量正常的标准,收集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数据共202例。以MAP是否大于65 mm Hg作为分组标准(MAP<65 mm Hg组,MAP≥65 mm Hg组),比较两组数据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在MAP≥65 mm Hg组中根据SVRI的不同分为3组(1、2、3组),比较不同SVRI组时血压、心功能及容量的特点。结果 MAP<65 mm Hg组和MAP≥65 mm Hg组的ITBI均高于正常值,MAP≥65 mm Hg组的CI、SVRI值均高于MAP<65 mm Hg组(P<0.05),而ITBI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65 mm Hg组根据SVRI的不同分为的3组,所有例数中ITBI都高于正常上限,且3组比较时,仅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7)。SVRI低下时,CI高于正常值,随着SVRI的增加,MAP逐步增高,CI逐步下降,当SVRI过高时,MAP无明显增加,而CI值低于下限。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SVRI监测,有助于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其低下时提示血管反应性下降,过高时提示心功能低下,且过度收缩血管并不能进一步提升血压。
作者:叶宁;骆雪萍;施善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危险分层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 )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 leptin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非冠心病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及心肌梗死(AMI)组,检测并分析各组lepti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危险评估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和SAP组,leptin水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有逐步上升趋势,并与常用冠心病危险分层指标心肌肌钙蛋白、吸烟指数呈线性正相关,与血尿酸呈负相关。结论 leptin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有价值的标志物,并与常用冠心病危险分层生化标志物及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军;王光辉;丁赛良;王苏燕;邝孛;邓彪;褚春;江振涛;格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被日益重视,并被广泛运用[1-2]。但现在的术前访视多局限于患者的普遍性问题,对一些特殊人群、特殊病种的术前访视仍未被足够重视,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对9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专科术前访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郭礼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和形成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戴明循环又叫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步骤组成,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地运转[3]。呼吸训练也称调息、呼吸反馈,是受训者主动按照一定的呼吸模式(如频率、深度、呼气/吸气的时间比、胸式/腹式等)进行的训练[4]。迄今呼吸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中,如COPD患者身上[5]。呼吸功能锻炼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达到对生理的调节作用,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6]。同时可明显缓解COPD 患者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和缺氧症状[7]。本科在进行优质护理活动中,把戴明循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程序,观察该法对提高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琼芳;艾红菊;黄一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晚期癌症患者在逐渐步入临终阶段时不仅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而且还要面对死亡的精神及心理威胁,患者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因此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死亡教育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缓解焦虑的情绪,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患者认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使其在生命的后阶段通过医务人员的关爱、亲人的关心、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产生心理的满足、精神的舒缓,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态度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对患者实施临终护理的水平。
作者:李永红;江智霞;高晓霞;王章琴;王彦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呼吸机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和治疗设备之一,它不仅能对患者提供辅助呼吸,甚至能完全替代人体的通气功能,使之在治疗呼吸功能不全以及对患者生命支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救复苏和手术麻醉等领域[1]。随着呼吸机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给予患者呼吸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风险。一旦使用方法错误,护理不当,会导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医疗事故的发生。护士是在临床上使用、监护呼吸机治疗密切的人员,其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689例机械通气患者报警原因及不安全因素,介绍呼吸机治疗中的安全管理对策,为临床护士安全而有效地使用呼吸机,提高呼吸机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帮助。
作者:滕月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睡眠障碍是孕妇孕期的常见现象,尤其是妊娠末期的孕妇。毛亚平[1]对住院待产孕妇睡眠状况调查,睡眠形态紊乱高达69.04%。而研究表明,孕妇睡眠障碍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会诱发或加重某些躯体疾病,造成围产期结局不良,而且会影响产后康复,不利于新生儿喂养[2]。另外,经历长时间的妊娠过程,孕妇担心分娩及孩子安全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影响睡眠质量[3]。据文献报道,4%~15%的孕妇有抑郁症状,5%~13%有焦虑症状[4]。可见,睡眠障碍和负性情绪关系密切,互为伴随,相互加重,对孕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对65例妊娠末期孕妇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小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并发育,也称宫外孕。根据受精卵着床的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宫外孕的95%~98%。其中输卵管妊娠又分为输卵管峡部、壶腹部、伞部妊娠,其中以峡部和壶腹部较为多见[1]。宫外孕的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突发性下腹一侧撕裂样疼痛或阵发性疼痛),伴有不规则性阴道出血。部分患者可因剧烈腹痛、急性大量出血导致昏厥或休克,所以需要迅速且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准确的对症处理,挽救患者的生命[2]。本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78例急诊宫外孕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玖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信息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医学信息资源的获取、评价和利用能力为目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研究实践和文献检索两个领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其将来从事医学专业工作及继续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燕;廖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难治性气胸是指自发性气胸后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或持续负压吸引超过1周仍存在漏气,或复发性气胸(2次以上)[1]。其多发生于老年气胸、肺大泡患者,尤其是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2-3]。当COPD患者合并难治性气胸,常因其心肺功能差而无手术条件,因此胸膜固定术是其常见的治疗方法[4]。作者近年来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胸腔内肺表面直接喷洒滑石粉混悬液治疗COPD并发难治性气胸患者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海东;潘峰;李文碧;郭芮伶;胡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高职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动因、内涵和办学途径等基本问题为焦点的早期研究发展为以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制改革为焦点的中期研究,再到以高职特色课程建构为焦点的近期研究。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因此高职教育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1]。纵观国内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实施动态[2-4],结合医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对多年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讨与实践有一些思考。
作者:陆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护理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成为近年众多学者关注热点[2-3]。研究显示农村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城市学生[4]。讨论式教学是在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学生为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5]。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责任感,这种教学法在国内部分大学课堂运用,教学效果良好[5-7],但有关该教学对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讨论式教学法是否对护理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以及不同户籍护理学生接受讨论式教学后,自我效能的改变是否有区别,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小娟;张云杰;江领群;黄毅;陈玉婷;杨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由于股骨颈的解剖学特殊性,骨折后有较高的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术后过早下地会显著增加股骨头坏死率[1]。因此如何指导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十分重要。本研究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共100例,出院时分为护理延伸组和对照组,调查分析依从性情况和骨折愈合率以及股骨头坏死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绮;李雪松;吴映红;李敬梅;唐元英;刘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腹主动脉瘤病情极其危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寇雉;李林飞;蒋德玉;段海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与规律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临床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涉及面广泛。采用传统的填鸭讲授法,学生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很重要的是容易失去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师生间“教与学”的效果不能达到佳。
作者:赵爽;张胜昌;蒙山;朱名毅;高洁;卢露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吸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该校5个系部,3个年级共计992名女大学生进行吸烟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女大学生吸烟率3.51%,尝试吸烟率9.18%,其中吸烟率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源吸烟率9.30%,对大学生吸烟持不反对态度的香烟接触率为16.99%,周围朋友都吸烟的吸烟率28.22%。不同年级、专业吸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对待大学生吸烟的态度、周围朋友吸烟情况等。结论该校女大学生吸烟率与全国女性吸烟率水平基本一致,但总的香烟接触率较高,因此加强对该校女大学生进行控烟教育和干预,以有效降低吸烟率,减少香烟对女性健康危害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雷春萍;熊鸿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扬州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血脂与尿酸的异常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检查的28202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 C )、三酰甘油(T 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酸的水平。分析各项指标异常率及与其年龄、性别的关系,分析尿酸和血脂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人群中,TG、TC、LDL-C、HDL-C异常率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5%、32.1%、18.4%、15.9%、17.3%,男性高于女性( P<0.05)。血脂异常率5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增长,>50~70岁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高,70岁之后逐渐下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升高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组的血脂异常率较正常尿酸组高( P<0.01)。结论扬州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血脂、尿酸异常率较高,且与年龄、性别存在显著关系;尿酸升高与血脂代谢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尿酸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定期体检对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艳;周林;柳欣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非常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出版新业态,成为出版业的新生力量,冲击和改造着传统出版业。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和传播的转型是必然趋势[1]。数字化出版就在这样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据粗略统计,目前世界科技期刊中医学期刊已达35000种,平均每10万人口拥有医学期刊约为0.5种[2],这在整个科技期刊界占的比重大。至2002年7月,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约4700种,其中医学期刊1128种占总数的24.0%[3]。医学期刊作为期刊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尽快实现数字化出版迫在眉睫。
作者:孙昌朋;陈望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体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政府改善健康公平性的重要举措,旨在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健康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农合,参合人口数达8.36亿人,参合率为96%,基本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区、市)[1]。新农合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改进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如研究表明,新农合的开展使得门诊量增加了23%(大部分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增加了27%(主要在县医院)[2]。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新农合并没有明显降低患者的自付现金支出及大病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贫困人群的卫生服务利用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其参合积极性[3]。如在新农合开展前后,山东临沂有大病支出的人口仅从8.98%降至8.25%,绝大多数大病家庭在得到新农合补偿后依然面临巨额自费医疗支出(即不低于家庭收入40%),说明新农合对减轻重大疾病负担的作用十分轻微[4]。同时,尽管对贫困人群免除其个人缴纳部分,但由于补偿比过低,占参合人群总数10%的贫困人群可能缺乏支付能力致其医疗可及性不足[2]。即使在参合后,他们依然不会去看病或中断治疗。有研究甚至质疑,新农合也许实际上将穷人的医疗资源转移给富人使用,因为后者有能力支付自付现金部分[5]。
作者:代宝珍;周绿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求医行为是为应对和缓解病症而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求医行为的差异不仅反映个体的疾病和生理差异,还反映患者所处的文化、制度和生活环境差异,反映健康公平。了解求医行为有助于政府制定卫生服务规划,配置卫生资源,还有助于卫生服务提供方评估卫生服务满意度,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本文拟在回顾求医行为概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决定因素,为卫生提供参考。
作者:李力;邱泽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集中、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到医院就诊的第一关[1]。现代急诊分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分科诊治”,而是要对来院急诊就诊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判断患者病情的紧急状态[2],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同时通知相应科室专科医生做好准备,时间一般应在2~5 m in内完成[3],高质量的分诊能使患者得以及时救治,反之,则有可能因延误急救时机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人此次通过研究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急诊科收治的715例患者的急诊分诊资料,分析影响急诊分诊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提供资料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英;陆一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种类及数量明显增多,暴力冲突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与处理,但随着社会变革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纠纷的数量、规模、频率居高不下。为此,我国很多地市相继成立了一些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人民调解、仲裁机构和社会组织也积极加入到医疗纠纷调解实践中来,人民法院十分重视诉前调解在解决医疗纠纷诉讼案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多元化的医疗纠纷大调解格局正在形成[1]。为初步了解我市医疗非诉讼处理机制的基本情况与进一步完善重庆市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置机制,作者对重庆市部分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兆辉;蒲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羊齿天门冬根茎提取物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羊齿天门冬根茎提取物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影响;平皿集落形成法检测羊齿天门冬根茎提取物对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的影响;碘化丙啶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结果羊齿天门冬根茎乙酸乙酯部位(AF-A)对Saos-2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IC50值为26.7μg/mL);AF-A对Saos-2细胞锚定依赖性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P<0.05);AF-A(30.0、100.0μg/mL)处理Saos-2细胞48 h后,细胞S期百分比分别为(43.7±2.5)%和(51.9±1.9)%,与对照组(31.8±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F-A均能抑制Saos-2细胞COX-2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AF-A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人骨肉瘤细胞S期阻滞和抑制COX-2蛋白水平表达有关。
作者:瞿家权;石莺;贾薇;张永东;钟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化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CTLA-4及其配体CD80、CD86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4例肝硬化(LC组)、28例原发性肝癌(HCC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28、CTLA-4、CD86、CD80 mRN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28 mRNA表达在CHB组下降显著(t=-2.11,P<0.05);CTLA-4 mRNA在疾病各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CHB组(t=-2.52,P<0.05),LC组(t=-2.11,P<0.05),HCC组(t=-2.56,P<0.05);CD86 mRNA在疾病各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CHB组(t=-3.68,P<0.01),LC组(t=-2.99,P<0.01), HCC组(t=-4.42,P<0.01);CD28/CTLA-4 mRNA表达在HCC组显著升高(t=2.12,P<0.05);CD80/CD86 mRNA表达随着HBV的慢性化进程出现不同程度显著升高:CHB组(t=2.10,P<0.05),LC组(t=2.59,P<0.05),HCC组(t=3.74,P<0.01)。结论 HBV感染患者CD28/B7家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异常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化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琳;赵春楠;史进方;彭群新;顾国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监测丹参治疗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变化,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药物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家兔切除右肾,夹闭左肾肾蒂缺血60 min后恢复灌注建立兔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给予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左肾病理改变及在超声造影下肾皮质血流灌注并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兔肾皮质时间-强度曲线上升缓慢,峰值灌注时间延长,曲线上升支斜率下降(P<0.05);经丹参治疗后峰值灌注明显缩短,曲线上升支斜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能反映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肾血流灌注异常,并能发现经药物治疗后兔肾血流再灌注的改变。
作者:叶帆;李明星;罗志建;张敏;宣吉晴;陈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通过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和EGFP基因转染兔BMSCs后,观察BMP-2和EGFP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记,体外诱导兔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转染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兔BMSCs周期约有56.84%处于G1期;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经成骨细胞诱导后,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转染后,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内BM P-2有较强的表达。结论成功分离、培养兔BMSCs ,并鉴定其具有成骨分化能力;构建的 Ad-BMP-2/EGFP 可高效转染兔BMSCs ,并能稳定表达BM P-2目的基因。
作者:陈佳滨;李强;茹嘉;武成聪;宁寅宽;蔡伟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Girdin蛋白是2005年分别由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学者相继各自独立发现并报道的一种细胞内大分子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普遍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中的肌动蛋白骨架结合蛋白。Girdin蛋白因其发现时功能的不同又被命名为 A PE、HkRP1、GIV。东京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该蛋白能促进 Akt的磷酸化,因而将它命名为Akt磷酸化增强子(APE)[1]。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则发现该蛋白具有和 HOOK蛋白家族相类似的分子结构,并与 HOOK 蛋白家族一样能够与细胞内微管相结合,因而把它称为 HOOK 相关蛋白1(HkRP1)[2]。美国学者研究并报道了该蛋白可以与G蛋白的α亚基相结合,并定位于高尔基体-内质网间的运输小泡上,因此将其命名为运输泡相关Gα结合蛋白(GIV )[3]。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该蛋白附着在细胞微丝(肌动蛋白)上并具有调控细胞内微丝的功能,因而将其命名为微丝附着梁蛋白(girders of actin fila-ments ,Girdin),成为该蛋白被广泛认可的名称[4]。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蛋白与肿瘤的关系极其密切,其分子结构复杂并具有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生长等重要功能,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在不断发现中。
作者:孙德云;施智甜(综述);王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在脑梗死后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12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和VCI组。使用长沙版MoCA及迷你智力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检测其认知功能,进行两种量表的关联性分析及初步探讨长沙版MoCA的截断值。结果 VCI组长沙版MoCA总评分及MMSE总评分[分别为(15.12±4.60)、(20.44±3.22)分]均低于NC组[分别为(22.75±1.79)、(25.21±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沙版 MoCA 总评分与MMSE总评分呈正相关(r=0.84,P<0.01);长沙版MoCA佳截断值分为20/21,此时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5%。结论长沙版MoCA能很好地筛查VCI ,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其佳截断值为20/21。
作者:袁正洲;李作孝;李经伦;尹俊雄;吕志宇;赖成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31 I-nalepride (131 I-(s )-(-)-N-[(1-烯丙基-2-吡咯烷基)甲基]-2,3-二甲氧基-5-三丁基锡苯甲酰胺)的制备以及在小动物体内的性质,评价其在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以(s )-(-)-N-[(1-烯丙基-2-吡咯烷基)甲基]-2,3-二甲氧基-5-三丁基锡苯甲酰胺为标记前体,用双氧水法进行131 I-nalepride的标记,行ICR小鼠生物分布特性实验,并对SD大鼠进行阻断实验和脑部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131 I-nalepride标记率和放化纯均大于95%;ICR小鼠生物分布特性研究结果显示131 I-nalepride在小鼠纹状体中摄取多,小鼠尾静脉注射131 I-nalepride 4 h后,纹状体与小脑比值即达111.87,12 h后达到高,为416.97;SD大鼠阻断实验和脑部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在注射131 I-nalepride后,纹状体与小脑的光密度比值从7.43±0.86降至1.07±0.18,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131 I-nalepride与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结合很高;131 I-nalepride进入血液后迅速被组织摄取,其中以肝、肾的早期摄取高,肝为(14.82±3.88)% ID/g ,肾为(10.28±1.65)% ID/g ,各脏器的清除均较快。结论131 I-nalepride对多巴胺D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多巴胺D2受体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显像剂并作为工具药筛选、评价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
作者:王立振;杨敏;徐宇平;潘栋辉;陈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U A )、血脂水平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2012年1~8月随机抽取在医院就诊的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志愿参加的非高血压患者171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 U 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用觉察压力量表(PSS)评定心理状况。结果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后,高血压组中男性 TG、TC、HDL、LDL 和女性 UA、TG、LDL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UA与TC呈正相关(r=0.221,P<0.05)。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觉察压力水平与 TC、LDL呈正相关(r=0.473,P<0.05;r=0.321,P<0.05),与TG、HDL呈负相关(r=-0.461,P<0.05;r=-0.412,P<0.05)。结论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觉察压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蔺子;王晓燕;余丽君;张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且对细胞活性干扰少的分离人肠道组织中CD3+CD4+ T淋巴细胞的分选方法。方法首先用消化酶分解人肠道组织,40μm细胞滤器过滤获得细胞悬液。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悬液收集单个核细胞,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法(FACS )分选单个核细胞中的CD3+CD4+ 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采用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消化酶能够很好地分解人肠道组织获得细胞悬液,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的单个核细胞中CD3+CD4+ T淋巴细胞纯度为(43.9±7.3)%,FACS分选后CD3+ CD4+ T 淋巴细胞纯度为(96.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选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7.8±1.6)%,细胞的形态保持完整。结论 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FACS收集人肠道组织的CD3+CD4+ T淋巴细胞纯度高,且对细胞形态和存活率影响小并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选的细胞可继续用于其他功能的研究。
作者:蒋就喜;康伟芳;王雪雯;孔衍琳;张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