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2257
  • 国内刊号:51-1705/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200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315
  • 全年订价:22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医药卫生综合
成都医学院学报杂志   2012年2期文献
  • 脑血管造影(DSA)术后碘海醇脑病的临床及2年随访

    目的 探讨碘海醇脑病的各项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相关原因及治疗预后.方法 报道1例用碘海醇行脑血管造影(DSA)术,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碘海醇脑病并随访2年的病例,综合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脊液(CSF)正常或轻度异常;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脑核磁共振(MRI)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基底节区、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长或略长T1信号、长T2信号;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明显;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碘海醇致碘海醇脑病呈单相病程,临床表现多变,脑部病灶分布散在而广泛,头颅MRI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较为重要,激素治疗疗效佳,随访无复发,预后好.

    作者:余能伟;郭富强;吴文斌;杨友松;谢彦;陈凯;孙红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形特点和改善灌注功能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形特点,了解胎盘血管的结构和药物改善灌注功能的作用.方法 6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34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29例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比较两组胎儿的基本情况,同时对63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进行血管铸形,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胎盘进行铸形,作为对照.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动静脉血管容量为(104.9±43.1)ml,小于正常妊娠组(151.7±51.6)ml,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的1、2、3级脐静脉直径分别为(5.6±1.2)mm、(2.9±1.0)mm、(1.2±0.4)mm,与正常妊娠组(9.0±2.3)mm、(4.3±1.1)mm、(3.5±0.9)mm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组出现死胎率达到8.82%,与两联组的0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组的IUGR占26.47%,高于两联组的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盘血管铸形能够在胎盘功能的研究上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联合使用硝苯地平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也能够改善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的灌注功能.

    作者:陈晓燕;李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合理应用低分子肝素提供参考.方法 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过化疗后,两组均无CR病例,治疗组的RR为30.0%,对照组为10.0%,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于化疗后1h与24 h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值下降均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 胃癌化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降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从而改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海花;许利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

    目的 评估危重患者限制性输血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于本院ICU病房治疗成年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于ICU病房停留时间超过3 d;排除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既往输血史和孕妇病例.限制性输血适应症指血红蛋白含量≤7 g/d的病例.结果 APACHE II评分为28.9±6.5,基线血红蛋白含量(10.6±2.2)g/dl.进入ICU第28 d,血红蛋白含量为(8.2±1.3)g/dl,较进入前显著降低(P<0.001).59例予输血治疗,接受输血患者病死率(61.1%)显著高于未接受输血患者(48.6%)(P=0.03).对于危重患者,输血是一个独立的死亡危险因子(P=0.011;OR:2.67;95%CI:1.25-5.69).输血组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非输血组延长(20 d比8d,P<0.001;24 d比14d,P=0.002).结论 危重患者血红蛋白减少会延长重症监护时间,输血可以导致预后更差.

    作者:徐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配合顺铂胸腔化疗对癌性胸水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敷贴配合顺铂胸腔化疗对癌性胸水的影响.方法 6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胸腔抽液后向胸腔内注入顺铂注射液30 mg,并予以中药加味五参四苓汤煎服和逐饮散外敷;对照组在抽取胸腔积液后仅向胸腔内注入顺铂注射液30mg:两组均每周两次.比较两组胸水控制疗效,检测胸水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CYFRA21-1、NSE下降程度和外周血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对生活质量(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控制胸腔积液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控制胸腔积液总有效率63.33%(P<0.05);实验组CEA、CA125、CA153、CYFRA21-1和NSE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实验组CD+3、CD+4和CD+4/CD+8比值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增高而CD+8下降(P<0.05),并且CD+2、CD+4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增高而CD+8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上升例数多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80.00%和53.3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五参四苓汤联合逐饮散敷贴配合顺铂化疗能有效控制患者胸腔积液,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比单用顺铂治疗癌性胸水患者疗效好.

    作者:杨忠明;丁显平;阳本丽;梅琳;欧祖秀;宋瑞荣;邱燕;彭磊;苏家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系统性小血管炎诊断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中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诊断现状,探讨该病确诊困难的原因.方法 对本院确诊为系统性小血管炎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其中,男24例,女18例.分析其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疾病发展过程、从症状的发生到确诊所花费的时间及误诊情况等.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24~82岁,平均(60.3±15.4)岁,其中60岁以上者共27例.从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7 d~10年,中位数13个月.39例以各类待查诊断入院,13例在首次人院期间即获确诊,均为开展ANCA检测后确诊的患者;25例延迟诊断;4例属于误诊.39例进行了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检测,其中35例ANCA阳性,包括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4例和胞浆型ANCA(C-ANCA)阳性11例;4例ANCA阴性.20例有病理资料,17例呈阳性结果;其中3例在不同器官取材,3例在同一器官重复活检或手术.临床表现几乎涵盖了所有系统,确诊本病的前3个专科分别是肾内科、呼吸科和消化科.结论 系统性小血管炎是一组好发于老年人的涉及多脏器的慢性疾病.血管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病变部位等均可能影响其诊断的确立,误诊率较高.除临床表现外,ANC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医生的认知度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司徒碧颖;叶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结局与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结局与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同期选择正常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新鲜组织进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检测.结果 经过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治疗前的PR阳性平均灰度与光密度值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术后治疗有效患者的术前PR值明显低于术后无效患者(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能够通过降低激素受体的表达来提高治疗有效率,而手术结局与患者术前孕激素受体表达呈正相关性.

    作者:邹美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 了解尿酸与肌酐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58例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组,同时以计算的尿酸与肌酐比值中位数值6.7为界限,即尿酸与肌酐比值>6.7和≤6.7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种分组情况下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差异,分析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与FVC和FEV1的相关性.结果 尿酸与肌酐比值>6.7和≤6.7患者的FVC%分别为(66±18)%和(75±16)%;尿酸与肌酐比值>6.7和≤6.7患者的FEVl%分别为(46±19)%和(56±17)%.两组同FVC%和FEV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分级越高,FVC%及FEVl%值越低,尿酸与肌酐比值越高.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与FVC%(R=-0.27,P=0.03)及FEVl%(R=-0.31,P=0.01)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易星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肠溃疡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肠溃疡的疗效,为合理选择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将消化性肠溃疡活动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泮托拉唑组、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各30例,3组都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但是3组分别使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主要不良反应都比较少且轻,3组之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肠溃疡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推荐使用埃索美拉唑,能提高溃疡愈合率与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9例重度烧伤休克期过度补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过度补液的正负临床效应.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的烧伤总面积≥70%Ⅱ度、Ⅲ度≥50%TBSA的患者39例行液体复苏,总结患者伤后24、48、72 h的补液量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这一时间段患者各项临床指征的变化.结果 28例重度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6例患者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同时高血压患者2例,凝血功能障碍(VK1↓)1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例.结论 把控好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杜绝过度补液,为保证烧伤休克期顺利、安全、有效的补液提供借鉴.

    作者:白倩;李瑞华;赵林霞;唐世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5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25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和预后特点.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为80%,病死率为20%.生存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可溶性补体受体(human soluble complement receptor,SCR)含量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CCR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CCR receptor,CCR)、C3补体的含量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狼疮性肾炎合并其他受损的器官数日越多,患者的病死率越高.结论 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作者:李斌;张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讨急性鼻窦炎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急性鼻窦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75例成年急性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任何慢性肺部疾病或过敏症状.肺功能通过肺活量测量进行评估,肺活量的测试在急性鼻窦炎首次就诊时和8周后鼻窦炎好转时进行.结果 8周后患者就诊时的大中期呼气流量(MMFR)和呼气峰流量(PEF)较首次就诊时显著增加(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MMF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MMFR和PE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6,P<0.05).结论 没有任何慢性肺病或过敏史的成人急性鼻窦炎患者伴随暂时的显著的大中期呼气流量和呼气峰流量的减少.

    作者:赖闻;陶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哮喘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D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的关系.方法 45例诊断明确的哮喘患者(轻度19例,中度26例)和45例健康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对研究对象采集病史、体检,依据GINA指南评估哮喘,并行呼吸功能测试(RFT)、ACT评分和血清hsCRP水平测量.依据ACT评分将哮喘患者分为两组.结果 哮喘患者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水平(P=0.003).中度哮喘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哮喘者的水平(P=0.03).ACT< 20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ACT≥20组的水平(P=0.01).hs-CRP水平与ACT评分(R=-0.81,P<0.001)和哮喘的严重程度(R=0.32,P<0.05)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和ACT评分相关,hs-CRP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的敏感指标.

    作者:余雷;资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性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方案对多种晚期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11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实验室检查、治疗周期、治疗方案、疗效评价、随访资料,比较联合恩度组与单用化疗组患者之间近期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单用化疗组(C组)相比,恩度联合组(EC组)提高了临床获益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时间,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结论 恩度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获益率,同时没有明显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施媛;王玫;王必莲;门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60例GFR在15~60 mL/(min·1.73 m2)的慢性肾病患者.结果 GFR的平均值为(53.94±6.37)ml/(min·1.73 m2).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四分位,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增高,而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尿酸(r=-0.216,P<0.01)、年龄(r=-0.179,P<0.01)、收缩压(r=-0.156,P<0.01)和BMI(r=-0.155,P<0.01)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独立相关.结论 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中高血清尿酸水平与GFR下降独立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早期控制和预防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病患者至关重要.

    作者:游晓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与肠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都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疼痛频率的有效率与治疗组相当,治疗组其他各单症状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大便紧迫感与腹胀方面(P<0.01).结论 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总体疗效,其中对疼痛时间、大便形状、大便紧迫感和腹胀等肠道敏感性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选;曹德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吸入信必可都保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94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吸氧、止咳、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160 μg/福莫特罗4.5μtg),1吸/次,2次/d,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及FVC、FEVI、FEVl/FVC%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PaO2(84.56±8.55)mmHg、PaCO2(30.25±3.26)mmHg及FVC(2.91±0.35)L、FEVI(2.02±0.24)L、FEVl/FVC%(72.14±7.41)%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稳定期COPD病情,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气各项指标.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62例产妇术前心理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产妇术前心理护理对不良心理和收缩压及心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术前1d和人手术室5 min恐惧、焦虑、紧张、怀疑等不良心理和收缩压及心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人手术室后5 min恐惧、焦虑、紧张、怀疑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妇术前心理护理对消除不良心理和稳定收缩压及心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桃晓;漆晓俐;袁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烟酸与氟伐他汀钠联合治疗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 探讨烟酸与氟伐他汀钠联合治疗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CHD老年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氟伐他汀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烟酸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IMT有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hsCRP与HCY值都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烟酸与氟伐他汀钠联合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能明显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下降,疗效比单独使用氟伐他汀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买合菲热提·吾米提;徐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讨复方滴眼剂治疗眼部细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0.5%莫西沙星和0.1%地塞米松组成的复方滴眼剂与0.5%莫西沙星和0.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使用效果,评价复方莫西沙星滴眼液治疗眼部细菌感染和炎症(睑缘炎、角膜炎、结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年龄18岁以上诊断为睑缘炎、角膜炎或结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试验.根据患者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复方药物组和对照组,评价药物的临床效果、体征、症状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抗微生物疗效都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眼睛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好转,治疗7d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但复方药物组患者眼睑红斑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94),眼睑蜕皮结痂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337).两种给药方法安全且耐受性好.结论 0.5%莫西沙星、0.1%地塞米松组成的复方药物与分开同时使用在疗效和耐受性等效.

    作者:蒋大义;谢守霞;马惠莱;杨宏图;孙业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对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一种新型抗菌敷料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对颈部或胸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60倒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和普通棉纱布敷科对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情况(甲、乙、丙级愈合或不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棉质敷料,羧甲基壳聚糖敷科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创口愈合质量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疼痛降低(P<0.05).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湿性敷料与传统棉纱布敷料相比,可以促进创口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晓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组术后镇痛药物为罗哌卡因,对照组为布比卡因.结果 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显著性延长(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2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4 h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减少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VAS评分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平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静脉维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全身静脉麻醉的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的效果,探讨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5例,将手术患者分为Eto组和Pro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均为咪达唑仑+罗库溴铵+舒芬太尼,Eto组41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Pro组44例患者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后3 min,切皮时、拔管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高值、术后苏醒时间及围手术期的血皮质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MAP、HR无显著差异,P>0.05;Eto组患者术中的血皮质醇显著低于Pro组,P<0.01;Eto组和Pro组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分别为(12.9±4.0)min、(8.3±3.6)min,t=5.58,P<0.01;Eto组患者术后1~2d的血皮质醇显著高于Pro组,P<0.01.结论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静脉麻醉患者的术中维持,具有安全可行性.

    作者:袁春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中多糖的含量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在多糖含量上的差异,为凉山虫草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中多糖含量.结果 凉山虫草样品多糖含量分别为1.30%、1.44A,冬虫夏草样品多糖含量分别为2.02%、2.27%.结论 凉山虫草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成分,含量低于冬虫夏草.

    作者:陈璐;万德光;陈斌儒;赵那;国锦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研究

    目的 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a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林新瑜;王芳;林鸿刚;段西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胃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体检的健康成年人80例纳入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IL-6和糖类抗原(CA19-9)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比较两组之间CEA、IL-6、CA19-9和CRP差异.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CEA、IL-6、CRP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EA、IL-6和CA19-9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CRP与肿瘤分期、胃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IL-6诊断胃癌的敏感性高于CRP、CEA和CA19-9.此外,IL-6与CRP和CEA三者联合的敏感性显著增高.IL-6的ROC曲线下面积比CEA、CRP和CA19-9高.结论 血清CEA和CA19-9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但IL-6、CEA、CRP及CA19-9不是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IL-6与CRP结合诊断胃癌优于CEA和CA19-9.

    作者:付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株具有低营养抗逆特性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 分离和鉴定贮留在流式细胞仪流动室中的YI08菌株.方法 从流式细胞仪流动室中活化、分离和纯化得到YL08分离株,接种于LB培养基和PBS缓冲液中,鉴定YL08分离株的形态和营养抗逆特性,通过16S rDNA的序列测定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鉴定YL08分离株的种属.结果 镜检显示YL08分离株呈短小杆状,革兰染色阴性;YL08分离株具有较强的低营养抗逆特性,在无营养的PBS缓冲液中可以生存6个月以上;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证实YL08分离株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rtrophomonas maltophilia),同源性≥99%.结论 从流式细胞仪流动室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低营养抗逆特性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YL08株,为流式细胞仪的消毒维护及YL08分离株的低营养抗逆保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杨菌;杨淑霞;邹强;刘阳;梁红;袁杰;沈小旭;吴永琴;张杰;李敏惠;LI Min-hui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80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时间、尿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也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随访2年,腹腔镜组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再次输卵管妊娠率、不孕率分别为12.5%、10.0%,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5%、22.5%,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可作为输卵管妊娠治疗的首选方式.

    作者:王义梅;王慧;马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渗透树脂对早期龋齿的渗透研究

    目的 探讨渗透树脂对早期釉质龋的渗透能力.方法 将制备的人工釉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渗透树脂组)、对照A组(窝沟封闭剂组)和对照B组(流动树脂组)3组,分别使用渗透树脂、窝沟封闭剂和流动树脂涂抹表面,对3组的渗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渗透树脂组的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窝沟封闭组和流动树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窝沟封闭组和流动树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在预防早期龋齿方面可能具显著优势.

    作者:刘建华;胡征;韩继双;叶慧娟;宋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干细胞因子SOX2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脑胶质母细胞瘤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OX2及-Catenin蛋白的表达,探讨SOX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GBM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脑立体定向仪定向注射C6细胞至70只SD大鼠脑尾状核建立GBM动物模型,处死大鼠取脑肿瘤组织分离、鉴定GBM干细胞将其传代培养,20只正常SD大鼠脑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免疫法检测模型组GBM干细胞组织和正常组脑组织大鼠SOX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GBM干细胞组织中SOX2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二者在GBM干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2,P<0.05).结论 干细胞因子SOX2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GB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针对GBM干细胞治疗该病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吴伟;李鹏;薛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3-MST mRNA在大鼠延髓的表达以及急性缺氧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3-巯基丙酮酸硫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mRNA在正常、急性缺氧及急性缺氧加外源性H2S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急性缺氧+ Na HS(H2S供体)组.建立大鼠急性缺氧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延髓3-MS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大鼠延髓有3-MST mRNA表达;给予急性缺氧刺激后,大鼠延髓3-MST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急性缺氧+NaHS组3-MST mRNA表达量比急性缺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3-MST mRNA存在于正常成年大鼠延髓组织中,急性缺氧可上调其表达,外源性H2S可抑制由缺氧所引起的3-MST 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3-MST-H2S途径可能参与急性缺氧大鼠延髓呼吸中枢缺氧损伤保护作用及节律性呼吸的中枢性调节.

    作者:聂政;李慧;侯雪飞;周华;唐玉红;陈丽;郑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常规化疗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予恩度分别联合GP、TP、N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单用GP或TP或NP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周开始治疗,3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第4周期时治疗组CEC、NSE、CYFR21-1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RR)及临床受益率(CBR)均高于对照组,C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联合常规化疗对NSCLC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用化疗,并可显著降低CEC、CEA、NSE、CYFR21-1水乎,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彭大勇;李俊;文亢;赵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丰富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治疗HIE患儿113例,以我院同期顺产新生儿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多种临床因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1)纳入患儿113例,其中男要43例,女婴70例,Apgar评分0-3分者38例,4-7分者75例;(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二产程迟滞,母体>35岁或<19岁,母体合并妊娠高血压或子痫,自然分娩及是否按时产检这些因素与HIE发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能与母体及胎儿多因素相关,孕期及产时有效干预可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作者:刘松梅;谢冬梅;黄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RA患者124例,测量其腕关节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并观察关节腔及骨面情况,治疗后行彩超复查.结果 治疗前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滑膜厚度为(3.59±1.37)mm.滑膜血流分级:0级21只,I级47只,Ⅱ级109只,Ⅲ级71只.阻力指数(RI)为(0.53±0.15).治疗3个月后滑膜厚度、血流分级及R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RA腕关节病变治疗后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周鸿;刘莹;杨兴洲;陈西蜀;叶楠;杨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孕妇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孕前和孕期保健在糖尿病妇女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5年9月-2010年9月本社区分娩的106例糖尿病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孕前和孕期保健对孕妇与新生儿围产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的孕妇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5,P<0.001).从孕前进行保健发生巨大儿、低血糖、畸形儿的新生儿人数小于从孕期开始保健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4,P=0.02).结论 加强糖尿病孕妇的孕前保健非常重要,行血糖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减少围产期合并症、改善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远秀;孙玉春;陈双双;叶定村;李春华;邹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178例(男115例,女63例)在我院确诊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患者,诊断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所有患者进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或乙酰水杨酸(ASA)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年龄及性别等危险因素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 47例患者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平均年龄为(65.7±12.5)岁,无出血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5.0)岁.出血患者中ASA的使用比NSAID更常见(NSAIDn=18例;ASA n=26例,P=0.036).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出血的比例女性为20%,男性为28%(P=0.056).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有CAD(OR:24.66,95%CI=1.7-95.8,P=0.002),ASA的使用(OR:9.67,95%CI=2.2-36.6,P=0.022),NSAIDs的使用(OR:4.63 95%CI=1.2-15.6,P=0.033),年龄(OR=11.50,95%CI=2.8-11.2,P=0.002),男性(OR:2.47,95%CI=0.9-8.7,P=0.053).结论 高龄、动脉粥样硬化、男性和非甾体抗炎药和乙酰水杨酸的使用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乙酰水杨酸的使用导致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

    作者:彭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复合乳酸菌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合乳酸菌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6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均给予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氨水平(62.50±15.85)umol/1,对照组血氨水平(71.27±13.25)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乳酸菌可增加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姚维敏;陈焰;谢春生;郭健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肝癌肝切除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给予含谷氨酰胺(Gin)的肠外营养(PN)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2例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不含Gin的PN,研究组接受含Gln的PN.术后第1d开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共7d.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8dIgG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状况,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作者:田银生;李毅;周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aspase-3、ADAM10在肺癌中表达与生物学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ADAM10在肺癌中表达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择肺癌石蜡包埋标本80例与同期正常肺组织20例,分别进行免疫染色检验,一抗分别为兔抗人多克隆抗体ADAM10和Caspase-3.结果 ADAM10和Caspase-3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 %.经过调查显示,ADAM10和Caspase-3在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鳞癌和小细胞癌低,同时在转移的肺癌表达水平也比较低.结论 Caspase-3、ADAM10在肺癌中表达都受到抑制,阳性率降低,可能与患者肿瘤的病理特点与转移情况有关,可作为预测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之一.

    作者:景瑞军;李勇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变化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分析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进展性脑卒中的变化.方法 Wistar雄性小鼠30只,以随机设计法分为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5只,观察组建立进展性脑卒中模型,观察两组饲料喂养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周期变化,同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观察组第4周及第8周末的血浆Hey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1),8周末观察组小鼠的病理检查呈现明显的血管与动脉损害情况.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是造成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一个新的致病危险因素.

    作者:李永鸿;巫碧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动脉狭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0例和治疗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IMT和斑块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都有显著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的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下降幅度都比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在随访期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能有效减少狭窄程度,减少病死率,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降脂作用有关.

    作者:张维;吴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头颈部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腔和鼻窦29例为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为扁桃体14例,其它12例.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3例,其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IBCL)15例,其它7例.结论 原发于头颈部的NH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其在发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特征.

    作者:邹胜琴;古庆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含量差异性,为阐明食管癌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食管癌手术就诊者30例,取肿瘤中心及距肿瘤边缘至少5 cm的食管切缘组织进行RT-PCR检测分析,检测对象为MT-3基因.结果 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同时不同病理分期与分化程度的食管癌组织中MT-3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分期越低,分化程度越好,其表达量越高.结论 食管癌中MT-3基因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差异,同时其表达受到病理分化程度与分期的影响.

    作者:李勇强;王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51例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参照2003年WHO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组织学分型对51例手术切除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发生部位多见于人体中线两旁,频率依次为纵隔、骶尾部、腹腔、盆腔、腹膜后、肺、颅内等.51例中4例为恶性,恶变率为7.8%;其中3例为成熟性畸胎瘤伴腺癌或鳞癌,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Ⅱ级.结论 性腺外畸胎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多见于中线两旁,有较高的恶性率,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非体表部位畸胎瘤可合并感染,容易误诊.

    作者:殷秀;蹇顺海;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B病毒(epstein-hart virus,EBV)抗体EB-VCA-IgA(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EB-EA-IgA(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及血浆中EBV-DNA(EB病毒DNA)水平在监测鼻咽癌放疗后疗效、预后判断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鼻咽癌患者76例,放疗前检测EB-VCA-IgA,EB-EA-IgA及EBV DNA.放疗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并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76例中,EB-VCA-IgA放疗前阳性71例,阴性5例;放疗后阳性69例,阴性7例.EB-EA-IgA放疗前阳性68例,阴性8例;放疗后阳性者64例,阴性12例.EBV-DNA放疗前检测阳性60例,阴性16例;放疗后阳性11例,阴性65例.其中,11例检出阳性者中2例证实为远处转移,8例为临床复发,故其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90.9%.在65例阴性患者中,共有3例远处转移,8例复发,故阴性预测值为83.1%.64例患者血浆EBV-DNA水平与临床结果相符,故准确率为84.2%.结论 血浆EBV-DNA水平的检测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而EB-VCA-IgA,EB-EA-IgA尚无法证明其是判断临床分期、疗效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瑜萍;阮辉;肖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32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FOLFOX4方案(恩度7.5 mg/m2 dl~7,草酸铂85mg/m2,静滴2h,dl;醛氢叶酸200 mg/m2,dl,d2;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推,d1,d2;5-Fu 600 mg/m2,静滴22 h,dl,d2.2周重复,至少4周期.结果 32例中31例可评估疗效:2例获完全缓解(CR),15例获部分缓解(PR).11例获病情稳定(SD),总有效率为54.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4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1%,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9.7%),恶心、呕吐(56.2%),神经毒性(69.7%),以1~2级为主.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徐建忠;徐珍;凌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云南蕊木的研究进展

    云南蕊木是傣族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主要含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单萜吲哚生物碱.本文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3个方面综述云南蕊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云南蕊木的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赖维春;李丽梅;邹强;龙姣;刘阳;李敏惠;阳泰;杨淑霞;郑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多继发于骨折,发病原因至今未明.FES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很高.长期以来,机械阻塞学说和生化学说试图解释FES的发病机制,但这两种学说均不能满意的解释所有临床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FES与快速发展的急性肺内炎性反应(APIR)有较强的相关性,该领域成为FES研究的焦点.同时还发现许多脂肪栓子对患者的隐性损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以期为探明本病的病因及其防治作出提示.

    作者:张少轼;赖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护理管理与防控医院感染的思路与探讨

    目的 加强护理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手,加强护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建设,规范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强化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推进院感信息化实时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08年的4.9%下降至2011年2.1%;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上升,由2008年73.5%上升至98.7%;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由2008年14.3%上升至2011年39.7%;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下降,由2008年3.2‰下降至2.4%.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殷瑾;张群;陆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质教育.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835名医科大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690份,其中52.1%同学能正确回答科学研究的含义,52.9%的人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但仅25.6%的医学生常去科技展览类场馆,高达65.7%的人对科学新发现不太了解;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只占15.8%.结论 医科大学生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但其现状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亟需加强.

    作者:陈耀辉;高晓凤;游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体育心理调控方法在5.12地震灾区心理重建中的运用研究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通过了解灾区心理创伤者的心理特点,针对灾区心理患者不同群体特点,结合体育心理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尝试构建体育心理调控模式,提出体育心理调控的4种具体方法和运用注意事项,以达到缓解灾区不同群体心理压力和治愈他们的心理刨伤的目的.

    作者:李献青;彭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创伤性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进行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个别心理护理.结果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外伤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王彩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预后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APACHEⅡ不同分数段危重病患儿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分值≤10分时,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APACHEⅡ分值>10分时,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分值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PACHEⅡ分值>30分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0%.结论 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地评估急诊危重病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医护人员可以应用APACHEⅡ评分尽早了解小儿危重病的预后程度并早期实施救治干预.

    作者:张洁;郭树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因素与对症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并成功接受溶栓治疗的60例患者,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后住院期间和60 d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为8.3%,随访60 d的MACE发生率为33,3%.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术后60 d MACE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发生MACE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护士要熟悉MACE形成的相关因素,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健康指导.

    作者:木小红;郑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0例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舒适护理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行舒适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l2月内科住院患者共180例,32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他148例非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同时分别统计两组的临床观察数据.结果 观察组32例共分离到致病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0%.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基础疾病评分、抗生素应用、低蛋白血症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和使用抗生素等,要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舒适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常见妇科疾病居家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见妇科疾病居家护理方案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60例常见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积极的居家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社区护理.结果 治疗组的抑郁与生存质量评分在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常见妇科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护理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常见妇科疾病生存质量的改善,同时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缓解抑郁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卓;侯延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的治疗和研究现状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肿瘤致死原因的第3位,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患有肝癌,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国[1].在中国,慢性乙肝感染仍然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2];此外,丙型肝炎感染、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食物、酗酒、吸烟等也是重要原因[3,4].1992年始,乙肝疫苗在中国人群中的全面应用,而在2000年后中国政府宣布了对新生儿进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预计中国人群的乙肝发病率会得到有效控制,而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率下降趋势也会在此后的20年内得到显现[5].

    作者:吴孟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国外骨科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借鉴意义

    目的 介绍美加英澳四国骨科医疗风险管理的现状,包括管理机构、相关法律、上报系统以及分析方法,以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CNKI数据库,搜索2001~2011年的美加英澳四国骨科医疗风险管理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研究.结果 归纳文献所研究的骨科风险管理方法,并总结其值得借鉴的意义.结论 美加英澳四国骨科医疗风险管理较国内系统完善,其国家重视系统的建立并逐渐地完善.政府主导骨科医疗风险管理机构,并通过法律来支持整个系统.

    作者:张锦奇;周琳;吴宏;梁庆宇;许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4例骨科医疗纠纷案例分析

    骨科医疗纠纷逐年增多,给患者及其家属和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文章根据近年文献和案例,从骨科门急诊特点、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术后护理角度分析了影响骨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因素,试图找出产生纠纷的原因,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与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为骨科医疗提供管理思路与参考.

    作者:傅威;李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41例发生漏误诊的骨科医疗事故案例分析

    应用RCA方法对某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存档的41例骨科存在漏诊误诊的医疗事故报告书进行分析处理.对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医疗事故在各级医院的分布、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职称分布、致伤原因、漏误诊损伤部位分布和医疗事故中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果,并针对结果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作者:江扬;周琳;许苹;梁庆宇;吴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3例髋关节医疗事故的根本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文章运用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的方法,对我市卫生监督所存档的13例髋关节医疗事故产生影响、类型、领域和多轴心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讨论,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作者:方邦荣;周琳;许苹;吴宏;梁庆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FMEA与RCA在骨科风险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文章通过介绍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与根本原因分析(RCA)两种方法的概念、应用情况,尝试融合两种方法成为一种改良的分析方法,论述其在骨科中综合应用的可行性,并以骨科中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作为例子描述其分析步骤,以便为骨科风险管理提供管理思路.

    作者:周琳;陈奕霖;梁庆宇;吴宏;连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COPD加重期患者47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年龄匹配、无吸烟史健康成年人40名纳入对照组.检测研究组因病情加重而第一次服药前、加重期稳定后3个月及对照组的呼吸功能试验(PFT)、全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分别比较研究组稳定期和对照组,研究组稳定期和加重期PFT、全血细胞计数和CRP结果,分析MPV与COPD加重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及对照组MPV分别为(9.3±1.3)、(8.5±1.0)和(9.3±0.8)fL.研究组急性加重期MPV显著低于稳定期(P<0.05)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稳定期和对照组间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研究组稳定期体重指数(BMI)与MPV之间有相关性(r=0.31,P=0.035).在加重期,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MPV之间有相关性(r=-0.4,P=0.013),而MPV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r=0.06,P=0.64)、MPV与其他PFT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MPV与CRP在加重期和稳定期均无显著相关性(r=0.08,P=0.58;r=0.07.P=0.68).研究组稳定期和加重期的MPV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r=-0.13,P=0.36;r=-0.20,P=0.17).结论 COPD加重期患者MPV显著降低,提示患者炎症程度加重,MPV可以作为COPD加重期的一个炎症标志.

    作者:李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37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确诊.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溶栓治疗的患者被排除本研究.收集与CRP和END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出现END.年龄、性别、发病到抵达医院的时间、血清CRP水平、血细胞比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颈内动脉闭塞与END之间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颈内动脉闭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独立的变量.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CRP水平与END显著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颈内动脉闭塞也与END显著相关.

    作者:罗传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直结肠癌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在我国肿瘤发病率已经位列第3位(前两位是肺癌及胃癌),有超过肺癌及胃癌的发病率位列第1的趋势,因而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手术器械和材料的不断更新,直结肠吻合技术发展较快,保肛问题已经有完美的术式,如何有效降低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成为临床主攻方向.现将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如下:1直肠癌病因与病理及其对预后的影响1.1病因目前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在研究中,统计学上半数以上来自腺瘤癌变,病理形态学上多为增生、腺瘤及癌变各阶段以及相应的染色体改变.

    作者:龙兴敬;邓泽虎;蒋玉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