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述情障碍、应对方式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为孕期孕妇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负性生活事件问卷,对1 789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妇抑郁症状中的调节作用显著(ΔR2分别为0.005、0.004,均P<0.05),述情障碍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妇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中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ΔR2均为0.000,均P>0.05).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均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期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中的中介效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2分别为0.199、0.143、0.089和0.049,均P<0.05),述情障碍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孕妇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中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Z值分别为0.815、0.798,均P>0.05).结论 应加强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孕妇应对方式的训练,尤其是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谢钱茹;宋娟;朱媛媛;程光英;王前芳;孙自婷;程志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已婚女性对性传播疾病(STD)和艾滋病(AIDS)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有关职能部门制定适宜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在广州、重庆、武汉三市主城区抽取1 030名流动人口已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对象中了解并知道性传播疾病知识者仅占16.0%,85.9%表示如果患了此类疾病,会选择到省市级大医院就诊.对性传播疾病的了解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低于初中者,初中文化程度者低于高中及以上者(χ2值分别为21.8407、29.1024,均P<0.01).对艾滋病了解并知道的比例仅有10.5%,83.9%的人都不愿意接近艾滋病患者.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对AIDS知识了解程度低于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4359、49.2624,均P<0.01).结论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促进工作已显得尤为迫切.各职能部门应加强有效的宣传手段,重视并阻断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中的扩散,有效地控制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
作者:吴汉霞;吴玉涛;吴静;石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卵巢肿瘤组织中结直肠抑癌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alcarcinoma,DCC)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3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DCC的基因表达缺失情况.用χ2检测DCC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正常卵巢组织中DCC表达缺失率为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为20%,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为60%,卵巢恶性肿瘤中,临床分期Ⅰ~Ⅱ期的DCC基因表达缺失率为25%,Ⅲ~Ⅳ期的DCC基因表达缺失率为73%.结论 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DCC基因表达缺失或低表达.DCC基因表达缺失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检测可对卵巢肿瘤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作者:田小英;廉晓玲;易江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监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2010年住院引产及分娩的出生缺陷婴儿情况,分析引起出生缺陷的各类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并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出生缺陷儿病例.结果 5年内共引产及分娩8 215例,其中出生缺陷64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7.8‰.64例出生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为脊柱裂(15.6%)、脑积水(14.0%)、唇裂(10.9%)、指趾畸形(9.4%)、唇裂合并腭裂(7.8%).出生缺陷与怀孕月份有关:1月、6月、5月份怀孕的,出生缺陷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月份(χ2 =5.107,P<0.05),占到总缺陷儿的48.4%;发生出生缺陷的患儿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居住在农村且文化程度低的孕妇发生出生缺陷儿的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产前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尤其对贫困地区的已婚女性;注意选择怀孕时间;怀孕前合理补充叶酸;建立完善的一级预防体系;加强B超医师及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产前监测及诊断技术均有利于出生缺陷的预防.
作者:王香丽;贾旭艳;杨文方;豆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宝鸡市5岁以下儿童肥胖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率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宝鸡市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肥胖患病率徘徊在11.65%~18.71%,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年度之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21,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1,P<0.05);不同性别儿童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7,P<0.05);城市与农村间儿童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5).结论 结合肥胖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重点干预对象,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儿童保健、提倡母乳喂养等综合措施可降低儿童肥胖患病率.
作者:韩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巨大儿发生与孕产次、分娩孕周、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糖代谢、脂代谢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分娩巨大儿的孕妇474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新生儿体重为2 500~3 999g的孕妇474例作为对照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474例巨大儿发生与孕产次、分娩孕周、身体质量指数增幅、葡萄糖筛查试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孕产次在2次及以上的人群与孕次为1次的人群比较,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分别是1.453和2.643倍;与分娩孕周为38周内的孕妇比较,孕39、40、41周的孕妇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呈递增趋势,分别为2.014、3.323和3.971倍;身体质量指数增加大于6、葡萄糖筛查试验、甘油三酯升高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31、1.192、2.252,均P<0.05);而总胆固醇越高,发生巨大儿的风险越低(OR=0.627,P<0.05).结论 巨大儿发生与孕产次、分娩孕周、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糖代谢、脂代谢密切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改善围产结局.
作者:傅勤;范建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再次发生意外妊娠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行为的作用,以寻求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对策.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969名发生再次意外妊娠的妇女进行随访1年的研究.结果 干预后,短效避孕知识知晓和掌握评分均增加了高分组;完全不掌握长效避孕方法构成比下降了11.35%,掌握1种长效避孕方法者增加了12.38%;紧急避孕知识评分5分组构成比增加了64.19%.干预前和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避孕节育率分别为45.20%、60.06%、94.07%、96.95%和96.96%,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避孕节育率显著增加(趋势χ2=1 116.92,P=0.000).结论 对流产后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的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避孕节育行为,且佳开展干预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
作者:邹晓璇;周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嘉峪关地区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年龄及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 检测200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PvuⅡ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同时进行绝经相关症状调查.结果 ①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3种基因型间平均绝经年龄有显著差异(F=7.436,P<0.05);绝经前月经紊乱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高(OR=3.214,P<0.05);绝经前月经紊乱及绝经前中出现大的生活事件者精神症状的发生率高(F值分别为6.345和4.214,均P<0.05).结论 ①绝经年龄受遗传因素的影响;②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与绝经相关症状的出现相关;③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参与了绝经的发生和绝经相关症状的出现.
作者:张菊平;李小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研究组)和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胎盘生长因子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研究组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38.12±0.91ng/L)低于对照组(40.41±1.7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P<0.05);研究组新生儿脐血胎盘生长因子(38.35±1.10ng/L)低于对照组(40.45±1.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胎盘生长因子水平无相关性(r=0.120,P>0.05),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性(r=0.005,P>0.05).新生儿脐血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30,P<0.01).结论 胎盘生长因子可能在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并可能为将来诊断和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黄璐;许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调查,对所有肥胖和超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我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为9.00%,男童患病率为9.78%,女童患病率为8.1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其中轻度肥胖占52.57%,中度肥胖占37.35%,重度肥胖占10.08%,不同年龄组患病率不同.超重检出率为14.71%.其中为15.76%,女童为1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4;P<0.05).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与父母亲肥胖、婴儿期非母乳为主的混合喂养、孩子食欲好、进食快、进食量多、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时间小于1小时,家长希望孩子胖等因素有关.结论 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市儿童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群体干预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式,以改善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
作者:方鲁阳;王光霞;沈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凉山州5个地区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差异,探讨降低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凉山州5个地区县城及各乡镇周边村的成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对宫颈癌筛查的知晓情况及参与情况等方面.结果 凉山州5个地区因存在民族、教育、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的不同,造成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的差异.教育情况好的地区认知情况明显好于教育情况差的地区,有统计学差异(χ2 =16.11,P<0.05),认知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昌、会理、冕宁、金阳、普格.汉族妇女的收入、教育、生活环境明显好于彝族妇女,且存在城镇、农村的差别;汉族之间、彝族之间不同生活环境的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目的 的认知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P<0.05).上述原因影响5个地区妇女对宫颈癌易患因素(χ2=36.77)、需要治疗的宫颈病变的了解(χ2=49.03)及参与宫颈癌筛查(细胞学涂片检查:χ2=60.93,常规妇检:χ2=66.40)的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5个地区间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存在差异,从而引起不同发病率,提高对宫颈癌高危因素的认识,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加大宫颈癌筛查力度及范围,控制高危因素则可降低地区间的差异.
作者:李雅琪;龚勋;罗连英;马燕;廖国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常见疾病及影响因素,为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少数民族妇女常见疾病普查资料.结果 少数民族妇女602例,常见疾病患病人数为421例,患病率为69.93%;汉族妇女2 356人,常见疾病患病人数为1 366例,患病率为57.98%;少数民族妇女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妇女(χ2=51.37,P<0.01).少数民族妇女各年龄组中以30~40岁组患病率高,为76.38%.疾病顺位依次为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危害本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生殖健康的首要问题,30~40岁年龄段是生殖保健的重点人群.
作者:刘英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的白介素(IL)-10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性心肌炎小鼠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8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组和治疗组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制备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然后治疗组给予重组小鼠(m)IL-10治疗5天,正常组和感染组在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小鼠发病及死亡情况,在不同时间段,测定小鼠心肌病毒滴定度、病理积分及心肌组织中IL-2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小鼠的生存率(χ2=10.562,P<0.01)、不同时期病理积分(F=3.587~5.794,均P<0.01)及心肌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感染组和治疗组心肌病毒滴度无明显差异(F=8.389,P>0.05).结论 IL-10不能降低心肌病毒滴度,但能减少心肌组织中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对早期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佩;黄星原;徐木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方法 对8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乳汁进行HBV-DNA检测,并对其中64例乳汁同时进行了HB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87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母乳中HBV-DNA阳性率23.0%,且呈不同病毒携带状态,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有差异.HBeAg阳性者,乳汁HBV-DNA阳性率为62.5%,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7.9%,(χ2=29.226,P=0.000).87例HBsAg阳性产妇中,血清HBV-DNA阳性者52例,HBV-DNA阴性者35例,血清HBV-DNA阳性者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36.5%,高于HBV-DNA阴性者乳汁中HBV-DNA的阳性率2.9%,(χ2=13.405,P=0.000).乳汁HBsAg和HBeAg皆阳性者,其HBV-DNA阳性率为86.7%.乳汁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55.6%,明显高于乳汁HBsAg阴性组的HBV-DNA阳性率5.4%,(χ2=20.125,P=0.000).乳汁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72.2%,明显高于乳汁HBeAg阴性组的HBV-DNA阳性率8.7%,(χ2=23.608,P=0.000).结论 应将乳汁中HBV-DNA的检测结果作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在没有条件进行HBV-DNA检测时,应将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作为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的指标.
作者:刘玉昆;黄晓霞;吴远萍;王蕴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妈富隆与补佳乐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20例青春期功血患者分别采用妈富隆(治疗组,60例)和补佳乐加用安宫黄体酮(对照组,60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3.3%、90.0%;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7,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49、-9.529,均P<0.01),治疗组的突破性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88、7.212,均P<0.01).结论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方法简便,安全性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的适应性更好.
作者:张弘;张雄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进一步认识女性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特点以及与职业的关系,为制定针对这一群体的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女性医务人员和公司女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女性医务人员检查项目全部正常者占9.67%,显著低于公司女职工的21.95%(调整年龄的影响后分别为12.21%和18.07%).两组对象中疾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的前10位疾病都是女性医务人员高于公司女职工.女性医务人员的高血脂、脂肪肝、胆结石、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都具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χ2高血脂=14.38、χ2脂肪肝=15.46、χ2胆结石=20.62、χ2高血压=9.75、χ2高血糖=10.30,均P<0.01).结论 与公司女职工相比,女性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引起有关人员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
作者:樊霞;高峰;缑润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农村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合肥市长丰县某农村初级中学433名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农村初中生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除自责倾向外,其他几个分量表得分男女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②不同年级的儿童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刚升初中的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得分明显高于初中二年级,经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③父、母亲文化程度可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父、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心理问题发生率就越高,以父亲的文化程度影响为显著;④精神质、内外向得分越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越大.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父母亲不同的文化程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均可产生影响;个性特征亦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于爱萍;李培培;李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方法 对神木县医院儿科1999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川崎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54例川崎病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2.37:1;年龄小为2个月,大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岁2个月,其中<1岁14例,1~岁14例,3~岁12例,>5岁14例.54例患者中典型38例,不典型1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24例,冠状动脉扩张20例,冠状动脉瘤4例,心包积液4例.随访患者6个月~2年,于治疗12个月内冠状动脉均恢复正常,其中2例于1年后再发.结论 本组患者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为44.4%,与其就诊晚、不典型病例较多、基层医疗条件差、未及时应用丙球有关.单剂量(1.0~2.0g/kg)10天以内应用静脉丙球,在热退和冠状动脉损害方面优于400mg·kg-1·d-1疗法.对不典型病例应注意卡介苗接种疤痕红肿,肛周脱皮,血沉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等表现.
作者:刘永林;张在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孕妇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7例和妊娠期糖尿病45例为研究组,以健康待产孕妇28例为对照组,测定其孕晚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重、血脂、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空腹胰岛素、孕期体重增加值、甘油三酯及孕晚期BMI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6、3.52、2.56、2.73,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孕期体重增加值、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孕晚期身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53、2.65、2.74、3.61、2.58、3.18,均P<0.05);两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浓度、肌钙蛋白的阳性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1、19.56、21.37、22.68;χ2=7.46,均P<0.05).结论 妊娠期代谢综合征孕妇心肌功能程度与代谢综合征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姚保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陕西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期间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17例,其中血糖控制不良者63例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者5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χ2=4.74,P<0.05)、泌尿系感染发生率(χ2=4.56,P<0.05)、羊水过多发生率(χ2=17.42,P<0.01)、剖宫产率(χ2=4.10,P<0.05)以及新生儿的巨大儿发生率(χ2=10.56,P<0.01)、早产发生率(χ2=3.91,P<0.05)、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χ2=4.82,P<0.05)、低血糖发生率(χ2=24.66,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有效地控制血糖,以减少围产期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娟娟;吕敏茹;白桂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放松训练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硫酸镁和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硫酸镁加用放松训练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入组人数均为82例.采用测量血压及症状改变、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用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自觉症状的改善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表评定时间为参加研究的第0周和第2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头痛头晕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含量、产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18,P<0.05).治疗后两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类型的平均动脉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2.53,均P<0.05);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类型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7、2.41,均P<0.05).研究组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抑郁、焦虑、敌对3个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2.32、2.68、2.16、3.97、4.38,均P<0.05).对照组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以抑郁、焦虑、敌对为主.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自觉症状和心理症状,操作简单可行,值得在妇产科推广.
作者:钟淑敏;党艳丽;张文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对围手术期患儿低蛋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5例胸、腹部大手术及重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重组人生长激素+胃肠外营养组(24例)、胃肠外营养组(21例).两组均采用周围静脉输入法给予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支持,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按需要的热卡计算营养素的需要量,连输5~7d,重组人生长激素+胃肠外营养组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肌肉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0.1IU·kg-1·d-1.于手术前及输注结束次日测定患儿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及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营养支持后胃肠外营养组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有一定升高,与支持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946、3.214、3.010,均P<0.05);CD4T细胞明显增高,CD8T细胞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增高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2.210、2.356、2.416,均P<0.05).营养支持后重组人生长激素+胃肠外营养组与胃肠外营养组比较,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M,补体C4均增高(t分别为2.237、2.897、3.021、2.135、2.386、2.310,均P<0.05),CD4T细胞,CD4/CD8及补体C3明显增高(t分别为2.721、2.812、2.791,均P<0.01),CD8T细胞明显降低(t =2.787,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肠外营养具有一定的升高血浆蛋白及免疫增强作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加胃肠外营养应用于小儿围手术期,具有明显的促进蛋白合成和免疫增强作用,更有利于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儿康复,是一种可以推荐的静脉营养支持优化方案.
作者:郭新奎;徐泉;高亚;李鹏;郭正团;龚伟;张宪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鲜人羊膜覆盖宫颈疾病行高频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宫颈良性疾病行高频环形电切术后患者168名,治疗组98例患者术后创面覆盖新鲜人羊膜,对照组70例患者术后创面给予常规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对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出血、感染、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宫颈瘢痕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新鲜人羊膜覆盖治疗组创面渗液明显减少,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0.349,P=0.000);②治疗组术后出血率、术后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8.369、4.638,均P<0.05);随访3个月,两组术后创面瘢痕性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确切概率法P=0.172).结论 新鲜人羊膜覆盖高频环形电切术后创面,能加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修复质量,减少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洪艳;徐翎;夏红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与放置宫内节育器有关的子宫异常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132例患者(研究组)与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无异常子宫出血的132例妇女(对照组)的放置时机、类型和子宫内膜炎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金属宫内节育器比例高(48.48%),对照组则以活性带铜宫内节育器多(37.88%),两组使用节育器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1,P<0.05).研究组中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97,P<0.05).研究组有59.09%患有子宫内膜炎,其中宫内节育器异位合并子宫内膜炎者占53.85%,明显高于宫内节育器异位无子宫内膜炎者的20.37%,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88,P<0.05).结论 宫内节育器类型、放置时机、子宫内膜炎和节育器异位与子宫异常出血有关.
作者:闫丽华;孙涛;宋永昌;段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分析影响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人工授精治疗的795例患者929周期的治疗方案,从不孕症的原因、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不同促排方案[克罗米酚(CC)组、克罗米酚+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来曲唑组)、不孕年限、女方年龄以及人工授精周期数对妊娠率的影响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在795例患者中,有106例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3.33%,周期妊娠率为11.41%.男方因素组和排卵障碍组的临床妊娠率(14.32%、15.25%)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组,不同病因组之间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0,P<0.05);自然周期与促排周期组的成熟卵泡数(1.03±0.18、1.15±0.39)具有显著性差异(t=-0.045,P<0.01),但是临床妊娠率(8.67%、12.7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上,克罗米酚+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具有较高的妊娠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9.658,P<0.05);当不孕年限≥4年时,人工授精妊娠率明显下降(χ2=79.658,P<0.05);而女方年龄和人工授精周期数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工授精更适合于不孕年限<4年或有排卵障碍的患者,以及由男方因素造成的不孕;同时,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可提高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李欣;张军强;武恂;曹善仁;李秀玲;王培;卢莹;苏雁;凌秀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0~3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量元素检测仪器检测1 099例儿童的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铁、钙、镁的含量,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儿童普遍存在锌、铁微量元素缺乏,缺锌率高达89.54%,缺铁率达71.25%.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在不同年龄组间锌、铁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50.197、16.406,均P<0.05);不同性别组间锌、铁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钙元素缺乏率在1~2岁年龄段较高,为12.26%.结论 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因此应重视对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加强对家长的营养教育,注意儿童膳食平衡,并促进锌、铁、钙的补充和吸收.
作者:杨丽芳;张月芳;白涛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 将53例胎盘早剥患者按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在诊断时间(χ2=4.681,P<0.01)、外伤史(P<0.01)及发病持续时间(t=2.868,P<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临床特征比较,观察组腹痛、血性羊水、子宫张力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腹痛=6.756、χ2血性羊水=9.729、χ2子宫张力高=14.174,均P<0.01);在胎盘剥离面积>1/3(χ2=20.071,P<0.01)、发生产后出血(χ2=19.881,P<0.01)、DIC(χ2=16.110,P<0.01)、死胎及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率(χ2=19.881,P<0.01)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与发病持续时间及外伤有关,其母儿结局不良.
作者:宜小如;王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与Kegel运动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22例盆腔器官脱垂产妇分为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92例)和Kegel运动治疗对照组(130例)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康复3个月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浅层和深层、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对照组t值分别为-2.86、-3.50、-2.61、-3.23,均P<0.05;研究组t值分别为-16.54、-14.65、-15.99、-14.06,均P<0.01),其中研究组治疗前后Aa、Ap、C、tvl、D、gh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2.99、-5.14、-2.09、-2.67、4.21,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a、gh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3、3.46,均P<0.01).治疗后两组结果比较Aa、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5.42,均P<0.05),表明研究组较对照组阴道前壁脱垂改善及宫颈位置上移明显.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及Kegel运动锻炼对产后妇女的盆底康复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较Kegel运动康复锻炼能更好地促进妇女盆底功能康复.
作者:刘保华;陈少青;张艳红;林丽思;刘晓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氨喋呤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甲氨喋呤单次剂量组(A组)60例和甲氨喋呤多次剂量组(B组)56例,对两组分别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①A组与B组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5);②当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1 000mIU/mL、1 000~3 000mIU/mL时,A、B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其>3 000mIU/mL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15<0.05);③在11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98例,失败18例,治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0,P<0.05);④A、B两组胃肠道副反应(χ2=8.560,P<0.05)和口腔溃疡(确切概率法P=0.048<0.0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损害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①单次、多次甲氨喋呤剂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相似的疗效;②治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单次剂量实施简单、反应低,毒副作用少于多次剂量.
作者:韩翠香;张雄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欧维婷软膏配伍米索前列醇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效果.方法 对200例绝经后要求取环妇女随机分为欧维婷配伍米索组(实验组)和米索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术前7天予以欧维婷软膏0.5g/d,睡前阴道上药,第8天术前2小时经阴道上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对照组仅用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取环术前2小时经阴道上药.观察两组术中宫颈软化情况、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取环成功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宫颈软化、手术时间及取环成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4.788、t=-7.850、χ2=6.213,均P<0.05).结论 欧维婷软膏配伍米索前列醇片有协同增效作用,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方法.
作者:彭白露;孙曼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分析妊娠期血红蛋白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寻求子痫前期监测和防治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5例产前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进行血红蛋白水平定量测定.结果 研究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113.71±28.70g/L,与对照组123.30±10.24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1,P>0.05);贫血发生率(24.44%)与对照组(11.1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74,P>0.05).经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t2=2.96,P<0.05);贫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6.81,P<0.05).有腹水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无腹水者(t3=2.05,P<0.05);贫血发生率高于无腹水者(χ23=9.46,P<0.05).结论 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防治重度子痫前期.
作者:林姬;郑平月;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化学治疗配伍米非司酮在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术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对8例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状态患者进行引产治疗.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氨甲蝶呤80mg,再用明胶海绵条(颗粒)栓塞子宫动脉,同时予以口服米非司酮以软化宫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并记录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平均32h排出胎儿及附属物,无产后出血,产后10d内复查B超,均无宫腔残留,平均40d恢复月经.结论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化学治疗配伍米非司酮用于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小、成功率高,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冰琳;王文艳;郭新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思连康、甘草锌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和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加用思连康及甘草锌冲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2%,与治疗组的9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23,P<0.05).结论 思连康、甘草锌冲剂联合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能够缩短腹泻时间,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鹏;朝鲁门;郝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系列抗体5项(EBNA-1-IgG、EBV-EA-D-IgG、EBV-CA-IgM、EBV-CA-IgG、EBV-CA-IgG亲合力)检测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9例EB病毒感染患儿血清样本中的EB病毒系列抗体,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检测EBV-CA-IgM阳性患儿48例,阴性81例,阳性率为37.2%.利用EB系列5项检测,在EBV-CA-IgM阳性组中,除提示为EB病毒感染外,还可分别提示为感染急性期、早期、晚期、复发期和慢性期各阶段;在EBV-CA-IgM阴性组中,也可提示为感染早期、晚期和曾经感染期,但发现阴性组中有12.4%的感染期患儿被漏诊.结论 EB病毒系列抗体检测能根据EB病毒感染不同时期的抗体水平,确定感染各期别,可减少漏诊,提早治疗,且检测方法简单,值得在小儿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亚萍;王卫华;高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治疗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将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者子宫全切除术.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接受输血治疗的发生率.术后对每例患者进行随访,测定患者的体温,计算每组患者的产褥病率.结果 在治疗孕妇乏力性子宫出血中,背带式缝合术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接受输血治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3.29、5.48,均P<0.05).术后随访,实验组患者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6,P<0.05).术后一天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实验组平均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9,P<0.05).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官翠芬;高翠梅;白世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门诊随访和辅助检查,对患儿的年龄、发作类型、神经体征、颅脑损伤程度、颅内并发症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本组颅脑外伤发生年龄小于5岁者24例(66.67%),其中伤后1年内发病者18例;大于5岁发病者12例(33.33%),其中伤后1年内和5年以上发病者各6例.36例中呈全身性发作10例,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分别为12例和14例;伴癫痫持续状态10例,伴口咽症7例.结论 外伤性小儿癫痫可发生于各年龄期.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昏迷>12h的严重脑外伤、早期惊厥反复发作、局灶性神经征等;主要表现为部分或继发全身大发作;脑电图具有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俞建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及经腹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子宫切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51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204例)和经腹子宫切除术(272例)进行非脱垂子宫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各组之间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F=10.45,P<0.05),出血量少(F=40.61,均P<0.05),住院时间短(F=6.63,P<0.05),术后排气时间早(F=45.73,P<0.05),术后镇痛率低(χ2=6.80,P<0.05).结论 腹腔镜下非脱垂子宫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武静文;王辉;杨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延误治疗的原因.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3月在陕西咸阳彩虹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康复门诊的脑瘫患儿中被延误治疗的所有患儿(共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脑瘫患儿中延误治疗的原因依次为:①忽视治疗;②误诊;③漏诊.三种因素的构成比分别为48.7%(73/150),30%(45/150)和21.3%(32/150).结论 提高对脑瘫患儿早期症状体征的识别,正确掌握脑瘫的诊断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达到佳的康复效果,防止误诊、漏诊所致的延误治疗.
作者:闫红霞;沈鹏;倪仙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分析价值.方法 对1 25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DNA的第2代杂交捕获和液基细胞学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随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级别升高,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增加,HPV感染发生率增加(χ2=155.875,P<0.05);②高危HPV-DNA阳性组宫颈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及以上)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χ2=126.680,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有重大意义,高危HPV-DNA阳性组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及以上)发病率高,宫颈高度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及以上)程度也高,高危型HPV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可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黄晔;林仲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宫颈环扎术预防多胎妊娠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自愿要求宫颈环扎术的既往有流产、早产病史的多胎妊娠患者54例,于16~26孕周行宫颈环扎术,对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环扎术组自然流产0例,28~33+6周早产2例(3.7%),34~37周早产5例(9.3%),围产儿死亡3例(5.6%);对照组自然流产5例(9.3%),28~33+6周早产11例(20.4%),34~37周早产7例(13.0%),围产儿死亡率7例(13.0%).结论 观察资料结果显示,宫颈环扎术明显降低多胎妊娠流产、早产率,且早产孕周明显延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吴美娟;唐新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延安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2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或感染、愈合不良、息肉患者做为研究组,与同期4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无阴道残端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相关因素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阴道残端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其中贫血(χ2=5.21)、下生殖道炎症(χ2=17.06)、手术途径(χ2=4.43)、术前阴道准备时间(t=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内科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与阴道残端并发症关系不大(χ2=1.80,P>0.05).结论 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时纠正贫血和感染,选择适合的手术途径,可有效地降低术后阴道残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冬莲;李爱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操作要点、难点、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蒲城县中医医院妇产二科经腹腔镜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29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6.5±3.8岁;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86例,子宫腺肌症22例,宫颈原位癌2例;129例患者中曾有下腹部手术史者18例.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术均由超声刀和PK刀联合完成,切除的子宫经阴道取出,并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断端及膀胱腹膜反折.结果 129例患者无1例转为开腹手术.99例行腹腔镜下单纯子宫切除术;30例根据病变情况同时行下列手术,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18例,卵巢囊肿剔除术6例,盆腔粘连松解术10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3±30min,出血量平均为85±4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6±1.5d.术中发生膀胱穿孔1例,经腹腔镜下行缝合修补.术后发生膀胱阴道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周红菊;杨尚武;邓小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女性绝经后反复下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26例绝经后反复下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组63例,采用小剂量抗生素与外用雌激素软膏结合治疗;对照组63例,单用小剂量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小剂量抗生素结合雌激素软膏外用治疗绝经后妇女尿路感染总有效率85.71%,较单用小剂量抗生素的对照组(73.02%)有显著性差异(χ2=6.490,P<0.05).治疗组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下腹疼痛消失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4.458、-5.116、-5.300、-3.454,均P<0.01).结论 对绝经后反复下尿路感染患者采取服用小剂量抗生素及尿道外口外用雌激素软膏等综合措施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冯福公;黄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母儿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至2010年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剖宫产38例(70.37%),胎盘早剥6例(11.11%),产后出血11例(20.37%);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2例(3.70%)、心衰5例(9.2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3.70%).子痫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高于重度子痫前期者(P=0.02).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的早产(75.00% )、新生儿窒息(75.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5.00% )发生率均高于晚发组(分别为:16.67%、14.79%、4.76%),χ2早产=4.28,χ2新生儿窒息=5.13,χ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05,均P<0.05,且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1 903±345g)低于晚发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 816±826g),t=2.18,P<0.05.有母儿严重并发症者中未规范产前检查或未产前检查者22例(73.33%),高于无母儿严重并发症者中未规范产前检查或未产前检查者11例(45.83%),χ2=4.24,P<0.05.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和高危妊娠管理,选择恰当时机与正确的方式终止妊娠,能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母儿并发症.
作者:谢志莲;蔺飒;罗桂芝;韩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增量阿托伐他汀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女性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48例,增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48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服用,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增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8±1.45mg/L降至治疗后4.32±1.02mg/L;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2±1.58mg/L降至治疗后6.48±0.70 mg/L.增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CRP的浓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937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浓度,增量组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旭英;卓鹏展;吴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与产科高危因素,以及产科并发症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方法 对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与105例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孕妇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68.9%)、妊娠高血压疾病(9.7%)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8%).血小板减少孕妇的胎盘早剥、引产、剖宫产、产钳、产后出血和输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χ2值分别为3.748、12.491、18.289、6.886、4.801、20.468,均P<0.05).结论 大多数轻度血小板减少孕妇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多与严重的原发病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原发病应是关注和治疗的重点.
作者:张欣;李少闻;邬晋芳;张云萍;付丽丽;何莉莉;郑彩霞;杜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005年2月~2010年2月期间经手术后病理或阴道彩超证实且停经<8周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间隔48小时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选择同期同孕龄130例早孕妇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孕组血清β-hCG平均值及48小时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t值分别为2.35、4.22,均P<0.01).早孕组血孕酮平均值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t=2.41,P<0.01).将血孕酮值8.97ng/mL作为临界值诊断异位妊娠,其敏感性达84.93%,特异性达90.36%,阳性预测值达90.34%,阴性预测值达88.13%.结论 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可以明显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
作者:刘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该文介绍了评价妊娠期妇女铁营养的指标.从体内铁储备减少、细胞内缺铁、红细胞生成时缺铁发展到缺铁性贫血,概述了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铁营养与缺铁性贫血进程关系的各种状态,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诊断标志(如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铁蛋白、锌原卟啉、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其单项检查的优缺点及多项复合检查对铁营养诊断的意义,同时讨论了孕期生理代谢改变对这些铁生物标志物的影响,以预防因铁营养不足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及缺铁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丁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可能与各种围产儿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尚存在争议.除感染外,宫内慢性缺氧也是诱发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抗生素辅助免疫调节剂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防治其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艳;庞义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分娩启动是子宫由相对静止进入活跃状态的复杂过程,子宫平滑肌是其效应的靶器官,但其收缩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而限制了临床处理及相关药物的开发.该文从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收缩相关装置、经典电生理机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钙敏感性理论、分娩启动相关膜蛋白的功能及变化等方面作以综述,以期了解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可能的分子机理,从而完善对妊娠子宫正常生理过程和常见病理状态的整体认识,也有助于对分娩、早产、产后出血等临床事件的预测和处理.
作者:李乐赛;周昌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进一步健全完善婴儿死亡三级预防的妇幼卫生政策.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20年来妇幼卫生的相关政策.结果 我国妇幼卫生政策包括法律(2.72%)、行政法规(2.72%)、部门规章(8.16%)、其他规范性文件(75.51%)、技术规范(10.89%).其中与妇幼卫生直接相关的政策有66个(44.90%);与婴儿死亡相关的一级预防政策39个(26.53%)、二级预防政策10个(6.80%)、三级预防政策4个(2.72%).结论 我国初步形成了与婴儿死亡三级预防相关的妇幼卫生政策基本框架,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发挥了引领和导向作用.按照婴儿死亡三级预防构想,建议进一步健全妇幼卫生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作者:李鸿斌;顾建明;丁燕;沈莉;何启明;冯海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评审结果分析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的基本情况及死亡原因,为妇幼保健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和制定政府指导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甘肃省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规范>、<孕产妇死亡评审标准>(全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个案孕产妇评审要求(即十二格表评审法)对2010年甘肃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占69.39%;孕产妇首要影响因素评审中个人家庭知识占34.69%,3个延误评审中就诊延误占40.21%,医疗部门延误占58.76%,可避免死亡占95.92%.结论 经济水平落后、孕产妇缺乏自我保健意识、高危孕产妇管理不到位及医务人员系统知识技能不足等是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且大多数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的死亡.
作者:林晓娟;孙庆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辖区10年来不同户籍类型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和工作流程,找出有关影响因素或主要存在的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以提高全人口)的各项保健和效果指标.方法 对2000~2009年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常住人口的早孕检查率平均为78.2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152.60,均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7.7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 513.05,P<0.00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常住人口平均为73.40%,呈逐年上升趋势(χ2=5 840.11,P<0.001);流动人口平均为11.89%,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 011.59,P<0.001).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χ2=31.74,P<0.001).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医疗保健已成为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流动人口早孕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深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目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是提高全人口孕产妇保健质量的关键.
作者:马健;朱丹玲;张雪;孙晓勉;魏春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乳腺癌的防治工作在增进女性健康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该文旨在总结乳腺癌单病种协作网络防治体系在乳腺癌普查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探讨在这种防治体系下乳腺癌普查的新模式,为高效开展我国乳腺癌普查工作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作者:张阁;叶尔买克·唐沙哈尔;康昭;王健生;张明鑫;周苏娜;张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知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课题,研究成果甚多,该文在全面梳理自闭症认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导向其在康复实践中的应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认知策略、认知发展机制的全面分析,对了解自闭症的病因与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与干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作者:郭德华;杨广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因子均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发展.但究竟是哪种或哪几种细胞因子起到关键性作用仍不能确定.该文深入地探讨了各种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生理乃至寻求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李越华;惠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现已证实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必要条件,该文就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宫颈癌的机制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段芬;王英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人类妊娠的生理过程极其复杂,子宫蜕膜自然杀伤细胞是妊娠早期子宫蜕膜中主要的淋巴细胞,其功能明显区别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妊娠期间参与蜕膜发生、子宫血管重铸和母胎免疫平衡的调节.蜕膜自然杀伤细胞表面表达多种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配体结合,介导自然杀伤细胞处于抑制或活化状态.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缺陷可导致复发性流产等病理性妊娠的发生.
作者:卞寿芳;马庆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管阻塞,胰液进入胰腺间质组织引起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在1.47/万左右,虽是很少见的外科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对母体和胎儿均会构成严重地威胁[1].
作者:许飞利;张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