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质量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病历质量督查工作效率低下、督查取证困难、缺乏系统回顾及分析评价、不能有效整改追溯等问题,研发了病历质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督查,获取了所有扣分明细,并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说明病历质量信息化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洁;谭申生;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临床科室质控组长培训前后岗位能力变化情况,分析培训效果,以提高医院质控质量.方法 对72名质控组长,于2016年1月(培训前)和12月(培训后)进行问卷调研.结果 培训后,质控组长对质控知识的自评知晓率和考核正确回答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传授病历书写方法,书写质控科室病历,协助机关管理等能力胜任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通过岗位能力培训,促进了科室质控组长胜任岗位工作,搭建了质控组长交流平台,建立了质控组长培训长效机制,进而不断提升了医疗质量水平.
作者:刘维;王宏斌;肖妹;田妮娜;张珊红;安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要求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应急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评价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贯穿应急过程的3个维度,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终止,对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应急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有助于医院针对性改进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
作者:张屹;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现有病历质控系统基础上嵌入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构建由事件人工上报、自动筛查、处理反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等7大功能组成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不良事件的高效管理.
作者:黄颖;张雪梅;徐振华;袁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二胎政策实施前后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变化情况,探讨二胎政策下提高产科病历书写质量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2016年产科病历书写质量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二胎政策实施后,该院产科病历书写缺陷率由0.74%提高为0.94%,围手术期记录缺陷与首页缺陷均明显增加.结论 医院应把好科室自查关,落实病历环节质控,促进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双提高.
作者:钟旋;卢建军;刘秋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POSSUM评分系统是预测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分系统,由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严重性评分两部分构成.对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严重性评分,依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有推广应用价值.但系统也存在计算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过高等问题.
作者:周甜甜;胡佳丽;刘震杰;金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质量过程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应用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中.方法 梳理医院质量管理指标,按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SMART)原则筛取考核指标,设定考核方式.结果 建立了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医疗质量过程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监测.结论 医疗质量指标的信息化监测和考核,使医疗质量数据获取及时、准确,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刘月辉;曹秀堂;姚远;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设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的详细情况,系统囊括了药学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检验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等多个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达到HIMSS 7级医院等级评审对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的要求.同时指出: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使得传统诊疗过程更加智能化,固化了医院制度和诊疗流程.
作者:宋俏莉;曹晓均;宋燕燕;孙新;和凡;崔彦芹;周宁;姜志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指出了高值耗材进行闭环管理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和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认为基于信息化的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可实现耗材的条码管理和闭环管理,可实现高值耗材的溯源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叶华;黄二亮;孟晓玫;谢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病理标本在转运过程中的信息传送和转送效率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介绍了基于HIMSS EMRAM7级标准,以及利用现代物流计算机技术,研发出了一套适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病理标本的全流程闭环可追溯管理系统,并分析了系统标本查询、条码打印、标本采集、标本打包、标本输送、标本等级等功能.
作者:曹晓均;余少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探讨了医院如何利用HIMSS标准构建医疗质量质控体系,详细介绍了医疗质控体系中病历质控、电子用药管理系统、预警管理、授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医嘱闭环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决策管理平台等的具体内容,并对体系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敏清;李丽娟;孙新;曹晓均;罗睿;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国内早使用儿童保健信息系统管理的医院之一.介绍了该院儿童保健信息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实现与HIS系统的整合,开发移动健康管理等手段,使儿童保健信息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儿童保健信息化系统助力医院通过了HIMSS 7级评审,提高了儿童保健管理水平.
作者:刘倩筠;宋燕燕;曾庆伟;曹晓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架构与建设实践.通过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院前、院中及院后三个主要系统模块,可实现门诊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对移动智能医疗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建设展望.
作者:曹晓均;方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医院在HIMSS EMRAM 7级评审过程中对HIMSS标准的理解、技术实践与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分析了HIMSS EMRAM 7级标准全面互联共享、全面信息化、全面智能应用以及完善的硬件及灾备支撑等技术关键点,以及如何应用标准进行医院管理实践.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巩固医院评审结果的重要路径,通过HIMSS EMRAM 7级评审可实现多方受益.
作者:李庆丰;宋燕燕;杨秀峰;曹晓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对石家庄市17个县区及下辖乡镇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宣传招募措施包括转变组织管理模式,依托县区卫生主管部门推动;抓住关键人物,强化宣传招募;宣传方式多样化;利用网络面向年轻人进行宣传招募等.促进了乡镇无偿献血工作模式的改进,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
作者:赵贵起;贾桂丛;陈筱麟;王庆明;王康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对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前、中、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诸要素和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全面有效的质控,血液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证.加强对实验室血液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准确、及时、有效地开展血液检测工作,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潘海平;冯秋霞;唐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基层捐血屋的单一功能配置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综合性服务需求.选择离城区较远、人口基数较大的基层捐血屋,展开包括无偿献血宣传、招募、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贮存与发放以及血费报销和献血者归队等功能拓展.这对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发展,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率,提升献血服务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韦振兴;庞栋;张翙;黄金环;农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输血查对项目不全,输血过程观察记录不规范,输血时效意识淡薄,用毕血袋处理不规范.从规范输血护理记录,加强时效管理,修订检查标准3方面进行改进.加强了输血环节质量监控,规范了外科患者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李丽萍;何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推动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探索建立有效的自体输血发展策略.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依据广州市临床用血实际,选取9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为44.78%,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未开展的主要原因为:医院输血患者较少,对自体输血技术未深入了解;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等.2015年整体贮存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0.5%,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2.7%,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15.4%.结论 建议将自体输血开展工作纳入医院考核范围,设定为临床用血督导检查内容之一;推荐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着重推动骨科、移植外科、颅脑外科、产科、妇科等学科领域自体输血的应用.
作者:张伟东;关飞舜;梁明月;梁华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全科医生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队伍.整合医学的兴起为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出路.具备整合医学素质的新型全科医生是整合各种医疗卫生资源的健康管理专家、高级代理人和服务者.新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应着力在培养体系、培训教材和评价制度上贯穿整合医学的理念.
作者:杨志平;刘运芳;樊代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医院岗位设置现状,针对存在的人员实际在岗率低,编制内岗位总量不足,人员比例尚未达标,人力资源配置依据欠缺,行政管理岗位及工勤技能岗位设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将编制外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结合医院现状配置人力资源,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结合绩效管理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等对策.
作者:许春雁;胡延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患者陪人对医院院务公开的评价,为促进院务公开科学有效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04名患者陪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5.9%的患者陪人知晓院务公开制度,并对院务公开表现出较积极的态度,得分均高于3分;年龄、学历、住院经历、月收入、自身健康评价对院务公开的需要程度、知晓度、满意度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陪人中需求度和满意度高的公开内容是临床、医技科室名称,知晓度高的是临床、医技科室名称和院内交通与导诊路标.结论 医院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的院务公开制度,注重公开形式、内容与载体多样化,以科学合理开展院务公开工作.
作者:白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民营医院生存发展的重点是人才,而中小型民营医院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其次是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完善的培训方式、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凝聚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李朝阳;董晓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开展第三方调查与评价是现代医院管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入第三方调查与评价,连续3年探索患者满意度的测量方法.文章重点阐述医疗机构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实施路径,分析第三方调查与评价的关键问题,旨在更客观地了解患者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管理与服务质量.
作者:和新颖;张英;潘红玲;倪敏丽;刘青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运用PEST-SWOT调研了上海市1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员工关爱工作开展现状,针对现行员工关爱项目内容存在的瓶颈和困惑,通过明确目标,确定服务模式、内容和流程,探索出一套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员工关爱计划服务模式和应用策略,为医院人本化管理真正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柯颖达;苏家春;卢霏;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服务中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科室和第三方对出院患者两次电话回访.结果 科室调查不满意患者47例,第三方对之二次回访,不满意患者仍有28例.不满意因素有服务态度、医疗效果和医护沟通.结论 通过分析两次调查患者不满意的原因,提出科室应选择合适回访时机,提高医护人员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理念、改善其服务态度,关注延续护理等措施,以不断改进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薛小静;王君;杨小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找出影响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并于2015年5月和2016年7月对职工分层抽样进行调研,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将问卷59项问项聚成有形性、可靠性、呼应性、支持度、转换成本、满意度和忠诚度等7个维度.支持度对职工满意度、忠诚度影响大.在编、中级职称者满意度低,科研、后勤及高级职称者忠诚度高.所有职工2016年满意度和忠诚度较2015年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医院通过改革与转型,大胆创新,实行绩效改革,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动科室间的合作与联动,多方支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了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作者:李敏;万申敏;卢洪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确立了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包括4个结构指标、1个过程指标、5个结果指标,并明确了收集与计算方法.结论 该体系有助于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弥补了儿科护理质量定量测评工具的缺乏,突出了儿科专科护理特点,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专科技能水平,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张晓侠;杨晓蓉;张玉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综述了国外产科急诊模拟技能培训现状,包括培训对象、地点、周期、方法、工具及评估方式.提出了建立区域性大型培训中心,完善产科模拟培训方案,开展国家级产科模拟培训课程,开展多学科跨专业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安全模拟环境等建议.
作者:陈霞;吴娜;庄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的实践.开展门诊预约诊疗可从健全预约流程、统一号源管理、开展多元化的预约方式,启动实名制预约、缴费、支付功能等,多渠道门诊预约服务使门诊就诊次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就医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可全面推广.
作者:卢武红;韩雷;彭巧君;陈曲;尼木格日勒;李婧;谢晓宇;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情况,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全过程信息追踪可实现感染防控关口前移以及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等.同时从多部门合作规范诊疗行为、多途径多层次质控以及将临床科室感染病例上报指标纳入质量考核体系3个方面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实践情况.认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丛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进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
作者:丁丽丽;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张平;喻玲丽;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生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对医生多点执业的重要价值,同时针对“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生多点执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行统筹把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收费标准及患者权益,实现医疗保险内在价值等应对措施.
作者:付少杰;王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院依托远程医疗应对突发急诊创伤事件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前198例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院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后198例院前急诊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依托远程医疗系统进行急诊,远程医疗系统由家庭与社区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等组成,利用移动4G、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急救干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与血糖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与血糖的传输率分别为99.5%、100.0%、96.0%、98.0%.观察组的达到现场时间与现场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15.45±3.19min和13.20±4.20min,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19±4.18ain和34.19±5.44min(P<0.05).实施急救措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5%和7.1%,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托远程医疗系统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急救死亡率,为灾难救援提供借鉴.
作者:黄薇;李艳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以狂犬病防治为例,介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网络和管理考核体系.实施后,使狂犬病发病数自2012年-2015年逐年递减,狂犬门诊规范化处理病例数2015年较2014年增加5 175例,狂犬病防控知识回答正确率由50.3%提高至56.8%.结合精细化管理“精、准、细、严”的原则对经验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精细化理念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合作等建议.
作者:吴越;李恒新;张雅娟;李刚;刘南;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较和筛选不合理的手术项目,为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标化价值模型,测算手术医疗服务项目价值,开展价格水平和比价关系比较分析,综合各因素筛选出需优先调整的项目.结果 共测算上海市现行手术类项目数1 698项.现行价格总值为标化价值总值的37%.偏低价格项目数为1 098项,占比为65%;偏低项目中构成比比值低于0.6的项目数为391项,占23%.偏高项目中构成比比值大于3的项目数为226项,占13%.共筛选项目235项,占总项目数的14%,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88%,共涵盖18个学科.结论 上海市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不合理,现行价格水平总体偏低.建议依据标化价值比价关系分步分批逐步调整,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
作者:王海银;龚莉;付晨;许速;贺渊峰;沈志华;高广文;彭颖;金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文章从医患共同决策的相关研究趋势与评价工具、医患共同决策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医患共同决策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期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明坚;魏艳;孙辉;许艳;何露洋;王弓茹;李意杰;柯雄;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现况及决策模式,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高通量基因测序、药物涂层支架两项具体新技术,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9家医院的患者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5城市19家医院的950位患者(心内科178位,妇产科233位,其他科室554位)和908位医生(心内科158位,妇产科177位,其他科室556位);54.9%~63.5%患者会主动向医生表达诉求,52.8%~58.9%得到医生回应;85.3%~96.7%医生会征求患者意见,41.5%~52.5%认为患者诉求会影响医学技术使用;83.4%~94.3%患者偏好医患共同决策,85.8%~91.5%患者和63.9%~91.6%医生实际感知到医患共同决策.结论 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仍需加强;患者和医生共同感知决策模式;医患沟通现状与决策模式存在差异;加强医患交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明坚;魏艳;何露洋;王弓茹;李君秋;柯雄;李娜;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依据JCI评审标准,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文化调查、不良事件管理、风险管理及员工培训等策略,建立了医院安全文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安全文化正向反应率提高了5.85%,2016年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了0.53%,其中自主报告比例提高了22.41%,造成伤害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007%,医疗纠纷赔付额减少了67.68%.
作者:崔冉;郭贞山;宫悦;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规范标准,政府主导与医院实践业务脱节等,指出了建设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从健全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与工作报告,信息报告与处理通路,分析、评价与干预4个方面介绍了医学装备控制的运行机制.
作者:曹红儒;李帅帅;高敬龙;韩伟;张恩科;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患者也是客户,作为客户有权知道所服务主体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有权选择自己中意的服务主体.但医疗机构种类繁多,医疗系统非常复杂,患者和家庭很难区分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别,虽然可以参考的一些简单、易懂的指标评判医疗机构,例如医疗质量指标、患者风险、就医满意度等结果,而专业性强的,如死亡率、平均住院、30天重新住院率等医疗质量相关指标,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判断.因而,医疗质量和服务的评价评估体系对于了解整个医疗系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评价和评估体系不仅仅起到对医疗机构进行排名的作用,还激励着和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作者:吴朝阳;韩琨;王为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可复用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锐器伤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严重度、发生频率和不易探测度评分,计算事先风险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关键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毒供应中心员工锐器伤发生人次从2015年的12人次降低到2016年的4人次.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
作者:张金凤;吴湘玉;刘玉洁;许瑛;何军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