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盆腔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患者男,34岁,主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就诊.查体:下腹部触及明显包块,约8.0 cm×6.0 cm,质软、活动度较好,有轻压痛.CT:左侧盆腔内见团状等密度为主的等低混杂密度影,边缘光滑清晰,呈椭圆形,约68.87 mm×56.08 mm×61.71 mm,CT值约1~43 HU,膀胱及直肠轻度受压(图1A~1C).CT提示:盆腔内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神经来源?行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腹膜后,呈类圆形,直径约6.90 cm,被覆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切面呈灰白色,实性部分质软.免疫组化:CK7(+),CK20(-),NSE(阳性细胞数约20%),S-100(阳性细胞数约30%),SYN(+),MyoD1(-),CK(阳性细胞数约30%),Vimentin(阳性细胞数约20%),CD30(-),WT-1(-),CD56(+),P53(+).术后病理诊断(图1D):符合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neurotodermaltumour,PNET).

    作者:李金亮;赵永华;张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80岁,大便带血3个月余,伴里急后重,无腹痛、腹泻、肛周红肿瘙痒,外院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隆起性质待查(直肠癌?),病理活检考虑低分化癌,倾向腺癌.直肠指诊:距肛门口约4 cm处触及肿块,质脆,退指套有血迹.MRI:平扫与直肠下段距肛门口约2.80 cm肠腔内见2.10 cm×1.93 cm×1.41 cm长T1稍长T2信号(图1A),边界光整,上下径大于左右径;动态增强(3D-LAVA)扫描见病灶边缘呈环形明显强化,中心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见点状无强化区(图1B),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DWI:病灶呈高信号(图1C),ADC图呈低信号,局部肠壁增厚,部分肠腔扩张,病变未突破浆膜层,膀胱和前列腺未见异常信号,盆腔内见类圆形等T1长T2小淋巴结.

    作者:吕晓婷;高雪梅;程敬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位胃误诊为肺脓肿1例

    患者女,33岁,因“咳嗽、咳痰伴气喘”于当地县医院就诊,无明确胸痛及发热表现,胸片及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下肺脓肿”,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后转入我院.胸部及上腹部CT(图1):右下肺近膈肌处见一空洞延伸至右膈下,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右侧膈顶升高;心脏、肝脏及其他腹部实质器官位置、形态正常,胃泡影位于右侧.CT诊断:①右下肺肺脓肿待除外;②右位胃可能性大.上消化道造影(图2):胃位于右膈肌与肝脏间,贲门位于右侧,右膈顶明显升高;诊断:右位胃.临床综合诊断:①急性支气管炎;②右位肾.经临床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蒲仕军;崔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CT表现1例

    患者男,25岁,因“左腰疼痛伴血尿约2周”入院.患者近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持续性胀痛,伴全程肉眼血尿.一般情况:体温37.2℃,脉搏10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 mmHg/83 mmHg;查体:腹平软,左输尿管走行区压痛,无反跳痛,左肾区叩痛.泌尿系CT增强(图1):左肾增大、形态失常,正常肾实质消失,隐约可见左肾轮廓,约8.7cm×9.0cm×14.3 cm,其内密度不均匀,左肾上极见4.7 cm×5.5 cm×6.0 cm软组织肿块,CT值约35.00 HU,周围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及液性密度影;增强后左肾上极肿块动脉期、静脉期和排泄期CT值分别约50.9 HU、54.0 HU和65.4 HU,平扫见高密度影和液性密度影未强化,左侧输尿管未显影,右肾、右侧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诊断为左肾上极肿块,性质待定;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肾平滑肌肉瘤伴出血坏死(图2).

    作者:胡承雷;刘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股沟区隐睾精原细胞瘤并扭转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46岁,因“左侧腹股沟肿痛5 h”入院.自幼阴囊内只能触及右侧睾丸,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约鹌鹑蛋大小的包块,入院当日晨起后发现其明显增大,持续剧痛并伴有尿痛.查体:左侧腹股沟区触及大小约5 cm×4 cm包块,触痛(+),左侧阴囊空虚伴发育不良,未及睾丸.超声:左侧阴囊内未见睾丸及附睾;左侧腹股沟区见大小约5.0 cm×3.8 cm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以等回声为主,局部可见小片状低回声区,其内见3.5 cm×2.5 cm实性回声团,局部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图1 A);CDFI于整个等回声肿块内均未见血流信号(图1B).

    作者:刘世锋;余立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右心耳并置合并多发畸形1例

    患儿女,7岁3个月,出生后1个月发现紫绀,喜蹲踞,发育及活动能力明显弱于同龄儿.查体:口唇及黏膜紫绀,杵状趾(指),心前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心房正位,右心耳位于左侧,与右心房通连,左心耳前上方可探及右心耳结构(图1A、1B);心室右袢,室间隔膜周部连续中断4 mm,房间隔连续中断16 mm,主动脉与肺动脉呈右前左后排列,主动脉与右心室通连,肺动脉与左心室通连.肺动脉瓣下可探及较强肌性回声,导致该处狭窄,肺动脉瓣开放受限,跨狭窄峰值压差100 mmHg,平均压差53 mmHg.超声诊断:①右心耳并置;②完全型大动脉转位;③室间隔缺损;④房间隔缺损;⑤肺动脉瓣重度狭窄.

    作者:彭源;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2岁,因“左胸壁蓝紫色肿物1年”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胸壁见直径约2 cm蓝紫色隆起肿物,质软,有囊性感,无压痛.超声:左侧胸壁皮肤层内见19 mm×11 mm×17 mm弱回声团,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心可见片状低回声区(图1A);CDFI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围实性区域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图1B);PWD于实性区域内探及低阻动脉频谱(图1C).超声诊断:左侧胸壁皮肤层实性占位伴中心液化.行左胸壁团块切除术,术后病理: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图2).

    作者:张凌燕;邱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右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合并肾上腺囊肿1例

    患者女,28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个月.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7.3℃,脉搏104次/分,血压110 mmHg/80 mmHg;双侧腰部曲线对称无畸形,双肾下极未触及,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压痛.超声检查:肝肾间探及4.4 cm×4.3 cm×4.2 cm囊状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内部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紧邻囊状无回声区旁见4.8 cm×4.4m×4,3 cm高回声团,分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1A),肝脏右缘受压变形,与高回声团分界明显,右肾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CDFI:高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①右侧肾上腺高回声团,考虑髓性脂肪瘤;②右侧肾上腺囊性包块,考虑囊肿.

    作者:罗飞;王琰;耿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内脂肪瘤1例

    孕妇23岁,孕2产0,否认药物接触史、家族遗传病史及近亲结婚史;因孕32周时于外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颅内稍高回声区,遂于孕35周来本院会诊.超声示胎儿双顶径约8.8 cm,头围约31.7 cm,腹围约31.4 cm,股骨径约6.9 cm,肱骨长约6.1cm,羊水指数约17.7 cm;胎儿颅脑横切面示透明隔前方丘脑水平稍下方脑实质内可见长条形高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大小3.5 cm×0.6 cm×0.9 cm(图1~3),能量多普勒可见细小血流信号;胎儿颅后窝宽约0.93 cm,右侧侧脑室前角0.44 cm,体部0.97 cm后角0.74 cm.超声诊断:宫内妊娠35+1周,左枕前位,活胎;胎儿颅内稍高回声肿块,可疑脂肪瘤;胎儿右侧侧脑室及颅后窝高值,建议进行遗传咨询MR检查.

    作者:骆迎春;田艾军;崔琦;周启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瘤1例

    患者男,50岁,心悸、活动后呼吸困难4天;外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心电图检查示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心腰部膨隆.TTE: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各瓣膜回声、启闭未见异常,于左房室后外侧见椭圆形液性暗区(图1A),范围约76 mm×45 mm,无明显舒张及收缩活动,与左心房相交通,交通口直径约21 mm,未见附壁血栓,左心活动受限;CDFI示扩张瘤体内血流信号色彩暗淡,交通口处往返的血流信号色彩稍鲜亮(图1B~1D),脉冲多普勒示交通口处双向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瘤.

    作者:费正东;谢卫锋;曹磊;王磊;孙满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双侧颈动脉体瘤1例

    患者女,61岁,以“颈部无痛性肿物,声音嘶哑”为主诉就诊.颈动脉超声: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均见一实性团样回声,形态不规则,左侧大小约2.39 cm× 1.32 cm×2.15 cm,右侧大小约2.63 cm×1.35 cm×1.84 cm,颈内、颈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CDFI: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与颈外动脉血流有沟通(图1).PWD.:低阻力型动脉频谱(图2).超声诊断:双侧颈动脉体瘤.颈部CTA: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被邻近血管包绕(图3).CT诊断:双侧颈内动脉分叉处占位性病变,颈动脉体瘤可能性大.

    作者:闫虹;金友贺;邱悦;王旭;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舌下先天性异位支气管囊肿1例

    患者男,60岁,自出生始即舌下即出现一包块,因无症状,一直未予处理;3天前包块骤然增大,影响呼吸及进食.查体:包块占据整个口腔,致舌体不能伸出.CT:舌下方见一包块,边界清晰,CT值约36 HU(图1A).MRI:舌下部见类椭圆形短T1、稍长T2包块,大小约2.72 cm×3.69 cm×4.28 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图1B、1C).超声:舌骨和下颌骨之间舌下部见包块,边界清,内部呈液性伴点状回声(图1D).行口底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物包膜完整,界限清,内含褐色液体,壁厚约0.2 cm;诊断:(口底)支气管源性囊肿(图1E).

    作者:夏丽莹;孟帆;富聪聪;李飞;王子文;潘诗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肝曲霉菌感染CT表现1例

    患儿女,8岁,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10个月前依次接受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强的松)、CAM(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之后粒细胞缺乏期出现反复发热,败血症、腹痛、腹泻、腹腔积液、黄疸及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近期症状加重.8个月前胸部CT平扫示两肺透亮度减低,左肺大片状高密影,右侧胸腔及水平裂积液;肝内见小的类圆形低密度影,中心见高密度影.血常规:血红蛋白88.00 g/L、中性粒细胞19.43×109/L、血小板91.00×109/L、白细胞27.09×109/L;真菌D-葡聚糖1698 pg/ml;痰培养示革兰阳性球菌少量,真菌革兰染色少量.

    作者:邓达标;方进;杨晓玲;梁敏杰;周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囊肾致肾性高血压并发颅内动脉瘤1例

    患者男,38岁,主因“头晕、腰部酸痛半年”就诊.5年前体检诊断多囊肾,未予特殊治疗.查体:血压200 mmHg/140 mmHg.实验室检查:镜下血尿10~12/HP,24 h尿蛋白550 mg,24 h肌酐清除率60.50 ml/min;卧位肾素活性3.80 ng/ml,血管紧张素Ⅱ152.76 pg/ml,醛固酮235.75 pg/ml;立位肾素活性9.89 ng/ml,血管紧张素Ⅱ176.65 pg/ml,醛固酮360.20 pg/ml.64排VCT肾脏增强扫描: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见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影,呈“葡萄串”样,囊肿压迫左、右侧肾内动脉,左肾小结石(图1).头颈部CTA:右侧颈内动脉末端见直径约12 mm动脉瘤(图2).临床诊断为多囊肾致肾性高血压并颅内动脉瘤.追问家族史,患者父亲及姐姐均有多囊肾病史,母亲和弟弟正常.

    作者:高飞;刘欢欢;高纪称;杨义;张永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胆总管胚胎型葡萄状横纹肌肉瘤1例

    患儿男,4岁7个月,上腹胀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实验室检查:AST 179 IU/L,ALT 145 IU/L,TB226.2 μmol/L,DB 142.3 μmol/L,IDB 83.9μmol/.CT:胆总管下段见软组织密度肿块约4.3 cm×5.0 cm,边界清晰,向左下延伸至胰腺后下方;肝、内外胆管扩张(图1A).MRI..胆总管下段肿块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后呈渐进性中度不均匀强化(图1B~1D).行胆总管下段肿物切除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胆总管分界不清,与门静脉、胰头粘连紧密.

    作者:白玉凤;牛娟琴;韩月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双腔心1例

    患者女,48岁,因“活动后劳累、气促2年余”就诊.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4/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MVEv 85 cm/s,MVAv 135 cm/s,AVv 238 cm/s,TVEv60 cm/s,TVAv 40 cm/s,PVv 120 cm/s,MR 400 cm/s,TR230 cm/s;二维超声示左心室中下部增大,左心室内肌束和肌隔异常增厚,左心室内径局部狭窄,将左心室分为两腔(图1A),狭窄处内径约8 mm,各瓣膜形态、结构及启闭运动良好;CDFI见左心室狭窄处双期血流速度增快,舒张期狭窄口处血流流速为200 cm/s(图1B),CW见收缩期血流呈高速射流流向左心室流出道(图1C),流速560 cm/s,PG 126 mmHg,二尖瓣及三尖瓣见少量反流.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双腔心).心电图检查(图2):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V3 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30~0.80 mV.

    作者:张松松;曹永政;彭格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脾综合征伴下腔静脉畸形、腹部脏器转位1例

    患者男,43岁,因“间断性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2周”入院.腹部彩超:右肾上腺多发偏低回声区;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扩张.腹部CT、MRI:腹部脏器反位,呈右位胃、对称肝(图1A),胆囊体积增大且位于中线区,胰腺头颈部肥大粗短、体尾部缺如呈短胰表现(图1B);左上腹未见脾脏影,右上腹部见5个大小不等类圆形结节,大者直径约4.12 cm,增强扫描早期呈花斑样强化,延迟期趋于均匀,其内侧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图1C);下腔静脉肝内段中断、消失,腹主动脉右侧见增粗的奇静脉(图1D);T2WI压脂示肝脾信号弥漫性减低(图1E);MRCP示胆总管中下段结节状充盈缺损、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样,胆囊明显增大.临床诊断为多脾综合征.

    作者:林钱森;陈自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胎儿巨膀胱1例

    孕妇,25岁,G1P0,中孕期常规超声检查见妊娠囊位置、形态均正常,胎儿顶臀径4.92 cm,胎心可见,律齐,胎儿颈后透明层厚约0.13 cm;胎儿下腹见2.21 cm×1.13 cm囊性包块外凸(图1A),囊壁菲薄,CDFI于其两旁可见脐动脉血流(图1B);连续两天动态观察,该囊性包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超声提示:宫内妊娠11+周,单活胎;胎儿巨膀胱可能性大.行中期妊娠引产术,引产后见胎儿下腹部明显外凸,与超声声像图所见相符(图2).

    作者:汝承林;王峰;徐继红;雷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99TCm-3PEG4-RGD用于家兔易损斑块分子显像

    目的 探讨通过探测兔新生微血管活体评价动脉易损斑块的可行性.方法 将1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普食对照组(A组)、易损斑块组(B组)和稳定斑块组(C组),每组5只.于喂养2周后分别进行股动脉分离假手术(A、C组)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B组),之后喂养不同成分饲料.于4、8、12周末静脉注射99Tcm-3PEG4-RGD,注射后0.5h、1h、2h行SPECT/CT显像及同机CT平扫.4、8周末显像后对3组各处死1只实验兔,12周末处死剩余动物,行离体血管SPECT显像、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3组实验兔注射99Tcm-3PEG4-RGD后0.5 h SPECT/CT图像显示,4周后3组兔腹主动脉区均未见放射性摄取增高,T/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5,P=0.122);8周后B、C组局部放射性摄取增高(F=17.037,P=0.001);12周后B组腹主动脉局部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A、C组(F=43.710,P<0.001).8、12周末,B、C组腹主动脉中均含有新生微血管,且B组数量明显高于C组.B组兔腹主动脉斑块的AHA动脉粥样硬化分型为Ⅲ型及Ⅳ型,C组为AHAⅡ型.A组腹主动脉中无新生微血管及易损斑块.结论 99Tcm-3PEG4-RGD分子显像对无创性评价兔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苏航;王蒨;米宏志;谷珊珊;牟甜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磁性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基本性质检测

    目的 探讨磁性超声微泡(MAMBs)的制备方法并检测其基本性质.方法 自制生物素化超声微泡,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将超磁性纳米微粒连接于超声微泡表面,制备MAMBs.采用颗粒计数分析仪检测生物素化超声微泡及MAMBs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采用倒置系统显微镜观察MAMBs的形态及分散性.采用超声实时显影生物素化超声微泡及MAMBs,并于5 min内观察其运动情况.外置永磁铁5 min,超声实时观察MAMBs显影变化.结果 生物素化超声微泡及MAMBs平均粒径分别约(1.11±0.21)μm和(3.70±0.89)μm.显微镜下观察MAMBs形态规则,分布均匀,无黏附聚集.外置永磁铁前,生物素化超声微泡及MAMBs均表现为增强回声,并呈自下而上的上浮状态.外置永磁铁后,MAMBs向永磁铁方向做自上而下的定向移动并聚集.结论 MAMBs形态规则,分布较均匀,具有显著的超声显影效果,可被外置永磁铁吸附做定向移动和定位聚集,可能为超声诊疗中增加局部微泡浓度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婷;严飞;靳巧锋;李叶阔;郑海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制高分子微泡超声造影机械指数与频率和峰值强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兔体内自制高分子微泡CEUS机械指数和频率与峰值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全氟戊烷的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固定其他超声扫描条件,对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机械指数0.04、0.09、0.17、0.34和超声频率3.5、5.0、6.5、8.0 MHz下进行肾脏CEUS,分析机械指数和频率与峰值强度的相关性;静脉注射10倍造影剂量微泡,观察毒性反应.结果 自制微泡平均粒径为(3.92±1.43)μm.兔体内峰值强度与机械指数呈正相关(r=0.99,P<0.05),与超声频率呈负相关(r=-0.93,P<0.05);静脉注射大剂量微泡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 采用自制高分子微泡作为造影剂对兔进行CEUS时,峰值强度与机械指数呈正相关,与超声频率呈负相关;微泡安全性良好.

    作者:林敏;黄丹凤;陈志奎;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黄嵘森;林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RI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层平均曲率的变化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MRI大脑皮层平均曲率的变化.方法 对2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26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MR扫描,使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3DSPGR)序列,采集高分辨率结构图像,并利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得到大脑灰质皮层平均曲率;利用SPSS 13.0评价两组在大脑灰质皮层平均曲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病例组双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中回、额下回等区域的平均曲率较对照组减小(P均<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皮层平均曲率的对称性降低,可能为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陶龙香;胡孝朋;吴津民;张诚;汪凯;董毅;余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人群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5599与脑区体积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健康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5599与部分脑区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99名健康中国汉族志愿者,对所有志愿者行MRI,采用VBM8软件测量19个脑区体积,以SnaP Shot法对rs16559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s165599位点与所选19个脑区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总体样本和男性样本中rs165599位点与所选19个脑区体积均无相关性(P均>0.05);女性样本中rs165599位点与岛叶及丘脑体积呈显著相关(P=0.04、0.01),效应等位基因(C)携带者岛叶体积大于非效应等位基因(T)携带者,丘脑体积小于非效应等位基因(T)携带者,经多重检验校正后rs165599与岛叶及丘脑体积无相关性(P=0.76、0.15).结论 女性中rs165599可能与岛叶及丘脑体积具有相关性.

    作者:莫茵;余化霖;孙学进;张锋睿;张振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H-MRS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1H-MRS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足月HIE患儿101例,29例日龄≤3天、33例日龄4~7天、39例日龄8~14天;另选取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37名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MR及1H-MRS检查,根据MRI表现对HIE进行分级,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NAA/肌酸(Cr)及Cho/Cr差异;对HIE患儿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NBNA评分差异;评价1 H-MRS指标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天重度HIE患儿,4~7天和8~14天中、重度患儿基底节NAA/Cho低于相应日龄正常新生儿(P均<0.05),所有日龄中、重度HIE患儿基底节NAA/Cr和额叶NAA/Cho均低于相应日龄正常新生儿(P均<0.05);≤3天和8~14天不同程度HIE患儿间基底节NAA/Cho、4~7天不同程度HIE患儿间额叶NAA/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日龄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中度HIE患儿(P均<0.05).HIE患儿基底节NAA/Cho和NAA/Cr、额叶NAA/Cho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238,0.221,0.202;P均<0.05).结论 HIE患儿1H-MRS与NBNA评分具有相关性,二者结合有助于早期检出足月儿HIE及评价脑损伤严重程度.

    作者:杜奕;李艳;陈志强;刘玲玲;李鹏;田淑萍;吴玉华;陈兵;金国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TBSS分析

    目的 采用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变化.方法 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5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患者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纤维DTI各相关参数,包括FA、轴向弥散系数(AD)、平行弥散系数(RD)和平均弥散系数(MD),比较两组DTI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脑白质纤维束参量值的改变以右侧半球为主,其中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左侧扣带、右侧上纵束的FA值显著降低(P均<0.05,FWE校正);右侧大脑脚、右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右侧内囊豆状核后肢、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双侧上放射冠、双侧后放射冠、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扣带、双侧上纵束的RD值显著升高(P均<0.05,FWE校正);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右侧上纵束的MD值显著增高(P均<0.05,FWE校正);两组各脑区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WE校正).结论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纤维存在改变,以髓鞘脱失或完整性破坏为主.

    作者:荐志洁;霍康;高洁;李贤军;罗国刚;鱼博浪;杨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比较钆布醇与钆喷酸葡胺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能力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Gd-DTPA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的能力.方法 对10例MR增强扫描疑似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随机分配对比剂注射顺序,行钆布醇(0.1 ml/kg体质量)和Gd-DTPA(0.2 ml/kg体质量)MR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对比剂MR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的能力,并比较二者转移瘤SNR、CNR及对比强化值(CE)的差异.结果 钆布醇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5个,Gd-DTPA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2个,显示转移瘤质量评分分别为(3.40土0.72)和(3.24±0.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对比剂后延迟3 min、7 min及10 min,钆布醇增强MRI中转移瘤SNR、CNR和CE均高于Gd-DTPA增强MRI(P均<0.05),各延迟时间点间SNR、CNR和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Gd-DTPA增强MRI比较,钆布醇增强MRI显示脑转移瘤更加清晰,能检出更多微转移灶.

    作者:范兵;李美娇;许玉峰;张保翠;李沙;王霄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磁共振对比剂Gd-EOB-DTPA用于评估肝功能研究进展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MRI对比剂,能被正常肝细胞所摄取,而功能受损的肝细胞则较少甚至不摄取,故可利用其这一特性对肝细胞功能进行评估.本文就Gd-EOB-DTPA用于肝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菲;刘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研究进展

    对于预计生存期>3个月但不适于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胆道支架置入术为标准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发生再狭窄.射频消融为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提供了新的方法.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胆道射频消融术安全、可靠,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及胆道支架再狭窄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胆道射频消融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潘涛;刘兆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8F标记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心肌灌注显像是诊断冠心病、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评估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影像学方法.18F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包括亲脂性阳离子类显像剂和线粒体复合物Ⅰ (MC-Ⅰ)抑制剂类显像剂,其中MC-Ⅰ抑制剂Flurpiridaz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本文围绕18F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摄取机制及特点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李帅;李剑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子影像技术活体示踪治疗心肌梗死干细胞研究进展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取得较大进展,采用分子影像技术示踪干细胞对阐明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是动物实验中验证和优化干细胞移植方案的重要工具.放射性核素、MRI及光学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可非侵袭性评估移植干细胞的归宿.本文综述示踪干细胞的分子影像技术的新进展,探讨各技术的优缺点及其临床适用性.

    作者:覃杰;单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足踝部高频超声的临床应用

    高频超声分辨力高,实时、动态、无创,短期内可重复检查,其在评价肌腱、韧带、周围神经、血管、关节和骨骼等结构中具有重要价值.足踝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类型多样.本文对高频超声在诊断和治疗足踝部软组织和关节病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殷露;朱家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胎蛋白阴性和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超声特征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甲胎蛋白(AFP)阴性和阳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超声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103例,其中AFP阴性43例,AFP阳性HCC 60例,对比分析二者超声及CEUS表现.结果 常规超声:AFP阴性HCC多数大径≤3 cm(32/43,74.42%),单发(38/43,88.37%),形态较规则(31/43,72.09%),回声多均匀(33/43,76.74%),多数肿瘤内无坏死、出血(34/43,79.07%),以中心血流丰富为主(31/43,72.09%),多数(29/43,67.44%)未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AFP阳性HCC多数肿瘤大径>3 cm (37/60,61.67%),单发(37/60,61.67%),形态不规则(41/60,68.33%),多呈不均匀回声(39/60,65.00%),易发生坏死、出血(49/60,81.67%),以周边血流丰富为主(39/60,65.00%),易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33/60,55.00%).AFP阳性和阴性HCC上述超声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AFP阴性HCC多呈“快进慢出”(19/29,65.52%),AFP阳性HCC多呈“快进快出”(33/44,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阴性与阳性HCC超声表现具有一定差异,可通过超声初步评估AFP表达水平.

    作者:王晓嫚;郑哲岚;高枫;袁华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比较胃肠间质瘤与胃肠原发淋巴瘤18F-FDG PET/CT征象

    目的 比较胃肠间质瘤(GIST)与胃肠原发淋巴瘤(PGIL)18F-FDG PET/CT征象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GIST患者和26例PGI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计算CT和18F-FDG PET对病变的检出率,比较GIST和PGIL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大厚度(THKmax)及18F-FDG PET/CT征象差异.结果 CT检出20例(20/21,95.24 %)GIST、24例(24/26,92.31%)PGIL;18 F-FDG PET对GIST和PGIL检出率均为100%.PGIL病灶SUVmax显著高于GIST(11.14±7.78 vs 7.30±4.44,P<0.05),二者THK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1土4.30)cm vs(3.80±2.16)cm,P>0.05].GIST多为单发病灶(14/21,66.67%),以胃肠壁局限性增厚为主(18/21,85.71%),1例(1/21,4.76%)继发性肠腔扩张,7例发生转移;PGIL多为多发病灶(15/26,57.69%),以胃肠壁弥漫性增厚为主(15/26,57.69%),5例(5/26,19.23%)继发性肠腔扩张,20例发生转移.结论 GIST和PGIL的18F-FDG PET/CT特点各异,有67.44%)未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AFP阳性HCC多数肿瘤大径>3 cm (37/60,61.67%),单发(37/60,61.67%),形态不规则(41/60,68.33%),多呈不均匀回声(39/60,65.00%),易发生坏死、出血(49/60,81.67%),以周边血流丰富为主(39/60,65.00%),易发生转移或侵犯周围组织器官(33/60,55.00%).AFP阳性和阴性HCC上述超声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AFP阴性HCC多呈“快进慢出”(19/29,65.52%),AFP阳性HCC多呈“快进快出”(33/44,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阴性与阳性HCC超声表现具有一定差异,可通过超声初步评估AFP表达水平.

    作者:邓燕云;王全师;吴湖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静脉栓塞病变的超声表现及病因分析

    目的 观察门静脉栓塞病变(PVE)超声表现,分析其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7例经病理、其他影像学检查或临床证实的PVE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观察栓子超声表现,分析病因、性质及发生部位.结果 PVE超声表现为门静脉系统内异常回声,部分或完全充填管腔;8例栓子内可见搏动性动脉血流信号(8/257,3.11%),25例(25/257,9.73%)门静脉(PV)呈海绵样变.PVE常见病因依次为为原发性肝癌(173/257,67.31%)、肝硬化(36/257,14.01%)及肝转移癌(30/257,11.67%).194例(194/257,75.49%)PV癌栓中,原发性肝癌占80.41%(156/194);血栓63例(63/257,24.51%),其中肝硬化占57.14%(36/63).PVE累及部位依次为门静脉主干及分支(254/257,98.83%)、肠系膜上静脉(36/257,14.01%)、脾静脉(30/257,11.67%)、下腔静脉(19/257,7.39%)、肠系膜下静脉(1/257,0.39%).超声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敏感度为4.12%(8/194).结论 PVE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超声鉴别诊断栓子性质敏感度较低;原发性肝癌为PVE的常见病因.

    作者:沈燕华;张云山;贺声;薛海萍;鲁媛媛;杨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鉴别诊断BI-RADS 4类病灶

    目的 评价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技术鉴别诊断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超声诊断(BI-RADS-US)4类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乳腺疾病患者,对152个乳腺BI-RADS-US 4类病灶进行ARFI检查,利用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VTI)判断肿块的性质、范围,并计算病灶在弹性图像与灰阶图像上的面积比;以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测量病灶与同层次周围乳腺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比值.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灶在弹性图像与灰阶图像上的面积比分别为1.13±0.19和1.95土0.62 (P<0.001),良、恶性病灶与同层次周围乳腺组织的SWV比值分别为2.38±1.29 m/s和5.82±1.76 m/s(P<0.001);面积比和SWV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可信区间面积比为86.80%~96.50%,SWV比为89.60%~97.90%.以面积比值1.43和SWV比值3.69作为佳诊断界值,则ARFI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136/152)%、76.19%(48/63)、98.88%(88/89)、97.96%(48/49)和90.13%(137/152)、80.95%(51/63)、96.63%(86/89)和94.44%(51/54).结论 ARFI技术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良恶性BI-RADS-US 4类乳腺病变的准确率.

    作者:林梅影;金占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 探讨临床资料与超声心动图多参数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 收集105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终纳入75例,根据CAG结果分为狭窄组(n=33)与对照组(n=42).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值、E峰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e、a峰值;应用4D-Auto LVQ功能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I);以二维斑点自动功能成像(AFI)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LPSS).结果 狭窄组与对照组间E/e、E-DT、GLPSS及二型糖尿病(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E/e(0.715》>E-DT(0.667)>GLPSS(0.649》>2DM(0.609),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P=1/[1+e-(-5.505+0.431E/e+0.021× E-DT+0.127×GLPSS+2.141×2DM)].P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以P≥0.4509为截值预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分别为78.8%和69.0%.结论 联合应用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多个参数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效能.

    作者:宋宏宁;陈金玲;秦真英;曹省;胡波;郭瑞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0例(尿毒症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2名,患者均于初次透析前、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实时三平面AFI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和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比较尿毒症组与对照组AFI各指标差异,分析GLS与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尿毒症组透析前、透析后1个月GLS和所有节段RLS,透析后3个月GLS及部分节段RLS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尿毒症组透析后1个月和3个月GLS增高,部分节段RLS增高(P均<0.05);与透析后1个月比较,透析后3个月GLS进一步增高,部分节段RILS进一步增高(P均<0.05).GLS与LVMI呈负相关(r=-0.547,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252,P<0.01).结论 实时三平面AFI可早期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能力.

    作者:许丹霞;陈斌;胡元平;熊炳;颜姣燕;朱晓娟;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

    目的 应用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Triplane-QTVI)技术定量评价左心室不同透壁程度梗死心肌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情况.方法 对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I)患者(A组)、3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I)患者(B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采集实时三平面组织速度图像,测量左心室梗死心肌节段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ndo)、心外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epi)及其比值i(i=Vs-endo/Vs-epi).结果 ①正常组Vs-endo、Vs-epi均呈基底段、中间段至心尖段递减的趋势,同一心肌节段Vs-endo均>Vs-epi,i>1.②与正常组比较,A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均明显减低(P<0.05),Vs-epi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1(P<0.05).③与正常组比较,B组梗死心肌节段Vs-endo、Vs-epi均明显减低,i≈1(P<0.05).④A、B两组梗死心肌节段之间比较Vs-epi、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MI型心肌梗死及STMI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节段呈现不同的收缩运动特征;同一心肌节段Vs-endo、Vs-epi及其比值能敏感反映心肌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

    作者:邓玉姣;夏稻子;李阳;杨冰冰;宣健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0T MRI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3.0T全心MRI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检索2003年1月 2013年10月Pubmed、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关于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version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汇总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基于患者水平(n=477)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95%CI 0.88~0.95)和0.85(95%CI 0.79~0.89),AUC为0.9201;基于血管水平(n=1740)分别为0.89(95%CI 0.85~0.91)和0.90(95%CI 0.88~0.92),AUC为0.9564;基于节段水平(n=4126)分别为0.85(95%CI 0.82~0.88)和0.91(95%CI 0.91~0.92),AUC为0.9506.结论 3.0T全心CE-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进;陈蒙;崔盟;周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OSCSTs)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OSCSTs的临床表现、超声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探讨其声像图特征.结果 28例OSCSTs患者共30个肿瘤,根据超声表现分为3型:①实性型19例,分别为纤维卵泡膜瘤13例、纤维瘤4例、卵泡膜瘤2例,表现为低回声肿瘤内见条状阴影,后方回声衰减,瘤体周边可见稀疏血流信号.②规则囊实性型5例,均为纤维卵泡膜瘤囊性变,实性部分回声均匀,囊性部分囊壁光滑.③不规则囊实性型4例,为颗粒细胞瘤及纤维肉瘤各2例,呈单房或多房囊实性肿瘤,囊腔大小不等,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可见结节状突起,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结论 部分OSCSTs具有较典型超声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初步诊断OSC-STs.

    作者:吴春燕;赵新美;曹迎九;袁岩;吴鹏西;夏钰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超声测量正常胎儿左头臂静脉

    目的 应用产前超声观察胎儿左头臂静脉,建立正常胎儿左头臂静脉管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取384胎23~39周正常胎儿,应用二维超声显示胎儿左头臂静脉,对能够清晰显示者测量管径,并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对二维超声显示不明确者应用CDFI进一步进行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对胎儿左头臂静脉的显示率为88.54%(340/384),联合CDFI对胎儿左头臂静脉的显示率为91.93%(353/384).正常胎儿左头臂静脉管径与孕周呈直线相关(r2=0.95、P<0.001).以孕周为自变量(X)、左头臂静脉管径为因变量(Y),直线回归方程为Y=-1.063+0.152X.结论 产前超声能够显示并测量胎儿左头臂静脉,有助于评价胎儿心血管发育.

    作者:廖姗姗;陈昌宇;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超声建立胎儿甲状腺正常参考值

    目的 利用超声观察胎儿甲状腺大小与孕周(GA)的关系,建立胎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大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技术测量306胎胎龄20~40周正常单胎胎儿甲状腺长径、前后径、横径、周长、面积、体积,并分析各测量值与GA的关系.结果 超声声像图中,胎儿甲状腺呈中等回声,甲状腺大小随GA增加而增大,其与GA的回归方程分别为:长径=0.059GA+0.055(r=0.813,P<0.05),前后径=0.025GA+0.16(r=0.747,P<0.05),横径=0.036GA+0.275(r=0.752,P<0.05),周长=0.159GA-0.135(r=0.744,P<0.05),面积=0.045GA-0.358(r=0.689,P<0.05),体积=0.067GA-1.083(r=0.755,P<0.05).同一医师和不同医师测量甲状腺大小的重复性均较高,且不同医师测量甲状腺大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产前超声建立胎儿甲状腺大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有助于评估其发育情况及早期诊断甲状腺异常.

    作者:李丽雅;吕国荣;李敏;凌乐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比较128层高清冠状动脉CTA和640层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效能

    目的 比较128层高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HD-CCTA)与640层CCTA显示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腔的能力,评估二者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收集177例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27枚支架),对其中88例(112枚支架)行128层HD-CCTA,对89例(115枚支架)行640层CCTA,比较二者图像质量和支架内腔显示率;以CAG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二者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128层HD-CCTA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图像质量评分(1.63±0.25)分高于640层CCTA[(0.54±0.34)分,P<0.05];128层HD-CCTA对支架内腔显示率(108/112,96.43%)高于640层CT(60/115,52.17%,P<0.05);128层HD-CCTA和640层CCTA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14/14)、90.00%(18/20)、87.50%(14/16)、100%(18/18)、94.12%(32/34)和100%(20/20)、41.67%(5/12)、74.07%(20/27)、100%(5/5)、78.13%(25/32).结论 128层HD-CCTA较640层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腔再狭窄准确率更高,在术后随诊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欣;李晓飞;耿青;陈海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观察正常腕关节软骨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在正常腕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 对1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3D-DESS、常规T1W自旋回波(SE-T1W)序列、T2W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序列、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PDW)序列行腕关节扫描.测量并计算各序列上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腕骨间软骨及腕骨骨髓SNR及CNR,比较3D-DESS与常规SE序列图像SNR、CNR的差异.结果 3D-DESS图像上TFCC、腕骨间软骨SNR均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而3D-DESS上骨髓SNR与FS-FSE-T2W、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DESS显示腕骨间软骨/骨髓CNR明显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3D-DESS图像TFCC/骨髓CNR与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SE序列相比,3D-DESS序列能更为清晰地显示腕关节软骨,对诊断腕关节软骨病变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袁文昭;邓德茂;梁继军;廖章慧;郭思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足踝部籽骨、副骨外伤性病变影像学表现

    目的 探讨足踝部籽骨、副骨外伤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籽骨、副骨外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75例患者均有急或慢性损伤史.影像学表现包括籽骨、副骨骨质改变63例,周围软组织肿胀75例,周围炎性渗出积液30例,以及囊变17例,骨髓水肿10例,周围筋膜增厚5例.结论 足踝部籽骨、副骨外伤性病变与其特殊解剖与功能密切相关;影像学可为诊断足踝部籽骨、副骨外伤性病变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孝忠;刘太运;王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与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GA)的价值.方法 对33例GA患者(共157个关节)和18例其他关节炎(非GA,共100个关节)患者分别行高频超声和DECT检查,并观察GA患者尿酸盐结晶、骨质缺损、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等和病变部位的CDFI表现.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G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70%、93.00%、83.70%、94.60%、72.70%,与DECT (87.90%、97.00%、91.40%、97.90%、83.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频超声和DECT诊断G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85(P<0.05).两种方法检出尿酸盐结晶、骨质缺损、关节积液的Kappa值分别为0.56、0.74、0.82(P均<0.05).高频超声检出GA患者22个关节滑膜增厚,DECT检查不能检出滑膜增厚.结论 高频超声和DECT均可用于诊断GA;DECT检测尿酸盐结晶较高频超声更有优势.

    作者:胡麦果;李拾林;吕国荣;万承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目的 观察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价值.方法 收集术前接受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的疑似PHPT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PHPT的灵敏度.结果 40例中,38例经病理确诊为PHPT,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灵敏度为89.47% (34/38),99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灵敏度为94.74%(3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灶大小及不同甲状旁腺素水平PHPT,99 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与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PHPT灵敏度高.

    作者:张祥铭;张敏;胡佳佳;席云;孙晨玮;李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误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像图特征

    目的 探讨误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误诊为PTC的结甲的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大径、纵横比、边界、回声、囊性成分、微小强回声、粗大强回声、条带样中等回声及血供情况.回顾分析10例患者历史超声检查资料,观察甲状腺结节变化情况.另选取同期70例PTC作为对照,分析二者声像图特征的异同.结果 结甲与PTC在有无囊性成分、弥漫微小强回声、条带样中等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大径、纵横比、边界、回声、散在微小强回声、粗大强回声和血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甲内部囊性区域可逐渐缩小.结论 多发微小囊性成分、条带样中等回声及结节呈动态变化有助正确诊断结甲.

    作者:李鹏;张惠;石健;陈路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成人正常甲状腺的重复性

    目的 评价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弹性参数的重复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28名,应用SWE技术,由同一检查者于不同时间及不同检查者分别行甲状腺弹性成像,应用Q-Box获取甲状腺双侧叶中部的弹性参数(Emean),评价组内及组间的重复性.结果 ①检查者内同一天两测值E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左、右叶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81、0.94,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0.88 (P均<0.001),提示组内重复性很好;②检查者内不同天两测值E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ICC值分别为0.59、0.86,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r=0.69、0.72(P均<0.001),组内重复性好;③检查者间两测值E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叶ICC值分别为0.64、0.58,Pea 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左=0.45(P左=0.014)、r右=0.57(P右=0.002),组间重复性好.Bland-Altman图示组内及组间SWE测量值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SWE可定量获取甲状腺的杨氏模量值,重复性好.

    作者:贾姝妮;陈晓燕;薛继平;康春松;张燕霞;李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T和MRI诊断男性盆腔原发肿瘤

    目的 探讨男性盆腔原发性非脏器来源肿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盆腔非脏器来源肿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 28例中,良性14例、恶性14例;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13例;边界清楚16例,边界不清12例;实质性17例,囊实性7例,囊性4例;增强扫描中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23例.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其中畸胎瘤3例,神经鞘瘤3例.结论 男性盆腔原发性非脏器来源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多样,部分肿瘤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表现.

    作者:杨军;李勤勍;廖承德;陶海波;郑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估慢性肾病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估慢性肾病的影响因素,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测量192例慢性肾病患者(病例组)及112名正常对照的肾皮质硬度,于右肾下极设置ROI,将检查深度设定为2.0~6.5 cm,并分为2.0~3.5 cm(深度1)、3.6~5.0 cm(深度2)、5.1~6.5 cm(深度3),分析不同深度下各期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剪切波速度(SWV)差异.评价患者的血肌酐与肾皮质SWV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间SWV差异.结果 深度1~3下,正常肾皮质的SWV中位数分别为2.91、2.82、2.48 m/s,深度1、深度2与深度3的S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度2下,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肾病组S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肾皮质SWV中位数逐渐减小.肾病组肾皮质SWV值与血肌酐水平呈负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肾病间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技术可用于评估慢性肾病的病变程度,定量评价肾脏顺应性.

    作者:薛立云;闻捷先;黄备建;马姣姣;严丽霞;丁红;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在颈部CTA中的应用

    颈部CTA扫描范围较长,过高辐射剂量可增加致癌风险性;如何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曝光剂量为目前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进行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60例疑似颈动脉病变而接受颈部CTA检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1~80岁,平均(59.2±13.2)岁,体质量指数(24.28±1.98)kg/m2,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进行扫描;FS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5~82岁,平均(62.9±10.6)岁,体质量指数(23.83±2.10) kg/m2,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进行扫描.

    作者:胡婷婷;王鑫宏;张德营;丁文洪;丁信法;章伟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真皮和皮下间叶性肿瘤,2013版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1]将其定义为表浅、低级别、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纤维母细胞肿瘤.DFSP可累及全身各部位,躯干和四肢近端为多见,较少累及乳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DFSP的超声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4月-2014年2月接受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DFSP的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2个月~11年.5例为单发,1例女性患者为多发(2个肿瘤).4例局部皮肤隆起伴红斑.

    作者:汤兵辉;涂剑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及评估预后

    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可造成胎儿血流动力学异常、胎死宫内或新生儿猝死,且常与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而预后差[1],故对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诊断及结节性硬化症风险评估十分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1999年5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并拟诊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9名孕妇,年龄21.5~36.5岁,平均(29.0土7.5)岁,孕龄20.4~38.0周,平均(29.2±8.8)周,均无特殊不适.

    作者:廖森成;聂娅;赖慧华;老兆航;黄惠甜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