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174
  • 国内刊号:37-1167/R
  • 影响因子:0.13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ASPT来源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直肠脱垂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探索发病机理和佳治疗方法

    为探索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选择佳治疗方法,通过大量样本的调查,采集了动物直肠脱垂的自然标本和人工建立了兔、犬直肠脱垂的模型.动物自然标本的采集,获得了幼兔直肠脱垂标本1例;犬直肠脱垂标本21例,其中幼犬19例,成年犬2例;幼猪直肠脱垂标本1例;鸡直肠脱垂标本3例;鸭直肠脱垂标本10例;豚鼠1例.人工直肠脱垂模型的建立,兔25例,犬1例.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佳治疗方法.

    作者:黄乃健;李殿伟;王立柱;史学文;贝绍生;孙洪生;栾耀芳;贾小强;梁新成;李金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润肠通便汤配合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为探讨提高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中药方润肠通便汤,辅以肠动力药及植物神经调节剂;对照组60例服用麻仁丸治疗.疗程7d,2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治愈50例,治愈率83%,好转10例,好转率1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治愈率22%,好转33例,好转率55%,总有效率7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以润肠通便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卢红明;孙福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留直肠肌鞘的肛管吻合术后控便功能观察

    探讨保留直肠肌鞘的低位肛管结肠/回肠吻合术后控制排便功能的影响.对13例直肠、结肠病变患者行上段直肠切除,距齿状线上1cm剥除下段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保留直肠肌鞘及肛管,行结肠/回肠与肛管吻合.13例患者近期内控制排便功能欠佳,但随着结直肠代偿功能的恢复,远期效果较满意.结果表明,该方法术后效果满意,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较高,易于接受.

    作者:郑新;张志云;戴宗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钡气双重造影法的临床观察

    为研究结肠钡气双重造影时,黏膜层的均匀涂布以及提高钡剂附着结肠壁的灌肠技巧,对616例采用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并与传统法2 388例比较.结果显示,钡剂-气体综合灌肠法较传统法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提高,不良反应减少,每人次所需时间从原来的50~60min缩短至13~14min.结果表明,采用钡剂一气体综合灌肠法造影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灌肠.

    作者:朱平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肛管直肠测压在便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探讨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的改变和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分析使用Polygraf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检测2004年3月至2005年2月48例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耐受阈值、排便时松弛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临床资料,并与正常对照相比,48例便秘患者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降低(P<0.05);24例耻骨直肠肌痉挛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减弱,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48例便秘患者直肠感知阈值和大耐受容积变化和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便秘患者直肠感觉无明显异常,但明显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变化,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常收缩、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减弱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作者:罗东林;刘宝华;陈金萍;陆坷;张连阳;王守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Block术式治疗直肠前突

    为了改善直肠前突的疗效,减少复发率,寻找治疗直肠前突的合理方法,将传统的Block术式改良,对直肠前突囊袋分区,通过分区进行闭合式修补,使直肠前壁形成3个平行排列柱状结构.结果: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率100%.随访2~4年,无复发.结果表明,经直肠排列柱状闭合式修补对女性直肠前突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作者:徐永强;吴庆平;孟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吻合器在治疗直肠内脱垂中的应用

    为探讨吻合器治疗直肠内脱垂的适应症、方法、疗效及安全性和实用性,经肛用33mm吻合器环状切除直肠黏膜术治疗直肠内脱垂46例,手术时间平均10min,术后住院时间2~5d.术后症状消失,效果满意.结果表明,吻合器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任翔英;丁智勇;汤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价值

    为寻求一种简单、方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诊断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方法,在常规球囊逼出试验基础上,对测试阳性者,加用拉力将球囊拉出,记录拉出力量.结果50例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球囊逼出试验阳性者27例,占84.4%,阳性者大多需加200~500g拉力拉出球囊.结果表明,球囊逼出试验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有辅助诊断价值,并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加拉力的测试方法可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秦兵芬;汤献忠;陈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荷包式缩肛术在直肠脱垂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

    为观察改良荷包式缩肛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选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下潜行波纹状环肛缝合,并行肛尾缝的强固缝合,达到缩肛固脱直肠的目的.该法施治6例,全部治愈,住院6~14d,平均8.7d.结果表明,该术式环肛荷包式潜行缝合,皮面无切口,无外露线段,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26例疗效观察

    采用1:1消痔灵液对直肠黏膜脱垂者行黏膜下点状注射,对完全性直肠脱垂行直肠周围注射.结果:儿童7例均一次治愈,成人19例中,一次治愈12例,二次治愈4例,3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治愈率88.5%.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果表明,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是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肛直肠黏膜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

    为探讨完全性直肠脱垂简便实用术式,采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20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19例随访6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果表明,使用经肛直肠黏膜、黏膜下多点缝扎加肛门外括约肌缩短成形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方法简便、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李兆德;赵迎春;王立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乙状结肠镜行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8例

    为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方法,在乙状结肠镜下采用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8例.手术时间15~25min,术后3~5d出院,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果表明,乙状结肠镜下套扎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且操作易于掌握,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邵飚;于艳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改良盆腔紧固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

    为探讨有效的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并防治术后便秘,对20例病人采用改良盆腔紧固术.术后随访1~6年无复发,无便秘.结果表明,改良盆腔紧固术能很好地解决直肠脱垂和便秘两大问题.

    作者:孙军席;郭澎;王海霞;杨建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为了评价福松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福松;对照组26例,给予乳果糖.疗程2~4周.治疗组治愈率14.7%,显效率61.8%,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治愈率3.9%,显效率23.1%,总有效率84.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福松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作者:常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治疗结肠瘫痪症的探讨

    探讨一种可行的治疗结肠瘫痪症(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手术方式.有选择性地保留近端适当结肠肠段,将远端结肠之口侧封闭后旷置,用保留的肠段行结-乙/结-直吻合术.28例中痊愈25例(89.3%),显效2例(7.1%),好转1例(3.6%),总有效率100%.结果表明,选择性结肠切断旷置术治疗结肠瘫痪症术式简单,疗程缩短,安全有效,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向东;曹暂剑;张琦;安辉;顾尽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202例

    为探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黏膜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202例,治愈172例,治愈率85.1%,有效30例,有效率14.9%.术后下腹部不适10例,尿潴留6例,出血4例,术后平均住院4d.无肛门疼痛、肛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可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此法安全有效.

    作者:宋保学;范运金;陈鲜华;王秀成;黄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7例报告

    为探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对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7例随访3个月至4年,无复发、便秘,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卢庆华;蒋干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上消化道动力学临床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上消化道动力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估.对29例CFC患者和10例健康自愿受试者(作正常对照组)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口一盲肠通过时间(OCTT),评估上消化道动力.CFC组OC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结肠动力障碍组CFC患者OCTT异常的阳性率高于非结肠动力障碍组CFX患者(P<0.01).结果表明,CFC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结肠动力障碍组的CFC患者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作者:章阳;王业皇;季利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创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

    为研究微创法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应用,采用微创术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症便秘患者40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术式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疼痛程度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疼痛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瘢痕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微创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韩玉娟;王明明;柳晓东;藏金林;杜爱华;祝迎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骶部修补治疗重度直肠前突15例

    经骶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均为女性;年龄48~67岁,平均60岁;病程3~20年.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于骶尾关节处平行骶尾关节做一弧形切口,长10~12cm,切开皮肤、皮下、骶尾关节、固有筋膜后显露直肠后壁,于下段直肠由两侧向直肠前壁作分离解剖直到会师,游离直肠前突部,然后用3cm×15cm涤纶补片于直肠前方绕过前突部,用无损伤涤纶线把涤纶补片与前突部缝合固定,补片两端于直肠后方根据松紧程度缝合固定于直肠后固有筋膜及骶尾韧带上.冲洗创口后间断缝合固有筋膜及创口.

    作者:赵广臣;王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阴道直肠双向修补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直肠前突

    我科采用经直肠、阴道双向修补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三明治式)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桥;侯再义;徐茂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润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12例

    采用自拟润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61例;年龄60~87岁,其中60~70岁69例,71~80岁31例,81岁以上者1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所有病例均排除肠道和肛门器质性病变.

    作者:谷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耻骨直肠肌断离黏膜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

    采用耻骨直肠肌断离加直肠黏膜、部分直肠肌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均系非经期经产妇;年龄29~61岁;病史1~27年.生育1~4胎,均系自然分娩.部分患者合并混合痔、直肠黏膜内脱垂或套叠等.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

    作者:任天华;丁少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前突修补术手术前后护理

    我院2000~2003年收治直肠前突患者102例,均为女性,年龄40~74岁,平均56岁,入院后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穴位埋线加后位扩肛治疗顽固性便秘52例

    采用穴位埋线加后位扩肛法治疗习惯性便秘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39例;年龄18~70岁;病程2~3年.10d以上排便1次5例,3~5d排便1次40例,隔天或每日排便1次7例.伴有肛裂24例,痔22例.全部患者都有长期依赖泻药史.

    作者:周文华;王立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1~68岁;病程8个月至30年.均行排粪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8例同时行盆腔造影,3例同时行盆腔、膀胱及排粪三重造影,合并盆底疝8例,直肠前突6例,子宫后倾3例,膀胱脱垂1例.临床表现:31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骶尾部疼痛及便血,部分病人长期依靠泻药或用手法帮助排便.本组病人入院前均经保守治疗,其中12例曾行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无效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朱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结肠灌注治疗便秘156例

    我科采用结肠灌注治疗便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98例;年龄20~70岁.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采用DZK-01结肠途径治疗系统(雄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适当温度的过滤纯净水作为灌肠液,通过治疗机的探头及导管进入肛门,经过直肠、乙状结肠向上深达50cm左右注入结肠,灌注液的注入量、排出量、流速、温度等参数均由结肠途径治疗系统进行有效调节.在灌注的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作腹部按摩,每日1次,每次30~40min.

    作者:汪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黄金银花泡服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200例

    采用大黄和金银花二味中药泡服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2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20例,女80例;年龄18~50岁125例,50岁以上75例.内痔15例,外痔20例,混合痔80例,肛裂50例,肛周脓肿15例,肛瘘20例,均伴术后便秘.

    作者:王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治疗直肠脱垂150例

    我们采用注射方法治疗直肠脱垂1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18~75岁,其中18~20岁5例,21~30岁15例,31~40岁25例,41~50岁50例,51~60岁45例,61~70岁7例,71~75岁3例.其中直肠内脱垂110例,Ⅰ度脱垂25例,Ⅱ度脱垂13例,Ⅲ度脱垂2例;病程1~10年125例,11~20年14例,21~30年9例,31~40年2例.

    作者:王朝友;李洪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柱状缝合加注射和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

    我院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缝合加消痔灵注射及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27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2例,女141例;年龄9~86岁;病程6个月至12年.直肠黏膜脱垂Ⅰ度34例,Ⅱ度62例,Ⅲ度88例,内脱垂89例.采用单纯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7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103例,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加消痔灵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68例.

    作者:赵海静;茹金霞;杨秀丽;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补气通便丸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

    我们采用补气通便丸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35例;年龄7~58岁;病程1~7年,排便间隔2~5d.弛缓型(即习惯性便秘)30例,痉挛型(即运动失调性便秘)16例.

    作者:宋其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

    采用切挂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4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32例;年龄38~70岁.男性中有6例合并Ⅲ期内痔,女性中合并直肠前突21例,并直肠黏膜内脱垂26例.经过注射(封闭)、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18例.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注射疗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

    我科采用肠管脱出后注射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12岁.

    作者:张荣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莫沙必利加麻仁滋脾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

    我们采用莫沙必利加麻仁滋脾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病程1~10年.治疗方法及疗效:口服莫沙必利(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5mg,每日3次,加服麻仁滋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1周疗效不明显,2周有效,4周疗效显著,8周与4周相似.总有效率98.3%.

    作者:白士丁;吴晓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直肠四边法治疗直肠前突23例

    我科采用经直肠入路,以四边法(边牵、边切、边缝、边扎)治疗直肠前突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1~67岁,病程0.5~20年.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平均约30min,有手助排便史者6例.直肠指诊:于直肠前壁齿状线上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凹陷的薄弱区.直肠排粪造影:中度前突10例,重度前突13例.23例均于排粪终末有钡剂滞留.

    作者:张志强;孙广亮;刘国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升提汤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35例

    应用自拟升提汤治疗35例盆底松弛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平均59.5岁,病程0.5~11个月.药物组成及用法:炙黄芪30g,升麻5g,炒白术30g,肉苁蓉30g,生首乌20g,桑椹子20g,杜仲15g,桃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15d为1疗程.

    作者:于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钡剂致粪嵌顿1例

    患者女,40岁.排便困难2年,5~7d排便1次,为干硬粪块,每天需服果导3~8片.粪嵌顿前2d行排粪造影检查,经肛门灌入钡剂.临床诊断为:(1)直肠前突;(2)耻骨直肠肌痉挛;(3)陈旧性肛裂.来院就诊前肛门憋胀伴下坠感,多次排便未能排出粪便及钡剂,局部使用通便栓、开塞露无效,腰背部、双胯疼痛,坐立不安,来院就诊.直肠指诊:肛管内有一约4.0cm×4.5cm大小之硬块堵塞肛门.

    作者:海燕;郑嘉荣;魏卿;谢继庆;李华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便秘治疗误区分析

    便秘是常见的症状,老年人、孕妇、儿童发生率很高.笔者发现在便秘的防治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佃温;徐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脱垂经肛门综合手术治疗机制

    经肛门做直肠黏膜支持固定术、肛门环缩术以及直肠周围消痔灵注射的综合手术疗法已成为目前治疗Ⅰ,Ⅱ度及部分Ⅲ度直肠脱垂的标准术式之一.手术操作得当,才能取得稳定疗效,降低复发率.研究该手术的治疗机制,对掌握手术的要领极为重要.

    作者:董平;于洪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