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调查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SAP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90例SAP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分数,将90例SAP患者分为A组(<3分)和B组(≥3分),进行营养支持调查.观察2组住院期间患者不良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90例患者中,59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31例患者营养正常.A组的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且A组胰腺周围脓肿、胰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RS2002在SAP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临床需要加强营养风险评估.
作者:张灿;谭静;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AS总评分和实验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SAS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霜;杨庆玲;张玲玲;赵慧;梁银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层级团队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优质护理缝康教育,观察组行层级团队健康教育模式.2组患者透析疗程结束前,运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透析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对血液透析相关疾病和知识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层级团队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曹高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1d及干预后第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AS和SDS量表评分均较于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躯体症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消极情绪,提高躯体症状控制率.
作者:陆殿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并于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中躯体(PF)、角色(RF)、认知(CF)、情绪(EF)、总体健康状况(QL)这5个因子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PA)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00±3.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9 ±4.53)分(P<0.01).结论 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侯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透析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控制体质量增加和配合医嘱选择透析方案方面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的第7~12个月,实验组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月琴;戴思思;何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瘫儿童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理念实施康复护理,对2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DQ)及其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7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5%(P<0.05).观察组患儿在应人能、应物能、言语能、细动作、粗动作5个方面的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曾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胃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1、2、4、8周疾病认知度评分、疾病治疗效能感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8周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STO22)评分.结果 2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评分、治疗效能感评分高于护理前,AI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治疗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QLQ-STO22各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效能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谷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方法 11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比2组6个月后饮食依从性和痛风知识认知状态.结果 饮食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在膳食分配合理性、遵医嘱有计划的控制饮食、准确估量食物嘌呤量及遵照食物交换量表有计划的安排饮食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状态方面,研究组在痛风危险因素、痛风诱发因素、痛风并发症及痛风后的自我护理常识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性护理服务有助于痛风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加强对痛风相关知识掌握度.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查522对不孕不育夫妇一般情况、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生育压力采用生育困难量表(FPI)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生育生活质量(FertiQol)量表评价.结果 不孕不育夫妇FPI量表综合得分为(171.20±22.64)分,FertiQol量表总分为(58.26±13.04)分.其中女性FPI量表5个维度及总分高于男性,FertiQol量表的6个维度及总分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影响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 应重视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夫妇之间性别角色态度、个人心态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减轻生育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飞京;孙致敏;宋亚男;蔡艳娜;董悦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十”字裁剪法泡沫敷料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气管切开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泡沫敷料采用传统的圆形裁剪法,观察组泡沫敷料采取改良“十”字裁剪法.比较2组气管切开后7d内切口感染、切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士工作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和切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和换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泡沫敷料改良“十”字裁剪法优于常规圆形裁剪方法,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口相关并发症风险,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借鉴.
作者:高燕芬;宋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12月62例住院CSR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64例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及常规医护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对症治疗及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2组依从性、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19% (59/64);依从率87.50% (56/64);复发率6.25% (4/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19%(46/62),依从率19.35%(12/62),复发率24.19%(15/62).实验组总有效率、依从率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CSR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吴肖梅;韦英成;黄珍;陈华萍;梁晓行;黄立丽;姜炳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出院健康教育在尿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出院健康教育.观察2组疼痛、血尿持续时间和尿结石复发率,评估2组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疼痛持续时间和血尿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营养要求及运动要求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7% (P <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结论 对尿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出院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尿结石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婉玲;朱美红;黄巧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服务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机械通气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12例和实验组11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同质化护理.比较2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人机对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质化服务的实施能保证同种疾病患者在不同护理单元,享受到同质的护理服务,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穆清华;付静;张永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护理个案管理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组.评价2组自我效能、患肢外展度、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同时评价护士对2种护理方式的接受程度.结果 研究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4.73±0.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0.41)分(P<0.05).患肢外展度研究组为(60.08±19.94)°,优于对照组的(38.71±17.32)°(P<0.01).癌症治疗功能评估-乳腺癌(FACT-B)量表总分研究组(98.67±11.9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82±10.91)分(P<0.05).在“优化服务流程”和“降低医疗成本和运营资源”方面,护士对护理个案管理模式接受程度更高(P<0.05或P<0.01).结论 护理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改善生命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值得借鉴.
作者:纪翠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方法 将85例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传统组17例产妇行手术分娩,研究组68例产妇行低位水囊引产,比较2组引产效果.结果 2组产妇均顺利分娩,研究组偏瘫状况、口舌歪斜、语言、精神状况等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产后出血传统组(307.5±32.7)L,研究组为(268.9 ±25.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产妇采取低位水囊引产,能改善产妇产后状况.
作者:胡娟;赵磊;何冬梅;黄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 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高为恶性肿瘤24.0% (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 (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 (5/50);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 (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 (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 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作者:袁亚娟;承琳;潘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导管维护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导管维护护理模式.比较2组PICC导管感染治愈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4d内治愈率和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干预后,研究组简易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导管维护模式能显著降低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巍;郭琼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系统分析46例患者经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配合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46例患者黏膜下剥离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结论 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内镜医师与护士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夕蓉;郭丽;周剑;钱俊波;王亚民;樊锦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血pH值、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5.56% (43/45),高于对照组的73.33% (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丽玲;黄雪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化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情况,记录2组下肢周径好转时间、皮肤色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再灌注损伤、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肌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全体患者均保肢成功,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62%(29/32)和93.75%(30/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周径好转时间、皮肤色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再灌注损伤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改善,缩短病程,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琴;吴立新;徐勤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 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失禁性皮炎(IAD)患者应用复方消疹霜的治疗效果.方法 61例IAD的患者根据患皮炎发生时间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0).常规处理后,对照组采用皮肤保护膜,Ⅱ度和Ⅲ度IAD加用造口粉,实验组采用复方消疹霜外涂.2周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记录2组愈合时间和IAD相关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复发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 <0.05);实验组愈合时间和IAD相关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消疹膏能有效加速IAD患者创伤愈合,值得借鉴.
作者:刘晓蓉;葛云霞;林艳;周健;成晶晶;孙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损伤非手术患者头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脑损伤非手术头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头痛程度及头痛持续时间.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头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脑损伤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周洪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左右手握力较干预前上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及代谢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剖宫产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天数、护理满意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护理满意率实验组9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3%(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剖宫产术,能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崔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重症烧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 18例重症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Orem自理理论指导护理工作.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重症烧伤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冬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苏醒期出现躁动,50例苏醒期未出现躁动,分别设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全麻苏醒期躁动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临床应针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韦喜艳;杨晓芸;陆俊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对比2组营养状况及临床转归.结果 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NRS 2002)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营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
作者:胡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并总结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40例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采用18F或20F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舒适度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安全、有效、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玉兰;夏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MILES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黄雪花;黄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位复杂性肛瘘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 58例患者均行内镜下高位复杂性肛瘘VSD术,护理人员术前完善患者和手术用物准备,术中细化体位管理,积极配合医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65 min,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13~35 d,有3例患者术后5~10d引流管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并伴有体温升高,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后肛门形态完整,功能正常.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合理的体位安置、熟练的内镜手术配合技术以及和医生的良好沟通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作者:朱芸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进食护理、心理护理、咽部障碍功能训练的综合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2周、1个月和2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2周后、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才藤分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87% (31/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陈延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鼻肠管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试验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腹泻及堵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为ICU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输注通道,有效减少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唐莉;赵先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老年人眩晕症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积极查找病因,确保环境舒适,针对疾病发展过程、患者心理、饮食、疼痛感受等方面实施护理.结果 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临床有效率为90.0%(45/50).结论 针对老年眩晕症患者,应根据疾病特征和患者心理、饮食等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作者:蒋素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3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后护理方法,比较2组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0.3%),对照组为7例(2.3%),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作者:邱玥;陈沛;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饮食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健康教育.2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及蛋白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BMI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总胆固醇(TC)、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效果,降低体质量.
作者:黄金燕;申海燕;李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动静脉内瘘规律性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毛巾湿热敷,实验组使用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分析2组在针眼处渗血、针眼愈合、血肿吸收、透析血流量、静脉压、Kt/V值、内瘘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及内瘘闭塞的差异,评估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针眼处渗血发生率低(P<0.05)、针眼愈合良好(P<0.01)、血肿吸收快(P<0.05)、透析血流量高(P<0.05)、静脉压低(P<0.01)、Kt/V值更高(P<0.05),内瘘血栓、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
作者:龚爱萍;高波;朱潇菲;戴欢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营养干预方案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术前放化疗后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1 10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营养干预.结果 观察组根治性切除率为85.6% (101/118),对照组为69.1% (7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63.6%,对照组为35.5%,观察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配合集束化营养干预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徐敏;邓丽娥;徐艳;刘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观察2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自理率、临床疗效及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烧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瑶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传统冰袋和自制冰沙混合冰袋对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高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2组的降温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物理降温30 min及60 min后降温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4h降温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视觉模拟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冰沙混合冰袋能更好地贴服于患者体表,降温效果优于传统冰袋,且舒适度高.
作者:杨萍;徐明红;胡月;索宜美;姜永霞;吴慧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拟交感神经药物多巴胺系,属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的功效,是治疗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临床常使用标准药物配置方法[1]配置多巴胺,使用浓度一般从2 μg/(min·kg)开始,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满意输注速度,一般不超过20 μg/(min·kg).
作者: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将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物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基层表面剥离下来,目前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平滑肌瘤、间质瘤等疾病的治疗[1].尽管ESD技术不断进步,但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2],研究[3]报道ESD术后出血率高达5.3%~15.6%,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因此对ESD术后出血患者需采取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天津医
作者:马俊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跳呼吸骤停为急诊患者紧急的病症之一,该症状起病急,易导致患者死亡,故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1].研究[2]显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复苏措施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心源性猝死2 min内及时的复苏和除颤可使半数以上的心脏骤停患者获得心肺复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AVB时,所有心脏冲动都不能从心房通过房室结区到达心室,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彼此无关,心室率慢于心房率.Ⅲ度
作者:周丽娟;黄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4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呼吸内科COPD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2组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中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维度和总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戴静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基础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FMA及FIM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FMA及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用于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和躯体功能恢复.
作者:刘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比较2组治疗1月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月琴;费莺莺;陆晶晶;朱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4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后3个月时2组戒烟情况,以及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戒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减少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FEV1和FEV1/FVC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陈年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Fugl-Meyer评定量表和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徐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洗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洗敷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2个月后,2组FMA量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 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洗敷,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侧肢体的感觉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明红;胡月;索宜美;吴慧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辩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权继侠;董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培训在提高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心电图运用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急诊、ICU、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实验组采用系统性、多元化的培训方法进行心电图知识培训,比较2组培训结束后30例护士心电图运用能力综合测评和护士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满意度测评.结果 实验组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机操作能力、心电图识别能力、心电图描记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满意度为100.0% (15/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11/15) (P <0.05).结论 系统化培训能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心电图运用能力.
作者:徐玉芳;陈婷婷;程国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岗前培训对新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入职的7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精细化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礼仪、沟通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评估护士职业认同水平.结果 岗前培训前新护士职业认同总均分(34.79±3.32)分,显著低于岗前培训后的(37.95±3.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细化岗前培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宗秋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39例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不同科室分布规律及人员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白班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例高,占59.0%;护士中发生比例高,占51.3%,而在主管护师和实习护士中发生比例低;综合传染科发生比例高,占25.6%.按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分类,发生率较高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20.5%)、培训不到位(17.9%)、评估不足(15.4%)和违规操作(12.8%);按类型分类,职业暴露发生多(46.2%),其次为患者安全管理类(25.6%)和跌倒/坠床(20.5%).结论 制定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结构,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控,能有效预防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巧玲;周明芬;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移动信息技术在患者口服给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给药方式,观察组给予移动信息技术支持的给药方式.比较2组患者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识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口服药有效服用率、药物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给药错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在口服给药流程中,能显著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吉莉;顾志娥;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n =629),2015年7月-12月接受精细化管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n =673),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静脉炎及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8.3%、7.4%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10.8%和5.6%(P<0.05或P<0.01),且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艳;焦虹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在实习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1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名.观察组行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护理知识理论、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并比较2组学生对于本次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理论、护理技能考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接受综合性情景模拟培训,可有效提高其对于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琼萍;王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特点,为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 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某基层医院318名临床一线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护龄、职称、人事性质、婚姻状况、教学情况和专业兴趣的护士的CIRN总评分,以及各维度评分之间差异.结果 临床一线注册护士CIRN总分为(128.47±39.56)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评分中,评判性思维/科研为(20.77±7.14)分,临床护理为(19.98±6.71)分,领导能力为(23.35±7.70)分,人际关系为(17.89±5.81)分、法律伦理实践为(18.23±5.91)分,专业发展为(12.98±4.55)分,教育咨询为(15.21±5.44)分.除学历外,不同年龄、护龄、职称、人事性质、婚姻状况、教学情况及专业兴趣护士的CIRN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基层医院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层可根据护士核心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王松柳;钱湘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在骨科电子护理记录结构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立意取样法,收集骨科电子护理记录160份,提取其中词汇及护理概念,剔除与医学及护理领域不相符的词汇及术语,并与ICNP(R) 2.0中文版进行比照.结果 共提取509条护理记录词汇,按照ICNP(R) 2.0中文版的3个类别、7个轴级进行分类;各类别词汇分布比例分别为护理现象86.6%、护理行动11.0%、护理结局2.4%;临床护理记录和ICNP(R) 2.0中文版词汇匹配程度比较结果分别为完全匹配28.1%、部分匹配39.3%.结论 骨科护理记录与ICNP(R) 2.0比照所得到的护理术语列表可以为结构化护理语言的形成、实现护理记录标准化书写提供参考,也有利于护理信息资料的保存和利用,为下一步开发临床护理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做准备.
作者:徐薇;吉莉;陆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前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后7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生活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能提高急症观察室护理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促进医护关系和谐.
作者:邵芳;徐焕畅;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