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 1月于医院治疗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莫西沙星组(91例)与左氧氟沙星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成本-疗效比;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莫西沙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细菌清除率为80.2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9%;而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细菌清除率为76.0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组治疗药物成本与药物成本-疗效比分别为285.5元与3.33,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39.8元与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均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且治疗效果显著,但从药物成本及患者的用药费用方面考虑,左氧氟沙星更有优势.

    作者:金轶刚;郭晓;汤志灵;应向军;吴云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20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24.09%,革兰阴性菌148株占67.27%,真菌19株占8.6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均>70.0%,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10.0%;真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艳清;林秀杰;张富静;张会荣;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机制,为临床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内容包括年龄、慢性肺病、血糖水平、吸烟史、心脏病、意识障碍等,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感染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89例,感染率为29.08%;年龄、慢性肺病、血糖水平、吸烟、心脏病和意识障碍,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89例高血压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共送检痰标本611份,分离出病原菌8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0株占67.80%,革兰阳性菌175株占21.18%,真菌91株占11.02%.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与年龄、慢性肺病、血糖水平、吸烟、心脏病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

    作者:王静;梁进娟;王晓;徐丽敏;孔培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肾输尿管腔内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肾输尿管腔内微创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医院收治的肾输尿管腔内微创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中临床表现、术后实验室化验结果,对诱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轻微脓毒血症患者42例、严重脓毒血症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58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明显后遗症,另外4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救治无效后死亡,治愈率为93.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患有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1h及尿源性脓毒血症并发感染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女性、术前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时间>1 h是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女性、术前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时间>1 h是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余家俊;郭永连;李国灏;朱晨曦;王勇;万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内高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颅内高压(ICP)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110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辅助治疗的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CRBSI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确诊为CRBSI,感染率为25.5%,发生CRBSI患者的年龄和导管留置时间≥7d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CRBSI患者(P<0.05);在导管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3.6%,革兰阴性菌占27.3%,真菌占9.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占47.3%、12.7%和10.9%,在血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0.0%,革兰阴性菌占42.9%,真菌占7.1%,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为28.6%、21.4%和21.4%,3种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行PICC治疗的ICP发生CRBSI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龚玉枝;钱新毅;黄红艳;陈乔;熊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 6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椎间隙感染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600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椎间隙感染62例,感染率为1.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年龄>50岁、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低蛋白血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引发椎间隙感染发生的因素众多,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郑建平;郑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8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两组巨细胞病毒(HC-MV) IgM抗体,比较两组HCMV-IgM抗体的OD值及阳性率;采用PEM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OD值0.96±0.36高于对照组0.5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87,P<0.05);观察组HCMV-IgM抗体阳性率47.22%,高于对照组的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41,P<0.05);全前循环梗死型的HCMV-IgM抗体阳性率100.00%,均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阳性率47.62%、后循环梗死POCI阳性率的41.67%、腔隙性梗死阳性率的10.00%,HCMV-IgM抗体阳性率与分型呈负相关(P<0.05).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进展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巨细胞病毒lgM抗体,可为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蒋琳;张灏;殷聪国;唐波;黄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疗效的分析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8月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支气管扩张发生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在接受治疗后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呼气峰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发生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刚;徐永芳;徐长青;黄旭晴;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36~38周孕妇发生B族链球菌(GBS)感染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妊娠晚期孕妇发生GBS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36~38周孕妇3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妊娠36~38周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孕妇是否发生GBS感染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7例,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妊娠孕妇GBS感染率为8.63%;观察组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3.79%、17.24%、20.69%与13.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2.61%、4.23%与2.28% (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0.69%、10.34%与13.7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0、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生殖道发生GBS感染可导致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增加新生儿黄疸、肺炎及窒息的发生,严重影响孕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临床应重视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的防治.

    作者:徐一鸣;韩宁;刘琰;陈雁南;王梦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HCMV)、流感病毒(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oxV)等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随机选取同期门诊中老年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C-MV、Ⅳ、RSV、HSV、CoxV血清IgM抗体进行定性;分析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HCMV、Ⅳ、RSV、HSV、Cox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CMV、Ⅳ、RSV、HSV、CoxV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2、≥3种病毒感染的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1种病毒感染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分型患者HCMV、Ⅳ、RSV、HSV、CoxV阳性率明显存在不同,心肌梗死患者2、≥3种病毒感染所占比例较多,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多为单一病毒感染;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HCMV、Ⅳ、RSV、HSV、CoxV检出阳性率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r=0.78、r=0.56、r=0.47、r=0.44、r=0.40,P<0.05).结论 冠心病多存在HCMV、Ⅳ、RSV、HSV、CoxV等病毒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作者:曲振瑞;曲亚丽;吕文艳;武跃明;曲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及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患者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5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使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进行HPV16/18-DNA检测显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HPV16/18-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直径以及患者是否绝经与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PV16/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不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DNA与P16表达显示呈负相关性,并且解脲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属、人支原体、荫道毛滴虫均为患者HPV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在乳腺癌患者组织内得到高度表达,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具有病因学的意义,并且人乳头状瘤病毒与P16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两者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相互影响.

    作者:刘现义;李中;王晓春;游冀鹏;马振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与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pSS患者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pSS患者,对患者开展眼底及口腔等辅助检查,取标本检测抗aCL、抗β2GP1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L阳性患者31例,包括aCL-IgG阳性17例、aCL-IgM阳性10例、aCL-IgA阳性4例,抗β2GP1阳性33例,aCL阳性率与抗β2GP1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抗β2GP1水平与aCL-IgG及aCL-IgM呈正相关(P<0.05);aCL阳性及抗β2GP1阳性患者中,出现皮肤血管炎、自身免疫疾病、ANA阳性、高丙球蛋白血症患者,均分别多于相应指标阴性患者,且抗β2GP1阳性患者中关节炎患者明显多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和抗β2GP1均参与了pSS系统损害,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预测疾病进程.

    作者:张义东;王青青;张叶锋;来利华;潘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对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瘦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骨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核因子x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医院诊治的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选取医院同期老年骨外伤术后未感染患者160例设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0名为对照组;采用BD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分析病原菌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患者感染后血清中核因子κB的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及瘦素水平变化;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老年骨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占49.0%,以酿脓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9株占51.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淋病奈瑟菌为主;老年骨外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中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护骨素(OPG)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感染患者血清中瘦素、瘦素受体及骨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骨外伤患者容易感染病原菌,且感染能够明显干预血清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RANKL)及瘦素系统异常.

    作者:张贻春;瞿杭波;李陶冶;倪凌之;叶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感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5年10月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538例,其中感染7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使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置管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阳性菌占53.95%、革兰阴性菌占38.16%和真菌占7.89%;感染种类分别为局部感染占63.16%、导管定植菌感染占34.21%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占2.63%;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6个及白细胞计数≤3.0×109/L、头静脉穿刺、置管次数≥2次和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和局部感染为主,与年龄、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穿刺部位、置管次数、留置时间等相关,临床应积极预防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率.

    作者:张辉;屈中玉;武跃宾;柏璐;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与常规取痰法对痰液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讨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与常规取痰法对痰液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同一天先行常规取痰液、后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标本行病原菌培养;A组患者自行咳痰,B组在纤维支气管镜取痰后进行吸痰治疗或肺泡清洗;对比两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治疗效果及预后;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采集到160份痰液标本,检出阳性133份,阳性率为83.13%,共检出细菌133株,排除其中污染菌24株,病原菌共检出109株占81.95%,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71.56%、革兰阳性菌27株占24.77%、真菌4株占3.67%;常规取痰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00%、10.00%、1.25%,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法分别为67.50%、23.75%、3.75%,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取痰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X线胸片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取痰较常规取痰病原菌检出率高,不易受到污染,可在取痰同时进行吸痰或肺泡清洗治疗,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刘素品;段玉龙;张军;刘擎国;孙素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为血液病患者的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医院治疗的48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所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为3组,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组17例、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5例、真菌感染组16例;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同时比较单独使用CRP检测与PCT联合CRP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血清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11.34±23.14)μg/L、(133.87±94.61) mg/L,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5.39±20.04) μg/L、(94.37±75.36) mg/L,真菌感染组中检测到的PCT水平和CRP水平分别为(0.41±2.31)μg/L、(142.51±42.38)mg/L,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比真菌菌感染组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只做CRP水平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31%和88.79%,通过PCT联合CRP的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依次为80.1%和85.3%.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能给血液病患者病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郭辉;章勇;蒋志勇;朱艳;金东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耐多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危险因素,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病原菌特点,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71例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13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7.60%;共分离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37.41%,真菌占10.07%;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对土霉素、红霉素耐药性高;真菌对克霉唑无耐药性,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高;年龄≥65岁、病程≥5年、空洞数量≥3肺野、餐后2h血糖≥11.1 mmol/L、住院时间≥14 d、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率,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行合理的预防与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盛云峰;邱美华;鲍志坚;孙丽芳;杨盛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哕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67%和10.53%,对照组分别为73.07%和2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慧生;刘宝欣;郭红;王颖;李春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采取佳治疗对策控制感染.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6月医院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治疗前后研究组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1周、入住ICU时间>1周、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ICU住院患者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ICU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独立危险因素(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体温、C-反应蛋白分别为(14.73±5.62)×109/L、(81.42±5.68)%、(39.11±0.34)℃、(67.35±36.36)mg/L,治疗后分别为(7.83±1.23)×109/L、(58.95±4.23)%、(36.72±0.25)℃、(6.78±3.56) 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细菌学检查确诊致病菌,减少经验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加强ICU消毒隔离措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降低ICU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作者:李娟娟;夏国莲;左阿芳;沈坚英;周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降钙素原在急性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感染疾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将45例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5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降钙素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降钙素原检测各项指标以及炎症分布,对患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降钙素原检测<0.5、0.5~2.0、>2.0 ng/ml的患者分别为3、26、16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3、8、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对于细菌敏感性、特异性的检测显示,45例细菌感染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临界值的为40例,中性粒细胞比值达到临界值的为37例,PCT水平达到临界值的为26例,而52例非细菌感染患者中白细胞总数达到临界值的为23例,中性粒细胞比值达到临界值的为20例,PCT水平达到临界值的为9例,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中性粒细胞比值以及白细胞总数.结论 降钙素原检查对于细菌感染患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海兰;赵文花;刘英燕;赵有存;张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1-2013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3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送检的11 384份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相关试剂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1 384份标本中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 576株,检出率为13.84%,2011-2013年历年检出率分别为10.48%、14.07%和16.67%;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咽拭子分泌物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44.23%、21.07%和11.67%;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76.9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占13.39%; 2011-2013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耐药性也逐年增强,临床必须加以重视.

    作者:高瑞灏;刘德美;王有森;王智亮;周维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期为妇产科患者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合理用药依据,为妇产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5年3月妇产科住院患者1 028例,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率,对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1 028例住院患者共发生感染58例、64例次,感染率为5.64%、例次感染率为6.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和宫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4.4%、29.7%、26.6%,共分离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7.92%,革兰阳性菌10株占18.87%,真菌7株占13.2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分别占20.75%、18.87%、15.09%;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6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0.结论 妇产科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较为广泛,患者感染率较高,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应重视临床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陈建玲;陈洋洋;詹静;黄亚哲;李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深Ⅱ度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研究

    目的 研讨深Ⅱ度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2月-2015年6月诊治的1 87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70例患者中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5.24%;分离出98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53株占54.1%,相关危险因素显示,患者年龄>50岁、烧伤部位、Ⅲ类手术切口、烧伤后送院时间> 60 min、有高血糖及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烧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深Ⅱ度烧伤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其危险因素种类多,要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干预.

    作者:梁英;肖文芳;焦丹丹;史向莉;何俊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及研究血必净注射液预防胆囊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以了解血必净注射液在该类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胆囊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术前及术后3、7d时的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 CD4+、CD8+、CD4及C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CD3+ CD4+、C4+及C3+均高于对照组,C8+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中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及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d及7d观察组的NTER、DTER及FEER均高于对照组,FEIR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胆囊癌患者的术后感染,且对患者的免疫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卫群;王巍东;李闯;杨根庆;武文杰;刘瑞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研究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马尔尼菲青霉菌(PM)快速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MP1基因设计4条特异引物,反应前加入钙黄绿素荧光试剂,63℃恒温反应60 min,结束后通过目视检测荧光及浊度仪检测产物浊度值判断结果;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标准曲线,并用LAMP法及PCR法检测样本,比较样本检出情况.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良好,PM出现特异性LAMP扩增反应,而烟曲霉菌、腐皮镰刀菌、棘状外瓶酶菌、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哈氏孤菌、创伤孤菌、水等均未出现扩增;检测限约为1.7×10-7 ng/μl,为PCR检测方法的10倍;以LAMP反应时间X轴,浓度的负次方数为Y轴,构建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4145x-8.9968,相关系数R2 =0.996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较PCR法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对PM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欢;罗洪林;何志义;戴小英;毛从政;李颖华;廖宁;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炎性指标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IBD活动期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溃疡性肠炎(UC组)106例,克罗恩病(CD组)45例,根据患者的4项炎性指标检测结果继续划分亚组,将≤1项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作为炎性对照组,共58例,≥2项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作为高炎性指标组,共93例,另选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人员的肠道菌群进行培养分析,研究炎症指标和菌群数目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属及小梭菌的数目多于对照组,真杆菌的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真杆菌及肠杆菌属的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酵母菌属、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真杆菌的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的肠道内肠球菌、真杆菌等菌群结构变化与之炎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蔡尚党;陈建设;娄宁;彭冬先;秦茂权;蔡满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每日换药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并评价创面修复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2)d、(15.8±1.6)d和(18.9±2.1)d,对照组为(13.4±1.5)d、(26.8±2.1)d和(28.5±3.4)d,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陈盛;谢庆平;张宏程;郭恩琪;晋培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VP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以及化疗后并发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化疗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初次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应用VP(长春新碱+硼替佐米)治疗方案,B组应用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感染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中总缓解率为84.0%;B组患者总缓解率为60.0%;A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1~3年,A组患者病死率为8.0%,明显低于B组的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0%,感染率为20.0%,B组患者分别为40.0%、68.0%和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明显、感染率低、不良反应轻、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骆林胜;林洁;丁香翠;冯爱梅;吴品;张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498例颅脑损伤行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1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23%; 4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30.5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0.51%,真菌23株占38.98%;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分别占90.0%和80.0%;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中棒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为75.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红霉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89%和55.56%;光滑假丝酵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43%和57.14%.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任骥;蒋正方;吴贵强;曾令勇;张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与对血清膜联蛋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水平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90例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90名为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体切除术后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90例为未感染组;对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190例感染患者中皮肤感染61例、上呼吸道感染49例、肺部感染20例、肝胆系感染25例、尿道感染18例、血流感染17例,分离病原菌19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8.4%;革兰阴性菌98株占51.6%;感染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热休克蛋白及黏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膜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存在明显异常.

    作者:朱凯;陈伟;张莉;王达良;罗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预防对策,为降低患者临床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2.27%,对照组为2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真菌耐药性,对照组有10例真菌耐药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涓;杨信才;李小雷;陈露;石翠霞;谢瑞娟;高莉梅;赵丹宁;田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热毒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心肌酶谱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肌酶谱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手足疱疹康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有效增加治疗有效率,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儿心肌酶谱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必全;孙子发;李阳;王胜;张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 3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统计分析.结果 72例临床急性脑梗死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8株,检出率94.44%,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45.59%,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占42.6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8株占11.7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4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40.00%;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20.00%,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40.00%.结论 急性脑梗死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治疗中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武胜涛;张羽;李富慧;张保朝;时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CRP与PCT和红细胞沉降率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的骨科肿瘤患者300例,将28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272例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0、14 d的CRP、PCT、ESR水平.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骨科肿瘤患者术前CRP、PC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CRP、PCT、ES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感染组患者术后1、3、7、10、14 d的CRP、PCT、ES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46.43%,革兰阴性菌11株占39.29%,真菌4株占14.29%.结论 血清CRP、PCT与ESR在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柘;沈颖;郑勇;王代宏;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调查与预防研究

    目的 调查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的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指导临床预防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的763例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感染发生情况,并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预防干预措施;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3例患者中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8.91%;双侧肢体感染45例,占66.18%;共分离8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8株占58.54%,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39.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耐药率较高,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主干剥脱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较为严重;临床护理干预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戴慧芳;苏小游;张海微;张帆;朱烈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诱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76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9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合并真菌感染34例,感染率为4.42%;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占52.94%,其次为泌尿道和肠道,分别占20.59%和14.71%;共分离出真菌49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0株占61.23%,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14.29%,两者共占总菌数的75.52%;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是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经治疗后,痊愈13例占8.24%,显效10例占29.41%,进步7例占20.59%,无效4例占11.76%;总有效率为67.75%.结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真菌感染以肺部组织常见,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治疗中应重视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种类等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一丹;周隽;喻朝宁;姚远;高耀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治疗研究

    目的 分析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原菌分布,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8月40例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脓腔脓液中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应用BDEpicent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经治疗34例(85.0%)患者治愈且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脓腔脓液中共分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85.7%和14.3%,以咽峡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0.6%、24.5%和1 2.2%;咽峡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较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较敏感,以上耐药率均<50.0%.结论 严重颈深间隙感染伴脓腔内积气患者具有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症状,其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应及时给予脓肿切开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罗颜;曹忠胜;沈红娟;袁辉;李瀛;辛洁;刘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脑脊液乳酸在成人颅内感染定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颅内患者脑脊液乳酸(LA)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在成人颅内感染定性中的变化,为临床快速鉴别诊断脑炎类型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患者156例,其中结核性脑炎组60例、化脓性脑炎组42例、病毒性脑炎组54例;另选取40例脑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脑脊液内总蛋白、C-反应蛋白(CRP)、LA和LDH的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P<0.05);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患者LA、LDH和CRP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结核性脑炎LA含量高,其次为化脓性脑炎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含量接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LA和LDH浓度有助于临床鉴别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

    作者:龙汉春;张艳萍;彭国光;陈映;李涛;吕颖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为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3 CVLPa/18 VLPa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3 SELPaZ/18 ELP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及治疗4周免疫功能变化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耐药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时,观察组痰菌转阴35例,转阴率66.04%,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D4+、IgA、IgM、IgG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IgA、IgM、IgG均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ALP、ALT、AST及STB水平均显著升高,TP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杀伤耐多药肺结核分枝杆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对患者肝脏功能产生损伤.

    作者:张春晓;王永亮;崔俊伟;席秀娥;鲁广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提高临床结核性疾病的诊断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3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结核性疾病患者为结核性疾病组,224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为非结核性疾病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病理学分析及结核菌素试验等方面的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16例呈阳性,其中确诊为结核病有63例,阳性预测值为54.31%; 184例阴性患者中确诊为非结核病患者有175例,阴性预测值为95.11%;300例患者中确诊为结核性疾病有76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疾病的敏感度为82.89%,而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测阳性患者79例,其中确诊为结核性疾病患者有26例,敏感度为32.91%;抗酸杆菌涂片检测的阳性患者有59例,其中确诊为结核病患者有6例,敏感度为10.17%;结核抗体检测阳性患者有46例,其中确诊为结核病患者有6例,敏感度为13.04%;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非结核性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免疫损害疾病患者的特异性为70.75%,对非免疫损害疾病患者的特异性为84.75%.结论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非结核性患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具有潜在性结核感染患者的特异性较低,其对结核性浆膜腔积液较为敏感,与结核菌素试验、抗酸杆菌涂片以及结核抗体检测相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巍;朱可玉;孙艳华;郑慧珂;杨振强;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的调查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医院感染情况、病菌原分布及其药敏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医院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1 218例,术后对其脑脊液进行培养,观察术后颅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并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8例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中62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1%;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61.5%,革兰阴性菌30株占38.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抗菌药物使用方面,青霉素在预防性用药中所占比例高,糖肽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中所占比例高,而头孢菌素、糖肽等在目标性用药中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医院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常见,临床用药时应以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兼顾革兰阴性菌进行联合用药.

    作者:曾上飞;郑海军;杨晓清;娄晓辉;陈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限制性输液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补液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输液量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人住ICU时间、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征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输液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能给其身体各器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更有效的给各个器官输送氧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程旭东;王镜芳;唐华东;邵浙明;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感染预防研究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提高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及微创穿刺针数对患者颅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越多,穿刺针数越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越小;36例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60岁、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 d、引流管污染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38.1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仅有4株占9.52%,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全面综合治疗,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樊旭辉;杨波;杨明明;李景刚;张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117例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感染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38例、中度感染组39例、轻度感染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感染程度增加,治愈时间越长,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4.2±16.4)(56.2±11.9)(27.5±7.5)d;住院时间分别为(86.3±17.9)(59.1±13.5)(29.6±8.4)d;治疗费用分别为(54 678±461)(31 024±384)(23 465±296)元;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溃疡的加深,患者预后情况越差,愈合率较低,截肢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致残及死亡的概率逐渐增大,并且感染程度与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丁莉;曾誌復;官常荣;叶斌;陈日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病患者真菌血症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血症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预防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医院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的菌种分布、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血液病合并真菌血症患者根据多国癌症支持治疗协会(MASCC)评分,高危11例、低危5例;根据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所有患者均属于高危组;血培养结果检出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68.8%,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占18.8%,黏性毛孢子菌1株占6.2%,镰刀菌1株占6.2%;突破性真菌血症6例占37.50%;治疗方案为单药治疗10例,联合用药6例;治疗有效11例占68.80%,均为完全缓解,死亡5例,其中2例治疗无效,3例放弃治疗.结论 热带假丝酵母菌血症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度分层方法更适合评估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马永超;张晓艳;陈传欣;仇红霞;徐卫;钱思轩;吴汉新;陆化;李建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分离株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pvl基因携带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监控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15年4所医院MRSA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分离株共52株,分析其临床特点,对MRSA进行MLST、spa、SCCmec和agr分型;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pvl毒力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52例MRSA肺炎患儿中21例出现脓胸占40.5%,10例出现呼吸衰竭占19.2%,6例为坏死性肺炎占11.5%,21例同时合并肺外部位的感染占40.4%,5例患儿死亡,病死率9.6%; 11种MLST型中ST59常见占50.0%,其次为ST239占25.0%;SCC-mec型中SCCmecⅣ占59.6%,SCCmecⅢ占28.8%;3种agr型中Ⅰ型占84.6%;ST59-SCCmec Ⅳ-t437型为主要流行克隆占44.2%; 18株携带pvl基因占34.6%,主要存在于ST59型菌株中;pvl基因在坏死性肺炎分离株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非坏死性肺炎分离株(P<0.05);所有菌株的多药耐药率为55.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夫西地酸均敏感.结论 MRSA肺炎患儿常合并肺部并发症和肺外感染灶,病死率较高,ST59-SCCmec Ⅳ-t437是儿童MRSA肺炎主要流行克隆,ST59型菌株是携带pvl基因的主要克隆,pvl基因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

    作者:乔艳红;李娟;李士朋;郭素梅;王秋月;杨薇;沈叙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3例,对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发生胆道感染182例,感染率为45.2%;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61.2%,革兰阳性菌71株占33.2%,真菌12株占5.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ALT水平与胆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重视感染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王金钗;石敏益;盛显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二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率为8.00%,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真菌43株占46.74%、革兰阴性菌33株占35.87%、革兰阳性菌16株占17.39%;真菌对益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高,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制霉菌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周、白细胞<4×109/L、长期联合用药(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作者:陈俊;庞林荣;李晖;黄佳;徐彩虹;袁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耳鼻喉科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耳鼻喉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1 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采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9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为7.6%;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33.3%,真菌10株占11.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7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0.0%和91.7%,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80.0%.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金漭;朱伟;金坚锋;叶青;俞正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溶血环菌落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8月-2015年5月从患者送检的不同标本中分离出19株双溶血环菌株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中1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直径较大,内环为狭窄的β溶血,外环为宽大的α溶血,血浆凝固酶结果均呈阳性,菌种鉴定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共分离出6株MRSA,检出率占31.6%;19株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替加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强,敏感率均为100.0%,对利福平、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也表现出很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84.2%.结论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具有的双溶血环的特殊菌落特征和生化试验,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刘美清;兰英;蔡曼;袁慧;马旭;张艳艳;刘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医院感染率,并对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46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5.3%;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穿刺部位感染,分别占52.2%、26.1%、13.0%和8.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 d、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未使用抗菌药物、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心肌梗死患者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且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依据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王永光;潘嘉西;章敏学;吕良冬;叶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SAP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2例和未感染组78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Ranson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0例SAP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82例,感染率为51.25%;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占74.45%,革兰阳性菌21株占23.33%,真菌2株占2.2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100.0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75.0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低,均≤25.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氨苄西林的敏感率较高,均≥83.33%,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低,为9.09%,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低,为33.33%.结论 导致S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前者可考虑应用亚胺培南等药物治疗,后者则可考虑给予万古霉素等药物治疗.

    作者:夏书香;朴艺花;黄媛;李革;金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病原菌分布及对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研究其对血清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未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未感染组,另选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部位构成比,对比3组受试人员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100例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53.0%,以肺炎链球菌和酿脓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7株占47.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46.0%,其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皮肤,分别占22.0%、17.0%和11.0%;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30、33、40、4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患者血清中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增强及缝隙连接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

    作者:范伟卫;武士科;邸旭倩;刘峥;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管癌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对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食管癌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4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87.45±10.44)min、淋巴结清扫数目(46.34±5.32)个,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28.45±13.75)ml、住院时间(9.39±1.20)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6.25%,较对照组的19.44%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军;张凡;徐立栋;高军;林宗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9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208例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68.18%,革兰阳性菌77株占31.82%;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9.17%、11.57%、9.92%、8.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29%、85.71%及82.14%,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及62.50%.结论 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球菌属等病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黄金明;郭建功;任宏伟;方晓;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6年肿瘤患者HIV感染率与感染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138 937例肿瘤患者进行HIV抗体的检测,筛出HIV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8 937例肿瘤患者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04例,阳性率0.75‰,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抗体阳性患者肿瘤疾病以肺癌、子宫颈癌、淋巴瘤(NHL)和食管癌常见,分别占23.08%、25.96%、13.46%、8.65%;以40~5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占37.5%;肿瘤患者感染途径主要是临床输血和有偿供血,分别占41.35%和18.27%.结论 应针对肿瘤患者HIV感染状况和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止HIV病毒传播和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HIV感染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作者:邵树军;李虹;周丽莉;郝宝岚;郝新建;刘宗健;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 000例,分析其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脊柱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率为7.60%,其中肺部感染36例占47.37%,泌尿系感染20例占26.31%,切口浅层及椎间隙17例占22.37%,深静脉置管3例占3.95%;共检测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52.50%,革兰阳性菌34株占42.50%,真菌4株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置入材料、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与脊柱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未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置入材料以及合并糖尿病是脊柱术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为主,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临床应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手术置入材料以及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区别治疗来预防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爱国;路坦;彭兴梅;杨素敏;徐海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分析其对患儿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来医院就诊MPP患儿2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和9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71%和72.86%;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肺部哕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为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能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利于促进MPP患儿尽快恢复并提高基础治疗的效果,在MPP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成;王书举;翟玉峰;刘红霞;常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细菌感染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极低体质量新生儿(VLBWI)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在2012年2月-2015年5月产科出生VLBWI 26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VLBWI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VLBWI 262例,住院期间63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24.05%,共发生感染17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66.41%,20例死亡,病死率为31.7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母胎膜早破、胎龄小、体质量低等与VLBWI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出生体质量<1 000 g、机械通气、胎膜早破等是VLBWI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VLBWI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胎龄、留置导管等,需要加强管理,改善NICU条件,降低细菌感染率和病死率.

    作者:蔡江云;汤昔康;贾雁平;刘玉凤;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感染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医院接收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0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理学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的检测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8例患者中HPV阳性98例,阳性率为9.72%,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阳性率在8.28%~13.19%,其中25~35岁患者的阳性率为13.1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TCT检测异常患者有145例,异常率为14.38%,其中HPV检查呈阳性56例,阳性率为38.62%;117例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中HPV阳性49例,其中无上皮内的细胞的病变或者是恶性病变(NILM)与有宫颈病变的HPV的感染率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与TCT检查的符合率为52.86%,当病理学的分级逐渐增加时,两者的相符率也不断增加,不同级别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的病变程度和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呈正相关,选择HPV和TCT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作者:吕伟华;高雅丽;陈明雅;王明;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干预对策,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0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率,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8%,革兰阳性菌占16.67%、真菌占6.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留置导尿、气管插管、应用H2阻滞剂、住院时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ic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住院时间长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芳;宋向芹;李翠香;孙吉花;王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制剂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性盆腔炎对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制剂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性盆腔炎对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支原体属感染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A组患者在服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加盆腔炎2号方,B组患者在服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加盆腔炎3号方;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为97.0%、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与平均血流速度比较,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盆腔炎2、3号方治疗支原体属感染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理想,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林卫平;尚贤文;徐建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为合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0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CT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于病例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83、25.044,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剧,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呈现逐步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93、18.414,P<0.05).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表现为血清PCT和CRP水平均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萍;周戎;何永涛;江文凛;姜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质粒型AmpC酶基因在肠杆菌属细菌的检测与研究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26株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探讨其质粒型AmpC}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方法 对2014年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MIC≥128 μg/ml的26株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上质粒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对头孢西丁的MIC≥128μg/ml、对氨苄西林的MIC≥512 μg/ml的菌株进行研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MIC90分别为512、64、32 μg/ml和256 μg/ml;26株肠杆菌属细菌中仅2株阴沟肠杆菌未检测到质粒型AmpC酶基因;分别有13、11株和4株肠杆菌属细菌检测到DHA、EBC和FOX条带;其中4株肠杆菌属细菌同时检测到两种基因,3株同时扩增到DHA和EBC条带.结论 头孢吡肟可作为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DHA、MIR-1、ACT-1型AmpC 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属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多.

    作者:侯喜琴;任小英;高燕渝;马晓波;李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柱结核术后感染风险分析与围术期预防研究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医院11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对其中发生感染的9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结核分枝杆菌6株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0.0%,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病灶范围广(≥2个椎体)、营养不良、未规范治疗、未严格制动、未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范围≥2个椎体、营养状况不良、未规范化疗、未严格制动及未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是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围术期管理有助于降低脊柱结核术后感染风险性.

    作者:刘军;张陆;高松明;姜岩;刘志昂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雾化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复发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00%,试验组感染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9例接受脊柱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2%,革兰阳性菌占26.32%,真菌占5.2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差;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试验组为9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5.00%,试验组尢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能降低脊柱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复发率,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申翠香;马红霞;李学勤;常晓华;王萱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6月于医院接受ACL重建术的8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构成,对感染者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评价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0例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及琼氏不动杆菌1株;治疗后,患者WBC、ESR、CRP和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Lysholm评分(92.5±3.1)分、膝关节活动度125.~135.,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阴性.结论 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发生率较低,但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早期进行关节镜清理及置管灌注冲洗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申世源;朱国英;陆金荣;谢国庆;金文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十二指肠胰头癌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的80例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术后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现各类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比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十二指肠胰头癌患者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能够有效保护其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术后苏醒较快,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作者:杨涛;周日永;张竞雄;张学政;徐旭仲;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HIS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术中选择恰当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选择一次性保护器对切口进行全层保护,采用可吸收缝线抗菌微乔将患者前鞘层以及腹膜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5 d患者比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5.0%、35.0%、(4.3±3.9)d、(5.3±2.1)d、(2.9±0.4)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4.2%、13.2%、(8.4±4.9)d、(10.3±5.9)d、(4.1±0.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胆道手术史、手术时间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与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乔林;胡从兵;胡剑飞;彭滔;邓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前瞻性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并根据MDROs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发生MDROs感染.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前瞻性对某医院2014年1月1日-10月31日住院患者MDROs感染及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监测分析,应用WHONET5.4软件统计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40 33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2例、907例次,感染率1.86%、例次感染率2.25%;从痰液、血液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998株病原菌,其中MDROs 308株,检出率30.86%;检出的MDROs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31株占75.00%,以鲍氏不动杆菌居为主,革兰阳性菌71株占23.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1.95%;住院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主要病区为综合楼ICU、外科楼ICU、神经血管外科和神经创伤外科,分别占20.78%、17.53%、11.36%和9.42%.结论 利用前瞻性监测医院MDROs感染,即时发现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物体表面环境、空气、手卫生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现场干预措施,同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MDROs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慧宁;张本娜;张娜;申凤兰;谢秀彦;王藩;杨轶;孙晓萌;杨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与联合抗菌策略进展

    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广泛使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泛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亦失去“后一道防线”地位,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因治疗药物极其有限,对抗感染治疗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该综述以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为代表,对近年来常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治疗药物及联合治疗策略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俊;赵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肝脏的养护已成为健康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不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给肝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该研究从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了RBP4在临床治疗与诊断中的指导价值.

    作者:杨香玉;韩爱琴;周晓庆;王东明;曹丽;居福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