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1432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初步探讨外周血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及分析研究染色体异常在男性不育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432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检查,分析其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 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患者217例,占总数的15.15%(217/1432),包括性染色体异常70例,占染色体异常者总数的32.26%(70/217),检出率4.89%(70/1432),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6例,Y染色体结构异常52例,性反转2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47例,占染色体异常者总数的67.74% (147/217),检出率10.27%(147/1432),其中平衡易位11例,倒位21例(9号倒位20例),插入3例(未知来源的2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112例.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对男性不育患者常规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很有必要.
作者:胡晶晶;钟银环;张忆聪;黎凤珍;傅文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以一例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为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细菌的耐药特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实施药学监护,并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和干预.结果 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是肺部感染常见的定值菌和病原菌,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建议采用联合治疗,目前常用的给药方案为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苷类.含舒巴坦的复方制剂对MDR或PDR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此例患者的临床医师开始未采纳临床药师建议,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地建议后,同意更换治疗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终获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如何和医生沟通建议,一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也是临床药师需要面对去解决的问题.这样抗菌药物才能得到有效、安全的利用,同时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也体现了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骨肉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骨肉瘤及其癌旁组织中PAR-1的表达情况,以CD34为标记,计算MVD.结果 PAR-1阳性表达率及MVD在骨肉瘤组织中分别为89.4%、(42.5±12.8)条,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55.3%、(14.8±6.5)条,且二者跟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有关(P均<0.05).PAR-1与MVD呈正相关(r=0.748,P<0.01).结论PAR-1在骨肉瘤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且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张睿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4例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51 ~78岁)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3~ 82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噻托溴铵吸入治疗(18 μg/d,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临床指征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病症都有改善.实验组患者的COPD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和12周后,实验组的FEV1、FVC、FEVl/FVC各数值均有改善,且12周的改善效果好.运动试验中,实验组在治疗后4、12周分别为(302.0±20.7)m和(348.0±22.1)m,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噻托溴铵对疾病的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更好.2组患者均为未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84.375%).结论 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军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HA2D2S-VASc评分在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评估价值,并分析评分中部分可控危险因素对2组得分贡献的差异.方法 选择2年间门诊或住院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房颤伴脑梗死患者32例,B组为房颤无脑梗死26例.记录2组的年龄、性别、房颤诊断时间及抗栓治疗情况;使用CHA2D2S-VASc评分分别对2组进行评分;比较2组差异.结果 2组年龄、性别构成及接受抗栓治疗状况无显著差异.房颤诊断时间A组明显较B组长(A组10.15±4.37年vs B组7.28±3.14,P<0.05).A组CHA2 D2 S-VASc评分的总分明显高于B组(A组6.23±3.14 vs B组4.21±2.17,P<0.05).对评分标准中部分可控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血管性疾病两项A组得分明显高于B组(20/32 vs.13/26,P<0.05;11/32vs.4/26,P<0.05).结论 CHA2 D2 S-VASc评分在75岁高龄房颤患者均有较高的得分;有脑梗死组得分高于无脑梗死组;对评分中部分可控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管性疾病在伴有脑梗死组对得分的贡献比不伴脑梗死组大.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成药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病例性别、年龄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为痰热清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2g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30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2g静脉滴注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30例,疗程均为3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相关化验结果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28例,对照组总有效2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上未见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急性细菌性感染腹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丁秀丽;龚霆;吴飚;马丽;张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思美泰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治疗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然而其对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疗效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各100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接受思美泰片剂500 mg,2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经思美泰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ST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思美泰治疗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思美泰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病毒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疗效更显著.
作者:黄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通气,使患者术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 mm Hg;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联合间断呼吸暂停的通气模式,使患者处于45 mm Hg< PaCO2< 70 mm Hg状态.对2组患者术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液pH值、PaCO2和血氧分压(PaO2)情况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麻醉复苏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HR、MAP的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控制在临床上的安全范围;2组患者的血液pH、PaCO2、PaCO2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PaO2在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至T6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液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T1和T7时点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术后麻醉复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使患者维持PHC状态,不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氧水平的明显波动,在减弱呼吸强度、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可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D基因变异是否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有关.方法 采用MGB测序法检测15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和150例健康对照组SP-D基因2个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分析.各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病例组SP-D Met1 1Thr位点TT、CT、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44.0%、48.7%,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70.7%.三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51、5.823,P<0.05).SP-D Ala160Thr位点AA、GA、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29.3%、66.7%,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7%、71.3%,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 =0.182、0.181,P>0.05);但该位点A、G等位基因在轻中度和重度患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4,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患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的风险升高.结论 杭州地区汉族儿童存在SP-D基因多态性,SP-DMet1 1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存在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而SP-D Ala160Thr位点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未存在关联.SP-D Ala160Thr等位基因A可能是影响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一个候选基因.
作者:朱亚非;方妍彤;梁振明;龚海燕;阮莉莉;朱银燕;吴光声;包玲;王莉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岩斜区肿瘤3种不同入路优缺点,探讨选择手术入路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如何选择入路,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4年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21例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乙状窦前入路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3种,从肿瘤性质、生长方式、术后并发症和操作难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选择手术入路时如何依据这些因素对3种入路进行选择,观察依据这些因素指导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效果,分析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对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效果的作用.结果 本组21例,全切16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1例.神经鞘瘤6例,表皮样囊肿3例,脑膜瘤12例.术后1例为乙状窦前入路,术后出现脑脊液耳漏,颅内发生化脓性感染,治疗无效死亡;5例出现患侧滑车神经损伤,有复视;6例周围面神经瘫痪;1例出现颞叶脑内血肿,经过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正常出院;3例出现运动性失语,经治疗后,渐好转;3例出现手术区皮下积液并有反复低热,给予留置腰大池治疗,无临床症状出院,1~2月随访,体温正常,积液消失.5例肿瘤残留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未有复发.结论 手术入路所经过的解剖结构不同,暴露范围分别有侧重点,术前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入路,这样可以大限度保护周围组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皖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所选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9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29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指标,同时对血清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选皖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增加,3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肌酐清除率均出现明显降低,血清胱抑素C水平出现升高,并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而且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检出率均较低,但肾小球滤过率不同的患者,胱抑素C水平却有明显差别,eGFR<60 ml/(min·1.73 m2)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且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能灵敏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标记物,其不仅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现良好的临床相关性,而且能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肾损伤程度,进而用于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蓓;陈学峰;杭宇;方晨圆;鲁大胜;陶少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适应症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经鼻内镜及鼻部CT检查确诊存在鼻腔阻塞性病变、并经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行鼻腔扩容术,共22例患者,其中OSAHS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t检测对术前及术后鼻堵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鼻阻力客观变化指标、PSG主要监测指标的变化、嗜睡症状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睡眠呼吸紊乱指数(RDI)、鼾声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SG相关指标中,术后6个月轻中度患者AHI和AI明显降低,HI降低但是幅度较小,LSaO2%较术前升高,P<0.05;重度患者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鼾声指数手术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术后,轻中重度患者的VAS、ESS、RDI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其中轻中度患者改善幅度较大,重度患者改善幅度较小;术前,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鼻功能不同,术后鼻功能NMCA、NCV均明显改善,较术前比较P<0.05,NR变化幅度较小,并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变化越加不明显.结论 不同程度OSAHS间比较,轻中度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明显,相对于重度患者更适用于鼻腔扩容术治疗,并且应选择敏感指标作为手术效果评估指标.
作者:吴茜;潘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非RA患者73例分别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R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CCP和抗GPI,采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预测值等指标评价RF、抗CCP、抗GPI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观察各项血清学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RF、抗CCP、抗GPI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5),RF、抗CCP、抗GPI对诊断RA的敏感性依次为88.8%、71.3%、50.0% (P <0.05),特异性依次为83.5%、97.2%、94.5% (P <0.05),阳性预测值依次为87.7%、96.6%、90.9% (P <0.05),3种抗体联合检测,敏感度达98.4%,特异度99.9%.结论 血清RF、抗CCP、抗GPI 3种抗体在诊断RA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抗CCP的诊断价值大,三者联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张嵩;陈琳洁;范晓云;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4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结果及术前超声资料,以期为术前评估三尖瓣下移畸形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指征提供线索.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三尖瓣下移畸形4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0.4~35岁,平均体重(26.2±18.6)kg.Carpentier分型A型4例,B型26例,C型15例,D型1例.行双心室矫治33例,一个半心室矫治10例,单纯行双向Glenn术1例,肺动脉环缩术2例.分析全组术前超声资料,对比双心室矫治及一个半心室矫治病例房化右心室与功能右心室参数及手术结果.结果 本组术后死亡1例(2.2%).全组功能右心室/房化右心室比值(FRV/ARV比值)为0.79±0.31,双心室矫治组FRV/ARV比值为0.99±0.35,一个半心室矫治组FRV/ARV比值为0.43±0.23,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9520,P=O.0000).12例术后出现心包积液(26.09%),其中双心室矫治组出现5例,一个半心室矫治组7例.34例术后无心包积液患者FRV/ARV为1.07±0.92,术后心包积液患者FRV/ARV为0.49±0.41,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8897,P<0.05).随访2~44个月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参考左右心室发育情况,功能右心室/房化右心室比值对抉择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方式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晓锋;苏俊武;冷昭廷;刘爱军;范祥明;李志强;贺彦;张晶;刘迎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宁波镇海化工区变应性鼻炎(AR)变应原情况,为高污染地区AR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宁波美康医学检验中心变应原体外检测试剂盒,以酶免疫分析法对该地区506例AR患者进行变应原血清总IgE (tIgE)和特异性IgE(sIgE)检测,其中镇海化工区274例、城区232例,并对两区域变应原IgE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 两个区域AR患者的变应原sIgE差异主要体现在吸入性变应原方面.化工区AR患者的尘螨、屋尘、霉菌、树类和艾蒿sIgE均显著高于城区患者(P<0.05),其中尘螨和屋尘差异大(P<0.01).在两区域中,患者青少年组在尘螨、带鱼、虾蟹、龙虾、食品Ⅰ和肉类sIgE方面要显著多于成年人组(P<0.05),而成年人组在屋尘、树类、蟑螂、艾蒿和皮屑sIgE方面要显著多于青少年组(P<0.05).结论 受该地区气候潮湿及镇海化工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化工区AR变应原tIgE和sIgE较高,表明该地区AR较为严重,患病率可能较高.
作者:柳辉高;陈鲁赞;金肖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和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病年龄、性别、季节、诱因、皮肤表现、皮肤损害以及其他脏器累及情况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46例(A组)和变应性血管炎患者46例(B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季节、诱因、皮肤表现、皮肤损害以及其他脏器累及情况.结果 B组的发病年龄显著大于A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春、夏、秋、冬的发病例数分别为7例(15.3%)、10例(21.7%)、14例(30.4%)、15例(32.6%),B组春、夏、秋、冬的发病数分别为5例(10.9%)、6例(13.1%),17例(36.9%)、18例(39.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诱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而A组的主要皮肤表现为隆起的紫癜,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关节受累、胃肠道受累以及肾脏受累例数分别为23例(50.0%)、14例(30.4%)、22例(47.8%),显著高于B组的7例(15.2%)、5例(10.9%)、6例(1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和变应性血管炎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其中变应性血管炎皮肤损害较过敏性紫癜重,而内脏损害变应性血管炎较过敏性紫癜发生率低.
作者:李红梅;刘凤霞;昌路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颌间固位钉和牙弓夹板两种牵引方法在颌骨骨折牵引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48例有咬合紊乱症状的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人,研究组用颌间固位钉植入上下颌骨,对照组用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在上下牙列上,2组均采用弹力皮圈在术中牵引辅助复位或在术后牵引调整咬合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螺纹钉固定骨折.检查并记录2组的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咬合关系的恢复程度,牙周损害程度,口腔卫生状况,询问患者主观感受,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研究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牙周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副损害和痛苦;从主观舒适度方面,患者更能接受颌间固位钉牵引复位法;在牙列基本完整的前提下,两者在咬合关系的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颌间固位钉较牙弓夹板牵引复位或辅助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华;金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切割针肺活检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胸部CT表现为占位性病例48例,回顾分析所有病例的病史、肿瘤标记物、气管镜、胸部CT及肺活检病理.结果 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7岁.48例均穿刺活检成功,37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鳞癌18例,有一例肺穿刺活检结果为浆细胞性肉芽肿,术后标本病理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此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统计;腺癌12例,包括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现称肺原位腺癌;小细胞癌4例;低分化非小细胞癌2例;转移癌1例,该病例原发为左侧肾脏;硬化性血管瘤1例;结核2例;机化性肺炎1例;真菌2例,但未区分出曲霉和隐球菌;炎性假瘤1例;未确诊4例,穿刺结果为肺组织内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或者坏死组织.术中或者术后发生气胸4例,咳血3例,肺部并发症14.6%,明确诊断率9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疾病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价值有限,为减少假阴性率,对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不能明确诊断但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或者坏死组织者,需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诊断.
作者:赵军;杨瑞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急诊重症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到急诊室救治的161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病情是否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患儿分为呼吸衰竭组(63例)、肺炎组(98例);入急诊室后立即进行血气分析、生化、凝血、胸片等检查协助诊断及评价病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儿童就诊当日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61例患儿男107例,女54例;小1月,大12岁;总体25(OH)D水平为(17.43±11.31) ng/ml;呼吸衰竭组、肺炎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12.43±10.11)ng/ml、(20.71±10.07) ng/ml,呼吸衰竭组患儿血清25(OH)D显著低于重症肺炎组(t=4.842,P<0.0001);呼吸衰竭组与肺炎组患儿VitD正常、不足、缺乏及严重缺乏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7.64,P=0.0005);呼吸衰竭组和肺炎组间PCT水平、多器官损伤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就诊肺部感染患儿血清25 (OH)D越低,器官损伤程度越重、数目越多,补充VitD可能对严重肺部感染患儿有益.
作者:梁金鑫;李伟;郭靖;郭琳瑛;李红日;孙春荣;程显芬;崔小岱;张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三维适行放疗技术在胃癌进展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择东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2例确诊为胃癌进展期患者,按照所在病区分为单纯放疗组69例与放化疗结合组73例,单纯放疗组患者单纯采用三维适行放疗法进行放射治疗,180 cGy/d,5次/周,照射4~8周共18~30次,总剂量4500~5500 cGy.放化疗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抗肿瘤药物替吉奥胶囊口服治疗,40 mg/m2,每天早晚饭后各1次,连服5d后休2d,7d为1个周期,共进行4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放化疗结合组患者CR 26例,PR 20例,临床总有效为63.01%,单纯放疗组患者CR 11例,PR 22例,临床总有效率4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虽放化疗组患者Ⅱ~Ⅳ期血液学毒性方面毒副作用较多,但均在患者耐受内,且经过对症治疗及相应支持后症状迅速缓解,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虽有一定毒副作用,但是均在患者临床耐受内,两者联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大海;蔡忠芳;马海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对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1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透析前后血钾离子(K+)、碳酸氢根(HCO3-)、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压及尿量等水平的变化,探讨腹膜透析治疗AK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本组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9 ~77岁,平均年龄52.1岁.原发病:颅脑损伤1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例,肾移植术后1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1例,狼疮性肾炎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4例,其中儿童患者1例.AKI分期:AKIⅡ期3例,AKIⅢ期9例.本组患者的转归与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数目有关,2个器官功能障碍6例,存活6例(存活率100%),3个器官功能障碍4例,存活3例(存活率75%);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2例,存活1例(存活率50%).7例患者脱离透析治疗,3例患者继续维持性PD.本组存活率为83.3%.腹膜透析1周后,血尿素及肌酐控制在满意水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纠正,生命体征较前稳定,腹膜透析超滤量1400 ~2400 ml,平均2100 ml.结论 腹膜透析对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损伤具有满意的疗效,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器官衰竭数目及原发病.
作者:刘伟;施杰;端靓靓;刘朝霞;王旭;张璟;韩久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效果,从而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资料,对制定的个体化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有计划、有目的个体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全组肺叶切除26例,局部切除20例,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7例,经及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因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心肺功能低下,肺的生理储备能力低下,另外,开胸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对8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呼吸道护理措施,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赵志菲;王振华;谭晓骏;陶莎;谷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不仅骨及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多伴有血管神经挫裂伤、远侧血供障碍,处理较为棘手.本文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骨折临床效果的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13年1-11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40例,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40例患者中,35例患者治愈,4例(10%)创面薄膜漏气,5例(12.5%)患者发生管道堵塞,引流管接口脱落2例(5%),对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引流通畅,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负压封闭引流合并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期间,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管道护理,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可早期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琼;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感染病科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36例随机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以及对照组,护理干预组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落实措施、及时评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对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优质护理组在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各型分期,缩短住院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乔艳;惠娟;徐从翠;张妹;沈萃;赵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增强携泵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功能制护理,试验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比较2组出院时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空腹血糖(8.68±1.23)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12.23±2.34) mmol/L;试验组空腹血糖(5.62±1.14) 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9.87±1.47) mmol/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并发症(感染、皮下硬结、低血糖、泵堵塞)的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85.05±6.73)分,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得分(95.12±4.2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作者: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张兰香;刘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与导管异位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95例实施PICC置管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与否分为送管通畅组和送管困难组,观察置管后导管末端位置.结果 61例早产儿PICC置管时送管通畅,其中发生导管异位8例,导管异位率为13.11%,34例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其中发生导管异位20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5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943,P<0.01).结论 置管前认真评估,置管中送管受阻时综合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作者:戴明红;徐兵;邢彩英;杨丽君;杨丽娟;宁艳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前实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细致的生活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控制血压和疼痛,使其平稳度过急性期;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继续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结果 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对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加强疼痛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完善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景侠;倪红霞;孙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6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7-12月住院的60例经桡动脉行PCI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12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2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住院费用观察组4.24万元,对照组4.68万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晓妹;周静;徐静;尹晓丽;王教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78例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对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1867例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78例腔镜手术中转开放的配合体会.手术前加强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充分的器械和物品准备包括常规的器械物品和应急设施的准备;注意满足手术医师的个体化要求和习惯.合理安置患者体位;术中和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配合.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对器械物品的管理,维护和合理使用配合等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78例腔镜中转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改变体位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被电刀烫伤及肌肉拉伤、皮肤擦伤;没有出现物品清点不清,器械物品准备不全,贵重仪器损坏等.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和完善有序的管理及细致的仪器保养是保证腔镜中转手术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加强护理管理和规范流程操作是腔镜中转手术顺利完成的根本,对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忠琴;刘毕慧;王练英;杨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护理及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双硫仑样反应的重视和认识,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因素,降低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一2013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1387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情况,包括患者的用药、饮酒时间、饮酒种类、饮酒量等与发病的关系及急救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结果 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从4.44%降至0.68%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急促等.经急诊对症治疗护理后均恢复良好,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度重视预防,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完善门急诊患者的健康宣教方法,在门诊病历上加盖健康教育印章,使患者重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均应避免饮酒或食用含有酒精的食品或药物,减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
作者:齐静;孙春霞;胡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疼痛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过去24 h及术后经历的严重疼痛评分及SRSS评分分别为(2.17±1.50)分、(4.00±2.12)分、(15.60±2.7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0±1.55)分、(6.39±2.61)分、(24.63±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0、7.095、5.621,P=0.011、0.006、0.015);观察组满意度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3%(x2=4.569,P=0.002).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无痛护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且可为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心理、生理状态调整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桑;钟辉;赵华;林连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进泌尿造口袋固定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泌尿系造口患者61例,按出院日期先后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粘贴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造口袋固定方法,即用消毒剪刀将造口底盘外口修剪成花瓣状,每个造口底盘修剪出8~ 12片花瓣叶,每片花瓣深度约2~3cm.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粘贴前用电吹风低至中档吹拂造口周围皮肤使之干燥,调整造口袋引流口位置后自下而上一次性贴合,双手轻压造口袋平躺30 min~1 h.观察2组患者造口袋使用天数及费用,造口并发症发生人数及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发生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造口袋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造口袋费用较对照组低,造口并发症明显减少,负性心理状态患者人数降低(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泌尿造口袋固定方式能有效延长造口袋使用寿命,降低患者造口袋费用,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少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皖北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表现(EES)的发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GERD症状.入组患者进行GerdQ量表和食管外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并记录积分,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检查然后分为ERD组和NERD组,然后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共分析123例GERD患者,伴有EES者111例,NERD69例.其中50名患者(41.0%)认为他们在过去的一周内存在因烧心和/或反流而导致的睡眠困难.在ERD患者中睡眠障碍比NERD更普遍.额外服用非处方药在ERD患者中也比NERD患者更常见.EES的总的发病率在性别、年龄、吸烟状态、BMI和有无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之间并无差异.EES常见是上腹部烧灼不适,其次为慢性咽炎、胸痛、咳嗽、声音嘶哑和哮喘.其发生率分别为:73.2%、51.8%、48.4%、32.0%、24.2%、17.3%.ERD患者与NERD患者相比而言,其每一种EES的发生均有显著差异.GerdQ评分≥8分的患者中每一种EES的发生率均比<8分的患者显著升高.EES的评分在目前吸烟的患者中比以前吸烟或从不吸烟的高.在ERD患者中EES的评分比NERD患者高.50例患者(41.0%)存在睡眠障碍.结论 皖北地区GERD患者的EES相当普遍.相对于NERD患者而言,ERD患者的EES发生率更加常见.
作者:邓敏;王启之;燕善军;李大鹏;汪强武;刘晓阳;顾林;薛永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活动耐力、生存质量满意度等情况.方法 参考2011年COPD诊疗规范制定问卷调查表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行肺功能检查明确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确诊为COPD患者1024例,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112例(10.9%),吸入12.5%、口服63.4%、静脉24.1%;COPD患者进行活动耐力训练者64例(6.3%);COPD患者生存质量满意34例(3.3%).结论 社区COPD患者稳定期药物治疗使用途径以口服为主,出现不良应较多.患者活动耐力训练较少,生存质量满意度差.
作者:沈菲;韩一平;吴学智;凌小媛;陈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对33例确诊为PPHN且入院时采取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满意的患儿给予iNO.NO初始吸人浓度20例为10ppm,13例为15 ~ 25 ppm.当SpO2≥90%并已经稳定30 min以上,开始下调呼吸机参数,并逐渐下调iNO吸入浓度.当iNO吸入浓度降至5 ppm时,再持续2~3h,若PaO2 >55 mm Hg(1 mm Hg =0.133 kPa)、SpO2> 90%时停止吸入.在NO吸入前和吸入后2~6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连续记录生命体征、SpO2等.结果 28例在吸入NO后30 min左右SpO2逐渐升高,临床缺氧状态逐步改善,有效率达84.85%.吸入NO2~6 h,SpO2、PaO2分别由吸入前的(70.5±14.1)%、(45.8±10.7)mm Hg升到(94.6±2.7)%和(92.9土24.6)mm Hg,FiO2由0.90±0.10降至0.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急性合并症.全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达(84.85%),自动放弃3例,死亡2例.结论 iNO能有效地解除PPHN患儿的肺血管痉挛,提高血氧分压和治愈率.iNO吸入不良反应小、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马金凤;张健;傅燕娜;刘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10月被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经病原学检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评分(SSS)分组,其中重症感染组26例,一般感染组24例.另外选取32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血液标本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0.5 ng/ml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8 mg/L为阳性,白细胞计数≥20×109/L为阳性.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中PCT水平为(7.31±4.28) ng/ml,hs-CRP水平为(20.08±14.16)mg/L,白细胞计数(17.15±8.24)×109/L;细菌感染组PCT、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及WBC的阳性率,重症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一般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重症感染组88.5%的PCT水平在2 ng/ml以上,一般感染组仅20.8%的患儿PCT在2 ng/ml以上,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WBC和hs-CRP,PCT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PCT值越高,疾病的危险度越高.
作者:张兰;谢怀珍;董传莉;宫芬;汪灵芝;陈兰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凝血与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D二聚体(DD),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共检测158例标本(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正常妊娠组5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DD、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tPA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各组间除tPA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参数变化越显著.结论 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APTT、FIB、DD和PAI-1等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丹;张锋;吴林斌;吕杰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阿托品、安定在人工流产术前及术中用于软化宫颈、减轻疼痛,减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2011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来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760例妇女中挑选出200例,血或尿HCG测定阳性,B超检查确定为宫内妊娠,均为初次怀孕.孕7~12周并要求终止妊娠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1片舌下含化,2h后给患者阴道后穹窿塞1片米索前列醇,然后再给患者安定10 mg静脉推注,30 min后,用阿托品0.5 mg+2%利多卡因10 ml对患者宫颈进行四点封闭并给予按摩,后再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术前不做任何处理,按常规方法做人工流产手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子宫颈软化及松弛程度、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患者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1片舌下含化,2h后阴道后穹窿塞1片米索前列醇,然后再给患者安定10 mg静脉推注.30 min后,用阿托品0.5 mg+2%利多卡因10 ml对患者宫颈进行四点封闭,手术时子宫颈软化及松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量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下降.
作者:钱雅南;叶名芳;唐乃秀;刘靖;张瑜;邵东方;童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60例,给予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记录舒张试验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①患儿雾化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每千克潮气量(VT/kg)、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 remaining)、达峰时间比(tPTEF/TE)、大呼气峰流量(PEF)变化;②上述4种指标之间改善率的差异;③观察雾化前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的变化.结果 ①患儿雾化后4种指标均值较雾化前均有改善,但仍较低,且雾化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雾化后TPEF/TE改善率较其他3种指标改善率低,阳性率为20%,4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雾化前患儿TBFV环呈现用力呼气曲线图形,雾化后环增宽,潮气量增加,呼气高峰后移.结论 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指标TPTEF/TE在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存在局限性,其意义应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
作者:李金英;安淑华;李权恒;武书娴;李清涛;张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重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的内分泌指标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PCOS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3 kg/m2的115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四分位法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间,30例BMI位于18.5 ~ 23.0 kg/m2的PCO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四分位区间的内分泌指标[雌二醇(E2)、总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催乳素(PRL)]和代谢指标[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与T和HOMA-IR的关系.结果 q1、q2、q3和q4四个区间的BMI范围分别为<24.30 kg/m2、>24.30~25.51 kg/m2、> 25.51 ~ 26.53 kg/m2和> 26.53 kg/m2.对照组与BMI四个区间的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E2、LH和PRL与BMI四个区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MI的q1、q2、q3和q4四个区间的E2、LH和PR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与BMI四个区间比较及BMI的q1、q2、q3和q4四个区间的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MI的q1、q2、q3和q4四个区间的FPG、FINS和HOMA-I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的q1、q2、q3和q4四个区间的FPG、FINS和HOMA-I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 24.30 kg,/m2,> 24.30 ~ 25.51 kg/m2、>25.51 ~26.53 kg/m2和> 26.53 kg/m2三个区间的T水平分别增加1.65(95% CI 1.33 ~2.05)、2.51(95% CI 1.84 ~ 3.52)和4.25(95% CI 2.16~8.36),HOMA-IR分别增加1.68(95% CI 1.41 ~2.00)、2.65 (95% CI 1.68~4.18)和4.45(95% CI 2.57 ~ 7.74).结论 超重的PCOS患者的雄激素浓度更高、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
作者:纪伟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寻求三阴乳腺癌经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预后及特点.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式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1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病理特点.结果 15例乳腺癌患者肿块大小1~4 cm,术后病理ER(-),PR(-),HER-2(-),CK5/6(+)12例(80.0%),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3例(86.7%).15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均给予rEC方案化疗,其中2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4例患者术后1~2年内出现胸壁复发,行局部肿块切除,更换化疗方案再次给予化疗,5例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肺、肝、脑或全身性骨转移,更换方案化疗.结论 三阴乳腺癌因缺乏内分泌及抗HER2治疗的靶点,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标准治疗方案,它是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且高峰期在术后1~2年,由于此类患者复发风险明显较高,且没有靶向治疗可选择,因此任何风险的降低必须源于化疗.
作者:范海浪;吕明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0~3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患儿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疾病多发于冬春季;症状以咳嗽、喘憋及肺部听诊哮鸣音为主,占发病人群的100%;痰培养显示细菌感染率为33.7%,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3.7%;抗菌药物仅限制应用于痰培养显示阳性的患儿,临床治疗药物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为基础,并进行对症治疗.结论 0~3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具有季节性规律,且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憋及肺部听诊哮鸣音为主,应密切分析感染类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钟勇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干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展开调查,选择深圳市盐田区2家社康中心作为实验组,另外抽取2家与实验组社康中心规模、政策环境、管理模式、社区类型等类似的社康中心作为对照组,对刚接受服务后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如接受服务的居民是小孩的,由监护人回答),每家社康中心随机调查200名居民,共调查800名居民.另外对实验组社康中心进行全科医师和中心主任服务质量采用PKU-VPSM工具进行全面持续改进,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并将干预后实验组的情况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面持续改进1年后,患者对实验组社康中心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P <0.05.结论 PKU-VPSM工具在全面持续改进全科医师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医师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作者:陈永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桃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量量表(SF-36)对桃源社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150名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前后的自我照顾能力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同时与对照社区的150名老人进行比较.结果 居家养老后,桃源社区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为16.16±5.11,明显好于干预前的17.36±5.26(t=1.98,P<0.05),也明显好于对照社区老人的17.42±5.49(t =2.06,P<0.05);实施居家养老后,桃源社区老人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得分有明显提高.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养老途径.
作者:邹先梅;魏运芳;孔桂花;张升起;丘先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开展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家庭病床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以及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主要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做统计描述,对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立的876例家庭病床展开调查,分析开设家庭病床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构成、家庭病床费用.结果 2008-2012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876张病床,建床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在876例家庭病床患者中以70~ 79岁老年人为主,占57.1%;疾病构成中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居首位,占75.80%,其次长期留置导管的重度尿路梗阻、需卧床的骨折占一定的比例;家庭病床总收入和药品费用不断增长,药品费用占家庭病床费用的比例逐年减少.结论 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得到普及.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提供综合的卫生服务,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使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作者:郑雅婷;姚卫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关爱家园建设对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随机选取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关爱家园参加活动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家庭医生管理的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健康信息收集和评估的基础上,在家园医生指导下,参加“慢性病关爱家园”的活动并在医生协助下进行健康干预.对照组则由家庭医生定期随访并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分析比较2组患者观察前后健康素养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积极参加慢性病关爱家园活动,规律用药情况、饮食食盐控制、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加运动情况以及常规血压监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关爱家园建设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患者病情,显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效果.
作者:徐文蓉;栾晶;鲍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目前已成为乳腺外科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技术领域革命,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避免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带来的诸多困扰.通过化疗杀灭肿瘤细胞35%~40%时,腋窝淋巴结(axillary Iymph node,ALN)分期诊断会受到影响,检出率会降低,假阴性率会增加[1].因此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和SLNB相干问题是一直有争论的,焦点为NAC前后行SLNB的时机问题.
作者:陈蕊;张晖;张荣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膀胱表浅性膀胱癌(即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易复发,其中部分患者会转移或发展为肌浸润性膀胱癌,故术后均进行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为此,本文就相关化学药物在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邱永丰;张永瑞;宋志宇;张文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根治的有效方法.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其过程极其复杂.虽然外周环境对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肿瘤细胞的潜在转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肿瘤细胞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其基因组所决定的.所以,我们探讨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转移中的机理就显得极具现实意义.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作为极其重要的转移相关基因在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被人们认识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不多,研究发现MTSS1(Metastasis suppressor 1)基因作为可能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抑制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丰;江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都呈升高趋势[1].尤以西欧、北美上升明显.中国人的AEG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内对食管癌高发的北方或南方部分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高发病率的地区伴随着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下降的同时,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则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是以贲门癌发病为主,提示中国人AEG的发病率也有所提高[2].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提示,从性别角度来看,近20年间,男性AEG发病率的增长高于女性,而且在贲门癌浸润食管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要高于贲门癌没有浸润食管[3].目前,国内多个研究表明,中国人与西方、北美等地区AEG的临床特点相似,且进展期AEG患者比例高.相比较与远端胃癌的治疗效果,AEG的预后差,诊疗效果亟待提高[4].
作者:邵大川;钱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发展,该技术在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名称来自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由Marc Wilkins和Williams早提出,指研究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的科学.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包括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质谱(mass spectrometry)及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随着基于2-DE技术的各种凝胶电泳技术及各种质谱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蛋白质组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诸多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发生、发展与多基因、多因素相关的恶性肿瘤的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受到越来越显著的关注[1-8].现就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技术进展及其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钱秀娟;吴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术后谵妄不利于患者预后,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 拟行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麻醉组(试验组,负荷剂量1μg/kg,维持剂量0.2 μg/(kg·h)和常规麻醉组(对照组,同样体积外观的生理盐水代替),每组45例.记录术后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围术期丙泊酚和芬太尼使用量,并随访统计术后当天(T1)、24 h(T2)和48 h(T3)3个时间点的谵妄发生率(CAM-CR法).结果 试验组在术后24 h(T1)、48 h(T2)的术后谵妄发生率(4.44%,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5,P =4.46;x2=0.04,P=0.03);同时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17.81±6.62) min、拔管时间(24.26±7.43) min以及丙泊酚使用量(945.32±59.66) mg、芬太尼使用量(241.28±39.46) μ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0;t =4.28,P=0.00;t =4.33,P=0.01;t =8.50,P=0.00).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可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的使用量.
作者:许宏亮;连燕虹;解康杰;刘玮;方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2011年蚌埠地区抗肿瘤药所致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的发生情况,总结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利用ADR监测网络,对蚌埠地区2011全年度上报的250例抗肿瘤药品的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人群;其例数为128例,所占比例为51.20%,40~49岁和50 ~59岁比例相当,分别占18.80%和19.60%,本次研究中小于18岁的人群中暂没有ADR病例的上报;男性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148∶ 102).抗肿瘤药的ADR表现: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多为137例(占51.89%),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次为皮肤系统47例(占17.80%),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有其他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也较多44例(占16.67%),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一般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的1d;蚌埠市区几家大型医院的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明显多于基层医疗单位;在六类抗肿瘤药物中,监测到以其他类抗肿瘤药发生的ADR发生例数多,其中主要为铂类抗肿瘤药.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厂家抗肿瘤药药物说明书中标明的不良反应不全面,应及时跟踪更新,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张浩;邢蓉;许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解郁丸和疏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为6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0.01),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HAMD、CGI-SI及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数及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解郁丸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同时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宋昊;陈永新;黄素培;马建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残存管腔内径,狭窄处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60例患者共检出斑块92个,平均大小约(10.5±3.4)mm,低回声斑块40个(占43.5%),高回声斑块16个(占17.4%),混合回声斑块36个(占39.1%);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64个(占69.6%),位于颈内动脉20个(占21.7%),位于颈总动脉8个(占8.7%);6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8例(占30.0%),中度狭窄27例(占45.0%),重度狭窄7例(占11.7%),闭塞8例(占13.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便捷、无创,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筛查,便于随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年静;张学珍;高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4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超声检查辅助临床诊断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选取蚌医一附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经产科术后确诊为胎盘早剥患者共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胎盘早剥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记录胎盘位置、厚度,重点观察胎盘内部,边缘以及胎盘与子宫壁附着处有无异常回声,胎盘内部血流以及异常回声内的血流情况,并记录相应数值.根据声像图特点将胎盘早剥分为4型:①胎盘增厚型;②胎盘后血肿型;③胎盘边缘血肿型;④混合性包块型.同时观察娩出后的胎盘母体面有无血块压迹,占胎盘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 48例患者中产前超声提示为胎盘早剥为40例,符合率83.33%,漏诊7例,误诊1例.40例产前超声确诊者中胎盘增厚型9例,其中产后观察胎盘剥离Ⅱ度2例,Ⅲ度7例,死胎3例;胎盘后血肿型20例(低回声8例,等回声2例,无回声1例,高回声1例,混合性回声8例),胎盘剥离Ⅰ度4例,Ⅱ度7例,Ⅲ度9例,死胎3例;胎盘边缘血肿型3例,胎盘剥离Ⅱ度2例,Ⅲ度1例;混合性包块型8例,胎盘剥离Ⅱ度1例,Ⅲ度7例,死胎5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胎盘早剥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对帮助提高母婴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彦;孙医学;阮吟;陆芳;宁艳;童玉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超联检血清β-HCG、P水平对宫外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和化学发光法对33例宫外孕患者进行彩超和血清β-HCG、P的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妊娠孕妇作比较.结果 宫外孕组患者血清β-HCG的含量为(25.8±15.6) mIU/ml,而正常孕妇组含量为(89.4±21.2)mIU/ml,宫外孕组血清β-HCG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组患者血清P水平含量为(10.4±3.2) ng/ml,而正常孕妇组含量为(28.9±10.2) ng/ml,宫外孕组血清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组血清β-HCG水平与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γ=0.5784,P<0.01).结论 彩超联检血清β-HCG和P水平的变化对宫外孕患者的病情、探讨其发病机理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孙皓;杨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产前二维、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进一步起到指导今后胎儿畸形检测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的9456例妊娠12 ~38周孕妇,首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记录,疑似胎儿发育异常者行三维成像,采集胎儿立体、运动图像.结果 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各种畸形共146例,发生率为1.54% (146/9456),二维超声检出率为83.56%(122/146),低于三维超声的95.89%(142/146)(P<0.05,x2=12.037),三维超声检查漏诊6例,漏诊率为4.11%(4/146),胎儿畸形累计所有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等,其中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高,占17.8%(26/146),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16.4%(24/146)、中枢神经系统15.8%(23/146).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裘伟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间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输尿管结石4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7 ~73岁,平均41.7岁,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表现,并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 43例患者共发现输尿管结石52粒,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结石梗阻的输尿管近段增粗、扩张,CPR二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示结石及输尿管扩张的情况.增强后肾盂期行三维重建即CT尿路成像能立体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等整体情况,图像立体感强.结论 输尿管结石CT平扫后采用CPR,增强后采用CTU可显示结石和扩张的输尿管等整体情况,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佳成像方法之一.
作者:魏旭;尹永华;赵志清;莫金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并评价MRI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82例乳腺病变患者,采用PHILIPS Aehieva 1.5T和Siemens 3.0T磁共振扫描仪先行常规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之后行乳腺动态增强扫描,对增强病变进行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88个异常强化病灶中,局灶性6个,肿块性30个,非肿块性52个.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5,P<0.001).以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敏感度为82%(41/50),特异性为57.89%(22/38),准确性为71.59%(63/88).把良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按照TIC类型分成2组,Ⅰ型为A组,Ⅱ、Ⅲ型为B组,2组间均数分别为(55.3±20.5)%、(189.3±58.2)%,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 =9.832,P<0.001).相应恶性病变均数为(206.7土66.4)%,良性病变A组与恶性病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508,P<0.001).良、恶性病变大增强率均数分别为(199.3±70.5)%、(224.3±78.6)%,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307,P =0.384).而良、恶性病变相对大增强率分别为(1.084±0.350)%/s、(2.316±0.53)%/s,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356,P=0.003).良恶性病变患侧乳腺血管计数得分均数分别为1.06±0.42、2.89±0.5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6.37,P <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充分显示异常强化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不同强化病灶形态与其病理基础有一定相关性;乳腺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Ⅰ型曲线与乳腺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与乳腺恶性病变有明显相关性;相对大增强率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明显优于早期增强率及大增强率;病变侧乳腺血管数量及扩张程度可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尹森琴;刘永强;张国正;王莹;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介绍湖南省首期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的举办情况,从教学安排与组织、学员规模与构成、教员组成与来源、班务管理与考核等4个方面总结成功与不足.讨论培训内容的组织和讲课教师的安排,提出培训内容框架可由全科医生制度政策文件与培养标准的解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概论与全科医学概论、临床带教方法与科研基本方法、全科医生要解决的健康问题等4个部分构成;讲课教师以承办单位的专家为主、外请部分专家,讲课教师应当具有更高水平和更高境界.难点是讲课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力求区分对骨干师资与带教师资的培训内容,把内容梳理、重点提示、方法指导作为重点加以突出和强化.集中培训形式需要将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基地参观、工作坊模拟等结合起来,以较为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张新华;唐志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预防龋齿项目,评价氟制剂能否有效控制儿童乳牙龋病上升趋势,降低乳牙患龋率,改善口腔状况,从而整体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方法 选取北京市5所幼儿园600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00人,一组为试验组每6个月进行一次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的使用,另一组为对照组不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只采取常规口腔保健措施,2年后对2组儿童龋面均和患龋率进行评价.结果 2组儿童的龋面均和患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患龋率、龋齿平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的一组儿童的龋面均和患龋率下降31.8%,龋均数0.86.对照组儿童的龋面均和患龋率下降5.8%,龋均数1.86.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2组间基线和2年后新龋增加量的差异,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目前我国儿童患龋还较高的情况下,每6个月对儿童使用一次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预防龋齿的效果明显,能有效地降低儿童龋面均和患龋率,儿童易于接受且安全可靠,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应该在3~6岁儿童间广泛推广.
作者:许志亮;周荣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血管疾病(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的人口死亡率居第1、2位,它不仅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至少持续24 h,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许多因素与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有关.因此,在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非常重要.本文就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其危险因素评分进行探讨,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更好地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屈洪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牙科焦虑症是指在牙科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其出现敏感性提升、耐受性下降的现象.有的患者甚至由此逃避治疗,以致错过佳治疗时期,造成口腔疾患进一步发展.随着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医学治疗逐渐转化为一种整体的医学治疗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的诊治.在口腔治疗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敌对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如何消除负性心理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成为口腔治疗研究的新方向是近些年学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采取了多种的心理干预方式,对不同年龄(青少年、老年人)、不同口腔治疗方式(根管治疗、牙周病治疗、正畸、拔牙)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对比于常规的口腔治疗,心理干预的患者普遍有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老年人这样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心理治疗的适当使用可使病患不再恐惧抗拒,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就近年来心理干预在口腔治疗中的作用做一分析.
作者:柏平华;董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与正常健康人之间焦虑、抑郁症状的差异,探讨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IBS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组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8% (28/100)、35% (35/100);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7.27±10.53、48.16±9.4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62±8.23、42.25 ±9.25,IBS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女性IBS患者分别占IBS组焦虑、抑郁患病率的64.3% (18/28)、60.0% (21/35),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9.12±9.21、52.25±9.34,男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6.56±8.72、47.81±8.93,女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IBS患者(P均<0.05).结论 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女性IBS患者精神心理症状比男性更为多见.
作者:李大鹏;燕善军;汪建超;刘晓阳;邓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个月内连续192例发病3d以内的ACI患者收住入院,纳入路径组,与去年同期发病的171例发病3d以内的ACI患者进行入院之初NIHSS评分、病程30 d、90 d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并发症无统计差别,2组患者在入院初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在治疗30 d随访的NIHSS评分中也无明显差异,90 d NIH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90 d TOAST分型中LAA型的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SAA、SOE、SUE分型mR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费用,不能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能提高LAA型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徐耀;刘筱洁;张桁忠;陈应柱;陈兰兰;许浩;蔡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