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治疗,男性15例,女性19例,12例为交通伤,17例为跌倒伤,5例为其他原因,术前ASA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3例,术中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4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门诊复查和X线片检查,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arris评分≥90分为优,80~ 89分为良,70~ 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口3~~5 cm,平均4 cm.手术时间为36 ~ 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9.3 ±9.8)min,手术中出血量为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为(108.3 ±20.3)ml,骨折愈合时间为63 ~ 182 d,平均愈合时间为(102.0 ±4.6)d.手术后,共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情况,其余患者无并发症情况.手术后,患者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24例优,7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1.2%.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于术后24h坐起和翻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步锻炼髋关节伸屈功能及扶拐下床逐步负重功能锻炼.结论 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凝胶在普外科腹盆腔手术中用于预防术后粘连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521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63例,对照组258例.研究组在手术病灶切除前后均使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在术中不使用透明质酸钠或其他防粘连材料.术后观察并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19.8±1.7)h,8.0%(21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6.8%(18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16例,其中Ⅰ型粘连3例,Ⅱ型粘连13例;对照组平均通气排便时间为(37.1±3.6)h,40.7%(105例)出现术后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24.0%(62例)出现术后疼痛不适,发生粘连94例,其中Ⅰ型粘连39例,Ⅱ型粘连55例.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同时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疼痛不适等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顾秋忠;陆照林;翁辞海;吴晓平;毛晓红;罗顺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应用高频超声(5~12 Hz)观察患者颈动脉,按是否发生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为70.3%(130/185);斑块组年龄、病程、BMI、TC和SBP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5年[OR =2.512,95% CI(1.216~4.902),P=0.010]和TC≥5.18 mmol/L[OR=1.668,95% CI(1.063 ~2.814),P=0.029]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程长和高胆固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控制血脂代谢紊乱,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鑫;马琳;杨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2012年3月-2014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接诊病例中抽取的1 10例大面积烧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病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2个研究组,对治疗组的病例进行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对观察组的病例进行传统的邮票植皮治疗.观察分析2组病例的移植皮片在治疗后的异体皮成活率、皮片融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1%烧伤面积的治疗费用、创面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温变化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异体皮成活率、皮片融合时间、全身创面愈合时间、1%烧伤面积的治疗费用、创面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2组病例的体温变化、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效果显著,从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创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同时减少了病患的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占卫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其远期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274例进行胸腔镜下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引导下清除纤维分隔、脓苔、坏死组织,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残腔后膨肺,如肺表面有胸膜纤维板形成,肺不能复张,则进行纤维板剥脱.术后观察胸腔引流量及颜色变化、术侧肺呼吸音变化、肺复张情况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年,随访率95.6%.结果 274例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后出血,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4.5±20.4) min (40 ~ 18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1.5±41.3)ml(50~1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4)d(4~22 d).2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4~6d出现发热,6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切口处结核性脓瘘,6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持续漏气.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纤维剥脱术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创伤小,为首选方法.
作者:叶敏华;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叶中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 ± 5.38) ng/ml和(110.20±16.67) 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 ng/ml和(64.27 ±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 ng/ml和(59.67 ± 7.52) 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作者:江飞飞;林海燕;吴华勇;丁美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可行性及较常规开放手术的优劣势.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12月-2012年3月肿瘤外科经针吸活检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且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40例,通过术中美兰示踪及术前B超定位在乳腔镜下对40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E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EALND),根据蓝染及术前B超定位寻找SLN,乳腔镜下切除SLN并清扫Ⅰ、Ⅱ组淋巴结,如Ⅱ组淋巴结有明显肿大者则一并清扫Ⅲ组淋巴结,对切除淋巴结行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两术式每位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范围为:ESLNB为1~5枚,平均3.1枚;EALND为11~ 29枚,平均12.8枚.ESLNB检出率为95.0% (38/40),准确率92.1%(35/38),假阴性率15.0% (3/20),灵敏度85.0% (17/20);SLN多位于胸肌组,其中37例位于胸肌组,1例位于胸肌间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乳腔镜,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但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结论 乳腺癌患者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较好可行性,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
作者:张前进;胡伯年;裴俊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乌灵胶囊联合科素亚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96例临床诊断为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科素亚(1片/次,1次/d,晨服)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3粒/次,3次/d)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考察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睡眠质量指数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的舒张压为(86.5 ±8.2)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的舒张压为(94.8±8.7)mm Hg,治疗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5);治疗组收缩压为(124.6±9.2)mm 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36.2±9.8) mm Hg,治疗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0,P<0.05),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失眠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为9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2组均未出现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科素亚用于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合并失眠,可显著改善血压,提高睡眠的质量,且安全、有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陈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在心脏手术停搏液中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评价CP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40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St.Thomas'Ⅱ号心脏停搏液,观察组在停搏液中另加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记录2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等电生理指标;记录2组术后24h正性肌力药物的用量;分别测定主动脉插管前(T0)、开放循环后30 min(T1)、术后6 h(T2)、12 h(T3)、24h(T4)的CK-MB,cTnI、BNP.结果 观察组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高于对照组[(96.71±8.03)%vs.(71.29±7.18)%,P<0.05].观察组术后24h、48 h多巴胺用量[(2.21 ±1.21) μg/(kg·min),(1.32±0.79) μg/(kg·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18±1.42) μg/(kg· min),(3.21±0.96) μg/(kg·min),P<0.05].观察组T1、T2、T3、T4时CK-MB、cTnI、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CK-MB、cTnI明显较TO时升高(P<0.01),后开始回落.结论 手术停搏液中使用外源性CP,可提高窦性心律自动恢复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并降低患儿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朱江;潘海龙;陈洪;代学利;高威;许啸波;叶兴宏;王云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联合芍倍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手术效果及近期并发症.方法 选取因便秘症状就诊于浙江省新华医院确诊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的6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PPH术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PPH术治疗,观察术后1周内肛门出血、疼痛、坠胀感、术后尿潴留情况及术后6个月排便次数、排便用力程度、排便不尽感、会阴部不适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排便用力程度改善及排便不尽感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次数与会阴部不适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周内治疗组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坠胀感及术后尿潴留方面,两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术后总体疗效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近期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并且操作简单,优于单纯PPH手术.
作者:毛捷鸿;姜在龙;张磊;邹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为房颤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尿酸对预测心房颤动发病作用研究:对照组随机选取来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60例,观察组选择因房颤来我院治疗的患者180例,其中符合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三种房颤类型的患者各60例,2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血尿酸、CRP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房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②尿酸对心房颤动治疗效果评价作用研究:观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再次检测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428.13±123.7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5±97.64)μmol/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LVEF(OR =3.173,P<0.01)、LAD(OR=1.376,P<0.01)、运用β受体阻滞剂(OR=1.297,P<0.01)、尿酸水平(OR=2.548,P<0.01)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371,P<0.01)和LVEF(OR =2.414,P<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药物及电复律控制后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心房颤动独立危险因素,且与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尿酸水平可以用于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并对疗效评价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先慧;王仲恺;甘国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3种不同通气策略(常规潮气量、低潮气量及低潮气量+小PEEP)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机械通气时静态肺顺应性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ASA Ⅰ~Ⅱ级的老年腹部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机械通气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常规潮气量组(Ⅰ组)、低潮气量组(Ⅱ组)、低潮气量+ PEEP(Ⅲ组),于插管后麻醉机械通气3 min(T0)、1 h(T1)、2h(T2)、3 h(T3)4个时点记录计算Ppeak(气道峰压)、Pplat(气道平台压)、Cs(静态肺顺应性),并且同一时点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患者的OI(氧合指数).结果 3组静态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Ⅰ组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peak、Pplat均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Ⅰ组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潮气量相比,小潮气量(6ml/kg)通气及小潮气量加小PEEP(5 cm H2O)能改善老年患者术中静态肺顺应性及氧合.
作者:杨沛;张学政;杨涛;何国栋;蓝仲岳;徐旭仲;金烈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BFI对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的保护作用,并从抗线粒体凋亡途径探讨2-BFI抗糖氧剥夺损伤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制成糖氧剥夺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OGD组、OGD+ 2-BFI组,药物组分为0.75、1.5、3.0、6.0、12.0(μg/ml)五个浓度,2-BFI干预后测定细胞活力,选出佳的药物浓度,以该浓度进一步在细胞水平上研究2-BFI对线粒体膜电位、caspase-3活性、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SPSS 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各个浓度的2-BFI均能提高糖氧剥夺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其中以1.5μg/ml的效果佳;给予浓度为1.5 μg/ml 2-BFI干预OGD组能显著提高线粒体膜电位(13.50±5.88,8.48 ±4.79,P<0.05),抑制caspase-3活性(4.56 ±0.10,4.85±0.10,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24.6±1.60)%,(46.5±1.10)%,P <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损伤后,2-BFI具有提高细胞存活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caspase-3活性,进而降低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作者:田继沙;杨金龙;程朝辉;刘双;韩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下咽癌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且位置隐蔽极易误诊,手术后易产生淋巴结转移.本文旨在分析下咽癌患者施行保留喉功能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放射治疗对保留喉功能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下咽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进行不保留喉功能手术(阴性对照组);82例采用保留喉功能手术,其中39例保留喉功能患者采用单纯手术治疗(阳性对照组),其余43例患者在手术后给予放射治疗(综合治疗组).结果 保留喉功能手术有57.3% (n =47)的患者喉功能得以全部恢复,且其中的综合治疗组(n=43,90.7%)也较阳性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n =39,69.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001,P<0.05).所有患者的3年及5年后生存率以下咽上区癌手术患者生存率高分别为72.1%(n=5)和58.2%(n=4),而且喉功能保留与不保留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吞咽成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是可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喉功能恢复率较高,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同时配合放射治疗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可避免发生转移,故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邬振华;沈志森;成立新;张宇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24周、48周的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按照中国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为83.3% (50/60),治疗后48周总有效率达到93.3%(56/60),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周末、第4周末、第24周末、第48周末,VAS分值分别为(3.49±1.91)、(2.86±1.68)、(2.35±1.64)、(2.18±1.55)分,较治疗前的(8.61±0.73)分显著下降(t=19.34,P<0.01),且治疗后第48周末VAS分值与治疗第1周末比较明显降低(t=4.11,P<0.01);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2.98±15.18)、(72.86±15.68)、(78.35±13.54)、(80.40±12.67)分,较治疗前的(36.78±10.70)分明显提高(t=10.92,P<0.01),且治疗后第48周末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后第1周末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1).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效者均为颜面部侵犯三叉神经患者.结论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略初;何仁亮;吴树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HIF-1α、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2例,使用RT-PCR方法检测放化疗前后外周血HIF-1α、VEGF-C含量,同时测定30例正常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分析放化疗前后HIF-1α、VEGF-C表达与病理因素及近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HIF-1 α、VEGF-C阳性表达率(23.8%和32.0%)比治疗前(48.4%和59.0%)明显下降.HIF-1 α、VEGF-C治疗前后阳性表达率与NSCLC临床分期均相关(治疗前x2 =4.315、9.516,治疗后x2=5.119、4.794,P<0.05).HIF-1α、VEGF-C阴性表达者预后好于阳性表达者(治疗前x2 =24.011、9.871,治疗后x2=15.492、5.826,P<0.05).经放化疗,VEGF-C从阳性转为阴性与未转阴性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2,P=0.038).结论 HIF-1α、VEGF-C表达阳性者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经放化疗,VEGF-C从阳性转为阴性者预后较好.HIF-1α、VEGF-C有望成为NSCLC治疗新的分子靶标.
作者:汤忠祝;朱远;胡小云;朱红洲;陈鹏程;沈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MicroRNAs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增殖、迁移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文探讨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终浓度为50 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VSMCs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VSMCs中miR-26a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 α-actin)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MYH1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BrdU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VSMCs凋亡、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结果 oxLDL诱导VSMCs中miR-26a表达显著升高(3.22±0.21 vs 1.03±0.03,t=10.56,P<0.001),anti-miR-26a转染VSMCs能显著减少oxLDL诱导的miR-26a表达(P<0.05).功能学实验发现oxLDL显著下调VSMCs分化标志物SM α-actin和MYH1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而anti-miR-26a能够逆转oxLDL对VSMCs的作用(P<0.05).结论 oxLDL处理的VSMCs中miR-26a异常升高,miR-26a促进VSMCs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和分化,提示miR-26a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张丽;谢建洪;陈明;孙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探索使用脊柱内窥镜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6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8 ~65岁,平均38.2岁.按影像学分类,中央型8例,旁侧型38例,极外侧型6例,游离型5例,钙化型1例,盘源性腰痛7例.按责任间盘分布:L3/4 14个,L4/5 29个,L5/S1 22个.所有病例经CT、MRI或间盘造影检查与临床症状相符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行PELD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9.1个月.手术时间(48±29) 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4.2d.一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一例术后1周出现与术前相同症状,随访MRI示突出复发;无感染、完全神经根瘫痪、硬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前VAS(7.0±2.6)分,术后(3.5±1.9)分,末次随访(2.1±2.5)分,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术前ODI(55.3±9.6)%,术后(19.1±7.2)%,末次随访(16.3±8.0)%,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明显改善(P<0.05).据改良Macnab标准,优31例,良24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4.5%.结论 严格把握适应征的前提下经皮内镜治疗各种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高浩然;周程沛;高全有;薛为高;钱澍;钱济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危险组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 Amico分级标准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不同组的疗效及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的5年无生化复发率.结果 共125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年龄小者47岁,大者78岁,平均为(67.8±10.2)岁.低、中、高危组的术前Gleason评分分别为6.5±1.9、7.1±2.2和8.9±2.0,术前PSA水平分别为7.6±2.3、9.3±3.2和13.2±3.6.低、中、高危组的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2例(8.0%)、9例(13.4%)、10例(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3,P=0.04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完全控尿率和性功能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内共有31例患者发生生化复发.低、中、高危组5年无生化复发例数分别为20例(80.0%)、53例(79.1%)和21例(63.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790,P=0.248).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疗效较低、中危患者稍差,但仍可达到较好的疗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作者:刘伟华;金晓东;周亮;朱乾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NGAL水平与NT-proBNP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老年冠心病CHF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54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30例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代偿患者和31例老年健康者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NGAL水平与NT-proBNP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GAL诊断早期肾损害的准确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功能代偿患者和老年健康者,3组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NT-proBNP、Scr、BUN、UmAL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9、0.553、0.439、0.441,P均<0.01);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值为-0.563,P<0.01).血清NGAL诊断肾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84.5%.结论 血清NGAL是反映老年冠心病CHF患者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和诊断早期肾损害的较好指标.
作者:朱红;马丽娜;杨伟;刘川;冯明;李耘;钱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式对ICU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81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成2组,其中168例患者使用美罗培南1 g溶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由静脉进行滴注治疗,约30 min滴完,每8小时1次,称为滴注组;113例使用美罗培南3 g溶于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24h泵完,每日1次,称为泵入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泵入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高于滴注组(85.84% vs.60.71%,38.05% vs.19.05%,P<0.05),无效率低于滴注组(14.16% vs.39.29%,P<0.05);②泵入组耐药菌产生较少(5.31% vs.12.50%,P<0.05),ICU住院时间也缩短[(9.11 ±2.37)d vs.(15.23 ±3.14)d,P<0.05];③泵入组细菌清除率和总清除率高于滴注组(78.86% vs.48.81%,89.38% vs.69.05%,P<0.05);而部分清除率、未清除率、菌群交替和再感染率均低于滴注组(10.62% vs.20.24%,4.42% vs.10.71%,2.65% vs.8.33%,3.54% vs.11.90%,P<0.05).结论 美罗培南持续泵入用于治疗ICU脓毒血症患者临床和病原学效果优于静脉滴注,并能有效缩短抗生素应用疗程.
作者:应满珍;张为民;杜凯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脊柱化脓性感染在骨外科不常见,所以对该病的诊治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从而为指导临床脊柱化脓性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丽水市中心医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9例脊柱化脓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白细胞水平(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后凸角、胸背疼痛程度;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所有数据结果通过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70 min,平均(105.4±37.5)min.植骨融合时间2~9个月,平均(4.7±2.5)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血WBC、ESR和CRP水平均较术前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术后患者后凸角显著减小,胸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治疗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其中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6.8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31%).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植骨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俞伟杨;何登伟;朱科军;刘飞俊;吴忠伟;朱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不同浓度盐酸千金藤碱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CNE-2和5-8F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鼻咽癌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和鼻咽癌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5-8F作为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为正常细胞对照组,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千金藤碱对3种鼻咽癌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增殖影响;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盐酸千金藤碱对3种鼻咽癌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凋亡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盐酸千金藤碱对3种鼻咽癌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盐酸千金藤碱对3种鼻咽癌细胞有量效相关的抑制增殖作用,EC50分别为9.924 μg/rml(CNE-1),7.068 μg/ml(CNE-2),9.905 μg/ml(5-8F),浓度为50 μg/ml时抑制率达到95%以上,与对照组正常细胞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的盐酸千金藤碱3种鼻咽癌细胞有量效相关的诱导凋亡的作用,到12.5 μg/ml时,处理组肿瘤细胞与阴性组相比染色质浓缩成斑块状,差异显著(P<0.05);同时,12.5 μg/ml终浓度的盐酸千金藤碱处理不同的鼻咽癌细胞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见实验组G0/G1期鼻咽癌细胞显著增多,S期及G2/M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盐酸千金藤碱能抑制其DNA合成,改变细胞周期.结论 盐酸千金藤碱对3种鼻咽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机制包括诱导其凋亡并且改变其细胞周期.
作者:李炜;周详;钱萍;沈建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诊转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急诊科2010年4月-2012年12月行气管插管患者共188例,参照气管插管脱出标准,统计脱出例数及程度并分析脱出原因.结果 共脱出25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7例,重度2例,完全脱出3例.主要原因涉及:①导管固定不牢;②未保护好受牵拉脱出;③转运过程中步调不一致;④未有有效约束;⑤未有效镇痛等.结论 导管的妥善固定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根本,保持转运的一致性是主要因素,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与合理的镇静、镇痛是重要保障,有效的沟通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基础,有效的培训是关键.
作者:张满萍;徐新兰;俞小莲;陈智英;俞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住院的腹型HSP患儿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次1 ~2 mg/kg,2次/d静滴,西米替丁每次10~ 20 mg/kg静滴,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每次5 ~ 10 mg/kg,2次/d静滴,均5d为1个疗程.观察2组呕吐停止、腹痛缓解、便血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呕吐停止时间为(2.11±1.15)h、腹痛缓解时间为(4.31±1.26)h、便血消失时间为(3.77±2.55)h、平均住院天数为(11.64±5.30)d;对照组呕吐停止时间为(3.34±1.64)h、腹痛缓解时间为(5.45±1.77)h、便血消失时间为(6.51±2.27)h、平均住院天数为(16.72±4.6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腹型HSP,可明显缓解各种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胡应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一次性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器(TR Band)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提高TR Band止血器使用效果,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患者114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充分沟通,告知桡动脉穿刺益处及可能并发症和术后注意事项,术中密切观察,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按照TR Band止血器使用方法注入13 ~ 15 ml气体,多不超过18 ml压迫止血,分 别于术后每2h放气2ml,放气8~10 ml后观察,10 ~20 h去除压迫器.观察TR Band对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的适应程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效止血,不影响患者休息体位及大小便,其中并发手部肿胀10例,皮肤局部压伤1例,桡动脉闭塞2例,压迫处不同程度疼痛25例,其他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TR Band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少.
作者:董金玲;李勇;马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 <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 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 min、2.1% (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 (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了解骨科术后患者压疮产生情况及康复情况,并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期为临床骨科术后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同时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24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为3例,对照组为14例,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为(27.31±4.33)h和(18.88±8.67)d,而对照组分别为(43.12 ±8.04)h和(24.14 ±7.55)d,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骨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压疮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商丹英;贾勤;李璐;傅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4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通过透明胶纸粘贴法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调查对象的个人习惯、洁面方式、皮肤类型、面部疾患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以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442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蠕形螨感染者为86人,总感染率为19.46%(86/442),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2.56% (71/86),高于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及混合感染;面颊部位感染率23.26% (20/86)较鼻部感染率高;面部有疾患者如痤疮、皮炎、毛囊炎等感染率25.70% (55/214),高于面部正常者;油性皮肤学生感染率为27.94%(38/136),高于混合性皮肤及干性皮肤学生;在调查季节方面夏季感染率为26.57%(38/143),高于冬季感染率;在感染程度方面,轻度面部蠕形螨感染率高达82.56%,经x2检验分析,显示季节、皮肤类型、面部疾患为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面部疾患为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多为轻度感染,男女生蠕形螨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其感染率与皮肤性质、面部疾患、季节温度有关.
作者:汪作琳;姚余有;郭光明;吴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活动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4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活动性SLE妊娠患者15例,非活动性SLE妊娠患者49例,妊娠期及产后均给予不同剂量的泼尼松龙控制病情,观察对比2组患者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 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的足月产率高于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均P<0.05);但2组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23,P>0.05).活动性SLE孕妇围生儿出现窘迫2例、轻度窒息及心肌损害各1例、重度窒息5例;非活动性SLE孕妇围生儿出现窘迫7例,无轻重度窒息、心肌损害.2组患者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87,P>0.05).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早产各5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子痫前期2例,而非活动性SLE妊娠期患者出现子痫前期各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SLE的首选药物,活动期SLE可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需在孕期协作治疗并给予选择性妊娠指导.
作者:金博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并脑炎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探讨HFMD对儿童智能的影响及其恢复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126例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出院后随访资料,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测试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作对比.结果 发热126例、惊厥9例,易惊51例、肢体抖动82例、呕吐32例、脑干脑炎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24例,单纯肺水肿22例,转归:死亡8例,肢体无力8例,吞咽功能障碍27例,咳嗽功能障碍24例,肢体瘫痪2例,面瘫1例,眼肌麻痹2例,长期呼吸机依赖1例.101例出院前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显示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商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1~3年随访结果: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商明显改善(P<0.05),轻度肢体运动障碍5例、颅神经损害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 HFMD并脑炎的神经受累特点是弛缓性麻痹,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商受影响,但大部分病例都可以完全康复,预后比较好.
作者:李立浩;梁桂明;李正然;朱建萍;马力忠;张胜;谢惠源;付四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并住院进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68例为实验组;同期于医院体检正常育龄妇女7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同时实验组于术后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服药1,3个月后患者血清HMGB1、RBP4、MMP-1、TIMP-1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MGB1、RBP4、MMP-1、TIMP-1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后血清HMGB1、RBP4、MMP-1、TIMP-1与治疗前相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MGB1、RBP4、MMP-1、TIMP-1从而可作为该疾病较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胡京辉;刘金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 以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38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体位干预后,538例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置管时间等均明显优于既往未行体位干预引流的患者,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心理干预后和术后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心理未干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干预后和术后干预后相比,患者的心理状况基本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亚红;谭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应用蓝光治疗;观察组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患儿治疗一周的临床效果,治疗期间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70/72),高于对照组的83.33%(55/66);观察组无效率为2.78% (2/72),低于对照组的16.67%(11/66),P<0.05;观察组平均每日血清胆红素下降值为(30.28±4.17)μmol/L,高于对照组的(24.45±3.46)μmol/L,P<0.05;观察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06±2.48)d和(13.10±2.45)d,低于对照组的(13.37±3.11)d和(15.68±2.12)d,P<0.05;2组患儿在每日腹泻≥5次、每日呕吐≥5次、皮疹和体质量下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缩短患儿治疗时间.
作者:汤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及降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妇女保健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44例,按1∶1比例收集同期于我院妇女保健科产检的14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胎儿窘迫、低体重儿等发生情况,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对比观察2组妊娠结局的差异,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月收入、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负性情绪等7个因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文化程度、高血压家族史以及负性情绪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478、1.184、2.804和2.479;病例组胎儿窘迫、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肥胖、文化程度低、有高血压家族史、有负性情绪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临床要加强预防和保健.
作者:王益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方庄社区脑卒中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测定.结果 77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男性40名(51.95%),女性37名(48.05%);平均年龄(70.74±9.56)岁;平均患病时间(9.73 ±7.20)年;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2人,初中21人,高中30人,本科4人;在职业方面:工人25人,农民3人,行政工作者16人,服务行业20人,知识分子13人.干预前,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上的得分分别为(3.16 ±0.81)分、(3.10±0.84)分、(14.01±3.26)分、(13.41 +3.39)分、(9.62±1.99)分、(17.44±4.99)分;干预后研究对象在上述领域的得分依次为:(3.68±0.77)分、(3.62±0.80)分、(19.81±4.86)分、(17.66±4.26)分、(10.19±1.91)分、(20.43±5.44)分;干预后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梅;刘新颖;葛彩英;贾鸿雁;孔慜;吴浩;张向东;赵京;兰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200 mg/(kg·次),2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0.2~0.4 ml/(k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5~7d,治疗结束后,分别随访3~5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等改善情况,以及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ESR、FIB和CR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0.6%,统计学分析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发生.结论 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陈献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41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22例,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认病灶深度并排除手术禁忌,术中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静脉麻醉,并按标记、注射、切开、剥离的顺序操作,术后病理送检,并予抑酸、止血、预防感染等治疗,术后1、3个月随访胃镜.结果 所有患者的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均一次性切除成功,病灶边缘及基底病理阴性,其中1例术中穿孔并转腹腔镜修补,所有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术后出血、穿孔、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病灶平均长径约(1.17±0.66)cm,手术平均时间45 min.术后病理提示:黏膜内腺癌1例,平滑肌瘤16例,间质瘤4例,绒毛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异位胰腺2例,增生性息肉13例.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作者:奚肇宏;田耀洲;梅军;李洁;王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者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1].临床上常表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国内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系“反复双下肢水肿10余年,意识障碍1天”入院.患者十余年来反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畏寒、乏力、精神反应差,每于冬季症状加重,夏季好转,多次就诊当地医院予消肿等对症治疗.
作者:王秀艳;潘天荣;叶景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舒张压、肌酸酐和尿酸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寿飞燕;赵振华;杨芳芳;汪洪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合用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奥美拉唑胶囊20 mg,2次/d,治疗1周后连服2周奥美拉唑胶囊20 mg,1次/d.B组同上法口服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胶囊,另外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mg,1次/d,治疗1周后连服2周泮托拉唑胶囊40 mg,1次/d.考察Hp根除情况,比较A、B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Hp清除率A组为80.2%,B组为83.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P>0.05).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其中,A组无效2例(2.90%),改善13例(18.84%),有效48例(69.57%),痊愈6例(8.70%),B组如上指标分别为3例(4.35%),19例(27.54%),44例(63.77%)和3例(18.84%).不良反应是A组3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头晕;B组1例出现腹泻,2例出现恶心/呕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P<0.05).结论 泮托拉唑、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联合运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方案.
作者:彭玄杰;吴振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是2000年由日本学者Imagawa A等首次报道[1]的一种1型糖尿病亚型,目前归类于1B型.该病突出特征有:发病年龄多在18~ 35岁之间;起病急骤,短时间内(7d以内)胰岛β细胞迅速破坏;发病时血糖很高而HbA1C多接近正常,常伴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高血糖症状严重,一般1周内即急剧发展为酮症酸中毒或酮症;发病前多有胃肠道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临床较为少见,进展迅速而临床漏诊和误诊率高,往往延误宝贵的抢救时机,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预后较差.尤其是妊娠妇女并FT1D,死胎率较高.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一过性改变,严重者可出现横纹肌溶解及急性肾衰竭,如果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故迅速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本文通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宁波市区近4年来收治的FT1D患者共3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毛洲宏;李建辉;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师资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培训前后分别对参加2014年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班的学员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分析培训前学员对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必要性、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前后学员对全科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自评情况.结果 被调查的251名学员中,95%以上的学员认为,这种类型的培训能巩固全科基本理论,加强专业知识,改善服务技巧及培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学员对本次培训总体上满意,满意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授课师资(98.0%)和授课方法(92.4%);培训后提高明显的前三位是:家庭医生式服务理念和能力(215人,85.7%),全科团队服务理念和能力(210人,83.7%),对社区卫生的信心(163人,64.9%).学员自评被调查的18项全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训后各项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培训的总体效果满意,但仍需要继续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能力建设师资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沈欢瑜;史明丽;郑婵娇;林之喆;欧伟麟;张冬莹;王家骥;周志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除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在HCC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HCC还有个很明显的流行病学特点,就是在全球范围内HCC患者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男女患者之比为(2 ~4)∶1,且HCC在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3位,HCC在女性患者癌症死亡病例数中排第6位,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1].早期研究显示雄激素(androgens)是导致HCC发生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血清高水平的睾酮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但发现临床对肝癌患者去雄激素治疗,效果不满意[2];雄激素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雄激素及受体通路参与调节多种生物学事件;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雄激素受体在肝癌方面的研究做出以下综述.
作者:杨德红;李庭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差,初次诊断后平均寿命约为3~5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IPF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使IPF病情进一步恶化,肺活动耐量、一氧化碳弥散率及生活质量进行性下降,生存期缩短,平均生存期大多不足1年.
作者:王楠;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0年4月-2013年12月就诊的CFS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中药治疗,服用加味逍遥口服液、六味地黄丸与归脾丸,共服用28 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第1周每日1次,第2周起每隔1日1次,共治疗21次.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严重度评分量表(FSS)得分、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效果.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FSS得分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S得分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1.15±1.01)与(4.05±1.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36±1.52)与(6.42±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8,3.265;P<0.05).观察组CFS患者痊愈3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628,P<0.05).结论 腹针结合中药可使患者疲劳严重程度有效减轻,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卢建华;吴平花;倪佳佳;李灵峰;张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早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及血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影响.方法 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冬虫夏草预防组、对照组,各20只.前2组SD大鼠采取烟熏及实验第1、14天气道内滴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冬虫夏草预防组在造模前7d开始胃饲受试药物.第29天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肺组织病理及其形态计量学改变.每组剩下的10只大鼠继续灌胃相应药物,第57天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ET-1、血清VEGF及NO的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采用烟熏及气道内滴入LPS的方法能成功复制COPD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冬虫夏草预防组大鼠气道重构减轻(P<0.01),血ET-1、VEGF水平降低(P<0.01 ~0.05)、NO含量升高(P<0.01).结论 冬虫夏草早期干预能减轻气道重构,调节ET-1、NO及VEGF的平衡,改善肺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338例,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并做神经心理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痴呆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结束后338例脑卒中患者痴呆患者75例,占22.2%;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相比,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2,P=0.967),非痴呆组的年龄明显低于痴呆组(t=20.021,P =0.000),痴呆组的低教育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痴呆组(x2=65.085,P =0.000);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在卒中史、糖尿病及饮酒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767、30.503、98.380,均P<0.05);痴呆组病灶左半球发生率及病灶多发发生率均高于非痴呆组(x2 =23.012、12.352,均P<0.05),且痴呆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痴呆组(t =7.451,P=0.000);在病灶直径>20 mm、脑萎缩及脑白质疏松方面,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7.794、37.130、11.295,均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年龄、饮酒、卒中病史、多灶病变、左侧病变、脑萎缩等为脑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需提前干预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王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为加强全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和体现全科医学人文特色,本研究通过深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探讨其实用成效及推广意义.方法 以2011-2013级同济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119名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培训前人文素质综合测评成绩作为基线,通过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形式、优化考评办法一系列改革后,根据培训后测评的人文素质综合成绩及反馈问卷结果,评价教学改革成效.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全科规培学员人文综合测评成绩较培训前有显著性升高(t =3.25,P<0.01);反馈调查问卷提示帮助大的培训内容是:临床案例,平均需求度评分4.5分(满分5分),认为有吸引力的培训形式是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平均需求度评分4.2分(满分5分).结论 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采取综合性改革措施能较好地提高全科规培学员人文素质,但推广改革成效还需提高学科重视度和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作者:陆媛;于德华;梁兴伦;张斌;张含之;张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当前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出现了更多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新问题,从而给传染病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传染病学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显过时,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学的学科发展)和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大纲局限、教材内容滞后;教学病例种类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难度增大;青年教师缺乏经验等),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教学活动要“源于大纲、高于大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不重视传染病学学习的现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施展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期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使传染病学教学更趋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传染病诊疗和防控知识的医学人才.
作者:张毅;余永胜;汤正好;江红;奚敏;陈小华;王鹏;臧国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对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剖宫产产妇398名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剖宫产产妇35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仅在术中给予一次抗生素,于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对2组产妇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1.14、1.82,P>0.05);2组产妇术后24h的WBC、N%、Hb及术后72 h的H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0.47、0.45、0.33,P>0.05),但在术后72 h的WBC和N%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6、16.40,P<0.01);2组产妇术后的切口渗出液增多、切口局部红肿痛、切口出血、切口化脓、发热、宫腔感染、盆腹腔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8、0.19、0.77、0.22、0.09、0.77、1.76、1.76,P>0.05),但2组产妇的术后医院感染总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96,P<0.05).结论 运用穴位贴敷和中药内服,不仅减少了剖宫产术后抗生素用量,还显著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金妙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对辅助治疗期大肠癌脾气虚证、胃阴虚证、平和证型患者血清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探索同一疾病不同证候的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辅助治疗期大肠癌脾气虚证、胃阴虚证患者各8例,以大肠癌平和证型患者6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通过亲和层析法去除血清高丰度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运用CyDye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并设立内标,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电泳结束后分别用488 nm、530 nm、633 nm波长激光激发扫描获得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得蛋白质图谱应用DeCyder6.5软件进行分析,选择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升或下降120%以上的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大肠癌辅助治疗期不同证候中筛选出13个表达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7个蛋白质被确定:血红素前体、α-1-B-糖蛋白、色氨酸羟化酶-1、结合珠蛋白在胃阴虚证、脾气虚证患者血清中表达均上调,而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表达均下调.胰蛋白酶抑制剂HI30、转甲状腺素蛋白在胃阴虚证患者中表达上调,但在脾气虚证患者中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脾气虚证、胃阴虚证形成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可以作为辨证论治的潜在客观指标,胃阴虚证的产生可能与胰蛋白酶抑制剂HI30、转甲状腺素蛋白上调有关.
作者:徐玉芬;杨新妹;孙校男;郭勇;杨维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经多渠道核实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相关数据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发病时间、地点、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结果 2013年中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48人,其中死亡48人,病死率为32.43%;主要集中在疫情爆发初期3~5月,特别是在4月,发生124例,占总数的83.78%,疫情在夏季明显减弱,进入秋冬季又逐渐抬升;确诊病例基本为散发状态,绝大多数发生在以江浙沪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上海、浙江和江苏三省市较多,各自都超过了25例,其余各地均低于10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分布在4~91岁的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人为主,45岁以上确诊病例占72.30%.结论 H7N9禽流感感染以散发为主,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H7N9感染人群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H7N9禽流感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必需监测疫情的各个环节,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姜慧芬;包叶江;徐笑红;姜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日益突出,其安全性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丽水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典型表现,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3年7月收集的中药不良反应35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药剂型、中药品种、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数据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结果 350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155例占44.29%,女性195例占55.71%;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例数多为130例,占37.14%;中药不良反应剂型主要为静脉注射剂且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均为188例,占53.71%;排名前3位的中药品种依次为黄芪注射液28例(8.00%)、参麦注射液23例(6.57%)和鱼腥草注射液21例(6.00%);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共106例,占30.29%,其次为消化系统,共76例,占21.71%.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中药注射剂及静脉滴注发生率高.今后应当加强对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对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袁宙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26例颅脑外伤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泌尿道感染的诱因、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留置导尿管、昏迷时间超过7d、慢性基础性疾病、颅脑手术、泌尿道并发症.147株病原菌的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46.26%和36.05%.菌种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3.81%)、白色念珠菌(17.59%)、热带念珠菌(13.60%)、粪肠球菌(10.88%)、鲍曼不动杆菌(9.52%)、金黄色葡萄球菌(4.76%)、肺炎克雷伯菌(4.08%).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有利于控制颅脑外伤后泌尿道医院感染.
作者:曾贤铭;孙青阳;于婷婷;卢旺娣;张婴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意见,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通过对浙江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53例AECOPD患者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相关药敏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一共培养5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41株(46.9%),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185株(36.0%),对红霉素等耐药性较高;真菌88株(17.1%),对咪康唑耐药性较高.结论 AECOPD患者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大部分临床病例表现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高,临床疗效较差的特点,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药敏测定,保证抗菌药物合理、有效使用.
作者:黄慧贤;王琨;戴秀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一年内冷冻保存(-80℃)血清中HBV-DNA的结果与冷冻保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将其分成4份于-80℃保存,分别在第0、2、6、12月相同条件下冻融,再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将检测数据转化成对数值,采用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5份血清标本HBV-DNA初始值为103~107 copies/ml,2个月冷冻保存的血清各组标本HBV-DNA含量较初始值没有明显差异(P=0.39);但在冷冻保存6个月和12个月后HBV-DNA含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1,P=0.00);6个月冷冻保存也明显低于2个月保存HBV-DNA含量(P=0.014).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V-NDA检测的含量与时间成负相关(r =0.985).结论 冷冻保存(-80℃)血清时间越长HBV-DNA含量随之越低.
作者:陈玲;刘军权;周忠海;吕小婷;张娟;周燏;郑璐;孙蕾清;陈复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全年ICU送检的各种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05株(占87.6%),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占12.4%).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11株(占26.2%),且多为泛耐药菌株,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83株(占22.7%)、铜绿假单胞菌122株(占15.2%)、大肠埃希氏菌90株(占11.2%)、阴沟肠杆菌34株(占4.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占3.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8株(占3.5%),均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 ICU患者感染严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现细菌种类多、耐药率高的特点.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作者:张秀芳;王小扁;李峰;柴杰;谭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孕期孕妇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来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中孕期孕妇2272例,抽取其空腹血液和餐后2h血液,检测其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并对这些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272例孕妇随妊娠发展到晚期妊娠后发现9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回顾分析发现,这94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56.09±33.37)μg/dl,显著高于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102.57±27.22) μg/dl(P<0.05);而其余2178例正常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01.71±29.64)μg/dl,与同一天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的(97.85±24.58) μg/d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期孕妇餐后2h血清甘胆酸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在其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作出诊断,使临床提前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加以防范,进而降低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
作者:张雅琴;沈玲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比较突出.据世卫组织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可能将达2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出现使得伴龄增长的相关老化性疾病逐渐增多,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医学社会问题.认知功能障碍显得更为突出,它表现为发病率高(80~90岁老人几乎都存在这些问题)、患病率高、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欧洲本世纪初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卒中的1.5 ~3.0倍,患病率分别是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痴呆的发病率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7.5%,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翻一番,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痴呆.
作者:陈伟贤;郭李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及焦虑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97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医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1项版本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4项版本调查,分析结果.结果 197例患者中抑郁患者共21例,占10.66%,焦虑患者38例,占19.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并发抑郁的原因与患者婚姻状态、年龄、合并其他疾病病种数有关(P<0.05),并发焦虑的原因与患者婚姻状态、年龄、合并其他疾病病种数、脑卒中部位有关(P<0.05);PSA与非PSA、PSD患者与非PSD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PSA、PSD患者明显高与非PSA、非PS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同时合并有2种以上其他疾病、BI指数是引起患者并发情感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抑郁及焦虑发病率较高,患者入院时的BI评分、合并有多种其他疾病是引起患者发生抑郁及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欢;王丽;王小平;周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生命网小组”的方法,使健康教育满足连续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的要求.方法 组织“生命网小组”,拟定具体管理制度,682例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入网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普通的传统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生命网小组”健康教育,针对组员情况,集中加强肝癌、肝癌介入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并撰写相关宣教健康教育文稿.开办门诊与健康知识讲坛,方便入网患者的随访与调理工作.门诊随访和知识讲坛主要由医师负责,资料采集、资料库完善主要由护士负责.运用问卷的形式,调查341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入网患者的效果情况,比较其入网前与入网后6个月对护士的满意程度、用药依从率、戒烟率和饮食控制率.结果 在用药依从性、吸烟嗜好、饮食控制等方面,患者入网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也大幅提高.结论 合理运用生命网小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治疗的参与积极性有显著调动作用,能使其遵医意愿得到有效提高,使医护工作的质量大幅提升.
作者:宋丽娜;代林林;刘冰;丛珊;李慧;冯立明;曲学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