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患者共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诊断结果,分析超声图像与彩色血流分布特征.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符合率为93.75%;子宫腺肌症诊断符合率为79.17%;腺肌瘤诊断符合率为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病灶血流信号显示不同,回声以及边界各异.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具有临床价值,超声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子宫组织结构,诊断符合率高.
作者:李欣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经结肠镜或者手术病理诊断为结肠癌及结肠癌复发患者,回顾每位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术前病理分析以及术后复发检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临床价值.结果:4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经CT扫描,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各12例、18例、8例、4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4%、86.23%、100.00%、100.00%.28例结肠癌复发患者经CT扫描,TNM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8.92%、69.25%、100.00%、10.00%,可见TNMⅢ、Ⅳ期患者的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TNMⅠ、Ⅱ期(P<0.05).结论:CT技术在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清晰可观.
作者:任诗君;周丹丹;李华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杨氏模量值进行测量及统计,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并采用ROC曲线得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杨氏模量值的佳临界值.结果:经过检查,所有患者共有甲状腺实性结节72个,良性结节52个,恶性结节20个.良性结节杨氏模量平均值(25.16±6.62)kPa明显低于恶性结节杨氏模量平均值的(48.06±17.33)kP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ROC曲线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杨氏模区分的适宜临界点为27kPa,此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7%、82.6%、85.4%.结论: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测量结节弹性模量值,从而定量分析甲状腺结节硬度,为鉴别良恶性结节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曹宏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开展螺旋CT检查的可能或已经确诊的肺部小结节患者,全部CT图像均开展1.25、2.50mm重建层厚,从中一共得到180组图像,根据结节直径不同划分为3组,即直径<5mm组(A组)、5~10mm组(B组)与>10mm组(C组),比较三组图像.结果:1.25、2.50mm重建层厚的肺部小结节,其在具体的检出数量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钙化检出结果、分叶征及边界清晰度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B、C组中,其肺小结节的内部密度及边缘特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已确诊或可能是肺部小结节患者,在对其开展胸部螺旋CT扫描时,1.25、2.50mm重建层厚,有着相同的图像噪声,但针对2.50mm重建层厚而言,其辐射剂量较1.25重建层厚偏少.
作者:周丹丹;李华侨;任诗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金因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复发率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疼痛感,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刘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超短波理疗仪治疗的干预体会.方法:以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6例类风湿关节炎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以奇偶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5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开展超短波理疗仪治疗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超短波理疗仪并辅之以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煜;高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取手术治疗的宫颈癌和宫颈癌变患者各60例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采取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病灶检查,通过弹性分级以及与病理分期对比,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率,选择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例进行对照组对比.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结果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手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果与弹性分级结果能够对比,弹性分级在4级以上的患者表示为宫颈癌,宫颈癌组患者中,弹性分级诊断正确的患者有56例,检出准确率为93.33%,宫颈癌组患者,采取弹性分级诊断正确的患者有43例,检出正确率为71.67%,宫颈癌组和宫颈癌前病变组患者的弹性分级检出率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樊静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5例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检查患者腘静脉、大隐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以及股总静脉等部位.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X线静脉造影检查动脉-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以及正常等检测准确率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9条大隐静脉行剥离手术后,未见下肢肿胀现象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没有检出深静脉反流等表现.小腿交通静脉反流速度明显较其他检测部位慢,反流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检测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静脉瓣反流速度明显较其他检测部位快,反流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检测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观察深静脉血流状态以及结构情况,能够为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陈玲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采取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40例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使用传统呼吸机支持治疗,B组患者采取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60.0%,为85.0%,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自抢救至呼吸稳定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对于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具有较高复苏成功率,疗效显著.
作者:刘彦群;郭春亮;张岩;于吉芬;刘晓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对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2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2例采用前列地尔加生理盐水静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9例采用红光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数值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3.45±1.89)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13±2.76)d,P<0.05;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数值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0.89±0.13)高于对照组的(0.88±0.12),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速度(0.67±0.06)mL/s.mm2比对照组的(0.65±0.06)mL/s.mm2快,P<0.05.结论:红光治疗仪对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螺旋CT在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脊柱病变患者40例,对其施以多层螺旋CT检查.当中,有12例应用0.75mm的层面准直,有28例应用1.5mm的层面准直,同时对当中的10例施以常规非螺旋扫描,并将之和螺旋扫描后获得的重组图像质量作出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时,应用1.5mm的层面准直,可确保图像质量,并有助于利用球馆降低辐射剂量.螺旋CT扫描结束后,合理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为临床医师判断脊柱病变提供重要指导.结论:于脊柱病变中积极采用螺旋CT检查法,可获得比较全面的诊断信息,能将之作为脊柱病变的一种理想诊断方式.
作者:孟庆强;孙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并超声定性诊断困难的68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微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照,计算应变率比值(SR)、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方法对SR值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与病理一致为良性结节4枚,恶性结节18枚,超声显示良性结节12枚,病理显示良性结节4枚.弹性成像SR法结果显示恶性结节28枚(病理提示良性、恶性结节22枚、6枚),良性结节50枚(病理提示良性、恶性结节8枚、42枚).以病理结果为对照,HT合并甲状腺恶性结节SR值(5.35±0.68)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SR值(2.34±0.5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计算AUC=(0.85±0.06),95%置信区间为0.765~0.942,约登指数大切点3.945为佳诊断临界点.弹性成像SR对HT合并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73.3%、82.1%高于常规超声60.0%、79.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弹性成像较常规超声对HT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研究和选择.
作者:鲍静;潘砚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及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产科共建立档案开展孕检26105例,对比产科常规超声、系统超声诊断不同系统的畸形检出率,同时对比孕早期胎儿系统超声诊断效用.结果:系统超声的诊断四肢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合计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4%、100.0%、88.2%高于常规超声的75.0%、77.8%、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的孕早期系统超声诊断效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按照检出率从高到底前5位分别为皮肤72.7%、四肢骨骼系统60.7%、胸腹腔63.6%、中枢神经系统55.9%、消化系统33.3%.结论: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明显降低结构畸形的检出率,但不同系统的畸形早期检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作者:张聪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即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7%,组间数据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良好,有助于症状改善.
作者:郭平;史瑞峰;王晓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技术在胆囊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胆囊隆起性病变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采用R×Cχ2检验比较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诊断符合率,采用t检验比较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整体弹性值.结果: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符合率分别为94.7%,88.2%,χ2=4.000,P<0.05).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整体弹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01<0.01)结论:对于胆囊隆起性病变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可对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脱小飞;张彩华;王光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70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2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夜间舒张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4小时和白昼舒张压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4h和白昼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夜间平均动脉压平均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高,可以准确测量出老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为临床医师拟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作者:赵雪莲;郭文娟;郑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方法:择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某院收治的早期胃癌者60例,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并取材实施病理活检,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呕吐、黑便、消瘦等.胃镜检查,发病部位差异,其中胃窦34例,占56.67%,胃角6例,占10%,胃体17例,占28.33%,胃底3例,占5%.胃镜下的临床表现中,患者包含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几种表现.而病理分型中,主要以管状腺癌者35例多,占58.33%.且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8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较为理想,其在具体的诊断中,可实现具体的了解患者临床表现,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再配合有效的活检确诊,可进一步增强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显著.
作者:孙健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疾病患者8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8月,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导管型乳腺癌,观察组患者均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评价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通过对超声声像图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共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囊实混合性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并导管内实质性结节以及不规则整块型,分别为20例、10例和10例,其中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比较钙化灶和患者导管扩张几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导管壁清晰和走行规则几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血流分布状况进行比较,两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差异性.结论:临床应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诊断是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型乳腺癌.
作者:寇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细胞学核的特征.结果: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占比88.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诊断出的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核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沟阳性率为100.00%(64/64),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内假包涵体检出率为70.31%(45/64),砂砾体的出现率低为10.94%(7/64);乳头状结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64/64).结论: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明杰;周策勋;陈兴德;和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对于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来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性的依据.方法:本文随机选取200例患有乙型肝炎的就诊患者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和肝功能检查,以及其他部分的一些病理性检查.与此同时,把采用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检查的方法设置为观察组,把运用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设置为实验组,对比分析针对乙型肝炎的更有效的检查方式.结果: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和对比,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较之组织病理性检查更加有效正确.结论:目前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更加正确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彩色多普勒腹部超声的检查方式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极其广阔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懿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探讨其对于鉴别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30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妊娠组、自然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对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流产组患者和异位妊娠组患者与正常组患者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对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史梦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胎盘早剥的B超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0例疑似胎盘早剥孕妇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B超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95.00%,对重度状态诊断正确率为88.89%,对轻度状态诊断正确率为96.55%,同时其对胎盘早剥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0.00%、95.00%、10.00%、5.00%.结论:B超检查用于胎盘早剥产妇中价值性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宋艳萍;张春玲;张含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给予常规注射笔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为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时间为(2.11±0.42)d,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时间为(7.51±0.37)d,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为(31.02±5.50)U,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为(42.00±5.37)U,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17%(2/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7/4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效果更好,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广泛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张平;杨咏;金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为90例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X线检查,同时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后借助于重建技术实施分析,观察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肠梗阻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00%,显著大于X线诊断后70.00%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7.78%,对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可较好的明确肠梗阻病变部位、病因等相关资料,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志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探讨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前来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产妇,给予对照组徒手娩头剖宫产术,给予观察组产钳进行剖宫产术,对两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产前可以使胎头快速、有效地娩出,减少子宫切口撕裂伤和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作者:贾立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螺旋CT应用于骨骼肌肉创伤中应用效果.方法:对到本院收治的77例骨骼肌肉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给予患者采用X线、螺旋CT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结果.结果:与病理或手术诊断结果对比,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两种诊断方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骼肌肉创伤发生率较高,螺旋CT诊断优势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李华侨;任诗君;周丹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3月本院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的临床资料.经引产或分娩证实27例存在胎儿异常.同时孕妇均行二维超声和四维彩超检查.比较两种超声检查对胎儿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等相关指标.结果:1238例孕妇产前检查中,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96.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85.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超产前检查诊断胎儿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四维超声对胎儿异常的检出率较高,能够多方面的评价胎儿的发育情况,对隐匿性的胎儿畸形进行早期发现,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汤蕙宇;崔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并分析采用阴道超声和超声子宫造影方式对于子宫腔内病变进行诊断的相关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进行宫腔疾病诊断的患者,选择其中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和超声子宫造影诊断,对于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结果:选择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阳性率相对于超声子宫造影而言更高,但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检验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子宫腔内的相关病变在进行诊断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阴道超声诊断和选择采用超声子宫造影进行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阳性率相对较高,但是两种诊断方法之间没有差异性,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为患者选择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作者:康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SCT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关于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采用CT(HR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进行针对性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检查应用治疗,以对临床病理及周围型的肺癌进行诊断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检出率对比.结果:研究组采用CT(HR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进行针对性应用诊断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检出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与MSCT扫描对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很有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于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试验组行腹腔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缺损面积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间的疝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利用更短的手术时间完成疝囊回纳,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马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使用镍钛器械在一次性根管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本门诊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主诉,采用机用镍钛器械50例,手动不锈钢k锉器械50例进行根管预备,并比较术后两种方的充填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机用镍钛器械术后疼痛率为3%,手用不锈钢k锉的疼痛率为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镍钛机用根管锉是一种特殊材质的根管预备器械,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塑性、去除根管内碎屑简单高效,并且镍钛机用器械的根管预备成形效果要优于不锈钢手用器械,更有利于后牙胶的致密充填,为一次性根充的完成提供了可靠的客观条件.
作者:江慧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58例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留置大便失禁引流装置,观察引流装置内引流物性状及流量并及时冲洗;观察骶前引流管内引流物量及性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58例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术后均留置大便失禁引流装置,仅一例术后因低蛋白血症,术后12d出现吻合口瘘,其余57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切口液化、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对吻合口起到充分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作者:敖春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8年2月诊治的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PG(5.43±1.15)mmol/L、HbAlc(6.93±0.17)mmol/L、2hPG(6.87±2.20)m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DA(3.09±0.34)μmol/L、SOD(38.50±14.43)IU/L、RGSH(189.49±45.27)ng/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付红军;谷晓岚;罗兰;牛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10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肺部病变患者总计8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T增强扫描以及支气管镜检查,查阅与研究所选取患者相关的各个方面数据,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无明显差异,CT增强扫描的敏感性与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支气管镜检查的特异性与CT增强扫描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是其敏感性低于CT增强扫描,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发挥每种检测方法的价值.
作者:吴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应用与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核磁共振及超声检查诊断,分析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52例,诊断符合率96.3%(52/54);超声检查诊断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48例,诊断符合率85.2%(48/54);核磁共振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P<0.05).核磁共振临床特征为子宫变形与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呈出现不规则的团块状,出现短T1、长T2信号影,并见胎盘下供血血管出现增多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特征为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出现丰富的血窦与血流信号,同时动脉血液湍急,且会累及于子宫肌层.结论:MRI对妊娠晚期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优于超声,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涂建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胎心监护仪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分娩产妇进行分析,采用胎心监护仪对其进行产前与产后胎心监测,观察胎儿窘迫诊断效率.结果:在180例分娩产妇中,有35例出现胎儿窘迫症状,占19.4%.在胎心监护仪诊断中,诊断35例出现胎儿窘迫,其中23例出现急性胎儿窘迫症状,占65.7%;另外12例出现慢性胎儿窘迫症状,占34.3%.在胎心监护仪诊断中,诊断准确率为100%.诱发原因为妊高症、过期妊娠、宫缩过强、脐带绕颈、脐带受压等,慢性胎儿窘迫更容易出现胎儿窒息情况.结论:针对分娩产妇使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可以明确诊断胎儿窘迫情况,对其种类与原因进行准确诊断,从而可以为对症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门诊输液室中使用两种规格不同输液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在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于本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共选择146例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均分为各73例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使用的输液器规格为0.7mm,研究组使用的输液器规格为0.55mm,对比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穿刺疼痛评分以及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参照组,而患者满意度远高于参照组,且两组各指标差异经统计学分析皆存在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采用0.55mm规格的输液器为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可使静脉穿刺造成的疼痛感有效减轻,并且可有效降低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液安全性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董蕾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过程中,行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行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的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0.1±4.7)min,平均出血量为(70.3±2.6)mL,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1.4)d;30例患者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5.93±8.47)分,与术前相比P<0.05;X线片显示术后6月患者死骨无坏死进展.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行多孔生物陶瓷棒置入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失血量少、安全可靠的特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阻止骨坏死进展,近期疗效理想.
作者:刘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烤瓷冠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牙科进行后牙种植修复的80例(120颗患牙)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颗患牙,分别为Lava氧化锆全瓷冠、金铂合金烤瓷冠以及银钯合金烤瓷冠,对比3种修复体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种材料的烤瓷冠对比发现,Lava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着色、修复涂颜色显著优于金铂合金烤瓷冠和银钯合金烤瓷冠,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金铂合金烤瓷冠的龈缘密合度、修复体折裂显著优于Lava氧化锆全瓷冠和银钯合金烤瓷冠,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牙质选择合适材料的烤瓷冠进行后牙种植修复,其中Lava氧化锆全瓷冠生物相容性较强,金铂合金烤瓷冠对边缘密合性作用较强.
作者:刘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支气管镜联合经皮给药多功能肺炎治疗仪对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0例肺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70例,应用支气管镜联合经皮给药多功能肺炎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70例,单纯应用支气管镜治疗).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联合经皮给药多功能肺炎治疗仪对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郑定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选取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情况、椎间隙高度以及Cobb角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腰痛、腿痛VAS评分、椎间隙高度与Cobb角分别为(2.15±0.62)分、(2.05±0.27)分、(7.89±0.62)mm、(10.25±3.12)?,均优于对照组的(3.56±1.52)分、(3.96±1.52)分、(5.26±1.52)mm、(14.59±3.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31、8.6252、10.3663、6.3252、8.6257,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亚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1例膀胱癌患者TNM分期分为T1期、T2期、T3期、T4期,均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比较几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T3期、T4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余尿量明显高于T1期、T2期(P<0.05),大尿流速、膀胱容量明显小于T1期、T2期(P<0.05).结论:膀胱癌不同TNM分期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分期越高,预后越差,借助TNM分期情况可对患者预后加以评估.
作者:姚增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采用利普刀对于宫颈糜烂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对象均为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225例,治疗时均选择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通过对225例患者治疗情况的观察,有效治疗患者220例,5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7.78%,患者治疗之后没有出现继发性出血情况,也无感染情况.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利普刀的应用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磨牙邻面龋的效果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磨牙邻面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均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本院牙科门诊进行修复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分别给予汞合金成型片以及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与修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治疗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牙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6%(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尺寸豆瓣成型片修复磨牙邻面龋的修复效果显著.
作者:汤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联合治疗方法(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B组接受单一治疗方法(仅向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奥美拉唑),采集患者治疗期间数据,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止血成功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谭作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采取单纯半月板切除术,28例患者采取半月板切除(或缝合)和ACL重建.结果:术后,未有任何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股四头肌萎缩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后,按照Lysholm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治疗后患者患肢周径均增长,肌力提高明显.结论:在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时采取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辛世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本文研究了Nd对骨用Mg-4 Zn合金微观组织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Mg-4Zn合金基体上分布着亮白的团状和条状组织,尺寸在5~20μm之间,该组织为Mg元素和Zn元素的共晶组织;添加0.5Nd后,在合金的枝间和晶界凝固析出含Mg、Zn和Nd元素的条状和团状共晶组织,随着Nd含量增加,共晶组织的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并终呈网状分布;Mg-4Zn合金二次树枝晶间距在10μm~100μm之间波动,当Mg-4Zn合金添加0.5%Nd后,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有所降低,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也有所提高,当Nd添加量为1.0%时,二次枝晶间距降低至10~20μm,强度和延伸率达到高值.
作者:臧志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肝脏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85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介入射频消融的技术以治疗肝脏肿瘤病症,对手术后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定期的观察与访问,并对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病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5例接受超声引导介入射频消融技术的肝脏肿瘤患者中,存在肝脏肿瘤有明显消融现象的患者有81例,占比95.29%;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结束后的AFP值明显降低的患者有71例,占比83.5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腹痛、体温升高等不良病症,经过一周的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方式,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孙琳琳;张泽璇;尤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效果;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恶心、厌食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存质量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疗效肯定,可有效加速手术进程,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梁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大肠息肉患者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基础上实施钛夹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收集88例大肠息肉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无痛肠镜视野下的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加行钛夹治疗,对两组患者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息肉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无痛肠镜下联合应用钛夹、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规避复发风险.
作者:王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牙体牙髓治疗时联合应用根管显微镜技术与超声技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82例接受牙体牙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分别行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下根管治疗、普通根管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与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需要接受牙体牙髓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牙齿功能的康复,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吕舒颖;阮召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器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本院骨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的治疗方式;为研究组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系统(PHILOS)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疼痛发生率及术后两年关节功能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及疼痛发生率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两年Neer关节功能评分相比于参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器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两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是PHILOS能够减少患者疼痛,有效地促进骨折快速的愈合.
作者:张长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在医患关系的紧张的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工程师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浅析了临床工程师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探索和总结医疗机构如何加强临床工程师的培养.
作者:邹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产程不同时期胎心监护对羊水污染患者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羊水污染患者进行分析,入院后需要给予常规胎心监护(NST),NST阴性37例,之后给予动态连续胎心监护(CST),对患者羊水量及性质进行观察,对其分娩方式进行了解.结果:胎心监护中正常组新生儿与异常组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胎心监护中,异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羊水污染Ⅰ度与Ⅱ度、Ⅱ度与Ⅲ度、Ⅰ度与Ⅲ度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胎心监护中,正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羊水污染Ⅱ度与Ⅲ度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02例羊水污染患者中,羊水污染Ⅰ度中剖宫产率为23.7%(9/38),Ⅱ度剖宫产率为70.0%(28/40),Ⅲ度剖宫产率为87.5%(21/24);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不同时期需要加强胎心监护,对胎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尽早诊断与尽早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同时,需要对羊水污染程度进行了解,以便结合胎心率变化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发生,尽量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周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将脑膜补片与大骨瓣减压术联合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组研究,B组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脑膜补片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预后良好率为53.19%,与B组27.66%相比,相对更高(P<0.05);A组病死率为6.38%,与B组25.53%相比,相对更低(P<0.05);A组并发症率为4.26%,与B组19.15%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脑膜补片与大骨瓣减压术联合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尤灵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腹膜透析机治疗白血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依托泊苷进行化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腹膜透析,研究组患者不透析.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并发症产生情况.结果:经化疗后,研究组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以及肠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依托泊苷对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虽然透析方案安全可靠,实时性较好,但运用于白血病化疗中,不仅会大大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预后效果差,不透析效果更理想.
作者:贾锐;章亚非;刘凡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缓解膈肌及肩胛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2月妇科病房腹腔镜手术术后出现膈肌及肩胛痛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05例,治疗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膈肌及肩胛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主观感觉等.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腹腔镜术后膈肌及肩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疼痛强度,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作者:何英慧;金凤斌;刘桃;刘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两组均为常规治疗,对照组为延迟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组为早期无创呼吸机通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观察组的的气管切开率和气管插管率发生率为7.6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更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康复.
作者:吴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本院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传统的结肠镜手术治疗,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3.33%,比对照组高23.33%,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20.00%,两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晓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本实验将研究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胆囊腹腔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胆囊腹腔镜麻醉治疗患者.使用逐差法进行抽取120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于实验组的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则为喉罩麻醉,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后对比患者的麻醉治疗情况,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8.34%.相比较治疗前的情况,两组患者的麻醉病理行为评分以及改良评估表评分有所下降.治疗一段时间后,在患者满意程度的评价分析上,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34%,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为66.67%.结论:喉罩麻醉手术麻醉措施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对胆囊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奇效,患者反馈情况较好,有助于患者早日重回正常的生活状态,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作者:刘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对剖宫产术后切口处瘢痕妊娠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本次的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妊娠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探究其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显著减少;手术后2~3个月,患者的月经状况逐渐恢复正常;不良反应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则自行缓解.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成效显著,术后无需实施清宫治疗,可有效防止术中大出血,可谓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需要对手术适应症严格掌握.
作者:曲凤荣;王毅堂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经气管镜介入方法治疗因恶性肿瘤所导致的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医院确诊并收治的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狭窄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在治疗中采用的高频电凝术、氩等离子凝固技术、冷冻方法等经气管镜应用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所带来的96例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前后的患者病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6例接受经气管镜介入技术的气道狭窄患者中,完全有效为7例,部分有效为53例,轻度有效为35例,无效为1例.治疗前后的气促指数有所差异(P<0.05).结论:在对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气管镜介入技术,可加快患者的痊愈速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芦洪波;关正宇;尤振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结肠大息肉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结肠大息肉患者接受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且复发率低,安全性也更高.
作者:吴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临床关于恶性腹腔积液病症采用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4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的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高频热疗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状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同时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1年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结合体外高频热疗方法关于临床恶性腹腔积液病症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应用的安全、有效与便捷性较强.
作者:敖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采样水样4份,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氟化物含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结果:所有水样通过检测其水氟浓度都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1.0mg/L以下,两种测定方式下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标回收率为98.7%~101.8%,两种检测方法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二者之间回收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离子色谱法操作时间更短.
作者:魏富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开放组与微创组,开放组患者为开放式颈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患者,微创组患者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与开放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率、预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微创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阿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本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分组完成后,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平均手术用时进行对比,进而对两种治疗方式各自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的治疗有效率为98.41%,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1.59%,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情况,概率为6.34%,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要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宫腔镜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应该将其推广开来,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作者:穆彦如;苗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厚度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应变力学效果.方法: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40副,根据厚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的厚度为1.00mm,研究组的厚度为0.75mm,各20副,移设计量都是0.4mm,采用的树脂模型均为医院患者矫正治疗之前的上颌光固化的树脂模型.用电测法比较两组的切牙和舌侧的力度应变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矫治器在切1/3近中、切1/3远中、中1/3近中、中1/3远中位置矫治应变大于对照组1.00mm厚度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P<0.05);研究组的矫治器在颈1/3近中、颈1/3远中、舌侧隆突、舌侧中央窝大于对照组1.00mm厚度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P<0.05).结论:厚度为0.75mm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厚度为1.00mm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产生的应力效果更好.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在杜氏肌营养不良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儿童医院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例杜氏肌营养病例进行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Sanger测序检测.结果:随机挑选7例DMD疑似病例及母亲,通过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Sanger测序检测,7例为均阳性或携带者,4例患儿发病年龄为8月~8岁,其中3例患儿为运动障碍来医院就诊.结论: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在杜氏肌营养不良检测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能检测出大部分的患者,但是需要以Sanger测序方法作为补充.
作者:郭鹏波;葛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联合切口与微型钛板结合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11月~2018年3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中选出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组:对照组接受联合切口+不锈钢板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切口+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切口与微型钛板结合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疗效确切,实现减轻内固定,促进术后康复,且维持患者的面部美观度.
作者:邵秀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湿化仪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对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85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使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21.34±4.16)次/min较治疗前(24.63±2.54)次/min减少,血压有所降低;实验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呼吸频率(24.03±1.73,18.35±3.25)次/min和血压(110.15±10.53,115.78±19.24)mmHg变化相当,均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高流量吸氧湿化仪对患者刺激较小,更有助于降低心率,但无创呼吸机治疗更能有效控制患者呼吸频率.两组治疗方式对患者血压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控制呼吸频率方面优于高流量吸氧湿化仪,但后者治疗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对患者的刺激更小.
作者:姜红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有着较高发病率,弥散于脊髓及软脑膜的多个部位弥漫性病变.无论是免疫功能健全的人群还是免疫缺陷的人群,若能早期诊断,可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MRI新技术的运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刘圣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医疗设备是医院的重要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医疗设备在医院工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的管理,设备使用效能、使用寿命,也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基于当前计算机的普及,对医疗设备实行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实效,为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作者:金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维护方法,以此来提高透析质量以及设备的使用价值,减少成本,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血液透析机的维护主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操作培训以及提高维修水平与责任意识等指标进行,将之前的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定期保养与维护.结果:通过对影响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定期保养与维护透析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血液透析机的故障发生率,在降低维修成本的同时促进血液透析室正常运行.结论:明确血液透析机透析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保证透析效果,促进透析治疗顺利进行,对血液透析机进行定期保养以及维护可保证其处于安全状态,不但可为医院以及科室节省耗材成本,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保证透析室正常运转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郁金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信息化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而人们也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中.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医院工作者非常多,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分类以及登记等方面上增加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程度.此研究,笔者将针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其建设和应用情况作出如下综述.
作者:刘晓异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大量的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进入医院,但是某些基层医院的技术人员不具备操作这些设备的能力和经验,没有设备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的能力,使高科技设备停用和处于故障状态,导致医院社会口碑和经济效益降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一来,这些设备的使用成本大大增加,使这些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就精密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现状和维修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告知人们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得必要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作者:黄家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给各个行业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医疗技术领域也不例外.当前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促进医疗行业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该设备的长时间使用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分析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维护保养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仪的常见故障现象、原因、维修进行分析,以此为提高磁共振成像仪的使用效率奠定基础.
作者:龚健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肿瘤患者数量将逐步增加,肿瘤的治疗手段及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得到越来越多医院认可和应用.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作为放射治疗的主要医疗设备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加速器故障率偏高,机器稳定性差一直是行业内棘手的问题之一.所以,保证机器高开机率和低故障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例举了多例医科达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常见故障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者:郭旭峰;陈荣耀;孙士钊;符史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为工作站安装两套系统,避免因应用软件故障导致的设备停用.方法:Windows双系统安装技术、NTFS磁盘映射技术、工作站软件和数据分离.结果:该方案减少了因软件故障导致的维修等待时间,操作医师仅需重启工作站即可继续操作,同时患者数据不受影响.结论:该方案成效显著,保证了患者就诊体验不受设备软件故障的干扰.
作者:王非;孔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计算机计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管理工作变得更为智能化,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研究对象的各种组成部分汇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管理网络体系,为特定的工作人群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本文将以医院实验室器械的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化管理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希望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有所助益.
作者:刘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智能手机App技术规范医疗设备报修和维修流程.方法:通过开发智能手机App,按照维修事件时间轴顺序设计维修流程和维修申请、维修处理、维修工作台、验收及图表化分析报告等模块并进行实施.结果:临床科室人员和医学工程师均可通过智能手机App处理维修流程.结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智能手机App实施后,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登录系统并进行便捷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黄二亮;谢卫华;卜祥磊;全贞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医疗器械对于每一个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还是衡量一家医院实力的重要指标.由此,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医疗器械能够得到及时的维修,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医疗器械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就是重中之重的一个项目.
作者:张永尧;王爱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在产前检查中应用B超检查,探究分析该检查措施对胎儿异常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从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选取1000例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产前、产后以及胎儿尸检结果.结果:接受产前检查的1000例孕妇中,出现胎儿异象的产妇有12例,所占比例为1.20%.通过产后以及胎儿尸检后发现,共有13例胎儿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为1.30%.检查准确率为99.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检查中应用B超检查的效果显著,可对胎儿异常进行准确诊断,具有减少胎儿异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丽;徐文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中存在的辐射剂量并对环境内的辐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针对本院57例治疗产后出血的子宫动脉栓塞术中的辐射风险做研究,收集术中的DSA设备自带的参数,对其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并参照相关辐射标准.结果:CD为(6.05±1.19)cGy;DAP为(2273.32±608.73)cGy.cm2;总辐射时间为(210.49±66.45)s.CD、DAP与辐射总时间之间相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的辐射剂量在辐射安全范围内,而且可以采用一些措施降低术中辐射风险,使得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成为一种速度快、辐射风险小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雪芬;王添平;张国福;张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对血糖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常规生化仪)和观察组(快速血糖仪),40例/组,均进行血糖检测.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血糖检查结果、检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葡萄糖、毛细血管血糖、血浆葡萄糖、静脉血血糖的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的检测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及常规生化仪在血糖检测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快速血糖仪的操作更加简捷,检测时间更短,临床优势更加明显.
作者:江泸泳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