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2年12期文献
  • 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和电切术结合电气化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切术(TUPR)和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 P)及经耻骨上切除前列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分别对TURP 78例、TURP+TUVP 96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42例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①3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相近,但TUR P+TUV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其它两组.②IPSS、前列腺体积、膀胱剩余尿和尿流率比较,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组临床指标优于其它两组.③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经耻骨上组前列腺切除术组高于其它两组. 结论 3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相近;TURP+TUVP出血及并发症比TURP少,比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更少,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拓宽手术适应证,减少出血及并发症. 更适合于高龄及高危BPH患者.

    作者:唐来坤;郦俊生;杨银才;李立;潘良;沙键;田峰;徐伟;江鱼;李进银;卢国军;郑伯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病因,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方法对1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左侧11 例,右侧1例;术前诊断10例,误诊2例;均行急诊膈肌修补术,10例经胸切口,2例经腹切口.1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性膈疝术前应详细检查,结合X线、CT、MR I并于术中检查膈肌.对创伤性膈疝的治疗采用急诊手术,效果佳.

    作者:梁锦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对11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结果 114例患者,肾动脉狭窄发病率18.4%,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77例冠心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26.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7例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为2.7%.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7%与26.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治疗冠心病,应该在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后,常规行肾动脉造影.

    作者:吴强;李田昌;胡大一;郝恒剑;庞文跃;彭建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7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颅内感染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引起脑积水的原因;②颅内操作过程中污染及手术时间的长短;③术前已有伴随并发症;④术前与术后激素的应用;⑤术后脑脊液切口漏.结论严格的消毒器械,规范的无菌操作,术前及术后正确处理 ,全身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时行鞘内或脑室注庆大霉素或头孢曲松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邓群;李德泽;李巧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腰脊膜膨出术后并发脊髓拴系综合征

    目的探讨腰脊膜膨出术后并发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9例腰脊膜膨出患者术后均出现腰背、腰骶、鞍区的广泛疼痛;其中4例伴尿失禁,1例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2例足内翻畸形;CT与MRI检查显示低位脊髓圆锥、终丝增粗、腰骶脊柱裂 ;行显微手术松解拴系与硬膜修补;术后肢体屈伸功能训练.结果随访1~ 3年,平均1.4年,疼痛显著改善,尿失禁恢复明显,足部畸形无变化.结论腰骶脊膜膨出多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前需行CT、MRI检查,手术应严格显微操作,松解拴系,硬膜修补.

    作者:罗军;张功林;田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35例临床疗效观察

    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是对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手段之一.此法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相比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明显减少[1,2].2000年以来,我们使用美国Minimed公司生产的507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3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江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并了解IR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3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及24例健康人的血糖与血清胰岛素水平.并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方法进行计算,同时测定他们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ISI与TNF-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FSG及FINS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其TNF-α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组血清TNF-α与ISI呈负相关(r=-0.52,P<0.01),脑出血组TNF-α与ISI呈负相关(r=-0.79,P<0.01).结论急性期脑梗死与脑出血均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血清TNF-α水平与IR密切相关,因此,降低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TNF-α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

    作者:钱加强;林健康;黄春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垂体卒中的临床及病因分析(附16例报告)

    目的分析垂体卒中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总结回顾16例垂体卒中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1.25%的患者卒中前无垂体瘤病史,大部分无明确诱因,临床表现按出现频率依次为头痛、视力障碍、眼肌麻痹、脑膜刺激征、偏盲、意识障碍及锥体束征;8例行CT检查,7例示垂体瘤;3例发现出血改变;9例行MRI检查,8例示垂体瘤出血;13例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中,仅3例痊愈.结论垂体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或误诊;对突发头痛、视力障碍、眼肌麻痹者应考虑垂体卒中可能,MRI检查阳性率高优于CT扫描.

    作者:郝玉曼;罗祖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胃动素分泌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导致胃动素分泌异常的机理及其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VM患儿和健康儿童空腹状态下血浆胃动素浓度.结果 VM患儿组空腹血浆胃动素明显高于健康儿(P<0.01); 结论 VM患儿的消化道症状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密切相关;VM可导致胃肠激素的分泌紊乱.

    作者:朱薇薇;安丽;马建华;潘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IL-8、TNF-α、IL-1β水平的变化,特别是IL-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内血清IL-6、IL-8、TNF-α、IL-1β水平,并随机抽取1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在发病6小时内明显升高,24~36小时达高峰,7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大面积梗死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6小时内,P<0.05;24~36小时,P<0.05),且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7,P<0.01),七叶皂甙钠治疗3天后血清IL-6水平下降明显(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8水平亦升高(P<0.05),TNF-α、IL-1β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而IL-6升高的水平反映应激反应程度,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崔丽;郑惠民;陶沂;王晔;张仁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输尿管肾镜治疗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观察(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镜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脓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肾镜对梗阻的输尿管结石进行腔内气压弹道碎石,并同时行肾内积脓抽吸、冲洗、置管引流等.结果 6例全部成功,患者恢复快、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结论输尿管内窥镜术是治疗脓肾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李占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复方抗瘤冲剂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抗瘤冲剂联合全身化疗在治疗晚期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65例经组织学证实均为晚期肺癌,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30例采用全身化疗用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酰胺和顺铂(MVP)方案;联合化疗组35例采用复方抗瘤冲剂+MVP方案,化疗至少2 疗程.结果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7例,有效率为54.3 %;化疗组CR 0例,PR 10例,有效率为33.3%.联合化疗组的有效率较化疗组高,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化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5.7%,化疗组50%,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作用大致相同(P >0.05),与化疗组相比,联合化疗组能提高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4/CD8值( P<0.05或P<0.01).结论复方抗瘤冲剂在联合全身化疗中对晚期肺癌的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可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陈清勇;何永生;吴玉泉;江中勇;张存海;王彦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3例临床分析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cute mul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在CT问世以前主要依靠病理诊断,随着CT的广泛应用,AMCH的诊断变得容易和准确.同时对其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理及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96年以来,我院收治13例AMCH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翟明;钟静玫;董曼丽;刘江;林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MMP-2的表达 . 结果 MMP-2在异位内膜组其阳性表达率为71.43%(50/70),对照组为40%(12 /3 0);强阳性表达率异位内膜组为40.00%(28/70),对照组为6.67%(2/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患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25/36)和73.53%(25/34);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12/36)和47.06 %(16 /34),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有关,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抑制MMP-2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齐璇;辛晓燕;常吉庆;王德堂;郭会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病例,分析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教训.结果本组9例术前、术中诊断均不全面,6例有甲状腺癌证据的患者采用了根治性手术,3例仅行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后又追加第2次手术,术后口服甲状腺素治疗.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的甲状腺结节应采取综合全面的诊断方法,必要时手术探查和常规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杜勇健;王新玮;张立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可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50.0%,4周有效率71.7%.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区济挺;卢云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左心房血栓与血栓栓塞并发症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观察51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血栓栓塞发生率,并予溶栓治疗和随访.结果二尖瓣狭窄患者在近期(6个月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7.36%,左房血栓患者、无左房血栓患者的近期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8.40%、3.45%(P<0.01).窦性心律和二尖瓣口面积较大的左房血栓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高.华法林治疗后92.11%的患者左房血栓溶解,随访6~9个月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32%.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窦性心律和二尖瓣口面积较大的左房血栓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治疗能溶解血栓和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

    作者:吴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术式选择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7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4例,术中确诊31例,漏诊2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或吻合(包括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6例)加胃造瘘或胃空肠双管造瘘术36例(97.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2.7%).治愈36例(97.3%),死亡1例(2.7%).[ HTH 结论修补或吻合加双管造瘘法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一种易于掌握,操作简单,符合生理要求,并发症也少的术式.

    作者:王前清;胡俊川;潘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新发现的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生物活性多肽,在伴有血管内皮损伤的多种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实,内皮素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1,2].1999年3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36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桂金;冯小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α与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

    目的研究脂蛋白-α(LP-α)和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36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LP-α和CRP含量,并与32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LP-α两次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LP-α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CRP有显著差异(P<0.05),而脑梗死恢复期CR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P-α与CRP同样可作为脑梗死的观察指标,LP-α水平不受病程及治疗影响.因此,急性期检测结果可说明患者LP-α水平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但CRP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随病程转归而恢复正常水平.脑梗死是炎症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

    作者:巫顺秀;陈显光;李森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A组23例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B组30例为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及E/A比值.结果经贝那普利治疗后:①A组:LVMI和血清PC Ⅲ、LN、HA均显著降低(P<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1);②B组:血清PC Ⅲ、LN、HA也明显降低(P<0.05),E/A也明显升高(P<0.05);③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血压,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林文辉;宋于康;王迤凡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42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进行分析,并对CT及MRI表现按脑动脉支配区进行分型.结果小脑前下动脉区24例,小脑后下动脉区10例,小脑上动脉区8例.结论小脑梗死临床特点多变,缺乏特异性,而MRI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贾秀杰;赵春红;鲍彩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颅骨成形术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3例颅骨成形术后严重感染、硬膜外血肿,顽固性皮下积液、修补片显著浮动、外露或下陷,分析其原因和处理方式.结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均获得治愈.结论局部冲洗对感染并不都有效,常需尽早清创;顽固性积液需耐心反复穿刺,或在加压包扎的同时设法使硬脑膜膨出;对于头皮的小破口,可经换药等治愈 ,但破损较大时必需去除修补片;有脑积水倾向者,宜同时行脑脊液分流术.仔细止血和正确处置修补片,常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守森;荆俊杰;郑兆聪;王如密;张锡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共济失调21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共济失调的常见类型与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1例急性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毒感染是急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病因,临床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类型,其次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非小脑性共济失调.结论小儿急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多病因综合征.应用抗病毒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其预后良好.

    作者:何书;汪奇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有效性.方法对符合GBS诊断的61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免疫球蛋白、新鲜血浆和皮质激素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在控制病情进展方面明显优于新鲜血浆和皮质激素组(P<0.05和P<0.01); 在呼吸肌麻痹、球麻痹的恢复和肌力提高的时间上亦明显提前于其他两组(P <0.05和P<0.01).免疫球蛋白可提高重症GBS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继发感染,并缩短疗程.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G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作者:温兆春;王如明;孙文秀;王学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探讨(附521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范围及价值.方法对1997年2月~2002 年7月采用电视腹腔镜手术521例妇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9例术中改开腹外,其余512例均在电视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3.46分钟 ,并于术后1~7天痊愈出院.成功率98.27%,主要并发症有腹部及胸部皮下气肿、双肋部及肩胛区疼痛、腹部皮下淤血等.结论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它具有损伤小、患者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兼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等诸多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荣;高淑凤;高丹丽;张学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

    化疗是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主要手段,但是急性白血病经过化疗后往往出现骨髓抑制,导致相应的并发症[1],增加了白血病患者的病死率.我们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诱发的骨髓抑制,效果满意.

    作者:柴克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偶发肾癌的临床探讨(附32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偶发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肾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达90.6%(29/32),CT 达100%(29例);3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 、89.7%.结论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及体检的开展,使肾偶发癌比例明显增加,早期诊治是偶发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健;路萍;路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青年人大肠癌32例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32例青年人大肠癌与34例老年人大肠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症状不典型、症状隐匿、误诊率高、肿瘤部位低、恶性程度高、疗效差.结论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常规检查意义的认识,有利于早期发观,早期治疗,并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余细球;卢葵花;徐魁;周燕红;程芳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救治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MODS)的研究迄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其病死率仍无明显下降[1~3].文献报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MODS早期血液即处于高凝状态,严重者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 ,因此,近年来开始重视SIRS和MODS早期的抗凝治疗,但临床报道较少.近,我们成功救治了1例昏迷31天的老年SIRS和MODS合并DIC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吴广礼;杨新军;黄旭东;刘宇;王丽晖;张万里;汪晶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吡南阿霉素与环磷酰胺及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

    目的评价采用吡南阿霉素(THP)与环磷酰胺(CTX)及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135例,采用第一天分别静脉注射THP 40 mg/m2,CTX 60 0 mg/m2,同时DDP 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78.1%,完全缓解率19.3%,初治者总有效率100%.该方案胃肠道反应轻,轻度脱发(1 1.1%),白细胞减少96.3%,多为Ⅰ、Ⅱ度(66.7%).结论 THP联合CTX与 DDP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高,毒性低.

    作者:毛书明;崔树德;任潇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1例均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0个月~3年, 平均15个月,优良率达95.3%.结论本法内固定牢靠,患者卧床时间短,避免了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下床活动后对骨断端有加压作用,促进了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维平;张郁林;张建华;王细生;李兵;刘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全内脏转位并先天性右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及双肾旋转异常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9岁.体检发现右肾积水1个月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均无异常.体查:心尖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处,双肾区无叩击痛,右肾可扪及,无压痛;X线胸片示心影呈镜面右位心;ECG示右位心;B超示肝脾转位;CT示右肾影增大,其上、中、下肾小盏均明显扩张, 呈囊状,边缘光滑,右肾盂呈一巨大的囊袋状扩张,直径约6.0 cm,边缘光滑,左右肾旋转异常成腹侧位,肾盂指向腹壁,肝、脾反位,胰腺位于右侧,脾大,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反位;X线腹平片及静脉尿道造影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未显影,双肾旋转异常.

    作者:罗洪波;杨罗艳;欧阳时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心脏肿瘤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4岁.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 ℃左右,偶有轻咳,无咳痰及咯血.于外院按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先锋必4 g/d),效果不佳,以发热待查转入我院治疗.查体:T 36.8 ℃,P 96次/min,R 22次/min,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3 kPa).

    作者:高春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胺碘酮转复难治性心房扑动2例

    1 病历简介例1:女,66岁.因阵发性胸憋、气短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BP 99/60 mm Hg(1 mm Hg=0.1 333 kPa),半卧位,颈静脉怒张,口唇发绀,双肺底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卧位以心底部为著),HR 163次/min,心前区未闻及杂音.心脏彩超示:右房扩大,58 mm×38 mm,心包中等量积液.

    作者:涂毅萍;马俊义;郭晓玲;裴汉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2例报告

    1 病历简介例1:男,29岁,血型O型.主因双下肢疼痛4个月,鼻出血1天入院.既往无过敏史.查体: 贫血貌,胸骨下端压痛,心肺无异常,脾锁中线肋缘下3 cm,X线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血象 :WBC 7.6×109/L,中性粒细胞0.35,淋巴细胞0.30,幼稚细胞0.32,Hb 70 g/L,PLT 3 2×109/L ,结合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

    作者:佟长青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左前降支重度狭窄心电图正常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8岁.因胸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胸痛发作无明显诱因,与活动或进餐无明显关系,每次持续时间2~10分钟,无放射性,每次发作时含服消心痛可缓解.既往无慢性病史.入院查体:T 36.4 ℃,P 84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3 kPa).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4次/ min,律齐,无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静息或胸痛发作时多次心电图检查均正常,二级梯运动试验正常,动态心电图正常.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管壁不光滑,中段见一局限性狭窄达90%,远端及各分支血管显影正常;左主干、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正常.右冠优势型.左心室造影正常.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

    作者:朱恒青;赖昀掞;林韬;谢绍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2岁.血压升高史近20年,阵发性加重伴怕热多汗半年,于2001年10月6日入院.患者20年来血压波动于150~210/100~110 mm Hg(1 mm Hg=0.1333 kPa),无头痛、多汗、心悸、恶心,无面色发白和潮红,未经治疗.3年前规律予心痛定、倍他乐克、开搏通等治疗,血压仍波动于135~180/90~100 mm 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阵发性加重,高达240/120 mm Hg,伴怕热、多汗、心悸,低为140/70 mm Hg.

    作者:何庭辉;张少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剂量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的常见病.1999年11 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小剂量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126例,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

    作者:张松林;郭万厚;鲁继增;张军;李会兰;张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囊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且绝大多数是实质性的,而囊性脑膜瘤临床比较少见.1995年 1月~2000年5月,我院收治6例.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陆新宇;李巧玉;袁志诚;王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自汗与盗汗疗效分析

    人体汗腺分泌一定的汗液以保持皮肤湿度,并排泄部分代谢产物. 祖国医学认为,肺卫之气不固,则毛孔疏松,易受外邪侵袭,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可发生自汗,常采用中药固表敛汗.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盗汗、自汗( 简称汗证)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左菊英;彭进;朱新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已婚妇女的50%,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1],其发生与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和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两种病毒均对干扰素-α敏感[2、3].1998 年9月~2001年10月,我们对门诊就诊的168例宫颈糜烂患者应用奥平栓(干扰素-α栓)治疗 ,并对其中120例患者进行随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君丽;齐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股沟轴型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

    前臂严重碾压伤常可致骨、肌腱、神经及皮肤的缺损或裸露.骨与软组织缺损是创伤治疗中的难题,一般采用游离骨瓣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而且尚难普及.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带蒂的腹股沟轴型骨皮瓣移植修复前臂骨及软组织缺损6例,骨皮瓣全部成活,报告如下.

    作者:苗明浩;刘健;徐复国;张道岩;宫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剂量尿激酶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若治疗不当,15%~35%可发展为AMI,甚至猝死[1].近3年来,我们在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UA 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韩恭祝;袁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前白蛋白关系初探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能损伤多系统脏器,尤其中枢神经系统,因此越来越被关注.我们于1997年6月~2001年4月探讨了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和血清前白蛋白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玲;张秀风;赵琳;祝大丽;瞿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剂量多巴胺在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关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问题,近年不断有报道提出新的见解,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笪星星;吴贵霞;钟美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慢性胃炎在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之后,终可发展为胃癌[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盐过量摄入、胆汁反流、N-亚硝基化合物和缺乏抗氧化剂等均与胃癌发生的不同阶段相关联.在这些危险因素中,Hp被认为是癌发生序列过程中的触发因子,许多研究证明,Hp感染是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发生肠化生的病因[2~6].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列为与胃癌有关的I类致癌源.本文对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金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脂蛋白脂酶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Banting奖章获得者Mcgary认为,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性病理生理过程,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比任何其他指标皆强,提出糖尿病宜改为糖脂病(diabetes millpidus)[1].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脂质代谢中的关键酶,在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分解代谢中起主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LPL基因型有了深入的研究,而其与血脂异常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更是受到重视.

    作者:孙琳;任建民;王德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治疗中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和遗传性疾病中有着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显著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及脐血移植(UCBT).其中BMT开展的时间长,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王君霞;周少宏;兰炯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进展

    开颅术后感染是脑外科治疗中存在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研究的发展,特别是高效有较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问世,为颅内感染治疗提供了有效措施.本文对近年来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锋;蔡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roporp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是女性、老年男性丧失能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赵文国;张柳;程爱国;贺宝玲;王玉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葡萄糖调节异常的现代认识与干预治疗

    葡萄糖调节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血糖调节状态发展成糖尿病的一种临床前的中间状态.在人群中,IGR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或二者并存.IGT是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测血浆葡萄糖为7.8~11.0 mmol/L.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在保留IGT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将糖尿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诊断标准降低为≥7 mmol/L,并提出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为IFG.随着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对IGR的病理生理意义和对IGR人群的防治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福平;彭雁;徐保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3年来收治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9例中早期误诊46例的原因.结果导致误诊原因主要是不详细询问病史或仅注重主诉症状的部位,而缺乏对相关疾病全面的考虑和体格检查.结论 [ HTK 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对可疑病例辅以ECT及MRI检查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时欣;严建军;李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不典型肺结核误诊分析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典型肺结核经常出现误诊而延误治疗[1 ].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收治不典型肺结核6例,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作者:吕凤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单侧面部麻木2例误诊分析

    1 病历简介例1:女,51岁.自诉左面部麻木4个月,伴左面部疼痛2个月.患者4个月前自觉左下颌部麻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动脉硬化,予活血化瘀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麻木面积逐渐扩大, 2个月前在左面部出现持续性钝痛.内科系统检查无特殊表现.

    作者:王英;王者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误诊及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误诊原因,提出诊断标准,观察倍他乐克对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心电图、心得安试验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中有12例曾有一过性心肌酶升高.20例均有ST-T改变,主要为aVF导联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等,心得安试验均阳性,多数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应用倍他乐克2天~1周心电图开始恢复正常;1例用药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结论心得安试验对诊断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症有价值 ;倍他乐克疗效较好,副作用小.

    作者:覃丽君;石小燕;魏远祥;陈全景;杨小武;张有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一般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等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伴随的临床症状表现,如腹泻次数多、大便量较多时则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995年6月~2001年11月,我院收治急性阑尾炎1 087例,其中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者16例,本文对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徐恒爱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