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75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5期文献
  • 中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9例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药物治疗中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中晚期DVT患者49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配合B-七叶皂苷钠辅助纤溶酶组(观察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29例,治疗组2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配合B-七叶皂苷钠及辅助纤溶酶治疗,对两组在改善下肢周径等临床疗效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改善下肢周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中晚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七叶皂苷钠辅助纤溶酶类药物能有效提高中晚期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作者:马利;王献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肋软骨炎13例临床分析

    非特异性肋软骨炎(Tietze's病)是胸心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有时迁延不愈,甚至急性加重.大多数患者首诊时选择了内科,部分被误诊为缺血性心脏病.现将误诊为冠心病的Tietze's病13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梁法禹;郭建军;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味丹参饮治疗冠心病68例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属于中医真心痛、胸痹、心悸的范畴 .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自拟加味丹参饮治疗本病6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胸痛,表现为心前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本研究共入选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9岁~68岁(49岁±19岁);病程2年~28年.经心电图、负荷实验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超声心动图、CT及有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关于胸痹的诊断标准.

    作者:刘日善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38例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

    目的 分析脑干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38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脑干梗死患者并无典型脑干局灶体征和症状,及时复查头颅CT或进行头颅MRI检查可确诊责任病灶.结论 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但若无条件行MRI检查时,可于发病72 h后行脑干薄层CT扫描,亦可帮助诊断.

    作者:乔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4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诊断为标准,检出MS患者82例,依据各项指标的不同测定值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HYP组),高血压合并1项其他MS组分组(HYP+1组)及MS组,分别比较年龄、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对高血压患者中MS发生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腰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MS患病率18.8%,男女之间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3组腰围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有统计学意义,且随代谢异常组合个数增多而增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与性别对高血压患者MS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高血压病程、腰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其呈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抵抗为大多数MS必经的病理生理过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控制胰岛素抵抗状态是治疗MS的关键步骤.

    作者:褚建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奥扎格雷钠组、依达拉奉组、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3组在梗死分型、梗死面积、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他治疗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分别于入院即刻、第14天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14 d后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较单用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好于两药的单药治疗.

    作者:赵尖萍;郭道静;郭丽红;张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5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左心衰患者54例,观察心电图改变,包括心律失常、P1f1v1、ST-T改变、QRS形态等,分析其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快速房颤12例,PtfV1≤-0.04 mm's 10例,ST-T缺血性改变14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例,双束支阻滞1例,左室肥厚劳损3例;伴频发室早17例,短阵室速4例,频发房早房速7例.死亡5例,其中1例合并低钾.7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病情改善.结论 急性左心衰心电图改变对临床医生诊治思维及措施有指导作用.

    作者:李洪;张鑫;周利平;蒋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68例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冠心病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可改变因素和不可改变因素[1],但临床上所遇到的个体,危险因素的呈现情况不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冠心病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冠心病患者268例,男性180例,女性88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59岁.

    作者:刘金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脑舒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1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脑舒通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心脑舒通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心脑舒通胶囊4粒,3次/日,治疗14 d.用药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心脑舒通组总有效率为85.2%,优于常规治疗组的75.0%(P<0.05);心脑舒通组hs-CRP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可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心脑舒通胶囊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hs-CRP的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可能是心脑舒通胶囊抗心绞痛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如升;陈晓虎;陈建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颅骨骨折并发静脉窦损伤14例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性颅骨骨折并发静脉窦损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4例外伤性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存活.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法,恢复良好12例,中残1例,重残1例,重残1例与其脑损伤有关.结论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以上矢状窦(SSS)多见;静脉窦损伤术前影像学征象有时不典型或缺乏,确诊比较困难,需要依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和临床表现判断其可能性;充分暴露骨折区,控制术中大出血;术后应观察颅内压及肢体情况,判断有无窦内血栓形成或窦狭窄,必要时行MRI或DSA检查.

    作者:冯贵龙;杨晓明;冯杰;叶同;冀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术式的探讨

    目的 比较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即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证实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126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微创组)65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61例,两组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损伤及术后神经功能缺损、住院费用等方面.结果 微创组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及各阶段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开颅组,且住院费用低.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损伤小、费用低、神经功能恢复快、不留颅骨缺损等特点.

    作者:翟崇敏;朱小青;刘晓鑫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5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3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和口服并用;对照组给予乳果糖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检测血氨、肝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46%和66.0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氨和总胆红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血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性脑病分期改善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作者:李汾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对相应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近五年山西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73例,给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筛选出无肝功能异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其他药物影响的患者,观察、随访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并记录其PT、INR.将所选病例按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出血组、正常组和栓塞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安全的PT及INR范围.结果 抗凝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12.7%(22/173),其中出血18例,出现血栓4例.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的PT安全监测范围为15.4 s~24.73 s,INR安全监测范围为1.31~2.64,比欧美国家的推荐范围要低.患者应定期检测PT、INR值.

    作者:何小平;秦太昌;王志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炼钢工人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炼钢作业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某炼钢企业炼钢工人169名为研究对象,该厂138名库工工人为对照者.设计调查表,收集年龄、工龄、职业史、吸烟、饮酒等基本信息,常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建议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结果 炼钢作业场所的干湿球温度、辐射热和噪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属于高温、噪音环境;炼钢组工人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21.3%和11.2%,显著高于对照组(9.4%和2.2%,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工龄、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调整OR值分别为4.899(95%CI为1.050~22.852,P<0.05)和2.149(95%CI为1.016~4.542,P<0.05).结论 炼钢作业可能与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升高有关.

    作者:许国耀;张萍;李瑞芳;孙建娅;郑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妊娠期视网膜病变与血压及胎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妊娠期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2年-2007年在我院收治的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观察不同分级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预后的情况.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及子痫前期重度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级:52.78%,11.76%,0;Ⅰ级:19.44%,50%,27.03%;Ⅱ级:27.78%,26.47%,32.43%;Ⅲ级~Ⅳ级:0,11.76%,40.54%.各组间相比随病情的加重,眼底病变愈加严重,出现Ⅲ级~Ⅳ级眼底病变的比例越高(P<0.01).视网膜病变时胎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0级8.70%,Ⅰ级14.71%,Ⅱ级35.48%,Ⅲ级~Ⅳ级68.42%,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病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进展及胎儿预后不良有关,动态观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荆淑云;段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片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9例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异山梨酯(消心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间断服利尿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20 mg,3次/日,坚持服3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70.79%;心电图疗效有效率83.33%,优于对照组69.66%.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曲美他嗪片可缓解心绞痛,并改善心功能,对缺血的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长玲;杜寿龙;张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Cypher支架与Partner支架置入术前后CRP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国产雷帕霉素支架(Partner,乐普)与进口雷帕霉素支架Cypher术前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92例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70%的患者,分为Partner组和Cypher组.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48 h、72 h、2周测定CRP,并临床随访造影及主要心血管事件8个月.结果 两组血清CRP水平48 h均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术后72 h CRP持续升高的患者在随访中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2周后CRP已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artner组48例患者共置入支架52枚,术后TIMI血流3级48例,成功率100%;44例接收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例仍有心绞痛症状,无支架内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等发生.Cypher组44例患者共置入支架48枚,术后TIMI血流3级44例,临床成功率100%;40例接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例仍有心绞痛症状,无支架内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结论 Partner支架和Cypher支架引起炎症介质CRP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国产Partner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与Cypher支架近期具有一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平凌云;张玉平;冯燕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6例颅脑外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6例颅脑外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治愈4例,伤残7例,植物生存1例,病死14例,死亡率为53.85%.结论 颅脑外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高奋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多次脑干出血的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 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一种,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岁~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临床表现有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出血和头痛等,也可表现为无症状.CCM多位于幕上,且以颞叶皮质下的白质中或脑室周围多见;幕下少见,多数位于小脑内.我院收治1例以脑桥左侧反复出血为表现的CCM患者,文献少见报道,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娇;牛争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瘀论治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动脉系统灌注不足和静脉系统瘀血的病理变化,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心力衰竭几乎都伴有多脏器明显充血的临床表现,即中医的瘀血,临床表现为口唇发绀,胸胁刺痛,颈静脉怒张,肝大,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等.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辨治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洁;解品启;赵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静脉泵入地尔硫(艹卓)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76例变异型心绞痛,地尔硫(艹卓)从2 μg/(kg·min)起始,大用量5 μg/(kg·min),持续48 h泵入,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ST段位移、血压(BP)、心率(HR)变化.结果 用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由(5.3±2.1)/48 h减为(0.8±1.4)/48 h(P<0.01);治疗30 min后ST段位移由(1.70±1.13)mm降为(0.37±0.71)mm(P<0.01);BP下降,HR减慢,心肌耗氧量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位移,心肌耗氧量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期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可以有效缓解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作者:穆晓光;翟爱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4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伴发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由于治疗不及时常可造成患者的死亡,其中医院获得性肺炎来势凶猛,预后差.因此,在防治肺心病中,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缓解期右心功能往往处于代偿期,感染诱发其临床加重时右心功能甚至全心功能衰竭.本研究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虹;王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脑疏通胶囊治疗高血压并发糖尿病肾病6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脑疏通胶囊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8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疏通胶囊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疏通胶囊可延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病变进程.

    作者:陈萍;江挺;江朔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的变化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以及参麦注射液对cTnT的影响.方法 检测84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肌肌钙蛋白及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将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cTnT及CK-MB的影响.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cTnT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增高(P<0.01),经治疗2周后,患者cTn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参麦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CHF患者存在cTnT异常,参麦注射液有助于纠正CHF患者异常的cTnT水平.

    作者:江荣炎;汪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中药降糖保肾冲剂,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AER)、α1-微球蛋白(α1-MG)、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变化及血脂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6%,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分级疗效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6.7%(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UAER、α1-MG、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治疗老年DN患者,或延缓其向终末期肾病发展,且无不良反应,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张宪忠;孙宝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97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美托洛尔及他汀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服用益心舒胶囊1个月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均有明显好转(P<0.01),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作者:陈满清;陈景开;夏阳;宗刚军;王霄;吴刚勇;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关系探讨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评价NT-proBNP、超声心动参数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160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检查.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参数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心功能分级越高,NT-proBNP值越大(r=0.498,P<0.05);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亦有相关性,即NT-proBNP水平按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顺序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5).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EF)在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与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中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56.2%)>气虚血瘀水停证(37.0%)>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9%);心功能Ⅲ级患者中气虚血瘀水停证(52.5%)>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34.4%)>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13.1%);心功能Ⅳ级中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65.4%)>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9.2%)>气虚血瘀水停证(15.4%).结论 NT-proBNP、超声心动EF值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能反映中医证型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医证型由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水停证→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转化,心功能呈现恶化趋势.

    作者:段文慧;郑思道;苗阳;陈林;梁海松;罗良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并术中成功行PCI治疗的病例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PCI术前、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两组血脂、血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组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进一步改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徐晓娟;赵占志;杜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肾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肾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气亏虚痰瘀阻络证的疗效.方法 将55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降压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尿微量蛋白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不仅能明显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祛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种有效治法,益肾降压颗粒是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一组有效药物,与常规西药合用疗效更佳.

    作者:胡勇;陈金艳;李坤;王娜娜;郭伟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4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将9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与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46),疗效观察18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作者:杨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用于直流电复律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快速心律失常同步直流电复律前期诱导中的疗效.方法 将97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内A组(异丙酚)36例、观察B组(咪唑安定)31例、对照C组(安定)30例.根据患者体重在静脉注射药物后行直流电复律,观察术中镇静程度、苏醒状况、自我感觉、记忆缺失、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 镇静程度、苏醒状况、自我感觉A组和B组均优于C组(P<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同样有效,都是快速心律失常同步直流电复律前期诱导较好的选择.

    作者:凌受毅;周长高;高新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且依据现有检查未诊断肾功能不全(CKD)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共175例.分组比较相关因素及其冠脉造影情况.结果 发现在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为正常值范围时共有46例(26.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在血脂方面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TG、LDL-C水平明显升高且HDL-C水平下降.结论 DM与轻度肾功能不全均可增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如两者同时存在,则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作者:姚垚;吕吉元;贾永平;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参松养心胶囊对hHCN4起搏电流通道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络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提取干粉溶液对人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hHCN4)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外液将参松养心胶囊干粉稀释到0.5%浓度,瞬时转染人类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通道(If)基因hHCN4 cDNA到HEK293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转染了hHCN4的HEK293细胞上的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流.结果 If峰值电流密度受到抑制 (61.97±16.44 vs 41.65±13.32,P<0.05);但此抑制可逆(53.83±14.26);药物不改变通道激活动力学参数.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提取干粉溶液可逆性抑制hHCN4起搏电流 .

    作者:孙莉萍;李宁;张树林;浦介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加银丹心脑通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口服治疗,连续用药3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及P选择素浓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口服银丹心脑通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以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亮;朱兵;杜瑞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共观察冠心病患者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再给予心脑舒通胶囊口服,疗程共8周.检测干预前治疗组、对照组、正常组及干预后治疗组、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前两组冠心病患者FINS、HOMA-IR及TNF-α、IL-6、hs-CRP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FINS、HOMA-IR及TNF-α、IL-6、hs-CRP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TNF-α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FBG、FINS、HOMA-IR及IL-6、hs-CRP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亚临床炎症,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蒋卫民;汪云翔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155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美西律口服,首次剂量300 mg,随后以200 mg,每8 h 1次维持,疗程4周.治疗组加服益心舒胶囊1.2 g,3次/日,疗程4周.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室性早搏次数由治疗前的(5 269±2 236)/24 h下降至(1 376±1 019)/24 h,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美西律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显著,比单独应用美西律治疗室性早搏效果好.

    作者:张维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心舒胶囊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利钾尿肽、心房钠尿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利钾尿肽(KP)、心房钠尿肽(ANP)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益心舒组(对照组治疗药物+益心舒胶囊),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KP、ANP水平,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外周血中KP、ANP水平、心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KP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 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影响CHF患者内分泌因子的激活,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华宁;唐发宽;唐雪正;陆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及心电图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降低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和内皮素(ET-1)水平(P<0.05).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纤溶系统及抗心绞痛作用.

    作者:王永;林子祥;叶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心律平治疗,研究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口服,观察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药物起效时间、心电图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6.83%,优于对照组的83.62%(P< 0.05);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优于对照组的87.50%(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心律平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英平;荆淑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及醒脑静注射液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MMP-9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常规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并在第1天、第3天、第8天、第14天时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比MMP-9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MMP-9浓度降至正常,MMP-9浓度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特别在大面积梗死亚组.结论 MMP-9血清浓度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经药物治疗后,MMP-9血清浓度无高峰出现,呈缓慢下降曲线,醒脑静注射液干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作者:张兰起;雷惠新;赵德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患者采用头针及功能训练治疗.结果 基本痊愈31例(38.75%),显效31例(38.75%),好转12例(15.00%),无效6例(7.50%),总有效率达92.50%.结论 头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显著.

    作者:李红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早期应用参芎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逐年上升[1].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脑梗死的基础病变,不仅是脂肪浸润,同时也伴有慢性炎病损伤过程.

    作者:雷小峰;杨泽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盐酸多奈哌齐干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门诊筛查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患者,观察患者认知障碍特点以及盐酸多奈哌齐干预mVCI的效果.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门诊2008年10月-2009年4月mVCI患者48例,描述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干预组2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多奈哌齐(5 mg/d).随访13周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量表再次测定评价认知损害程度.结果 mVCI患者为多认知域损害,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损害明显;13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MoCA量表总分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两项目分值随访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语言、定向及注意计算、抽象等认知项目分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可改善或延缓mVCI患者认知损害,改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改善延迟记忆.

    作者:郭志转;孙美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冠脉临界斑块临床研究进展及中医药研究思路

    冠脉临界病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1],于此阶段识别稳定斑块对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心脏事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现代医学对冠脉临界斑块的识别及干预研究相对成熟,而中医药对其研究尚未全面开展.

    作者:任丽;王阶;冯玲;王淑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中医治法的研究近况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在应用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有关中医治法的研究方面更是屡见报道.

    作者:金泽;方显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瘦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994年,Zhang等[1]经过首次利用位点克隆技术成功从小鼠和人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克隆了小鼠的肥胖(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序列,其编码产物为瘦素(1eptin).Scotland大规模冠心病防治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病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瘦素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心脏冠脉事件的相对危险增加125%,瘦素独立于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和血脂,成为预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2].

    作者:曾春利;范金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生长抑素、胃泌素与应激性溃疡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卒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常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有关,脑卒中病情越危重,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病率就越高,程度也越重,在临床处理上有一定困难,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预后亦差,病死率可达半数以上.

    作者:周德生;朱婷;胡华;钟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胰复敏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胰复敏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制备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将入选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阳性对照及胰复敏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胰复敏组灌胃高、中、低剂量胰复敏胶囊,每天1次,连续15 d.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肌糖原含量、胰岛受体β、胰岛素敏感指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胰复敏胶囊可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小鼠体重,增加转棒时间;显著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胰岛β受体含量.结论 胰复敏胶囊能改善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郭俊杰;王宝山;冯玛莉;贾力莉;赵玉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白芍总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对GRP78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Grp7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传统的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TGP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8 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TGP低(50 mg/kg)组、TGP中(100 mg/kg)组、TGP高(200 mg/kg)组、葛根素(100 mg/kg)组,分别在术前一周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溶媒,葛根素(PUE)于再灌注前5 min经颈总静脉注射,分别测定缺血前、缺血后30 min、再灌注90 min时心率(HR)、左心室压力变化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以评价心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在缺血30 min及再灌注90 min后LVSP和±dp/dtmax降低,与I/R组相比,不同剂量的TGP组与PUE组相对应时间点LVSP、±dp/dtmax进行性升高.结论 TG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促进GRP78的表达来发挥内源性的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郭道华;韦颖梅;王小静;叶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培养及鉴定

    目的 探索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找到新的移植细胞来源.方法 采集SD雄性大鼠骨髓细胞,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单核个细胞,种植于提前包埋了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中培养,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重组上皮生长因子(EGF)作为诱导剂,将72 h后贴壁细胞(A组)和非贴壁细胞(B组)分别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数量变化,取A组在第14天,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内皮祖细胞系列标志.结果 A组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后大量扩增,在28 d时仍有强大扩增的活力,呈铺路石样,而B组细胞短期内可以大量增殖,呈长索样,之后逐渐变少;在细胞迁移实验中,A组细胞可以相互融合形成血管结构,而B组细胞之间则不能融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凋亡;A组经过CD34免疫荧光、CD133、FLK-1免疫组化鉴定呈阳性,并能特异性吸附FITC-UEA-和内吞DIL-Ac-LDL.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通过贴壁换液后可以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取贴壁细胞经过体外诱导后大量扩增,并通过表面标记物鉴定可以确认为内皮祖细胞,而非贴壁细胞不能大量增殖,故将贴壁分离方法来筛选内皮祖细胞,此方法简易,并能满足细胞移植的需要,因而,在移植治疗脑缺血引起的内皮损伤应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朱江;刘煜敏;孔朝红;道文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AngⅡ对THP-1源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对THP-1源巨噬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1)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反转录-多聚酶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不同浓度AngⅡ对SR-B1mRNA与SR-B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ngⅡ能引起THP-1源巨噬细胞SR-B1 mRNA 与蛋白质的表达下调(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AngⅡ能抑制THP-1巨噬细胞SR-B1的表达.

    作者:李芳;杨志明;肖传实;康玉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CTGFmRNA、c-metmRNA的表达及其病理变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治疗组(HGF组),HGF组于注射链尿佐菌素后2个月和6个月时给予HGF 500 μg/(kg·d),连续1个月,处死.取一侧肾脏HE染色作病理切片,另一侧肾脏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mRNA、CTGFmRNA、c-metmRNA的表达.结果 在3个月和7个月时,HGF组c-met mRNA表达较DN组高, TGF-β1及CTGFmRNA表达较DN组低(P<0.05).结论 HGF可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发展,减轻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使肾小球系膜明显变薄和系膜基质降解从而改善并逆转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作者:孙喜明;李兴;王桂英;田立华;张慧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8表达及凋亡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丁苯酞(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 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1 h再灌注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成6 h、12 h、24 h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预防或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对caspase-8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8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治疗组及预防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神经元凋亡的数目及皮质海马部的caspase-8表达(P<0.01), NBP预防组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8表达也较缺血灌注组降低(P<0.01),但较NBP治疗组较差.结论 NBP能减少缺血区凋亡神经元的数目,其预防用药及早期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8表达相关.

    作者:胡琼;刘瑞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长期饮酒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长期饮酒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组、酒精加维生素C 组,造模20周后,观察舒张药物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同时检测大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舒张药物对各组大鼠离体主动脉的舒张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可改善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结论 长期饮酒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舒张功能没有明显影响,维生素C对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景宜馨;吕吉元;张明升;乔从进;张涛;郭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因子 -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组,比较3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大鼠的血脂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 吡格列酮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内膜和肌层增厚.吡格列酮能降低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脂饮食能刺激大鼠主动脉NF -κB的表达,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结论 吡格列酮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大鼠NF-κB的表达,从而可能会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王慧敏;陈还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地高辛组织浓度的影响

    目的 明确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地高辛组织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手术成功4周后的心衰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只.予地高辛注射液7.41 μg/kg后即刻,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 mL 每日1次,7 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参麦注射液 0.517 mL/kg、1.034 mL/kg、1.551 mL/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 每日1次,7 d.于给药后4 h处死实验犬,分别摘取分离心、肝、肾、骨骼肌,制成生理盐水组织匀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组织匀浆地高辛浓度.结果 中、高剂量组心肌地高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肾脏地高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心衰犬骨骼肌、肝脏组织中的地高辛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增加心衰犬肾脏、心肌中地高辛浓度,对地高辛在骨骼肌、肝脏组织中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贤良;毛静远;魏广力;张振鹏;王恒和;王强;毕颖斐;郭永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慢性饮酒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慢性饮酒对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及牛磺酸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观察吡那地尔(Pinacidil)和氨力农(Amrinone)对10 μmol/L去甲肾上腺素(NE)和60 mmol/L KCl引起的各组大鼠主动脉的收缩影响.实验末通过泰盟尾动脉清醒测压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 10-6mol/L Pinacidil对NE预收缩的牛磺酸组大鼠主动脉的舒张率与饮酒组相比升高(P<0.05);10-8mol/L、10-7mol/L Pinacidil对KCl预收缩的牛磺酸组大鼠主动脉的舒张率与饮酒组相比均升高(P<0.05);10-8mol/L、10-7mol/L及10-6mol/L Amrinone对NE预收缩的牛磺酸组大鼠主动脉舒张率与饮酒组相比均升高(P<0.05);和对照组比较,饮酒组大鼠的SBP和DBP均升高;和饮酒组比较,牛磺酸组大鼠的SBP和DBP均降低(P<0.05).结论 慢性饮酒大鼠主动脉对舒血管物质Pinacidil和Amrinone血管舒张反应变化不明显,但可引起大鼠血压升高;牛磺酸可增强慢性饮酒大鼠主动脉对Pinacidil和Amrinone的血管舒张作用,降低升高的血压.

    作者:聂焱;吕吉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参元丹晚期药理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PKC及HSP70的影响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激酶C(PKC)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探讨参元丹(SYD) 的晚期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晚期假性缺血预处理组、晚期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造模,取血、心肌组织.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彩色病理图像分析心肌梗死面积.20倍镜下观察PKC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 彩色病理图像分析,SYD能够代替心绞痛缺血、缺氧刺激,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晚期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晚期假性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组无PKC的表达,提示PKC未参与晚期缺血预适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晚期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均有HSP70大量表达,晚期药物预处理组亦有HSP70表达,提示晚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HSP70有关,SYD具有独立的晚期药理预适应作用,晚期药物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的HSP70表达有SYD作用存在;SYD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HSP70有关.结论 SYD具有晚期药理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SYD晚期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HSP70的介导有关;SYD晚期预适应可能与缺血预适应协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杨洪志;尚菊菊;温庆祥;李爱勇;刘卫红;耿建国;刘红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定眩合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模型家兔血浆TXA2、PGI2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定眩合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模型家兔血浆血栓素A2(TXA2)、PGI2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青紫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桂利嗪(西比灵)对照组、定眩合剂高剂量组、定眩合剂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高脂饲料喂养,同时以硬化剂注射于兔第3~5颈椎左侧横突侧面造模,6周后造模成功,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测定血浆TXA2、PGI2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定眩合剂可以升高PGI2的含量,降低TXA2的含量.结论 定眩合剂对VBI的治疗可能与其升高PGI2,降低TXA2的含量有关.

    作者:王煜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和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病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1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36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 h后再灌注1 d、7 d、14 d.观察康脑液1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和病灶中心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梗死面积和减轻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GFAP表达减少,而梗死灶中心GFAP表达却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脑液1号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赵宝民;邹玉安;薛茜;薄爱华;杨向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激活素A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活素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巢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和激活素A治疗组,每组各40只.每组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6 h组、24 h组、3 d组、7 d组、14 d组,每亚组各8只.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巢蛋白的表达.结果 HIBD组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巢蛋白活性逐渐增高,3 d显著增高,7 d达高蜂,然后逐渐下降,14 d仍有少量表达;与HIBD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激活素A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巢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 激活素A治疗增高缺氧缺血后巢蛋白的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常霞;阴怀清;栗红;武师润;阴崇娟;夏莉;张素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艾灸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Bcl-2及Bax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灸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中Bcl-2与Bax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艾灸治疗衰老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以D-半乳糖皮下注射造成的衰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艾灸神阙穴,每日1次,连续30 d.以通道式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艾灸对衰老的治疗效应;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中Bcl-2和Bax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艾灸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cl-2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而Bax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艾灸能有效改善衰老可能是通过促进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凋亡,减少神经元的丢失来实现的.

    作者:赵果毅;梁瑞;葛晓静;曾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凋亡(Smac)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 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预防组、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各实验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6 h、12 h、24 h亚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病理学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mac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6 h后胞浆中Smac蛋白的免疫阳性细胞增多,24 h表达多,并且胞浆和胞核都着色.缺血再灌注组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治疗组、预防加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与预防加治疗组中Smac蛋白阳性表达较弱,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Smac蛋白的释放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董莎;刘瑞珍;李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IFN-γ对孕期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感染因子IFN-γ对胎鼠神经系统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浓度0 U/mL,20 U/mL,200 U/mL,2 000 U/mL)对大鼠体外培养的胚胎16 d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刺激,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和分化格局的变化.结果 中等浓度的IFN-γ(200 U/mL)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使得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增加,而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降低.结论 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通过释放大量IFN-γ改变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状态.IFN-γ能够改变神经干细胞正常发育的时间格局,从而可能对新生儿智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王玉贤;石蕊;杨海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8-异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的降压作用及其对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影响.方法 以12只8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为正常组,48只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复方七芍降压片低剂量治疗组、复方七芍降压片高剂量治疗组.连续灌胃4周,观察血压及血浆和心肌组织中8-iso-PGF2α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SHR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8-iso-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后,血压及血浆和心肌组织中的8-iso-PGF2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明显的降压效果,降低8-iso-PGF2α的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雍苏南;谭元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