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5098
  • 国内刊号:14-1298/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94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23期文献
  • 重度脑出血病人术后行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56岁,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后急诊在全麻下行脑内血肿消除术,术后第七天由于脑脊液漏行腰穿持续外引流术,引流管放置9 d.

    作者:杨晓伊;钱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工作中的核心,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医院中的枢纽作用,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服务性.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过程具有很多环节和特点,临床上常会有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高热、荨麻疹等输液反应,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正确认识,积极预防,及时处理,保证病人护理、治疗及用药安全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丽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目的:增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术前的心理咨询,舒缓病人的焦虑、烦躁、紧张和恐惧情绪.结果:患者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治疗.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已由单纯的生理护理走向心身整体护理,护理心理学日益突出.

    作者:原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两种吸氧方式对昏迷患者SpO2和PetCO2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连续观察昏迷患者在氧疗过程中SpO2和PetCO2的变化,探讨有效提高昏迷病人氧疗效果的吸氧方式,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62例昏迷病人为观察对象,按给氧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和鼻塞吸氧组,每组31例,氧流量均为6 L/min.吸氧前、吸氧后4 h及8 h后观察心电监护指标,记录SpO2和PetCO2的变化.结果:与吸氧前相比,两组吸氧后4 h和8 h SpO2显著增加(P<0.01),吸氧后4 h PetCO2显著降低(P<0.01);与鼻塞吸氧组同时期比较,面罩吸氧组吸氧后8 h的PetCO2显著增高(P<0.01).结论:两种吸氧法均能显著提高SpO2和降低PetCO2,长时间大流量的面罩吸氧可导致PetCO2增加.

    作者:梁自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输卵管再通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输卵管再通患者的护理,不仅旨在提高患者的怀孕率,而且把加强心理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作为护理质量的有效指标.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60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舒晓敏;谈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观察与护理

    为了减少孕妇前置胎盘妊娠期出血率或出血量,我院观察85例前置胎盘孕妇,孕周在17.5周~40周之间,通过期待疗法采取各种护理措施,使前置胎盘的孕妇在妊娠期出血率下降,出血量减少,从而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军;李宗芳;崔秀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性脑梗死所致半身舞蹈症3例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通过对3例急性脑梗死所致半身舞蹈症患者的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认为药物控制及心理疏导,尽量减轻患者情绪激动是关键,早期肢体康复锻炼不能放松.

    作者:黄慧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静脉输液中应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一定要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1],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作者:窦丽丽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老年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16例

    对16例老年子宫肌瘤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均获得较好疗效出院,提出做好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非常重要.

    作者:张慧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跌倒的相应护理和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收集住院精神病人跌倒45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引起病人跌倒的多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加强防范意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及病区管理,可减少病人跌倒的发生.

    作者:杨改芳;范连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胸腹腔积液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胸腹腔积液pH、CEA、LDH、GLU水平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设立结核性胸膜炎组和非特异性炎症组及恶性肿瘤组,检测所有患者胸腹腔积液中pH、CEA、LDH、GLU的浓度,检测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DunettC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胸腹腔积液标本中pH、CEA值较结核性胸膜炎组和非特异性炎症组明显升高(P<0.05);恶性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组和非特异性炎症组标本GLU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pH、CEA、LDH及GLU对胸腹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缪亚梅;王文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280株念珠菌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念珠菌的种类、致病性、耐药性.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酵母样真菌同化试验进行菌种鉴定,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 340份临床标本中检出念珠菌28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70株(60.7%),热带念珠菌64株(22.8%)、克柔念珠菌20株(7.1%)、光滑念珠菌10株(3.5%)等.结果:念株菌对5F-C,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Ic)、制霉菌素(NYS)敏感外,对咪康唑(MTC),酮康唑(KTC),益康唑(ECO)耐药.结论:我院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致病性强,念珠菌属耐药严重,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菌检测.

    作者:孟华蓉;黄华翠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及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其临床意义也不同,本文分八条做一探讨.

    作者:郭田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4 779例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危害极大.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性、急慢性、迁延性、活动性肝炎.有些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这些肝炎的共同点是可测出HBV的血清学标志.这些标志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抗原等.除前S1抗原外的五项俗称两对半.而两对半的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判断患者病程的重要依据.有关我国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国内曾有多篇报告[1].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乙型肝炎两对半的表现模式较复杂,现将我科近半年检测两对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珺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血尿淀粉酶-碘淀粉比色法操作步骤及计算公式的修定

    1.血尿淀粉酶-碘淀粉比色法的试剂组成及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1.1 试剂组成 R1:基质缓冲液(临用前预温至37 ℃);淀粉 0.4 g/L;氯化物9.0 g/L;R2:显色剂;碘0.8 g/L.

    作者:强卫民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前带现象的探讨

    HBV表面抗原免疫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凝聚试验、放射免疫测定(RIA)、酶联免疫测定(ELA)、免疫层析测定以及化学发光免疫测定(TRFLA)等,国内检测HBV血清学指标的方法大多是ELISA法[1].ELISA和RPHA是HBsAg筛选常用的方法,ELISA法具有灵敏度较高的优点,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及预防等领域[2];RPHA法检测血清HBsAg作为一种较传统和经济的方法,在本市一些单位一直延用,在检测工作中,常出现病人不知以何家结果为准的困惑.为了解两法在检出率、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方面的差异,本实验室对809例血清标本分别用ELISA法和RPHA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田真;吴通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 260例女性阴道炎异常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测

    目的:分析女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因.方法:应用上海大众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本地某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 260例女性阴道异常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妇科门诊女性阴道炎66.74%的异常分泌物系单一病因所致,33.25%系混合感染所致.结论:妇科门诊在诊断和治疗女性阴道炎时,病原学检测很重要.

    作者:王瑞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VVC300例临床观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及经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大量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临床,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人的性观念由保守到开放,这些因素使得VVC渐居于各型外阴、阴道炎症的首位,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1],因其治疗棘手,易于反复发作,对广大妇女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和烦恼.我院从2003年至2005年,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VVC,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杜银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危重新生儿高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的特点.方法:One Touch仪测定血糖,84例危重新生儿入院后立即采足跟血监测血糖,并分析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高血糖发生率22.62%,与入院前快速高浓度输葡萄糖和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有关,并且病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危重新生儿高血糖发生率较高,输糖或用药会对机体糖代谢产生影响,应慎用,并应重视血糖监测及时调整糖速.

    作者:薛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32例颌骨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回顾性总结1994年至2004年我科132例颌骨骨折患者治疗疗效.方法:132颌骨骨折病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采用切开复位、颌间栓结、弹性牵引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6.96%.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颌骨骨折能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胡彬彬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住院病人梅毒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根据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感染史和临床症状诊治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结果:在住院患者中发现隐性梅毒和显性梅毒感染者.结论:有必要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作者:刘冰;陈华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华法林治疗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的溶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慢性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合并左心房血栓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持续性非瓣膜证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经超声心动图(UCG)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有左心房内血栓形成,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给予华法林治疗6个月,观察左心房内血栓的变化情况,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选定的46例患者中共有血栓个数52个,给予华法林治疗后48个血栓消失,有效率达92.3%;INR保持在1.8~2.7之间,Aptt控制在60.8 ms~72.3 ms之间.治疗期间无一例严重出血并发症出现.结论:华法林治疗慢性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合并左心房血栓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武宇斐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中药解毒凉血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组.C组48例采用中药煎液联合阿维A囊内服,A组44例采用单纯中药煎液内服,B组46例单纯阿维A胶囊内服.结果:C组有效率(97.91%),明显高于A组(86.36%),B组(73.9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起效迅速,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刘旭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高压氧对CO中毒迟发脑病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一氧化碳(CO)中毒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作者:张凤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老年性肺结核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32例老年性肺结核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治疗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32例老年性肺结核病人的分析,表明老年性肺结核合并症多,临床及X线表现不典型,菌检和支气管镜检阳性率低.结论:鉴于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漏诊原因,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治此类病人时充分了解老年性肺结核的特点,综合分析,依据主要症状,以胸片、痰检等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确诊.在多种检查仍未明确诊断时,应及早实施抗痨治疗性诊断以帮助诊断.

    作者:马芦保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138例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完善输卵管妊娠治疗.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38例输卵管妊娠进行分析.结果:连续定量测定HCG水平和阴道B超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使药物治疗成功率逐步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也较剖腹手术有着诸多的优点.结论:药物治疗以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首要选择.

    作者:池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在救治过程中,易并发中间综合征(IMS).我院2002年至2004年收治的AOPP患者300例中并发IMS共13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赵姣云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32例临床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在数日或数周内迅速恶化,是临床危重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血管硬化,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更易发生ARF.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本文对1999年至2003年我院收治的老年ARF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萍;任海兰;尚春娥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SPECT心肌显像473例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核心脏病学,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或辅助性诊断方法,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疗效估价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在国际上己得到了公认,在基层医院,为临床医生提高冠心病正确诊断率,减少错诊、漏诊率,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我科2002年6月至2004年5月对473例进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天锁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水针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水针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采用水针分娩镇痛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和对产程、分娩方式、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等.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水针镇痛缩短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有应用价值.

    作者:梁焕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转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过程中转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对76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转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药物保守治疗时间,下腹部痛,βHCG值等方面对手术指征加以探讨.结果:异位妊娠中转手术指征有以下几点:入院时血βHCG>500 mIu/L, 治疗中出现急腹症症状,B超见到异位妊娠的心管搏动.病人出现腹腔内再出血症状和体征,临床观察及B超提示腹腔内出血大于500 ml者治疗7 d后,血βHCG依然呈快速上升趋势.B超显示孕囊进行性增大,胚胎发育良好或盆腔内原有包块渐进性增大(>3 cm).结论: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吕煊;李志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30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Gluilain-Barr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消失等,多急性起病,进展迅速,可累及脑神经及呼吸肌,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鹏;马运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他巴唑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综合分析

    他巴唑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疗效良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现在不断发现有许多新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王立新;石坚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50例产道血肿的处理体会

    产道血肿指产时及产褥期软产道,包括外阴、阴道、宫旁等部位发生血肿,易发部位为阴道,属产后出血的一种形式,发病隐蔽,易被延误诊断[1].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本文介绍我院1995年10月至2004年7月,50例病例的发病及处理情况.

    作者:郝春妮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探讨和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本院近三年来收治的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且出现术后心律失常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诊治和护理,14例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完善的护理计划,熟练的护理技能在防治颅脑损伤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胡靖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急诊室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

    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者是在一个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环境中从事急诊护理专业的群体.急诊病人一来,急诊护士即可分诊,同时进行急救处置,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稍慢一步就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幸.因此,急诊室护士风险尤为突出.现就我们工作中的一点体会对急诊室护士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讨论如下.

    作者:栗莹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184例治疗体会

    在腹部外伤中,小肠破裂是常见的急症之一,正确诊断和处理肠破裂是普通外科医生的基本功.我院普外科自1992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18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涛;陈向东;张科慧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试剂稳定性观察

    实验室常选用FTA-ABS、TPPA和TPHA法做梅毒确证试验.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因快速、简便、准确而受到实验人员青睐.但该法试剂成本偏高,致敏粒子复溶后需及时应用.而临床在作梅毒确证试验时,都针对散在病例,需立即判断,不可能累积样品,势必造成试剂的浪费.为了解试剂复溶后稳定的长时间,我们对TPPA试剂中致敏粒子进行了稳定性的观察.

    作者:陈华根;刘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过氧化物酶染色的质量控制

    过氧化物酶(POX)是临床上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首选、重要的细胞化学染色,虽然推荐使用3-氨基-9乙基咔唑法[1],但现常用的仍是四甲基联苯胺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过氧化物酶染色作了一些总结,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代作林;漆家全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脑卒中继发癫痫26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卒中后癫痫可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26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常靖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毒蕈中毒致急性肝衰竭与肾功能不全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食用毒蕈8 h吐泻4 d,尿黄,皮肤黄染2 d,在当地医院予洗胃,护肝等治疗无效,于2005年3月27日收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病、肾病病史.

    作者:周世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腹腔巨大假性囊肿的超声所见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2岁.因腹部胀痛4 d,加重2 d来院就诊,恶心、无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畏寒发热.外科检查下腹部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Murphy征阴性,McBurney点压痛阳性.化验室检查:血象正常.初步诊断:腹部包块性质待定:阑尾周围脓肿,局限性腹膜炎.用东芝3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超声所见:下腹略偏右侧可见一个大小为16.5 cm×9.0 cm×11 cm的囊性包块,包块自右下腹一直延至胃下方,边界清楚,椭圆形,内部为液性暗区,暗区欠清晰,内可见一纤细光带,后壁可见一个大小为1.2 cm×0.9 cm的中等回声光团附着.肝肾间隙可见0.6 cm液性暗区.肝、胆、胰、脾大小正常,图形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右下腹部囊性包块,多为假性囊肿;腹腔少量积液.手术所见:探查腹腔见少量淡红色液体,于胃与横结肠之间见一大小约为18 cm×14 cm×12 cm的囊性包块,囊肿与大网膜、胃、结肠紧密粘连,因囊肿巨大影响操作,随行穿刺减压,抽出暗红色液体800 ml.手术后病理诊断:腹腔假性囊肿,囊壁纤维反应性增生伴陈旧性出血,考虑为出血后网膜包裹形成.

    作者:罗红;张立新;杨志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下肢静脉造影改进方法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改进后的操作方法,达到提高诊断效果、造影质量的目的.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应用改良顺行静脉造影操作方法,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后的下肢静脉造影方法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是评价DVT形成的金标准,此类改进操作法的实施,为下肢静脉检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全面和确切的依据,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丁海岭;王敏杰;潘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吸毒者TTV感染与血清IL-8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吸毒者TTV感染与血清IL-8水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吸毒者TTV感染组、肝炎病毒阴性组、正常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TV感染吸毒者组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TTV感染吸毒者组IL-8含量显著高于TTV阴性吸毒者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炎病毒阴性吸毒者组IL-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毒者TTV阳性组及阴性组IL-8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表明吸毒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TTV有一定的致病性,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文青;李登清;黄民主;何林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骨髓红系减低的MDS与PRCA的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鉴别要点,明确鉴别诊断.方法:对近年来收集到的骨髓红系减低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一些病例进行了观察,从临床表现、外周血象特点、骨髓象各系细胞形态特点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髓红系减低的MDS和PRCA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细胞形态学特点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病态造血上MDS具有明显的病态造血表现,而PRCA不具有明显的病态造血表现.结论:只要牢固掌握血液细胞形态学特征及病态造血细胞形态学特征,认真细致的临床分析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动态观察,是能够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马永能;张鹏;方华;潘淑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早期肺癌CT诊断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为了提高对肺癌早期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本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肺癌患者早期CT表现及其容易误诊原因加以分析.

    作者:曹诗林;万莉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方法

    我院自1997年9月以来通过改进双腔气囊管配导丝在电视透视下行输卵管再通术,治疗不孕症51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炜;蒋建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CT扫描定位技术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CT模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肿瘤治疗前定位的新技术.它充分利用了CT空间分辨上的精确性,通过对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来反映几何信息.CT模拟可以被简单描述成:CT扫描定位+BEVDRR(虚拟模拟)+DRR验证.由于它准确且实施简便,仅仅使用CT诊断设备,主要通过软件实现,因而正迅速成为一种标准的放射治疗前模拟方法[1].我院从2001年7月到2005年7月开展了放射治疗前CT模拟,现将CT扫描定位技术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报告如下.

    作者:管荣平;岳建国;金建荣;杨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相关资料,2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CT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达86.4%(19/22).结论:CT扫描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吴飞云;王小宁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79例子宫肌瘤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79例子宫肌瘤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23日至2005年5月6日来妇产科住院病人79例均经超声诊断结果为子宫肌瘤.结果:本组79例中,与手术、病理符合的子宫肌瘤60例(占75.9%),误诊19例(占24.1%).结论:超声对典型子宫肌瘤诊断并不困难,但子宫肌瘤可发生于子宫的任何部位,较大的子宫肌瘤常合并各种变性,给超声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对79例患者术前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引起误诊的原因,提出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要点、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刘守蓉;张成荣;刘谨;李学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二维加彩色超声诊断胎儿脐绕颈的临床意义

    我院近2年以来,无选择性的常规B超检查足月临产孕妇658例,发现脐带绕颈151例,然后与分娩或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脐带绕颈在产科临床中的意义.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螺旋CT薄扫诊断膝关节结核的临床探讨

    目的:通过对39例膝关节结核X线平片与CT薄层扫描(薄扫)的回顾对比分析,探讨CT薄扫在膝关节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 R-500X线机对患膝摄正侧位片,同时使用Simens Somatom 欢悦双排CT机对膝关节行CT薄扫,层厚1 mm,层距1 mm,采用窗宽1 500,窗位250和窗宽400,窗位40双窗宽、窗位阅片.结果:39例经临床确诊的膝关节结核中,X线平片阳性28例,阴性11例;CT薄扫阳性35例,阴性4例;CT薄扫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CT薄扫能发现X线平片表现阴性的膝关节结核,能够为膝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姜加学;唐晨虎;戴会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眼肌圆锥内原发肿瘤的CT鉴别

    眼眶内肿瘤的定位诊断一般不会存在大大的问题,但定性诊断则有一定的难度,且眶内肿瘤又相对较多的发生于眼肌圆锥内,这其中常见的有海绵状血管瘤,视神经脑膜瘤,少见的有视神经胶质瘤等.笔者现将从我院及进修医院搜集到的18例肌锥内原发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定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银忠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肺结核球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结核是由于感染了结核菌而致的呼吸系统特异性疾病,细菌毒力的强弱,感染的细菌多少,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结核球作为肺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尤其在伴随其他征象较少时影像上易于与其他结节性相混淆.本文搜集23例经手术及临床随诊证实的肺结核球病例,回顾其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李军;丁长青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超声影像分析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常见急腹症,约有10%的卵巢肿瘤并发蒂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较为少见,但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容易出现继发感染.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赵桂芝;薛秀云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异维A酸治疗掌跖脓疱病31例

    目的:异维A酸在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异维A酸,我们选用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维A(现商品名方希).按0.5 mg/(kg·d)~0.75 mg/(kg·d)分次服用,基本治愈后递减.疗效评定:痊愈为脓疱及临床症状消退95%以上,显效为皮疹消退≥60%,有效为皮疹消退≥30%,无效为皮疹消退<30%或无变化.结果:31例患者中,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痊愈率71%.结论:异维A酸治疗掌跖脓疱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炎琥宁氧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氧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设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喘鸣音消失时间和肺部音吸收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炎琥宁氧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迅速,安全适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桂芳;孙文庆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地肤子合剂加减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660例

    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自1980年以来治疗丘疹性荨麻疹990例,其中以自拟地肤子合剂治疗660例,治疗组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曲如玫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高频电刀切除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患有大肠息肉者临床症状少,一般因便血或肠道功能不良、或体检行肠镜检查才发现.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为基础,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肿瘤性即腺瘤,大量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示:绝大多数大肠癌是腺瘤癌变的,其癌变率为1.4%~9.4%,整个癌变过程约需10 a左右.我院自2002年至2005年采用GD350-B型高频电刀圈套切除及电凝烧灼肠息肉87例.现将资料及临床护理归纳如下.

    作者:何英;李素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改良式30°会阴侧切术的临床观察

    会阴切开术是指经过阴道分娩时,因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应行会阴切开术.现广泛用于产科临床,会阴切口的肿胀、疼痛及感染问题对产妇的影响一直是广大产科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目前,会阴切口有正中切口和侧斜45°切口两种术式,由于两种角度的切口各有利弊,特别是会阴正中切口,虽然组织的损伤小,愈合情况好,切口的肿痛轻,但临床应用局限性大,有自然延长撕裂肛门括约肌的危险,不适应胎儿过大或阴道手术助娩.为此,我科对50例产妇进行改良式30°会阴切开,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玲;周靖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胰腺损伤38例诊治体会

    目的:结合本组资料及近来的观点,阐述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手术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治愈,死亡6例,死亡率15.6%,其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或MSOF.发生胰瘘、肠瘘在内的各种并发症11例.结论:目前对胰腺损伤仍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关键要保持警惕,综合判断.按损伤类型及胰腺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马运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40例体会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太原市人民医院对14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结果:14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为(50±20)min,下床活动时间为(20±4)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8)h.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住院时间为(5±2)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之一.

    作者:武刚;牛媛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TUVP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

    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1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报告根据临床资料,探讨二者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曹永勤;曹建国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麻醉的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麻醉的处理有其特殊性,我院多年来接诊此类患者较多,现总结其中30份病例,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郝丽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加强监控.方法:对我院2004年4 915份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有158例患者感染,感染率3.21%,感染163例次,例次感染率3.32%,其中以泌尿道高,呼吸道次之.检出致病菌85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1株,占48.24%,革兰阴性细菌27株占31.76%,真菌17株占20.00%.3 281例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66.7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减少侵袭性操作,及时病原菌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雷风仙;郭丽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光的全反射现象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光学知识中的全反射现象所制成的内窥镜在临床工作当中已普遍应用.本文主要通过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解释内窥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原理,从而促进人们对内窥镜的深入了解、掌握和应用.

    作者:殷运丽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消化内镜及其附件的使用和保养

    为了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消化内镜(胃镜、肠镜、十二脂肠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日常工作中应对其及其附件进行爱护,避免造成损坏.现将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一些经验归纳如下,以和大家交流.

    作者:王艳芳;李芳霞;潘立红;李海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视频脑电监护电极固定方法及导电剂改良

    目的:长程视频脑电(VEEG)监护旧法采用火棉胶、丙酮粘贴电极,以导电膏作为导电介质,但应用过程费时费力,且具有毒性和损害.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对上述方法进行改良以适应临床发展需要及患者需求.方法:在VEEG监护过程中,用3 M微孔通气医用胶带代替火棉胶进行电极固定,用TM-100医用超声藕合剂代替导电膏作为导电介质,应用于临床.结果:经近千名患者的临床实践,电极固定良好,患者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适.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论:改良后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方便、灵活,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静;高晨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使用维护经验浅谈

    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为自动、任意持续式免疫分析仪,主要采用ME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FPIA(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和ICIA(离子捕捉分析法)三种技术,可进行内分泌激素、肿瘤标志物、病毒标志物和维生素等项目的检测,我院于1999年引进,现其性能状态保持良好,在多年的使用维护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

    作者:刘香萍;曾东良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SE9000血液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测定结果评价

    目的:了解日本东亚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EC)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取64份标本在SE9000上检测后再用显微镜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准确可靠,是目前有效的EC筛检方法.

    作者:周格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医疗机构中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1 定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中对不良反应的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分为A型和B型两大类,A型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dose-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它是药物常规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发展,其发生与药物在体内浓度高低或剂量大小密切相关,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容易预测.A型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作用和首剂效应.B型反应也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non-dose-reated adverse reactions),是一种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难以预测,在具体患者身上谁会发生,谁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生,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等.B型反应主要包括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高明娥;靳志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CEA与结肠癌的关系

    癌胚抗原(carcinoe mbryonic antigen CEA)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虽然CEA对诊断结肠癌无特异性,但由于结肠癌患者中CEA阳性率较高,因此对CEA阳性者进行追踪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结肠肿瘤,并对病人的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黄亮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肠神经系统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

    1921年英国生理学家J.N.Langley在研究哺乳动物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时,发现了胃肠道有一个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结构,并将其称之为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肠神经系统由108个知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控制原始的肠蠕动、局部血流变化、水和电解质分泌.它们的细胞体位于黏膜下丛(Meissner丛) 或肠肌层丛(Auerbach丛) ,发挥功能而无中枢输入.本文主要就ENS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刘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进展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Yashimoto(1910年)早应用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血吸虫病.国内甘怀杰(1936年)首先采用皮内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随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探索,目前不仅有10多种检测抗体的方法,而且还发展了循环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同时应用了冷冻干燥、标记以及单克隆技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深入发展.

    作者:邹柱远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是伴随新的护理模式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在医院只有尽快开展好健康教育,才能使当今护理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总结了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荆淑蓉;任文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腹腔镜下与开腹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与开腹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得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优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我院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0例,开腹下19例,对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LM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美观等优点.结论:LM具有微创、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保留器官的术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作者:邓云;师红丽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输卵管阻塞患者宫腔镜下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方法和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应用同轴塑料套管插入输卵管近端管口约0.5 cm~1 cm,推注疏通液进行第一次扩张治疗;对通液仍困难者,再将硬膜外麻醉管经套管插入输卵管近端阻塞部位,机械疏通管腔轻度粘连,一般可插入3 cm~6 cm,而后再次经硬膜外管推注疏通液进行扩张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共115条经传统方法诊断存在阻塞的输卵管经第一次扩张治疗后有效率达64.35%(74/115),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总的有效率达89.57%(103/115).结论:宫腔镜下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陈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结肠黑变病50例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可逆性疾病.近来随着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MC的人群检出率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该病提供参考资料.现就本病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作者:李素玉;何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电视腹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用价值,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电视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结果:手术共剔除肌瘤16个,每例患者1个~3个,肌瘤直径2 cm~9 cm,平均手术时间50.6 min,术后住院时间4.4 d,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不失为好的手术方法,且此手术并发症少,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转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术38例体会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开窗术与输卵管妊娠缝合术的效果.方法: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部行开窗术后吸取胚胎组织和输卵管妊娠取出胚胎组织后行缝合术进行比较.结果:输卵管妊娠开窗术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高,而输卵管妊娠切开后行缝合术的患者通畅率低.结论:输卵管妊娠治疗中,腹腔镜下开窗术优于输卵管妊娠缝合术.

    作者:蔡妙香;刘晓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女性生殖道良恶性上皮细胞的放疗反应

    女性生殖道的良性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经放射治疗后,细胞的功能、形态等均有程度不同的反应.了解和熟悉这些变化有助于对涂片中癌与非癌细胞进行鉴别,从而对放疗后患者是否有复发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放疗后上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又是分析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也是估计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依据,所以,研究放疗后上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运用细胞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治疗后的补充措施,识别因治疗而导致的细胞变异是极端重要的.收集600例宫颈癌患者在放疗中及放疗后的宫颈涂片(常规HE染色)观察良恶性上皮细胞放疗反应及变化的分析总结.

    作者:肖彦增;米哲涛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针刺足三里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85例临床观察

    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的病症,按照中医学理论采用针刺足三里配合推拿背部穴位,对85例患儿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达100%,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隐裂牙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用118例患者122颗隐裂牙做出明确诊断,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总有效率94.7%.结论:隐裂牙的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可以维护牙齿的正常功能.

    作者:刘玮珏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输血与人类细小病毒B19的传播

    人类细小病毒B19(B19)是可通过输血和血浆制品传播的一种新病毒.对于免疫异常或血液病患者可能引起感染并发症.本文就B19的基因组、流行病学及献血员血液中B19的检测方法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武易;姚彦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氟乙酰胺的含量

    氟乙酰胺(FCH2CONH2),又名敌蚜胺、氟素儿,是一种具有内吸作用的高效有机氯杀虫剂.纯品是无味、无臭的白色针状结晶[1].易溶于水及醇,不溶于石油醚、己烷等.氟乙酰胺毒力甚强,而且分子中的氟碳键结合牢固,无论在机体内或暴露于自然界都很难断裂.因此,较易引起二次中毒,甚至三次中毒.该药现在虽属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鼠药,但一些不法经营者仍在生产和销售,给人畜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本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为检测器,以毛细管为色谱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被污染食品中的氟乙酰胺.操作简单、快速,本方法低检出量为2 ng.

    作者:郭舒岗;王彩云;谷日旭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报告

    2004年10月30日我区吴村镇张国忠在家常面小吃部食入肉炒面约300 g,10 min后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唇青紫等症状,经医院抢救治疗已痊愈.本文对其中毒原因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进展与探讨

    多年来,国内外对霍乱弧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许多有效的检测方法,其中生物学检测、血清学分型以及噬菌体分型已广泛推广应用,并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随着霍乱防治中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霍乱弧菌不同的生存状态及霍乱弧菌的变异等,流传的方法已不能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同时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的鉴定已成为控制霍乱流行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培养基的改进,霍乱弧菌毒素及毒素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

    作者:徐素琴;陈月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478例孕妇TORCH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我地孕妇TORCH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478例孕妇血清中TORCH-IgM.结果:孕妇血清中TOXAb-IgM阳性率为7.11%,RVAb-IgM阳性率为1.88%,CMVAb-IgM阳性率为4.39%,HSVAb-Ⅱ-IgM阳性率为2.30%.结论:孕妇体检时进行常规TORCH血清学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或再检测胎儿脐血,以提高优生率.

    作者:吴大富;杨红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一起学校痢疾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5年7月5日至12日,山西省浮山县东张乡李村寄宿制小学发生63例以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暴发.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忠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宝安区福永工业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及对策

    为了解和掌握宝安区福永工厂企业职业危害现状,2004年对辖区内976间工厂企业的职业危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辖区内工业以电子、玩具、印刷、机械、轻工、制造等为主,有机溶剂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004年粉尘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87.4%,化学毒物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58.3%,物理因素(主要是噪声)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39.6%;职业性健康监护率25.06%;近年来发生职业中毒居首位的是电子行业的正己烷中毒和三氯乙烯中毒.建议和对策:预防为主,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标本兼治,形成职业病防治管理的长效机制;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按规定做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性健康监护工作.

    作者:甘露;李超仁;刘道运;毛丽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营养素缺乏症的现状与防治

    旨在了解我国人民营养素缺乏的种类和程度.2004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公布新一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城乡居民中严重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B2和钙,普遍缺乏的有维生素B1、B6和C,此外儿童缺锌,妇女缺铁,中老年人缺维生素C更为严重.我国5岁儿童体重不足的检出率为10%~20%,生长迟缓的检出率为35%,铁、碘和维生素A、D缺乏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很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因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造成的营养素缺乏症及相关疾病时有发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全社会的关注,综合防治.

    作者:籍海宁;籍承恩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各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

    血清甘胆酸(CG)是可以反映肝脏分泌、肝脏合成与代谢、肝细胞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为了解决CG在各型肝炎中的监测意义,作者对187例肝炎患者的血清CG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蓉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医院供应室实习带教中的经验

    医院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源头,医院内感染是造成患者病死率提高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医疗护理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搞好供应室的临床带教更为重要.多年来,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德禹 刊期: 200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