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维血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重度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维血宁作为单药维持治疗对于复发的影响。方法116例重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维血宁颗粒剂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维血宁维持口服1个月。对照组单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正常后不再维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复发率3.0%(2/67),低于对照组14.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维血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重度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维血宁作为单药维持治疗,安全无毒、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郝良纯;林健;霍彦;辛琪;李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宝鸡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对2012/2013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API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K-B法和E-test试验,实验方法与药敏实验根据CLSI 2010年M100-S20文件推荐的方法和准则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3共分离出3911株临床非重复病原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5%,革兰阴性菌占70.5%。2012年和2013年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1%和52%、52%和57%;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2%和29%;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2%和35%。结论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率越来越高,耐药趋势越来越严重,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院感培训,多措并举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扩散和蔓延。
作者:郭彦萍;汤淑斌;庞伟斌;李月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儿健脑益智按摩对健康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黄岛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按出生日期分成按摩组和对照组各50例。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对照组每日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按摩组在新生儿常规护理基础上每日给予小儿健脑益智按摩,对两组新生儿每日皮测胆红素值和出生后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皮测胆红素值第1天按摩组(39±9)mg/L而对照组(38±9)mg/L ,第2天按摩组(58±9)mg/L ,而对照组(60±9) mg/L ,前两日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3天至第7天按摩组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天按摩组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出生后的早期阶段给予小儿健脑益智按摩,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小儿健脑益智按摩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建议广泛推广。
作者:曲文超;贾晓;邵秀英;王世光;贾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寒哮饮佐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糖皮质激素类、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抗炎对症等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佐以中药汤剂寒哮饮口服治疗,每日1剂,7d为1个疗程。进行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的比较。结果寒哮饮佐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肯定,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39/42),对照组为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哮饮对于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症状、体征的改善疗效显著,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同时佐以寒哮饮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洪丽君;魏广州;殷齐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10年间儿童眼外伤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眼外伤儿童采用抗炎、止血、降眼压、前房灌洗手术、穿刺术和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措施,以尽量恢复眼球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2例眼外伤患儿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有部分患儿由于伤势较重或就诊不及时致残或致盲。结论眼外伤后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是治疗眼外伤的关键。
作者:倪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对患儿排尿的影响。方法将50例HIE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出生的正常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上午9~11时排尿情况,包括尿量(尿垫称重法)、排尿次数及余尿量(膀胱容量扫描仪检测)。结果观察组尿量(10.1±6.8)mL ,明显少于对照组(18.6±7.9)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次数及余尿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新生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尿量减少,但余尿量与健康新生儿基本相同,说明 HIE新生儿的膀胱容量小于健康新生儿,提示HIE可能影响患儿的膀胱发育,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药对与药组配伍关系,归纳其内在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组方配伍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基本证型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药对和药组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药物使用情况:(1)按药物分类:清热凉血类30%,其他清热类13.96%,止血类12.45%,解表类11.13%,补益类10.57%,活血化瘀类9.43%等;(2)基本证型中:①高频药物:生地黄74.51%,牡丹皮70.59%,紫草66.67%,赤芍62.75%,甘草39.22%等;②核心药对:生地黄赤芍74.51%,生地黄紫草74.51%,生地黄牡丹皮74.51%,牡丹皮赤芍70.59%,牡丹皮紫草70.59%等;③核心药组:赤芍牡丹皮生地黄58.82%,紫草牡丹皮生地黄58.82%,赤芍紫草牡丹皮生地黄47.06%,连翘紫草牡丹皮生地黄47.06%等。结论(1)中医药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兼顾止血,并将活血化瘀贯穿其中,兼顾补益正气。(2)临床常用治疗药物、药对和药组为:生地黄、牡丹皮、紫草、赤芍、甘草等;生地黄赤芍、生地黄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牡丹皮生地黄等。
作者:李海霞;王孟清;罗银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胃肠安丸治疗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反应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组滴注1 h前给予胃肠安丸口服,对照组滴注同时给予维生素B6滴注,滴注10 min至24 h观察两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74/76),高于对照组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安丸治疗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邢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喘息性肺炎患儿血清碱性磷酸酶、25-(O H )D3及Ig 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喘息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及非维生素D治疗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同时维生素D治疗组给予补充维生素D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25-(OH)D3及IgA水平,同时记录患儿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月后,喘息性肺炎维生素D治疗组碱性磷酸酶、25-(OH)D3及IgA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生素D治疗组气促喘息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非维生素D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维生素D治疗组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高于非维生素D治疗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辅以足量的维生素D可缩短喘息性肺炎病程,改善疗效,提高患儿免疫力,维生素D缺乏可能为喘息性肺炎潜在病因。
作者:冯伟静;张荣荣;李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加味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胃肠燥热型便秘患儿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组采用麻子仁丸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次症及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1.9%(29/30),对照组82.9%(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便性状、排便次数、腹痛腹胀、小便短赤方面的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子仁丸加味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桂菊;郑业栋;沈小岚;房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腹泻宁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腹泻宁及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74/80),明显高于对照组77.1%(5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3.8±0.4)d,明显短于对照组(4.7±1.4)d;观察组粪便轮状病毒转阴时间(2.68±1.54)d,短于对照组(3.85±2.13)d;观察组住院时间(5.85±0.54)d,短于对照组(7.19±0.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腹泻宁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肖会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脓疱疮与单纯疱疹的误诊情况与原因,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将68例儿童寻常性脓疱疮误诊为单纯疱疹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8例误诊为单纯疱疹的脓疱疮患者,发病部位在口鼻周49例,耳郭11例,眼周6例,手指2例,均使用过抗病毒药物。结论将脓疱疮误诊为单纯疱疹的情形多出现在不设皮肤病专科的医疗单位如基层医院、社区卫生院、诊所等,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全科医师进行常见皮肤病的培训,必要时执行转诊或会诊制度。
作者:王建辉;何洛芸;马瑗;韦燕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Concise封闭剂、Sealite封闭剂、Ionosit seal封闭剂、Eco-s封闭剂的临床防龋效果。方法选取83例(332颗牙齿)进行窝沟封闭的6~12岁儿童,同一儿童口内有4颗及以上恒磨牙无窝沟龋、邻面龋,且无可疑龋,且分布在4个象限,分别使用4种窝沟封闭剂(Concise封闭剂、Sealite封闭剂、Ionosit seal封闭剂、Eco-s封闭剂)。窝沟封闭后2年复查,观察恒磨牙龋病的发病率和封闭剂的脱落率。结果2年后 Concise封闭剂组、Sealite封闭剂组、Ionosit seal封闭剂组的脱落率和龋发生率明显低于Eco-s封闭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Concise封闭剂和Sealite封闭剂,操作方便,渗透性好,固化后强度高,是良好的窝沟封闭剂材料。
作者:李莹;谢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2013年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的病原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 PCR法对2013年80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的儿童粪便进行柯萨奇病毒 A 组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CA10和CA6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EV71阳性率为23.75%,CA16阳性率为1.15%,CA6阳性率为57.50%,所有患儿未检测到CA10,病原不明确占17.50%;其中有5对为同胞患儿,每对儿童病原相同且临床表现相似。死亡1例,病原为EV71。结论2013年CA6是重症手足口病常见病原,发病高峰在8月份,EV71在大连市流行,是手足口病致死的原因,手足口病重症的临床表现与病原和基因可能相关。
作者:刘艳;刘英华;彭安民;孙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40 min运动疗法训练内抽出15 min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评估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 S FM )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 )运动功能项。结果两组治疗后 PDM S FM 评分、WeeFIM 运动功能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郭云龙;李晓捷;孙奇峰;吕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改良 Ashworth评分法评定脑瘫患儿肌张力,并测定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护理3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张力降低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较常规康复护理相比,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许洪伟;姜明霞;孔祥颖;宋银萍;吴哲;陈宁;谭丽萍;庞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纳米流动树脂和玻璃离子两种不同材料充填儿童乳磨牙浅龋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乳磨牙牙合面浅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3M ESPE Filtek Z350流动树脂充填技术;对照组采用GC Fuji Ⅸ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技术。在充填后的6、12个月对充填体的完整程度及继发龋发生情况进行临床评价。结果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充填物完整率分别为97.2%(35/36)和73.7%(28/38),继发龋发生率分别为0%(0/36)和10.5%(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充填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充填物完整率分别为97.0%(32/33)和93.1%(27/29),继发龋发生率分别为3.0%(1/33)和6.9%(2/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树脂和玻璃离子均可作为儿童乳磨牙浅龋充填较理想的材料。
作者:向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启脾口服液、外敷复方丁香开胃贴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内服启脾口服液、外敷复方丁香开胃贴敷脐,对照组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溶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内服启脾口服液、外敷复方丁香开胃贴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
作者:杨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唇腭裂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各7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进行围术期的护理;优质护理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伤口护理、语音训练及按摩指导等。术前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比较。术后统计两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出院前了解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及其家属术前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10/70),低于常规对照组14.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护理组术后满意率为81.4%(57/70),优于常规对照组60.0%(4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唇腭裂患儿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儿的预后和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丛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止喘剂吸入结合吸痰对于缓解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喘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先吸痰后给予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对照组不予吸痰只单纯的给予同种药物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喘憋缓解时间及气促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喘憋缓解时间及气促缓解时间分别为(5.22±1.10)min、(5.46±1.22)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2.08±1.35)min、(12.64±1.5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先吸痰再雾化吸入的方式,可迅速缓解喘憋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作者:陈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病情观察、消毒隔离、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精心护理,患儿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疱疹;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消失。结果120例患儿全部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手足口病护理要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作者:路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微孔通气胶带,两部固定法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Y形3M丝绸胶带固定胃管。观察两组胃管留置时间及10 d内非计划性拔管次数。结果观察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Y形3M 丝绸胶带用于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牢固,不易滑脱,有效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金鑫;韩雪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置换疗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操作体会。方法利用负压吸引法吸出分泌物使药液进入鼻窦内,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结果32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治愈率93%(298/320),总有效率100%。结论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有效评估,采取正确体位,在患儿或家长正确配合下,利用负压吸引法使鼻腔和鼻窦内正负压交替改变,使药液进入鼻窦内,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效果满意。
作者:庹秀敏;谢晓芳;王宇;刘志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例先天性皮肤缺损新生儿采用保守治疗和综合护理。结果两例患儿治疗14 d痊愈出院,1例患儿治疗13 d痊愈出院,1例治疗10 d痊愈出院。结论应根据病变部位,病损的程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注重基础护理,科学的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医界有“自古名医出伤寒”之说。历代名家均对《伤寒论》推崇备至,笔者以经方桂枝加葛根汤为例临证举隅三则,在临床上将此方化裁,用于治疗小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面神经麻痹、急性睑下垂等多种疾病,收效颇佳。
作者:赵晋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六味小青龙汤为徐氏儿科代表“徐小圃、徐仲才”的常用方,取小青龙汤中的六味药: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甘草,原用于治疗小儿寒喘,现拓展其应用范围,运用该方治疗痰饮郁肺型小儿咳喘,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晓;姜之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时毓民教授善治小儿慢性咳嗽病,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脾肺肾虚为其本,痰瘀互结为其标,以宣肺化痰益气活血为主导的方法随证加减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杜慧;汪永红;俞建;时毓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临床上因多发性抽动症引发慢性咳嗽的患儿虽屡见不鲜,但常被误诊为其他病因影响治疗。王雪峰教授基于本证的病因病机,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从肝肺脾论治,以平肝熄风、清热祛痰为治疗原则,根据患儿疾病不同时期治疗方法有所侧重,将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疗效显著。
作者:王雪;魏巍;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汪受传教授认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其病机关键在肺脾两虚为其本,风痰内阻为其标,急性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虚实夹杂或虚证为主,治疗当从风、痰、虚论治。
作者:叶进;汪受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慢性咳嗽是儿科为常见疾病之一,宋桂华教授在临床中治疗慢性咳嗽有独到经验,治疗时注重风、瘀为患;且用药平和清缓,滋阴不忘通阳化气,补阴善用阳中求阴;注重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孙萌萌;宋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近10年关于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相关文献,总结治疗方法与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收集2003-01/2014-04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有关中医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文献,制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纳,通过下载并阅读全文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各治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查找到相关文献228篇,按排除标准剔除部分文献后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19篇。分析得出中医内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用汤剂治疗,用药以钩藤和白芍居多;中医外治运用耳压法及针刺治疗效果显著,针刺主穴多为百会、风池、合谷、太冲。结论对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运用中医疗法有效率高,复发率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芮;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综述近1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概况,从病因病机、分期论治联合西药、分型论治联合西药、专方专用联合西药、专法专药联合西药、中成药联合西药、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等分别展开论述,以期能更好地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进一步减轻西药的毒副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田桂全;桂金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 , PRS)既往称为 Pierre Robin综合征、小下颌舌后坠综合征及下颌退缩症[1]。临床较罕见,大多为个案报道,本病的死亡率高,婴儿的早期死亡率可达30%~60%[2]。早期发现PRS ,对改善该病患儿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收治1例本病患儿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张开俊;黄玉柱;杨惠泉;袁长亮;孟飞;高璐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Wiskott-Aldrich 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 ,WAS )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以湿疹、血小板减少、联合免疫缺陷为特征,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1994年导致WA S 的缺陷基因被克隆出来,其位于 X染色体短臂着丝点周围 Xp11.22-23,该基因翻译表达的蛋白质称为WASp[1]。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基因突变。
作者:林健;郝良纯;王晔;霍彦;辛琪;李爽;顾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原《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674-3865)(CN21-1569/R),国内邮发代号:8-162。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鼻、鼻窦、咽、喉等部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咳嗽反复不愈常常困扰患儿和家长。《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UACS的咳嗽与鼻后滴流有关。据此,笔者分两步辨治U ACS ,首先宣肺利窍以止咳,待病情缓解后再图治鼻、咽、喉部基础疾病,同时注重患儿增强体质,从而解决咳嗽反复、迁延等问题。此思路在临床运用3年余,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桂选;徐荣谦;左加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许多肺损伤性疾病的终过程,病程长,病情重,临床治疗棘手。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无特效治疗方法。运用中医络病理论分析其病机,将其归为肺痹范畴,病位在阴络(肺络),属本虚表实之证。本虚在肺,与脾肾相关。标实为痰、瘀。肺络痹阻为本病的病机关键,自拟通络开肺方、荣络开肺方、荣络补虚方,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朱浩宇;冯晓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讨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师承教育模式运用于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弥补院校教育的不足,以提高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水平。
作者:郭亦男;孙丽平;温红娟;段晓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儿科药学杂志》由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与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主办的目前我国儿科药学领域惟一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10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50-1156/R。《儿科药学杂志》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主要的文献数据库全文收载,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杂志。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理)讨论、儿科查房、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英文原著、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栏目。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发表开辟绿色通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和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美国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 )收录期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评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儿科学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曾荣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主要栏目有述评、综述、论著、临床应用研究、名家讲坛、继续医学教育、教学查房等。报道内容涉及儿科各专业,是国内专门介绍国内外儿科学界新进展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之一,所刊文章基本代表了国内外近10年来,特别是近5年儿科学术发展的水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唯一的新生儿专业医学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清华同方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录,2006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8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随着本刊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报道,本刊2012年期刊被引指标中影响因子为0.9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由著名小儿外科学家张金哲院士亲笔题写刊名,并担任名誉主编。先后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清华同方、重庆维普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介绍徐荣谦教授治疗小儿胃脘痛临证辨治经验。根据小儿胃脘痛的病因、病机,从以下六种辨证分型治疗,包括寒邪客胃、乳食积滞、脾胃虚寒、肝气犯胃、胃热壅盛、胃阴亏虚,喜用痛泻药方以疏肝健脾止痛。
作者:徐荣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有关,如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本文从多种诊断方法的利弊、各种治疗药物在不同地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提醒临床医生对儿童 Hp感染诊治时要注意本地的耐药情况和儿童个体差异。
作者:吴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根据小儿上腹痛的临床特点,对其分类、鉴别诊断要点、诊断策略等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与归纳。小儿上腹痛病因复杂,急腹症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早期确定病因是治疗关键。
作者:王维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胃脘痛为小儿脾胃病的常见症状,其病因较多。近年来,采用胃镜、胃电图等技术,已使其得到明确诊断;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又可较快缓解患儿病情。因此,对小儿胃脘痛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表象进行相关性探索,就可以实现中西互参,做到诊断明确,个体化治疗,客观评价疗效。
作者:黄伟;王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常见的、极为重要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为非器质性疾病。由于遗传、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的易感性,进而出现如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和食物通过困难等消化道症状。近年来由于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谱亦随之改变,周期性呕吐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吞气症等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儿童的健康带来危害。针对上述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治疗及其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吕欣桐;王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