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三通器临床上多用于接多组输液或手术中给药,我科将三通器用于膀胱出血,膀胱、前列腺术后膀胱灌注、膀胱冲洗及长期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冲洗中,既方便,又减少了因操作可能造成的感染.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秦琼;张霞;董玉强;赵亚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部地处西藏高寒地区,平均海拔4 000 m 余,气候较为恶劣.为了提高广大高原官兵,尤其是野外驻训演习的官兵的健康水平,为了制定合理高效的卫勤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近两年来野外准训演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巴焕玲;余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小切口摘除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及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具有简便快速的特有优势[1~2],但对于非成熟期白内障或糖尿病性后囊型白内障因软核和皮质黏稠,则挽核后大量残留皮质不易吸除.对从主切口和辅助切口清除前房残存皮质有困难者,我们再在对侧做一辅助切口,能有效彻底清除残留皮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科;李占林;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瘢痕子宫形成常见的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后,其次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畸形矫治术后等.因瘢痕子宫易发生破裂,危及母婴安全,所以,对其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
作者:陈婉红;卢昆林;庄小平;林淑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7年3月-2008年1月我们对收治的85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脑脊液(CSF)微量白蛋白(CAlb)检测,分析CAlb与血清白蛋白(SAlb)的比值,从而探讨CAlb与SAlb比值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梅;于子龙;丛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3年10月-2008年2月,我们应用双极柱状等离子电极经尿道内汽化切除尿道狭窄瘢痕治疗尿道狭窄41例,手术全部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伟;赵轶;许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超声心动图(echo)配合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1998年10月-2007年3月echo导引下介入治疗中老年ASD 93例,报告如下.
作者:邓亚安;邓东安;侯传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临床标本分离中,革兰阴性杆菌占较大比例,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现将我院2007年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耐药性分布介绍如下.
作者:朱爱英;闫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数字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PACS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可达68%~88%,特异性可从82%~93%,甚至高达98.5%[1],与传统非数字化模拟钼靶乳腺机相比,在精确诊断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使乳腺X线检查成为为主要而可靠的乳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和乳腺癌的筛查方法.
作者:马虹;曹乐;生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大多数肌瘤在患者绝经后会萎缩或停止生长,但少部分绝经后妇女出现子宫肌瘤,且症状不典型,常造成临床误诊误治.近5年来我院收治12例绝经后无典型临床表现的子宫肌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慧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BC-3200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性能稳定,用血量少,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我科引进一台,现将工作中遇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葛永军;刘军;张利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据统计,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为1:50~300[1].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异位妊娠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对148例异位妊娠患者行手术治疗,成功率100%.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特大面积烧伤在基层医院抢救成功率低,为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成功转送上级医院,成为基层医生的重要任务.1989年3月-2008年1月,我院成功转送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旭豪;杨学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亦称咳嗽型哮喘,2001年4月-2007年12月我们收治46例,经用帮备(班布特罗),葆乐辉(茶碱控释剂)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辛克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的首选试验,但其检验前质量控制易被忽视,有文献报道,实验前误差占70%[1],即使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合格的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笔者检测了60例溶血标本FIB,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2年10月-2007年2月我科在70°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会厌囊肿3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会厌囊肿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岁.首次发病26例,复发6例.囊肿单发28例,多发4例.
作者:刘健民;张云高;何志刚;欧江勇;黄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5年2月-2007年2月笔者治疗肩周炎1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肩周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50~72岁,平均(56.4±7.2),病程30 d~5年,平均(3.2±1.8)年;对照组59例,其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51~72岁,平均(56.6±7.2),病程45 d~4.8年,平均(3.5±1.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吉英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其CT表现较具特征.我们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高原心脏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2000-2007年,我们就卡托普利联合酚妥拉明对高原心脏病的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舟;张罗勇;董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水痘(varicella)虽好发于儿童,但成人也有散发,特别是在沿海城市偶有暴发[1~2].现对近6年来驻闽部队33例水痘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詹磊磊;张颖;郑瑞丹;徐成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作为一项急救技术,电除颤问世迄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近二、三十年直流电除颤更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电除颤的适应证包括紧急适应证与选择适应证.紧急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性心搏骤停,也包括室颤的前奏--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扑动(室扑),其模式为非同步;选择适应证则包括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快速性异位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折返有关者),即心房颤动与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速,其模式为同步模式.
作者:韩庆国;曲延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迄今仍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探讨控制高血压的方法,2006年3月-2007年10月,我们用厄贝沙坦和小剂量阿替洛尔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荣高;杨兴仁;李东升;石晓芳;罗秀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们应用快速微创扁桃体截除器切除扁桃体1 000例,结果显示用该截除器手术安全、可靠,优于传统手术方法.1 临床资料
作者:杨晓杰;苏润萍;王蕾;陈石;李光;王尽晖;陈隆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探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应用针刺联合磁振热治疗7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均经CT或MRI确诊,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都为发病2周~6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作者:吉英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泌尿腔内技术的发展,以及输尿管肾镜设计和制作的改进,输尿管肾镜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2002年5月-2008年3月,临床应用硬性输尿管肾镜诊治上尿路疾病1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锡刚;王小红;宋举峰;李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6年10月-2008年6月,我院应用TRM-2D(A)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4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杨锡刚;王小红;李勇;宋举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兵员素质的要求,我们对按照<标准>体检合格的612名应征青年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择按照<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体检合格的应征青年612人.均为男性,年龄17~21岁.
作者:赵宝文;吴凯;杨庆辉;刘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女,58岁.因骨痛,烦渴2年于2008年3月查血钙2.83 mmol/L,磷0.88 mmol/L,甲状旁腺激素275 pmol/L.B超示:于右侧甲状腺后方甲状旁腺相应部位可见一1.0 cm×0.8 cm 的低回声,其内可见丰富的红蓝血流束.
作者:王秦玲;李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大面积深度烧伤进行微粒皮移植大多选用液氮保存异体皮、新鲜猪皮覆盖,异体皮因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传播疾病等原因受到限制,新鲜猪皮也有易于感染、成活时间短等缺点.我院近日成功救治1例总面积96%,Ⅲ度烧伤面积70%的特大面积烧伤病人,四肢切痂后同时使用焦痂皮与新鲜猪皮覆盖微粒皮,经对照观察,发现焦痂皮综合效果优于新鲜猪皮.
作者:张云国;左新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女,30岁.右胫腓骨骨折,ASAⅠ级,术前无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毕安装镇痛泵施行术后持续镇痛48 h.镇痛药液配方为:芬太尼0.3 mg+氟哌利多10 mg+曲马多6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
作者:郑世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男,54岁,体重70 kg.因颈4~6椎间盘突出(膨出),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后路减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既往患原发性高血压6年,一直口服降压药,其他辅助检查正常.
作者:方惠;苏永军;于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男,21岁,因咽痛、咳嗽1周到某卫生所就诊,给予5%葡萄糖500 ml 加入盐酸林可霉素1.2 g 静滴,滴速为40滴/min.2 min 后突感恶心、头昏,随即意识丧失,血压为0.立即停止输液,肌内注射盐酸肾上腺素2 mg,山莨菪碱10 mg 后苏醒,血压升为24/16 kPa(1 kPa=7.5 mmHg).
作者:方明贵;周智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女,30岁.半年前发现左手无名指近节指骨掌侧有绿豆大小硬块,局部无红、肿及热痛感.指间关节活动自如.近2月明显增大,屈指受限,且有压痛.X线片示:左手无名指近节指骨掌侧软组织内有约2.5 cm×2.5 cm 稍高于软组织密度影,远侧端抵达中节指骨,近侧基底部,边缘清楚.
作者:林红兵;汪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女,58岁.因右下腹部实质性肿物,疑为卵巢肿物于2004年行手术切除.术中见骶骨右侧约8 cm×6 cm 的实性肿物,剥离肿物时骶骨前静脉丛大出血约3 000 ml,止血后仅能切除肿瘤的2/3,术后病理诊断为骶骨神经鞘瘤.
作者:邓亚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独立的原发癌灶,为多原癌的一种类型.两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者称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SBC),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者称为双侧异时性乳腺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 cancer,BABC),现报告2例BABC.
作者:付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男,30岁.3月前因外伤住院行B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右髂窝肿块,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积液,右侧髂血管后方可见一大小约9.5 cm ×5.7 cm× 6.2 cm 杂乱回声团块.
作者:郑孝东;陈文军;姚年根;曹靖;姚斌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恶性黑色素瘤或称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我们收治1例,曾先后经过6次手术,存活16年后病逝,现报告如下.病人,女,哈萨克族,21岁.因左眼球内黑色素瘤于1990年6月3日入院.
作者:张凤莉;陈亚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病人,男,56岁.10年前外伤后出现左侧阴囊疼痛肿胀淤血,未行任何诊治,10年来阴囊左侧呈进行性肿大,约足球大小,伴坠胀感,无明显疼痛,阴茎回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查体:体温37.1℃,阴囊左侧肿胀明显,阴囊皮肤增厚,表面皱褶消失,阴茎只可见少许包皮外板,阴茎触及不满意,阴囊左侧皮肤温度稍高;B超示左侧睾丸鞘膜积液.
作者:孙利忠;黄建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联合免疫噪声应激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将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免疫造模组;C组为噪声应激组;D组为免疫+噪声应激联合组.比较造模后20 d 各组血清皮质醇、结肠组织中MPO、NO水平和结肠组织损伤评分.结果 联合免疫噪声应激法较免疫组、噪声应激组的结肠组织损伤评分、血清皮质醇、结肠组织MPO、NO含量均明显增高.结论 联合免疫噪声应激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持续时间长,优于单一因素,是一种有价值的可行造模方法.
作者:李楠;王雪明;稽杨;张林;张虹;宋晶莹;石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组(布托啡诺组:n=20):布托啡诺8 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 ml;F组(芬太尼组:n=20):芬太尼0.8 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 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 ml/h,单次PCA剂量为1 ml,锁定时间60 min).结果 N组与F组相比,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病人均无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汪明惠;王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NB4凋亡时对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方法 细胞与不同浓度PSO,接受或不接受UVA照射后共同培养,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UVA处理后的HL-60、NB4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ΔΨm下降,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P<0.01).结论 PUVA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诱导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下调线粒体膜电位水平.
作者:陈楠楠;张晨;王伟;张德杰;向阳;黄世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低蛋白饮食对临床期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的抑制作用与尿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变化的关系.方法 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45ml/min以下,尿蛋白定量均>0.3 g/24 h,血压靶目标值控制在130/80 mmHg(1 mmHg=0.133 kPa),饮食指导内容,摄入热量平均为(125.10±8.37)kJ /d,蛋白质为(0.66±0.05)g/d,钠(6.9±0.3)g/d, 观察时间平均为(23±14)个月.根据观察期间蛋白质摄入量的平均值(DPI)的不同,把观察对象分为三组:Ⅰ组0.7 g/(kg·d)以下,Ⅱ组0.7~0.9 g/(kg·d),Ⅲ组0.9 g/(kg·d)以上.结果 (1)比较好地遵守低蛋白饮食的Ⅰ组与Ⅱ、Ⅲ组比较, 肾功能减退速度减慢,尿蛋白减少;(2)在尿蛋白水平相对一致的对象中,没有发现低蛋白饮食对肾功能减退有抑制作用;相反与蛋白质摄入量无关,尿蛋白量多的患者肾功能减退速度加快;(3)在观察开始时尿蛋白水平相对一致的基础上,不管是否比较好地遵守了低蛋白饮食,尿蛋白减少的幅度没有明显差异;(4)与DPI无关,观察开始时尿蛋白量与观察期间小尿蛋白量之间的变化率和D-Ccr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 临床期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与饮食中低蛋白水平无关,尿蛋白水平和尿蛋白减少对肾功能的进展有影响;在评价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影响时,要考察到尿蛋白在其中的作用.
作者:韩家强;宋伟娜;刘锋;王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53例(男8例,女45例)RA患者和63例(男18例,女45例)正常人的前臂、L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并同时测定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除股骨颈外,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05);18例患者(34.0%)有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质疏松,21例患者(39.6%)表现为至少一个检测部位骨量低下,总体骨量丢失较对照组明显(P<0.05).53例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01),关节功能更差(P<0.001),HAQ积分更高(P<0.01),握力更低(P<0.05).28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中有46.4%(13/28)发生骨质疏松,高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的20.0%(5/25)(χ2 =4.113,P=0.043),服用激素组仅L3的骨密度低于未服用激素组(t=2.163,P=0.035).19例绝经的女性RA患者中有57.9%(11/19)发生骨质疏松,明显高于未绝经女性RA组的15.4%(4/26)(χ2 =8.927,P=0.003),除前臂外,绝经的女性RA患者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未绝经女性RA患者(P<0.05~0.005).结论 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较正常人更高,多部位的骨密度均显著降低.其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年龄、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绝经及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作者:陆竞秋;张林杰;徐胜前;徐建华;李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研究覆盖义齿和全口总义齿的咀嚼功能.方法 19例半口覆盖义齿的患者和22例全口总义齿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测定义齿初戴当天、2周、6个月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结果 两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不同,覆盖义齿组高于全口总义齿组.结论 应用覆盖基牙的半口覆盖义齿相比全口总义齿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有明显提高,对口腔咀嚼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贾立辉;张亚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8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I组)和神经冷冻组 (II组), 静脉镇痛组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后者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瓶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冷冻组术后72 h 内VAS评分(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PCIA,且并发症更少.
作者:李永华;袁红斌;宋哲明;徐海涛;石学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喉罩与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2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0 ug/kg,丙泊酚1.0 mg/kg,司可林1.0 m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和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LMA(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术后拔除LMA(TT)后的MAP、HR、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孙彭龄;严晓娣;刘虎;袁红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胰腺癌疼痛患者的胰腺肿瘤标本内胰蛋白酶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方法 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5分以上的胰腺肿瘤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RT-PCR及ELISA的方法对胰蛋白酶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人胰蛋白酶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ELISA显示胰腺癌组织的胰蛋白酶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水平的胰蛋白酶可能通过激活PAR-2介导胰腺癌疼痛的.
作者:陆智杰;吴飞翔;缪雪蓉;俞卫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建立VEC缺氧损伤模型;实验设为空白对照组、缺氧组、Ang-Ⅱ作用组、缺氧加Ang-Ⅱ作用组等四组.细胞经过Rhodamine 123负载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VEC内Rhodamine 123的荧光强度代表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VEC分别经过缺氧及Ang-Ⅱ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缺氧与Ang-Ⅱ联合作用可引起VEC线粒体膜电位较单纯缺氧或单纯Ang-Ⅱ作用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缺氧及Ang-Ⅱ可引起VEC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造成VEC损伤.
作者:刘玉;胡建林;李鸣皋;马贵喜;韩磊;黄友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ASAⅠ-Ⅱ级要求行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即分为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PS组),每组40例.各组在静脉注射丙泊酚前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芬太尼0.5 mg、舒芬太尼0.1 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插入胃镜,检查过程中连续监测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量、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胃镜操作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等,观察注药时静脉疼痛、胃镜检查中呛咳、体动反应、头晕的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HR、MAP、SpO2与术前或术后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之间HR、MAP、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组与PF、PS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PS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比PF、PS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P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0.1 μg/kg)不仅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有效降低呼吸抑制等副反应,而且能缩短苏醒时间,使麻醉更加平稳.
作者:孙彭龄;李永华;宋泽明;袁红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牛大力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和荷瘤的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动物模型,小鼠以灌胃的方法给予不同剂量牛大力多糖,利用MTT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及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分析牛大力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结果 牛大力多糖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结论 牛大力多糖明显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以高剂量组效果为显著.
作者:石焱;弓小雪;那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OD-PTD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的作用.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的方法研究OD-PTD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的生长曲线的影响;用MTT研究OD-PTD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OD-PTD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OD-PTD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P<0.01);并且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P<0.01).OD-PTD融合蛋白作用于K562细胞后,细胞周期变化明显,细胞从G0/G1期到S期发生明显阻滞(P<0.05).结论 OD-PTD融合蛋白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叶盛开;陈丽;刘宇鹏;刘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寒冷干燥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血糖和胰岛素变化规律.方法 新疆绵羊10只,与弹丸同置于-20℃~ -25℃寒冷干燥的室外环境3 h,以77式7.62 mm 手枪枪击一侧小腿致胫骨中段骨折.受伤前、受伤后2、4、6、8、12和24 h 取静脉血,测血糖和胰岛素,并同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伤后8 h 血糖较伤前显著降低,胰岛素伤后早期均有所降低,其中伤后4 h 降低明显.结论 寒冷干燥环境下,枪伤早期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血糖低水平状态,提示伤后早期输液中应适当增加糖的含量,并加入适量胰岛素.
作者:陈建常;张春浩;刘聪;陈文红;张保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舌侧去骨法与颊侧去骨法在用于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牙的价值.方法 中、低位下颌水平阻生第3磨牙共140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中位阻生50颗,低位阻生20颗.一组采用舌侧去骨法,另一组采用颊侧去骨法.比较两组拔牙所花费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程度.结果 中位阻生牙拔除所花费时间,两组去骨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低位阻生牙拔除所花费时间,舌侧去骨法较颊侧去骨法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位阻生牙拔除,舌侧去骨法引起面部水肿的程度比颊侧去骨法轻,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出现疼痛、张口受限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拔除低位水平阻生牙应采用舌侧去骨法,中位水平阻生牙拔除采用颊侧去骨法.
作者:段胜红;王家志;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或利多卡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40~65岁,体重48~78 kg,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芬太尼3 μg/kg 组(I组)、芬太尼3 μg/kg+艾司洛尔1 mg/kg 组(Ⅱ组)和芬太尼3 μg/kg+利多卡因1 mg/kg 组(Ⅲ组).3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5 mg/kg 和罗库溴铵0.8 mg/kg 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 及10 min(T5)记录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于T0、T1、T3时采集桡动脉血7 ml,测定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 与T0比较,Ⅰ组在T2 、T3时的HR、SP、DP明显升高(P<0.05);而Ⅱ组、Ⅲ组在T2 、T3时的HR、SP、DP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的HR、SP、DP在T1~T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3时血浆Ad和NA的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Ⅲ组血浆中Ad、NA浓度低于Ⅰ组(P<0.05).结论 芬太尼3 μg/kg 复合艾司洛尔1 mg/kg 或利多卡因1 mg/kg 均可减轻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宁慧杰;严晓娣;田谋利;李永华;王亚华;朱秋峰;石学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136例急性脊髓型减压病进行及时加压、高压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治愈61例(占44.85%),好转72例(占52.94%),无效4例(占2.94%).结论 对于急性脊髓型减压病,加压治疗应越早越好.同时,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药物、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也非常重要.
作者:闫双银;钱存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骨上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叶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胸骨上2.5~3 cm 小切口,在腔镜辅助下,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 1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46 min.术中出血10~150 ml 平均30 ml 无并发症.术后3~7 d(平均5 d)出院.随访1~3个月,平均1.7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胸骨上小切口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叶切除术具有美容和微创的优点,同时与传统手术相比同样具有易操作性.这项技术能够常规应用于甲状腺肿瘤病人.
作者:郭明;崔殿龙;雷云宏;胡蒙;向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个大容量扩张器在治疗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年以来应用多个大容量扩张器治疗16例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瘢痕面积及所需扩张的容量,选择300~600 ml 扩张器,一期手术置入瘢痕区域周围正常皮下,扩张满意后2~4周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局部推进、旋转或轴型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6例患者共治疗21处瘢痕,置入扩张器35个.修复面积大14 cm×16 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4处术后并发血肿,其中1例切口愈合不良扩张器外露.结论 多个大容量扩张器在治疗头部巨大瘢痕性秃发中效果显著.
作者:张新合;杨新蕾;郭志谦;江碧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脊柱稳定性前路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内固定的脊柱结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经过15个月的随访,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植骨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结论 病灶彻底清除后行一期椎间植骨、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并发症少且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作者:杨永林;胡泽元;金霖峰;葛慧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8月-2007年3月本院妇产科经阴道镜活检后病理确诊为CIN的320例门诊患者行LEEP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3、6个月以液基细胞学涂片和阴道镜检查方法随访所有的患者,进而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CIN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LEEP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诊治效果安全可靠.结论 LEEP术是目前诊治CIN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并加以推广.
作者:黄惠娟;魏雅娜;王凤玫;张文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层CT尿路造影(MS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因上尿路梗阻就诊患者的MSCT和CT尿路造影(CTU)后处理图像资料.结果 本组93例上尿路梗阻患者中,结石嵌顿致上尿路梗阻者32例,尿路先天畸形引起上尿路梗阻积水12例,肾盂囊肿或泌尿系肿瘤引起上尿路梗阻者28例,炎性病变、结核致肾盂、输尿管狭窄者14例,非泌尿系肿瘤包埋或压迫上尿路致梗阻积水者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U对上尿路梗阻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作者:黄文才;金德勤;曾晓华;陈信坚;赵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率.方法 对本院2001-200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7例的CT、MR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均为单发、位于小脑半球,6例呈类圆形大囊小结节型,1例呈不规则形实质型(1年后实质型发展为大囊小结节型),6例CT或MRI平扫发现囊性区均呈略高于脑脊液样密度或信号,CT、MR增强边缘结节呈明显强化,1例CT等低混杂密度、MRI呈略长T1、长T2信号内有更长T1、T2信号区.3例发现流空血管影.结论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多数呈大囊小结节样改变,壁结节呈血管样明显强化及MR上发现血管流空影对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所以典型者诊断不难.
作者:张会;韩兆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10 d.于治疗前后应用TCD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与用丹参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TCD显示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I及R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常嵘;杜芳;赵钢;葛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经皮肺穿刺病例160例,A、B两组,A组为使用传统定位器穿刺,B组为使用自制栅栏定位器穿刺,每组80例,并把两组病例的穿刺组织学符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病例组织学符合率高,明显减少了由于穿刺时进针的位置和角度不当及穿刺次数过多而产生的并发症.结论 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气胸率低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赵宝平;张晓宁;高宗科;王双武;彭翁平;黄学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比较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将180例绝经后取环妇女随机分三组,A组术前2 h 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B组取环前2 d,早、晚各服米非司酮50 mg,2次间隔12 h,服药前后空腹2 h,总量200 mg,共2 d;C组取环前不服任何药物.结果 A、B两组疗效优于C组.结论 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扩宫及软化宫颈作用显著,两者效果没有差别,均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
作者:韩咏梅;王风华;管蓬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评价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 应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7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及白蛋白(ALB)含量.结果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PA水平(232.7±67.5 )m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94.1±50.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3,P<0.001),74例患者中有22例(29.7%)PA水平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血清ALB测定值(44.49±3.43)g/L与对照组测定值(45.97±3.22)g/L比较,虽有所降低,但幅度较小,且无1例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相关分析表明,PA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PA含量降低,且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联,血清PA测定是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营养状况的一项良好指标.
作者:臧允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pegα-2α-IFN 135 μg 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 000~1 200 mg/d 治疗;对照组给予α-2b 干扰素300 MIU,每周3次,利巴韦林使用量同治疗组,疗程24周.治疗期间1、2、4、6、8、12周,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的生化指标,血常规,肾功,HCV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血清生理指标复常率,治疗终点应答率,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治疗的应答率分别为36.7%和63.3%有显著差异.结论 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提高持续治疗应答率,完全性好,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作者:陈晓霞;杨海敏;姜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纳洛酮4.0 mg/d 加依达拉奉30 mg 分别加至生理盐水250 ml 静滴1次/d,连用2周.对照组纳洛酮1.2 mg/d 加复方丹参液12 ml 静滴1次/d,连用2周.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治疗组)用药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加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脑保护及降低血黏度的作用.
作者:李昌;康德;吴燕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IVP、RP、B超、CT及MRU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IVP、RP、B超、CT及MRU资料,比较五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B超仅能作为筛选方法,IVP及RP可提示本病,RP后立即CT薄层扫描及MRU可明确诊断,诊断率均为100%.结论 RP后立即CT薄层扫描及MRU两种检查方法均较简便、快捷、准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当逆行输尿管插管失败时,MRU更具实用价值.
作者:黄科峰;赵国宏;席涛;张婷;薛宝山;陶飞;韩俊玲;黄金山;王刚;孟安启;吴勇军;周保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鹿角状或铸型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1988年8月-2006年10月沈阳军区泌尿外科中心收治的272例肾窦内肾盂肾鹿角状或铸型结石患者行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146 min,术中输血15例,输血400~600 ml.术后平均住院14.5 d.259例结石一次性取净,残余结石13例,直径<0.6 cm.术后3周行泌尿系平片及静脉泌尿系造影或B型超声检查,肾脏显影正常,无明显积水.结论 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液电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结石取净率高、手术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朱开常;黄亮;王立新;赵江彬;彭大振;祝旭飞;孟庆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激光磨削后32P敷贴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激光机去除瘢痕组织,再进行激光磨削,而后将32P-磷酸氢盐溶液均匀滴在滤纸上,烘干后制成32P敷贴器,贴于病损灶行放射治疗.结果 42例男性面部痤疮瘢痕疙瘩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痊愈34例(80.9%),有效7例(16.7%),复发1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 激光磨削后32P敷贴是治疗痤疮瘢痕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红;韩宝义;王广贤;刘兴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行MRI检查,SE序列,常规T1WI、T2WI及多方位成像,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多发肌瘤,5例单发肌瘤,MRI共检出41个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其中23例经手术治疗,1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结论 低场MRI对子宫肌瘤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与子宫腔的关系和肌瘤在定性方面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韩慧敏;王清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李海龙;张淑琴;杨建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hs)、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5例初发AMI患者血清CRPhs、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CRPhs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 h 前后达到高峰(13.20±6.69)mg/L,1周后CRPhs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 h 前后达到高峰(203.5±92.6)μg/L,48 h 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 h 达到高峰(10.56±4.65)μ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 动态监测CRPhs、Mb、cTnI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春梅;丛斌;于子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199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中,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者39例,首发症状为邻近脏器压迫症状者27例,其他原因剖腹时发现3例,无症状9例.手术治疗56例,其中良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率88.9%(24/27);恶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57.1%(16/28).恶性肿瘤术后6例接受化疗,2例术前行放疗,4例术后接受放疗.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出院.手术病例中死亡2例,痊愈38例,好转7例,9例病情无变化出院,42例手术病人获得随访,良性肿瘤已生存5~10年14例,恶性肿瘤已生存3~5年5例.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消化道造影、B超、CT、MRI都有重要价值.治疗,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樊献军;张力峰;谭黄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抑酸剂兰索拉唑与黏膜保护剂复方铝酸铋预防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6-2007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11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35例,女76例,年龄49~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112例)和复方铝酸铋组(99例).脑梗死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包括阿司匹林75~100 mg/d).观察两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脑梗死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兰索拉唑组6.9%(胃黏膜糜烂5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复方铝酸铋组7.4%(胃黏膜糜烂5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黏膜损伤有关;脑梗死后应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应用抑酸剂预防有同等重要意义.
作者:高萍;张绍刚;陈丽红;卢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7年老年患者出院带药处方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中有多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促使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作者:吴晓燕;郑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 )%,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朱青峰;王千;郝建文;王国芳;边世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肾细胞癌11例,肾错构瘤5例.肿瘤直径1.0~4.5 cm.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210 min,平均约110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55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30~600 ml,平均约150 ml.1例输血约400 ml.术后住院7~10 d,恢复良好.随访1~48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青;徐丹枫;任吉忠;姚亚成;阴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3~26周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经腹壁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100 mg,观察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间隔12 h 1次,总量为150 mg,注射依沙吖啶24 h 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在产程时间、产后2 h 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宫颈裂伤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引产时间短、产后出血少、清宫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咏梅;王翠梅;管篷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骨科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探讨骨科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方法 对2003-2007年12例施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或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中,11例诊断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是早期发现肺栓塞的前提,应对肺栓塞的好措施是积极预防,特别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李俊岐;姜世平;徐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1999-2008年手术治疗Pilon骨折47例进行随访,所有病人均随访12~23个月.采用BAIRD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优31例,良10例,可6例,手术优良率为87.2%.结论 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类型确定.
作者:张克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LC中解剖Calot三角的经验.方法 对1 879例患者LC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本组手术中转开腹26例,术中变异胆囊动脉损伤出血24例,均于术中妥善处理;术后出血再手术1例;术中迷走胆管损伤致胆漏1例,镜下行夹闭后效果满意;胆囊床撕裂伤腹腔镜下一期缝合1例;术后胆漏1例,无严重胆管损伤,余均手术成功.结论 行LC时熟悉局部解剖及正确掌握Calot三角处理方法是减少出血、胆管损伤和手术副损伤的关键.
作者:夏虎平;赵忠林;刘江伟;党中伟;程国杰;罗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距受伤时间、术后外固定时间的长短对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终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0月,手术治疗62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其中克氏针固定32例,微型螺钉固定20例,微型钢板固定1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间隔<2周者41例,>2周者21例;手术后石膏等辅助外固定时间<6周者41例,>6周者21例.术后随访至内固定物取出后功能康复锻炼无明显进展为止.功能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克氏针固定、微型螺钉固定、微型钢板固定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63.1%、75.0%、70.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距受伤时间<2周及>2周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78.0%、52.4%,2周内手术组优于2周后手术组(P<0.05);手术后石膏等辅助外固定时间<6周及>6周者术后功能康复优良率分别为81.4%、42.1%,术后第1腕掌关节固定>6周组明显优于术后外固定>6周组(P<0.01).结论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手术距受伤的时间及术后外固定的时间是影响术后第1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建云;姜世平;唐敏;黄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复方血竭灌肠液及口服5-氨基水杨酸(SASP)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维持缓解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以血竭、白芨为原料制备复方血竭灌肠液,对51例UC患者(血竭组) 进行灌肠治疗6个月;SASP组给予SASP 1.5 g 1次/d 口服维持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治疗中的副作用.结果 血竭组和SASP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血竭组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肝肾功能损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血竭灌肠可用于高危患者及SASP治疗无效者的维持治疗方案.
作者:吴凯;李楠;张林;王雪明;王欣;翟俊山;王艳梅;石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妇科和外科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2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和普外科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 3~7 d 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妇科联合普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林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早期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面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建立正常牙合关系的机制.方法 选择12例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的病例,采用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和固定矫治治疗后拍摄头侧位片,对三个阶段的牙牙合面位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活动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整体远中移动并轻度远中倾斜,上切牙轻度唇倾,上齿槽座点前移;固定矫治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较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向近中移动.结论 采用活动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有利于中性牙合的建立;Ⅰ类牙合关系的建立可能是磨牙远中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作者:孟慧萍;王晓洁;任肖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重症肺大疱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患者共计19例,男性15例,女性4例,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及辅助检查证实均属重症肺大疱.术前准备包括吸氧、抗感染、平喘、呼吸训练等.手术麻醉均采用双腔管、吸入加静脉复合麻醉.所有患者均常规开胸行标准肺大疱切除术,15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给予辅助机械通气,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果 19例患者痊愈出院,恢复期12~25 d,术后自主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重症肺大疱患者术前病情重,掌握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概率较高,应尽早给予辅助通气,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李英杰;李捷;于长海;俞建琦;张文;夏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 2000-2007年间296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7例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是由综合因素所致,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手术创伤因素和手术后胃解剖结构改变等因素相关,全部病人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通过综合治疗如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胃肠持续减压、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合理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均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作者:田浩;罗茂华;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可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本文就膝关节滑膜炎的一般处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膝关节穿刺、冲洗和关节内注射,中药,针灸,功能锻炼及同时运用几种上述疗法的综合疗法等非手术疗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杜杰;张福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在基因治疗方法、基因载体、载体导入途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骨肉瘤的基因治疗主要有免疫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抑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及联合基因治疗等.基因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作者:宋亮;刘庆春;钟志凯;刘德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引起的进行性骨痛、骨关节功能障碍、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单发的骨转移可用局部放疗的方法,而多发的骨转移可用局部放疗、放射性核素、双膦酸盐等联合治疗.
作者:吴雷;付尚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TRAIL 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TRAIL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IgG、IgA、IgM、C3、C4.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隐脑患者血清中的 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TRAIL 的变化成正相关.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下降,提示TRAIL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周晔;邓安梅;陈燕;谷明莉;吴传勇;陈波;陈孙孝;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单步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全血中环孢素A(CsA )浓度.方法 病人血样经乙醚单步萃取,环孢素D (CsD)为内标,C18色谱柱,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70 ℃,检测波长214 nm.结果 CsA全血浓度在50~600 n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低检测浓度为20 ng/ml,平均回收率100.44%,日内和日间RSD均<5%.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经济,可用于临床人体器官移植术后全血中CsA浓度的监测.
作者:张炜;张想旺;夏晓君;彭旭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野战部队新兵眼部疾病谱及危险因素情况,为部队征召合格的兵源提供参考.方法 以宁夏及北京部分地区20 320名野战部队新兵为研究对象,进行眼部详细检查,获得眼部疾病谱及危险因素.结果 眼部明显异常的占3.47%,不符合军人体检标准,主要包括视力及色觉不合格、上睑下垂、角膜疾病、急性色素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眼底疾病、青光眼等;眼部有潜在疾病隐患的占5.18%,主要包括急性结膜炎、干眼症、陈旧性色素膜炎、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蜗牛迹变性.结论 现行眼科入伍体检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进行重新修订;加强武装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接兵人员和体检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业务能力,提高检诊水平;对各种近视手术治疗后的青年,应进行严格筛查或禁止该人群入伍.在征召青年入伍体检时,必须加强眼科检查,这对确保向部队输送合格兵源至关重要.
作者:马成;李晓英;黄洁成;唐丽萍;张贤文;魏世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近视矫正手术后的野战部队战士眼部疾病的调查及随访,探讨近视矫正手术对战士长期训练所造成的影响.方法 以宁夏及北京部分地区野战部队行近视矫正手术658名新兵为研究对象,进行眼部详细检查,得出眼部疾病谱及危险因素,并随访2年.结果 有74人(11.25%)发现眼部疾病,不符合军人体检标准,主要包括视力不合格、角膜疾病、眼底疾病、高眼压等;有273人(41.49%)眼部有潜在疾病隐患,主要包括干眼症、眩光、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蜗牛迹变性等.两年后随访复检中发现干眼症、角膜炎、眩光以及高眼压等疾患明显减少(P<0.05);角膜混浊数量稍有减少,而其他疾患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近视矫正术只能提高视敏度,不能达到很好的视觉质量,手术后眼球比较脆弱,有较多的潜在疾患,部队训练容易诱发,给部队增添很多负担,从而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马成;黄洁成;李晓英;张贤文;魏世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高原战士身体营养状况,为保障高原部队官兵身体健康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采用GJB 1102-91<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对驻守在海拔4 300 m 某部277名战士进行身体营养指标测量和营养状况评价,并与陆军参考值对照.结果 高原战士的体重、上臂围、体脂含量、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等身体测量指标与陆军参考值比较,明显低于陆军参考值(P<0.01).结论 高原军人身体营养状况值得高度重视和研究.
作者:胡耀文;王宏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近二十年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提出来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许多原来临床上认为已无法挽救的许多多发伤病人,在贯彻损伤控制手术理念后,能得到成功救治.故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应在临床一线广泛推广.我国战伤救治过程中采用的是分级救治原则,伤员经过战伤分类、早期救治后,进行后送.在分级救治过程中,对严重创伤及复合伤,通过早期简略的手术,解决患者当时的主要矛盾,后有计划选择时间,再次行确定性手术,有利于提高严重伤患者生存率,贯彻实施的是损伤控制理念.
作者:薛绪潮;龚谋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按讨驻军医院医护人员人格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于2006年8~9月以某驻军医院为观察团体,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务人员107名作为调查对象.被试者均自愿参加,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应对方式、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心理健康水平.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主要进行义务人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人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107份,其中7份问卷漏填选项,视为不完整问卷,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1)神经质、精神质与症状自评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成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症状自评量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负相关;(2)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神经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是0.046、-0.167、-0.167、0.879.结论 某驻军医院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张涛;霍丽杰;何梅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拓展训练对疗养基层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来院疗养的基层军官354人,随机分为两组.拓展训练组192人,传统疗养组162人.其中拓展训练组,除进行拓展训练外,其他均同于传统疗养组.两组在疗养前后分别进行SCL-90的测查,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拓展训练后的SCL-90得分均有下降,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强迫、精神病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传统疗养后SCL-90得分均低于疗养前,躯体化、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拓展训练后的SCL-90得分低于传统疗养后,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拓展训练改善疗养基层疗养军官心理健康状况效果显著.
作者:王红岩;王春岩;吴迪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