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
  • 国际刊号:1005-9202
  • 国内刊号:22-1241/R
  • 影响因子:1.69
  • 创刊:198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7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钙离子对小鼠肝脏铁调素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目的 探讨钙离子对小鼠肝脏铁调素(hepcidin)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实验组腹腔注射CaCl2溶液(140 mg/kg),注射0、6、24 h后分别取材.试剂盒检测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RT-PCR检测肝脏hepcidin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脾脏Fpn1蛋白和肝脏中几个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CaCl2溶液6、24 h后血清铁明显下降(P<0.05),肝脏中hepcidin mRNA表达在6 h下降显著(P<0.05),Fpn1蛋白表达上升,p-SMAD蛋白在6 h略有下降,而p-STAT蛋白在6 h后下降明显.结论 SMAD、STAT信号分子参与了钙离子对小鼠肝脏hepcidin mRNA的表达.

    作者:雷宇华;吕雨虹;刘丽;李菁菁;常彦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甲状旁腺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素(iPTH)及其与水盐代谢调节因素相互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切除小鼠的甲状旁腺,检测小鼠24 h血压、白天血压和夜间血压的变化以及对小鼠血压节律和血压变异率的影响;给小鼠注射iPTH,检测小鼠体内醛固酮的含量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敲除小鼠的甲状旁腺后,小鼠24 h、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iPTH敲除小鼠的血压变异率低于未敲除甲状旁腺的小鼠(P<0.05);甲状旁腺敲除小鼠的白天和夜间血压出现峰值的时间与对照组有所改变.对照组小鼠白天血压峰值出现在上午9点,夜间血压峰值为20点,夜间血压的峰值高于白天的峰值.甲状旁腺敲除小鼠的白天血压峰值出现在上午9点,夜间血压峰值时间为24点,夜间血压的峰值高于白天的峰值;给小鼠注射80μg/kg的iPTH后,醛固酮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血压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iPTH能降低血压,且能与醛固酮相互作用对血压进行调节.

    作者:张雯;张莹;刘斌霞;罗蕊;王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对兔腹主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兔腹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兔腹主动脉再狭窄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移植组各20只.所有动物均穿刺股动脉,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扩张损伤腹主动脉,损伤组和移植组送入球囊扩张损伤腹主动脉,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移植组用经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标记的BMSCs以1×107/kg的细胞数经血管注射到损伤血管的局部.术后4 w取腹主动脉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血管内膜上的表达情况,测定PCNA阳性细胞核数量,计算PCNA增殖指数.HE染色行血管形态计量分析包括内膜中膜厚度、内膜中膜面积,衡量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损伤组新生血管内膜层α-SM-actin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新生血管内膜α-SM-actin表达,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对照组血管内膜无PCNA阳性表达,损伤组PCNA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移植组PCNA阳性细胞数较损伤组明显减少(P<0.05).损伤组腹主动脉明显狭窄,内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厚度、中膜面积、血管狭窄程度等指标明显高于移植组和对照组(P<0.05),移植组腹主动脉有所狭窄,但血管形态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动脉管腔狭窄.BMSCs血管局部移植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轻动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

    作者:王庆元;吴向军;张晓燕;崔家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Nexilin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机制

    目的 研究Nexilin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胸痛患者573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44例,正常对照组229例.采用DNA序列测定技术,检测两组研究对象Nexilin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的核苷酸序列.使用测序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相关基因序列比对,对SNP位点进行序列分析.根据Gensini评分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分析Nexilin位点多态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通过Nexilin基因外显子SNP位点的序列分析,共发现2个SNP位点,其中1个为基因库中收录的rs1167781位点,另一个是新发现位点.对rs1167781位点G/A错义突变进行分析,发现冠心病组患者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等位基因频率数量随着Gensini评分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以Gensini评分为终点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167781位点突变型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结论 Nexilin基因rs1167781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他汀药物对p53突变肿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他汀药物对p53突变的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具有突变p53背景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他汀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印迹检测他汀药物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处理后细胞内突变p53,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HSP)90、p53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PUMA、p21、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他汀药物会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美伐他汀IC50为(39.95±3.81)μmol/L,辛伐他汀IC50为(24.99±0.70)μmol/L.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梯度增加,突变p53和HSP90表达水平没有改变,但是,p53下游靶蛋白PUMA、p21的表达水平升高,PARP蛋白切割增强.结论 他汀药物能够抑制p53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将突变型p53恢复为野生型p53从而发挥其转录激活下游靶基因的功能.

    作者:牟汉川;杨志宽;暴亚锋;王玉玲;刘静;张继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Sox4在女性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Sox4在女性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6例行肺癌根治术的女性肺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49例癌旁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ox4的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ox4表达,利用脂质体2000向肺癌细胞系XWLC-05转染Sox4-siRNA,同时以未转染XWLC-05为对照,采用q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Sox4表达水平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上皮标记β-catenin、E-cadherin,间质标记Fibronect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氯唑溴盐(MTT)、Transwell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观察组Sox4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组Sox4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qPCR结果显示,转染组β-catenin、E-cadherin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转染组Fibronectin、vimentin、N-cadherin水平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Western印迹结果与qPCR检测结果相一致;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ox4-siRNA细胞后,XWLC-05细胞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组无明显差异(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ox4-siRNA细胞后,XWLC-0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较未转染组明显降低.结论 Sox4可能是通过下调β-catenin、E-cadherin表达及上调Fibronec-tin、vimentin、N-cadherin表达促进EMT发生,诱导人肺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

    作者:周永春;陈云兰;黄云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Nr4a1拮抗剂抑制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Nr4a1拮抗剂在αVβ6-ERK-ETS1通路中抑制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 培养传代肺癌A549细胞系,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长因子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实验组采用Nr4a1拮抗剂阻断αVβ6-ERK-ETS1通路,对照组不采用拮抗剂,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印迹检测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形态学上,实验组组细胞呈梭形或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而对照组部分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West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检测均发现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γ-catenin及αvβ6表达均较处理前显著降低,而间质细胞标记物Nβ-cateinin、Vimentin表达则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Nr4a1拮抗剂能够通过αVβ6-ERK-ETS1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毛小亮;童继春;朱征;殷亚俊;王烨铭;石亮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补针法对寒证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谱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针法对寒证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滑膜组织代谢物谱的影响及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 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诱导联合低温冷冻法建立寒证RA模型.除正常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足三里穴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1次/d,留针30 min,共7次.治疗结束后分离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检测滑膜组织代谢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代谢物变化主要体现于丙氨酸、瓜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谷氨酸、鞘氨醇1-磷酸、溶血卵磷脂、肌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上述代谢物含量增高(P<0.05),且热补针法组肌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结论 热补针法通过调节与RA能量代谢相关的氨基酸代谢,在改善RA机体氨基酸的供给及减缓负氮平衡方面有一定的特异性作用.

    作者:袁博;王金海;方晓丽;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杜小正;曾华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地喹氯铵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喹氯铵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用50、100、200μmol/L的地喹氯铵作用于脑胶质瘤细胞U251、U87、C6,作用时间分别为12、24、48、72、96 h,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76μmol/L的地喹氯铵作用48 h后的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地喹氯铵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50、100、200μmol/L的地喹氯铵对U251、U87、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地喹氯铵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地喹氯铵作用胶质瘤U251、U87、C6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6>U87>U251.76μmol/L的地喹氯铵作用后的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胶质瘤细胞经地喹氯铵作用后的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地喹氯铵作用后的脑胶质瘤细胞中PI3K、Akt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p-PI3K、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地喹氯铵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张芳芳;李鑫;郭伟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模型大鼠痫性发作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健康成年的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每组大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大鼠模型,造模前甘珀酸组大鼠提前30 min给予甘珀酸20 mg/kg腹腔注射,左乙拉西坦组提前60 min给予左乙拉西坦0.3 g/kg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持续监测脑电图,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首次痫性发作的时间以及造模后2、12、24 h发作时的行为表现次数,观察结束后取断头取脑,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 mRNA和Cx4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脑电压均显著下降(P<0.01);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脑电频率A和B均呈递增趋势,其中甘珀酸组大鼠脑电频率A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脑电频率B变化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且随着时间点的后延,各组大鼠痫性发作次数均逐渐减少,但与模型组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减少均显著(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珀酸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海马组织Cx4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左乙拉西坦能有效控制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组织Cx43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艳辉;刘春苗;林珍;王琦;余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低分子姬松茸多糖联合OVA诱导ICR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机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低分子姬松茸多糖(LMPAB)联合OVA诱导ICR小鼠Th1/Th2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 将84只6~8周龄体质量(18±2)g 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n=12),即OVA组(OVA 100μg/只)、Alum组(OVA 100μg/只+Alum 200μg/只)、LMPAB-1组(LMPAB 25μg/只+OVA 100μg/只)、LMPAB-2组(LMPAB 50μg/只+OVA 100μg/只)、LMPAB-3组(LMPAB 100μg/只+OVA 100μg/只)、LMPAB-4组(LMPAB 200μg/只+OVA 100μg/只)及LMPAB-5组(LMPAB 400μg/只+OVA 100μg/只),分别于1 d和15 d背部皮下两点注射免疫,28 d后分别取抗凝血及脾并分别分离血清及脾淋巴细胞,采用CCK-8法及ELISA法观察不同剂量LMPAB联合OVA分别诱导ICR小鼠对其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特异性抗体IgG1、IgG2 b、IgG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OVA组相比,LMPAB-1、2、3、4组对OVA受免小鼠脾淋巴细胞有一定促进增殖作用(P<0.05),且LMPAB-2、3、4、5组IgG1、IgG2b、IgG表达均较明显(P<0.05);与Alum组比较,不同剂量LMPAB组IgG1表达均相对较弱(P<0.05),LM-PAB-2、3、4组IgG2b表达明显(P<0.05),而LMPAB-1、2、5组IgG表达较弱(P<0.05).结论 LMPAB能够辅助OVA促进受免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同时激活并改善Th1/Th2免疫功能.

    作者:王宏艳;关淑芬;赵旭伟;史洪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姜黄素调控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的机制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及分泌信号蛋白(Wnt)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8、16、32、64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24、48、72 h后细胞存活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48 h后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48 h后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GSK-3β、c-myc的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48 h后细胞中β-catenin、GSK-3β、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姜黄素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姜黄素作用24 h IC50为28.1μmol/L,48 h为23.2μmol/L,72 h为15.6μmol/L.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β-catenin、c-myc的转录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弱.GSK-3β的转录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强.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弱.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结论 姜黄素可以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姜黄素可以上调Wnt信号通路中GSK-3β酶的表达、促进β-catenin蛋白降解,从而抑制c-myc基因的转录,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

    作者:金宇斌;李立德;韩莹;苗春兴;张霞;李胜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3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Lpos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组),I/R组、Lpost组均行缺血2 h再灌注24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post组再灌注前实施肢体缺血后处理(缺血15 min,灌注15 min)3个循环.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四氮唑红(TTC)染色确定脑缺血半暗带位置,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神经缺损评分为0分;与Lpost组(1.20±0.41)比较,I/R组神经功能缺损较重(2.40±0.51,P<0.05);TTC染色证实缺血半暗带位于大脑矢状裂至外侧裂上1/3的皮质组织.与Sham组相比,I/R组、Lpost组缺血半暗带内凋亡细胞数、Caspase-3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I/R组表达明显增强,高于Lpost组(P<0.05).结论 肢体Lpost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缓解神经细胞的坏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韦家俊;李浩;廖小明;吴岚;王耀辉;刘开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学习需求

    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1~10〕.本文旨在探讨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方式需求.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11个区的36家养老机构254名养老护理人员. 涉及养老护理机构有政府公办大型养老院,社区福利性养老护理机构,规模不大且营利性并不是很强的民营养老护理机构. 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254份(66. 84%). 其中男33人,女221人;年龄<30岁52人,30~39岁71人,40~49岁75人,≥50岁56人. 工作年限≤5年占43. 30%,6~10年占31. 49%,11~15年占16. 53%,16~20年占1. 96%,≥21年占6. 72%. 中专及以下学历145人,大专56人,本科47人,硕士及以上6人. 目前月收入<1500元47人, 1500~3000元151人,3001~4500元42人,>4500元14人.

    作者:潘芳;叶然;徐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GGO的影像学特征在老年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为支气管肺癌,其死亡率是全身恶性肿瘤中高的. 研究表明今后20年内我国肺癌发病率将越来越高〔1〕. 据统计,只有20%的肺癌病例在明确诊断时才存在机会进行外科手术,即使能手术,大部分肺癌病例的也属中期,相对来说术后效果较满意的Ⅰ期肺癌,其术后5年生存率是60% ~70% 〔2〕. 同时,有报道称以肺内磨玻璃密度影( GGO)为表现的早期肺癌,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100% 〔3〕. 本文就近年来对GGO的CT 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提高对GGO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老年肺癌的生存率.

    作者:米良;佟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 ( HUA ) 在临床诊断时男性血清尿酸>417 μmol/L,女性>357 μmol/L即为高尿酸. 高尿酸除了可能会引发痛风,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DM)、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等疾病息息相关. 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NHANES)显示,1988~1994年全国HUA的患病率为3. 2%,而2007 ~2008 年HUA的患病率上升至21. 4% 〔1〕.

    作者:孙琳;王桂侠;郭蔚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研究进展

    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 )是蛋白质、脂肪酸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非酶糖基化产物,目前研究表明AGEs可直接或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加速人体的衰老和导致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 AD)、动脉粥样硬化( AS)等慢性退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AGEs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汤运梁;徐积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各种应激源对胃肠相关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应激源指对机体构成任何威胁的刺激,包括物理(低温、高温等)、化学、机械、心理、社会等各种刺激. 应激源作用于人体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称为应激. 适当的应激可以促进机体逐步适应环境,而过度的应激则使机体正常稳态被破坏,发生一系列非特异性损害. 胃肠道是机体与外界接触面积大的器官,且由于其黏膜血管的解剖特点,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受影响,其中,肠道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动器官〔1〕. 研究表明束缚冷应激〔2〕、热应激〔3〕、心理应激〔4〕、噪声应激〔5〕、高原应激等〔6〕,各种应激会破坏胃肠道的自稳态,引起明显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致腹胀、肠胀气、黏膜血便、胃出血、应激性溃疡及高原胃肠应激综合征等症状. 本文就各种应激源对胃肠道相关功能的影响研究综述.

    作者:单晓梅;赖鹏华;吴狄;王彦晖;卢大为;李鹏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项目反应理论在呼吸疾病生存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项目反应理论( IRT)又称潜在特质理论,是在分析和克服经典测量理论( CTT)局限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和教育测量理论. 美国心理测量学家Lord〔1〕于1952年首次提出著名的正态卵形模型,标志着IRT的诞生. 此后, IRT在国外得到了充分发展,主要应用于心理和教育测量领域,而在国内由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于20 世纪80 年代首次引入〔2〕.

    作者:谢洋;王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尊严养老现状、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日益提高,如今的养老问题不仅要解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问题,还要考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使老年人获得尊严感.1 我国老年人尊严养老的现状人的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活得有尊严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本心走自己的路,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实现尊严养老正是老年人受尊重的体现,是对当前养老服务的新要求. 然而在时下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的尊严却经常受到忽视,要实现尊严养老可谓任重道远.

    作者:刘志敏;李健;张岩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进展

    食管癌中90%以上属鳞癌,腺癌次之. 临床上确诊时大多数病例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仍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5年总生存率仅约30%,其中鳞癌约20% ~50%,其手术治疗局限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和转移,而且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1〕. 目前,为提高食管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在成功根治术基础上是否需结合辅助治疗,其是否能提高患者的OS仍存在争议. 本文就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萍萍;王旭;郭晔;马克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腰椎后路经椎弓根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发展现状

    1911年Albee和Hibbs初次将脊柱融合手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治疗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 LDH)、腰椎管狭窄等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标准术式〔1,2〕.中长期随访资料显示,脊柱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3〕,但其可能导致融合节段丧失运动功能、加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4〕.

    作者:程猛;曲扬;董荣鹏;康明阳;周昊函;赵建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在老年群体中的信效度

    目的 评价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在老年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对263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30人接受重测,分析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修订后删除了表达性维度的7个条目,保留原量表愉悦性和镇定性2个维度,共20个条目;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0,愉悦性、镇定性和表达性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3、0.86和0.59;量表总分、愉悦性、镇定性、表达性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74、0.85和0.65;量表总分、愉悦性、镇定性和效标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4~0.733(P<0.001).结论 中国情绪性量表(20项)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我国老年人情绪性特点的工具.

    作者:李长瑾;洪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在隔代抚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方法 通过滚雪球抽样和大差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1名处于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隔代抚养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正性、负性和矛盾性三大类.结论 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在面对隔代抚养的问题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差异.

    作者:张田;傅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社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运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WBIS)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SRS)选取十堰市6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44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主要使用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 路径分析发现,自评健康状况(β=0.33)、压力应对方式(β=0.21)、未来目标(β=0.22)直接作用于幸福感指数,受教育程度通过未来目标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结论 未来目标、压力应对方式和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直接、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间接因素,提示相关部门应该有重点、有计划地制定政策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作者:徐曼;刘冰;柴云;程桢;卢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社会支持对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社会支持对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染者(PLWHAS)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法在2013年3~4月对浙江省舟山市、江西省南昌市及萍乡市的70例老年PLWHAS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健康状况简易调查表(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老年PLWHAS的生存质量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社会支持及对老年PLWHAS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PL-WHAS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得分为(70.68±13.27)分,心理领域得分为(70.99±15.06)分,社会支持总分(满分66分)为(31.20±7.105)分,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明显相关(r=0.562,P<0.05).PLWHAS的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情感职能、精力呈正相关,与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PLWHAS患者生存质量较差,社会支持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生存质量越好.

    作者:蓝桂莲;袁兆康;徐群英;原玲玲;姜红英;郑辉烈;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高龄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

    目的 了解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高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45名8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户口、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子女个数、社会支持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婚姻状况差异显著(P<0.01),与配偶同住的得分高于独居的(P<0.01),社会支持随月收入的增加而增高(P<0.01),有照料人员的社会支持高于无照料人员(P<0.01).结论 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低,加强对独居老人的支持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陈习琼;林登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省开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73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Zarit护理负担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结果 主要照顾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得分对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年龄和Zarit护理负担量表得分及患者性别、NIHSS评分与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关联.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窦金;王培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供给与需求视阈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路径

    目的 探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路径.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回收有效问卷669份(95.6%),回收深度访谈资料30份.结果 老年人需求表现出健康需求迫切,交往需求表现显著,娱乐需求形式多样,学习需求强烈;而在社区活动中心供给方面表现出缺乏吸引力、参与度低,基础设施配备滞后,活动内容单调、服务水平较低等不足.结论 应该从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加强邻近社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强化文化引导,形成自我管理模式;提升社工队伍水平,寻求社会支持等四个方面加快发展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作者:陈爱如;卫文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北京市数据,描述3235名老年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和抑郁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城市、不能自理、失禁、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发生抑郁比值比分别是农村、能自理、无失禁、家庭和睦、家庭经济宽裕老人的1.44倍(95%CI:1.05~1.96),2.51倍(95%CI:1.52~4.14),2.04倍(95%CI:1.44~2.88),3.76倍(95%CI:1.87~7.56)和3.70倍(95%CI:2.17~6.31).家庭儿女不孝顺、一般孝顺的老人发生抑郁的比值比分别是家庭儿女孝顺的3.15倍(95%CI:1.52~6.53)和2.33倍(95%CI:1.70~3.21);自评健康差、一般老人发生抑郁的比值比分别是自评健康好的6.96倍(95%CI:4.43~10.93)和2.88倍(95%CI:1.91~4.33).结论 户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失禁、家庭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情况、自评健康、家庭经济状况可能是社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建议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倡导家庭和睦与孝文化,可有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

    作者:黄庆波;陈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通过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挖掘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空巢老人健康管理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太原市6个城区的3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来源、收入水平、医保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与子女关系、夫妻之间关系、生活自理情况、是否有慢性病、躯体健康状况的空巢老人的SCL-90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收入水平、躯体健康状况、自理情况、性别及每周锻炼次数.结论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确保良好的躯体健康、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加强锻炼及社会交往有助于提升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郭燕青;郑晓;潘晓洁;郑建中;张持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四川城乡老年人抑郁比较

    目的 探究四川城乡老年人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利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自编一般信息表对四川19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20.4%,农村(28.7%)明显高于城市(12.4%,P<0.01);②农村老年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城市(P<0.01);③经济状况、可以帮忙的亲朋好友数预测农村老年人抑郁(P<0.001);而健康状况、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数预测城市老年人抑郁(P<0.001).结论 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较城市更严重,影响城乡老年人抑郁的因素不同,因此干预方法应有所不同.

    作者:李彦章;匡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80岁以上高龄女性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

    目的 寻找高龄(≥80岁)女性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对410例高龄女性进行骨代谢、血液生化和生殖激素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其血清PT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高龄女性血清PTH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5-羟基维生素D3(β=-0.560,P=0.000)、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β=0.186,P=0.000)、血磷(β=-24.767,P=0.002)、血镁(β=53.921,P=0.000)和血钙(β=-21.819,P=0.026).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维持较高的25-羟基维生素D3、血钙和血磷水平,降低P1NP和血镁水平,可能是降低高龄女性血清PTH的重要方法.

    作者:夏清;李成江;边平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复合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复合物S100A8/A9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A8/A9水平,同时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FBG)、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不同分组中S100A8/A9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100A8/A9水平和IMT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hs-CRP、UA、IMT、S100A8/A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S100A8/A9表达水平分别与WBC(r=0.236,P=0.047)、hs-CRP(r=0.325,P=0.001)、UA(r=0.182,P=0.035)、IMT(r=0.984,P=0.000)呈正相关.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IMT逐步增加,S100A8/A9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IMT增厚组血清S100A8/A9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IMT斑块组血清S100A8/A9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UA、IMT是血清S100A8/A9水平的影响因素.IMT的影响因素有年龄、hs-CRP、TC、UA、S100A8/A9.结论 血清钙结合蛋白复合物S100A8/A9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赵国玉;李梦媛;崔川;耿学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20例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均予以常规降压药口服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前后采血使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O)及肾素,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高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并且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AngⅡ、ALDO及肾素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疗效明显,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RASS系统、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AngⅡ的生成及减少ALDO的分泌有关.

    作者:苗灵娟;李社芳;邢海燕;程广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转运蛋白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尿足细胞膜表面糖蛋白(uPCX)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转运蛋白(uNGAL)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将118例T2DN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A组)4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34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uPC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uNGAL.结果 与NC组比较,A组、B组、C组患者uPCX和uNGAL、UACR水平较高(P<0.05).uPCX与uNGAL高度相关(r=0.84,P<0.05).T2DN患者uPCX和uNGAL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上调.结论 uPCX和uNGAL水平在T2DN患者尿中表达明显上调,能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荣泽;赵中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L(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15例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sCD40L、MMP-2和MMP-9的含量.结果 两组sCD40L、MMP-2和MMP-9的表达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sCD40L、MMP-2和MMP-9的表达量与病变类型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CD40L和MMP-2、sCD40L和MMP-9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sCD40L、MMP-2和MMP-9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三者可能与病变形成和进展有关.

    作者:沈彦祥;孙智睿;苍春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社区单向转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社区单向转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调查单向转诊老年AMI患者117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社区单向转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男女性别比例不明显、有较多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病史、发病时心功能较差、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手术较多(P<0.05).结论 社区单向转诊老年AMI患者行择期PCI更合理,建议制定社区与三级医院老年AMI双向转诊和分级救治指南.

    作者:王晶;邹圣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内脂素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脂素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25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高血压分级,分为Ⅰ级(115例)、Ⅱ级(135例)两亚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亚组(35例),高血压前期亚组(25例).所有入选者均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脂素、血清Hcy、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采取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高血压分级与内脂素、血清Hcy水平的独立关系.结果 年龄、FBG、TC、LDL-C、HDL-C、TG水平在四个亚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SBP、DBP、内脂素、血清Hcy、BMI四个亚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脂素水平与SBP呈高度正相关(r=0.891,P<0.05),血清Hcy同SBP、DBP呈正相关(r=0.896、0.875,P<0.05).结论 血清Hcy与高血压等级呈正相关,内脂素水平与SBP呈高度正相关,治疗时可根据这两个指标对高血压进行控制.

    作者:庄志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方威灵仙颗粒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威灵仙颗粒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尿酸(UA)临床疗效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HUA患者63例,随机分成复方威灵仙颗粒组31例和别嘌呤醇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复方威灵仙颗粒(1剂/d,2次/d)及别嘌呤醇片(100 mg/次,3次/d),8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UA及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复方威灵仙颗粒组与别嘌呤醇组治疗后的血U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90%,2组对血UA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威灵仙颗粒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1),而别嘌呤醇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复方威灵仙颗粒具有降低血UA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作者:吕崇山;罗艾君;冯桂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差异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与健康人群血浆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选取老年DN患者10例(试验组),同期查体健康人群10例(对照组),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DIGE)检测老年DN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蛋白质组的表达情况,以差异表达1.5倍为截断值挑选蛋白质斑点并行质谱分析.结果 应用老年DN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成功构建差异表达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分析筛选出33个差异表达斑点,通过质谱分析数据库比对鉴定出6种差异表达蛋白.结论 2D-DIGE技术可有效筛选老年DN相关特异蛋白,为进一步筛选DN血清标志物提供依据.

    作者:傅明捷;王衍慧;李静;傅君舟;黄玉宇;黄萍;赵路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B型尿钠肽的表达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B型尿钠肽(BNP)的表达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患病组、治愈组.各组患者分别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Lp-PLA2和BNP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Lp-PLA2和BNP呈现高表达趋势,其中Lp-PLA2在患病组中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治愈组(P<0.01),BNP亦高于其余两组(P<0.01),治愈组中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p-PLA2和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治愈后Lp-PLA2和BNP表达量下降.Lp-PLA2和BNP可作为心力衰竭较为特异性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

    作者:王洪静;周雪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靶病变部位再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靶病变部位再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冠脉造影(CAG)证实靶病变部位再发STEMI的15例患者.应用OCT评价罪犯血管靶病变部位影像特点.结果 15例DES术后再发STEMI患者中,罪犯血管前降支(LAD)9例,右冠脉(RCA)4例,回旋支(LCX)2例.靶病变部位影像特征:CAG均表现为支架内血栓形成,4例急性血栓形成,3例亚急性血栓形成,5例晚期血栓形成,3例极晚期血栓形成.OCT表现为3例支架边缘夹层;5例支架贴壁不良(其中2例正性血管重构继发获得性贴壁不良);2例病变覆盖不全;2例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NAP)形成伴破裂;2例支架内皮化不全;1例表现仅为血栓形成.结论 支架边缘夹层、贴壁不良、覆盖不全以及支架内NAP破裂均可导致支架术后靶病变部位再发STEMI,OCT对该类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姜云发;范卫泽;谷新顺;郝国贞;张志联;李世强;苗青;汪雁博;傅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等,纳入益气活血中药(或方剂)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RCT),由两名评价者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并交叉核对,对纳入的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6篇文献,共2821例,其中治疗组(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1551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1270例,各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提高总的临床治疗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黏度、血液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西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受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张翔;刘从国;张继红;焦良波;李小丽;胡卫;梅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冬虫夏草预防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的作用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制剂(百令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30 ml·min-1·1.73 m-2≤ 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的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n=41)、冬虫夏草标准治疗组(n=39,术前3 d至术后3 d口服百令胶囊2 g/次,3次/d)、冬虫夏草强化治疗组(n=40,术前3 d至术后3 d口服百令胶囊3 g/次,3次/d).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3 d检测血清肌酐(Scr)浓度、计算eGFR,术前及术后1 d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蛋白(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尿白介素-18(IL-18)含量,并比较三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发生CIN 11例(9.17%),冬虫夏草治疗组CIN的发病率较基础治疗组降低(P<0.05),其中强化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冬虫夏草治疗组eGFR下降≥25%的比例较基础治疗组降低(P<0.05),其中强化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基础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相比,术后1 d强化治疗组的尿KIM-1、NGAL、IL-18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冬虫夏草对行PCI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强化治疗更有效.

    作者:赵凯;高晟;李永健;蔺宇;李景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表达的影响.方法 95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静注丹红注射液(20 ml/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62p、PAC-1的表达.结果 治疗前两组DN患者的血小板CD62p、PAC-1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血小板CD62p、PAC-1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显著降低了血小板CD62p、PAC-1阳性表达率;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CD62p、PAC-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论 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明显抑制DN患者血小板活化,这对于降低血栓形成是有利的.

    作者:李明霞;于佩;王俊芳;赵轶峰;任卫东;张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组患者给予血栓通,联用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血栓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70.00%,联用组显著高于单用组;治疗后联用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单用组(均P<0.05);经治疗后,联用组AC/GPR-DH比值为(0.861±0.030),明显高于单用组(0.443±0.024)(均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

    作者:胡建荣;孙晓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高、低剂量两组,每组32例,自入院起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均服用7 d;并选择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采血行心内科相关化验检查及血浆hs-CRP水平检测.结果 治疗前高、低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低剂量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ACS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更明显,说明早期大剂量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炎症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有益于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李慧芳;李颖;王霞;梁卓燕;张利炜;高丽;杨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并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特征对比分析,探讨血清M-CSF、HIF-1α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85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25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所有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按Ambrose分型分为Ⅰ~Ⅲ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CSF、HIF-1α水平.结果 ①NSTEMI组和UAP组血清M-CSF、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②NSTEMI组中斑块形态以Ambrose斑块分型Ⅱ、Ⅲ型为主,UAP组以Ⅰ、Ⅱ型为主,SAP组以Ambrose斑块形态分型Ⅰ型为主;③血清M-CSF、HIF-1α水平随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逐渐升高,即Ⅲ型>Ⅱ型>Ⅰ型.④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各组中M-CSF和HIF-1α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M-CSF和HIF-1α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联合检测血清M-CSF和HIF-1α水平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评价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武琦;唐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执行功能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患病情况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T2DM患者280例,采用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对患者进行执行功能的评测.结果 T2DM患者BADS测评总均分(10.62±2.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神经病变、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是影响执行功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执行功能与血糖控制情况及神经病变直接相关.

    作者:赵彩杰;陈长香;王建辉;崔佳;吴平平;刘桂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性别、严重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性别、严重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VD患者443例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对一般临床资料、生活方式等进行统计;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不同病情程度的分组,并检测Hcy、CR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间VD患者的Hcy、CRP、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程度越重,Hcy、D-二聚体水平越高,CRP水平越低;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间VD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活方式中,社会活动、每年旅游、棋牌、食用不饱和脂肪酸、使用鱼类及海产品、使用蔬菜等对患者发生VD的影响较大;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女性、家庭妇女是VD发病的危险因素,社会活动、每年旅游、棋牌、食用不饱和脂肪酸、使用鱼类及海产品、使用蔬菜等是VD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改善高Hcy血症,检测血清CRP等炎症反应标志物及D-二聚体对VD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VD患者病情并延缓病程.

    作者:袁丽品;冯艳;李学;马建军;徐长水;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差异

    目的 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差异.方法 选择老年A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认知功能评价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WHO-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听觉词语学习测试(WHO-UCLA AVLT)量表进行,精神行为症状采用AD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和精神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AD组言语功能、计算和注意力、记忆力方面及总体MMSE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瞬时记忆、延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妄想与偏执,焦虑与恐惧,听幻觉、视幻觉和情感障碍发生率比较差显著(P<0.05).结论 老年AD认知功能损害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特别是言语和记忆力损害明显,行为症状以听幻觉为主;精神分裂症行为症状发生率较为明显,妄想与偏执,焦虑与恐惧,幻觉和情感障碍较多见,幻觉以听幻觉为主.

    作者:梅蕊;刘婵媛;吕路;王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效果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训练能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状态,减小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也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甄希成;陈新;张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细胞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及对脑脊液(CSF)细胞学的影响.方法 该院收治的老年TBM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均给予2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4异烟肼(H)+利福平(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发热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SF指标白细胞(WBC)、葡萄糖、氯化钠(NaCl)及蛋白质(Pro)含量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热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SF中WBC、Pr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aCl、葡萄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与四联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老年TBM能显著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可通过改善炎性状态、减轻CSF细胞学损伤而发挥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东;李晶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热敏灸治疗老年夜尿症的疗效

    目的 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老年夜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并符合夜尿症诊断的30例老年患者采用热敏灸法于下腹部及骶尾部处寻找热敏点施灸,治疗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排尿日记评价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夜尿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的夜尿情况明显改善,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前后平均夜间排尿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 热敏灸治疗老年夜尿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夜间排尿次数、改善夜尿频数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丽芳;邓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培酮联合镇肝熄风汤对老年初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镇肝熄风汤对老年初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家属签字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单一利培酮治疗,研究组45例予以利培酮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间认知功能、血清蛋白因子、细胞因子状况,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33%)低于研究组(91.1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神经认知功能改善状况更佳,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BDNF水平升高,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水平降低,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 采用利培酮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老年初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对认知功能、血清BDNF水平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吕路;彭樊;梅蕊;王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该科收治的进行关节腔注射PRP的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对比研究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价表(IKDC)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结果 经过6个月的PRP治疗,VAS评分、IKD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患者的年龄、病程与VAS评分呈正相关,与IKDC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关节腔注射P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

    作者:谢磊;刘佳;王华军;聂喜增;刘金辉;关健;梁斌;丁罗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

    目的 比较不同能量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8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6 MV和10 MV单弧VMAT计划设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2 Gy/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TT).结果 10 MV PTV的Dmean、V95 Gy、V105 Gy、HI均优于6 MV(P<0.05),其CI二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V的小肠(Dmean、D5%、V40 Gy)、膀胱(D5%)低于6 MV(P<0.05),而双侧股骨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10MV来说,B-P的V5 Gy略高于6 MV,V10 Gy、V15 Gy、V20 Gy较6 MV低(P<0.05),其V30 Gy二者间相似(P>0.05).10 MV的MU(427±53)和TT(72±6)s分别较6 MV的MU(365±21)和TT(67±3)s增加了17%、7%(P<0.05).结论 在单弧VMAT治疗计划中,10 MV较6 MV提供了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且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有一定优势,但其MU和治疗时间的略微增多及带来的辐射防护问题亦不容忽视.

    作者:张武哲;张基永;陆佳扬;陈创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温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 检索CNKI、Wanfang、VIP、Pubmed、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纳入治疗组为以温针灸治疗为主的随机对照试验,截止至2016年10月1日.采用RevMan 5.3、sta-ta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3个研究,1840例患者,RevMan偏倚风险评价显示文献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显示:与西药治疗相比,温针灸或温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有效率、疼痛积分、症状积分、腰椎骨密度、雌二醇(E2)、睾酮等方面疗效差异差异〔RR=1.22,95%CI(1.06,1.42),P=0.008〕、〔MD=-1.86,95%CI(-2.32,-1.39),P<0.00001〕、〔SMD=-1.43,95%CI(-2.24,-0.63,P=0.0005〕、〔SMD=0.61,95%CI(0.18,1.03),P=0.0005〕、〔SMD=0.56,95%CI(0.26,0.85),P<0.0001〕、〔SMD=0.56,95%CI(0.19,0.92),P=0.003〕,在骨钙素方面,疗效可能相当于西药组〔SMD=-0.42,95%CI(-0.83,-0.00,P=0.05〕;与中药相比,温针灸或温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有效率、疼痛积分等方面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RR=1.19,95%CI(1.07,1.33),P=0.002〕、〔SMD=-0.75,95%CI(-1.09,-0.42),P<0.0001〕.结论 温针灸疗法可能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效疗法,但仍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支持.

    作者:罗丁;伍亚男;刘月;马瑞;段权;王琳;符文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UROSTYM PRO180生物反馈盆底治疗仪对45例SUI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的重要性,治疗中陪伴指导,治疗后随访及饮食指导.结果 45例患者中,轻度SUI患者平均接受治疗8.2次,平均显效时间为第6.8次,中度SUI患者平均接受治疗11.6次,平均显效时间为第9.1次.轻度SUI患者经治疗后,22例(75.9%)治愈,6例(20.7%)症状改善,1例无效(3.4%),轻度SUI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6.6%.中度SUI患者经治疗后,10例(62.5%)治愈,4例(25.0%)症状改善,2例无效(12.5%),中度SUI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7.5%.结论 老年SUI患者在生物反馈治疗中施以适当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缓解精神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敏;曹彦明;高宝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腹肌等长收缩值.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兴广;徐道明;陆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与运动行为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及运动行为调查问卷,对中老年女性身体认知水平及以广场舞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身体自我认知水平高于不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老年女性,体育运动与部分身体自我认知维度正相关.结论 身体自我认知可以预测中老年女性体育运动参与.

    作者:王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中Rho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Rho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的正常肝组织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RhoE和MMP-9的表达.结果 两组RhoE和MMP-9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RhoE和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密切相关,RhoE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密切相关,MMP-9的表达与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RhoE和MMP-9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肝细胞癌中RhoE低表达、MMP-9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RhoE和MMP-9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丁峰;杨夙;王巍;白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早期预警评分预测肿瘤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对肿瘤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9月入住肿瘤科的61例患者,入院完成相关检查以及宣教后开始,采用两种评价方法预测患者的死亡,分别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和早期预警评分(MEWS),3个月后终止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死亡的预测分值≥16分与<16分的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对患者死亡的预测分值≥5分与<5分的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对危重病患者死亡预测的各项值为Az=0.903、Sen=88.58%、Spe=86.37%、Se=0.028.结论 早期预警评分预测肿瘤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价值高,可指导医护人员通过该评分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大限度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赵西位;肖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行放射治疗的8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8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患者总数的2.0%.男/女为7/1,年龄56~71岁,病变均位于胸中和下段;首诊时5例为局限期.病变长度4~12(平均6)cm.放疗治疗的有效率为87.5%.1、2和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分别为50%、25%及12.5%和37.5%、12.5%及12.5%.局限期和广泛期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0个月(4~10个月)和22个月(14~41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14).结论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男性多见,病变多位于食管的中下段,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全身化疗是推荐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苏洪新;钟文;陈颖;高雅;陈延治;李静;白露;王鹤潼;赵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整合素α2β1及CD44v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讨论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胃癌标本和5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整合素α2β1和CD44v4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整合素α2β1与CD44v4在胃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③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5).结论 整合素α2β1和CD44v4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在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正协同作用,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

    作者:李键淇;齐洁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胃腺癌组织中肌成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胃腺癌中肌成束蛋白(Fasc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85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正常胃黏膜组织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二组中Fascin和MMP-9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Fascin和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Fascin和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观察组中Fasc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Fascin和MMP-9呈正相关.结论 胃腺癌中Fascin和MMP-9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于鹏杰;戈锐;王焕丽;张成武;燕速;马玉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表达与调节性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与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NSCLC患者79例,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D-L1水平和Treg浸润情况,分析PD-L1水平和Treg浸润的相关关系,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PD-L1高表达和Treg高浸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Ⅰ期癌组织中PD-L1高表达和Treg高浸润显著高于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PD-L1高表达和Treg高浸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癌组织中PD-L1高水平与Treg高浸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PD-L1高表达和Treg高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且PD-L1高表达与Treg高浸润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陈丽萍;李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核呼吸因子1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及Ki-67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核呼吸因子(NRF)-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117例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乳腺癌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乳腺组织(良性组),分别采用EnVision染色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标本中NRF-1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NRF-1阳性表达率(76.07%)显著低于良性组(100.00%)(P<0.05),Ki-67阳性表达率(79.49%)显著高于良性组(20.00%)(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NRF-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关系(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NRF-1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68,P<0.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NRF-1、Ki-67表达发生异常,NRF-1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Ki-67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罗莉;唐东昕;王镜辉;郭斌;李军;黄雯琪;张兰;王雅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结肠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结肠腺癌中组织蛋白酶(Cath)-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9例结肠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结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的蜡块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1,结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钳检后的蜡块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2,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四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淋巴结转移均相关,观察组中Cath-D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ath-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量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ath-D和MMP-7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结肠腺癌中Cath-D和MMP-7高表达可以促进病变的形成和进展,Cath-D和MMP-7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答邦明;王晓娟;丁亚文;冯刚;费雁;桂华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及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指数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糖类抗原(CA)125、人附睾蛋白(HE)4水平以及两者联合计算得出的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ROMA)指数在中国吉林省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8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17例良性肿瘤患者,同时随机选取健康女性40例,检测患者接受卵巢肿瘤手术前的血清CA125、HE4水平,并根据以上两者水平及绝经状态计算出相应的ROMA指数.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HE4水平和ROMA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P<0.001).CA125、HE4和ROMA指数三者的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8、0.970、0.975.CA125、HE4和ROMA指数的灵敏度分别为0.833、0.905、0.929,而CA125具有与ROMA指数相同的特异度,优于HE4.结论 HE4、CA125以及患者绝经状态的ROMA指数显著提高了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胡晓琳;王凤;魏佳宁;赵莎莎;刘子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介质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介质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纳入研究组,同时选取未骨折的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入院时(t1)、麻醉开始时(t2)和术后1h(t3)、1d(t4)、3d(t5)、5d(t6)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检测.对照组采集5 ml肘正中静脉血进行检测,项目同研究组患者.术后患者随访1年,记录患者发病、死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不同时间点TNF-α、IL-6及IL-10水平均较高(P<0.05).与t1时间点对比,研究组t3时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后逐步降低,t6时低于t1(P<0.05).t4~t5时IL-6达到高,t6仍高于t1(P<0.05).t3时IL-10高于t1,t4~t5均为高峰,t6降至t1水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TNF-α在术后1 d、3 d及IL-6在术后1 d能够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的死亡危险因素.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共死亡44例,存活84例.死亡病例术后3 d测定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术后1、3、5 d测定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病例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1、3 d时高于存活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2个月死亡危险因素为IL-6术后1 d、IL-10术后1 d水平,并发症发病危险因素为术后1 d时IL-6水平.结论 老年患者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时,能够使其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显著提高,但炎症反应过度,因子水平较高使得患者预后不佳,在患者手术及住院期间进行炎性介质水平检测,能够及时捕捉到病情变化情况,便于早期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张耀武;陈平波;洪汉刚;周瑜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研究组根据血管壁厚度分为增厚组(36例)和非增厚组(24例),比较各组TNF-α和IL-6水平,并分析TNF-α和IL-6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厚组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增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TNF-α与IL-6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有关.

    作者:孙军;温昌明;张保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于该院就诊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全麻,并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观察组行常规全麻,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7 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以及诱导前、诱导后10 min、插管时、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 术后1 d,两组患者SOD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但观察组SOD、MDA水平变化幅度明显更小(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SOD、MDA水平基本恢复,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HR水平较诱导前均显著下降(P<0.05),插管时HR水平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HR水平降低、插管时HR水平均较观察组增高明显(P<0.05);观察组诱导后10 min、插管时、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MAP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但4个时间点MAP值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对照组诱导后10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30 min MAP值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期,插管时MAP值较诱导前明显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期(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并且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王中林;彭明清;田春;刘丽;李菁菁;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TBI)去骨瓣减压术(DC)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析112例TBI的临床资料,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评估预后.评估的变量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瞳孔变化、中线结构移位、颅内病变数和入院-手术时间.结果 伤后3个月病死率为38.4%.GCS 4~6分、瞳孔散大、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 mm患者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入院-手术时间和颅内病变数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相关.结论 行DC的TBI中,年龄≥65岁、GCS 4~6分、瞳孔散大、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 mm患者预后更差.

    作者:杨明飞;张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某医院日间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某院行日间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690例,对其术后早期切口疼痛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共有88例于术后早期出现切口中、重度疼痛,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术后早期切口中、重度疼痛的发生与年龄、BMI、麻醉药用量、术后镇痛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影响老年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相关因素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围术期给予充分的了解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手术痛苦的目的.

    作者:吴晶;贠振楠;徐长妍;孙智辉;李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胸外伤手术患者镇痛中应激反应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在胸外伤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需行胸外伤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记录两组血压、心率(HR)、血氧等应激情况,并对镇痛效果及内皮素(ET)-1的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肾上腺素(NE)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能够有效减轻麻醉诱导引发的注射痛,减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裴志杰;张皓;董瓅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72例

    目的 探讨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价.方法 骨转移癌病理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所有的患者术前进行原发灶的筛查,术前常规检查及骨折部位病理穿刺.手术方法分别为瘤段截除人工关节或肿瘤组配式假体置换术、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钢板固定术、髓内针内固定术、单纯瘤段截除术等.采用荷兰模型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生存期,根据WHO疼痛分级对患者行相应的镇痛治疗.对原发灶采取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唑来膦酸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MST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对术后肢体功能采用Enneking评分系统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术前采用荷兰模型评分系统预测生存期(4.3±2.6)与实际生存期(11.2±11.4)差异显著(P<0.05).VAS评分术前疼痛评分为(7.7±1.3)分,术后明显降低为(2.0±1.4)分(P<0.05).MSTS评分为(21.7±5.9)分.术后3个月Enneking功能评分为33~56分,优良率77.8%.结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终末期的表现,发生病理性骨折严重降低患者终末期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辅以其他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利于护理、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作者:孙超;路泽遥;朱彤彤;王绪凯;张翘;刘光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监测在老年患者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对接受门诊治疗的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使用的抗生素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门诊治疗的老年VAP患者59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PCT组29例,常规治疗组30例.入组患者均监测血清PCT水平,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常规治疗组根据我国VAP治疗指南选择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在血清PCT≥0.25μg/L时使用抗生素治疗,PCT<0.25μg/L时不予抗生素治疗,复诊时亦按照此标准决定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观察上述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抗生素使用率.结果 PCT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CT监测组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门诊接受治疗的VAP患者可以依据PCT水平指导抗生素应用,能够减少抗生素使用率,缩短抗生素疗程,降低抗生素费用.

    作者:马大文;刘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吸烟对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70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GF-β和IL-6水平,并比较两组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以及用力呼气50%肺活量(FEF50%).结果 吸烟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FVC、FEV1、MMEF以及FEF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吸烟的肺癌患者血清TGF-β水平明显高于非吸烟患者,且患者的肺功能明显降低,但其对患者血清IL-6水平则无明显影响.

    作者:郭彩霞;石红梅;李飞;商玉立;于洪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与青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青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为NAFLD患者224例.记录每位患者的个人情况(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饮酒、糖尿病史).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肝功、C反应蛋白(CRP)水平.彩超评估肝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Framingham危险评分.结果 两组体重指数(BMI)、UA、CR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cy有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胆结石检出率高于青年组(P<0.05).两组颈动脉IMT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脂肪肝分级程度,肝酶异常比较无差异(P>0.05).Framingham风险评分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NAFLD患者在代谢指标上较青年患者严重,发生血管事件风险相对更高.

    作者:王锐;陈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