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5年~2000年期间收治11列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1.2%.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的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极难区别,术前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作者:李先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方法:我院自1998年12月~2001年4月共收治89例肾移植,对其中伴有严重肺部感染的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5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旦出现高热、干咳等症状即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对上述病人进行多次痰培养并作血巨细胞病毒(CMV)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者4例,单纯CMV感染者4例,CMV合并细菌感染者2例,单纯细菌感染3例,霉菌感染2例,经治疗后治愈12例.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抗炎、抗病毒、抗霉菌治疗同时,果断减少或暂停免疫抑制剂,有利提高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谢微加;郑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单个核细胞中TTV-DNA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检测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66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及PBMC进行TTV-DNA检测,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E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Cv.结果:血液透析患者TTV、HCV、HBV检出率分别为18.2%、24.2%、7.6%.血清TT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9.1%与27.3%,HBsAg阳性率分别为0%与9.1%,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BMC中ITV-DNA检出率22.7%,PBMC中TTv-DNA检出率在血清TTV-DNA阳性者显著高于血清TTV-DNA阴性者(58.3%vs 14.8%,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ITV感染不依赖于HCV或HBV而存在.PBMC中ITV-DNA主要在血清TTV-DNA阳性患者中检出,PBMC可能是TTV的一个贮存场所.

    作者:林潮双;凌小强;彭晖;邓洪;高志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声音振动刺激试验在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声音振动刺激试验(vAS)结合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P)检测胎儿宫内健康的价值.方法:选取1500例单胎妊娠在分娩前1周进行BPP检测,对于BPP≤6分者再加行VAS检验.结果:1500例行BPP检测中结果≤6分者再加行VAS检测.结果:1500例BPP检测中结果≤6分者为220例,220例再行VAS检测后有42例BPP评分仍≤6分.而且经VAS后BPP正常的178例与未经VAS时BPP即正常的围产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VAS能提高BPP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准确率.

    作者:陈安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E的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冠心病(cHD)与载脂蛋白E(ApoE)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ND)常规检测血脂,及取外周血抗凝,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ApoE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中甘油三酯明显增高;ApoEε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减低;ε4的杂合子型组频率减低,ε3的纯合子型组频率增高;不含ε3的较不含£4和不含£2的频率减低;£2基因型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ε4、ε3基因型组,均具有显著.结论:ApoE参与脂质的代谢,同时也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朱济瑛;高海青;周永坤;徐文玲;高颍;徐玲玲;曲修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目的:肺炎衣原体(Cpn)特异性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测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检测Cpn抗体.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和正常人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2%和30%(P<0.01);血浆中Cpn IgG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2%和28%,P值<0.001;血浆中Cpn IgM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6%和12%(P值>0.05).结论: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和血浆中Cpn-IgG的高检出率均见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但抗原的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卫群;张瑞华;龚辉;余竹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输卵管远、近端闭塞性不孕的显微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近端闭塞同时合并远端闭锁所致不孕的显微手术方式.方法:我院1998年1月~2001年6月经输卵管碘油造影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诊断为两侧输卵管近端闭塞合并远端闭锁的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输卵管伞端造口和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分析手术对恢复输卵管通畅和宫内妊娠率的影响.结果:9例患者术后第2个月3超双氧水通水示输卵管复通率为100%,随访过程发现宫内妊娠率达55.5%.结论:对输卵管远、近端闭塞的不孕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输卵管伞端造口,近端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许培箴;喻康;黄晓兰;陈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cl-2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与AL的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初治AL骨髓细胞的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FAB分型、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因索的关系.结果:(1)AL骨髓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l-2基因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无显著差异;(2)按FAB分型AML各亚型比较:bcl-2在M4及M5中的表达高于M1、M2和M3(P<0.05);bcl-2的表达与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44,P<0.05),与疗效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bcl-2基因在AL骨髓细胞中呈高表达,可作为AL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月波;何勤;秦苑;毕慧;刘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用于择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自身输血的临床效果,并远期随访其血浆病毒性肝炎抗原抗体指标.方法:择期手术病人40例,桡动脉放血后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气以及血浆电解质含量,并记录放血量、晶体液和胶体液的输入量,术后6个月左右随访部分病人的血浆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病毒抗原抗体指标.结果:1)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2虽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明显降低(P<0.05),病人组织的氧供未见明显下降,表现为指末氧、动脉血氧分压等均未见明显T降(P>0.05).3)远期随访部分病例,未发现1例血浆肝炎抗原抗体指标由阴性转为阳性者.结论:AN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适用于择期手术的自身输血技术.

    作者:娄强;秦惠莉;徐惠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分成米索前列醇组一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和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20u),每组各100例.观察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24h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病例数及药物不良反应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2h、24h出血量在米索前列醇组明显少于催产素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米索前列醇组未发生产后出血病例.两组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血压改变.结论:经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罗祥美;胡菊兰;杨丽娟;谷云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12例嗜铬细胞瘤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平扫后行动态增强双期或多期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结果:共13个病灶,平均直径5.6 cm.平扫12个病灶为低密度,1个为略高密度.动脉期10个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而坏死和囊变部分无强化.3个病灶强化不明显.门脉期仍有8个病灶持续强化,其余病灶为低密度.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嗜铬细胞瘤的血供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作者:乔颖;严福华;伍建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视腹腔镜保守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24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保守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适应症,预防和减少肿瘤破裂发生.方法:对24例卵巢良性畸抬瘤行囊肿剥除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发生肿瘤破裂13例,占54.2%,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术中出血65ml,2例并发皮下气肿,无术后出血、脏器损伤及化学性腹膜炎或肉芽肿发生.结论:对成熟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剥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涛;王焱;吴向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78~1999年诊疗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18个月,长存活39个月.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亦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安泽武;马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完全性截瘫的功能重建

    目的:提出一种重建完全性截瘫患者部分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的方法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5例完全性外伤性截瘫患者.游离损伤平面以上2条带血管的肋间神经,远断端切断,通过皮下隧道引至脊髓损伤处,将肋间神经外膜纵行切开后与脊髓损伤处上下段切开的脊髓外膜侧侧缝合,远断端经处理后埋入马尾神经丛.结果:随访1.5~2年,4例感觉平面均较术前下降2~3个节段,大小便功能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1例无效.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恢复.结论:带血管的肋间神经转位与脊髓、马尾神经侧侧缝合,可以重建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和大小便功能.

    作者:修先伦;张少成;王宁;王吉波;王季;祝玉玺;尹胜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黄芪皂甙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皂甙对小鼠脾细胞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从蒙古黄芪中提取黄芪皂甙(AS),在小鼠脾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或同时添加不同剂量的AS,PHA和ConA、rIL-2,测定小鼠脾细胞活性及其抗瘤活性.结果:AS对小鼠脾细胞活性有刺激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AS可以增强亚适剂量ConA对脾细胞的刺激作用并且能增强PHA或ConA诱导的脾细胞的抗瘤活性.单独使用AS不能明显诱导出细胞毒性,当与rIL-2联合使用时,AS可以增加小鼠脾细胞细胞毒性.结论:AS具有刺激脾细胞活性以及增强PHA或ConA诱导的脾细胞抗瘤活性的作用;可以显著地增强小剂量rIL-2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的细胞毒性.

    作者:张春辉;王华;倪启超;尤其俋;张天一;林琳;顾君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无痛性梗阻性黄疸病因分析(附136例)

    目的:探讨无痛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1年收治的136例无痛性黄疸,经B超、CT、PTC、ERCP或肝组织穿刺活检等检查及手术探查证实.结果:136例中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89例,其中胰头癌4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5例,胆管癌18例,肝细胞性肝癌7例;胆总管下段结石32例;硬化性胆管炎6例;胆汁郁积性肝炎5例;慢性胰腺炎4例.结论:无痛性梗阻性黄疸以恶性肿瘤所致为主,占65%,但良性疾病引起也占35%.其中胆管下段嵌顿性结石23%,硬化性胆管炎,胆汁郁积性肝炎占12%.因此,在鉴别诊断中要引起重视.

    作者:李明主;施维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2例疑肺隔离症病人接受了螺旋CT扫描.临床表现为痰血(2例),肺部感染症状(8例);无症状者(2例).螺旋CT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层厚2.5mm,床进2.5mm/0.75s者1例.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延时20s启动扫描.上述6例的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3D重建.另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仅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0例.表现肿块者9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2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0例,胸主动脉2例.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螺旋CT,尤多层螺旋CT是一种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作者:张志勇;陶力;陈刚;吴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对老年人心肌组织结构显像定性分析

    目的:通过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新技术评价老年人心肌组织结构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与基波显像之差别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在增益、抑制、TGC和LGC相同的情况下,从100名老年人中选出63名,因肥胖、胸廓畸形、肺气过多、肋问隙狭窄及老龄透声差等因素致常规基波二维图像显示欠清晰的心脏病患者进行显像定性分析.结果:参加定性分析人群中所有患者均获得比基波满意的自然组织谐波图像.主要表现在心肌、心内膜、房间隔和心瓣膜亮度增强,提高了对心内膜轮廓及小病灶的分辨率.结论:同传统的基波成像技术相比,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新技术能获取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是目前无创伤性检测老年人心脏病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吴江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意义.方法:将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患者哌列入第一组,将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的患者列为第二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院内病死率.结果:217例患者,其中第一组96例,第二组52例.发生低血压第一组9例(占9.36%),第二组31例(占59.62%).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第一组12例(占12.50%),第二组17例(占32.69%).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第一组14例(占14.58%),第二组25例(占48.08%).诊断心功能不全第一组11例(占11.46%),第二组14例.血清肌酸酶平均峰值第一组1349.2±211.7 U/L,第二组2814.6±352.7U/L.以上数据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院内病死率第一组8.14%,第二组34%.静脉溶栓、急诊PTCA和未行再灌注治疗的院内病死率在第一组分别为3.45%,4.26%,和30%,在第二组分别为10%,11.76%和80%.结论:合并右室心梗时,急性下壁心梗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严重,院内病死率增高.积极行溶栓或急诊PTCA治疗,可显著降低院内病死率.

    作者:刚丽;周京敏;童步高;王齐兵;蔡乃绳;葛均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脂肪肝伴肝纤维化患者食管动力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脂肪肝伴肝纤维化门脉血流与食管动力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同位素闪烁照相术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及彩色B超对45例脂肪肝伴肝纤维化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门脉分枝血流量,且所有脂肪肝伴肝纤维化患者通过肝活检病理证实.结果:脂肪肝伴肝纤维化组食管总通过时间平均值12.74±1.46s,与对照组6.19±1.32s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门脉血流减少和门脉分流产生及食管动力降低与患者脂肪肝伴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造成食管内壁改变也可能是食管通过时间延长的原因,说明同位素闪烁照相术测定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及彩色B超检测作为非创伤检查随访脂肪肝伴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效.

    作者:朱金水;王龙;达炜;胡兵;余永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4小时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2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对1993年6月~2001年12月,共12例2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的情况的分析.结果:12例患儿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疤痕不明显,疗效满意.结论:24h内新生儿整形手术是切实可行的,可以选择性应用.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吴坤南;施越冬;张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CagA-Hp感染与血清IL-8、IL-10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患者伴有CagA-Hp感染与其血清IL-8、IL-10之间的关系.方法:取H.pylori阳性PU患者100例,其中CagA-Hp抗体阳性患者50例,CagA-Hp抗体阴性患者5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清IL-8和IL-10水平.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CagA-Hp抗体阳性组血清IL-8和IL-10显著高于CagA-Hp抗体阴性组.(CaA-HpIgG抗体阳性患者中,胃溃疡与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血清中IL-8和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CagA-Hp阳性与血清IL-8和IL-10升高有关,但IL-8和IL-10水平与溃疡发生的部位无关.

    作者:王如华;朱金水;邹静;朱励;余小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胆固醇血症肾皮质中RAP的表达

    目的:探讨受体相关蛋白的(RAP)在肾皮质的表达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编码319氨基酸的RAP基因片段克隆表达的融合蛋白,制备针对该受体相关蛋白的抗RAP抗体,用免疫印迹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法分析家兔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的肾皮质中RA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在44KDa处均有RAP杂交带,RAP在高胆固醇血症模型肾皮质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RAP主要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肾小管周围间质内.结论:RAP可能在脂代谢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迎青;徐广飞;倪衡键;凌树才;邵义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形态学观察及半定量分析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腓肠神经的形态学观察及半定量分析在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12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和3例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患者的病理资料,并通过PharmaciaBiotech图象分析仪在患者腓肠神经的半薄切片上随机选取30条有髓纤维,计算平均纤维直径、平均轴索直径、g比率、髓鞘面积与轴索面积的比值.结果:各组患者腓肠神经的纤维平均直径和轴索平均直径均大于正常对照,但仅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g比率、髓鞘与轴索面积之比在各组间未显示明显差异(P>0.05).患者组腓肠神经的形态学改变为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见.结论:腓肠神经半定量分析对于诊断急性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一定价值.

    作者:董继宏;李振新;秦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生长抑素及抑肽酶制剂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类似物、抑肽酶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4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16例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12例应用抑肽酶,16例一般治疗,统计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生长抑素组与抑肽酶组相比有近似的治疗效果,但住院费用较高;普通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均较长.3组住院时间近似.结论:应用生长抑素或抑肽酶制剂对缓解症状有较好的效果,但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费用较高,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作者:刘寒;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35例原发性胆囊癌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在我院的诊治状况,探讨提高该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4~2001年35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胆囊癌占同期胆道外科疾病的1.7%.术前诊断率为51.43%(18/35),误诊率为48.57%(7/35),手术切除率为14.28%(5/35).急诊手术26例,占74.28%.结论: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国庆;王学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吸虫病诊治的研究

    目的:提高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8例肺吸虫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生食水产品史.临床表现以胸腔积液、咳嗽、咳痰、发热、胸痛为常见,分别占到88.9%、83.3%、61.1%及50%.一些不明原因的气胸(22.2%)常与肺吸虫病有关.15例患者的末梢血嗜酸细胞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升高(占83.3%),6例患者抽取胸水检测,其嗜酸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到29%~85%.此病的肺吸虫皮内试验及血清肺吸虫循环抗体检测敏感性虽高,但特异性较差.而血清肺吸虫循环抗原特异性相对较高,同时对治疗亦有指导作用.经吡喹酮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肺吸虫病患者均有生食水产品史,临床表现多样,末梢血及胸水中嗜酸细胞计数和血清肺吸虫循环抗原、抗体检测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吡喹酮仍是治疗此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立新;王建萍;祝墡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腹主动脉阻断对冠心病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阻断对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24例腹主动脉瘤病人根据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被分为冠心组和非冠心组,每组各12例,其中冠心组12例病人心功能均为I-Ⅱ级,心脏危险因素分级为低危至中危.两组病人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分别在腹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5min和10min经ECG、桡动脉和肺动脉导管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和肺循环阻力(PVR).结果:阻断后两组病人的HR、MAP、SVR和PVR均明显增加,CI和PCWP明显降低(P<0.05).比较两组病人各阶段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术中均未出现心律紊乱和心肌缺血.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心功能正常的冠心病病人肾动脉以下阻断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非冠心病病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作者:仓静;马骑;薛张纲;蒋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肿瘤标志物CEA、CA153、SCC、CY211联合检测肺癌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44例有肺部疾病人院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肺癌患者94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BLD)50例,用免疫放射法检测其血清CEA、CA153、SCC和CY211的含量.结果:肿瘤患者血清CEA、CA153、SCC、CY211的阳性率分别为38.20%、59.30%、20.48%和54.95%,明显高于BLD组(P<0.001);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鳞癌以CY211阳性率高,达88.46%,腺癌为CA153(73.91%),小细胞肺癌(SCLC)为CY211(52.94%);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将阳性率提高到89.36%,特异度为80%;血清CA153+CY211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4.94%,特异度为84%;对于不同分期,血清CEA、CA153和CY211含量随期别的升高而升高;标志物联合检测早期肿瘤诊断敏感度为7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SCC和CY211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早期诊断阳性率,建议联合检测方式以CA153和CY211为佳.

    作者:王赟;陈小东;张静;张斯为;姜丽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T细胞性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T细胞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分型及病理.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病理证实为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炎.依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局灶型(39例)和弥漫型(4例).着重描述少见的弥漫型的临床特点.结果:局灶型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关节酸痛、自限性病程及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弥漫型表现稽留高热、网状内皮系统肿大、皮疹、无系统损害证据、白细胞数及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正常,中等以上剂量(>1mg@kg-1@d-1)泼尼松有效,容易反复发作.两型病理均表现为非坏死性血管炎,免疫组化分析提示浸润组织的细胞为T淋巴细胞.结论:T细胞性血管炎无论从血管炎的细胞免疫组化病理还是其临床表现、分型均与其他血管炎明显不同,建议单独立题命名.

    作者:於强;陈慧勇;姜林娣;张锦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抗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端粒酶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人胃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万法:合成与人类端粒酶RNA模板区碱基序列互补的ASODN,并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剂DOSPER介导,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FGC85,空白组和正义寡脱氧核苷酸(SODN)作为对照.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结合ELISA方法检测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台盼蓝拒染法细胞计数、噻唑蓝(MTT)试验观察癌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增生抗原Ki-67.结果:脂质体介导的抗端粒酶ASODN对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细胞计数和MTT试验显示胃癌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Ki-67染色阳性率显著降低.结论:特异性抗端粒酶ASODN可运用于抗肿瘤实验性治疗和相关研究.

    作者:林志辉;刘厚钰;潘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正常人、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及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患者的叶酸、VitB12水平,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HCY水平在无并发症组(17.8±7.1μmol/L)及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23.42±7.6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97±3.9μmol/L)(P<0.01或P<0.001);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HCY水平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HCY与叶酸、VitB12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血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水平存在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较高的HCY水平很可能较非糖尿病病人更易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其增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高辉;王瑛;董玉琳;杨舒;付晓野;朱雯梅;全新胜;何美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目的:分析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用氩绿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6例(46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15例(15眼),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和半侧静脉阻塞31例(31眼).治疗前后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CRVO组13眼行全视网膜光凝;2眼行黄斑格栅光凝.BRVO组31眼均行象限播散光凝.结果:CRVO组治疗后视力提高8眼(53.3%),不变4眼(26.7%),下降3眼(20%),提高与不变和下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RVO组视力提高23眼(74.2%),不变4眼(12.9%),下降4眼(12.9%),提高与不变和下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两组相比,在视力提高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均消失,视网膜、视乳头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出血和渗出吸收或基本吸收.结论:激光治疗能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内新生血管,以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玻璃体出血的发生,并能使黄斑水肿消退,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视功能.

    作者:黎蕾;罗传淇;吕嘉华;李萌昌;张勇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从临床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脑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栓塞病人72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4d分别对临床疗效及颅CT作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73.7%,显效率为55.3%,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41.2%、1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05);复查颅CT发现治疗组的梗死灶明显缩小.结论:临床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疗效满意,是治疗脑栓塞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冯玉兰;于峻;邵京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探讨(附62例报告)

    1993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行急诊切除胆囊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昌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护理

    机械通气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在呼吸支持治疗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机械通气作为病人自主呼吸的替代或辅助,是一种非生理状态的呼吸方式,病人又处于严重的病理状态F,呼吸功能异常,经常会发生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不协调,即人机对抗,这是机械通气的一种严重并发定,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增加氧耗,加重循环负担,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导致休克和窒息.

    作者:魏美红;洪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析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和病理意义

    神经鞘瘤是发生在周围神经鞘瘤雪旺氏细胞的一种肿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颈部神经鞘瘤较多见,而颈部的肿块种类繁多,从这众多种类肿块中区别出神经鞘瘤,有赖于识别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本文收集我院1990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21例,对其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王军;黄田业;陈建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156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我院血液内科收治AL患者156例.所有病例均以细胞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为基础,或加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诊断,按FAB分型.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陈小林;赖应昌;刘扶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晚期食管、贲门癌的电化学治疗14例报告

    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出现梗阻是治疗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0年8月~2001年12月用电化学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梗阻1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军;应荣彪;王祥龙;瞿海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治(附3例报告)

    1临床资料1995年4月~2001年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支气管断裂3例,均急诊手术,行I期气管重建,手术效果良好,全部痊愈出院.现将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陆一民;张晓膺;刘宁;王中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硅酮凝胶喷雾剂Ⅱ型治疗痤疮瘢痕

    痤疮俗称青春豆、粉刺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皮脂腺、毛囊慢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发病原因与雄激素分泌、皮脂溢出和毛囊内微生物聚集有关.

    作者:亓发芝;顾建英;施越冬;张晓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间断颈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

    在一些疾病的发展或治疗过程中,患 者可发生明显的呃逆,临床上对顽固性呃逆(指用中西药治疗、针剌、指压神经、膈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者[1])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初步探讨采用颈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

    作者:郭素莲;李松梅;田波;张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创伤性ARDS 21例诊治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诊和危重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60%.创伤是引起ARDS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4年~2001年共收治21例急性创伤性ARDS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两种方法终止16~24周妊娠的随机比较

    临床上一直采用利凡诺尔(Rivano1)终止16~24周妊娠,此法虽效果肯定,但常造成胎盘、胎膜残留,故需常规刮宫,并有感染、出血、脏器损伤等诸多严重并发症的危险.

    作者:马幼菊;韩立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7例胰腺损伤的治疗分析

    胰腺解剖位置隐蔽,损伤不易诊断,常需手术确诊,其治疗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院1986年6月~2000年6月间共收治不同类型胰腺损伤17例,均经手术治愈.报告如下.

    作者:吴维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常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长期或终生服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我们对2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用药情况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显示: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286例中能坚持服药者为98例,仅占34.2%,通过护理干预治疗,服药的依从性上升为6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张贺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颈外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

    近几年,经周围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但目前多采用经肘部静脉进针[1],因其需特制长导管的价格昂贵,使临床推广普及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者:叶关毅;李丽香;周曙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肛门病的门诊外科手术治疗

    当今肛肠外科术后的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其原因与病人要求减轻医疗费支出及现代人工作繁忙等等有关.于2001年10月开始,我科开展了门诊外科(Day Surgery)治疗系统.至今为止,共进行门诊肛肠外科手术16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道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尿毒症病人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透析治疗的广泛开展,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但由于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原因,死亡率仍在较高水平.现就我院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尿毒症病人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文;王健;关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立体定向微创抽吸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是否采用外科手术,手术时机和方式有不同观点[1~3].我院从1999年5月~2001年5月应用立体定向微创抽吸治疗4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ute hemorrhagic con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是一种传染性很强,又有一定自限性的病毒性眼病.据Chatteriee[1]报道,1969年在加纳首先爆发流行,并迅即波及非洲、亚洲、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作者:徐六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卒中

    我科于1999年1月~2000年10月将临床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β-七叶皂甙钠及甘露醇,对照组单用甘露醇,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评价、效果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高思山;马继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除颤成功抢救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报告

    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为致命性心律失常,积极采取电复律、电除颤是主要复苏手段,现将电除颤53次成功抢救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报告如下.

    作者:潘澄;任建英;王伟;章之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706代血浆所致神经系统脱髓鞘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患者于2000年11月26日静滴706代血浆后出现发冷,测体温37.8℃.同时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第2天症状减轻,又连续静滴2d,每天静滴结束均出现上述症状.自此后恶心呕吐加重,并出现眼脸浮肿,腰背部疼痛明显.

    作者:杨世凤;张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41例分析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又名左旋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是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类药物,口服吸收快,绝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体外抗菌作用是氧氟沙星的2倍,药物动力学特性与氧氟沙星相似,不良反应少.我院近2年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计春华;欧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现代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增高.心房颤动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显著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较高的血栓栓塞致残、致死率.

    作者:朱文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对肝癌的研究颇为深入.在基础研究方面,肝癌的基因研究起步较早,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丰富;在临床研究方面,早期发现的研究处国际领先、诊断和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杨秉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超在肌腱吻合中的作用

    在肌腱吻合中,特别是对三、四区屈肌肌腱损伤,寻找肌腱近断端有时很困难,在实践中发现用便携式B超对寻找近断端很有帮助.方法如下:常规清创,用无菌纱布将创面覆盖,自创面向近端处涂上无菌耦合剂,在B超引导下找到近端断端,用细针头穿刺固定,如果断端离创口很近,可以用直蚊式钳取出;如果较远,沿针头处作一小切口,用肌腱吻合线将近断端缝扎,自创口处沿腱鞘逆行穿入双细钢丝,自切口处穿出,将近端牵出.

    作者:殷升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