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440
  • 国内刊号:32-1412/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64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交通医学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充血性心力衰竭69例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9例CHF患者(CHF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TNF-α进行测定.结果:CHF组TNF-α 0.36±0.13μg/L,高于对照组0.23±0.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Ⅱ级TNF-α为0.31±0.15 μg/L,Ⅲ级为0.35±0.18 μg/L,Ⅳ级为0.41±0.17 μ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α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郭再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速碧林0.4ml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14天.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下降(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下瘀斑.结论:速碧林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86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LVEF明显上升,LVEDd、LVESd、PAS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收缩压(t=1.75)、舒张压(t=2.00)、心率(t=2.13)测定值有轻微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用药前后LVEF上升、LVEDd、LVESd、PASP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SBP、DBP、HR则无显著性改变.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琴;薛明华;李军;孟海燕;朱蕾;鞠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治疗气胸32例效果观察

    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部分患者需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既往大多采用粗导管,创伤大,并发症多.我科于2001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治疗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葛晓燕;周育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1例诊断体会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遗传性共济失调(小脑型)中的一种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病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影像学的发展,MRI、CT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报告1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的OPCA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张炎;王万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诺贝特致肾功能损害2例报告

    非诺贝特(力平之)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确切.近期我们使用该药发生肾功能损害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目的:介绍对侧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方法.方法:采用对侧背阔肌肌皮瓣,蒂部为背阔肌,从健侧乳腺后间隙将肌皮瓣移至患侧再造乳房,皮瓣长宽比例达(4~5):1.结果:15例乳房再造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满意12例(80.0%),比较满意2例(13.3%),不满意1例(6.7%).结论:对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杨军;姚建;季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24例报告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处理经验.方法:24例中8例保守治疗,16例在伤后2~48小时内筋膜切开减压,切开同时行钢板内固定10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应用外固定架4例.结果:保守治疗中5例痊愈,16例切开减压,其中14例恢复正常,1例功能障碍,1例留有轻度挛缩畸形.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应早期切开筋膜减压,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陈金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及预后的意义.方法:50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术后依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分为Ⅰ、Ⅱ、Ⅲ组,比较3组之间的预后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按照GOS预后评分:良好22例,轻残15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4例.Ⅰ、Ⅱ、Ⅲ之间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差异,预后较好组的颅内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示颅内压过高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管义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8例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TUR)对成人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TUR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分别行囊肿切除术或囊壁切除术,16例获随访6~26个月,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囊肿消失.结论:TUR治疗输尿管囊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应作为输尿管囊肿的首选疗法.

    作者:高雪庆;刘娜;郭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1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临时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经肠镜及手法扩肛后恢复正常排便.结论: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回肠末端造口术,对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作者:王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维瞬间牵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6例

    目的:通过3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多功能牵引疗效分析,探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腰突症患者306例,采用三维瞬间牵引、术后卧床3天,配合输液、局部封闭及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随诊3~15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达85%,平均住院为9.5天.结论: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符合三维空间理论,是非手术治疗腰突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为民;张亦峻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磷酸肌酸冷血停搏液在双瓣替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冷血停搏液在双瓣替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双瓣替换术随机分为磷酸肌酸(CP)组和对照组(各10例).CP组于主动脉阻断时经左、右冠状动脉灌注加入CP 2.5g/L的冷血停搏液,对照组停搏液不含CP,记录两组临床及心电指标,并于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2、6、24、48小时5个点抽动脉血检测LDH、CK、CK-MB,cTnT.结果:主动脉开放后CP组辅助循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所需正性肌力药物支持的时间和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6h LDH对照组与CP组分别为615.12±55.16、478.66±11.12u/L;CK为902.82±60.14、590.32±37.82u/L;CK-MB为124.58±17.12、53.93±4.46u/L;cTnT为4.875±1.532、2.542±1.024ng/ml,均P<0.05.结论:CP组辅助循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CP冷血停搏液可减少心肌酶漏出,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革平;徐正安;刘国锋;孙健;施东辉;周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子与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同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通过常规培养,在体外观察其生长特性、抗原表达等特征;然后通过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观察其分化潜能.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增殖,常规培养条件下,原代培养需要2~3周,转代后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抗原,CD44、CD29、CD105阳性,CD45、CD06、CD34以及HLA-DR阴性;在相应条件培养基的诱导作用下,MSCs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增殖,同时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骨细胞,符合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作者:钱寒光;赵基栋;祝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PBMC和脐血CD34+细胞诱导DC2的实验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诱导DC2方法.方法:分别用rhIL-3(10ng/ml)+rhG-CSF(100ng/ml)和rhFlt-3L(100ng/ml)+rhIL-3(10ng/ml)+rhG-CSF(100ng/ml)诱导人PBMC和脐血CD34+HSC向DC2分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表型,同时观察rhTNF-α和人CD40单抗诱导DC2分化成熟的作用.结果:rhG-CSFh+rhIL-3未能较好地从PBMC中诱导出DC2,但是从富集的脐血CD34+HSC用rhFlt-3L+rhIL-3+rhG-CSF诱导,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DC2,并有较高的扩增效率,但离临床研究和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DC2的诱导方法仍需进一步优化.人CD40单抗和rhTNF-α一样,能有效地诱导DC2分化成熟.结论:体外联合多种细胞因子从CD34+HSC成功地诱导出DC2,抗人CD40单抗有利于DC2的活化成熟.

    作者:王金湖;邵启祥;阴晴;王胜军;潘湘涛;顾超;许化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1503的ESBLs基因型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汕头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1503株的耐药表型与基因亚型.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Kp1503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MIC;设计TEM、SHV和CTX-M型全编码基因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Kp1503株为多重耐药株,除对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敏感外,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耐药;其所携带的三种β-内酰胺酶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论:汕头地区存在同时产SHV-12、CTX-M-3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石蓉林;陈淑贞;钱元恕;令狐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温血诱导及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Ⅰ(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作者:王晓伟;顾海涛;莫绪明;张汝舫;王振喜;孙剑;沈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载脂蛋白E基因表型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表型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65例CSDH患者外周血的ApoE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ApoE基因型分别为E2/E2 6例、E3/E3 14例、E4/E4 8例、E2/E3 7例、E2/E4 11例、E3/E4 19例.与对照组相比E4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3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E4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检测ApoE基因型有助于确认高危人群;E3可能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震;顾志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考马斯亮兰法测定壳聚糖中蛋白的含量

    目的:运用考马斯亮兰G250显色剂测定壳聚糖中蛋白含量.方法:蛋白质分子均具有酰胺基团,考马斯亮兰G250染料上的阴离子与蛋白质上的酰胺结合,使溶液变为蓝色,于595nm处测定吸光度可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考马斯亮兰G250分光光度法测定壳聚糖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4.9%,回收率为93.2%~108.7%.结论: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

    作者:刘小华;张美霞;于春梅;徐广飞;杨宇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GBE50对高血脂大鼠心脏GSH-PX酶活性和MDA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提取物GBE50对高血脂大鼠心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高脂模型组和治疗组.分组给予高脂饲料13周后,予GBE50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检测.预防性给药:高脂+GBE50 50mg/kg·d,治疗性给药:GBE剂量为25mg/kg·d,50mg/kg·d,100 mg/kg·d.采用DTNB法测定GSH-PX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结果:(1)GBE50治疗性给药呈剂量依赖性地恢复并提升模型大鼠心脏中的GSH-PX活性;预防性给药能恢复模型大鼠心脏GSH-PX的活力.(2)GBE50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心脏MDA水平,抑制其脂质过氧化损伤.结论:GBE50治疗和预防性给药可有效防治高血脂对心脏器官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恢复其GSH-PX酶活力.

    作者:方阅;潘家祜;孙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免疫吸附法纯化人胚嗅鞘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人胚嗅鞘细胞以及纯化的方法.方法:分离人胚嗅球,采用胰酶消化获取单细胞悬液,应用含Forskolin、BPE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p75包被的培养皿,培养2周后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培养细胞形态多为2~4极细胞,成纤维细胞少,嗅鞘细胞纯度非常高,嗅鞘细胞标志物p75阳性.结论:嗅鞘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要求极高,应用p75免疫吸附纯化培养的嗅鞘细胞效果好.

    作者:苗宗宁;祝建中;钱寒光;赵基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尺骨冠突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国人尺骨冠突参数的特点,为临床修复和重建冠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作研究,分别测量男女尺骨冠突的高度,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开角的大小以及冠突高1/2处在冠状面上的宽度,矢状面上的厚度等,并根据性别对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在冠突内侧止点的位置与冠突高1/2处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男性尺骨冠突平均高度、宽度、厚度及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分别为18.43±0.56mm、22.53±0.78mm、8.17±0.32mm和20.93±0.34mm,女性为16.35±0.41mm、19.76±0.82mm、6.32±0.83mm和18.48±0.59mm,经统计学分析男性上述指标明显大于女性(P<0.05),与男性平均身高及尺骨长度比女性大有关,而开角的大小约30°,无性别差异(P>0.05),与身高及尺骨长度无关.根据肘关节尺侧副韧带前束在冠突内侧止点位置与冠突高1/2的关系,有3种类型.结论:根据正常成人尺骨冠突测量数据及肘关节尺侧前束在冠突内侧止点处的位置,可为临床重建尺骨冠突及尺侧副韧带前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友华;马江川;吴菊;刘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佳效果.

    作者:高阳;芦琳;张甦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温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TNF-α的影响

    目的:研究温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对SD大鼠EAT甲状腺组织TNF-α的测定,了解温肾方等对EAT发生的干预机制.结果:EAT大鼠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温肾方组、雷公藤组、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方可能通过对TNF-α的抑制而对EAT能起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顾志峰;余江毅;秦文浩;崔世维;曹晓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5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29例;应用抗过敏药物斯特林等治疗20例;应用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静滴21例;病情较重反复发作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结果:住院时间3~25天,平均12.9天,治愈49例,好转6例.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皮肤、关节肿痛、腹痛及紫癜性肾炎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殷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达17%~19.8%.为了提高AMI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4年2月~2005年7月救治AMI患者共37例,对AMI患者围急诊期急救与护理已形成一套系列抢救程序,旨在提高AMI第一时段的抢救水准,保证患者在急诊抢救期间得到快的治疗和护理.

    作者:张学梅;盛沛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对策

    安定是一种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安全范围大,一般发生严重后果者少[1],但因容易获得,以至于中毒患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占急诊药物中毒的80%.本文对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救治的145例安定中毒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中毒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夏金英;常淑娴;沈德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手汗症的手术配合

    手汗症是指无任何原因下超过正常生理的出汗,病因未明.患者往往自幼发病,青春期加重,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我院自2004年7月起应用电视胸腔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5例,疗效确切.

    作者:朱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输卵管残端妊娠2例报告

    [典型案例]例1患者35岁,因停经46天,下腹坠痛1小时入院.查体:T 36℃,P 92次/分,BP 90/6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下腹部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宫颈着色,举痛明显,子宫正常大小,有摇摆痛,双附件区增厚,压痛(+).

    作者:李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慢性盆腔炎是指感染侵袭内生殖器,发生于子宫及其周围组织、输卵管、卵巢及其盆腔腹的炎症,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是女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我院自1999~2004年采用药物灌注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剑婷;黄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观察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66.7%,胎儿并发症占60.0%,手术产率96.7%;对照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14.0%,胎儿并发症占6.0%,手术产率44.0%.结论:及早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和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胎头先露潜伏期人工破膜3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潜伏期人工破膜对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头先露初产妇,在潜伏期进行人工破膜(A组).取同等条件220例为对照组(B组),预防人工破膜的并发症.结果:A组的平均总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潜伏期人工破膜可达到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刘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经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2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庆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佐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剖宫产患者术毕用左旋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用地塞米松组,下肢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组.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术后镇痛时间长,下肢运动恢复快,适用于无条件行PCA或经济实力差而又希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患者.

    作者:郭纪东;赵江峰;雷兴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南通市小学生意外伤害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南通市两所小学3~6年级的学生及家长,以问卷方式调查在过去1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以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水平.结果:共调查350例学生,其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4.57%,伤害次数发生率为26.01%.跌伤和碰撞伤是常见类型,其伤害的地点是学校.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年龄、行为性格特点等有关.结论:小学生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对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仲亚琴;李百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健康体检8477例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检出病谱及疾病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本院体检中心,资料完整的8 477例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 477例体检中健康组913例(10.77%),异常不明显组3 811例(44.96%),异常明显组3 753例(44.27%).异常中,各专科医师检查异常1 242项,测血压、影像学(X线和B超),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异常17 850项,合计19 092项平均异常为2.5项/例(异常不明显组1.63项/例,异常明显组3.43项/例).异常明显组中常见疾病:(1)癌肿6例(乳腺癌2例,甲状腺癌、肺癌、肝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1例);(2)高血压14.12%(1 197/8 477),脂肪肝13.73%(1 164/8 477),其中血脂升高70.27%(818/1 164),肝功能异常43.73%(509/1 164)和高血粘度21.82%(254/1164);(3)胆囊结石6.14%(543/8 847)和肾结石3.03%(257/8 477);(4)糖尿病3.02%(256/8 477,≥11.1mmol/L 0.59%,50/8 477);(5)乙肝3.86%(327/8 477),其中68.80%为病毒携带者,7.64%为慢性肝病、肝硬化,2.14%为乙肝活动期或新病例.结论:健康体验可检出疾病,及早防治.

    作者:龚毅红;沈洪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必奇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35例临床观察

    红霉素静滴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很高,作者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患儿静滴红霉素之前予口服必奇(双八面体蒙脱石),观察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手段之一,起效迅速.过去较多采用脐静脉单通道换血,由于存在管道死腔,其旧血换出率略低,且易感染,插管时可能使脐静脉血栓推入体循环而致栓塞,因而存在较多缺陷.我科自2003年5月以来,采用同步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红;张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早产儿、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分析

    胆汁酸(TBA)具有胆道分泌、肠道重吸收的肠肝循环特点,血TBA是肠肝循环的流量表,空腹血清TBA含量很低,水平升高表示存在胆汁淤积[1].本文用酶比色法检测健康早产儿、新生儿的空腹血TBA水平,以分析胆汁淤积情况.

    作者:李春红;王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射频鼻甲减容术126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射频鼻甲减容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康普牌XVG-11型微电脑射频治疗仪对12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进行射频治疗.结果: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总有效率达94.2%;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达89.5%.结论:射频鼻甲减容术疗效确切、安全,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周莉光;隋巧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尖周炎7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用于乳牙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乳牙尖周炎进行根管治疗,追踪观察1年.结果:成功75例(96.15%),失败3例(3.85%).结论:Vitapex糊剂是较理想的乳牙根管充填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亚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术后驱逐性脉络膜出血1例报告

    驱逐性脉络膜出血是内眼手术少见,又有严重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现将我科发生在术后并经保守治疗成功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疗经验.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34眼),经过针对全身基础病变的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及降眼压等措施综合治疗.结果:视力提高或改善22眼,无明显改善10眼,下降2眼;神野改善22眼,无明显改善12眼,眼底视盘水肿减轻总有效31眼.结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早期预防和治疗原发病很重要.

    作者:孔宁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庭性眩晕的康复训练

    前庭性眩晕是指由于空间定向发生障碍,人体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发生错觉,形成一种与实际并不存在的自身或环境的运动幻觉.前庭性眩晕是常见的疾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但只能减低前庭神经代偿功能,不利于前庭功能的终恢复.而前庭功能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康复训练方法和机制加以概述.

    作者:黄东林;王耀武;蒋纪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外科手术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开展的手术类别也越来越多,但是术后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引起肺栓塞[1],已引起重视.国内对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就腹腔镜术后DVT发病机制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陈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利钠肽在小儿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也是患儿重要的死亡原因.近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时血浆中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明显增高,并与心衰评分及射血分数相关.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其分泌的主要条件,其血浆水平可以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并优于心房利钠肽(ANP)[1,2].

    作者:赵建美;徐美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拆卸式儿童胸部摄影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儿童胸部X线摄影装置.方法:根据儿童运动系统坐比站发育提前半年时间这一规律,我们设计了儿童坐姿胸片架,让儿童坐着进行胸部X线摄片.结果:用儿童胸部摄影架拍摄儿童胸片,儿童容易接受,显得安静,可保持相对静止的姿势,拍摄的X线片肺充气足,膈肌下降,肺血管纹理显示清楚.结论:可拆卸式儿童胸部摄影架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胸部X线摄影提供了一种安全舒适、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沈平;倪赵勤;成钢;江俊峰;唐祖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胎儿舌部畸胎瘤1例超声表现

    [病例资料]孕妇,27岁,孕1产0,孕28周.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7.2cm,颅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在胎儿口部正前方见一中等回声区漂浮于羊水中,另一端与口腔相连,形态不规则,大小6.2cm×5.2cm,内部不均匀,彩色多普勒示内有少量星点状血流(图1).胎心、胎动正常,脊柱排列整齐,胸、腹腔内部未见异常,四肢结构正常.羊水明显增多,深无回声区为12cm,胎盘位于前壁,成熟度Ⅱ级.超声诊断:(1)单胎头位.(2)胎儿口腔肿瘤.(3)羊水过多.

    作者:陈慧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回盲部肿块47例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对回盲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完整CT资料的回盲部肿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炎症24例,以阑尾周围脓肿包裹为多见,CT表现以腔外肿块、模糊境界、周围渗液、不全梗阻、不均匀强化为主;肿瘤23例,以盲肠、升结肠癌为多见,CT表现以腔内肿块、境界局限、周围浸润、明显强化及远处转移为主.结论:CT扫描对回盲部肿块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依据.

    作者:朱玉春;周伟;王建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

    动脉瘤手术的原则是将动脉瘤排出于血循环之外,使之免于再破裂,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防止发生脑缺血.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还有血管内介入疗法等.手术过程中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对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师的要求高,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46例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46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术前、术中、术后均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使尿糖控制在±~+,血糖略高于正常水平.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各2例,切口感染、高糖高渗非酮性昏迷、低血糖各1例,经治疗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率.结论:外科治疗仍是食管、贲门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首选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光成;陈云琦;管宏俊;孙长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3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与顺铂组成的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长春瑞滨25mg/m2,静注,第1,8天,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28天为1周期,至少完成2周期.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CR+PR)37.2%.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基本可以耐受.

    作者:任洁;范怡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氨基芴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基芴(2-AFF)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肝癌模型以0.05%2-AFF的饲料喂养SD大鼠10周.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肝脏指数、ALT、AST、γ-GT及肝组织的病理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葵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龙葵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玉琴;张伟;李锋;顾锦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颈部巨大恶性畸胎瘤1例

    恶性畸胎瘤发生于胚胎迷走组织,多为实体性,主要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组成,常见有分化不良的神经外胚层成分,故又称不成熟型畸胎瘤,多发于睾丸和卵巢,发生于颈部极少见.本院收治1例颈部巨大恶性畸胎瘤,经非手术综合治疗痊愈.

    作者:徐克成;左建生;牛立志;郭子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化学栓塞-冷消融-酒精注射序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性肝细胞癌51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冷消融-经皮酒精注射(PEI)序贯治疗对不能手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1例HCC患者先作TACE,2~3周后,作冷消融,2~3周后再作PEI.冷消融治疗采用Cryocare冷冻外科系统完成.结果:48例获6~20个月随访,39例(81.2%)治疗后肝内肿瘤缩小,6例(12.5%)无变化,3例(6.2%)增大,治疗前AFP升高34例,治疗后AFP下降29例(85.3%),4例(11.8%)无明显改变,1例(2.9%)升高;42例(87.5%)己生存6~20个,6例(12.5%)死亡,生存时间4~17个月.按Kaplan Meier法计算,半年生存率89.6%,1年生存率80.0%,1年半生存率66.6%.结论:将TACE-冷消融-PEI序贯应用,有相辅相成作用,可作为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性HCC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克成;牛立志;周强;何卫兵;郭子倩;左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皮冷消融治疗局部进展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氩氦冷消融技术治疗局部进展型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接受经皮冷消融治疗,随访时间超过2年.采用氩氦消融系统,在B超或CT引导下,将穿刺导管经皮插入肿瘤中心进行冷消融.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率胸痛为78.5%,咯血79.2%,咳嗽69.1%,呼吸困难72.0%.症状改善持续时间1~21个月,中位13个月;治疗后3个月,有CT复查资料者98例中,CR 25例(25.5%),PR 41例(41.8%),MR 21例(21.4%),NC 11例(11.2%);有48例(40%)在随访期出现肿瘤复发,12例(10%)在肺外出现转移灶.目前仍生存的84例中,长已生存24个月.生存率:6个月64%,12个月55%,18个月44%,24个月36%.2例并发气胸,4例并发血胸,5例并发肺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型非小细胞性肺癌,氩氦冷消融可有效地改善症状,促进肿瘤退缩,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作者:牛立志;何卫兵;郭子倩;张述平;贺轶松;左建生;徐克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芬太尼透明贴剂治疗肝癌疼痛155例效果观察

    疼痛是肝癌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芬太尼透明贴剂(多瑞吉)是一种强效阿片类止痛药.用该药治疗肝癌疼痛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姚海蓉;倪志权;施海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周剂量艾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老年NSCLC 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周剂量国产多西紫杉醇(艾素)联合顺铂4周方案治疗不能手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期或Ⅳ期NSCLC 42例,艾素35mg/m2静脉点滴,第1、8、15天;DDP 25mg/m2静脉点滴,第2、3、4天.28天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42例均可评价,CR1例,PR 21例,NC 15例.总有效率52.4%;1年生存率45.2%(19/42);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7.1%(3/42).其它副反应轻微.结论:周剂量艾素联合顺铂4周方案治疗晚期老年NSCLC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葛伯建;卫国华;许春明;谭清和;龚振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产科分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征.当合并妊娠时,病情更为复杂难治,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可因贫血、出血和感染对母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这类患者,值得探讨.现将我院妇产科自1999年至今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再障报告如下.

    作者:李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观察

    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已有显著进展,但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过度虚弱者,可由骨髓增生低下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患者,常规化疗效果差,接受正规联合化疗,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治疗相关死亡率高.我科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小剂量阿克拉霉素(Acla)或高三尖杉酯碱(HHT),加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预激方案治疗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钰;徐茂忠;许忠仁;徐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NGF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率为92.5%,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GF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21例,存在嗜神经现象19例,两组间NGF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NGF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NGF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NGF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俞大力;姚阳;吴煜农;于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去甲长春花碱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去甲长春花碱(盖诺)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盖诺25mg/m2第1、8天,顺铂40~50 mg第1~3天,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结果:CR 1例,PR 15例,SD 11例,PD 9例,总有效率44.4%.初治有效率56.7%,复治有效率30.8%.主要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结论:盖诺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易耐受,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化疗方案.

    作者:王建军;燕霞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00例形态学观察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生(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MDS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用瑞氏染色后的骨髓涂片,低倍镜检查下寻找骨髓小粒,再油镜检查幼稚细胞簇.结果:外周血象:大部分可找到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骨髓象: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阳性率为38%.结论:血象、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时检查有助于MDS的诊断.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检查对区别MDS和其他血液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秀芳;孙峰;尹红;黄石兵;陆德炎;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7例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上常见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法仑及以后的VAD方案等的应用使MM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仍有较多难治复发的MM.我们2003年3月~2005年3月采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性MM 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茂忠;徐昕;赵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的改良

    目的:为快速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提供改良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方法:取PCP大鼠模型肺组织印片,分别作姬氏、刘-姬氏复合染色.结果:刘-姬氏复合染色示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内有4~8个紫红色囊内小体,囊内部结构鲜明、清晰可辨、背景对比度好.结论:刘-姬氏复合染色法结果清晰、对比性好、特异性强、简便快速.

    作者:王建新;李荣;王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属于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总的来说目前还是难以治愈的疾病,近年来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以干扰瘤细胞生长和生存通路为机制的新药快速进入临床,以临床特征和细胞遗传学等生物学特征为基础的新预后评价系统不断完善,新药单用或新药联合方案(如联合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和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正在大量涌现.

    作者:陆德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在早期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发展较缓慢,主要涉及髓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并有不成熟性,脾大.在受累的细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一般经过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作者: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肿瘤无创/微创治疗现况与进展

    肿瘤无创或微创治疗在新世纪伊始,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迅速发展.其内涵是既消灭肿瘤,又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狭义的微创治疗仅指腹腔镜下开展的各种外科手术,而现在广义的肿瘤无创/微创治疗已延伸到包括血管内与血管外肿瘤消融在内的介入诊疗学.

    作者:于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妇产科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本学会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受理医疗鉴定157例,定为事故59例.其中妇产科36例,定为事故15例.

    作者:庄勤;柯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

    近几年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有很大进展,现就常用方案,结合我院实践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沈志祥;王振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