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8年1期文献
  •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选项课中运动处方教学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动处方教学运用于高等医学院校体育选项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的学生108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名和实验组54名.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实验组给予运动处方教学,对比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身体素质变化.结果:教学后,实验组立定跳远、50米、800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选项课中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作者:董凤鸣;黄晓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利弊分析研究

    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是一种新的医学教学组织方式,然而目前这一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争议.通过对医学生标准化病人利弊及可能解决方式的探讨,以提升医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医学模拟教育水平.

    作者:许文伟;李际敏;谢翠华;薛耀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临床考核结果分析的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研究

    目的: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科医师培训各年度临床考核平均结果的分析,探讨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成效与考核方式.结果:四个年级年度考核平均结果呈上升趋势,2011、2012级总分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2013级显著回升(P<0.01),提示与考核内容与方式设计不断调整有关.结论:学员临床能力显著增强,临床考核方式初步确立.

    作者:刘瑞凤;史亚飞;潘华峰;朱磊;谢素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专科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调查分析与培养

    目的:调查分析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科生核心能力,明确护理专科生与专科学历层次3年以下低年资注册护士在专业核心能力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60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科生和50名护龄3年以下的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专科生与低年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但低年级注册护士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科生(P< 0.05或P<0.01).结论:学校要加强护理专科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护理专科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作者:谢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口腔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模块的构建

    鉴于口腔临床“四手操作”的特殊性和高等医学教育口腔专业护士缺乏的现状,提出培养高素质技能口腔护理人才的教育模式,初步建立配套高等教育模块和教学平台,深入探讨其具体实现形式,并分析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而为口腔高等护理专业人才的直接培养和输出、减少中间环节和人才流失搭建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框架.

    作者:王梦溪;邱艳芬;王翠萍;毕良家;林江;孟培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世界中医学专业教材建设规范化研究

    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具.对外中医教材的出版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教材质量,特别是英文翻译的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将成为一套公认的、规范的、符合中医药教育需求的中医药基本教材,并将推动中医学专业教材标准化建设,引领世界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李玲玲;江丰;潘淼;聂静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一对一带教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目的:探究一对一带教方式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来我院肿瘤内科进行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名护理实习生采用排班制带教,实验组30名护理实习生则应用一对一带教方式,比较带教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经带教后的理论知识、沟通技巧、操作技巧评分分别为(93.81±5.47)分、(29.63±1.55)分、(93.58±5.49)分,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更优(P<0.05),差异更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全程一对一带教方式在肿瘤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工作能力、沟通技巧的同时让其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调动主观能动性,使护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徐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关节外科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

    目的:探索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指导医学生,提高关节外科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关节外科实习的2012级30名医学实习生,随机分成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带教组及非临床路径组各15名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间的病案质量、专业理论、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测评成绩、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评价.结果:临床路径组学生在专业理论、临床思维、操作技能、病案书等测评指标均优于非临床路径组(P<0.01).完成问卷调查填写的人员各15人(100%).临床路径组认为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强的人数比例均较对照组高.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关节外科医学生的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许杰;李登;蔡志清;李春海;许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标准化病人培养与应用的探索

    标准化病人(SP)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和考核中.中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SP的引入对于中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医SP的培养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强化中医思维、突出临证能力、注重人文关怀三位一体”的构建理念.

    作者:王晓妍;谢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信群互动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微信群互动教学法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4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将这些护生分为微信群互动教学模式组(微信群互动组,n=25)和传统教学法组(n=20)两组,对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沟通技能考核结果、对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信群互动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沟通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授课方式、职业素质、管理患者能力、维护学生利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微信群互动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王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生实习初期与后期OSCE出科考试成绩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护生实习初期与后期OSCE成绩差异,明确实习后期护生临床实践薄弱环节,为改进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将护生实习初期与后期OSCE考试各站成绩进行对比.结果:与实习初期相比,护生实习后期“考官评分”中查体、书写护理计划、突发事件应对考站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SP评分”中健康教育考站成绩显著优于实习初期(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与管理力度,着重培养护生问诊、查体技能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者:庞淼;隋树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社区为导向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研究与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社区为导向的(Community-Oriented Teaching)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评价社区教学效果.结果:社区实践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除了对传染病相关知识无差异外(t=1.98,P>0.05),其他所调查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社区教学组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社区教学组通过课题调研及参与项目,在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绘制统计图表及写作论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实习前(P<0.05),学生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结论:以社区为导向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有利于提高流行病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兆芬;李斌;杜文琪;汪海静;苏效东;申秀丽;张媛媛;张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妇幼保健方向护理本科生分阶段临床实习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护理本科生分阶段临床实习的效果.方法:制定分阶段的实习计划,比较实验班实习前后技能考核成绩,与普通班的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实验班实习前后基础护理与健康评估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实习后高于实习前;实验班实习后技能考核成绩与普通班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班成绩高于普通班.结论:妇幼保健特色护理本科生分阶段临床实习效果显著.

    作者:旷焱平;陈垦;蓝宇涛;范思婷;林艳;殷彩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形成性评价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形成性评价在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名新护士被选入本组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实施对比研究,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实施临床带教管理,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实施临床带教管理.结果:采用自制评价表对两组护士的专业态度、人际沟通、临床技能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估,实验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新护士临床带教中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胡春乐;丁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校国内与南亚来华医学本科生对诊断学理论与见习教学期望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我校国内与南亚来华医学本科生对诊断学理论和见习教学期望异同,为这两个不同特点、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学生群体合班上课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两个不同学生群体对诊断学理论和见习教学共同期望是联系临床,对课堂师生或同学互动、教师讲课生动形象、师生沟通通畅方面期望差异较大.结论:我校国内与南亚来华医学本科生对诊断学理论和见习教学期望有同有异,应考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程永波;张志强;王海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专业团队联合教学查房模式在康复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专业团队联合教学查房模式在康复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采用多专业团队联合教学查房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查房模式,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案例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多专业团队联合教学查房模式是康复见习带教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俞孝勇;卢爱兰;张夏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见习期护士门诊导医带教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带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于2015年8月-2017年10月接收的众多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中随机抽选10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带教;实验组:传统带教+角色扮演法)进行区别性带教.而后对比分析两组见习护士的出科考试成绩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工作的好感度.结果:实施不同带教方案后,两组见习护士在上述相关指标中的数据差异具备显著性统计学性质(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其中,两组见习护士的医疗服务总好感度分别为96.00%(实验组)和76.00%(对照组).结论:在传统带教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角色扮演法对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进行带教,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其出科考试成绩,并且还有利于优化患者对其医疗服务工作的好感度,值得借鉴.

    作者:陈青青;金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微信、360云盘的微格教学对医学生体格检查培训的实践浅介

    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将微格教学与新颖的网络媒体“微信”、“360云盘”相结合用于医学生体格检查的技能培训,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呈现方式,实现异地教学,还将临床带教老师紧张的教学时间化整为零,实现碎片化却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操作准确性的教学目的.

    作者:王炜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对外科技能培训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外科技能培训中,仍旧沿用理论授课和模仿操作的老方法.教学中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研究拟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外科技能培训中,探究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对外科技能培训绩效的影响.通过对学生外科技能操作进行视频录制,并以视频回放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操作不足后再进行针对性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操作考试成绩为(8.20±1.18)分,对照组为(7.48±1.43)分;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为(9.10±0.91)分,对照组评分为(8.22±1.09)分.实验组的操作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证实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对外科技能培训的绩效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且学生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作者:李照;焦守斐;倪彦彬;高鹏骥;王福顺;朱继业;高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参与式临床小讲课技巧探讨

    以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例,探讨参与式临床小讲课教学技巧.通过分析小讲课特点、展示教学活动设计、挖掘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参与式临床小讲课的技巧及质量.

    作者:蔡劲薇;韦秋文;罗佐杰;梁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示错”视听教材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示错”视听教材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82位学生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运用“示错”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教授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与评价,后进行调查问卷,评估本次教学改革.结果:实验组采用“示错”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学生的考核一次通过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新的“示错”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操作能力.

    作者:黄文华;王达;齐永强;承文龙;陈勇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互动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管理中心带教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笔者所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生60例,数字编序后以各组30例用单盲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与互动组,分别接受常规健康管理中心带教及联合互动式教学法.比较两种方式在健康管理中心带教的作用.结果:带教结束后对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突发情况处理能力进行评估,互动组护生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互动组护生对所接受带教方式各项内容评价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健康管理中心临床带教中使用互动式教学法有助于护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同时足够的沟通和互动也让护生满意教学质量,掌握康复护理相关知识,值得推广.

    作者:吕珏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TBL结合CPC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TBL结合CPC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级中医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TBL结合CPG教学法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课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均明显提高.两班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TBL结合CPC教学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张艳霞;张毓文;张丽红;张年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当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的普及,翻转课堂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外科手术学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要求理论与操作并重,但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并不理想.本研究选取部分临床五年制本科生,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发现不仅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加促进的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

    作者:肖健;杨德军;汤靓;徐文韵;张帆;孙璟川;沈宏亮;王志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职业卫生监督教学中的应用

    在卫生监督专业学生的职业卫生监督教学中引入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教学模式在职业卫生监督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玥;周晓蓉;于翠平;孙艳;王声远;陈丽丽;吴永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案例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80名肾内科实习护生,均于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进入我院实习.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人,实施传统带教;实验组40人,实施案例教学法带教.观察两组的带教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带教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教学评价(提高学习主动性及兴趣、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人际沟通及合作能力、提高评判思维以及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案例教学法对肾内科实习护生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的整体能力.

    作者:章巧庆;叶蔚蔚;张彬娥;何立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信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配合生物化学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兴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建立了微信学习平台,探索建立一套配合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新模式.该文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交流平台(微信号)的构建、平台的应用以及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等作一经验交流,经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对接下来平台建设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作者:侯建成;李妍;罗军;芦晓晶;朱文赫;吕士杰;王柳行;张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融合LBL、PBL和三明治教学法的生理学新教学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介绍了在生理学教学中系统融合基于授课的学习(L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三明治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和体会.中西医临床专业为实验组,按54学时LBL、20学时三明治教学和4学时PBL实施教学;同级医学影像专业为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案实施.研究结果显示新教学方案更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和成绩.

    作者:席姣娅;高琳琳;罗娟;张斌;牟阳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MCAP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CAP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MCAP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平时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CAP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何叶成;姚娟;刘晓梅;陈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模拟内镜联合微格教学法在支气管镜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模拟内镜联合微格教学法在支气管镜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无内镜经验的医师分为:A组只接受模拟内镜培训和现场指导,B组在接受模拟内镜培训同时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辅导.结果:经过4周培训后,B组的操作速度、灵活性、准确性和综合评分均优于A组.结论:模拟内镜联合微格教学法能帮助新学者快速提高支气管镜操作技术.

    作者:路明;沈宁;朱红;贺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BL结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方法在危急重症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为基础教学方法结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方法在重症抢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30人,采用基于案例教学方法结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29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基于案例教学方法结合行为回放式教学方法可行性强,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

    作者:刘晶星;郭晓夏;王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SPOC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SPOC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一二三组27名学生为对照组,四五六组30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LBL和形成性评价,实验组采用SPOC和形成性评价,通过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学生总评成绩优良人数分布明显好于对照组(Z=3.777,P<0.001),实验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呈正相关(r=0.591,P=0.0006).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89.4%的学生认可SPOC教学模式的应用.结论:SPOC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宓伟;练武;衣卫杰;石塔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BL与LBL联合教学法在本科生营养学通识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PBL与LBL联合教学法在医学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7名不同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组后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和PBL与LBL联合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课程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课程考试成绩与课程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BL和LBL相结合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医学本科通识教育中大力发展建设.

    作者:赵璐;夏梽丹;王福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思路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对自身价值、角色的定位、情感、责任的认知思考与问题日渐受到关注.文章对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文献调研,教师的职业认同无论是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模型还是信效度职业认同量表都对教师的职业认同视角进行了多方位的拓展,但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待梳理,基于此种状况提出临床教师职业认同研究思路.

    作者:崔立然;徐浩;孙茂林;徐清刚;吴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儿科住院医师一体化规范化培训实践

    2015年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建立了以岗位胜任为导向的一体化规培体系,内容包括一体化管理模式、二元式知识模块、三阶梯临床思维培训及四站式考核反馈.科室从教学管理、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对其进行教学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以期提升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李静;肖延风;杨琳;周戬平;郭亚乐;徐尔迪;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生择业适应现状调查

    采用问卷法调查医学生的择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医学生的择业适应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动机水平和个体主动性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扩展教学平台、配合能力培养,真正激发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医学生的择业适应状况.

    作者:王胜男;刘冰;孙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实习护生情绪智力与冲突管理方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和冲突管理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人口统计学问卷、黄氏和罗氏情绪智力量表及荷兰式测试问卷——遇到冲突时的对策调查云南省131名实习护生.结果:实习护生总体的情绪智力处于中度水平(x=4.90,SD=0.80),其常使用的冲突管理方式是解决问题(x=3.89,SD=0.89),不常使用的是顺从(x=2.95,SD=0.61),其情绪智力总体得分与冲突管理方式呈正相关(P<0.05);情绪智力各维度与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提高实习护生情绪智力水平可促进使用有效的冲突管理方式.

    作者:罗艳芳;马芳;田莹;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类型探析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类型.方法:便利选取217名高校教师,用SCL-90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7名高校教师SCL-90量表总分(114.39±19.88)分,低92分,高176分.主观幸福感总分(88.75±11.51)分,低50分,高115分.其中高水平组105人(48.39%),中水平组111人(51.15%),低水平组1人(0.46%).愁善型1人,占0.46%;大众型12人,占5.53%;奋战型3人,占1.38%;满足型98人,占45.16%;巅峰型103人,占47.47%.结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九种类型心理状态模型从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综合评判教师心理状态,为全面评价心理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高云;周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制的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的调查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6%的大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中国梦”,69.3%的大学生表示对大学生中国梦一般了解,仅有18.1%的表示了解“中国梦”.年级、党派、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对生活的满意度是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还有待加强,高校应该进一步深入对大学生对“中国梦”认知的教育.

    作者:杨丽;陈军;王培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护理本科生情绪智力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以新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提高护生情绪智力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选取某医学院校2015级1、2班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1个班为实验组(46名),另1个班为对照组(47名).实验组在基本课程基础上,以新媒体为平台,采用提高情绪智力的教学手段,对照组只给予课上有关提高情绪智力教育,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课程开设前,两组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结束后,实验组情绪智力水平较之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借助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张全志;姚大志;刘金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国药学类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与思考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我国药学类本科专业从1949年以后的5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变迁进行历史追溯,总结药学类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和规律;通过调研法对药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现状以及专业第三方组织管理模式进行阐述,明晰药学专业认证和药学类专业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并对目录外新专业设置提出“高校—行业”联动管理机制,调整和新增健康产业专业,对专业管理进一步优化提出建立全国药学类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议.

    作者:王欣然;姚文兵;孙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评估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医学生兼具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是时代的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包括: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注重默会知识的传授,建立模拟中心,兼顾“应用”与“创新”,建设“懂创新、精应用”的教师队伍.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和第三方量化评估模式是衡量应用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可行万式.

    作者:邓玮;陈庆伟;李兴升;李桂琼;柯大智;胡科;韦余;贺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百年浙医”核心价值观发展与医学生医德品质的培养

    文章对浙江大学医学院从办学早期、省医科大时期、并校以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出发,分析学校精神探索与显现、坚持与拓展、融合与传承的过程,提炼出百年浙医的当代核心价值观——仁爱、求是、创新、卓越,并阐述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医德品质培养的关系及其深远影响.

    作者:陈国忠;陈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医学职业素养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体育艺术培养模式研究

    把体育艺术教育与医学教育相结合,重视医学生的体育艺术生活,将体育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手段,在医学生的职业培养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注重医学生与其将要从事的专业相适应的专业体能、专业技术以及与其职业特点要求相吻合的艺术服务的培养,使其掌握符合其职业发展的运动项目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和职业素养.

    作者:丛丽娟;郑少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在线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在线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优缺点,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护理学院3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对8名教师采用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本科生对在线教育缺乏了解,89.16%的学生接触的在线教育为网络课程,其余学生选择的则是App和其他,使用频率较低;62.50%的受调查老师认为在线教育优点突出、值得推广.结论:加强对在线教育的推广,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克服其缺点,使在线教育应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

    作者:黄文懿;杨爱玲;邹思敏;宋佳;李婷;杨秀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实践与探讨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学生特征转变等背景下,某综合性大学医学部转变管理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权益与自主管理需求;剖析典型案例,查漏补缺;注重学生参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以期进一步提升制度的科学性,保障学生自由发展,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为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生提供保障.

    作者:罗友晖;王翠先;王维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法在西方心理学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法在西方心理学史课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实验班采用“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并将两班期末结业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期末结业考试中,实验班学生主观题得分和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实验班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方面的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班.结论:在西方心理学史课中开展“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赫英娟;荣胜忠;马子媛;李晓霞;杨凤华;刘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五改四”后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创新性构建适应“五改四,医改理”新学制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建设新方案,大幅度提升试验课的学时数,突出实验技术教学;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创建案例式(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使其占理论教学课时的一半以上.从而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以CBL教学法为特色的全新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特色.

    作者:邵泽委;孙炜炜;马娜;杨凤荣;张凯;程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医之道课程项目阶段性成果与基于反馈的优化

    从医之道课程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设的一门面向本科生、以标准化病人和临床场景模拟为主要特色的实践技能训练课程.首课程结束后,课程团队收集多方反馈,对于课程结构、案例设置、标准化病人团队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并进行了改进前后教学效果比较.

    作者:张瑞;殷侃骅;黄一沁;向阳;蔡亦蕴;陈华;张艳;高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

    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医学教育正向新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整合模块式教学发展.在系统研究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课程体系之后,为解决现有传统与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的就教学时间、形成性评价、PBL和自主学习体系构建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作者:张璟璇;李琛;吕艳霞;罗斌;唐俊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学生评价调查

    目的:通过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外合作教学的学生评价调查,探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美国护理教师和中国教师合作教学的方法为220名山东泰安某高校护理本科、专升本和专科学生授课,后采用自编问卷进行学生评价调查.结果:74.09%以上护生对外籍教师授课内容、方式及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给予肯定评价,并希望能够继续此授课方式.不同层次护生对外籍教师授课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认可度不同,专升本学生高,其次为本科生,后为专科生.结论:护生对外籍教师授课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评价较高,中外合作教学模式切实可行,可加强本科和专升本学生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

    作者:孙霞;万学英;李蕾;刘化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07月-2016年12月本院52例肺结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及DCE-MRI检查,终经病理结果确诊.考察DCE-MRI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率,比较良、恶性肺结节TIC曲线分型及其相关参数.结果:52例均确诊为肺结节,其中恶性28例,良性24例.DCE-MRI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其中恶性肺结节TIC I型100.0%,艮性肺结节TIC I型70.83%.良、恶性肺结节的TIC Ⅰ型流入速率有差异(P<0.05),且流入速率>34.59SI/s时良、恶性肺结节的TIC Ⅰ型检出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DCE-MRI检查可对经CT难定性肺结节做出定性诊断,推荐其联合螺旋CT应用于临床.

    作者:应碧伟;王伟根;娄启田;葛长峰;娄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50例产后出血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产妇根据凝血数据指导临床输血,实验组产妇则根据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冷沉淀、血小板、血浆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不但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显著减少血制品滥用和输血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过勇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血液透析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临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随机将其进行分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较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有一定的效果,不仅能够使患者的满意率提升,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邹林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腔镜检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探查继发性不孕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考察并比较将宫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Hysterosalpingography)应用于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分别经宫腔镜诊疗(54例,为宫腔镜组)和HSG探查(42例,为造影组).考察两组的病变检出率,输卵管复通率、妊娠成功率.结果:两组的输卵管病变检出率无差异(Uc=0.560,P>0.05),宫腔粘连检出率有差异(Uc=3.300,P<0.05).治疗后造影组40.38%输卵管复通,妊娠成功率为47.62% (20/42);宫腔镜组36.36%输卵管复通,妊娠成功率61.11%(33/54).两组的输卵管复通率、妊娠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继发性不孕症明确诊断时首选宫腔镜,排除宫腔病变后可做HSG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李明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评估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评估效果.方法:选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震动感觉阈值的高低分为正常组与实验组(震动感觉阈值升高).结果:实验组患者低度风险16例,中度风险20例,高度风险24例.各指标数据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震动感觉阈值检测对糖尿病足溃疡风险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660例过敏原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统计过敏原IgE抗体在3种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性鼻炎(200例)、哮喘(50例)、皮炎(410例)患者血清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常见的过敏原为户尘螨(46.21%)、树花粉(23.48%)、鸡蛋白(21.97%)、牛奶(21.97%)、苋(18.94%).皮炎组狗毛皮屑、牛奶阳性率明显高于鼻炎哮喘组(P<0.05),鼻炎组的猫毛皮屑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哮喘组树花粉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组各病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夏;沈美萍;张好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部队需求”的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军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应从理念转型、体系建设、模式转变和条件完善四个方面,紧贴部队实际,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赵梦雪;杨国愉;王毅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某高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某医学院校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研究生应改变心态,多渠道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注重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对改善师生沟通,提高导师指导水平,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基础建议和依据.

    作者:王凤清;律颖;彭耕;王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钼靶X线联合螺旋CT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讨乳腺癌患者早期使用钼靶X线摄片联合螺旋CT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钼靶X线摄片、螺旋CT技术检查,同时与其手术病理资料相结合,评估两种技术联合诊断的准确情况.结果:钼靶X线、螺旋CT的检出率分别为78.0%和80.0%,相比手术病理结果均较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钼靶X线+螺旋CT的检出率为92.0%,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手术病理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X线与螺旋CT,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钙化病灶的检查,钼靶X线、螺旋CT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联合使用钼靶X线及螺旋CT技术检查,早期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诊治依据,值得推荐.

    作者:覃钊凡;徐健;梅海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结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结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观察法,选定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挫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结合奥曲肽联合奥曲肽治疗,临床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结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应用单独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立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红细胞检测在肾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红细胞检测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00例肾性贫血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6月份收治,设为实验组.同期抽取100例非肾性贫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情况进行检测,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Hb、LFR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RET、RET#、IRF、MFR以及HFR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低,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MCV、MCH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显示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HCT、MGHG、RDW-SD以及RDW-CV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肾性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与非肾性贫血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加强对患者红细胞的检测,有利于辨别患者的贫血类型.

    作者:胡英华;胡俊青;王阿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痔疮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痔疮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3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组(实验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较传统手术治疗痔疮的疗效显著.

    作者:赵坚培;徐一栋;周海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微课程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微课程设计和研发、课程使用效果测试等环节制作医用化学的微课程视频,并以有机化学内容“手性”为例进行说明.后对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5个班级进行分组实验,结果显示运用微课程辅助学习的班级在随堂测验中的成绩高于传统授课班的成绩.因此,可以将微课程辅助教学应用到高校医用化学的教学中.

    作者:朱美霖;曹菊琴;姚惠琴;冯宁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云端微教程在呼吸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云端微教程在呼吸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呼吸科本科实习生,根据是否经历云端微教程辅助学习分成两组,指导学生云端微教程应用.观察实习后测验成绩及师生实习感受,比较两组实习效果.结果:实验组测验成绩高于对照组;师生感觉教学吸引力、知识量优于传统模式.结论:云端微教辅助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实习中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提高学习成绩、扩大知识面的明显优势.

    作者:王红嫚;杨茂祥;范绍辉;董金瑞;刘钰噗;周业昌;旦平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与评价结合移动微课堂技术的以团队为基础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对重症医学见习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117名麻醉本科学生随机分为移动+ TBL组(57人)和TBL组(60人),分别予以结合移动微课堂和沿用传统方式的TBL教学,并分析测试成绩、答疑互动频次、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移动+ TBL组的个人、小组及理论测试成绩均较TBL组显著提高(P<0.05).移动+TBL组,课前77.5%和课后94.5%的学生选择微课堂渠道答疑;58%-87%的学生支持经微课堂解决TBL中资料获得、测试、问卷调查及考核环节.TBL组对传统方式支持率仅4%-18%.结论:结合移动微课堂的TBL教学法可提高重症医学见习教学质量,弥补传统TBL教学法的不足.

    作者:佟琳;张标;张媛莉;刘智军;林巧玲;黄带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肾内科轮转中的应用初探

    临床轮转是住院医师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是规范化培训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将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应用于肾内科临床轮转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设计策略,根据肾内科轮转大纲要求制作重视互动和反馈功能的微课,按照轮转时间和入科不同阶段合理安排课程.初步应用的效果表明这一教学模式适合临床轮转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肾脏病诊治的能力,值得在临床轮转教学中应用.

    作者:边琪;宋彬;李璐;郭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微课和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医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在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将翻转课堂、微课和微信三者相结合,进行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对医学院校如何将基于微课和微信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医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提出有参考性的建议,为其他兄弟院校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边玮玮;孔雨佳;郑爱丽;綦慧敏;戚明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4级和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课穿插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并对实验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满意度为90%.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微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王艳霞;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在肾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随机抽取肾脏内科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20名为对照组,20名为微课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微课组采用微课程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技能与理论考试探讨微课在提高医学本科生学习兴趣、沟通能力、思维能力、重点掌握、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黄新忠;李培培;薛海燕;范亚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传统和微课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学成人教育改革的探索

    医学生理学在传统成人教育中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在MOOCs来袭的背景下,循着“突破传统,借力微课”的思路,本课题组构建了传统和微课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医学成人教学中,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均显示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前景.但这种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教师和学生均不能很好的适应角色转变的不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模式变革的大趋势.

    作者:汪晓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组织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教学环节,而在实验课上通过观察大量的切片、标本进行组织结构的学习是本学科的特色,传统实验课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现将微课应用于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赵佳;刘佳梅;赵慧;郝利铭;姜文华;李树蕾;崔佳乐;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它以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文分析了传统肿瘤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课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微课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苟小霞;岳国军;叶娟;徐晖;田昕;张贵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职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索高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急重症护理教学中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实施翻转课堂方法及可行性.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取某校2015级护理专业二年级1个班的55名学生为实验组,另1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理论实施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实验组学生《急重症护理》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评价,实验组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对实验组55名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调查,36位学生认为优于传统课堂教学,但17位学生倾向于接受翻转课堂方式授课.结论: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教学效果;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空间资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费素定;陈井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移动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理论授课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基于移动微课的翻转课堂与PBL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授课中的应用,在教学效果方面与传统授课方法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学军;李娟;杜少杰;尹长江;杨坤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课在神经外科临床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课在神经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学年我校神经外科理论课的本科生156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人,实验组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测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问卷调查和理论测试均表明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理论教学中应用微课能较好地解决神经外科内容枯燥繁杂、抽象难懂等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者:邓兴力;汤志伟;王向鹏;王永刚;王进昆;杨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虚拟仿真与微课技术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和微课技术,使学生们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科学研究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作者:金悠;吴鹏飞;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