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11年8期文献
  • 乳磨牙早失致牙弓长度改变的研究

    目的 评价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年龄6~9岁儿童患者28例28颗早失乳磨牙没有带保持器的,通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临床测量,比较牙弓的长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比较患者每三个月早失乳磨牙形成的间隙的变化情况,证明乳磨牙间隙在前六个月的间隙变化较快,牙弓长度的变化大.结论 乳磨牙早失后牙弓长度比对侧正常牙弓长度减少,早失后应尽早用间隙保持器保持乳牙早失的牙弓长度,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作者:谢玲;蒋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保脾治疗小儿脾损伤116例临床随访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治疗小儿脾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116例小儿脾损伤施行医用胶粘涂、脾修补、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Ⅰ组),脾部分切除、脾部分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内移植术(Ⅱ组)和非手术(Ⅲ组)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Ⅱ组术后3周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及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6月后降至正常水平;Ⅱ组血液痘痕红细胞计数术后3周、6个月及2年以上较术前均增加(P<0.05),Ⅰ组仅术后3周随访高于正常;免疫功能检查,Ⅱ组IgM在术后3周、IgA术后6月内低于术前.B超、CT或核素扫描:6月内脾裂伤完全愈合Ⅰ组95%,Ⅲ组占95.2%.Ⅲ组术后6月以上移植脾块显像清晰,成活脾块占植入总数的97.3%,其中94.5%脾块明显增大.本组114例治愈,2例患儿因严重合并伤于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各2例,4例膈下感染,1例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3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未见其他并发症.2年内因感染到医院就诊频次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儿脾损伤选用恰当的方式保脾治疗,安全、有效,远期并发症少.

    作者:孟立俊;周理好;周宗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段食管癌手术入路的探讨

    目的 提高中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对198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左进胸主动脉弓上隧道+左颈部二切口(Ⅰ组)、左进胸一切口主动脉弓上吻合(Ⅱ组)、右进胸+腹部+颈部三切口(Ⅲ组)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共198例中段食管癌中,切除率Ⅰ组97.2%,Ⅱ组98.4%,Ⅲ组100%;食管残端阳性率为2%,其中Ⅰ组1 例,Ⅱ组3例,而Ⅲ组未出现食管残端阳性病例.术中发生较难处理的血管损伤6例,其中Ⅰ组和Ⅱ组合计5例,Ⅲ组1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3例,其中Ⅰ组1例、Ⅱ组2例.Ⅱ组两例患者均出现了严重的胸腔内感染,其中1例患者死亡.结论 应该根据手术前患者的个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中段食管癌应行颈部吻合,右侧进胸三切口手术主要适用于术前CT检查,提示病变广泛或有明显外侵患者.

    作者:程八五;查东升;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及体重关系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 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和生长状况关系,探讨影响其体重增长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营养状况和体重增长状况,logistic回归分析宫外生长发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1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符合条件入选,出生胎龄(224.9±15.2)d,平均体重(1342.4±140.8)g,开始喂养时间2 d.肠外营养中应用氨基酸占53.9%,开始使用时间(4.2±2.7)d,平均使用时间(8.7±6.2)d,起始剂量为(0.92±0.39)g·kg-1;应用脂肪乳剂占36.7%,开始使用时间(4.2±2.2)d,平均使用时间(10.4±7.4)d,起始剂量为(0.84±0.19)g·kg-1.总热卡达到推荐热卡摄入标准120 kcal ·kg-1·d-1的日龄为(13.2±5.4)d,口服热卡达到推荐热卡摄入标准100 kcal ·kg-1·d-1的日龄为(14.5±5.4)d,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为(15.1±4.0)g ·kg-1·d-1.118例单胎患儿中以体重计算,出生出现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的占63.6%,至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73.7%,较出生时明显增加.其中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喂养不耐受,以及IUGR是导致EUGR 的因素(P<0.05).结论 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存在营养和生长问题,不能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速度.应当尽早胃肠内营养,并积极合理的应用胃肠外营养.

    作者:诸宏伟;潘家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诊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目的 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特点,为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送检的所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送检标本554份,分离菌株146株,G-菌占69.18%,G+菌占13.70%,真菌占17.12%;G-菌主要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入室48 h内与48 h后的G-菌菌株分布略有不同,大多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万古霉素保持着对G+菌100 %的抗菌活性.结论 根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资料,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王楠;张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TAGO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性能评价

    目的 验证STAGO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方法 按照NCCLS EP6-A文件要求,对本实验室STAGO公司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检测FIB进行AMR和CRR的验证实验.结果 FIB的功能灵敏度为0.47 g·L-1;AMR在1.3~8.83 g·L-1;CRR在0.47~45 g·L-1之间.结论 STAGP Compact血凝检测系统测定FIB的AMR和CRR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蔡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脉络膜脱离组(A组)和非脉络膜脱离组(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对比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术后脉络膜脱离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视网膜脱离情况A组与B组相近(χ2=1.26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均能一次手术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全部复位,B组术后2例再脱离;A组术后视力提高4例(26.7%),不变7例(46.7%),B组术后视力提高9例(45%),不变9例(4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χ2=0.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与不伴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顾起宏;柯根杰;石磊;王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目的 对肺癌患者血清中各微量元素检测指标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以Medline、Embase、CNKI等数据库全面检索1991~2010年10月收录的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文献的主要来源.纳入的研究应包括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样本为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微量元素的检测至少包括Cu、Zn、Cu/Zn、Se、Mn和Fe中的一个.使用Revman软件5.0.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质量评分≥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组血清中Cu和Cu/Zn分别增高0.39 mg·L-1(95% CI 0.23,0.55)、0.44 mg·L-1(95% CI 0.39,0.5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Zn和Se分别降低0.18 mg·L-1(95% CI 0.05,0.31)、0.02 mg·L-1(95% CI 0.01,0.03),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Fe 和Mn的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失衡,检测这些微量元素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婷娟;胡世莲;徐维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情况,mammaglobin、CEA、P5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使用实时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mammaglobin、CEA、P53的表达,并将mammaglobin的表达情况与后两者进行对比.结果 14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10例mammalobin、CEA、P53高表达,4例无异常表达;3例原位癌中有2例高表达,1例无异常表达;4例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病病人外周血中mammalobin、CEA、P53均无异常表达.结论 mammaglobin是乳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mammaglobin结合CEA、P53联合检测可能会成为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李传应;陈柯;顾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84例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院内感染细菌学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革兰阴性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细菌和耐药性分布情况以及其临床资料,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以84例痰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非发酵条件致病菌占55.9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占非发酵菌总数的30.95%.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与患者有无基础疾病、ICU病房入住、三代头孢、氟喹诺酮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 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圣葆;段报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促通技术,分别治疗后4周8周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指数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促通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瑞全;肖洪波;朱宗俊;罗金发;吴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肝酶谱的分析

    目的 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清肝酶谱的变化.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77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腺苷脱氨酶(ADA)、5'-核苷酸酶(5'-N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胆碱酯酶(CHE)的水平.结果 HLD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的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T(P<0.01)、AST(P<0.01)、GGT(P<0.01)、TBA(P<0.01)、TBIL(P<0.01)、DBIL(P<0.01)和ADA(P<0.0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HE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5′-N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肝酶谱检测对HLD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君霞;刘庆云;薛明月;杨茜;胡纪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1月我院用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47例和28例的疗效.结果 骨折处均顺利愈合,无切口感染.因骨质疏松骨折碎裂髋内翻2例.Harris 评分系统:动力髋螺钉优良率76.6%(36例),锁定钢板优良率89%(25例),统计学无差异.结论 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手术后病人早期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动力髋螺钉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匡文忠;胡召云;吴丙虎;周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9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AMI梗死范围积分(1.71±0.58),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MI梗死范围积分与入院血糖及脂蛋白(α)水平存在相关性(r=0.28,P=0.007;r=0.23,P=0.02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AMI发病到再灌注时间等影响因素后,其仍有相关性(r=0.24,P=0.021;r=0.27,P=0.018).结论 血糖和脂蛋白(α)与AMI梗死范围有关.

    作者:盛建龙;赵利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处理及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中24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者与30例同期无并发症的单纯行剖宫产术者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可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带来不良影响.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肌瘤对生育有较大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治疗,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方法.

    作者:汪凤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256例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7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有2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我院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介入治疗效果,包括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或急诊CABG等),无复流或慢血流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89.5%(229/256),PCI即刻成功率为98.4%(252/256)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256),慢血流发生率2.3%(7/256),出血发生率为1.2%(3/256),1例PCI术后6 h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5 h发生梗死部位支架前急性血栓形成,2例患者分支血管闭塞,7例患者术中出现慢血流,4例患者在术后不同程度地出血.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或者择期介入治疗切实可行,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和提高.

    作者:陈多学;吴桥;江荣炎;卜令同;王敏;耿旭影;汪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CT诊断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并总结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O)的病史及临床特点,CT特征,降低CT诊断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TO患者,结合其临及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TO的CT诊断.结果 共总结国内42例TO患者的CT表现,其主要表现为:气管及支气管前壁、侧壁(后壁通常不受累)多发增生性散在或多发结节突向管腔,部分甚至钙化.结论 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作为一种重要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确诊疑似TO患者时具有高灵敏性,应受到重视.

    作者:黄从刚;陈谦学;赵仁平;熊君;李茜;余成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46例,按照血糖及OGTT试验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组(NGT)(n=85)、空腹血糖受损组(IFG)(n=65)、糖耐量减退组(IGT)(n=62)和2型糖尿病组(T2DM)(n=34),所有患者均行静息心率测定并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静息心率、心律失常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糖代谢异常各组的静息心率明显升高,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心脏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合并糖代谢异常比例增高,糖代谢异常可引起静息心率增快,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增多及心脏功能减退.

    作者:李雪琴;李红;朱永芳;闻碧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荧光PCR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核酸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 收集39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其中食管炎8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15例,胃炎301例,胃溃疡30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炎4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十二指肠癌2例.核酸测序作为金标准方法,分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的价值.结果 荧光PCR法检测胃组织中,阳性数206份,阳性率51.6%,其中胃炎阳性151例(50.2%,151/301),其余各组阳性率与金标准一致,阴性数193份,阴性率48.4%.Mcnemar检验示,配对比较显示金标准法与荧光PCR法无统计学差异(P=1.000).以测序法为金标准,荧光PCR法的灵敏度为99.5%,特异性为98.5%,准确度为99.25%,Kappa值=0.985(P=0.009).结论 荧光PCR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人胃组织幽门螺杆菌.

    作者:梁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目的 总结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采用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19例有不同程度腰骶部持续疼痛,11例伴下肢放射痛,8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2例伴鞍区麻木.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2~4周,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8个月,平均20个月.12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2 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治愈率90.4%.结论 腰骶段椎体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作者:罗鹏;方忠;李光辉;熊伟;李锋;李红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经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经伤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差别.方法 采用后路经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对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的变化,评价其术后伤椎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压缩得到明显改善,压缩百分比由术前平均43.7%减小到术后平均3.2%(P<0.05).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伤椎椎体压缩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三月到一年随访,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作者:张结合;黄学应;任戈亮;沈颂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悬吊式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悬吊式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悬吊式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免气腹组)92例,及同期气腹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气腹组)78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悬吊式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似(P>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输卵管妊娠手术安全有效,与传统气腹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作者:陈立芬;徐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窦道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窦道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用刮匙刮除窦道内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周围硬化的瘢痕组织,清除伤口内异物肉芽肿后,予以持续负压的方式修复伤口.结果 自2006年 8月~ 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体表慢性窦道,病程均1个月~半年以上,术后7~10 d切口拆线,窦道均一期愈合,随访到8例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此方法手术简便,易操作.手术损伤小,避免换药,减少了患者痛苦,伤口愈合加快,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大大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发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昏迷的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05年~2010年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好发于65岁(71.1%)以上患者,经抢救遗留并发症或死亡的患者均>65岁.大多数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有57.8%为文盲或小学毕业;所有患者均从未接受过正规糖尿病教育,88.9%患者从未进行过自我血糖监测;有51.1%从未到内分泌专科就诊,且很少复诊;不恰当药物治疗比例较高达51.1%;48.9%合并心脑血管或肾脏并发症;疗效及预后与低血糖昏迷持续的时间有关,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结论 缺乏糖尿病知识、高龄、合并多种并发症、非专科不恰当药物治疗及饮食不当等是诱发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重要因素,昏迷时间过长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糖尿病教育,尤其是低血糖防治宣教.

    作者:武秀玲;韩忠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甘油灌肠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以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以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灌肠.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准备彻底,并发症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 甘油灌肠剂使用方法简便、安全、肠道准备彻底,病人痛苦明显减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以替代传统方法(0.1%~0.2%肥皂水)的灌肠剂.

    作者:胡锦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其中治疗组经肠梗阻导管注入甘露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腹围缩小程度、腹部X平片气液平面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痛和腹胀缓解率分别为(19/20)95%、(15/20)7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为[(35.2±1.4)h,(43.0±3.9)h](P<0.05),腹围减小程度分别为[(15.0±1.5)cm,(13.2±1.4)cm](P<0.05),气液平面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1.7±7.0)h,(8.9±1.3)d与(53.3±9.2)h,(13.2±1.4)d](P<0.05),中转手术率[(1/20)5%,(5/20)2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肠梗阻导管灌注甘露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非手术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田国伟;张从雨;郑小超;徐爱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今就诊我院的2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ECOG 0~1分,既往一、二线方案化疗无效,予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因第1周期治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及腹泻退出研究,未能评价疗效.21例可评价病例中无CR患者,PR 9.5%(2/21),SD 38.1%(8/21),疾病控制率CR+PR+ SD 47.6%,多者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6周期,骨髓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主要毒副反应为疲劳、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 伊立替康治疗难治性晚期肺鳞癌有一定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可以接受.

    作者:杜瀛瀛;吴锦;笪洁;刘萍萍;熊福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35例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由外院转入17例患儿未在重症早期使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18例)采取加强治疗,包括:(1)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2.5~5.0 g,分1~2 d给予;(2)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每天0.2~0.3 mg·kg-1,IVIG前用;(3)有肢体无力、易惊或肢体抖动5例,加用20%甘露醇.结果 3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没有1例出现重症危重型.治疗组平均住院日6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9 d,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重症早期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缩短住院日,明显改善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后.

    作者:马辉;郁文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矫治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治手术的患儿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1.5~3.5岁,均为择期手术随机分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每组各30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1和咪达唑仑0.1 mg·kg-1.将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全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收集各组HR、BP、ECG、SpO2、EtCO2、静脉麻醉剂和吸入麻醉剂的用药量、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等相关监测数据并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全程时间、麻醉全程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ECG、SpO2、PetCO2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HR、BP、静脉及吸入麻醉剂用药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遏制髋关节截骨时的强烈刺激,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优于单纯全身麻醉的方法,为该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文;汪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支气管哮喘6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14例变应原检测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2例),在GINA方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所有患者在治疗初始时记录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治疗结束后回访以上指标.结果 治疗组中疗程满12 个月者53例,哮喘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影响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n=52)相比亦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中除用药评分外,其余指标治疗1年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异.62 例进行SIT 患者中,无大局部反应及全身性反应出现.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瑾;吴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在妊娠7~10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在妊娠7~10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孕周在7~10周,孕囊大横径大于40 mm.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术前48 h口服米非司酮胶囊(Ⅱ)50 mg,然后行B超导视下无痛负压吸引术;对照组术前不服用米非司酮,行B超导视下无痛负压吸引术.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子宫复旧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复旧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应用于孕周7~10周,孕囊大横径≥40 mm的人工流产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复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芳;胡红彦;项良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制得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研究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辅料和加速稳定性试验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制得的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动力学规律.结论 制备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的方法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沈炳香;聂松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检测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方法 采用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75:425:0.4);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10.04~80.32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0.45%.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脑心通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黎娟;张雪梅;王蓉;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3个成分的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和马钱苷.方法 采用Venusil ABS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1,柱温 30 ℃,检测波长284、240、238 nm.结果 5-HMF 、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00.62%、100.53%.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中5-羟甲基糠醛、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

    作者:刘少静;杨黎彬;赵宁;王小库;朱改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三花解毒饮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 326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62 3~0.814 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0.97%(n=3).结论 此法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作为三花解毒饮含量控制标准.

    作者:范锋;李小伟;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山茱萸醇提物马钱苷和熊果酸含量方法

    目的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山茱萸醇提物马钱苷和熊果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偏小二乘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预测集进行预测,并对实际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36个样品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马钱苷和熊果酸内部交叉验证的均方差MSECV=0.393和0.043.用8个验证样品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2=98.4%和98.9%,RMSEP=0.239和0.0392.方法 重现性RSD=0.8%&0.6%(n=5),方法稳定性RSD=0.4%&0.7%(n=3).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涉及企业的药品进行快速检查或质量控制.

    作者:张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复方硼砂溶液(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

    目的 建立复方硼砂溶液(稀)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常规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验证试验中试验组的加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检查可检出阳性菌,阴性菌不能检出.结论 可以采用常规法进行复方硼砂溶液(稀)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刘全芳;郑绍忠;张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雷诺嗪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目的 建立雷诺嗪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以0.9 %的盐酸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溶出方法为转篮法(100 r·min-1).结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2 nm测定雷诺嗪的浓度,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200 mg·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4 %(RSD = 1.26 %);3批样品在2、6、12 h的释放量分别为标示量的30%、60%、70%以上.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释放度测定.

    作者:贾晶莹;刘罡一;张梦琪;陆川;余琛;蒋新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西环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缝隙连接分布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多西环素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缝隙连接的重新分布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多西环素干预组.采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间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通过Western-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心肌Cx43的分布及含量.用电生理方法观察多西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组及多西环素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MMP-9水平显著增高(P<0.001).多西环素干预组较缺血再灌组MMP-9水平显著降低(P<0.001).多西环素干预组再灌注后自发性室速的发生率有所减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降低(P<0.05).多西环素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x43侧化分布,但Cx43的数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多西环素可通过减少MMP-9的表达,减轻缺血后缝隙连接的侧化分布并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李镇;严激;徐健;朱红军;余华;程敏;陈康玉;沈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研究功血宁颗粒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功血宁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因素,考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佳工艺组合确定为A3B2C2,即黄芪等八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2 h.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功血宁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顺旺;陈师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静态吸附杜仲叶中绿原酸较合适树脂的研究

    目的 以静态吸附法从杜仲叶提取液中筛选吸附、纯化绿原酸的佳树脂.方法 以绿原酸静态吸附量、解析率、纯度为评价指标分别对NKA-Ⅱ、NKA-9、D-101-1、HPD-100、HPD-600、HPD826、330、AB-8 8种树脂进行考察.结果 NKA-Ⅱ吸附量为18.63 mg·g-1,60%与95%乙醇加合解析率达到70.2%,绿原酸在样品中纯度大于20.30%.结论 NKA-Ⅱ是绿原酸较合适的吸附树脂,可供参考.

    作者:罗剑;吴海振;年四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反射线单纯形法优化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

    目的 优化O/W复方苯甲酸乳膏处方并考察乳膏质量.方法 采用反射线单纯形法进行处方优化,考察乳膏稳定性及伸展性.结果 佳处方:苯甲酸120 g、水杨酸60 g、乙二胺四乙酸(EDTA)1 g、亚硫酸氢钠 1 g、十二烷基硫酸钠 15 g、十六醇 40 g、白凡士林 45 g、液体石蜡 40 g、甘油200 g、硬脂酸100 g、单硬脂酸甘油酯50 g、纯化水加至1 000 g,制备的复方苯甲酸乳膏质量稳定,伸展直径约55 cm.结论 此O/W复方苯甲酸乳膏制备工艺简单,工艺过程对操作者损害小,适用于医院制剂配置和临床使用.

    作者:李清玉;刘圣;刘斌;苏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川芎嗪芳酸醚甘氨酸衍生物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的甘氨酸衍生物,并初步筛选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川芎嗪、甘氨酸、阿魏酸等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川芎嗪芳酸醚类甘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结论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结果初步显示化合物1a、1b、1c、1d、1e、1f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2%、6.5%、15.9%、6.7%、5.1%、3.2%.

    作者:邬皓;李家明;盛日正;周鹏;钟国琛;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淫羊藿总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以200 mg·kg-1的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按照50 mg·kg-1、100 mg·kg-1的剂量连续灌胃14 d后,取血测空腹血糖、SOD、MDA,并测定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同时进行糖耐量实验.结果 淫羊藿总黄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SOD水平增加,MDA含量降低.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具有降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以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有关.

    作者:张洁;韩爱萍;丁选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尼莫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对1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通过先后行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尼莫同注射液和口服尼莫同片,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173例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9例患者自动出院,死亡13例.结论 尼莫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显着降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给药期间人文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靳玉萍;程春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洁净手术部净化系统运行初期故障隐患分析与医院感染风险防范

    洁净手术部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准,净化空调系统是卫生学和工程学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工程,投入运行时常面临事情多、压力大、问题复杂等现象,存在着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及薄弱环节.该文重点根据它的净化原理,分析常见故障隐患,制定并实施详细、合理、科学的监控程序和办法,促进净化系统安全、平稳、良好地运行,防范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王菊霞;晏笑葵;孙会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QB-Ι型腔镜灌注法与传统灌注法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中冲洗液的使用方法、评估效果、以选择佳方法.方法 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76例患者采用改良QB-Ⅰ型腔镜灌注法加压注入冲洗液;对照组84例采用传统灌注法注入冲洗液.结果 改良冲洗法与传统高挂法在平均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前后分别为26.43 min与59.24 min、97.37%与85.71%、1.22%与3.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QB-Ⅰ型腔镜灌注泵的传感输液器改造后,保证了冲洗液的压力和流速、明显减少了冲洗液中气泡形成,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安全有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夏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癌症病人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把70例癌因性疲乏化疗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使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测定表、简易疲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5周后,对2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干预前2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效果明显,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支持,适当活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调理,和对症护理等,可以缓解或消除癌因性疲乏,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燕;王红林;李静;崔茹林;杨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10年马鞍山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10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的分析,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0年1~12月份收集的675例基本药物的ADR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菌药物,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粉针所占比例高.结论 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侯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初步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 h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8 h内含量、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作者:张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晚期食管癌二线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而姑息性化疗是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一线化疗后疾病进展且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仍需要接受二线治疗,然而目前尚无标准的二线化疗方案,故寻找一线化疗失败后的解救治疗方案就显得尤其的重要.近十多年来,许多新药包括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及吉西他滨等已被试验用于晚期食管癌的化疗,而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进步,也为食管癌的内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刘晨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酒精性肝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HF)、酒精性肝硬化(AC)等.该文综述了ALD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治疗,包括:戒酒;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治疗;肝移植等.

    作者:管文婕;吕雄文;杨万枝;代雪飞;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脓毒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病死率高,目前仍是危重病领域关注的问题之一.脓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非常常见,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脓毒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并发心血管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该文以心血管自主神经调控为切入点,对脓毒症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余海洋;俞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循证医学在普外科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观点.

    作者:胡孔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制药工程类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群中各课程涉及大量的设备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内容抽象、复杂,如何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加图片的平面教学转变为生动有趣并易于理解的音频、动画、三维画面和色彩立体呈现的情景教学,提高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该课群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将从该课群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前景及特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群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层面和空间.

    作者:刘先进;李家明;俞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我院骨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骨科本科生教学的经验,着重探讨骨科本科生教学的特点及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作者:张文志;段丽群;尚希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抗炎免疫等药物作用,药用历史悠久,其提取方法一直是药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作为天然药物挥发油提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研究较多且很广泛,该文就天然药物中药用油脂及脂肪酸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陶道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全身麻醉剂,它血气分配系数低,对循环呼吸影响小,麻醉诱导快速且易于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本文就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米晓艳;李元海;陈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困难面罩通气的评估及其处理

    面罩通气是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急救期间气道管理中基本也是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面罩通气期间往往会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通气困难,这将关乎患者预后.鉴于气道管理中出现困难面罩通气是一种非常紧急和棘手的状态,若能预先准确评估及全面掌握其处理原则,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现就困难面罩通气的概念界定、预测、处理及特殊情况下困难面罩通气的应对作一综述.

    作者:耿擎天;康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