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CT、MRI广泛应用于临床,脑室出血得以及时诊断及治疗,但原发性脑室出血很少见,多为继发性,且多为脑室周围出血破入脑室[1].现将我院1995年2月至2004年12月经CT证实的140例脑室出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清;周秀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贲门癌、胃近端癌及胃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以病变食管或食管胃切除、食管胃/肠吻合为主.贲门切除后,很多患者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作者采用食管乳头状套入式吻合预防贲门切除后反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型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重型胎盘早剥并发DIC 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其中子宫次全切除3例,占27%.并发出血性休克4例,占36%.并发死胎5例,占46%.11例中活胎活产儿6例,分娩后均并发新生儿窒息,其中3例经抢救后新生儿死亡,另外3例经抢救后新生儿存活.结论 重型胎盘早剥并发DIC早期诊断及及时处理,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廖文杰;朱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桡动脉穿刺,是常用的连续监测动脉血压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数据准确可靠,在各类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及大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桡动脉穿刺直接监测动脉血压,传统上有直入法和穿透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两种穿刺方法都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不能一次性顺利置管.2005年3月至7月我们把直入法和穿透法结合使用,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志义;张延钧;田嘉欣;周峰;熊君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多种多样.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表现多样,难以与阑尾炎、胃肠炎、肠蛔虫症等鉴别,且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由于高分辨彩色超声的广泛应用,为本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目前国内关于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已有报道,但结合临床治疗的有关报道较少.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小儿腹痛并经高频超声明确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黄月梅;陈瑞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损伤相对少见,在腹部损伤病例中占3%~5%[1].闭合伤所致的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早期明确诊断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9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继伟;胡祖健;李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12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完成手术400例,中转开腹12例,全部顺利康复,无一例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行LC,掌握手术指征,仔细解剖Calot三角,认真操作好每个步骤,严防出血及胆管损伤,合理引流,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唐仲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从1995年至2005年间经由麻醉科参与抢救复苏的新生儿共19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信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患者耐受喉罩和耐受气管导管的低七氟醚浓度.方法 40例择期行四肢短小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LMA)组(n=20)和气管导管(ETT)组(n=20).静脉丙泊酚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两组患者均采用吸入七氟醚和氧化亚氮维持麻醉,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时停吸氧化亚氮,使氧化亚氮的浓度在5 min内降至<3%.随后逐渐降低挥发罐的七氟醚浓度,并密切观察患者对喉罩和气管导管的反应.记录患者出现吞咽、咳嗽、呃逆、头动或四肢运动时的七氟醚吸入浓度和呼气末浓度.结果 对喉罩和气管导管出现反应的平均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是0.42%和0.78%(P<0.05).结论 与耐受气管导管相比,耐受喉罩的七氟醚浓度明显较低.
作者:刘伯飞;王英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乌头类中药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17例乌头类中药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17例乌头类中药中毒患者,经催吐、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及对症处理,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 乌头类中药中毒常发生在服药后十几分钟至3 d内,根据服药史可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尽早洗胃并采用综合救治措施.
作者:卫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5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A组)的大P波时限(Pmax)和Pd,并与60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心房纤颤者(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组Pmax(126.32±3.56)ms、Pd(49.56± 7.68)ms;B组Pmax(109.72±7.86)ms、Pd(28.42±2.1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max>110 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91%、准确性89%;Pd>40 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93%、特异性95%、准确性91%.结论 Pmax、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作者:王秀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绝经后妇女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多数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但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病率增加[1],严重危害老年妇女的健康,多年来一直为广大妇科工作者所重视.现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疗的绝经后子宫出血188例进行分析.
作者:于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血脂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0例伴有高脂血症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及治疗原发基础疾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脂、血糖、血胰岛素(空腹与餐后2 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组TG、TC、LDL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0.01,0.001,P<0.05);而两组ALT、AST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0.57,P >0.05).空腹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血胰岛素、HOMA-IR变化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0.00~0.04,P<0.01,<0.05).治疗组仅有4例出现恶心、胃部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血脂康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NAFLD可显著改善血脂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张分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甲组24例和治疗乙组24例.甲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惠迪)治疗,乙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6、IL-8的水平.结果 治疗甲组显效率为87%(21/24),治疗乙组显效率为62%(1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乙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惠迪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的表达及生成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曹永胜;祝斌;徐军发;李巧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组合皮肤伸展方式快速伸展头皮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组18例,电击伤9例,车祸伤6例,皮肤肿瘤切除术3例.皮肤缺损面积3~6.5 cm×6~9 cm(长×宽).其中合并颅骨外露6例,创面肉芽形成10例,轻度感染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组合皮肤伸展方式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组皮肤伸展方式治疗,记录皮肤伸展时间及大宽度.结果 治疗组在皮肤伸展宽度[(4.3±0.3)cm]上与对照组[(3.5±0.2)cm]有显著差异,伸展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切口愈合良好,对照组1例皮肤周围有秃发现象.结论 组合皮肤伸展方式治疗头部皮肤缺损可以增加头皮的伸展面积.
作者:莫伟;李纯兰;何学迅;肖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问题,一是消除病毒,二是阻止病情进展.本文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志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肺不张或肺含气不良是指肺部分或全部无气,是临床常见病症.通过X线影像学检查,诊断肺不张一般并不困难,但明确病因较为困难.尽管有关肺不张的检查方法较多,目前仍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价值高,且可进行辅助治疗.现将67例肺不张病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侯长毅;赵淑娟;赵秉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6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术前经食管钡餐造影或食管镜检查确诊22例,误诊4例,全组均手术治疗治愈,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食管钡餐造影结合纤维食管镜检查是该病好的诊断方法;食管平滑肌瘤虽属良性,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黏膜外肿瘤摘除术为首选.
作者:郑中锋;陈伟;臧其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大面积灼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是烧伤后主要死因之一,尤其是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死亡率更高.通过对我院139例大面积灼伤[烧伤面积(TBSA)≥40%,其中68例合并轻度吸入性损伤,29例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作者:王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X线监视下导丝引导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胃肠造影机监视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营养管自鼻腔经胃、十三指肠置入空肠,拔出导丝,注入造影剂确认营养管前端已进入屈氏韧带后30 cm以远.结果 X线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可以将营养管放置至屈氏韧带以远30 cm以上的空肠部位,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10~40 min,平均20 min;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结论 X线下经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空肠营养管放置技术.
作者:李德春;李瑞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绝经后妇女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比较分析45例月经正常、37例围绝经期和56例绝经后妇女血清雌二醇(E2)与血清总胆固醇(TC)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 随着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和绝经后,血清E2水平逐渐下降而TC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绝经后表现为显著(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绝经后妇女存在血脂代谢紊乱,E2水平下降可能是血脂代谢发生紊乱的原因之一.
作者:包珊;杨舒盈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时营养不良问题常见,因营养不良造成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感染,再加重营养不良.C-反应蛋白(CRP)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微炎症状态的标志物.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与年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玉琴;文安娟;蔡桂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利用麦默通(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对68例76处乳腺良性肿瘤在B超引导下实施微创旋切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峰;刘寒松;霍彦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伤后24 h即给予胃肠内外营养;对照组33例伤后3 d常规营养治疗.分别在第1、4、7、10、14天观察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对住院期间的并发症进行评估,3个月后根据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分)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机体免疫功能、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可增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凌淑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按AMI新标准对50例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心脏性猝死男性多见,心肌梗死后第1天发生多,常出现心绞痛先兆症状,诱因与精神因素、饱餐等直接相关.心脏骤停时表现为室颤比心脏停搏及电机械分离者复苏成功率高(P<0.01).结论 早期发现心肌梗死后心脏猝死的先兆症状及危险因素,去除诱因,给予抗心律失常药或安置起搏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世新;朱孔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观察肥胖和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状态,了解其代谢紊乱的特征和程度.方法 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两组:肥胖组40例(BMI≥25 kg/m2)和非肥胖组38例(BMI<25 kg/m2).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率(UAER)等指标.结果 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FINS[(38,98±3.75)mU/L]、TG[(3.96±1.38)mmol/L]、LDL-C[(3.95±0.43)mmol/L]、BUA[(366.92±141.25)μmol/L]及24 h UAER[(71.82±46.24)mg/24 h]均明显升高、HDL-C[(1.12±0.26)mmol/L]明显降低,与非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BG、Hba1c、TC在两组的相差不大(P>0.05).结论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紊乱;BMI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多种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肥胖越严重,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越严重.
作者:周琳;薛耀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CsA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CsA治疗21例难治性ITP患者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小板抗体、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CsA治疗难治性ITP总有效率为62%,其中显效率为29%,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19.10±6.97)×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66.14±52.54)×109/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小板抗体(PAIgG)下降(P<0.01).治疗前CD4为(0.30±0.05),CD8为(0.32±0.05),CsA治疗后CD4、CD8均降低,分别为(0.29±0.03)、(0.25±0.06),但是CD8降低明显(P<0.01),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 CsA主要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起治疗作用,对大多数患者来讲,毒副反应较轻微,可以耐受,可作为难治性ITP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
作者:马俊霞;裴仁治;刘旭辉;张丕胜;杜小红;岑东;方亚晖;陈哲;金敏威;陈冬;沙科娅;曹俊杰;陈列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增多,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病率也增加.经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病情转归呈现新特点.我院2004年至2005年经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118例,占我院同期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0.3%,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强;张焱;王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干扰素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肝炎首选[1,2]药物之一.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可能显著提高应答.为观察不同剂量干扰素联合使用利巴韦林的疗效,我们进行小样本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胜;刘兴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室间隔缺损170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70例为我院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患者,男94例,女76例;年龄5个月至21岁,平均8岁.缺损类型:嵴下型94例,嵴上型35例,肌部缺损2例,右房室瓣隔瓣后型39例.VSD伴肺动脉高压42例.缺损直径0.2~2.0 cm.
作者:蒋林哲;侯明晓;张仁福;赵科研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糖尿病和结核病是两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及免疫损伤可促进结核病的发生及发展,而结核病又可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4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植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988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0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中位发病年龄57岁,以男性为主.骨痛是初诊时常见的主诉,其次为贫血(血红蛋白≤100g/L),24例患者处于Darine分期Ⅲa期,24例肾功能不全,12例高钙血症,24例高尿酸血症.结论 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反复感染、白蛋白正常而球蛋白比例增高、血沉快、高粘血症等应考虑MM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MM患者就诊时已处于Ⅲa期,常规化疗效果差,易感染.
作者:粟小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胎死宫内在围生儿死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通过对31例胎死宫内的死亡原因及胎盘病理变化的分析,试图找出引起宫内死胎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向美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生率逐年升高,且年龄逐渐年轻化,所以在治疗异位妊娠时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目前药物治疗越来越为人们所采用,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有很大进展.常用的药物是甲氨喋呤(MTX),现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治疗方法有静脉注射、腹腔镜或阴道超声引导下的局部注射等.我院妇产科采用MTX单次肌内注射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瑞珊;侯素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胆道系统阻塞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US)、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及直接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但均有局限性,尤其后者,为创伤性检查,并且操作复杂,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笔者于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用螺旋CT胆道系统造影(SCTC)对1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洪益;张燕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病程一般呈不可逆性缓慢进展,有时在一定诱因影响下而急剧加重.为了延缓CRF的进展,不仅要针对CRF的机制进行治疗,而且要尽可能避免及纠正导致病情急剧加重的危险因素.现将本院45例CRF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茹建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老年肺结核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存肺癌者也相应增多,但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X线胸片上有时难以区别,极易导致误诊[1].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老年肺结核并存肺癌3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两者并存时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胡建华;华小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宫颈糜烂可以导致不孕,甚至与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保护妇女健康及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微波联合阴道局部放置干扰素α-2b(商品名: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糜烂,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才英;蒙春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分娩总数2 760例,其中剖宫产1 079例,剖宫产率39%,剖宫产术中发生大出血(出血量>500ml)40例,大出血的发生率3.7%,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云;陈林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50%葡萄糖溶液(高渗糖)局部应用对腺周口疮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复合维生素、口炎清冲剂,局部外用溃疡散治疗;治疗组36例,口服复合维生素、口炎清冲剂,局部使用高渗糖湿敷.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溃疡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渗糖局部湿敷可以明显促进腺周口疮的愈合.
作者:柴鹤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3],剖宫产术后出现的腹壁、盆腹腔粘连可以引起小肠梗阻、盆腔疼痛、不孕等并发症,对妇女健康危害很大,且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25例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剖宫产所致腹壁、盆腹腔粘连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娅萍;张仝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动脉灌注抗癌药物的效果.方法 对1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食管动脉灌注大剂量抗癌药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动脉灌注化疗,灌注化疗后大部分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患者吞咽困难改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1例,改善(MR)2例,无变化(NC)1例.3例肿瘤缩小,行外科手术切除,总有效率84%.结论 食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使患者重新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对不能手术者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福贵;任珍;李彦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维持性HD合并严重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HA型树脂灌流器与普通透析器串联行HP联合HD对5例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患者进行治疗,5例共治疗15次,首次治疗前后及下次治疗前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观察瘙痒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5例均在第1次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经过3次治疗后,不但瘙痒症状明显减轻,且持续缓解时间亦较长,PTH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 HA型树脂灌流器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国立;李军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童自然终身高水平,比较两种预测终身高的方法在IUGR儿童的准确性.方法 IUGR儿童30例,其自然的近终身高(NAH)和他们双亲的平均身高采用FPH(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ght)和CMH(the corrected midparental height)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UGR儿童的终身高与父母遗传身高(TH)有正相关性,未经治疗的IUGR儿童的NAH男性平均为(159.5±7.3)cm,女性为(146.8±7.1)cm,与用CMH和FPH方法预测的TH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UGR儿童自然的平均NAH明显低于他们的TH,用CMH和FPH方法预测终身高与NAH相差甚远.
作者:徐芳;王德芬;朱霖;陈凤生;王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婴幼儿肺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抗感染、对症和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及雾化收入,对照组加用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两组的咳嗽、咳痰、气急、发热、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咳痰、气急、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P<0.01),治愈率(75%)高于对照组(52%)(P<0.01).结论 氨溴索静脉滴注及雾化吸入佐治婴幼儿肺炎可提高婴儿肺炎治疗效果,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张少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又称妊娠期特发性黄疸、妊娠瘙痒症或妊娠复发性黄疸,约占妊娠期黄疸的1/5.其病因不甚清楚,但发病和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作者:孙玉枝;金云霞;王良义;马巧莲;曹书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方法 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聚丙烯成型疝装置(PHS)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对184例腹股沟疝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184例全部治愈,麻醉效果好,手术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术后疼痛轻微,均未使用止痛药,未出现特殊并发症.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是安全可靠的;按Gilbert分级Ⅲ~Ⅶ型病例,更加适合应用PHS.
作者:赵亮;田广健;刘现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用双荷包加单个管状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荷包钳代替原用于直肠远端的直肠关闭器,再用管状吻合器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结果 本组142例,采用双荷包加单个管状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发生,切缘病理均为阴性.结论 采用双荷包钳加管状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操作安全,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姜卫东;孙保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0%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0年内发生腹水[1].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临床亦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52.6%[2].而低钠血症引起的脑病易与肝性脑病混淆,并可导致肝肾综合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青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壁肌层的Auevbach神经丛异常导致贲门下括约肌(LES)高压,食管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返流、胸痛、消瘦,严重的病例由于平卧返流明显而干扰睡眠及呼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作者采用肌紧张、循环改善剂乙哌立松和抗焦虑药劳拉西泮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文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我国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NGU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并与前列腺炎、女性不孕、男性不育、习惯性流产有关.其感染率居高不下,同时由于不规范用药,耐药菌株亦不断增多,而Uu和Mh主要通过分离培养法来检测,因此对支原体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诊断和用药上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本文对我院1 053份标本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佘军;梁友方;贺超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及金水宝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尿蛋白及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复方丹参滴丸、金水宝胶囊联合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等治疗高血压肾病,能改善因肾损害所致的肾素和血浆容量失调,缓解因肾素增加所致的肾小球阻力增大、肾脏血流量减少等连锁反应,有利于增加肾血流量,从而起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钟宏琳;梁柱红;欧伟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该病对围生儿影响较大,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者甚至发生胎儿宫内死亡.本研究通过临床综合指标的观察,评价ICP孕妇胎儿宫内情况,并与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及早发现ICP孕妇胎儿宫内缺氧,达到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作者:阿米娜;张艳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内相继开展了前径路颈椎手术,该手术风险较大,有损伤脊髓造成高位截瘫的危险,在麻醉处理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罗哌卡因是新型人工合成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作用时间长,与布比卡因类似,但毒性比布比卡因低.我院对罗哌卡因颈丛阻滞配合杜氟合剂麻醉[1]行前径路颈椎间盘摘除、骼骨植骨融合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树坤;李国志;张庆生;宋廷艳;信鹏;王英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急性肺部疾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降低其的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心电图是一项常规非创伤性检查,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虽缺乏特异性,但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31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以探讨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云;杨敏;蔡裕福;张汉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气阴两虚为多,治常无权,宣肃失司,故滋阴益气、补肺固金为其重要一环.历代补益肺金之方甚多,余认为惟生脉散佳,以人参益肺气,麦冬养肺阴,五味子既可敛肺津,又可收敛肺气.
作者:李会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静脉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临床症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仍以手术治疗效果好,除下肢静脉血栓所致的浅静脉代偿性曲张外,其余病因所致下肢静脉曲张大多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然而,临床上常遇到小腿部有极度曲张的病例,范围广泛,成迂曲状或蔓状改变,不能顺利插入剥脱探条进行静脉抽剥,多切口分段抽剥或长切口大块剥离皮瓣切除曲张静脉,既不能完全清除广泛的曲张静脉,且在小腿上留下许多手术疤痕,影响美观.我科从2001年1月始,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行缝扎术(PCC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收到良好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国士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自1952年King等提出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以来[1],脾脏的免疫功能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选择我院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余省;林才;陈秀芳;陶礼钧;吴作株;方军;朱维星;吴广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掌握朝鲜族人群涎腺肿瘤的发病情况,对198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经我院病理科活检并确诊的327例涎腺肿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玄云泽;李荣;金永哲;车锋哲;申载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肝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随着肝癌手术方法的改进,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为是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治疗方法[1].介入治疗虽是微创性治疗,但目前仍存在不少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排尿困难等.肝癌介入治疗栓塞后不良反应主要是由化疗药物毒性、肿瘤组织坏死、感染或穿刺损伤等引起[2].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栓塞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吕云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确诊时75%属于中晚期,手术难以切除.我科自2003年10月采用奥沙利铂(艾恒)、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娄海林;李志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2006年2月成功抢救1例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高热、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现将诊治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2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20例采取传统的肠外营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江琳;张鹏年;沈赛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活产婴儿,多数体重不足2 500g,身长在45 cm以下.由于早产儿脏器和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应予合理护理,才能预防疾病,保证健康成长.笔者对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2002年至2004年早产儿203例,进行了出院健康教育,大大地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詹建华;董红霞;徐小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我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学菊;汪梅;黄月梅;陈辉;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1].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血等.据统计75%的患者为7岁以下儿童[2].该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认为与感染、食物、药物以及虫咬等有关.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我科共收治过敏性紫癜33例,经过系统的、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万桂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农村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患者难以承受降压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当前我国高血压治疗率仅24.7%,控制率仅为6.1%,因此长效、廉价、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是必然的选择.本文观察北京降压0号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恩;王永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各种因素作用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消耗增加,使其严重不足,导致小气道陷闭、肺不张、肺顺应性下降及功能残气量减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以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尚无特效的药物.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是一种较新的黏液溶解剂,可以刺激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笔者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浙江金华某医院应用大剂量沐舒坦对ARDS患者进行治疗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寻常疣是皮肤科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好发于手背、指背、甲周、足缘等暴露处,既可引起压迫症状,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又影响患者的美观,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我们应用干扰素α-2b(商品名:安达芬,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疣体内局部注射,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梁义;黄艳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病与婴幼儿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该病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其临床症状似肺炎,但喘憋更显著.以前常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人,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在很大的程度上包含由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1],从而为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已有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报道[2].我科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英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已婚未育妇女宫颈糜烂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干扰素栓剂治疗的104例已婚未育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治愈62例(59.6%),显效24例(23.1%),有效9例(8.7%),无效9例(8.7%),总有效率为91.4%.结论 干扰素栓剂是治疗已婚未生育妇女宫颈糜烂适宜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陈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居多.我们用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小红;董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6例.巴曲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隔日1次,共用3次, 每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于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巴曲酶治疗组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对照组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10例,无变化7例,恶化3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能明显改善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陈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属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其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1].物理治疗CIN方法较多,但治疗后HPV感染易复发.我院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栓(安达芬栓)配合高频电刀治疗CIN合并HPV感染,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为观察头孢拉定分散片(cefradine dispersible table)对小儿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162例因各种感染住院和门诊患儿按2∶1的比例随机口服头孢拉定分散片及羟氨苄青霉素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礼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女,22岁.因咽痛、下腹胀痛伴白带增多于2005年10月23日上午至本部就诊,分别就诊于五官科、妇科.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五官科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妇科诊断为盆腔炎.就诊当天分别给予青霉素400万U静脉滴注,每日2次×3 d;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四川产,含替硝唑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第3天下午青霉素治疗结束,无不适反应,继续用替硝唑治疗,未再用其他药物.于第5天下午静脉滴注替硝唑约10 min,大约滴入30ml时患者出现心慌、眼花、头晕等症状,无皮肤瘙痒、无皮疹.
作者:柳晓玲;温瑰隽;李华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患者,女,23岁.因感冒后鼻塞头痛3 d至我院就诊.平时无自觉症状,追忆无异物进入鼻腔史.检查:鼻外观无异常.左侧鼻腔内充满黄绿色稠涕,有臭味,左鼻底中部见一灰黑色物阻塞,质硬,形状不规则,枪状镊夹取该物略有微动,嵌顿在总鼻道和下鼻道,下鼻甲不大,黏膜充血,鼻中隔无明显弯曲、溃疡、穿孔.X线片:鼻窦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鼻石症.1%地卡因表面麻醉下,用咬骨钳逐步钳碎后取出.结石呈黑色,压碎后呈煤渣样,1 cm×1.5 cm×0.5 cm大小.术后口服抗生素,链霉素和石蜡油滴鼻剂交替点鼻,1周后复查,黏膜恢复正常,鼻腔通气良好.
作者:徐金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5年5月至8月我院住院患者发生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吡硫醇后出现严重静脉炎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5岁.6例患者均因脑栓塞、高血压等疾病入院而应用注射用盐酸吡硫醇(武汉产,批号0501011)0.4 g加于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6例患者静脉滴注3~6 d后,左右上臂出现明显的红肿、酸胀、疼痛、静脉硬化等症状.6例患者均以抗炎、消肿、止痛、外用药膏、湿敷及热疗等对症治疗,治疗6~10 d后康复出院.
作者:季红艳;徐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其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是结肠(也有少数是小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可能致病因素有精神和情绪、遗传、食物(酸性水果、新鲜色拉、香料、酒类、辣椒和浓咖啡)、环境刺激等.现就其诊断治疗研究概况简述如下.
作者:魏兆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脂肪肝是常见病,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很少引起患者的重视,以至于由此引发其他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身体健康检查和B超的普及,脂肪肝的检出率日渐增多,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倪敏霞;董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头孢哌酮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临床应用广泛.头孢哌酮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关于头孢哌酮钠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作者:刘荣;陈莲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神经系统的T型钙通道与疼痛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为疼痛治疗提供了新的靶位.本文就T型钙通道和它们的亚基在伤害性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作为疼痛治疗新靶位作一综述.
作者:李张军;方志源;曾因明;文先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医疗设备占固定资产的比例在不断增加,由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也将大幅上升.医疗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本文就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李景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及《公共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每年对矿区饮食服务业人员体格检查一次.为了进一步了解饮食服务人员健康状况,现将1999年至2005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琴;江洪治 刊期: 2006年第10期
2002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无锡市卫生局在全市全面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这对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督效率,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守法意识,促进企业自律和提高诚信服务具有一定的意义,他是食品卫生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次与时俱进.根据江苏省卫生厅、无锡市卫生局工作计划,我所于2005年在市辖区食品流通领域继续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金益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从我们抽验的药品质量来看,基层乡村卫生院的药品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抽验不合格率已达60%.乡、镇卫生室数量大,分布广,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只依靠药监药检部门的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的管理作用,尤其是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乡镇医院是乡镇卫生工作的中心,担负着乡镇卫生室的管理工作,对各乡村卫生室的情况十分熟悉,如人员素质、工作情况、地理位置等,他们可以利用此优势,很好的对乡村卫生室的药品质量实行监督管理.如何发挥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作用,笔者认为:
作者:张韵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