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714X
  • 国内刊号:37-1206/R
  • 影响因子:0.35
  • 创刊:199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9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辐射卫生杂志   2009年4期文献
  • 某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及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做出了规定,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基于多种原因,沈阳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虽然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寇庆河;鄢立刚;董玉;仝玉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重视医用X射线检查中儿童的放射防护

    医疗照射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辐射危害.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进期的儿童的器官、组织的生长阶段得的婴儿对X射线照射更加敏感,潜在危险更大.

    作者:张培华;孙竞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1台CR质量控制检测

    放射诊疗技术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活动,为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健康,对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CR50计算机X射线摄影机的性能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作者:刘晶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维生素联合MEBO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鼻咽癌规范化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

    作者:郑奇;龙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不仅影响到放射防护效果的评价,同时也影响到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依据的质理.

    作者:李红艳;李亘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肺部常用放射学检查的X射线照射剂量比较

    随着医院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的放射学检查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为了更合理的应用放射学检查,大限度减少X射线对小儿损害,笔者对小儿肺部透视、摄片及CT检查的X射线照射剂量进行比较,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林峰;刘彬;乔璞;黄红;彭刚坚;王锡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院放射卫生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放射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放射工作的种类从单一的X影像诊断发展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多个类别.

    作者:罗薇;刘志华;王乐元;施学娅;彭豪豪;魏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放射源脱落事故的调查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射性同位素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及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由于放射性同位素固有的特性,也会带来辐射安全和放射事故的危害.

    作者:王合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X射线检查系统准直器优化设计

    目的 优化X射线检查系统的准直器设计,尽量减少准直器引起的杂散辐射对成像和周围环境剂量影响.方法 利用Geant4蒙特卡罗工具包模拟分析准直器的形状、准直缝的宽度和长度等参数对准直器散射的影响,对X射线检查系统准直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 准直器的形状、准直缝的宽度和长度不同都会对准直器散射的贡献带来较大差异,对X射线检查系统的周围环境剂量也会有不同的影响.结论 优化的准直器应该是:①准直缝入口两侧设置开槽;②准直缝采用平行缝或外八形缝;③在不妨碍成像效果的条件下,尽可能缩小准直缝宽度;④结合成本和重量的影响,选择适当的准直缝长度.

    作者:娄云;黄铭;朱国平;侯利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型号手套箱室壁优化

    目的 为优化手套箱室壁材料,大程度降低核材料操作人员受辐射所致的伤害.方法 计算确定对光子和中子屏蔽效果好的两种材料,采用MCNP方法计算出不同厚度屏蔽材料对辐射的屏蔽效果,通过MATLAB得到拟合函数,然后优化得到两种屏蔽材料佳的组合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在屏蔽材料为10 cm时,操作人员所受剂量相对减弱比可达到93.5%.结论 通过建模计算,为设计手套箱室壁材料的优化提供了计算思路.

    作者:王东勇;尚爱国;刘波;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企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天铁集团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监测.结果 5a 的监测和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年均剂量当量为0.24mSv.结论 天铁集团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安全的.

    作者:吕柏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在落实辐射防护三原则中医院预防科的职责

    目的 探讨预防科如何贯彻和落实辐射防护三原则.方法 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三原则联系起来.结果 贯彻和落实辐射防护三原则是预防科的责任.结论 限制照射剂量、预防事故和减轻事故后果,预防科责无旁贷.

    作者:徐韬;于晓松;范晨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评定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用热释光方法进行个人剂量测量,并计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结果 个人剂量当量Hp(10)总不确定度的绝对值为0.0223mSv,相对总不确定度为9.70%(95%置信水平),主要受探测器分散性、量值传递、刻度因子和探测器重复性的影响.结论 相对总不确定度符合标准要求,但非常接近限值,需要查找原因,以减小不确定度,提高测量质量.

    作者:胡利丰;应正巨;赵青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铁路集装箱安检系统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

    目的 对某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该安检系统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人员受照剂量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管理目标值以下.结论 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能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张钦富;刘成;田崇彬;时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盲样考核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测量误差.方法 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组织的盲样考核.结果 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参加肓样考核比对,各评定值与约定值的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 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监测实验室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作者:胡新梅;路建超;赵丽;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市心血管病介入手术辐射防护优化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心血管病介入手术中所致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及危害,分析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 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实际手术过程中医生、病人、护士进行剂量监测,并将防护前后的剂量作比较对照.结果 介入手术中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水平较高,不同种类的介人手术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有效屏蔽可降低受照剂量80%以上.结论 在注重达到诊疗目的 的同时在介人手术中必须做到辐射防护的优化.

    作者:庞新新;王建军;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高功率毫米波辐照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毫米波的生物效应.方法 检测大鼠在35GHz高功率毫米波短时间(小于50s)局部辐照下AST(谷草转氨酶)、CK(肌酸磷酸酶)、LDH(乳酸脱氢酶)三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AST、CK、LDH 指标随辐照时间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提示即使是短时间的局部辐射高功率毫米波可能引起心脏、肝脏、骨骼肌等器官受损;AST,CK,LDH可作为研究毫米波生物效应的重要生化指标;辐照后1h 测量生化指标与辐照剂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该时间段为生化指标的测量佳时间.

    作者:陈超;李芬;张杰;谢涛嵘;陈树德;乔登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

    目的 研究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时间分布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我国卫生系统1962-1987年间我国90Sr逐年沉积密度的实测数据及UNSCEAR 2000 年报告中的90Sr沉降量数据和其他核素沉积密度的估算方法,采用UNSCEAR 2000 中新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参数完成公众辐射剂量的估算.结果 1959年和1963年我国公众所受剂量大,分别为0.203mSv/a和0.202mSv/a;1963年之后,公众受照剂量逐渐减少,在1971年前后又出现不太明显的小峰.结论 大气层核试验致中国公众辐射剂量的时间分布与UNSCEAR 2000报告中全球剂量变化基本一致.

    作者:赵力;徐翠华;任天山;苏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金矿井下从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了解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胞质分裂阻滞(CB)微核测试法分析我省某金矿井下凿岩等从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情况.结果 检查56名井下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为10.8‰,微核率为1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9‰)P<0.05.井下从业者各工龄组间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6~10a和20a以上工龄组的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不足5年的井下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矿井下从业人员的DNA遗传物质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马娅;陈英民;侯殿俊;李海亮;商希梅;李洁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重建CT图像体积误差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CT图像体积的误差和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为CT扫描条件的选择、靶区的勾画、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以便减小误差、防止医疗事故发生,提高疗效.方法 用不同的条件对自制模体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输入TPS,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大、中、小模拟瘤体CT图像体积分别与其实际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的条件TPS计算出的重建CT图像体积不一样.结论 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CT扫描条件的选择、靶区的勾画、治疗计划的制定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精确实施.

    作者:曾自力;刘兵;王勇兵;林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吡咯喹啉醌对γ辐射小鼠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吡咯喹啉醌(PQQ)对γ辐射小鼠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四组,即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照射前给药组、照射后给药组.给药组小鼠口服PQQ剂量按体重计每天2mg/kg,连续给药7天.采用60Co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5Gy.于照射后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制备肝匀浆,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测定.制作肝HE染色切片.结果 照射后小鼠血清及肝脏中SOD、T-AOC显著下降(P

    作者:邱秀芹;吴士良;刘春亮;徐岚;赵俊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人血淋巴细胞DNA辐射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辐射照射后1d和22d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假照射组和辐射损伤模型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诱导辐射损伤模型.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4.0、和8.0Gy.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和分析照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结果 ①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观察辐到射损伤后1d和22d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特征性改变.其中彗星头DNA,尾DNA,彗星长度,头长度,尾长度,尾/头长比值,彗星尾距,Oliv尾距等指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照射后22d所检测的上述特征性改变较照射后1d更为显著.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SCGE将有可能作为辐射损伤后DNA损伤的一种新的辐射生物剂量量计.

    作者:郑辉;涂序珉;张文众;甄荣;张志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IL-2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含有IL-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1)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Ad-IL-21重组体于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株ES-2,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Es-2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Ad-IL-21 组 Es-2 细胞的生长比空白对照组和对照腺病毒组慢,在转染后第3天开始生长明显缓慢(P<0.05),转染后第5天Ad-IL-21组的细胞生长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P<0.05).Ad-IL-21转染后ES-2细胞停留在G1期细胞增加,而G2期和S期细胞减少.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IL-2l基因可有效转染人卵巢癌细胞,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芹;李进;宋力;刘强;岳井银;樊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乳铁蛋白提高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hLF对于人乳腺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pBCl-hLF载体转染MCF7细胞,同时以hLF标准品处理为参照,细胞活力实验、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来观察hLF基因高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特性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hLF基冈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MCF7的生长,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hLF可促进MCF7细胞自发和受照后的凋亡,降低克隆形成能力.但胞外直接供给hLF却不能抑制MCF7的生长,也不能显著提高其对射线的敏感性,甚至有提高克隆形成能力的趋势.结论 hLF基因高表达可以在体外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提高其辐射敏感性,而直接供给hLF却没有上述作用.

    作者:王勇;于晓明;杜利青;杨青山;田源;王彦;樊飞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快中子与60Co-γ射线诱发人淋巴细胞生物效应研究

    目的 18MeV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淋巴细胞,建立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计算中子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相对生物效应.方法 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吸收剂量率都为O.2Gy/min,吸收剂量为0.5~3.O Gy.记录染色体型畸变和双核淋巴细胞的微核,分别对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和微核做曲线拟合,并计算中子的RBE.结果 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双+环)和淋巴细胞微核,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中子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RBE值都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在0.5~3.O Gy 范围内,诱发染色体(双+环)的RBE值是3.59~1.77;诱发微核的RBE值是2.91-1.24.结论 快中子照射离体人血淋巴细胞产生的染色体畸变(双+环)和微核的剂量一效应关系都符合线性平方模型.中子与60Coγ射线相比较,在照射剂量较低时,有较高的生物效应.

    作者:杜杰;陈英;闫学昆;方军;张学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核电厂实施辐射防护优化设计中腐蚀产物源项降低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降低核电厂辐射源项方法的研究,以实施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的优化.方法 分析降低职业照射的途径,确定减少辐射源项的技术方案.结果 职业照射的主要贡献是核电厂的腐蚀产物,通过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了减少腐蚀产物源项的一些方法.结论 通过降低核电厂的辐射源项来减少职业照射,目前这可能是我国开展二代改进型核电厂辐射防护优化设计的佳途径.

    作者:岳会国;刘森林;马吉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苏州市临床核医学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医疗行业中临床核医学设备的配备及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方法、表格和要求,对辖区内的所有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苏州市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单位10家,共有核医学设备22台,调查年份的临床核医学诊断利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苏州市的临床核医学设备配置处于较高的水平,核医学设备的利用情况呈区域性分布,应合理调整.

    作者:张殷;涂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骨盆外伤患者在常规剂量(200mA)CT扫描后,在其他扫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100mA和50mA)进行CT扫描3-5层,分析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图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①低剂量(100mA和50mA)的CTDIvol值为常规剂量(200mA)的50%和25%.②图像质量评价结果200mA与100mA的可诊断图像进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诊断要求;50mA可诊断图像t检验,P<0.01,提示图像质量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骨盆外伤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所接受的射线剂量,也能够得到与传统CT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理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台γ-刀的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与结果分析

    目的 对我区某医院新进的一台γ刀进行放射防护验收检测.方法 依据(GBZ168-2005),基于放射防护三原则,利用审查资料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对机房放射防护设施和放疗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监督审查,利用辐射临测仪对机房辐射泄漏进行监测;利用剂量仪和专用头模对.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γ刀安全联锁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设施合格,机房周围辐射水平满足标准要求,γ刀治疗设备与防护有关的剂量学性能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γ刀有多种安全联锁系统.但检查中发现个别工作人员还未取得大型设备上岗相关资质.结论 该医院γ刀机房防护和设备性能符合放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准予发<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但放射工作人员应提高新设备的操作水平,加强质量保证意识.

    作者: 李秀芹;赵进沛;李翔;王佳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及其防护对策

    目的 减少工作者及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防护标准及影响辐射剂量因素,探讨CT辐射的防护现状及防护措施.结果 阐述了CT辐射防护的各种措施.结论 CT检查辐射防护工作不尽人意,应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需采取综合措施,尽量减小辐射剂量.

    作者:陈邦文;杨爱春;何海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颈椎低剂量CT扫描方法探讨

    目的 选择儿童(学龄期和青春期)CT佳扫描剂量,既要避免剂量过高也要避免出现扫描失败而重复扫描.方法 采用尸体实验和成人198例大样本病例对照,后,参照动物试验结果以成人低剂量为起点逐步降低剂量值,应用于必需进行CT检查的儿童,以不选用儿童志愿者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儿童普通多层螺旋颈椎扫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扫描剂量降低的低限度是120kv;70mAs.结论 在达到与成人一致的图像质量时,儿童所需的X射线剂量比成人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即可以减低辐射剂量又不影响图像质量.儿童CT检查可再沿用成人的剂量标准.

    作者:李宗生;王洪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广西部分放射治疗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价

    目的 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保证放射治疗质量.方法 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广西区内的14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和31台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 该次检测结果表明广西有部分放疗设备存在性能状态不佳的问题,加速器的性能合格率优于60Co远距离γ射线治疗机.输出量的对比优于2003年广西放射治疗机数量的质量核查结果.结论 必须加强对放射治疗工作的监督检测管理,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健全和完善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患者的利益.

    作者:张会敏;陈掌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省省直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X射线受照剂量情况,为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管理介入放射工作,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现场检测和热释光法测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以及全身剂量当量.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辐射水平和全身剂量当量远大于普通放射工作人员(P<0.001).结论 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优化.

    作者:楚彩芳;张钦富;赵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京军区医疗机构核技术应用及其安全防护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现阶段南京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存在的放射防护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依据放射防护法规、标准,结合近年来放射卫生监督执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目前放射源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医疗单位核技术应用经营模式存在法律空白,放射防护安全监管能力滞后等问题突出.结论 加强军队放射防护安全法规建设,切实提高放射防护监督监测能力,是目前确保战区内核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杨龙;谭维国;曹勇平;陈乐如;朱乐明;毛应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40家医院X射线影像诊断受检者防护专项整治报告

    目的 在介入、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配备与使用受检者防护用品.方法 在对40家医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未按规定配备与使用受检者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结果 限期整改后过半虽已配备了受检者防护用品,但使用率很低,给予行政处罚后情况才有了明显的改观.结论 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但仍需长期多措并举.

    作者:王显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合军区医疗卫生实际提升放射卫生防护水平

    目的 适应部队放射卫生工作的发展形势,建立健全军区放射卫生防护体系.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与标准及军队的有关规定.结果 设立机构、落实人员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建立起军区完备高效的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管理体系.结论 全面高效的监督监测管理体系,是提升放射卫生水平的根本保证.

    作者:陈军军;张继军;吴敏;曾发贵;苟于强;吴志豪;何国光;李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京市35所乡镇卫生院辐射防护状况监督检查结果

    目的 对南京市35所乡镇卫生院的辐射防护进行检查和检测以期发现问题.方法 通过查看资料和现场检查、检测相结合方式确定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符合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结果 二级乡镇医院检查、检测总符合率分别为90.3%98.1%,二级以下乡镇医院分别为和79.3%、86.2%.结论 农村二级乡镇医院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要好于二级以下乡镇医院;受经济条件限制,乡镇卫生院在辐射防护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投入,尤其是二级以下乡镇医院的投入力度.

    作者:宋永忠;庄振明;张瑞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床旁X射线摄影防护现状与对策

    目的 对辖区内6家放射诊疗单位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防护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今后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提出合理建议,规范床旁摄影的防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 调查辖区内拥有床旁X射线机的所有医疗机构.结果 放射诊疗单位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情况较差.结论 必须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改善床旁X射线摄影放射防护状况.

    作者:闫革彬;孙立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强培训以提高放射防护知识的知晓率

    目的 为了解卢湾区放射工作人员掌握放射防护知识的现况,促进放射工作人员从主观上重视放射防护,评估培训效果,从而真正达到保护职业和非职业人群,使其免受不必要的辐射损害,实现放射防护优化.方法 对我区2009年放射工作会议中的44名参会者在培训前后发放入试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职业放射人群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结论 可以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来加强防护与自我防护.

    作者:朱慧凌;吴伟民;刘淮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及体会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表现的分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肾损伤CT表现的分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CT表现为肾影增大23例(46%),肾轮廓不规则14例(28%),肾包膜下血肿36例(72%),肾内血肿27例(54%),肾周积血21例(42%),肾节段性梗塞6例(12%),轻度肾实质挫伤4例(8%),肾撕裂或断裂26例(52%),肾粉碎4例(8%),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2例(4%).另外尚有胸、腹腔积液、肝、脾破裂、骨折等合并伤表现.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肾操作定性诊断准确率达100%,分类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CT分类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何树云;王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椎结核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腰椎结核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组6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腰椎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椎体压缩变扁40例(40/60);②碎骨片型骨破坏26例(26/60);③椎体附件破坏10例(10/60);④椎体融合8例(8/60);⑤死骨形成40例(40/60);⑥椎间盘改变30例(30/60);⑦寒性脓肿30例(30/60),后突畸形4例(4/60).结论 根据椎体的形态及周围情况将腰椎结核分为三种类型:轻度,病变局限在椎体边缘,有硬化、增发等.中度,椎体明显有破坏征象,有死骨形成,椎间盘密度不均.重度,椎体呈爆裂状破碎,准间盘溶解破坏,大多可见椎榜寒性脓肿,可见附件受损.腰椎结核CT检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医师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罗长青;郝占元;赵国权;曹在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颈椎过伸过屈位MRI扫描对椎间盘的影响

    目的 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和程度的评价.方法 对30例临床支持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均行过伸过屈位MRI扫描,观察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对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的改变.结果 蛛网膜下腔完全闭塞,脊髓潜在受压或明显受压.过伸位19/30例,占63%;过屈位5/30例,占16%.过伸位较过屈位明显增多.结论 过伸位椎间盘突出较过屈位明显加重也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CT诊断煤工尘肺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高千伏X射线胸片与CT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尘肺的高千伏X射线胸片及CT资料.结果 对比分析表明CT比X射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内大阴影的确定以及尘肺合并症的判断方面均优于X射线平片.结论 对于高千伏X射线平片难以确定的可疑病例应进行CT检查,cT可以弥补高千伏X射线胸片的不足,二者结合能显著提高尘肺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谭光喜;鲁际;张晓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中的扫描及护理.方法 对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总结在增强过程中所实施的护理方法.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所得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要,所得结果与心脏彩超对比,符合率达99%.结论 护理工作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增强过程中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海萍;赵海波;张志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治疗贴预防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贴在放疗所致骨髓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96例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治疗.对照组放疗同时口服利血生.结果 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贴能预防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疗效明显,能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并且无毒无创.

    作者:朱德志;巫云立;沈红梅;许智;章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埋伏牙低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选择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埋伏牙检查中的低X射线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埋伏牙十六排螺旋CT检查图像,将患者按CT管球每旋转一周X射线剂量不同划分为125mAs、25mAs、5mAs三组,由放射科两名正主任医师及三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不同X射线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lw),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三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均能准确区分牙齿结构,5mAs扫描组在牙槽突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25mAs、125mA组下降,但仍能达到诊断要求.② 5mAs组CTDlw 值仅为125mAs组的3.9%.结论 5mAs的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满足埋伏牙检查需要,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夏洪波;王晓红;宋立海;郑昌英;徐广宇;项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应用Gates法计算52例肾积水患儿76只患肾和28只正常肾在设定全肾ROI及肾皮质ROI时各自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同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所有患儿的GFR与BUN无相关性;中、重度肾积水患儿GFR与SCr呈负相关(r=-0.518、-0.771,P<0.05、P<0.01).②轻度肾积水患儿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肾积水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比较则明显下降(P<0.05、P<0.01).③轻度肾积水全肾ROI与肾皮质ROI计算的GFR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中、重度肾积水两种不同ROI计算的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 是检测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理想指标.应用肾皮质ROI计算GFR对中、重度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判断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更灵敏、更准确.

    作者:谢天豪;叶万忠;范益军;沈国平;赵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俄罗斯海军的核废料

    目的 了解俄罗斯海军核废料的产生,处理措施及面临的问题.方法 介绍俄罗斯海军的历史沿革,退役核军事装备的分布及现状.结果 190多艘陈旧核潜艇的退役,大量的核废料等待处理.俄罗斯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专用处理设备.但仍然面临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结论 对于核废料的处理,俄罗斯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借鉴.

    作者:李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于核应急中稳定碘预防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核应急中使用稳定碘预防的安全性.方法 结合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波兰服用KI人群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分析了过量摄人稳定碘的不良反应、服用稳定碘的人群危险估计和对服用稳定碘的必要限制.结论 短期使用稳定碘作为甲状腺阻滞剂足安全的,预计不良反应的危险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在制定核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针对稳定碘预防不良反应的必要预防措施.

    作者:刘长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电厂煤质成分在线检测装置防护检测

    目的 了解煤质成分在线检测装置外照射辐射水平,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对装置周围进行布点检测,加强质控措施.结果 煤质成分在线检测装置外照射辐射水平不高.结论 应加强操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作者:陈群;杨小勇;徐小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野外γ照相现场的外照射防护探讨与分析

    目的 分析某石化企业应用野外γ照相时的外照射辐射水平和放射防护状况,为辐射防护优化和有效控制其职业危害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考察,了解典型的野外γ照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辐射场中的分布和居留情况,并采用主动式和被动式方法测量辐射场剂量水平,综合分析其放射性职业危害水平.结果 从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数据说明,正常工作情况下,从事野外γ照相的工作人员一般接受的年剂量平均值为3.94msV/a.结论 野外γ照相过程中的三个环节由于人员近距离接触放射源,外照射水平较高,应引起重视,并做好辐射防护优化和相应的管理工作.

    作者:白桂林;哈日巴拉;邓君;曹磊;王成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例职业放射性肿瘤调查诊断报告

    目的 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 通过一职业放射性肿瘤的实例,依据其职业工作特点、临床症状,尤其是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结果 其21年累积受照剂量估算约在1.2Sv,红骨髓吸收剂量约为0.91Gy,按病因概率分析PC值为66.2%,可以诊断放射性肿瘤.结论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及自身防护意识,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作者:吕秀芳;徐莉华;张聚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46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改进防护措施,减少电离辐射损伤,提高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对我市2007年346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放射有关的异常体征高达44.8%,WBC、BPC、染色体和晶状体异常率分别为5.2%、7.2%、17.3%和15.0%,其发生率与放射工龄和城乡差别有关.结论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总体健康状况低下,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作者:王国栋;王晓斌;刘仁祜;张东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控制

    目的 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方法 按照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规范要求,对2008年632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P

    作者:葛琴娟;吴霄;许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放射性白内障眼血流多普勒研究

    目的 探讨放射性白内障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在放射性白内障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比观测18例放射性白内障和36例正常人眼动脉(0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结果 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Va)、舒张末期(Vd)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上升.结论 放射性白内障患者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供不足可能是导致放射性白内障的原凶之一,眼球的CDFI检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朱林平;梁梅;黄剑兰;王超英;秦克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京市郊区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南京市郊区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保障公众成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根据电磁辐射监测规范的要求,以南京市三区两县中的27个主要乡镇中心为基点,根据乡镇实际地形在其各个方向上布设监测点位,测量距地面1.7m高的综合电场强度.结果 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中频率范围30~3000MHz电场强度为12V/m作为对照参考标准,87个监测点位全部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南京市郊区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国家相关标准的限值以内.

    作者:谢咏梅;庄振明;宋永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天津市氡浓度水平调查

    目的 调查天津市的氡浓度水平.方法 用径迹法对天津市不同市区的建筑物室内、环境进行监测.结果 天津市室内氡浓度为30.8Bq/m3,低值为7.0Bq/m3,高值为232.6Bq/m3;环境的氡浓度水平为19.6Bq/m3,变化范围11.0-51.0Bq/m3.结论 调查结果可与我国部分地区室内氡浓进行比较:室内氡浓度范围为7.5~92.6Bq/m3,室外环境氡浓度均值范围为3.3~40.8Bq/m3.

    作者:高建政;赵锋;田义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南京市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现状,保护公众人员的身心健康,为动态观察南京市电磁辐射水平的变化积累数据.方法 选择南京城区和五个区县为调查对象,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点布设,应用意大利PMM公司生产的:PMM8053B 型电磁辐射分析仪对各测点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进行测量.结果 南京市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在0.04~13.36V/m之间,五区县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城区地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京市绝大部分地区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在较低水平,但南京城区的电磁辐射总体水平要高于其他五个县市.

    作者:张瑞菊;庄振明;宋永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目的 开发研制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以便对田湾核电站厂址外围环境进行长期、有效的连续监测,存储数据并定期提供相关报告.方法 按照固定监测、巡视周围实际环境状况等设计要求,选择高压电离室作为探头.结果 研制并建立了固定监测哨、巡测车、数据传输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和控制中心等模块,通过各子系统的整合和运行的完整配套的连续监测系统.结论 田湾核电站外围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承担监测任务,前期监测结果表明田湾核电站正式运行后,未对环境造成可察觉的影响.

    作者:王凤英;朱晓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下公用建筑防氡分析

    作者:徐文珊;陈英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放射性直肠炎一般概况及防治

    放射必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RTOG将其分为4级.

    作者:夏耀雄;杨梅;李文辉;卢玉波;李康明;夏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用TSI 3321 APS分析大气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

    空气中存在着各类气溶胶粒子,包括有天然和伴随着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浓度和粒径分布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其对健康和环境影响是近几年有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作者:拓飞;徐翠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十年来我国特殊场所氡浓度的变化

    作者:卢志娟;涂彧;俞荣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贫铀的危害及其测定

    贫铀由于其辐射和化学毒性被用于贫铀开器(包括贫铀弹和含贫铀的脏弹等)的制造,已被应用于中东战争,也疲防范使用于核恐怖活动.

    作者:高艳辉;诸洪达;樊体强;杨珊珊;武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屏蔽室内氡对全身和肺部计数器测量性能的影响

    目的 测定铅屏蔽室内氡对全身和肺部计数器测量137Cs和241Am的小可探测活度的影响程度.方法 通过对屏蔽室进行通室外空气降氡.用测氡仪对屏蔽室内的氡浓度进行连续测量,同时测量全身和肺部计数器的本底谱.结果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通风降氡可以降低全身和肺部计数器测量137Cs和241Am的小可探测活度14%至23%.结论 对屏蔽室通风降氡,能有效地提高全身和肺部计数器的探测性能.

    作者:成智威;申茂泉;黎先利;田自宁;巨凌军;马怀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NaI(Tl)γ能谱谱线分析技术的研究

    目的 提高NaI(Tl)γ能谱的测量精度,拓展其应用范围.方法 针对NaI(Tl)γ能谱的谱型特征,利用权重小二乘法进行解谱.结果 介绍了低本底Nal(Tl)γ能谱仪的常用解谱方法,着重介绍了权重小二乘法(WLSQ)的原理和算法,并在Matflab平台下编程.结论 同一样品谱利用WLSQ求解的结果与HPGe谱仪测量的结果的偏差小于10%.

    作者:於国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某烟厂易地技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职业病有害因素,并评估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 该项目选址、总平面设计布局、采光、照明、通风、辅助用室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烟草尘、煤尘、生产性噪声、微波辐射、电离辐射(β、γ射线)及工频电场,除个别作业点超标外,绝大多数作业点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作者:王忠立;路建超;屈蒙;康志东;刘红英;张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企业实施职业卫生干预试点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某煤炭企业进行试点,依据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企业主要职业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职业卫生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时延申;周立波;侯传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用CR技术进行眼球内微小异物的定位探讨

    目的 对眼球内体积小密度低的异物进行准确定位.方法 利用CR成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眼异物摘除术,定位符合率达100/100.结论 充分利用和开发CR成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可对体积较小、密度较低的异物进行定位检查,且X射线辐射剂量低于CT检查.所以应选择对人体眼晶体辐射剂量低的CR设备作为对眼异物定位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新沛;王骏;李赛;代秀红;孙向征;郑文君;刘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ImageJ 在临床肿瘤体积计算中的应用

    目的 精确计算肿瘤的体积.方法 应用开源软件ImageJ 在分割处理肺部肿瘤CT图像.结果 用分水岭算法实现了粘连图像的分割,根据图像缩放比例用累加法计算了肿瘤体积.结论 ImageJ较好的实现了图像分割,所得到体积的比临床WHO或RECIST 方法所得到体积数值的更为精确.

    作者:宋百锋;郑传城;郭根武;苏锋;文万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通过电离室CR胸部普通条件摄影与高千伏摄影的对比性研究,探讨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在胸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电离室CR胸部高千伏摄影与普通条件摄影各100例成人胸部正位片,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由三位中级以上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进行正常肺野肺纹理及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级,并进行两组患者的曝光剂量比较.结果 100例实验组正常肺野肺纹理显示优95例、良3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90例、良7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100例实验组心影内、膈影内肺纹理显示优89例、良9例、差2例,对照组100例显示优70例、良18例、差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较时照组摄影条件降低约10~13 mAs.结论 电离室技术、高千伏摄影与CR系统三项技术联合应用于成人胸片检查,图像层次丰富,曝光剂量降低.

    作者:高西杰;姜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的编制说明

    目的 研制同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作者:江波;姜恩海;邢志伟;刘强;赵欣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进出口水产品的辐照保鲜

    目的 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实验水产品长距离运输和销售.方法 通过γ射线辐照,有效杀死病菌,防止微生物腐败.结果 其他保鲜措施.结论 概述了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微生物腐败是影响水产品的保鲜和货架期的需要因素,并列出了不同水产品辐照保鲜所需剂量.

    作者:芦家就;陈惠元;彭志刚;丁钟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