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中医学报杂志   2017年12期文献
  • 疏肝散结汤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疏肝散结汤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疏肝散结汤(柴胡15g,枳壳12g,丹参20 g,赤芍15 g,川芎12 g,香附15 g,延胡索12g,桃仁9 g,三七粉(冲)3 g,蒲黄12 g,土鳖虫10 g,乳香6 g,没药6 g,甘草9 g)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肌瘤体积、血红蛋白和孕酮(progesterone,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和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4%,治疗组有效率为9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散结汤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证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效缩小肌瘤体积,降低P水平,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翟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活血化瘀散热敷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散热敷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本的治疗手段,对照组加用骨盆牵引治疗手段,观察组加用骨盆牵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0%.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散热敷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无创伤,患者舒适度高,极易被患者接受,且具有较高的疗效.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香菇多糖片联合氟康唑治疗老年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片联合氟康唑治疗老年口腔念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口腔念球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与氟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香菇多糖片联合氟康唑.两组共治疗4周,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黏膜萎缩、口腔疼痛、红斑症状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唾液真菌培养的计数.随访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9例,有效率7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唾液真菌计数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菌落数/m为176,治疗后菌落数/m为8;对照组治疗前菌落数/m为188,治疗后菌落数/m为98;两组唾液真菌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复发5例,复发率27.78%;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7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片联合氟康唑治疗老年性口腔念球菌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杨令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益肾降浊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降浊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降浊方(萆薢12 g,黄芪30 g,熟地黄20 g,党参10 g,土茯苓20 g,秦艽100 g,车前子15 g,丹参20 g,苍术10 g,生白术15 g,炒薏苡仁15 g,牛膝15 g,川芎12 g)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尿酸、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尿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BUN、Cr、血清胱抑素C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功能、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肾降浊方联合苯溴马隆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尿酸性肾病的疾病进展.

    作者:钱宏利;张国胜;许路军;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类文献资料的查阅,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从胃镜检查、X线检查、生化、免疫组织学等方面详尽阐述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各中医证候客观化指标的研究进展,归纳并总结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可靠的理论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奠定基础.

    作者:任小宁;杨伟东;庞鹏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1剂·d-1,常规水煮2次),并联合贴敷脐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d.比较两组湿热证症状评分、腹泻次数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IL-23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湿热证症状评分、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IL-23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减少腹泻次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中IL-23和TNF-α水平可能与其治疗效果相关.

    作者:王仕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者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化痰消瘀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陈皮12 g,法半夏10 g,鸡内金10 g,丹参15 g,薏苡仁30 g,蒲黄粉10 g,半枝莲15 g,仙鹤草15 g,猫爪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随证加减:胃痛或腹痛甚者加娑罗子10 g,延胡索10 g;反酸甚者加锻瓦楞子20 g;腹胀甚者加木香10 g,砂仁(后下)3 g;饱胀者加焦山楂、焦神曲各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5 g,莱菔子10 g;心下痞满者加枳实10 g,瓜蒌皮10 g;嗳气者加降香6 g,旋覆花10 g;瘀血内阻明显者加莪术15 g;阴虚者加北沙参10 g,麦冬10 g;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加仙鹤草15 g,藤梨根20 g.每次1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42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每次3片,每天3次.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33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消瘀方加减对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和)轻度上皮内瘤变这一癌前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刘娓玉;魏睦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独活寄生汤加味结合介入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味结合介入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予以阿仑膦酸钠、骨化醇、碳酸钙片三联标准方案,连续服用8周.试验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味.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的骨愈合情况、骨密度、骨折愈合时间、血骨钙素、尿钙/尿肌酐、尿羟脯氨酸/尿肌酐、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骨密度水平升高,血骨钙素、尿钙/尿肌酐均较治疗前升高,尿羟脯氨酸/尿肌酐降低;相比对照组患者,试验组骨愈合的有效率高,骨密度较高,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骨钙素、尿钙/尿肌酐较高,尿羟脯氨酸/尿肌酐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状态、焦虑心理状态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结合介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快速缓解疼痛,促进骨愈合,预后良好.

    作者:李跃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药特色疗法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特色疗法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①术后第2天口服中药成方抗栓通脉汤(水蛭10 g,黄芪30 g,茯苓30 g,当归15 g,桃仁15 g,红花15 g,地龙15 g,木瓜15 g,赤芍12 g,甘草10 g),10剂,每日1剂煎400 mL,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统一由本院制剂室熬制,并有专人配送.②术后即进行双下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气治疗,每日两次,早晚各1次,连用12d.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日1次,连用12d,由统一培训的专业针灸师完成,神阙穴穴位贴敷,每日1次,连用3d.功能锻炼有同一康复师进行.对照组①术后第2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5 000 IU,每日1次,连用14 d.②术后即进行双下肢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气治疗,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用12d.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每日1次,连用12d,由统一培训的专业针灸师完成,神阙穴穴位贴敷,每日1次,连用3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10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PT)、D二聚体、双下肢静脉彩超、肢体肿胀情况、肢体功能活动情况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10 d、术后30 d、术后90 d,两组患者PLT、PT、APPT、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0 d,术后90 d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术后10 d时试验组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皮下瘀斑2例,对照组出现7例;彩超发现血栓共6例,试验组3例,对照组3例,6例血栓形成部位全部为腓肠肌肌间静脉,全部为膝关节置换患者.结论:中医药特色疗法预防血栓形成及溶解微血栓的同时,减少伤口渗血和术后贫血,体现了中药双向调节的特点.

    作者:张中义;李帅垒;王上增;刘亚东;刘晓雅;郑永智;阎亮;贺自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民族特色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研究述评

    带状疱疹由潜伏于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呈带状分布的成簇水疱和神经痛为其重要特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以顽固性慢性疼痛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甚多,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镇痛为主,中医有针刺拔罐等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在缓解疼痛及减少后遗神经痛复发等方面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民族特色疗法是各地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治法与当地习俗、气候、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各民族医药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都有自己的理论及治疗特色,治疗方法有内服、外治和内服外治相结合,但主要以外治为主,兼以配合内服,且在临床中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秀娟;李婕;韩海涛;黄瑾明;文彬;李美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单纯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急性单纯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216例急性单纯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金片组、左氧氟沙星片组和联用组,每组72例.三金片组:三金片,口服,每次3片,每天4次;左氧氟沙星模拟片,口服,每次0.2g,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片组:三金片模拟片,口服,每次3片,每天4次;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每次0.2g,每天2次.联用组:三金片,口服,每次3片,每天4次;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每次0.2g,每天2次.疗程: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原学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三金片组有效率为77.14%,左氧氟沙星片组有效率为77.46%,联用组的有效率为90.28%.三金片组与左氧氟沙星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与三金片组、左氧氟沙星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金片组、左氧氟沙星片组、联用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是63.2%、29.4%、50.0%,三金片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金片组与联用组及左氧氟沙星片组与联用组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金片组、左氧氟沙星片组、联用组的病原学有效率分别为79.0%、29.4%和58.3%,三金片组和联合组病原学有效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与三金片明显相关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未见不良反应增加,均为不严重不良反应反生.结论:三金片单用治疗急性单纯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左氧氟沙星片相近,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急性单纯性细菌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皓;谢建兴;徐钊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风2号对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风2号对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2例,治疗组9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每晚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风2号(姜半夏10 g,胆南星6 g,石菖蒲10 g,红景天10 g,红花10 g,地龙10 g,乌梢蛇10 g)治疗,每天3次.分别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观察中风的复发率,在观察结束时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血脂四项等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复发率为27.4%,治疗组复发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证候疗效为78.43%,治疗组证候疗效为9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四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2号能降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的复发率,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Barthel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张天华;李柱;孙会秀;卢要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合和治疗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每天5m0每晚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55例,采用芍药木瓜葛根汤(葛根30 g,川芎6 g,白芍30 g,鸡血藤15 g,木瓜12 g,天麻10 g,威灵仙15 g,白术10 g,炙甘草12 g)治疗,用水煎至300 mL,口服,每次150mL,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积分分别为(4.48±1.56)分、(0.57±0.22)分、(0.59±0.24)分、(0.62±0.28)分、(0.63±0.29)分、(0.65±0.31)分,均低于对照组[(22.42±6.60)分、(2.41±0.80)分、(2.33±0.82)分、(2.29±0.86)分、(2.24±0.84)分、(2.30±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采用芍药木瓜葛根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作者:毛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肝胃百合汤对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对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后48 h内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健脾组、祛湿组和从肝论治组,每组40例.①对照组:患者于入院48 h内留置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制剂采用百普力、能全力治疗.患者热量需求按84~126 KJ·(kg·d)-1标准提供.采用间歇输注方式,用50 mL注射器将营养制剂经鼻饲管缓慢注入胃内,前3d肠内营养制剂选用百普力,开始时每次50~ 100 mL,每隔2~3h1次,若无反流,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可加量至每次150~180 mL,第1天用量为500mL,以后每天增加500 mL,直至达到全量.从第4天起肠内营养制剂百普力改用能全力,输注方法与量均不变.②益气健脾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四君子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鼻饲,早晚各1次.③祛湿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藿香正气散治疗,每日1剂,水煎鼻饲,早晚各1次.④从肝论治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肝胃百合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鼻饲,早晚各1次.比较各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检测各组患者营养状态(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围长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本研究表明从肝论治创肝胃百合汤治疗,可明显降低胃肠道并发症(胃潴留、返流、呕吐、腹胀、便秘、腹泻、胃肠道出血)的发生,效果优于对照组及益气健脾组、祛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从肝论治组优于对照组、益气健脾组和祛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肠内营养患者采用肝胃百合汤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思为;周志;山林林;王玉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外敷联合微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微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6HRZE/12HRE标准化抗结核、激素、腹腔穿刺抽液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中药封包外敷联合微波辅助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腹水吸收时间、抽腹水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P<0.05).研究组患者腹水吸收时间及抽腹水次数分别为(32.6±1.9)d和(4.1±1.3)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0.2±2.7)d和(10.6±1.8)次(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例(13.3%)和30例(33.3%)患者出现腹膜肥厚、肠粘连或包裹性积液,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基础治疗相比,中药封包联合微波辅助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有效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

    作者:张燕;仵倩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第一轮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制定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向40位专家发送调查问卷表,对回收的3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证候指标中,湿热痢、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寒湿痢等10项指标符合均数>1.5,等级和> 50,变异系数<0.4.中医病位指标中,脾胃、大肠、胃肠3个指标符合均数>1.5,等级和>50,变异系数<0.4.结论:在中医证候方面,湿热痢、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寒湿痢等10项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在中医病位方面,脾胃、大肠、胃肠3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较高.下痢兼表、噤口痢两项指标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低,仍存在分歧,需进一步评价.

    作者:孙晓旭;丁樱;闫永彬;韩姗姗;郑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不稳定标志物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及血脂及不稳定标志物MMP-9、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脑梗死伴有不同程度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汤治疗,方药组成:法半夏9 g,白术9 g,丹参15 g,天麻12g,胆南星6 g,香附9 g,酒大黄6 g,三七粉(冲服)3 g.痰多色黄者加瓜蒌30 g,浙贝母9 g,天竺黄6 g;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各9 g,赤芍15 g;舌苔黄腻者加黄芩、栀子各9 g;头晕头痛者加菊花、夏枯草各9 g.每日1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每日10 mg.连续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74,P<0.05);经过治疗组患者IMT、斑块总积分与斑块面积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值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HDL-C值在治疗3个月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均有下降,且治疗组的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伴CAS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值、CAS斑块总积分与斑块面积,有效低地控制TC、TG、LDL-C以和HDL-C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标志物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提示化痰通络汤可能通过调节患者血清中MMP-9和TIMP-1的水平,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作者:刘东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胶囊治疗中耳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细.,每组3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抽取患者静脉血,并保留患者中耳积液,离心后放于-80°的冰箱内保存.对照组行鼓膜穿刺后,给予口服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行鼓膜穿刺后,给予患者口服龙胆泻肝胶囊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积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抗核周因子抗体(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听力积分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内闭塞感、耳鸣、耳痛等积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积液中PAF含量、血清APF含量、血清ET-1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4、2.824、3.774,P<0.0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含积液率72.2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含积液率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给予龙胆泻肝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AF和ET-1表达有关.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活血化瘀方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化瘀方(桃仁12 g,赤芍9 g,川芎10 g,红花9 g,桔梗9 g,柴胡10 g,枳壳10 g,甘草9 g)治疗,每日1剂,常规水煎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给予16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和16周,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西医基础上,活血化瘀方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视力和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

    作者:王霞;李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胶囊和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当归15 g,三七粉(冲服)2 g,桃仁15 g,红花10 g,炙黄芪60~ 150 g,川芎8 g,赤芍15 g,地龙8 g]治疗,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补气祛瘀、通络活血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肾衰宁联合α-酮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超敏C反应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衰宁联合α-酮酸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超敏C反应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包括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血压控制,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钙以及相关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宁颗粒(黄连、太子参、法半夏、茯苓、陈皮、丹参、大黄、牛膝、红花、甘草)和复方α-酮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查治疗前后血浆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等进行营养状况比较,并检测治疗前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等肾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Cr、Cc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ALB、PA、Hb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宁颗粒、α-酮酸片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肾脏功能以及营养状况,患者血清hs-CRP水平降低,能够延缓肾功能衰竭的病情进展.

    作者:胡泳;方立明;韦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消脂清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内阻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消脂清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痰湿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每天3次,每次2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肝消脂方(茯苓、醋柴胡、薏苡仁、黄芪、白芍、香附、山楂、法半夏、茵陈、甘草)治疗,清肝消脂方由医院制剂室按照处方比例煎煮成汤剂,并包装成每袋200 mL,每天2次,每次1袋,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和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有效率为6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脂清肝方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痰湿内阻证的有效复方,能达到健脾祛湿之功效,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作者:鲁恒心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平乐郭氏正骨处方用药结构分析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为完善平乐郭氏正骨理论体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6年全年的2 651张中药处方,按照处方的药味数、使用频数、药物分类、配伍禁忌、单剂量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 651张处方中药味数10~ 15者多见,占86.68%,既避免了处方中药物组成过多、过杂、针对性差,又能避免同类药物的重复应用.所用药物以补益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多,分别占23.61%、18.06%、15.28%.2 651张有效统计处方中单味药使用频率较多的药依次为甘草、黄芪、丹参、当归、独活、薏苡仁、香附、川芎、白芍、牛膝等.无配伍禁忌和超剂量用药现象.结论:平乐郭氏正骨临床用药有自己的侧重点,同时也反应出平乐郭氏正骨“破、和、补”的三期用药原则.

    作者:张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正交设计优选益脾软肝丸佳醇提工艺

    目的:优选益脾软肝丸的醇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阿魏酸、绿原酸提取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醇提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体积分数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选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该制剂合理开发的依据.

    作者:高松;朱志军;邓浩;李莹丽;张楠楠;蒋亚超;李素领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淡竹叶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在淡竹叶的鉴别方面,历版药典与各地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均只记载叶的表面观,多数学者对淡竹叶与其混伪品的研究也多停留在性状方面,可见,在淡竹叶的鉴别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淡竹叶检查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记载水分和总灰分检查,各地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仅《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收载“杂质检查”;《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收载“水分检查”;《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收载“浸出物检查”.其他皆没有检查方面的记载.在加工炮制方面,各省区炮制规范收载不一,有切长段,有切短段,还有不明确长短,且多数收载的炮制方法没有明确杂质涵盖的范围.再者,各地标准参差不齐,不利于标准的执行,也使市场监管存在困难.淡竹叶的质量控制指标较少,对于当下先进的用于质量标准研究的方法如GC-MS法、色谱、指纹图谱等,未来都可用于淡竹叶的质量标准.

    作者:蔡慧卿;詹志来;郑丽香;黄泽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香菇多糖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迁移、黏附以及体外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香菇多糖设31.25 mg·L-1、62.5 mg·L-1、125 mg·L-1、250 mg·L-1、500 mg·L-1等5个质量浓度,以沙利度胺(200 mg·L-1)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香菇多糖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纤维连接蛋白(Fn)黏附实验检测其对细胞黏附的影响,Tuber formation assay法检测其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经香菇多糖干预后,HUVEC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及血管生成均受到明显抑制.当质量浓度大于62.5 mg·L-1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质量浓度为250 mg·L-1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为43.8%.香菇多糖抑制细胞迁移、黏附和血管生成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质量浓度为500mg·L-1时抑制作用显著.结论:香菇多糖可显著抑制HUVEC的增殖、迁移、黏附以及体外血管生成,提示香菇多糖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朱青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对MCAO-R大鼠JAK-STAT信号转导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大鼠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转导通道的作用机制与具体靶点.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参照Koizumi和Longa法制备MCAO-R模型大鼠,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TTC染色验证模型,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大鼠海马组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蛋白电泳实验进行蛋白水平的验证.结果:经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PCR基因芯片检测,按倍数变化(Fold change,Fc) >1.5标准,从该通路89个基因中筛选出6个主要差异基因,分别是Fcgr1α、Ifngr1、IL105、PRLR、Scocs1、Socs5;经过PCR基因芯片检测,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脑络欣通组大鼠Socs5 mRNA明显增加(F值为1.62,P<0.05);经过Western Blot蛋白电泳实验验证,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脑络欣通组大鼠PRLR蛋白明显减少(F值为6.161,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通过促进模型大鼠海马Socs5和Socs1 mRNA表达,抑制模型大鼠PRLR蛋白表达,进而抑制JAK/STAT通路的表达,从而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对脑卒中后的神经损伤现象起保护作用.

    作者:韩义皇;王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补肾祛寒治尪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7、OPG及RANKL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祛寒治尪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以及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B ligand,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55只,随机选出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全部制备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而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补肾祛寒治尪汤组,每组各20只.补肾祛寒治尪汤组连续灌胃给药28 d;空白对照组正常条件饲养,自由饮水;模型对照组灌服蒸馏水.比较3组大鼠治疗后的关节炎症指数和足趾容积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大鼠血清中的IL-17、OPG及RANKL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1d、5d模型对照组和补肾祛寒治尪汤组大鼠的关节炎症指数升高,免疫后14 d足趾容积更大,且给药28 d后两组大鼠的IL-17、RANKL及OPG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8 d后补肾祛寒治尪汤组关节炎症指数较低,足趾容积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8 d后补肾祛寒治尪汤组大鼠IL-17、RANKL水平明显更低,OPG水平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可以降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足趾容积,其机理可能为该药降低了大鼠血清IL-17和RANKL的水平,增加OPG的血清水平.

    作者:李洁芳;吴丹;肖玉坤;胡灿;伍亚男;李茜;刘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方乌头微乳大鼠皮肤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乌头微乳长期连续经皮肤给药对SD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微乳对照组、低剂量微乳组、中剂量微乳组、高剂量微乳组,每组各20只,雌雄各半.生理盐水对照组背部涂生理盐水0.3 mL· d-1,空白微乳对照组背部涂空白微乳0.3 mL·d-1,低剂量微乳组背部涂复方乌头微乳0.3 mL·d-1,中剂量微乳组背部涂复方乌头微乳0.6 mL·d-1,高剂量微乳组背部涂复方乌头微乳0.9 mL·d-1,涂药后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45 d,停药后再观察15 d.用药期间及停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性状,后心脏采血,检测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微乳对照组、低剂量微乳组、中剂量微乳组各组大鼠在给药期(45 d)和恢复期(15 d)内,所有大鼠饮食、大小便、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排泄物、行为等均无明显异常;高剂量微乳组有3只大鼠于给药第40天出现便溏,精神差,停药5d内,3只大鼠大便恢复正常,其余大鼠均无异常变化.各组大鼠主要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乌头微乳长期连续经皮肤给药对实验大鼠无毒性反应,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作者:马振勇;李玉奎;赫金凤;赵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来源天南星外用对大鼠外伤性血瘀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天南星外用对大鼠外伤性血瘀状况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130~ 160 g雌雄各半大鼠的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米醋组,白酒组,阳性组,大小剂量醋糊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组,大小剂量酒糊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组,大剂量组给药量为0.25 g·mL-1,小剂量组给药量为0.15 g·mL-1,每组10只,对外伤性模型用钝头铁杵击大鼠右后肢软组织,使大鼠造成外伤性血瘀模型,给药治疗5d后,观察大小剂量3种不同的天南星醋糊、酒糊对外伤性模型大鼠血瘀受损组织症状、血液流变学及通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2.9±0.7)分,大剂量(0.25 g· mL-1)、小剂量(0.15 g·mL-1)组天南星(酒糊)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分别为(1.5±0.9)分、(1.8±0.6)分,大剂量(0.25 g·mL-1)天南星(醋糊)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1.6±1.0)分,大剂量(0.25 g·mL-1)异叶天南星(酒糊)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1.6±0.8)分,大剂量(0.25 g·mL-1)异叶天南星(醋糊)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1.6±0.8)分,大剂量(0.25 g· mL-1)异叶天南星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1.8±1.0)分,大剂量(0.25 g·mL-1)东北天南星(酒糊)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1.7±1.0)分,大剂量东北天南星(醋糊)组血瘀模型症状积分为(1.8±0.9)分,以上这些组别可以使大鼠右后肢损伤性血瘀模型症状积分降低(P<0.01或P<0.05),3种不同来源的天南星大剂量(0.25 g· mL-1)、小剂量(0.15 g·mL-1)全血黏度(200 s-1、30 s-1、5 s-1、1 s-1)显著降低(P<0.01),3种不同来源的天南星大剂量(0.25 g· mL-1)、小剂量(0.15 g· mL-1)显著降低(P<0.01)其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大剂量(0.25 g·mL-1)天南星(酒糊)组、大剂量(0.25 g· mL-1)异叶天南星(醋糊)组、大剂量东北天南星(醋糊)组能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P<0.01),3种不同来源的天南星大剂量(0.25g·mL-1)、小剂量(0.15 g·mL-1)能降低全血高切还原黏度(P<0.01)、全血低切还原黏度(P<0.01)、全血高切相对黏度(P<0.01)、全血低切相对黏度(P<0.01).3种不同来源的天南星大剂量(0.25 g·mL-1)、小剂量(0.15g·mL-1)组对均外伤性血瘀模型病理变化状况均有改善(P<0.01).结论:不同来源大剂量、小剂量天南星醋糊、酒糊对外伤性模型大鼠血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瘀模型症状积分.

    作者:王凤杰;杨玉华;王婷;苗明三;郭晓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生脉口服液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及其对急性心肌缺血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采用含量测定和药效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生脉口服液的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生脉口服液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脑垂体后叶素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评价其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生脉口服液中总皂苷的含量为5.56%;且可有效抑制模型小鼠T波的抬高(P<0.05),显著降低心肌缺血损伤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P<0.05),改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状况.结论:采用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和药效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生脉口服液,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

    作者:郭万周;郭嘉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0只健康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只作为正常组,其他70只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的70只大鼠,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7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给予0.3 g·kg-1柳氮磺吡啶灌胃,乌梅丸组给予生药10.5 g·kg-1灌胃,乌梅丸辛开组给予生药3.3g· kg-1灌胃,乌梅丸苦降组给予生药2.3 g·kg-1灌胃,乌梅丸辛开苦降组给予生药5.5 g· kg-1灌胃,乌梅丸补益组给予生药5.6 g· kg-1灌胃.对不同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Jak、STAT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Jak、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9±0.43)、(5.05±0.56)、(4.28±0.42),西药组(2.56±0.26)、(1.75±0.23)、(2.15±0.26),乌梅丸组(2.32±0.24)、(1.82±0.25)、(2.18±0.27),乌梅丸辛开苦降组(2.49±0.27)、(1.98±0.28)、(2.28±0.33)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乌梅丸辛开组(4.59±0.31)、(4.86±0.49)、(3.92±0.44),乌梅丸苦降组(4.62±0.32)、(4.91±0.39)、(3.88±0.41),乌梅丸补益组(4.73±0.29)、(4.98±0.57)、(4.01±0.4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L-6水平为(1.15±0.16)ng ·g-1,明显低于模型组水平(3.62 ±0.23)ng·g-1 (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西药组(1.78±0.18)ng·g-1、乌梅丸组(1.92±0.19)ng·g-1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模型组溃疡大小、炎症程度、病变深度分别为(2.59±0.52)mm2、(2.55±0.69)分、(2.50±0.65) mm,西药组分别为(1.52±0.36) mm2、(1.13±0.38)分、(1.15±0.36)mm,乌梅丸组分别为(1.55±0.34) mm2、(1.12±0.33)分、(1.13±0.32)mm,乌梅丸辛开组分别为(1.82±0.32) mm2、(1.48±0.49)分、(1.47±0.0.48) mm,乌梅丸苦降组分别为(1.89±0.36) mm2、(1.52±0.58)分、(1.51±0.52)mm,乌梅丸辛开苦降组分别为(1.65±0.29) mm2、(1.35±0.46)分、(1.38±0.43)mm,乌梅丸补益组分别为(1.88±0.39)mm2、(1.59±0.62)分、(1.60±0.66)mm,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辛开苦降、寒热并施的配伍方式能够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组织Jak、STAT3、IL-6的异常激活,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淫羊藿苷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及其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BMSCs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与给药组,给药组加入0.1mg·L-1、0.2 mg·L-1、0.4 mg·L-1、1 mg· L-1、2 mg·L-1、4 mg·L-1、10 mg·L-1、20 mg·L-1淫羊藿苷分别培养3d、7d、10 d、14 d、21 d,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确定佳给药剂量.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骨分化诱导组、骨分化诱导+淫羊藿苷处理组(联合组),培育7~21 d后测定ALP阳性染色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处理后Notch信号通路中Norh1、CBF1、Jagged-1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淫羊藿苷对Hes1、Runx2 mRNA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1.0 mg·L-1淫羊藿苷处理后ALP活性升高较明显,7~14d内活性均逐渐升高,14 d时活性达到大值,其中0.4mg·L-1处理活性高.因此,选择淫羊藿苷佳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1.对照组、联合组在细胞培养7~14 d间,ALP活性逐渐升高,14~ 21 d活性逐渐下降,第21天ALP活性维持较低水平;诱导组在培养期间ALP活性持续维持较高水平.第7天、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联合组ALP活性升高,且诱导组升高程度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联合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联合组ALP阳性染色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高于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诱导组Noth1、CBF1、Jagged-1蛋白表达量均升高,联合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诱导组.RT-PCR结果显示诱导组Hesl、Runx2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Hesl、Runx2 mRNA表达量高于诱导组.结论:淫羊藿苷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通过上调Hesl、Runx2 mRNA表达以及增加Noth1、CBF1、Jagged-1蛋白表达来实现.

    作者:邓宇;陈廖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气机”与“枢机”别议

    百病的源头是气机的失调,因此,在诊病过程中应注重从气的方面进行辨证,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核心,使机体中气的升降出入有序,则气机枢转流畅,邪气由于气的枢转而逐之于外,正气由于气的枢转而固护于内,祛除病理因素,则是帮助恢复气机枢转的重要途径.遣方用药的整体思路也落实在如何引导机体自身气机恢复到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从而通过“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方法来纠正气机的失调,使阴阳平衡,机体恢复正常状态,实现治百病.

    作者:王艳;贾跃进;贾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从玄府理论探讨中风的外风学说

    “风”是中风的发病原因,可由外入,亦可由内而生.唐宋之前认为中风为内虚外受风邪所致,多采用扶正祛邪方法治疗,续命汤系列是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但由于中风患者的特异性表现与感受风寒邪气迥异,故宋代之后医家多持内风说,而外风说渐不为人知,临床应用亦大受限制.后世刘河间充分发挥了《黄帝内经》玄府理论,认为玄府属微细窍道,存在于身体内外上下,是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玄府闭塞,气机升降失常,可导致人之五官失灵,意识不用,颇类中风表现,为从玄府理论探讨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冲冲;刘道新;张运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从脏腑论治反流性咽喉炎

    反流性咽喉炎的病理关键为脏腑气机升降失调,主要表现为:①外邪袭肺,肺失宣降;②脾失健运,中焦不畅;③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故其治疗原则以调理全身气机,和胃降逆为主,同时佐以宣发肺气、健运脾气、条达肝气等治法,以达全身气机通调,症状得以好转的目的.

    作者:徐昉;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实脾建中法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肠功能障碍

    慢性肝病合并肠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不同于单纯腑病之实证,故不可用下法.其以脾虚为主,生理定位在肝肠,功能定位在中焦脾胃,故治疗应以实脾建中为法,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使清气生而湿邪去,调节中焦以补肝之体、助肝之用,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作者:李尚恒;江宇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试述《黄帝内经》对腰痛的认识

    《黄帝内经》认为风、寒、热造成了气血的“不通”与“不荣”,导致腰痛的发生.因此,治疗应该“通之”“荣之”,根据腰痛的不同临床表现,施以脏腑辨证或经络辨证,明确主要病位,采用针刺和刺络,配合中药汤剂、火针、艾灸、导引等辅助手段,优化治疗方案,综合治疗.

    作者:谢煜;朱杰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探讨中西医脏腑认知差异性问题的解决途径

    人体解剖是人们认识生命及开展医学工作的基础,虽然中医学在组织器官上的认识与西医学有共同之处,但是在诸如五脏六腑的功能上却无法与现代解剖学的功能相对应,影响了中西医的有效沟通.对此,中医学应该采取主动吸收、借鉴利用、保留特色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①全面接受现代解剖学知识.西医成熟的解剖学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完全可以拿来应用,认真学习掌握,并从中医自身的理论入手进行新的探索.②中医脏腑应该分类而行.能与西医学达成一致的认识,应该完全地统一起来;没有沟通清楚,还有研究价值的就要继续研究沟通;对于没有价值的内容可以舍弃.

    作者:孟长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分阶”论治肺癌

    肺癌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终点事件始终处于一个恒动的的变化过程中,即不同时间段的机体及疾病处于不同阶段.依据肺癌的病程特点可将其分为围手术期、围放化疗期、康复期和姑息期等4个不同的病理阶段以进行辨证论治.围手术期分为术前及术后两个阶段,术前阶段宜“肝胃同治”,以疏肝和胃为法,运用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等加减;术后阶段,元气损伤,脏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故当予以调补元气、理气化瘀等,常用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加减.围放化疗期主要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为主,故此阶段配合中药的目的在于减毒增效、恢复正气,用香砂六君子汤、龟鹿二仙胶合当归补血汤、桂屏合方(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左归饮、益胃汤、天王补心丹等加减.康复期的病理特点是“无瘤”且正气基本趋于恢复直至正常,治疗目标为抗肿瘤复发转移.其治疗应根据机体正气恢复的情况,平衡好攻邪与扶正的关系,方用“肺金生方”加减.姑息期的患者大部分属于晚期,以正虚为主,标实为次,此阶段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可用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作者:陈滨海;庞德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蒋士卿教授从正虚痰瘀辨治肺癌经验

    蒋士卿教授认为肺癌病机为正虚痰瘀,病理因素以痰瘀为多,主张扶正培本、适时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多以益气养血、温肾健脾、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为法,临床处方用药常以千金苇茎汤为主方,辅以肺癌专药金荞麦、炒白芥子、露蜂房等,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作者:杜如辛;张孟哲;徐鑫;宋文佳;肖兴辉;蒋士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金胆片对胆囊癌术后患者感染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胆片预防胆囊癌术后感染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前4d和术后8d注射葡萄糖溶液,术后接受抗感染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前4d和术后8d口服金胆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IL-10、内毒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水平,比较感染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内毒素水平分别为(46.5±14.2) ng·L-1、(43.2±14.5) ng·L-1、(25.4±7.1) ng·L-1,对照组患者TNF-α、IL-6及内毒素水平分别为(58.2±16.4) ng·L-1、(55.2±17.3) ng·L-1、(46.7±17.2) ng·L-1,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IL-2、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d、7d,观察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8+、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胆片应用于胆囊癌围手术期能够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时红云;叶菊花;陈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八珍汤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八珍汤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单纯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八珍汤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检测血清中CD3+、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率为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为4例,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和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八珍汤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明显,且可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庞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化瘀解毒益气法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p16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益气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浓度MNNG加服雷尼替丁的方法造模,20周造模成功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甲酸组、益气通络解毒散组,各组治疗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变化情况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各治疗组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造模20周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而益气通络解毒散组胃黏膜病变程度较轻;益气通络解毒散组p16抑癌基因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33.33%,与模型组7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胃黏膜病理为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大鼠中,有16例p16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高甲基化状态;而32例非胃癌前病变大鼠中,有23例p16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非甲基化.经两变量相关分析检验,Spearman系数为0.38367,P=0.003 5 <0.01.结论:化瘀解毒益气法对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细胞p16基因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可能通过降低p16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水平,改善大鼠胃黏膜腺体的破坏,从而发挥其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作者:邱岳;杨晋翔;李志钢;苏琳;潘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清肺化瘀解毒方对肺癌靶向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清肺化瘀解毒方对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冲击和逐渐增加剂量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建立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系,清肺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及吉非替尼干预后,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MET、Integrin β1、IGF-1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清肺化瘀解毒方、清肺化瘀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A549/R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一定时效及量效关系;清肺化瘀解毒方能明显促进A549/R细胞的凋亡,与吉非替尼联用后促进作用更为明显(P<0.05);清肺化瘀解毒方组、清肺化瘀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组CMET、IGF-1R蛋白及mRNA表达与空白血清组及吉非替尼组相比明显下调(P<0.05),Integrin β1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清肺化瘀解毒方有逆转A549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MET、IGF-1R表达有关.

    作者:蒋立峰;刘怀民;桑锋;蒋士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刺联合消癌痛贴治疗瘀血停滞型癌性疼痛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瘀血停滞型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瘀血停滞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以“以痛为腧”的原则,根据疼痛的位置、病变脏腑,选用相应的阿是穴、背俞穴、郄穴进行电针和穴位贴敷治疗,后根据病情需要加用吗啡滴定.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加用吗啡滴定治疗,共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吗啡使用总量、使用频次,疼痛缓解程度,爆发痛发作次数以及卡氏评分.结果:两组均可有效控制癌性疼痛,但治疗组吗啡的使用总量较少,使用频次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减少吗啡滴定的使用量,减少爆发痛次数,明显缓解癌性疼痛,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顾亚娇;权春分;陈欣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紫草素对离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信号通路PI3K/PKB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离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信号通路PI3 K/PKB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选用对数期生长细胞进行实验.分别加入浓度0.4 mg·L-1、0.8 mg·L-1、1.2 mg·L-1的含紫草素的培养液,作为紫草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未加任何药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Akt磷酸化水平、Bcl-2及Bax水平、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草素中剂量组以及紫草素高剂量组的OD值、Bax水平及细胞凋亡率较高,p-Akt、Bcl-2水平较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素中剂量组与紫草素高剂量组的OD值、p-Akt水平、Bax及Bcl-2水平、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能够通过调节凋亡信号通路PI3 K/PKB,抑制离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谢伟;薛晓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脾生血汤联合TP方案治疗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汤联合TP方案治疗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PT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生血汤口服,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CA125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有效率为6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A125为(24.51±13.98) IU·mL-1,对照组CA125为(38.99 ±19.39) IU·m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生血汤联合TP方案治疗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周敏;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益肺增效汤配合N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肺增效汤配合N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N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肺增效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卡氏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Ⅱ~Ⅳ级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有效率为6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为(87.36±7.11)分,中医证候评分为(7.21±1.58)分,对照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为(75.36±6.98)分,中医证候评分为(11.38±2.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分别为(64.75±5.29)%、(37.02±5.31)%,(1.62±0.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Ⅳ级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6.98%,对照组分别为13.95%、2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增效汤配合N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能够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松;李爱换;卢国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参芪解毒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芪解毒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l25、CE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y-fra21-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解毒汤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稳定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陈阵;王赛;孙宏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恢刺结合麦粒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双上肢F波的影响

    目的:探讨恢刺结合麦粒灸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屈肌表面肌电及双上肢F波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恢刺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rating scale,FMA)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以及患侧上肢F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AS得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较试验组更高(P<0.05).伸肘时,试验组患者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屈肘时,试验组患者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iE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F波的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波波幅和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恢刺结合麦粒灸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加患者肌力,提高患者表面肌电值,改善患侧F波参数.

    作者:王晓伟;余小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刀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注射治疗.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肌力评定及肩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肱二头肌肌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Constant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肱二头肌肌力和Con-stant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刀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增加肌力,远期疗效确切.

    作者:张立俭;黄静宜;张媛媛;王慧珍;黄振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对神经性呕吐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的临床疗效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情况.方法:64例神经性呕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包括休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6 100 mg静脉滴注,舒必利100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积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8.97%,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性呕吐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杨春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止遗方联合艾灸治疗下焦虚寒型小儿遗尿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止遗方联合艾灸治疗下焦虚寒型小儿遗尿症(noctumalenuresis,NE)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N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止遗方免煎颗粒口服,每天2次,联合艾灸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片)睡前口服,每次0.2 mg,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2次.连续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维生素B12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水平,并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ADH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止遗方联合艾灸治疗NE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

    作者:孙凤平;韩雪;葛国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加重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RP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加重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症机制.方法:104例急性加重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第4天、第7天、第14天观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RP降低(P<0.05),CD4+无显著差异(P>0.05),CD8+无显著差异(P>0.05),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加重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与降低CRP,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王海峰;张海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祛风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祛风平喘方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祛痰止咳、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平喘方.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咳嗽、喘息等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IgE水平以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咳嗽、喘息、肺部体征、胸闷、咽痒、夜间症.状/憋醒、舌质、舌苔、脉象等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E、EOS、CD3+、CD4+、CD8+水平、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 FVC、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降低呼吸道症状,减轻气道及肺组织损伤,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张立波;邓妍妍;朱建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补肺止咳膏联合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肺止咳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予补肺止咳膏联合舒利迭,对照组(60例)以舒利迭治疗,疗程均为180 d.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肺功能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主要症状(咳嗽、咯痰、气短、喘息)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以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比(FEV1/FVC%)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MWT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止咳膏联合舒利迭能更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传名;茆俊卿;陈永昶;杨青海;张蕾;陈静;王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灸法作用的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外界因素(季节、一天内灸时的选择等)、灸法施行本身因素(灸温的设定、一次灸治的时间长短、治疗时所用灸量、皮肤刺激程度、灸治时间间隔、灸治疗程、灸时所选穴位、灸粉药物组成、灸治时形式选择等)、个体因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辨证分型等)等.以上因素均可对灸法疗效的发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且不同医家各执己见,未能得出统一结论,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临床灸法佳疗效的发挥及其推广.今后可以以单一影响因素或几个关联性强的因素联合为变量,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程度,得出佳灸法施行关键技术操作规范.

    作者:史阳琳;王明航;李素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止咳汤治疗老年人感染后咳嗽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止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氨酚美沙糖浆,每次10 mL,3次·d-1,口服;痰多者加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每次10 mL,2次·d-1,口服;合并感染者加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每次0.1g,2次·d-1,口服,连续3d.观察组采用自拟止咳汤,1剂·d-1.疗程均为14 d.每日进行咳嗽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咳嗽积分、咳嗽缓解时间、治疗前后风燥伤肺证评分和莱塞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6.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VAS评分、白天咳嗽和夜间咳嗽评分和咳嗽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率49.09%,对照组咳嗽消失率3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LCQ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止咳汤能减轻咳嗽程度,缩短咳嗽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脐疗联合捏脊疗法防治脑性瘫痪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脐疗联合捏脊疗法防治脑性瘫痪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脐疗联合捏脊疗法,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再发感染病程及厌食、汗出症状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感染次数、再发感染病程、复发感染病种数积分分别为(0.83±0.42)分、(1.23±0.48)分、(1.02±0.23)分,对照组分别为(1.57±0.28)分、(1.46±0.38)分、(1.29±0.56)分,疗程后2个月观察组分别为(0.64±0.23)分、(1.02±0.26)分、(0.87±0.12)分,对照组为(1.01±0.94)分、(1.13±0.67)分、(0.98±0.67)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厌食、汗出积分分别为(0.38±0.32)分、(0.59±0.54)分,对照组分别为(0.85±0.45)分、(1.21±0.33)分,疗程后2个月观察组分别为(0.38±0.29)分、(0.36±0.52)分,对照组分别为(0.92±0.56)分、(1.04±0.63)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疗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显著减少发病次数、再发感染病程及厌食、汗出症状的积分.

    作者:白青云;周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袁海波教授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

    袁海波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为根本病机,并在阳虚基础上产生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和一系列的病机变化.临证可见心脾阳虚、心肾阳虚、心脾肾三阳俱虚等证型.治疗当以温脾阳、扶肾阳、养心阳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温阳三法首重温运脾阳,且要三阳共治.温阳同时不忘养阴、益气、理气、驱阴邪.袁海波教授创立的袁氏苏心醒方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基本方药,临证根据证候变化,灵活加减化裁.同时袁老提出“医嘱调护,实为无形之药”.认为用药之外的调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同样重要.

    作者:祝珍珍;袁灿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4例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采取严格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常规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每次50 mg,2次·d-1,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龙汤干预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2个月,全部随访成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血糖指标、凝血指标、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nkle-branchial index,AB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均较治疗前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hFBG)水平显著降低;且随时间延长,观察组FBG、2hFBG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FBG、2hFB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长于治疗前,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随时间延长,PT、APTT呈升高趋势,DD、纤维蛋白原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T、APTT长于对照组,DD、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B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龙汤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较好,可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ABI值,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志伟;陈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养阴活血明目法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养阴活血明目法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中药对照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养阴活血明目法治疗;中药对照组采用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各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1.67%,中药对照组有效率为65.00%,西药对照组有效率51.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中药、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前观察组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以及血脂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以及血脂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活血明目法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血液黏稠度和血脂.

    作者:蔡萧君;王丽媛;赵晓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2型糖尿病(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2型糖尿病痰湿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加味藿朴夏苓汤;西药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次0.5g,每天3次,口服;中西药联合组同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和加味藿朴夏苓汤,用量用法同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药联合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西药组显著低于中药组(P<0.05).结论: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痰湿中阻型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但单用治疗效果不及二甲双胍,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卢海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脾调肝饮对单纯性肥胖合并糖调节受损大鼠体质量相关指标及脂肪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饮对单纯性肥胖合并糖调节受损模型大鼠体质量相关指标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与模型组50只,通过高脂饲料的喂养与链脲佐菌素造模后,随机分为中药组、二甲双胍组与模型对照组,实验周期6周,比较4组大鼠体质量相关指标、肝脏形态学病理观察及血清脂肪因子含量差异.结果:6周后,中药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其中体质量、Lee's指数、腹部脂肪湿质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肝脏病理观察肝细胞结构基本完整,脂肪因子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健脾调肝饮可有效减慢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降低大鼠Lee's指数、减少腹部脂肪湿质量,减轻中心性肥胖,且可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Leptin、TNF-α水平,并可能通过减轻Leptin抵抗及下调TNF-α水平以减轻中心性肥胖及肥胖慢性炎症状态.

    作者:冯博;张新;王欣;冯维华;徐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肝肾阴虚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贞降糖颗粒.治疗后检测患者血糖、视力、眼底、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情况,分析中医证候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眼底积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视力水平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各项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2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肝肾阴虚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眼底积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积分,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艾滋病相关腹泻Meta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艾滋病相关腹泻(HIV/AIDS related diarrhea,HR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万方和VIP数据库,查阅所有中医外治法治疗HR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自建库至2016年6月30日发表的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3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外治法和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等级结果显示:RCT证据的水平均为低级;其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中医外治法与常规治疗相比,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但因原始研究中RCT较少,质量普遍较低,建议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使用,同时进一步采用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行论证.

    作者:侯明杰;郭娇;原海珍;王延丽;陈媛媛;刘旭辉;赵清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筋滞骨错”理论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外治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和对该病患者脊柱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牵引、中药熏洗、“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的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中药熏洗、牵提旋转推棘法治疗.治疗周期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脊柱cobb角、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进行评估,终治疗结果参考影像学cobb角改善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好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筋滞骨错”理论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cobb角,患者生活质量、减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变症的发展,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廉杰;余耀坤;赵明宇;吴丹;宋懿泽;张向东;袁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麒麟加减方辨治男性不育肾精亏损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麒麟加减方辨治男性不育肾精亏损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和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连续治疗25 d,停药5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麒麟加减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并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6个月内配偶妊娠情况;治疗前后精液分析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催乳素(prolactin,PRL)和雌二醇(Estradiol,E2)等生殖激素检测,并进行治疗前后肾虚精亏证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配偶妊娠23例,妊娠率38.33%,对照组配偶妊娠13例,妊娠率21.67%,观察组配偶妊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3.96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子密度、a级精子比例、精子活率和顶体酶活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LH和PRL水平显著低于(P<0.01),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精亏损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麒麟加减方治疗肾精亏损型男性不育,能提高患者精子质量,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从而提高配偶妊娠率,并能减轻肾精亏损证评分,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流产后复发性流产免疫功能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文通过对有人工流产史的自然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求人工流产后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功能及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为中医药从免疫角度防治复发性流产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制定“继人工流产后自然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300例继人工流产后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中医证候、体征及相关病史资料的完整采集.按照既往流产次数将300例患者分为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封闭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y,EMAb)、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b)的水平.结果:通过四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本病可能涉及的证候为:肾虚血瘀证、肾虚内热证、肾虚血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湿热证.三组患者均以肾虚血瘀证为主要证候,且肾虚血瘀证所比例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随人工流产次数增多,患者的AsAb、EmAb、AcAb阳性比例及封闭抗体阴性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多,Th1型细胞因子(即血清IFN-γ、IL-2因子)水平均上升,Th2型细胞因子(即血清IL-4、IL-6因子)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人工流产所导致的肾虚血瘀证为再次出现流产的主要中医证候,而多次人工流产出现的免疫功能紊乱,尤其封闭抗体阴性、Th1/Th2的水平异常导致患者再次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后免疫功能异常患者肾虚血瘀证为其主要中医证候.人工流产后免疫功能紊乱是诱导再次复发性流产的因素之一,人工流产后再次怀孕前应首先积极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状态,补肾活血法为治疗复发性流产免疫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卫爱武;宋艳丽;肖惠冬子;倪婷婷;郭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